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情在心底长驻学生作文250字

2024-04-12

让亲情在心底长驻学生作文250字(通用14篇)

篇1:让亲情在心底长驻学生作文250字

让亲情在心底长驻学生作文250字

转眼,我就快初中毕业了,想起曾经的是是非非,感觉它们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但是她,我的母亲,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最美丽,最动人的印象。

小时候,觉得自己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总喜欢拿着她的照片在同学们面前炫耀,“看,这就是我的妈妈,漂亮吧!”每当看到小伙伴们那羡慕的目光,我的心里就乐得不得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了,而妈妈也渐渐地衰老。自从上初中以来,我就很少和她出门,因为她总是穿着老土的衣服,而且经常在大街上做一些奇怪的动作,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没面子。在家里,我也很少和她讲话,因为我觉得她太啰嗦,一点小事却要念很久,所以对她经常是不耐烦的态度。

有一次,我因为考试没,心里很难度。我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让任何人打扰自己。母亲很焦急地在外面喊着,“孩子,没事,失败了不要紧,还有机会的,凡事都不能一次成功,听话,把门打开,来吃点东西……”随后我又听见了几声敲门声。过了许久,我把门打开了,见母亲还在那里,所以就甩门而出,背后传来母亲的.声音:“你去哪儿?还没吃饭呢……”我狂奔着,最后,在田野边坐了下来。我遥望着那抹盎然的绿,回想着母亲的脸庞,母亲的话,恍然大悟,然后又飞奔回家,母亲依然坐在那里,见我回来,她站了2起来,想说什么又没开口。我拥进她的怀抱,说道:“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亲情,给你关怀;亲情,给你自信,它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温暖的爱,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让亲情在心底长驻!

篇2:让亲情在心底长驻学生作文250字

——题记

镜头一

地点:家中,餐桌上。

事件:一桌子的鸡鸭鱼肉,塞满了我的瞳孔,五颜六色,看得我头晕眼花。手里的碗盛着我最爱吃的米饭,,母亲的筷子不停的忘我碗里夹肉,自己的碗里却仅有几块没有肉的排骨。我夹了几块糖醋鱼放进她的碗里,他却又夹回了我的碗里说:“你现在正长身体,多吃点,把在学校失去的营养不回来!”看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鼻子一酸,眼中的液体模糊了视线。

妈妈,我想说:“我在长身体,可您也要多补营养啊。您不要太惯着我,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镜头二

地点:学校,大门口。

事件:做了一路的小轿车,我难受的要命。头昏,想吐却吐不出来。打开车门,丝丝凉风袭面而来,感觉好多了。爸爸锁好车门后赶紧跑过来问我:“怎么样?好些了吗?”我一脸轻松的回答:“吹了吹凉风,好多了!”爸爸听到这句话后也放心多了。接着问我:“零钱还有吗?”我回答说,还有二十呢!您从口袋掏出钱来,塞了一张二十的给我说,学校的饭不好吃,你不想吃就去超市买些零食吃,也不要吃太多,不然后上火,没钱了你就打电话,我再来。说完你便把我送回公寓,回家去了。

爸爸,我想说:“这些钱都是您的血汗钱,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还有,您开车的时候也要慢些。”

镜头三

地点:家中,电话旁。

事件:你在电话的那一头,用沧桑的声音向我问寒问暖,由于农田里有活,您这次没来这边看我们,我也因为作业的原因而抽不出时间去看您。听着您那一句句唠叨的话,我的心被揪了起来。

篇3: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 教师们也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两个学生, 默默无闻, 成绩却名列前茅:每个班级也总有一两个学生, 发言积极, 成绩却并不理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教研组将此现象作为小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们发现:前者虽不争先恐后, 却能静下心来听;后者看似滔滔不绝讲, 却不能平心静气听。可见, 是否学会倾听, 直接关系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怎样“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呢?一年来, 我们课题组对“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倾听习惯和提高倾听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总结出以下几条切实有效的方法。

一、教师首先要做好倾听的表率

小学生的向师性强, 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 教师首先应当带头倾听, 从三尺讲台走下来, 走近学生, 目光与孩子真诚交流, 绝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 如低下头看教案或自顾自板书。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 还要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不随意打断孩子的回答, 并对孩子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相信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

实践证明, 教师有效的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 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的倾听, 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尊重, 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 提高发言质量。

二、向学生提出倾听的要求和方法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们认真听, 那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细化的要求, 最近我们课题组对学生的听课提出了“四心”要求, 即做到:一要专心, 无论是听老师讲课, 还是听同学发言, 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 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手头不做其他事;二要耐心, 不随便插嘴, 要听完别人的话, 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误时, 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 再举手指出。三要细心, 在听取他人意见时, 要认真仔细, 不盲目跟从, 要辩证地听取他人意见, 取长补短, 有选择地接受, 并能指出他人发言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四要虚心,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 不要急着辩护, 而要虚心接受, 如果对方观点正确, 要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倾听的姿势上也可以提出要求, 如“听同学发言时, 眼睛要看着书或老师出示的教具, 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听老师讲解时, 眼睛要注视老师或相应教具, 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 应该以微笑、点头赞同, 切忌脸上毫无表情。

