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交通现状

2024-05-18

长春市城市交通现状(共6篇)

篇1:长春市城市交通现状

论长春市的宜居城市建设

宜居城市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尺度的综合系统,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住、生活以及发展的城市.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分析,提出长春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想.

作 者:申雪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科协论坛(下半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 年,卷(期): “”(6) 分类号:X22 关键词:宜居城市   长春市   基本构想  

篇2:长春市城市交通现状

63080406李恬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大中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日趋严重。新建道路造价高、拆迁量大,而目前财力又有限,完全依赖修建新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如何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堵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内外多年实践经验,解决交通拥堵最有效和可行的措施之一就是变部分双行线为单行线,将一些宽度不足而无法双向通行汽车的道路和次要街路开辟为单向交通通道,这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乘车难、交通流量多集中在少数几条干线上且分布不均等交通难题具有很大作用。

由于单向交通只允许一个方向行车,大大改善和简化了车辆的行驶条件,提高了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也减轻了交通管理工作。因此,在国外被认为是解决老城市交通拥挤的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许多国家均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而受到重视和广泛使用。如美国早在1906年就开始使用单向交通的方法,现已推广到各州和城市,人口5万以上的城市有半数以上的街道已采用单向交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有80%左右的街道实行了单向交通。法国巴黎的4333条街道中已有1400多条实行了单向交通,总长超过400公里,而中心区几乎全部都是单行线。日本东京有30%的道路实行了单向交通,其它城市和国家如莫斯科、奥地利、西班牙和一些展中国家也都大量使用单向交通。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使用单向交来管理城市交通,近年来国内

许多城市积极推广应用单向交通,在大程度上减少了拥堵,提高了车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城市基础设施及道路建设发展较快。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多,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等道路交通问题影响了整个城市交通的良性循环。改善道路交通,加强科学管理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长春市城市交通路网及交通特征:

目前,长春市城市中心区是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以人民大街为南北中轴线,呈放射状不规则棋盘式道路路网形态,各开发区及汽车厂内为方格网型道路体系。绕城高速公路、环城公路的开通缓解了过境车辆对市区产的交通压力。人民大街、长春大街、解放大路、吉林大路、春城大街、宽平大路等街路的改扩建及青普立交桥、芙蓉桥、远达高架桥的相继建成,大幅度提高了城区主干路的承载能力,尤其是贯通南北的亚泰大街建成后,在均分交通流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提高区域通行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一个高效的道路交通主干网已基本建成,城市道路总长1148公里,总面积2201.4万平方米。但是,由于城市用地规划及早期形成的道路网方面的欠缺,目前的道路路网体系仍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春市人均占道面积约6.2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道路人均拥有7.16平方米的水平。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已使中心城区局域路段交通流量过于集中,中心区的一些交叉口和路段已出现拥堵等道路交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 机动交通欠发育的历史条件下,道路网的规划建设没有考虑过境交通、跨区交通和区内交通的分流特征,导致了目前长春市主次干道及支路的功能层次与空间组合欠明晰,如快速路和主干道不足,致使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人中心区的跨区机动交通也要穿行中心区,从而加重了中心区的交通负荷。交通需求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道路上交通流量集中在少数几条干道上,如西安大路、人民大街、解放大路等城区的主干道的部分路段出现周期性交通流过于集中现象,高峰时需2个信号周期才能通过。其产生原因一是次要道路通行能力差,二是次要道路连通性差。实行单向交通一方面由于单行道通行能力提高和条件改善,可以分流主要道路部分车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快速路,提高跨区机动车的速度,减少车距离,舒缓中心区交通压力。其次,城市占道现象严重是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到2000年末,长春市共有机动车近20万辆,按规定应设3.3万个泊位,据统计长春市现有各类停车泊位仅6750个,仅为需求量的五分之一。在购物中心、交通枢纽如百货大楼、火车站等地,车辆占路靠边停靠,挤占了原本拥挤不堪的机动车行驶道路,经常造成交通堵塞。此外,施工占道、商业违章占道等使行人走路困难,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实行单向交通系统有利于路边停车规划和集中整治违章占道。第三,支路路况差加重了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支路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长春市现有支路长度近500公里,几乎是主次干道长度的2倍。支路建设投资少,维修养护不到位,路面质量逐年下降,致使驾驶员不愿意

