作文教案四.记事作文

2024-06-10

作文教案四.记事作文(精选11篇)

篇1:作文教案四.记事作文

好词好句我来记:

日晒雨淋 夺眶而出 孤立无援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重见天日 与世隔绝 不毛之地 好高骛远 逞强好胜 好吃懒做

好大喜功 好色之徒 不可思议 用之不尽 健康安宁 交友娱乐 赤胆忠心 忠心耿耿 舍己救人 光明磊落 拾金不昧 不识好歹

洁身自好 好自为之 好逸恶劳 游手好闲 正气凛然 聊以自慰

惊心动魄 叹为观止 浩气长存 声势浩大 浩然之气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废寝忘食 兢兢业业 复习:选材、顺叙

倒叙:将结局或重点精彩片段提到前面来叙述,这样可使作文不落俗套。

例子:“黑薯”养成记

“黑薯”,何许物也?是黑色的薯条?或是黑色的薯片?还是„„NO!NO!NO!“黑薯”,是俺呕心沥血的巨作。虽然是一个烤糊的红薯,但味道那可是相当的不错,连俺那一向食不厌精的老妈都拍手叫好呢!

话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也是我最亲爱的妈妈的节日呢。所以,我要给妈妈准备一点礼物。

下午,我从菜市场上买了两斤红薯。回家洗净之后,又被我挑三拣四了一番,只剩下十个。而这十个红薯还要进行筛选。于是,经过淘汰赛、复赛、半决赛、总决赛之后,只剩下四个无可挑剔的红薯。接着,我又给它们洗了个冷水澡,之后,就把它们送上了黄泉路——微波炉。大约过了20分钟,我打开微波炉,瞄了几眼,觉得还不够火候。于是,我又把温度调到最大继续烤。10分钟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精挑细选、百里挑

一、用心烹制的红薯——糊了!呜呼„„我望着我的“黑薯”,独怆然而涕下„„

“丁零零——” 老妈回来了。

说来也怪,老妈一进门便冲向厨房,好像知道我给她准备了红薯似的。“这黑黑的是什么?”老妈似笑非笑地问道。

“是„„是„„我给„„给您做的红薯。”我吞吞吐吐地答道,怪不好意思的。本想大显身手,却大“黑”红薯。“真的?我来尝一尝!”说罢,老妈顺手掰了一半,三下五除二便吃完了,而且还连声称赞。接着,她又是一阵“风卷残云”,剩下的半个也给“下肚”了。吃完之后,她的手已经成了非洲黑手,嘴也成了非洲黑嘴,脸也向非洲黑人看齐啦。

我看呆了,不由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我的“黑薯”„„

小作者为了送妈妈三八妇女节的礼物,精心烤了一个红薯,最后赢得了妈妈的拍手叫好。“黑薯”作品和妈妈的称赞是高潮和结局部分,但作者将它提到了最前面,这就是倒叙。

导入:倒叙有时候常常成为一种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深究的欲望,因此,我们在记事作文中要学会制造悬念。

制造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疑团,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再一一揭开,就跟我们在看柯南一样,像是在破案的感觉。

上述的“黑薯”养成记一文中,小作者就以“黑薯是什么”来制造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哇塞,好厉害哦/好棒哦!”

“今天真是个黑色星期五”

“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滑铁卢”

“今天真不是个游玩的/出门的黄道吉日”„„ 这些都是小设悬念的,提问„„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有利于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1.场面描写首先要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为后面的场景描写作铺垫,也给文章作一个背景介绍。不过,活动前的介绍不宜过多,只要简单地说明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写比赛场面,往往要在赛前交代一下比赛的规则,有时还要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例如《看中秋烟火》一文的开头:早就听说今年的中秋节在金鸡湖文化水廊有烟火晚会,一吃完晚饭,爸爸和我就来到湖滨大道。

简洁的一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了作者热切渴望的心情,也为下文的场面描写作了铺垫。2.场面描写要注意主次。

有时一个场面中往往会有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如:《看企鹅》中的场面:

„„看企鹅的人可多啦。大家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边走边看。这时候,李敏跑过来,使劲往前挤,把一位叔叔挤到左边,把一位阿姨挤到右边。大家向李敏投来责备的目光。李敏毫不在乎地挤到前面望着企鹅高兴得又蹦又叫。在这个场面中,主要人物是李敏,作者对他写得很详细,而对次要人物“大家”“叔叔”“阿姨”却写得简单。3.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有要以整体描写反映全貌,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人物特写突出主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把整个场面写好。