为了使倾听要求落到实处, 我们是这样做的: (1) 要求学生每次发言之前要积极听, 认真听, 然后回答。 (2) 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 (3) 在发言前, 还可让学生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4) 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 或有哪些错误, 你还有什么补充?……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我们还采取了一些语言的引导, 如“你觉得他说得怎样?”“你有不同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你能说得更好吗?”“你听明白他的看法了吗?你赞成吗?你还有什么疑问?”……用“我认为……”“我想补充……”“我对……有不同看法……”等等, 采用这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 强化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事实上,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发现, 在课堂上如果能提到课外内容, 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 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在上说明文《鲸》时, 笔者就给孩子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课文:在辽阔的大海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鱼类要进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 各种各样的鱼都纷纷赶来参加。有一头鲸宝宝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了, 可是当它游到赛场门外的时候, 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 鲸宝宝生气地说:“我是鲸鱼, 为什么不能参加比赛?”虾将军悄悄地对鲸宝宝说了几句话, 鲸宝宝点了点头, 说:“哦, 我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这足足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他们都想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有时课过一半, 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 这时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含蓄、幽默, 富于启发, 趣味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侧耳倾听”。如有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时, 笔者发现有一些孩子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 (因为中饭时间马上就要到了) , 于是说:“我们来比一比, 看谁做得既快又好, 中午我们来个作业展览会!”果然, 同学们做得更认真了, 字也写得更漂亮了。

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 努力把自己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 使“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从而真正“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采取各种途径训练, 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 看图抢答。

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前5分钟, 笔者会利用媒体展示一些画面,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其他同学不准讲话, 没说到的可以补充, 但不能重复。图片从开始的2~3张逐渐增至5~6张, 到后来的10张及以上。这样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要提高倾听能力, 注意力集中是最关键的。

2. 听说训练。

要求学生倾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录音机及多媒体朗读, 并且每次倾听都提出明确要求。比如, “在教师的朗读中, 哪个词语或句子特别吸引你?”“听着同学的朗读, 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要用耳朵, 还得用心, 用脑去感受。

3.“捎口信”游戏。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 然后由他们依次传到最后一个同学, 该小组的最后一个同学要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 如果没有说错, 该小组人人都可以获得“最佳捎口信奖章”。这个游戏有趣, 孩子们也喜欢, 是训练倾听能力的好方法。

4. 听写训练。

在听写词语的训练中, 可改变以往教师报一个学生写一个的方法, 而是连续报两个或三个, 乃至更多, 要求学生在听两到三遍后一次性写出来。在听写之前, 笔者往往会这样提醒:“同学们, 比耳力的时刻到了。”唰, 孩子们都摆好了架势。听完后问:“同学们, 刚才你听到了哪几个词语, 写在本子上。”“谁的耳朵最灵?你听出其中的奥妙来了吗?”, 此话一出, 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洗耳恭听”。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 再增加词语数量, 或者缩短“听”的次数。在听写词语的同时, 对课文的重点句或描写优美的语段也进行听写, 以达到及时巩固重点词句的目的。有时还结合单元复习, 听写来自课外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诗歌等。

5. 布置回家倾听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拓展一些听力练习, 如布置一个主题与父母聊天:“生日怎么过”、“聊一聊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和学习”, 等等;还可以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 了解国内外政治时事, 回校交流转述等。

五、实行奖励制度, 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对学生强调了倾听的要求, 教师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来强化学生的倾听行为,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民主、倾听、合作的课堂。记得有一次, 笔者在给学生示范朗读时, 一不小心把“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胚pei”字读成了“pai”音, 这时一个女生急切地举起了手说:“老师, 你读错了!应该……!”笔者抓住这个机会, 给这个孩子加了个“倾听奖章”, 全班同学都表现出了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 笔者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会倾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并且把“倾听”两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是的, 笔者想;还要把这两个字写进孩子们的心里。“你真会听!老师谢谢你!”“你听得很认真, 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真厉害, 记住了这么多!”“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 你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 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真不错啊!”……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 一句赞扬, 不花时间, 不花精力, 却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六、运用“暗示法”矫正学生不良的倾听习惯

课堂上, 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 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 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个时侯笔者常常采用“暗示”的方法, 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1.“目光暗示”:

发现某学生不专心听课时, 笔者会把严肃而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他身上, 与之目光交触, 引起他的警觉, 使他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诫自己, 应该收敛言行了。

2.“手势暗示”:

在讲课时, 如发现某个孩子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 笔者就用手势进行微妙短暂的定势, 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 直至他回过神来。

3.“语调暗示”: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 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调, 或急或缓, 或长或短, 或稍作停顿, 造成一种特别的教学氛围, 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 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 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语调变化”的同时, 教师若能够配以“目光暗示”, 那效果就会更佳。

4.“接触暗示”:

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 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 (学生的气质不同, 个性有别) , 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 以巡回讲课的方式, 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 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 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 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 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5.“教具暗示”:

当个别学生的注意通过一定手势转移到听课上来时, 另外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良习惯。这时, 教师可以凭借教学的辅助工具, (如幻灯、图片、板书等) 要求学生随着手指, 或教师指点的内容, 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 既能充分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带动个别学生专心听课, 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从而达到群体的学习目的。只要教师将以上方法运用得当, 孩子不良的倾听习惯定会得到有效矫正。

篇4: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

关键词:倾听习惯;创设情境;恰当评价;教给方法;矫正方法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发现,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小学生的特点是好表现自己,可是他们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

一、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分天性,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07年5月11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7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二、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每次听完了同学的发言后,我注意对发言内容及时进行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可以及时对错误进行矫正,也可以在学生板演练习完成以后,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对同学完成的习题进行评价发言,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进行判断,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你认为这个同学的发言非常不错,请你把掌声送给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认为他的发言不完整,请你举手,可以做补充发言。”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你听得很认真,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听”的培养中,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三、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