选择支路,从而增加了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实行单向交通正是充分利用支路资源,挖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均衡道路网上车流量,从而加强城市交通能力。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规划单向交通符合长春市道路交通的实际现状。

二.现行单向交通存在的问题:

长春市第一条单行线始于1979年,目前全市单行线共有53条,累计里程为41.6公里,其中中心区36条。单向交通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局部区域交通,但长春市现行单向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一部分单行道出现断头路或多路。如延安大路、临河街、湖西路等断头路需打通。一部分单行道间距太大或没有配对道路,使车辆绕行距离增加。

对完善长春市单向交通系的建议:

根据长春市道路条件和交通特征及单向交通的特点,针对现行单向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系统和规划的角度,提出如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长春市现行单向交通系统的建议。

1.明确单向交通系统建设的原则

实施单向交通应主要应用于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拥挤,高的地区。单行道之间力求连通,车辆转向最好右进右出。

单行道路的等级一般为次干道以下,道路长度应尽量长些,否则由于单行道两端千扰,实施效果将受到影响。

配对单行道一般是两条平行的、通行能力相等的次要道路。单行道末端应尽量放在交通组织容易的主要道路上。

2.需与其它交通管理措施配合运用单向交通的实施必须与其它交通管理措施协调一致,如禁左禁右等。单行道上应设置明显标准、标线,并具有连续性。清除违章占道和非交通性占道。动车侵占机动车道和机动车边停车管理。因单行道路没有对向机动车车流,大量侵占机动车道的现象影响了单行道的交通效益,应清除违章占道和各类非交通性占道,保证单行道的连续性。— 采 用 工程措施连通部分道路,加强支路道路维修,改善道路条件,使单行道网络具有很好的连通性,从而提高单行道系统的整体效益。合理调整单行道公交站点,加强非机动车道使公交乘客减少步行距离。

3.科学规划与论证

篇3:长春市城市交通现状

首先,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是城市科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发源地, 追求真理的意识和传统, 最求理想高尚的意识和精神, 追求文明进步的意识和传统, 因此,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成为了长春城市文化名片中最亮丽的一部分。

其次,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与城市现有的各类文化团体共同承担着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的重任。艺术发展的使命是更好地服务群众,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结合城市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同时, 结合城市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 高等院校准确的定位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推进校园艺术实践改革, 进一步开放校内的文化资源, 积极承担起城市的各类文化活动, 同时与城市文化建设部门合作进行相应的科研和课题的研究, 从理论到实践, 多方面多角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来发展双方的互动关系, 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近年来, 长春市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内容, 根据省政府对会议的实施意见, 对如何进一步的促进长春市的文化繁荣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借助于政府推手, 高校艺术团体参与城市文化共建

1.2011年4月, “中国, 有座城市叫长春”歌曲大赛活动的启动仪式如期举行, 之后大赛组委会进行了一系列的作品征集活动, 作品试唱演出, 作品精品音乐会, 等等, 并在第二届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的闭幕式上举行了颁奖晚会, 同时将作品搬上了“唱响中国·长春演唱会”的舞台。本次活动共征集音乐作品数十首, 曲风纷繁, 形式各异, 分别从城市文化、人文故事、民族风俗、风景名胜、产业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诠释着长春,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 最终评选出《我们在长春相遇》为长春市市歌, 歌词处

责任编辑:陈贵娟

处弘扬纯真和深厚友谊、赞美家乡, 向所有的受众展示着长春的文明风采。此次活动举办时间长, 宣传力度大, 推广范围广, 成果收获颇丰, 活动影响着每一个与长春有故事的人, 这无疑给长春的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已成功举办三届, 在每