如:这些学生在号召群众募捐,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困难,重建家园,围观的人听了都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纷纷把钞票放进箱子里表示一点心意。站在外围的人焦急地等待里边的人快出来,好让自己进去捐款。一位叔叔还大声地叫嚷:“你,你快一点行吗?真是急死人了。

在这段话中,作者不仅写出了群体的活动,还写了一位叔叔的神态和语言。这样就叫做点面结合,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4.场面描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可以用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办法来写,也可以按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每个场面都有一个基调,有个总的气氛。比如,开追悼会的场面,它的基调是肃穆的,气氛是悲哀的,而开庆祝会基调是热烈的气氛是喜气洋洋的,因此,要把场面的气氛描绘出来。

我们在描述场面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还要兼顾个人与群体,做到点面结合。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营造气氛。做到了这些,写好一个场面就容易多了。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例如:今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蓝蓝的天空中万里无云,微风过处,小草笑弯了腰,小花笑开了脸。

作文练习:结合以上所学,完成下面的作文 一件__________的事

篇2:作文教案四.记事作文

5月15日(星期六),晚上,在文化广场举行露天的“南平市文明之光”文艺汇演。我和其他11位小朋友组成的二年级年段舞蹈队,代表你南平师范附属小学参加汇报演出。我们演出的节目是傣族舞蹈《童趣》。

演出是晚上7点钟开始,而我们下午4点半就到学校做准备。老师为我们每个小朋友化妆,每个人都编起了长长的辫子,眉毛眉框涂上了鲜亮的墨色,脸上敷上了一层淡红,嘴唇抹上了鲜红的唇膏,穿上了嫩绿色的傣族衣裙,上面缀满了金光闪闪的圆片,……小朋友们都变了个样,个个笑容满面,就像一朵朵带着露珠的花骨朵。

前面一个接着一个的节目演了下去,很快就轮到我们演出了。当我们登上舞台时,只见灿烂的灯光下一片人海。我的心又激动又紧张,乐曲声响了,我想,我是代表学校,一定要把节目演好,也就不那么紧张了。随着优美的舞曲,大家翩翩起舞;舞曲由舒缓变成轻快,我们的舞步也变得更加活泼轻快,我们 12 位小朋友十分投入,沉浸在舞蹈的情境中,尽情地拍手、跳跃、转身、分组、造型……所有的动作都非常一致,配合得很协调,将傣族小姑娘充满着童真童趣,幸福、自由、欢乐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们演到最后的一个集体造型的时候,舞台下响起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和同学们,都祝贺我们演出成功。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好像是泡进了蜜糖里——甜甜的!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篇3:作文教案四.记事作文

跑第一真不容易

“嘟———”的一声, 紧张的比赛开始了, 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心中的一个念头不断在提醒我:要跑第一, 为班级争光!

观众席上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大家挥舞着拳头, 大声喊着:“加油!加油!”我迈开了大步, 挥动起双手, 奋力地向前跑去, 只听风呼呼地在我耳边刮过, 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我信心满满, 浑身充满了力量。不一会儿, 我就把其他运动员抛在了后头。观众席上, 有同学兴奋地喊着“真是飞毛腿啊, 快点快点!”我不免有些得意, 顿时感到轻飘飘的。很快一圈跑完了, 可是, 慢慢的我的脚像灌满了铅一样沉重起来。我气喘吁吁的, 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淌, 不一会儿, 我的衣服就湿透了。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勉强往前跑着。

“好累啊, 我要坚持不下去了……”我心里不时这样想着。不经意间, 我抬头一看, 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老师在终点那边等我, 还有同学, 在终点为我加油鼓劲。我一定要坚持, 一定要第一个跑到终点, 我奋起直追, 50 米, 40 米, 30 米……我终于冲过了终点, “耶……”同学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老师也微笑着望着我, 似乎在说“你真棒, 是好样的!”

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就成功, 那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 跑第一还真是不容易啊!

一、习作修改量化引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就某一篇作文需要制订较具体的量化指标, 便于学生对照着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在《跑第一真不容易》这篇习作中, 通过充分讨论, 开阔思维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习作评价表, 评价表如下:

①字迹工整美观。

②标点符号运用恰当, 特别是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的标点符号要运用正确。

③段落分明, 每段前面空两格。

(这三条是所有评价表中共有的。)

④开头吸引读者吗?有想往下读《跑第一真不容易》的欲望吗?