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并做到“五心”,即做到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其次要“听”“说”结合。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例如,我在教“6的乘法口诀”时,因为有的学生在课前已经会背了,所以课上我先让个别同学背一背,其他同学感到好奇(没学就会了)都认真地听着,然后我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来验证这几个同学背的口诀对不对,摆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验证的是哪句口诀,摆的是什么?怎么摆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说一说,他摆的有道理吗?你又是怎么摆的,验证的是哪句口诀?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次,要重视榜样示范。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此,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說话的习惯,能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矫正方法,培养倾听

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这时可采用“暗示”的方法,如:“目光暗示”“手势暗示”“语调暗示”或“接触暗示”等方法,对学生不良听课习惯进行及时的心理矫正,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搞好课堂教学。另外,为了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可采用提问的方法,要求学生重复刚才老师或同学说话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评议,这样引导学生专心听讲。

总之,培养倾听习惯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良好的倾听习惯一定会内化成孩子们的素养。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7.

[2]康丽.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石埕小学)

篇5:让幸福在心底长驻作文

幸福是什么?记得在我读初一的时候,老师曾让我们写了一篇“幸福是什么”的文章,但我写得乱七八糟。因为我不懂。直到去年我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幸福啊!

幸福是冬天里一杯热腾腾的茶,是夏天里一根冰凉的棒冰;幸福是在你失落时安慰你的话语,是在你被挫折击倒时给予你鼓励的眼神。每个人都拥有幸福,我也不例外。

在亲情上,当我感冒发烧了,爸爸妈妈会带我去医院看病,当我因咳嗽而醒来时,爸爸就会拿杯水让我喝下,妈妈就喂我吃下药。看到爸爸妈妈为我的.病忙上忙下,我赫然发现原来这就是幸福。因为父母的爱让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

在友情上,我忘不了是谁帮助我走出失败的阴影,鼓励我吸取这次的教训;忘不了是谁在我痛苦彷徨时让我看到希望;忘不了是谁在沙发上和我一起哈哈大笑,一起看喜剧,笑得嘴巴都僵了;更忘不了是谁知道我性格内向,于是拉着我和她的朋友们一起聊天……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小媛。想起以前这些快乐的时光,幸福就像刚出炉的蜂蜜,让我品尝起来是那么甜、那么纯。

篇6:让微笑在心底长驻作文

没有笑容的脸,如同凋谢的鲜花一样没有光彩。我们的地球是那么美好,我们要用微笑去迎接每一天,而不是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我们的笑容不能缺失,要让微笑常存。

微笑,是乐观、向上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是我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微笑。

在国外,有一个著名的“笑一笑俱乐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清晨必须找一个地方仰天大笑,以此来提醒自己用微笑去对待每一个人,用微笑去度过崭新的每一天,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才使得他们在生活之中冲出繁重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更好的去享受大自然。

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有太多的人正是缺少了笑容,缺少了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致被重重压力压得揣不过气来。他们每天都奔波于对物质世界的追逐中,生活的重压让他们变得如此麻木与深沉,那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又增添了几分冷酷与沉闷,没有了微笑,一切便失去了活力。

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说,生活之中不是没有微笑,而是缺少感知微笑的心。莎士比亚的名画《蒙娜丽莎》,不正是向我们诠释微笑的魅力吗?那迷人的微笑,总能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温暖。著名的佛教大师能够对一朵鲜花微笑,他的“心印法门”不正是在告诉我们用微笑去对待生活与人生吗?

篇7:让感动在心底长驻五年级作文

拥有感动,你才能知世间人情冷暖。

拥有感动,你才能做一个真实自我。

感动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字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感。因为有了它,所有的泪水才变得有所价值,有所意义。

当年,孟姜女哭倒长城,虽然不知真假,但仅仅是这样的故事,便出动了我们最原始的情感,往往是这样不由自己,知道嘴角尝到一丝咸味,才恍若隔梦,自己这是怎么了?不要去怀疑,因为这是你人性的美好。大部分人都认为动物没有情感,而人才是一切情感的.来源,这是错的。

动物,它同样有母性、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他们用他们独特的语言来演绎着同等的感动。在干涸、炎热的沙漠,母骆驼自己忍受鞭子的抽打,只为让小骆驼喝到水,狼为了避免自己的后代被猎人发现,总会让自己成为诱饵,倒在猎人的枪口之下……这些使它们自己感动,也同样让我们感动。

篇8:让作文评语走进学生心底

一、“亮点推荐”———学生写“推荐评语”

平时教学中, 作文大多是教师批改。尽管教师如此“卖力”, 可往往起不到多大效果。为了培养孩子自我评改的能力, 我们开展了“五星佳作奖”评选。为了让自己的作文能够成为“五星佳作”, 孩子们自己写“自我推荐词”。

———我的作文题目是《我们的“憨豆”老师》, 我觉得科学老师语言幽默风趣, 做实验动作夸张好玩, ‘憨豆’老师正好可以表现他的特点。

———“爷爷捧着快冻成冰棍的手机, 一拍大腿说:‘肯定是我把饭菜放进去时, 不小心把手机也放进去了!’”我觉得这句话中爷爷的动作“捧”、“拍”和爷爷的话生动地表现了爷爷的“心疼”和“懊恼”。

———“售票员阿姨过来了, 我赶紧弯下腰, 装做系鞋带。鞋带一会儿就系好了, 没事可做的我又把鞋带解开重新系起来。就这样系了解, 解了系……我就像做贼一样, 系那总也系不好的鞋带。”这段话是我这篇作文中最得意的一段话, 我觉得这几句话写了我逃票时的动作, 与作文题目《系不住的鞋带》相呼应。