一届艺术周活动中, 参加单位除了国际友人、省市团体外, 高校艺术团体所占的比重逐次增加, 各高校通过音乐剧、话剧、画展、动漫展等各类演出, 展示着各高校近年来的教学成果, 展示着长春市多元的文化气息, 同时, 极大地丰富了东北亚文化艺术周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 组委会特意安排了大学生合唱节, 共有9所高等院校参加, 这在省内规模大、层次高, 向参会的人员展示着长春市合唱的水平。同时, 露天交响音乐会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一届音乐会在长春市文化广场举办, 效果得到了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第二届将音乐会迁至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演出次数增加到了三场, 同时, 雕塑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三天。三天演出期间, 入园人数每天过万, 演出观众也是场场爆满, 演出包括露天交响音乐会部分和主题雕塑舞蹈部分, 演出时经常有观众情不自禁一起加入到演出队伍之中, 把“逍遥音乐会”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3.2012年7月, 由中宣部举办, 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负责承办的“唱响中国·长春演唱会”如期上演, 节目由“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及《长春颂》《我们在长春相遇》等有关长春的歌曲构成。演唱会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音乐频道、中国之声、华夏之声、吉林卫视、长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此次演出中, 市委宣传部隆重推出了长春市培养出的长春大学交响合唱团为主要伴奏伴唱团队, 整个团队共有近百人的交响乐团和200人的合唱团构成, 再一次将省内培养出的高校队伍推向了全国, 这是高校艺术专业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的典型代表。

4.2012年, 吉林省文化厅对各文艺团体下发了“关于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方案”, 在演出任务分配表中, 省直团体共10个, 其中高校团体4个, 包括: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光华学院。这四个高校团体均由各高校艺术专业所在学院组建完成, 精心编排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让基层百姓共享文化成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2012年3月至9月, 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春大学音乐学院负责承办的“雅乐春之声”交响音乐会走进基层活动顺利开展。长春大学交响乐团排演了数十首中外经典作品, 分别走进校园、工厂、社区、军营、乡村等地演出, 让高雅音乐走入了寻常老百姓的生活。每次活动中, 指挥郎立夫都会介绍乐队的主要构成, 对主要乐器进行简单讲解, 向观众普及交响乐知识。此形式的音乐会得到了各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6. 除上述大型活动外, 长春市的高校艺术专业还积极参

加了多场国家级、世界级的文化节日和各类展会。文化节日方面包括:国际电影节, 国际动漫艺术节, 国际冰雪节, 国际消夏节, 等等;各类展会包括:国际车展、国际教育展、世界雕塑展、农业博览会、汽车博览会、东北亚经济贸易博览会。高校艺术专业团队的加入, 弥补了省内艺术团队数量少的不足, 同时新鲜力量的加入, 进一步地推动者精品节目的推陈出新, 促进了长春市的文化建设。

二、长春市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积极创作完成作品, 为丰富城市文化做贡献

1.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作的舞剧《浮生》, 自2011

年年末在东方大剧院公演以来, 已演出数十场。作品《浮生》是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历时3年打造的一部献礼作品, 该作品避开了舞美、灯光、服装、高科技等需要大投入的地方, 踏踏实实地完善了作品, 用舞蹈将故事完整的叙述。该作品艺术感染力强, 有很多经典的段落和亮点, 都给人以视觉的震撼。之后东北师范大学还创作了一系列的舞蹈剧目深入人心。

2.2012年, 吉林大学排练了大型歌剧《原野》《党的女儿》等歌剧, 其中《党的女儿》共有六场戏, 由高校艺术专业完成整部大型歌剧的排演, 这在东北三省的高校中还是首次。这两部歌剧作品也是吉林大学艺术学院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排练的献礼之作。演出得到高度认可, 曾多次应邀参加多种场合的演出。至今, 他们已在各高校、社区等完成近二十场演出。

3.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杨靖宇将军诞辰一百

周年,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的陈明大教授带领学院老师创作完成了长白英雄组歌《抗联颂》。作品描写了抗日战士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激励后人沿着英雄的足迹, 继往开来, 努力奋斗。作品多次在多个场合由不同的演出团体传唱, 旨在利用音乐引领听众了解本土民族文化,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 也使得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深入人心, 广为传唱。