⑤跑步过程写清楚了吗?事情完整吗?

⑥对照自己的习作, 是否表达清楚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细节描写是否细致到位?如: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了吗?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是否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全班同学的表现是否描写了?赢了或者输了以后的心理活动是否进行描写了呢?跑到精疲力竭想放弃时的感受写了吗?从中感悟出的道理是否写明了?

⑦结尾是否完整, 是否达到你当初提出的写作目的。

二、习作思维开阔引导

通过讨论, 大家得出本篇习作题目相当成功, 第一、二小节描写也很到位, 第三节是需要修改的, 根据全班学生的意思, 我归纳出几点可供修改的思路: (1) 自己想象被其他同学超过后的后果, 担心同学间的嘲笑, 怀疑起自己的能力, 累得只想放弃, 梦想天降大床或插翅膀; (2) 累到精疲力竭时仍然想为班级争光, 但是有心无力, 不由得看了一眼观众席, 内心为自己打气; (3) 想放弃时不由得看了一眼后面的对手, 不由得心慌气短, 督促自己加快脚步……在全班同学的讨论后, 大家根据我定制的习作评价表进行自我修改和互改, 取得了较好的习作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是培养学生发现写作题材、分析习作题材、书写出好作文的良好方法, 它既能促进学生习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避免对固有文体的死记硬背, 又能实现作文间写作方法的融会贯通和互相转换, 构建写作结构网络体系,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针对《跑第一真不容易》这篇习作的辅导,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我继续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指导:记事作文应当以叙事为主, 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的某种事情的某种意义, 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在记事作文中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 把这六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选择材料应该做到“四个要”:一是要选择亲身经历的;二是要选择有真情实感的;三是要选择健康的、有意义的材料;四是要选择生活中发生的一个细节或者一件小事来写, 这样容易把事情写好, 比如说写家里的变化, 可以和过去做对比, 抓住一个点描写, 可以写购买通讯工具、交通工具或者家电等, 这些都是小事, 但是却能映射出社会发展的积极主题。文章中不必讲大道理, 只是描写, 就能写出很好的东西。如果选材是写校园记事作文, 除了叙事的完整性和详略得当, 内心波澜的描写也很重要。如果选材是场面描写的, 动作和语言、心理变化描写特别重要, 抓住这几点, 写出来的作文都不会太差。总而言之, 记事作文选材着眼点要小, 描写要细, 尤其是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人物的内心描写, 然后把真实的情感写出来。

参考文献

篇4:记事作文指导之我见

在实际教学指导中,本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总在深思熟虑地设计,并也想方设法来引导,力求学生能写出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的习作来,但不少学生都很难把一件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写出来。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浅,往往把“记事”与“活动”混为一谈,经常把“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和“记一次活动”混同起来,结果写成了既不是记事,也不是活动的“混血儿”习作。

事与活动,本来就有它们的共同点:两者都是同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进行的,无论是事,还是活动,都必有一定的人物参与其中,也必有自始至终的经过和结果。但在写法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教师只有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求知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弄清楚记事与写活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才能使他们懂得记事作文的写作技巧,进而把记事作文写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本人的做法是先将记事作文与活动作文的写法对他们进行比较,在引导并帮助他们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后,再言传身教,指导他们下笔行文。具体的做法是:

1 比人物 —— 把握灵魂

人物是记事作文和活动作文的统帅。特别是记事作文,人物往往贯穿于整篇作文的始终。我们教师只要能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人物的生命灵魂,就能抓住了记事作文的核心。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际训练时,必须使学生明白:事情(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一定要叙述完整、清楚。

而活动一般是集体行动,参加的人物较多,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实际习作中,应告诉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人都写进去,只要能把有概括性、代表性,并能显示集体形象的个别人物,典型人物详写,再与集体活动的场面描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行。而事件不同,一般人物较少。人物活动也多属单独行动:有的事件中只有一、两个人物,而且都必须写进去;有的事件中,在场的人物很多,但其中有的不是事情(件)的参与者,没有必要去写。原则上是确保主要人物详写,次要人物略写。重点是要求突出人物对事件发展的关系程度以及人物活动的精神面貌。

2 比场面 —— 挖掘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活动场面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是较大的或是经过人为布置的特定场面,在作文中往往通过必要的、特定的描写来渲染周围气氛以及活动的实质、意义,这是应该肯定的。而事件的场面一般不如活动场面那么固定,其具有机动性,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更换交替。依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任务要求,小学生写的记叙文,一般不要求进行场面描写,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将其置之不理。我们教师可以也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尝试描写那些能突出人物性恪、个性和精神品质的特定场面,以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促使他们积累写作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覆盖面。