针对自己习作中的“亮点”进行批注时, 学生可以针对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片段、语句、词语甚至标点写上旁注, 也可就题目、表达方法等用眉注、尾注的形式写下来。

此外, 为了让自己的习作有更多的“亮点”, 他们会认真推敲用词是否准确, 考虑修辞是否恰当, 揣摩题目是否合适等。长此以往, 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拟题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

二、“师说心语”———教师写“温情评语”

作文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们教师要用“温情评语”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作文中新奇美妙的创意, 教师要发自心底、真心实意地赞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教师要真诚激励、悉心呵护;学生作文中的困难之处, 教师则要雪中送炭、架桥铺路;学生作文中的疑惑之处, 教师则要指点迷津、巧引妙导。“温情评语”的字里行间寄予着教师的平等宽容之意, 一言一语中传递着教师的一片真情。

一名学生平时阅读比较少, 作文语句空洞乏味, 我用一段评语建议他进行经典诵读, 这样的建议因为“温情评语”而亲切可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建议你平时多读一读名家美文。朱自清会带你在美文中感受文字的清新, 余秋雨会让你在文化散文中品味语言的深厚, 三毛会陪伴你聆听文字的率真, 巴金会引你领略文字的朴实之美……

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叫《当班干部的苦恼》, 讲述自己当学习委员, 有少数同学不买账不支持自己的工作, 好多以前玩得好的同学都不跟他玩了。我感觉事情有些严重, 便在作文上贴上一张“小贴士”, 学生的心灵因为老师的理解而亲近———这篇作文写自己的烦恼, 富有真情实感, 写得真好, 你已经学会用文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选你做学习委员, 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你的为人, 相信你的工作能力。老师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件事情的!如果有时间, 我们也可以谈谈。

一名平时害怕作文的学生在一篇作文中有几段文字写得很出彩, 我不吝赞美之词进行激励, 师生之间的情谊因为教师的激励而滋生———你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你的文字的魅力。你把自己和蚊子过招的几段文字写得活灵活现, 真实的生活经历, 加上你的具体的细节描写, 读了让人忍俊不禁, 你真棒!……

我们怀着一颗期待之心去评价, 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交流, 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才会让学生喜欢读教师写的作文评语, 才会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阅读感言”———读者写“阅读评语”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少量读者, 作者就不能体会到自己作品的意义, 感受不到写作的价值。孩子的习作也需要读者欣赏、交流。为了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读者, 我们可以借鉴“留言板”的形式, 让学生、家长、同伴、教师等成为孩子作文的读者, 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我鼓励学生让他们的习作拥有更多的“粉丝”, 而且要让“粉丝”用“留言”的形式发表自己对作文的看法。

小王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喝醉的老爸真可爱》, 作文写爸爸喝醉酒后的有趣表现。在作文后面, 还有几条来自家长、同学和教师的“阅读感言”:

【爸爸】读了你的作文我才知道自己喝醉酒的情景, 看来下次要注意点, 不能再丢脸喽!

【同桌】读了你的作文, 觉得你老爸醉酒以后真好玩。文章写得太棒了, 推荐指数★★★★★。别得意, 继续加油哟!

【教师】作文的题目新颖有趣, 作文构思巧妙, 让人爱读。假如把爸爸醉酒后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写得更具体些就更棒了!

后来, 小作者又认真修改了作文并投稿, 这篇作文还发表在杂志上。

作文本成了“习作展示台”, 成了学生“作文交流站”, 成了“思想碰撞园”。通过“阅读感言”这种形式, 作文的交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孩子们在交流中享受习作的喜悦, 从而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

篇9:让睡莲之美长驻人间

睡莲又名子午莲、水芹花。属睡莲科、睡莲屑。睡莲是花、叶俱美的观赏植物。睡莲的根能吸收水中的铅、汞及苯酚等有毒物质,还能过滤水中的微生物,有t良好的净化污水作用。睡莲花叶均秀丽,除作观赏外,其根状茎可食用或药用。

炎炎夏日,清风徐来,一丛丛美丽的睡莲轻舞花叶,形影妩媚,好似凌波仙子,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这么美丽的、这么充满魅力的植物。为什么我们不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延长它的花期呢?

因此,我有了这一个选题——让睡莲之美长驻人间。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现在国内延长睡莲花期的方法还很贫乏,主要集中在保温、使用药剂等方法上。针对国内此项技术的缺乏,我设计并实施了此研究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睡莲植株,培育水体,温度计,遮光装置,增氧装置,保温变温装置,照相机。

2方法:

(1)睡莲植株的选取:学校人工湖中的睡莲植株(实际观察样本),园艺园采集的睡莲(实验样本)。

(2)观察人工湖内睡莲的开花情况;

(3)后期实验计划

a睡莲在温度不同时的花期长短的实验;

b睡莲在光照条件不同时的花期长短的实验;

c睡莲在所在水体含氧量不同时的花期长短的实验(重点)。

二、结果及分析

1室外观察结果

在温度和光照条件改变时,睡莲开花朵数或开花程度会有细微变化。但是,有一次学校人工湖内打开了增氧机增氧,偶然发现睡莲在温度较低、光照弱的情况下也开花了。因此,我认为,通过改变睡莲所在水体的含氧量也可延长花期。

2实验的结果

预测:(1)当光照条件、水体含氧量不变时,温度越高,睡莲开花朵数越多,花期越长。

(2)当水体含氧量、温度条件不变时,光照越强,睡莲开花朵数越多,花期越长。

(3)当光照条件、温度条件不变时,水体含氧量越多,睡莲开花朵数越多,花期越长。

实际:(实验完成后将补充)

3研冤结论与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我得到了以下成果:睡莲所在水体的含氧量可以影响睡莲的花期,并且含氧量的值越大。睡莲越容易开花,即使在光照不明显、温度不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齐花,且开花时间更长。所以,增加睡莲所在水体的含氧量不就是一个延长睡莲花期的简单易行的好办法吗?