4. 上述的三个例子, 仅是近年来长春市各高校具有代表

性的例子,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 比如吉林艺术学院“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扶起你”原创音乐征集活动, 等等。类似的活动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 激发了高校师生的创作排练热情, 建立了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的意识, 创造了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平台, 同时, 更好地促进了长春市的城市文化建设。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 高校的人才培养顺应文化社会发展需要, 一方面是学生拜托了“纸上谈兵”的现状, 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面对最前沿的舞台演出市场, 增加实践经验, 使得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 高校教师不断以城市文化发展方向为导向, 积极研究创作更多的适合当地城市文化的艺术作品, 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最主要的一方面是高校与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互动是行之有效的, 弥补了城市演出团体少, 演出形式单一, 参与人员少的情况, 丰富了各类艺术活动、大型展会等的文化色彩, 这都将为城市文化生态的建立, 城市群中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扎实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 还反映出一些不足:

1.政府对于高校所承担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分配。政府并没有很好地整合所有高校艺术教育资源, 没有将高校艺术团队资源最好地应用。演出任务大多临时受命, 这直接影响着任务的完成程度。

2.政府与高校缺乏长效的文化共建规划和工作机制, 高校的教育要满足城市文化建设的要求, 同时政府也要兼顾高校教育自身存在的特点, 对于演出时间、场次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调配, 才能在不影响高校艺术专业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

3.结合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音乐厅、戏剧厅、剧院、广场、等公共演出场所, 提供给高校的艺术团体演出。同时, 将每年的一些黄金时段作为高校艺术团体的“演出季”, 演出场地的租金有政府支持, 采取公益演出和商业演出相结合的方式, 为高校艺术团体形成常态化、开放式的演出铺平道路, 同时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篇4:长春市低碳城市建设途径研究

关键词:长春市低碳城市途径

1 长春市发展低碳城市的现状

近年来,长春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始终将低碳产业作为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将低能耗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规划建设了产值千亿元规模的东北低碳产业园区,制定实施了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11年,长春市当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低碳城市”,在对全国3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的综合评估中,长春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563,居于前列。

2 长春市低碳城市建设的途径

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对发展路径进行详细而且符合长春市发展实际的规划。

2.1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长春市发展低碳建筑业,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以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量为核心,以最低的资源,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逐步建立与吉林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低碳建筑业运行模式。长春市制定了2015年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城镇居住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标准达到75%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达到65%以上,村镇住宅节能标准逐步达到50%以上。“十二五”末期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2015年单位建筑业总产值单位能耗比2005年降低15%。2020年每平方米建筑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节约标准煤量从2010年开始逐年降低5公斤。2012年以后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消耗标准煤量控制在30公斤以下。

2.1.1 加快既有建筑的节能低碳改造

推进“暖房子工程”,通过加强热源建设、陈旧管网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和房屋保暖能力。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更换节能灯、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推广电子政务、控制夜间照明、控制空调使用。

2.1.2 积极使用建筑节能材料

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发展办法》,把具有低碳环保、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保证质量等优势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推广,作为发展低碳建筑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2.1.3 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目前长春市已按照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基本上已经全部执行节能50%以上的标准,对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建筑不予竣工验收,不能投入使用,对违反规定标准要求的企业和个人定期公布,并进行依法严肃查处,清出建筑市场。

2.1.4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

制定《长春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采取更加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建筑垃圾再利用等鼓励政策,加快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进度。对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府各类工程带头使用,鼓励房地产开发商积极使用,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长春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加快建设低碳交通

长春市的交通远景发展目标是: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准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2.2.1 构建低碳公交体系

低碳公交体系建设遵从三个核心战略,即公交导向战略、公交优先战略和低碳公交战略,从满足交通需求转为引导城市发展、优化交通结构、提高公交品质和效率上来。

2.2.2 优化公交运营结构

①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长春市目前已投入使用轻轨三期工程,编制了2009年至2020年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一阶段要建设地铁1号线和2号线,预计2014年地铁1号线将投入运营。