3 比起因 —— 寻求根源

记事作文所记叙的事件,无论其事件大小,均有一定的原因起步,而这一起因就是事情(件)发展的“导火线”,且有其突然性和隐蔽性。因此,习作时先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在记事作文中是不可缺少的。而活动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活动的开展即活动的起因往往是由上级领导、学校少先队或班级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预先计划和安排的,首先是要做好活动的准备,使其具有预先性与公开性,即便不交代也没有多大关系。从另一角度上讲,事件的起因具有偶然性,活动的开展则具有必然性。这对我们教师指导学生的习作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4 比经过 —— 掌握命脉

事情与活动都有发展、经过这一阶段。但事情的发展、经过往往有曲折,较为复杂,是由参与事件中的人物精神品质、行为习惯而决定的过程。不同的人物对相同的一件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发展、经过和结果。像速度有快有慢,结果或好或坏,情感可忧可悲等。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要告诉学生,必须详略得当地写出事情的发展、经过,以反映出人物的言行举止。活动的发展、经过则比较明显预定,只要提及是什么活动,如何发展、经过,往往学生就会心中有数,或明或暗地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轮廓,无须我们教师一一讲明。只要学生能写出感人的场面或参与者的技能不同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即可。

5 比结果 —— 升华情感

事情的发展、经过一般都是有结果的(特殊情况下留悬念,没有直接写出),或好或坏,或不好也不坏,读后都能让读者受到感动,或悟出经验教训,或领略到人生启迪。活动则只是在预定的时间内结束的,其结果往往是有成绩有收获的一次项目展示,它可以使人从中学到知识或是使人受到教育,如果是竞赛方面的活动,结束时还有必要交代获得名次、奖励的对象等。

总而言之,事情的诸要素是秘密的,隐蔽的,它随着事件的发展而逐步地显露出来,参与其中的人才最清楚。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当好参谋,以让学生能形象地、栩栩如生地、详细地把事情的发展、经过再现在纸面上,从而把要表达的中心含于记叙之中。而活动的诸要素是则明显的、公开的,且都在计划与预料之中,只要学生能笔下生花,经过谋篇布局,简明地叙述出来即可。

篇5:四年级记事作文

中午快到了,爸爸却早早地就给我做好午饭后又去上班去了,我只能自己吃,我不想吃,巧克力面包我才刚刚吃下去,还没开始消化又要吃午饭,我实在是饱了。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我去对“暗号”,

我说:“青龙,白虎。”

那个声音说:“朱雀,玄武。”

我又说:“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啊?”

他说道:“11月7日呀!”

我开了门,发现是舅舅和我最喜欢的舅妈,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1岁的小弟弟晟睿,我打开门请他们进来,这时小弟弟吐奶了,弄得舅妈身上全是奶,我关了门后连忙跑去拿纸巾,把纸巾给舅妈后她一个劲儿夸我懂事,我顿时心里乐开了花,后来我又知道小弟弟要在这住一星期,我更加开心了,因为放学后就有人来陪我了。

不知不觉就到晚上了,我把目光转移到了小弟弟身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白白胖胖”自然是最合适的了,换句话说就是他是个货真价实的“大胖小子”。爸爸妈妈终于下班了,我们全家又聚在一起了,过了一会儿吃了晚饭,再过一会大家就进入了各自的梦乡。在梦里,我还在回味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呢!

篇6:四年级记事作文

今天中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蓝蓝的天空像是被大海冲洗过一样,蓝得清澈。爸爸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放风筝,真开心!

我们来到湿地公园,那里有一大块空地。我激动地跑下车,拿出风筝,用“飞”一样的速度一口气跑到了广场上。我让姐姐拿着风筝顺着风向跑,我在前面放线。跑到半路,姐姐放开了风筝,风筝随风飘荡,慢慢地飘上蓝天,好像和蓝天亲吻在了一起。不一会儿风停了,我的风筝“坚持不住”就掉了下来。我和姐姐依然没放弃,我拿住线,姐姐拿住风筝,用原来的方法,慢慢地把风筝放了上去。这次很成功,风筝在天空上越飞越高,好像高过了蓝天。但不管它飞得再高,只要我手里的线一拉,它就会随之摆动,让我觉得自己就是它的主人!