篇10:让幸福在心底长驻

通州中学八(9)李任

以您为圆心,以我为半径,沿着你环绕一周,为圆画上一条幸福美满的弧,让幸福长驻在您我心底。

小时候我有一头乌黑而发亮的长发,但笨笨的我却不知如何梳理。那时,您无论有多忙,或者说有多累,每天都会起得早早的,执着一把木梳,站在我小小的身后,“刷刷”为我梳头,那时,我从未感到任何疼痛,梳过后的头发总会温顺地搭在两肩。那飘逸的长发,如柳条,您便用那春风,为我梳着绿色,我的春天,就这样被您唤醒了。那时一双无比温柔的手,在我头发上,留下的一条爱的轨迹。接着,拿镜子让我照照,我开心的东瞧瞧西望望,真是好看,当我说:“满意”时。您才收拾好木梳,眉开眼笑地说:“乖,去读书了哦!”幸福的暖流就这样从梳子的齿牙里穿过,从您我愉快的心田中淌过„„。

后来,我把长发剪了,一头短发不仅轻松,而且不用打理。可是那把木梳已没有用武之地了,任凭岁月把它侵蚀,任凭尘埃把它埋没。

上中学了,因为叛逆的开始,最近一直和您斗嘴冷战,幸福也不知不觉地从中流逝了。有一天我收拾房间,突然发现了那把久违的木梳。不知为什么,这时我觉得它像是失而复得的宝贝,我认真地抹去它上面的尘埃,紧紧地握着那把木梳,心里就像装满了幸福的泉水。

握着流逝的岁月与幸福,我走到您的身后,看到您因工作繁忙而顾不上梳理的乱发,说:“妈,女儿为您梳头,好吗?”您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我拿着梳子,轻轻地梳着,生怕抓疼了您。透过玻璃,我发现你的眼泪仿佛多了几分晶莹。转身才发现,我们原来已走过了那么多年,我心头一阵酸,一下子赴进您的怀里,您不知所措,忘记往日安慰我别哭的话语,只是把我抱得紧紧的„„。

我感觉幸福包围了我,它告诉我,只有它,才是我生命的支架。当它溜走时,我们就会失去生活。失去阳光!

让我们珍惜幸福,让它永驻您我心底,为生命添上一道美丽的色彩。

母亲啊,您就是我的圆心,我的幸福。除了您?谁才是支起我生活的支架?

指导教师

篇11:让爱在心底长驻作文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漫不经心地往家走着,脚下踢着杂乱的小石子,耳边交杂着蝉儿与鸟儿叫的聒噪声,满脑子想的都是书包里那醒目的“红叉叉”,心理更显得烦躁。

是的,我考砸了。

我想起了考试之前还与妈妈大吵了一架,临近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依旧坐在电脑前看小说,妈妈回来后心里不免生气,便让我复习去了,可是我并没有听妈妈的话,只是嘴上回复了“一会再去”,听到这样的`话,妈妈更生气了,于是我们吵架斗嘴了一番,关系一直僵硬到第二天早晨,我与妈妈也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此刻我想想我的成绩,错的都是原题,如果我能自觉主动一点,少玩一会儿,如果我……可是世上哪有如果,我现在更不知道怎样面对妈妈。

不知不觉已经想了这么久,我已经走到了家门口,我站在那里一直踌躇着,徘徊着,想着怎样和妈妈交代。当我慢慢地打开房门时,就已经看见了妈妈坐在沙发上,她的眉头紧蹙着,眼中流露着担忧与关切,我的心头一阵酸涩,心里后悔不已,我慢慢地迈开脚步,走到妈妈身前,看着她。妈妈看到我回来了,连忙站起身,问我考的怎么样,看着她紧张的神情,我好后悔不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时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情,想着想着,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见我流泪,更加着急,她的手轻轻放在我的肩上,问我怎么了,我哽咽着说“妈…妈妈。,对。对不起。”我从书包里拿出试卷递给了她,妈妈接过卷子,我低下头,以为她会生气,会恼怒,会失望,但从没想到她会安慰我“女儿,别哭了,妈妈知道你错了,但你以后还会这样吗?”看着妈妈心疼的眼神,我坚定的摇了摇头,接着她又对我说“成绩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你已经接受了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说着,为我擦掉了眼泪,牵着我的手帮我整理错题……

在那个晚上,我细心地发现了妈妈眼角的皱纹,看到了哪深层的头发里夹杂的白发。那一刻我明白了:妈妈老了,不再是那个小时候印象中的年轻了,看到她为我讲解卷子,我的心中洋溢着幸福。

幸福就在那一刻驻在我的心底,有这样的母亲,还求什么?我愿意幸福长驻心底,支持着我那颗感恩的心!