②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快速公交系统(BRT)比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系统的建设便宜得多,综合了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交通的长处,是一种现代化、高等级、低费用、大容量的快速客运系统。长春市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不但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③保障公交的道路优先使用权

长春市已经实施了部分公交专用道,如在西安大路、人民大街就设置了公交专用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通行权,提高了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减少了公交车辆的行车延误。

2.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011年长春市三大产业比重为9.6%、50.2%、40.2%。长春的汽车制造业已从高速增长期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12年产值增幅同比回落22.4个百分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春市近几年培育的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比重11.8%,增长57.4%,高于全市36.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一个强劲引擎。

从中长期发展看,预计到2020年,第一产业比重会降到3%左右的阶段性水平;第二、三产业将处于相近水平,比重均在48.5%左右。预计从2020年以后,长春市三大产业的格局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

长春市还出台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长春市新能源发展的蓝图。尽管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长春市新能源产业仍处起步阶段,但从总体情况看,长春市工业产业基础扎实,科技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

2.4 引领公众低碳消费

长春市建筑低碳城市,需要公众的大力支持,我们要引领公众的低碳消费行为,可从树立低碳观念、营造外部条件、提供低碳消费指导等方面入手。

2.4.1 长春市要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低碳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宣传与教育。①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例如“停电一小时”、“停水一小时”等;②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将低碳教育纳入宣传报道计划;③在各个社区设立低碳宣传栏,普及低碳知识,介绍居民在照明、用水、用电、餐饮、取暖、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如何低碳生活的知识和技巧;④建立低碳教育基地,在各个中小学开展“低碳生活知识进校园”活动,使低碳知识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

2.4.2 引导长春居民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来推进城市生活低碳化。例如:将每张纸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被砍掉的森林;去买菜购物时放弃塑料袋使用,改用布袋子,相当于每年节省数百万桶石油;一件衣服洗后不用烘干机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释放;下班时关闭计算机和显示器,可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户外运动,减少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的锻炼,可减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等。

2.4.3 居民也可以有组织地联合一些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组织,向政府合理地反应情况,监督、报导、评估低碳发展的进程。譬如:大学生团体可以和周边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企业代表还有所在区区政府办事处结合成一个团体,充分交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然后防止问题扩大化并且试图解决问题。公众也可以自发形成一个长春市低碳组织,定期在各广场、小区、高校举行各类环保减碳活动,例如亲子植树节,既促进亲子交流,又美化长春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2):82-85.

[2]熊青青.珠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规划师,2011(6):92-95.

[3]马宁,罗婷婷.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1(26):121-123.

作者简介:苏航(1977-),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

冯璐(199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09级本科生。

篇5:长春市城市建设动迁安置管理条例

【发布日期】1986-07-24 【生效日期】1986-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长春市城市建设动迁安置管理条例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做好动迁安置工作,保证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顺利进行,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种建设,涉及动迁、安置、补偿事宜,均按本条例办理。

第三条第三条 城市建设动迁,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即要保证建设的需要,又要妥善安置,合理补偿。被动迁单位和被动迁户,必须在限期内迁完;建设单位必须妥善安置被动迁单位和被动迁户。

第四条第四条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动迁安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各省的有关规定;管理、检查、指导全市的动迁安置工作;审批建设单位的动迁申请;调解处理动迁安置工作中发生的纠纷。

涉及动迁安置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做好应承担的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要持批准的文件、规划位置图和银行存款证明,到市动迁主管部门办理动迁登记或履行自行动迁批准手续。

规划小区的建设,由承担建设任务的单位提出动迁安置方案,经市动迁主管部门审核后,发给《动迁批准证书》,自行组织动迁。

市房管部门直管的房屋,凡原地大修、翻建、扩建项目,可自行组织动迁。

第六条第六条 未经市动迁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擅自动迁的,银行不得支付各项动迁安置补偿费。

第七条第七条 经批准动迁的区域,市动迁主管部门签发《动迁冻结通知书》后,有关部门停止办理户口迁入、分户;停止办理房屋调配、互换、产权变动以及私房换发执照手续;停止发放工商营业执照;停止办理产权变动的公证业务。