篇7:四年级记事作文

每次星期日我都会坐公交车去朋友家玩。公交车上发生了许多事,这些事都在我的脑海里淡淡而化但有一件却让我难以忘怀。

有一天的星期日,我像以前一样走上公交车,这时,公交车上的人很多,只有在第二排有一个位置,我快速地跑过去。这时,有一个抱着小孩的阿姨挤到了我的身边,我本来想让位的,可是我书包里背着很多课外作业,站着会很累的,我拒绝了。这时,从我的身后听见:“阿姨,您坐这里吧。”说着便把阿姨扶到了座位上我看见后,脸顿时就感到火辣辣地。我低下头,看着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我觉得很对不起它,我看着在车里摇摇晃晃的女孩,我的座位像有无数根钉。我的内心叫我去我去给小女孩让位,可我不敢。这时车上的叔叔阿姨就像无数双眼睛在指责我,我再也不敢看他们了。不久,女孩下车了,这时,她的身影突然高大起来,越走越大,而我却越来越渺小。

从这以后,每次坐公交车我都会主动让位。我很快乐,这种快乐是无穷的。

篇8:作文教案四.记事作文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随意性;注重学生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同学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彼此的眼神 你我的友谊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题记

还清楚地记得,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洋洋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 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谢谢。”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那真诚的、渴望的光芒,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业越来越难,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万分,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没有光明, 也看不到希望。

课间,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蓦地, 我闻到了芳草的馨香与泥土的气息, 顿觉心旷神怡。 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淡淡地说:“看, 有影子的地方便一定有光! ”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那么惬意, 直射入人的心灵。 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和煦的春风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仍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愿记住彼此的眼神, 愿铭记你我的友谊。

课前导学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在这篇习作中, 小作者写了与自己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 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再现了这段美好的经历, 文笔流畅, 描写形象。 同时, 根据这次写作的要求, 小作者注意到了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确定线索“眼神”。 但毫无疑问, 小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虽已有“线索”意识, 但仍然未能在习作中充分体现。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习作, 该如何修改才能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呢?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孔老师:同学们, 读了这篇文章后, 你们找出它的线索了吗? 为什么?

生1:应该是“眼神”吧, 因为题目、开头、结尾都有“眼神”这个词, 首尾呼应。

生2:我感觉本文的线索不太明显, 如果不是题目中有“眼神”, 就更难确定了。

孔老师:看来你的感觉还是比较准的。小作者设置的线索应该就是“眼神”, 只不过未能达到我们此次的要求 “线索清楚”。如何修改才能使得线索清楚呢?

生3:我觉得文中出现线索“眼神”的次数太少了, 如果能多出现几次, 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 自然也就清楚了。

孔老师:非常好。你其实告诉了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 那就是一篇文章如果“以物为线索”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这篇作文, 思考一下我们应如何修改。

生4:如果题记保留的话, 里面可以加上有关“眼神”的词语。 第一小节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但没有出现“眼神”, 也可以在写同桌眼中真诚、渴望的光芒时, 出现“眼神”这个词。

孔老师:是的,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比较具体地对人物进行描写, 他能够有意识地抓住人物的眼神来展现人物特征, 说明小作者的线索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当然, 如果能够明确出现“眼神”这类字眼, 线索会显得更加清晰。

生5:老师, 第四小节除了最后部分写到了眼神, 还可以在这一节的开头部分写“眼神”。

孔老师:你的意见很好。 其实, 第二小节也可以虚写一笔, 一带而过。 作为线索, 它就在文章中推动了情节的一步步发展, 而这也恰恰是线索的重要作用。打个比方, 线索就是一根丝线, 将一堆散乱的珍珠串起来, 变成光彩照人的项链。

孔老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精彩, 但是, 老师还要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这篇习作, 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学生思考)

孔老师:作为线索的事物, 除了要在文中反复出现, 还要起到突出人物形象, 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同学们,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

2.医学档案:朱自清的《背影》的启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 祖母死了……父亲说:“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 有朋友约去游逛, 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 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 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 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 进了车站……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孔老师:《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要想达到这一表达效果, 《背影》 这篇文章除了多次出现线索“背影”外, 文章中哪一处描写使得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更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呢?