篇12:流淌在心底的亲情作文700字

今年给弟弟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竟然回来了,他们灿烂的笑容里透露出他们的疲惫不堪。在我们给弟弟过生日时,姐姐抱进来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妈妈笑了,说弟弟长大了,说完便将手机拿出来,怎么都要为我们照张照片,以后看起来也都是怀念了。我们照完照片,妈妈已经将生日蛋糕切好,我吃着那甜甜的蛋糕,心里总有些酸楚,感觉那甜甜的蛋糕不再是甜的了,而是酸酸的。

如果时间可以驻足,我请求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至少,在那一刻我们都是辛福的,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不管生活多么的艰难,也都是幸福的。

那一刻,我才切实感受到原来有亲人每天陪件在身边是多么的幸福。爸爸妈妈总是认为不管再苦再累,为了我们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无私的奉献,给我们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给我们打造了结实的后盾!他们给予我们的,我们永远也回报不了。现如今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我们学习好,他们的努力才没有白费,他们才会有坚持的信念。

那一刻,你们的笑容就像是冰山上的一缕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田。我想这大概便是亲情吧!亲情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枯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镶嵌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亲情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之景。

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感或许就是亲情!不管它是浓是淡,我依然坚信,它暖的可以融化一切坚冰,牢的可以击碎一切矛盾。

篇13:让真情在心底流淌

曾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曾叹息尘世的喧嚣,心灵的浮躁……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自己犹如木偶般,每天机械地忙于备课、上课、看作业、辅导学生,在名利的驱动下,对学生也暗暗地划分出了三六九等,对待学优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对待学困生则鄙视,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直到今年踏进了六年级的教室,一股隗感才在心底莫名地涌起……

第一节语文课,我让学生拿出练习本仿写句子。同学们都忙着找本子,苦思冥想,而最后排的外地学生“泰森”一动不动。我着急地问:“你怎么还不写啊?”“我没本子。”他一脸无辜。是啊,在小学生看来这就是正当的理由。就在我感到无语时,只听身后“刺啦”一声,回头一看,房国铭已经从他的硬皮本上硬生生地撕下几页纸递到我面前,“老师,给他用吧!”“哎呀,谢谢你。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房国铭。”他低低地回答。开学第一课,同学之间还都不认识,他就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不为名所累,让人感动,更让人感慨,谁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驱动,这不正是人间真情的最好诠释吗?

自习课上,学生在写着日记。我走到最前排的学生前,“同学,还有笔吗,能借我用一用吗?”她毫不犹豫地把正在用的笔递到了我面前。我不好意思地说:“你先用,我用支铅笔也行。”她立马打开铅笔盒给我找。而就在这时,周围的好几位同学马上站起来,探着身子,把胳膊伸得长长的,手里握着各种各样的笔,争先恐后地说:“老师,给,用我的。”……我再次被学生的这种真诚深深打动。我高兴,因为那种久违了的真情在我们师生之间一幕幕上演;我感动,因为品尝到久违雨露的滋润是一种无上的幸福啊!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天真.你们的纯朴.正在深深感化着你们的老师,你们正在为老师上着最生动的一课啊!

转眼到了周五——教师节。下午第三节课,我正忙着收拾东西,准备下班、过节。孙志诚和高千一悄悄走到我身边,羞羞答答,“老师,节日快乐!”接着递上了两人的礼物——精心折叠的小船,红色的船舱,还挂着一个小小的心形,上面有对老师深深的祝福;调皮的刘新荣来了,大大方方地把一张贺卡放到我手里,“老师,节日快乐!”……不知是女性内心的柔软所趋,还是被学生的真情打动,泪水不自觉地充盈着眼眶,那种久违的感觉真好。接着学生三三两两地来到了我的身边,送上了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的是画,有的是用彩纸折成的花篮、五星……多姿多彩,上面都写着对老师的节日祝福,一笔一画,一丝不苟。临走,都不忘对老师送上一句:“老师,节日快乐。”我只能低着头泪眼模糊地说:“谢谢,谢谢。”是啊,礼物虽然简单,但都是学生亲手做成;礼物虽然粗劣,但那是学生的真心凝聚;礼物虽然平凡,但让我重温了那种久违了的温情,体会到了人间的那种真性情!

和学生相处了只有短短的六天,但每天都有惊喜,每天都会拥有感动,他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于是……

当一差生举起手时,我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一学生趴在桌子上,好像是睡着了。我静静走过去,轻轻推推他,悄悄地问:“你怎么了?不舒服么?”学生的铅笔、橡皮、书本掉在地上,我弯下腰,默默给学生捡起来。气候突变,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要多穿一件衣服。”走在路上,主动的与学生打个招呼:“今天中午吃的什么?”一声夸奖,一句提醒,一声赞叹,一个留意,时时处处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注意他,关注他的进步,关注他的不足,和他同乐,与他共忧,他们能从我这儿感受到如家般的浓浓真情,对我也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课间一有空就团团围在我身边……

谁说人间犹如没有心的沙漠,犹如没有爱的荒原,孩子们的纯朴、真诚不正是人间真情的绿洲和天堂么?真情如清醇可口的酒,随着时间的流逝,酒香会愈加浓烈,愈加芳香。真情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让真情在我们心底汩汩地流淌……

篇14:用阳光点亮希望 让希望长驻心田

2007年,《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专刊》与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及《小学德育》(现《中小学德育》)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首届阳光德育论坛。原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林海英校长作了题为“以阳光德育文化培育阳光小北人的感悟体验型阳光德育模式”典型汇报,来自全国各地的阳光德育实践者进行了精彩的论坛互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专刊》李耀明主任就阳光德育论坛作了精辟的点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德育专家檀传宝教授和我分别作了《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基本构想》与《叙事德育——走进心灵的教育智慧》的专题讲座;平阳县小副校长池昌斌作《美丽的生命》精品课例展示。