第二章 房屋拆迁

第八条第八条 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必须经市房管部门鉴定和批准。

(一)在规划小区以外进行建设,不准拆除六成新(含六成新)以上房屋。

(二)拆除房管部门直管房屋,新房建成后产权归房管部门的,建设单位不交纳被拆除的旧房补偿费;建设单位要求产权的,按国家规定交纳房产重置费。

(三)拆除房管部门的拨用房屋,新房建成后即由拨用改为租赁。建设单位要求产权的,经房管部门同意,按国家规定交纳房产重置费。

(四)拆除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有合法证照的房屋,由建设单位在原地安置的,原房按平价标准作价收购,不保留产权;易地另建的,原房在限期内自行拆除,由建设单位按标准给予补偿。

(五)拆除私人的有照房屋,原房由建设单位按房屋评价标准作价收购。如产权人在外地,限期内不能返回又未委托代理人处理的,由承租单位或承租人会同动迁部门填写房屋鉴定表,在拍摄房屋现状照片备案后拆除。

拆除有临时执照的房屋,按房屋评价标准,给予百分之二十的补助。

(六)被动迁单位或被动迁户不要求安置用房的,建设单位可按原房评价标准加价百分之三十收购。

(七)拆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华侨、外侨私有房屋和教会的房屋,由建设单位与其主管部门协商,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八)单位或居民的无照房屋、非法建筑,要在限期内自行无偿拆除。逾期不拆的,由市动迁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城建部门代为拆除。

第九条第九条 动迁区域内农民的房屋,在限期内自行拆除。易地自建的,按房屋评价标准给予百分之八十的补偿,其建房用地由建设单位从所征、拨的土地中解决,或由所在乡、村安排解决,由建设单位安置的,按房屋评价标准作价收购;不要求安置住房也不易地自建的,按本条例第八条第六项办理。

第十条第十条 拆除农民出租房屋,承租人系单位职工、城市户口,确无其它住房,并在动迁前租住一年以上的,经核准承租关系后,由建设单位安置住房或拨给其所在单位相应的资金,由单位解决住房。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拆除各类房屋,遇有产权、继承权等纠纷时,在限期内未能解决,可申请法院同意,先拆除,后处理。任何一方不得以发生纠纷为借口,拖延或阻碍动迁。

第三章 公共设施及其它附着物的拆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拆除市政、公用等设施,建设单位要同主管部门协商,由建设单位承担修复或另建所需的费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单位或居民搭建的临时性服务点、售货亭、摊床、菜窖、花窖以及棚厦、门斗、围墙等,一律在限期内自行无偿拆除。

砍伐树木和拆除农民的水井、温室、畜禽厩舍,给予合理补偿。

清除缴纳土地使用费的居民种植的蔬菜、花卉等植物,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被动迁单位不在原地安置的,其大型机械设备及生产附属设施的拆迁费用,由建设单位和被动迁单位协商解决。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发现文物古迹时,建设和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应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文物管理部门处理。

拆迁中出现的无主财物,应按决定上缴国家。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迁移建设用地上的坟墓,要事先通知坟主限期自行处理,由建设单位给予适当补助,对无主坟由建设单位代迁或深埋。迁移革命烈士、国内外有影响人物或外侨坟墓,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住房安置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居住在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住户,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的为被动迁户:

(一)有合法的公、私房承租关系证明或私房产权执照;

(二)户口簿、粮食供应证所标地址与住址相符;

(三)常住人口与户口簿、粮食供应证所标人口相符;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被动迁户虽有两个以上户口,但无两个以上房屋承租关系证明的,按一个被动迁户对待。

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以前独立居住在无照房屋的住户,视为被动迁户,但不发给动迁补助费。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被动迁户的临时安置,主要是投亲靠友自行解决,职工所在单位也要积极协助安排。自己无力解决、所在单位安排又确有困难,由建设单位负责安置。