生7: 第四小节父亲决定亲自到车站送我这一片段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8:第五小节父亲送我上车, 帮我拣定座位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9:就在第六小节“买橘子”这个部分,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孔老师:找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六小节, 感受一下。 (生齐读)

孔老师:作者紧扣线索“背影”, 对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艰难、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是本文的动情点。 这就使得父亲这一形象更加感人, 从而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所以, 回到老师最初的那个问题: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生10:我明白了, 还要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孔老师:很好。我们可以学习《背影》的手法, 比较细致地描写小伙伴的眼神, 也使之成为习作的“动情点”。 当然, 这篇习作除了“眼神”这一线索, 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那就是“我与小伙伴相识相知、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孔老师:当然, 文章的线索有很多种形式, 今天, 我们只是学会其中的一种:如何“以物为线索”来结构一篇文章。 今后, 我们还要学写一些更加复杂的以线索贯穿全文的记事写人的文章。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 线索” 是文章组材之脉络, 是全篇材料安排之总绳。 可以说, 线索具有结构、表达的双重性。

2. “ 以物为线索” 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贯穿文章始终, 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

3.“以物为线索”时, 要在恰当的时候, 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后的习作。

你的眼神

杜炎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汝之眼神, 伴我成长。 你我友谊, 终生难忘。

———题记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你的眼神我如今仍然铭记于心。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暖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 谢谢。 ”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真诚期待的光芒, 我能感觉到你心中对阅读的热爱和渴望。 于是,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课程更加艰深,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不已,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找不到出路, 看不到希望。课间, 你常默默地用柔和的、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我不由得有些感动。

春日伊始, 余寒料峭,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 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樟树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 夹杂着泥土的气息, 令人神清气爽。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若有所思。 不一会儿, 你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 用睿智的目光望着我, 说道:“看, 有影的地方便一定有光!”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穿透云翳, 直射入人的心灵。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香樟的清香, 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那熠熠的光辉, 直射入我的心灵, 予我力量。

年华似水, 飞逝而去。每每走过香樟树下, 我总会忆起你, 在一片浅绿色的幽香中, 我仿佛又瞥见了你动人的眼神。

师生点评

孔老师:请同学们将修改润色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 说说文章有哪些变化?

生11:线索更加清晰了。 题目修改后更简洁醒目, 内容显得更加充实, 人物特点更加丰满了, 突出了小伙伴对我的帮助, 景物描写也比较精彩。

孔老师:同学的评价客观到位, 修改后文章的线索变得更加清楚,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达到了我们这次习作的目标。

【杏林春暖】

下面我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台阶

张文宇

台阶, 是一种奉献。

———题记

小时候, 父亲宽厚的肩膀是我的台阶。

依稀记得有一天, 父亲带我去看马戏。我小小的手拉着父亲大大的手, 在人流中穿梭着, 寻找一个好位子。 可是四面都是高高的人墙, 将矮矮的我围住, 什么也看不见。 我听着那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笑声, 只能干着急。 父亲看到我抓耳挠腮的样子, 便蹲下来, 用健壮的臂膀将我抱起, 托到他的肩膀上, 又慢慢站起来。 骑在父亲的肩膀上, 就像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 看得比谁都清楚。 风从无数人的头顶上方吹过来, 凉丝丝的。 我猛然觉得, 父亲就如同一座大山, 挑着多沉的担子都不会垮。

成长中, 父亲期盼的话语是我的台阶。

那一次, 我在学校偷了同学的书, 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立刻将父亲叫了过来, 当着他的面教训了我一番。父亲一直红着脸, 连连说着“是, 是”, 但我却没有说话。 回到家, 我才大声向父亲争辩道:“是他先拿我东西的!我没有错!”父亲却坐下来, 低着头, 沉默不语。 这时我发现, 年仅三十几岁的父亲, 头上竟然有了一丝银白, 眼角竟然多了几丝皱纹。 过了许久, 父亲抬起头, 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一丝渴望。 他终于开口, 说了一句:“儿子, 不管别人怎么样, 爸爸只是希望你能够正直做人。”看着父亲的目光, 我沉默了。 刹那间, 父亲的话语像坚实的台阶, 将我托向正确的道路。 我认真地回答道:“知道了, 我不会再这么做。 ”———至今我还记得, 那时我得到的, 是父亲欣慰的笑容。

而如今, 父亲沧桑的背影是我的台阶。

光阴似箭。我一天天长大, 父亲却一天天变老。 在我的眼中, 父亲的身影不再像从前那么挺拔, 而是渐渐变得佝偻。 那天早晨, 父亲送我去学校。 到了校门口, 父亲举起手, 拍了拍我的肩膀, 又敲了敲我的背, 好像还想摸一摸我的头, 但最终没有那么做, 只是轻轻说了声:“好好上学, 再见。”便转过身, 缓缓地离开。 我默默地注视着父亲离去的背影。那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沧桑?父亲一步又一步地走远, 渐渐地在街角消失不见。 剩下一条空荡荡的街, 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强忍着泪水, 心里不断地念着“父亲”二字。 父亲用他的全部, 为我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将我越送越高。 我转过身, 从那一刻起, 我就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我绝对不会让父亲的付出白白浪费。