2012年6月,第二届全国阳光德育论坛在潮州市举行。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卢春梅校长作“阳光德育校本模式研究”报告,介绍他们用“顶层设计理论”从阳光教师到学生,从阳光校园到阳光课堂全面构建阳光德育校本模式的典型经验,其中以“预构-导构-自构促建构”的“三构式课堂教学”和“书声-笑声-歌声齐飞扬”的“三声校园”为亮点,出版《阳光下成长》系列第二部专著《阳光下成长——阳光德育理论与实践》,这既是学校办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重点课题和名校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卢校长嘱咐我写序,我欣然允诺。因为,无论作为“阳光德育校本模式研究”课题指导者和卢校长名校长工作室的导师,还是作为“全国阳光德育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我不仅深感荣幸,更倍觉责无旁贷。

最近,顺德本原小学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总结提炼了他们用将近8年的时间,用自下而上的“叠积木理论”建构起来的阳光德育校本课程,包括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潜在课程系统,以及8年来由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许愿树下的阳光故事》组成的阳光下成长的故事集。孩子们从开始只是为自己许愿到后来为他人许愿,从感受阳光到感悟阳光,由感悟阳光到播洒阳光。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积极向上、开朗乐观、友爱助人的阳光心理行为和人格特质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形成。

三所百年名校的“阳光德育”校本研究,探索的不仅仅是一条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之路,也是一条从德育特色创新到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整体发展、优质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更是一条践行现代教育公平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理想之路。阳光德育校本探索之路,表达了教育者对现代德育内涵的理解,反映了教育者对美好德育理想的憧憬,体现了教育者对未来德育发展的期待。

“实施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少年”是阳光德育的核心理念。广州小北路小学“以阳光德育文化培育阳光小北人的感悟体验型阳光德育”模式;潮州城南中英文学校从阳光教师到阳光学生、从阳光校园到阳光课堂、从“三构课堂”到“三声校园”的“阳光下成长”的德育校本模式;顺德本原小学的“许愿树下的阳光故事”和从感悟阳光到播洒阳光的健康人格行为阳光德育模式,体现的都是以阳光文化培养阳光品格的德育理念。聚焦这三所百年名校的阳光德育探索历程的关注点,人文关怀精神,德性内生规律,品德自我建构,形成了贯穿于其中的三个鲜明的主题词,折射出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与本质内涵。

一、用阳光点亮希望:阳光德育体现了现代德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本精神

寓意阳光的普照万物、把光明带给人间和孕育生命的自然属性,阳光德育派生出公平、关爱、希望、自信、开朗的品格特征,进而拓展为以人文关怀精神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现代德育理念。发展为本、成长导向是阳光德育的基本宗旨,而以爱育爱、用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以阳光之心培育阳光之人,则是阳光德育的核心内涵。

德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孕育、哺育、激励和引领生命成长,在于惠及每一个生命,在于促进发展主体的自我成长而不是替代生命的成长。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德育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的意义上说,我们把阳光德育比喻成春天哺育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春风春雨;从德育的核心是促进品格生成的意义上说,我们将阳光德育具体演绎为促进品德“内生外化”的校园文化、课堂行为;从德育的价值是以爱育爱、以德树德的意义上说,我们将阳光德育实践演化为品德促进自我建构的道德行为,如志愿者关爱行动、环保低碳行为等。

学校德育的人文关怀,是校园、家校、社区的关爱行动;是师生、亲子的情感交流活动;是班级关爱文化与关爱共同体的营造;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亲和力、关助力;是助人自助的能力;同时也是指导学生自我关怀、自我关爱的思维方式;是激励学生心灵成长的一种自我鞭策、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德育的本义是约束人、规范人还是关怀人、发展人?”这是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分水岭,也是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德育伦理价值的体现。

人文关怀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理念,从“范本德育”到“人本德育”是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从德育理念上说,人文关怀是一种育人思想,关注人的情感﹑需要﹑权利﹑发展和促进人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德育内涵说,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教育态度,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情怀。但是,从本质上说,它首先是一种德育伦理观念,即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师生﹚之间合理关系的观念。道德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德育的使命是培育学生养成遵从社会规范的品德。从德育过程看,教师是学生品德的示范者、教育者、塑造者、指导者,学生是品德的仿效者、受教育者、被塑造者、学习者。示范与仿效,教育与受教育,塑造与被塑造,指导与学习,构成了师生间为人师表和尊师重道的“遵从﹙服从、顺从﹚式”传统德育伦理关系。这种德育伦理观指导下的学校德育模式,就是一种以规范、约束为核心内涵的“范本德育”模式。现代德育理论观念强调人文关怀,主张“人本德育”,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德育的前提,把发展人、成就人作为德育的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德育伦理关系,是学校德育理念创新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性的突破。从“范本”到“人本”,从教导、训导到指导、辅导,从约束人、塑造人到发展人、成就人,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体、教育服务与指导的对象,更重要的是真正成为了品德的自我建构者和生命成长的主人。

nlc202309030346

二、让希望长驻心灵:阳光德育呈现了现代德育的品德内生外化规律

人文关怀德育的本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导向,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品德的内生外化。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学校德育,就是让德育充满人文关怀精神,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关心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要,關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成为品德优良、品行端正、品格健全的人。人的发展的根本是自我发展。因此,德育最大的人文关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关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品德的内化、内生与外化活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与教育的过程有四大基本规律:(1)品德知、情、行要素整合协调发展规律;(2)品德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交往中形成发展规律;(3) 品德内化过程的自我建构与内生外化规律;(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规律。实施人文关怀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从品德形成规律上进行德育,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交往中,通过情感体验进行自我建构,自觉地将道德知识、规范和要求内化为道德认知(观念、信念、信仰)和道德情感、道德价值与道德需要,进而内生为道德人格,然后外化为道德行为表现。