对被动迁户按规定发给被助费。被动迁户必须在规定的限期内迁出,对提前搬迁的给予奖励。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拆除有合法房产执照或公房承租关系证明并有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的房屋,按规定发给补助费。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国营、集体生产或营业性单位,因动迁停产停业的,由建设单位按规定发给补助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被动迁户建临时住房,要在城建部门指定的地点搭建。搬进新房后必须立即无偿拆除,并清除残土。不得继续占用或转让、转卖、出租,违者由城建部门拆除。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被动迁户持有动迁证明,有关部门应准予在临时住处就近用水、用电、购买粮、煤和副食品。

职工因动迁搬家误工,可持动迁部门证明,由所在单位按公假处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被动迁单位的用房安置,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被动迁单位自找临时用房,临时迁出确有困难,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解决。

(二)原地能够安置的,新房建成后按原房建筑面积予以安置。

(三)原地不能安置的,由可建设单位易地安置,或按规定拨给相应的资金,由被动迁单位易地自建。

(四)经环境保护部门测定,对污染环境,危害居民正常生活的,应迁至适合的地点安置。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被动迁户的住房安置标准,以家庭常住人口数及构成情况为主要依据。

(一)三口人以下,给一室一套;四至五口人,给一室半或两室一套,六至七口人,给两室半或三室一套;八口人以上,参照上述标准适当增加分配数量。

(二)两地分居的夫妇、现役军人、从原户口迁出的就学或入托的直系亲属的,列为分房人口,但不发给动迁补助费。

(三)对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子女,可分室安置。

(四)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以前,独立居住在无照房屋的住户,应低于上述标准分房,或由建设单位腾串旧房安置。

(五)用住宅兼作营业用房的个体工商户,仍按住宅安置。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在规划小区内,被动迁户新分配一室半以上的住房超出原住房面积部分,由职工所在单位同建设单位在住房分配前签订协议,并承担房屋的基本造价款。不付扩大面积款的,按原居住面积分配住房。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在规划小区和重点工程范围内,对被动迁户的住房安置不实行预分。

分配住房时应根据新建房的位置、设计图纸,按立体单元砍块,进行定量、定位分配。对有老、弱、残者的被动迁户,在分配楼层时给予照顾。凡分户安置的,实行楼层搭配、正侧面搭配。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被动迁户迁入有供热设备的新房时,供热费应由户主所在单位承担。如户主所在单位无力承担,由家庭其他成员所在单位承担。

第五章 违反本条例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被动迁户超过限期搬迁的,每超过一天扣发补助费百分之十,超过十天以上的扣发全部动迁补助费。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对拒不搬迁的被动迁户,市动迁主管部门可作出强迁决定;被动迁户对强迁决定不服的,可在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决定的,由市动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对阻挠施工,煽动群众闹事,行凶打人,破坏盗窃国家或集体财物以及其它违法行为的,由公安部门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对虚报动迁人口、冒领动迁费用、套取房屋的,动迁主管部门如数追回非法所得的房屋和费用。并视其情节,由动迁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不按预定日期安置被动迁户搬入新房的,要对被动迁户给予经济补偿。拖期一至三个月的,按搬迁补助费百分之十逐月给被动迁户补偿。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按搬迁补助费百分之二十逐月补偿。

对随意降低或提高安置、补偿标准,滥发补助费用的建设单位,市动迁主管部门要责令其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责令建设单位给予主管人员和经办人员以行政处分,必要时可并处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动迁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守职尽责,不得利用职权弄虚作假,敲诈勒索,收受贿赂,违者要视情节轻重,追究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所列各种补助费,补偿费等标准,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长春市城区建设拆迁安置管理办法(试行)》即行废止。

篇6:长春市城市交通现状

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了长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并将于明年元旦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

长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长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已于8月31日由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11月17日经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的管理,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市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长春新区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长春新区管理机构,依据本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条 国家法律法规对国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矿产资源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的空间,分为单建和结建地下空间。

单建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结建地下空间是指同一主体结合地表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第五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战备效益相结合。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 市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等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单建和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市城乡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等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物业管理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九条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开发利用。在竖向上分为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