父亲, 感谢你为我做了14 年的台阶。等我长大后, 我也会做你的台阶, 将你高高地托起, 就像你曾经托起我那样。

母爱的秘方

洪国成

冬至到了, 照例要回老家祭祖, 也好看看年迈的母亲。 临行时, 妻关照一定要从老家带点萝卜条。 老妈亲手腌制的萝卜条香脆清甜, 是商场无法比的。 每年妻都会从老家带不少, 只是不易保存, 每每看见萝卜条霉变, 妻直叫可惜。

为了不让母亲着急, 我起了个大早。一路风尘到达老家, 母亲早已守候在门前。她一边询问我早饭吃了没有, 一边已端来米粥, 还有一碟清炒萝卜条。 这道小菜在我们当地名曰“响菜”。 也就是将腌制好的萝卜剁碎, 下锅翻炒, 起锅后拌入麻油, 吃起来香味入鼻, 甜味入口, 脆响声声。

母亲坐在桌边, 望着我喝粥。母亲真的老了, 虽然染黑的头发掩盖了一点年龄, 但眯起的眼睛已是沟壑纵横。

大冬天喝上一碗热粥的感觉真爽, 更何况还有响菜!

“味道真不错, 老妈的技术又进步了, 该申请专利了。 ”放下碗, 我和母亲耍了个贫嘴。

“真这么好吃? ”母亲笑了, “我帮你准备好了, 回去时记得带上。 ”

其实, 我早就注意到了, 冰箱上放着个大大的玻璃瓶, 里面填满了老妈的作品———腌制的萝卜。 哈哈, 妻子又该发愁喽:这么有味的萝卜条, 恐怕又不免吃到霉变了。

“妈, 给你提个意见。 ”我突然想和母亲开个玩笑, “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你的萝卜条必须攻克一个技术难关。 ”

“什么难关? ”母亲笑了。

“你儿媳妇最喜欢吃萝卜条了, 过了夏天萝卜条就变霉了, 她可舍不得了。 ”

“放心, 这次不会发霉了。 ”真没想到, 母亲技术革新了! 原来, 去年妻子就提过意见了, 母亲知道后, 特地咨询了“专家”。

看着母亲得意的笑容, 我忽然觉得其实她老人家根本就年轻着呢。 “你学到什么绝招了? ”我拉着母亲的手, 好长时间不见了, 在母亲跟前我依然是个孩子。

“其实也没什么, 隔壁王大妈给了我一些东西, 告诉我放了就不会变霉了。 ”母亲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会是防腐剂吧! ”我一惊, 脱口而出。

“你说什么防腐剂? 我们吃了, 味道一点也没变。 ”母亲吓了一跳。

我轻轻地告诉母亲, 防腐剂是什么, 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望着母亲似懂非懂而又似乎有点惶恐的神情, 我突然觉得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母亲曾多么虔诚地向别人请教防腐的秘方, 母亲刚刚多么自豪地向我宣布萝卜条永不霉变! 那是饱蘸母爱的秘方啊!

我不再谈论萝卜条, 开始与母亲东拉西扯。 母亲也不再和我闲谈, 开始忙碌冬至的祭品与午饭。 天很冷, 母亲不让我插手。

例行的程式完成了, 稍作休息, 我便向母亲辞行了, 毕竟还有繁重的工作要做。

照例, 母亲为我准备了一些农家蔬菜, 妻子最喜欢这些绿色的无公害的东西了。看着冰箱上满瓶的萝卜条, 我愣了一下, 还是决定带回去。 看着我的脚步, 母亲连忙把瓶子递给我, 我抱在手里, 沉沉的, 竟有些温热!