人文关怀是对道德主体的人格尊重与爱护,是一种“人本教育”。前提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上有三种“见物不见人”的“物本教育”——把学生看作是物体、物件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如手工模式的教育把教育比喻为“制作”东西,把学生比作泥团任意捏造成型;农耕模式的教育把教育比喻为“栽种”东西,认为教师是园丁辛勤浇灌就有收获,把学生比作植物让其自由生长;工厂生产模式的教育把教育比喻为“生产”产品,把学生比作材料,按一定程序进行加工成产品。

受此影响,传统的德育理论和实践,常常也是“目中无人” (眼中无学生)的德育,更多的是把学生看作是一块可以随意塑造的“泥团”和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的“白纸”;把教育者看作是“灵魂的工程师”;把德育看作是一种塑造学生灵魂、转变学生思想的工作,看作是简单的外塑行为和过程。因而,学生品德形成被看作是被动的或受动的。这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低效或无效现象的认识上的误区和根源。因此,为了更科学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品德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品德内生发展的理念,实现从外塑型德育向内生型德育的转变。内生型德育,指以内在生成为本质特征的学生品德形成和学校德育发展模式。它既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培育模式,也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模式。倡导品德内生发展理念和实现从外塑型德育到内生型德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提升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儿童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校改进与学校特色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关怀德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尤其是情感感受、体验与需要。基于品德形成是道德认知主体在教育者有效指导下品德的自我建构与内生外化过程的理论,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既重视德育的社会规范,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需要;既要关心学生的品德健康,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要用和谐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及和谐的心理品质。

人的品德行为受其内在的需要、愿望、观念、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支配和控制。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与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道德价值是否得到认同、道德情感是否获得支持、道德行为是否得到强化、道德理想是否得到实现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情感动力需要是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包括学习的价值感、能力的价值感、为人的价值感、心灵的价值感,也包括在课堂中的价值感、同伴中的价值感、生活中的价值感、班级中的价值感、校园中的价值感以及父母与老师面前的价值感等等,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乃至整个身心发展的“杠杆性”要素。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使命的人文关怀德育,要特别关注学生成长中的这一“价值感效应”。“价值感效应”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因,更是心灵成长的自我驱动力,是“让希望长驻心灵”的秘密所在。关注每一类学生、每一个学生和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感和心灵需要,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世界,才能创造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选择和实现个人理想、才智和潜能的平台,才能积极引领学生品德人格的内生外化,才能有力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从自觉到自为的品德发展。

三、让心田植满鲜花:阳光德育展现了现代德育的品德自我建构本质

“拔掉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植绿油油的庄稼,培养良好品格最好的方式是让美德驻守心灵。”作为德育目标,我们当然最关心的是“让心田开满鲜花”的结果。但作为德育过程,我们更关心如何才能让鲜花开满心田,鲜花如何长留心田,特别是如何形成鲜花长留心田的良性循环机制和长效机制。

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自主发展的自我成长过程。科学、合理的品德教育,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创设一切有效的条件去“孵化”学生的良好品德。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通过学习、活动、践行进行品德的自我建构,以实现“感悟明理”“情感体验”“行为反省”“认知升华”的“悟构”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化、模仿性的“道德灌输”和“行为养成”。

阳光德育的实质是生命价值的唤醒,生命内涵的丰富与生命动力的激扬,而这一切的动力之源均来自主体的自我建构行为,而自我建构行为的心路历程和动力机制的关键性环节就是“悟构”——由认知和情感感悟体验内在生成的自我建构。这是学生的品德或德性内生的关键。品格生成的核心内涵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其实质是品德的“悟构式”发展,“心田鲜花长盛”的秘诀。大海的洁净是因为它的净化功能,品德“鲜花长盛”关键是建立和形成“悟构式”动力机制。阳光德育的意义在于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找到适合自我的成长方式,而“悟构式”动力机制就是这种成长方式的“机理”。

“悟构式”品德机制的形成,需要道德认知、道德需要、道德情感和道德智慧的参与和融合。德育与心理教育整合是实现这种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文关怀德育的重要特征。人文关怀德育不仅仅是一种关爱行动,更是一种关爱式教育。关爱心灵、引导心灵,关爱成长、引领成长,关爱生命、引领生命是人文关怀德育的宗旨。关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情感需要,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情感是关爱的核心内涵。因此,人文关怀德育作为一种基于情感感受与体验的德育模式,是一种能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心灵和培育心灵的有效的育人策略和方式。通过人文关怀德育来激发、唤醒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心态、情绪智能和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品德人格的健康发展。要产生这样的效果,人文关怀德育需要把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形成“德心整合效应”。德育的使命是促进生命成长与人生幸福,而任何教育都蕴含德育的内涵,同时任何教育过程都伴随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大困境。德育低效的根源在于学生品德内化过程缺乏情感体验、感悟环节,内化机制“短路”导致知识与认知、认知与行为脱节。德育心育相整合,“同心同德”破难题。德育与心育有机整合是促使学生品德“悟构”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品德内化内生的有效条件,是提高德育实效、破解德育低效难题的有力措施。

百年名校的阳光德育探索之路,正是现代德育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也是现代德育通向未来的永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国外名人作家经典语录下一篇:朱晓飞个人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