表层优先安排地下管线,其中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的表层主要作为基础设施空间使用;浅层优先安排综合管廊、人行通道、下穿立交、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中层优先安排隧道、地下特种管廊;深层预留远期开发。

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的划分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确定。

第十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同步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据此会同市相关主管部门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应当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人民防空工程等各类专业规划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专业设施的规模、发展目标、规划原则、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实施保障、近期建设规划等。

第十二条 根据专项规划编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应当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具体内容包括地下空间平面范围、竖向分层、开发深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连通要求、出入口位置,以及人民防空工程的范围、面积、类型等。

对于重点地段、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列入建设计划的地下空间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由建设单位单独编制。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应当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隧道、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大型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

第十三条 经批准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四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查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明确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位置、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建设范围、建筑面积、容积率、开发深度、竖向分层、连接通道和出入口位置,以及人民防空设施等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五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和人民防空工程等用地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征询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六条 新建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未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等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建(构)筑物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保证其防护设施的完好,确保战时使用。

第三章 用地管理

第十八条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依法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列入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范围的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同一项目按照规划许可分期建设的,市国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分期办理地下空间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九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采用协议方式出让:

(一)附着于地下交通设施等公益性项目且不具备独立开发地下空间的经营性建设项目;

(二)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单建的经营性地下空间建设项目;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情形。

第二十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用途确定,不得超过相同用途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出让最高年限。

第二十一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二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地表土地性质和使用功能。

第二十三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应当满足地下空间对环境、安全和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其使用功能与出入口设计应当与地表建设相协调。

第二十四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文件除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外,还应当明确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用途、界址、面积等;配建人民防空设施的,应当明确人民防空工程的位置、面积、类型等。

第二十五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改变设计方案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施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干扰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得损坏现有建(构)筑物和地表地貌及相关基础设施,如有损坏应当及时恢复。

第二十六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对人民防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地表和周边的建筑、设施以及文物、古树名木等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和不受损害。

第二十七条 规划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有连通要求的,其建设项目应当具备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和相邻建筑的连通方案。

第二十八条 规划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未明确连通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与相邻建筑所有权人,就连通位置、连接通道标高、实施建设主体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等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后,将连通方案纳入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一并提交审核。

第二十九条 需要在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其建设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征求相关主管部门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同时依法向相关主管部门报批施工保护方案,并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周边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各项设施的安全进行监测和检测,符合条件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条 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除公益性建设项目外,同等条件下优先开发自有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下空间。

第三十一条 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应当与道路建设计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三十二条 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应当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配套建设。已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其管线应当依据专项规划进入管廊,不得单独敷设,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使用。

第三十三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章 不动产登记管理

第三十四条 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单独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与其地表部分一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范围,按照土地审批文件中载明的范围确定。

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权属范围,按照竣工规划验收文件载明的建(构)筑物外围所及的范围确定。

直埋地下管线所占空间未形成建(构)筑物,或者形成的建(构)筑物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不动产登记条件的,不予登记。

第三十五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不动产登记,应当在登记簿及权利证书中注明“地下”字样。

第三十六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不动产登记,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具体操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 使用管理

第三十七条 地下空间建(构)筑物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二)按照提供预售的建(构)筑物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三)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第三十八条 地下商业铺位在销(预)售时,应当明确界址。

第三十九条 政府因公共利益依法征收、征用地下空间建(构)筑物,其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配合,不得损坏相关设施。

第四十条 地下空间建(构)筑物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对其建(构)筑物及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公共通道和出入口的开放性,做好地下空间的标识管理,并配合维护单位对相关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第四十一条 地下空间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责任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人身安全保障措施,并防范发生火灾、水灾、爆炸等。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专业系统的信息共享。

市城乡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等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地下空间普查,并将普查结果纳入地下空间信息系统。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拆除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改动或者拆除的,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法批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及有关城乡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和消防等方面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中对已经依法设立的用益物权、建(构)筑物造成妨碍或者实际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工作中,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或者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各县(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上一篇: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下一篇:销售科科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