“妈, 瓶子怎么是热的? ”我诧异地问。

“你放心, 防腐剂什么的我用水洗了, 怕不好保存, 我到开饼干店的李叔家用烘干机烘干了。 就怕味道差了, 清炒时放点酱油或许会好些。 下回我不放那什么防腐剂了。”母亲一面絮说着, 一面望着我, 就像一个犯了错误被老师抓住的孩子。

我一怔, 泪水快要出来了。

车子到了, 我抱了抱母亲和她告别。

篇9:我来谈谈小学记事作文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记事作文;指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很清楚,指导学生作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学生具有扎实的作文水平即为小学语文作文的基本要求。身为师者,有责任指导好小学生的作文,扎扎实实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对于记事作文更为重视。

一、勾起回忆情节,为记事作文奠基

学生作文需要有引子,有内容。回忆往事情节,便可为学生记事作文奠基。打下较好的基础,回忆往事情节可将过去的画面在学生面前再现,防止一点就是:学生确定材料之后勿要急于动笔,否则会促成学生文章只有骨架而缺少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要指导学生抓住事件发生时的情境,跟随事件之发展添加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人物语言、动作、穿着等细节描写。有了这些内容的充实,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激发学生情感,让记事作文充实

新的课程标准有一项硬项指标,便是学生作文中要有丰富的真实情感。作文中有真情实感存在,才会勾起读者的共鸣。我们的小学生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具备丰富的情感,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为此,激发学生情感,会让小学生的记事作文更充实,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激发学生情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言明,端正态度。在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交待对事件的态度,表明自己当时所展现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去习作,在习作中有情所流露。例如有一位学生在《此事我难忘》中写道:“等米饭做好时,我吃着自己亲手蒸的米饭时,心理的幸福感涌于脑际。这次使我知道了做事不難,难的是做事,做成事。这个道理一直印在我的头脑中,影响着我!”这是学生情感的表达,真情的流露。

三、激发学生动情,使记事作文完美

记事作文要有学生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富有情感,具备这些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努力达到如下要求:

1.前两环节要相辅相成,不能单一存在,否则学生作文就不符合习作要求。

2.记事作文成文时要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束缚学生的大脑思维,让他们敢于放手,大胆去想,充实作文内容。

3.作文时要激励学生写自己真实的事,先要自己动情,吐真情,使记事作文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刘海鹰.小学记事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篇10:四年级记事作文

上周末在家时我和爸爸就商量好了,让他星期五下午来学校接我,我的好朋友小红想认识下我口中的帅老爸。星期五下午放学,我和小红站在校门口等我爸爸到来,可是从四点一直等到五点,直到小红爸爸催促小红走,也不见我爸爸的影子,最后我只好自己赶车回家。我对爸爸真是失望极了!

回到家,我以为爸爸在家里。可是,我找遍屋子,也不见我的老爸,他在哪里呢?直到晚上10点的时候,我爸才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家。我还未来得及问爸爸为什么不来接我,爸爸就直向我道歉,说让她心爱的女儿受委曲了。原来,因为单位上临时有很重要的事情,爸爸的确脱不开身。

篇11:四年级记事作文

劳动,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喜欢听到的词:劳动就是干活,又累又辛苦,怎么可能会好呢?不过如果大家换一个角度去想就不一样了:劳动可能是一种改善自己的.生活天地的一个好方法。我的家人虽然说不上是热爱劳动的人,但我们也很少拒绝劳动。今天,我们迎来了20xx年第一次重要的劳动:除旧大扫除。

为了这次大扫除,我们准备好了:一块抹布、一个扫把、一个拖把和一桶水。我们分工合作:爸爸负责拖地,妈妈负责扫地,而我呢,则负责擦桌子。我把抹布用冷水洗干净,往桌子抹。可是,我抹来抹去总觉得有一块污迹在桌子上抹不掉。正当我烦恼时,爸爸来了。爸爸问我:“怎么了,孩子?”我看了看桌子,回答说:“桌子上有一块污迹,我不管多用力去擦它,可是它还是擦不掉,真烦人!”爸爸说:“先不要急着生气,你可以试一试用温水来清洗抹布。”我一拍脑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洗完后我又试了一试,污迹的表面擦掉了,但印迹还在。我又向爸爸求教。爸爸让我往抹布上挤一些洗洁精,然后再去擦桌子。我再一擦,哎呀!那顽固的污迹抵不过“加强”版的抹布,“夹着尾巴逃跑了”。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笑了。接着,妈妈用扫把十分灵巧地将客厅、睡房、书房里的灰尘都“赶走”了。爸爸把地板用心用力地拖了一遍,拖过的地板向一面镜子一样光亮,可以照出你的样子。我也帮妈妈把垃圾给清理干净。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大扫除过后,我们虽然满头是汗,但却笑容满脸。我看着我的新天地,提别是那桌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上一篇:2022入党申请书3000字下一篇:广东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