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练习二

2024-05-16

说明文阅读练习二(共6篇)

篇1:说明文阅读练习二

说明文专项练习二

(本卷满分16分,完成时间8分钟)

雕塑艺术与校园文化

①雕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品之一,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可以集中反映出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精神面貌或历史背景。雕塑的价值在于审美,一件雕塑作品的价值取决于是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状态的集中体现。校园中的许多雕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设计成功的校园雕塑,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

③首先,一件雕塑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件雕塑作品与它所属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果一件雕塑作品与所属环境格格不入,那它必然是失败的。就学校来说,校园雕塑大多是一些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学者等,这正与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一致的。

④其次,雕塑要有艺术语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件好的雕塑作品与其所在的环境背景融合之后,本身蕴含着一个故事。如清华大学校园内著名的景点“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着田田的叶子,荷塘边立矗着许多嶙峋的怪石和高高低低的树木,而朱自清先生的塑像就掩映在树影之下,让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能身历其境般地感受到《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一切,更深切地体验到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境。可见,每一件雕塑作品与其所选位置是相互切合的,不同的角落应有不同的故事。

⑤第三,就一所学校而言,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体现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校园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积淀着历史、文化和传统,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因此,校园内所有雕塑的布局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样,身处校园中才能通过富含艺术语言的各种雕塑体会到校园文化的整体合一。

⑥通过对雕塑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可以让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雕塑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

1.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4分)2.从全文来看,成功的校园雕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9分)

(1)

(2)

(3)3.下列对于“校园雕塑的功能”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校园雕塑能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

B.校园雕塑可以集中反映出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精神面貌或历史背景。C.校园雕塑能反映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

D.校园雕塑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附答案:

1.(2+2分)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应该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9分)(1)校园雕塑作品要与它所处的环境相融合。(2)雕塑要有艺术语言,雕塑的内容与形式要统一。(3)校园内所有雕塑的布局应浑然一体。3.(3分)B

篇2:说明文阅读练习二

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它通过揭示概念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说明文的类型:(1)按说明文对象分,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是解说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2)按语言分,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三、阅读中的知识点:

(一)抓住标题,弄清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标题具有很强的揭示性,往往直接交待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的石拱桥》、《统筹方法》等,使读者容易了解文章说明的是什么食物或什么事理。分析标题,便能给说明文进行分类,其规律如下:(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食物的,如《松鼠》、《北京立交桥》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2)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食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的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所谓“特征”或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何抓住事物特征?

①有的标题就是对象或特征。

②注意抓中心句,看说明对象及特征。

③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

④概括归纳法,如“笔”把各种笔(钢笔,毛笔,铅笔等)的各种不同的用途归纳起来。

⑥比较法,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加以比较。总之,事物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或前面。事理说明文的特征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

(三)弄清顺序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看见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1)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果的过程,它着眼于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2)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性,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次要的。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四)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等。(1)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清晰。

(例1).....核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例2)鲸分为两大类。一类口中有齿,以大动物为捕食对线下;一类口中无齿,以小动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为捕食对象,靠嘴里的“筛子”过滤海水,把小鱼小虾等小生物留在嘴中。

(2)举例子:列举已知的事例。其好处是可以具体,真切的说明事物,使人明了易懂,增强文章说服力。

(例1)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是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

(3)打比方:就是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运用比喻的修饰方法加以说明。运用此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更为直观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了。

(例1)沙漠逞强施或,所用的武器是水.........(例2)“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网络,它能把某个区域及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用信息资源。

(4)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使说明内容更为准确,真实,具体,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1).........人体含水约占人体的2/3,鱼体含水高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90%以上。

(5)下定义: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的说明,一般它用凝练,严谨,准确,能科学的阐述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

(例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例2)评论大多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

(6)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作比较有利于突出和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1)........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计算:1公斤煤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7)作诠释:就是解释说明,就是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作诠释和下定义常被混淆,下定义用语更为科学严谨,更侧重于揭示本质特征,作诠释则趋向于通俗平实的解释概念,分析现状。

(例1)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少了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例2)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凤蝶花。(一定义)凤蝶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枝,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凤蝶花。(作诠释)(8)摹状貌:就是运用描写的手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事物的特征。

例(1)桥面有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9)画图标:用示意图,表格,插画等方式的一种说明方法。

(五)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

一般说明文的原因风格有两种:一是简明平实,而是生动活泼。无论哪种语言风格,所用语言都必须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在阅读测试中,对说明文语言的考察,通常表现为考察词语的限制作用。例如: 1.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死海”就以此命名。........(以加线句子为例,谈谈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把日光变成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面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比较两句,为什么①比②好。①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原文中的语言)②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

注:像这种题,在答题时要考虑如下步骤: 步骤一:明确某词的含义,如“估计”表推测,“最主要”表重要的,首要的。步骤二:答出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三:答出若删去该词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改变句意”,“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表达......”。最后总结事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要准确这个要点即可。

(六)把握结构形式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如《电子计算机的功能》一文:依次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五种功能:A计算B计算机网络c做实验D画工程图E用作教育。这是根据电子计算机功能应用范围的大小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但其间是并列关系。

2.连贯词。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4.总分式。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篇3:阅读练习室

A

Many places in the world need more fresh ( 淡的 ) water.Every country is trying to find ways to turn salt water into fresh.Why aren't there many factories like the Symi factory ?

In some places,the sun is not hot enough.Or it does not shine every day.In such places,other ways of heating ( 加热 ) sea water can be used.These ways cost more money,but they work faster than the sun.By boiling ( 煮沸 ) sea water with high heat,a lot of fresh water can be made quickly.But heating is not the only way to get fresh water from salt water.Other ways are tried.One way is freezing ( 冷冻 ).The fresh part of salt water freezes first.To get fresh water,the bits of ice are takenout.

Which way is the best ? The one that gives the most water for the least money.It may be a different way for each place.Symi's way seems very good for small,hot places.It does not make very much water at a time.But the factory is easy to build and costs little.

That is why people in many dry places talk about Symi !

1.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fresh water________.

A.is needed in every country B.can be found in many factories

C.can be used in many ways D.is very important for factories

2.What is the writer mainly talking about in the passage ?

A.Hot places and dry places. B.The ways of making fresh water from sea water.

C.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sun. D.Water-making factor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3.The Symi factory________.

A.is a fresh water-making factory B.can be built everywhere

C.can make much fresh water at a time D.does not need sunshine every day

4.Which is the best way for small and hot places to get fresh water ?

A.Boiling or heating the sea water.B.The way in hotter and drier places.

C.The Symi's way. D.Freezing the sea water in cold places.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

A.New ways are tried to get fresh water.

B.A lot of water can be made quickly by heating.

C.The best way is to get more fresh water with the least money.

D.The Symi's way does not work in dry places.

B

Very often,newly-born babies are not beautiful.They are wrinkled or hairless,or they have an angry look on their face.They seem to say,"Get away ! I hate everybody."But to a parent,that hairless,wrinkled,angryfaced baby is the most beautiful and perfect child in the world.When that proud father or mother asks you,"Well,what do you think … isn’t she beautiful ?"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 ? Is this the time for the truth ? Of course not !

You look that proud father in the eye and say,"Yes,she is !"She is really a beauty.She's one in a million. She's going to be a movie star ! I can tell ! She's as beautiful as a picture.

In English,this is a white lie.White lies don't hurt people.They are not cruel or angry words.People use them to make a difficult thing a little easier.When people don't want to meet someone,or eat something new that they really don't like at a friend's house,they tell a white lie.They are trying to be kind.They feel that being kind is sometimes more important.

1. Parents are usually________when their new babies are born.

A. angry B. proud C. sad D. surprised

2.When a parent asks what you think of their new baby,they want you to ________.

A. tell the truth B. say what you like

C. tell lies D. say good words

3. The word " white " in this passage means "________" in Chinese.

A. kind B. unkind C. the white colour D. angry

4. White lies usually_______ people.

A. hurt B. don’t hurt C. like D. understand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white lie ?

A. You broke the window but you say you didn’t.

B. You know Jack was late but you say you don’t..

C. Your friend’s bag isn’t beautiful but you say it is.

D. You tell a parent that the newly-born baby isn’t beautiful.

篇4: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

笑,不苦口的良药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注释] ①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②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4分)

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3.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 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 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 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篇5: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海洋垃圾(14分)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1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作用。(4分)(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二、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⑤……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4.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A、B、C中的 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

。(2分)

15.第④语段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

三、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成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鈈、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

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鈈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1/

2、1/

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6.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1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18.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19.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射性更强。

C.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不大。

答:【

20.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

四、子贡的语言艺术

高广永

1子贡喜欢扬人之善。有一次跟孔子在一起闲谈众弟子的学习情况,师徒有这样一段对话:

2“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3意思就是:你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就回答:我端木赐哪里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只能推知两件事情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赞同你说的,不如他。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品格,不矜功更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却把别人的成绩说得极高,其实在这种谦逊的情况下不会使自己变得渺小,反而会让你的形象高大起来。

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5叔孙武叔诋毁孔子的为人和学问。这话传到了子贡的耳朵里,子贡便对叔孙武叔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是个小土丘,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这段话不仅表现了子贡对老师孔子的仰慕和尊敬之情,更体现了子贡高超的语言艺术。只有寥寥数言便让孔子的形象如日中天,有谁能再用别的比喻超过孔子的高度呢?

6还有一次,弟子们认为孔子有学问有境界,可就是不愿出来做官做事,不愿为天下所用,所以就公推子贡来劝说老师孔子。子贡与孔子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7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8子贡见到孔子并没有直接劝说孔子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一类的官话套话,那样也许一句话就让老师给堵了回去,子贡先是跟孔子打起了比方,他说:这里有一块精美的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让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这是很重要的。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要用,但是要有选择地用。古代人用玉比喻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华美。这种赞美会让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的,想来孔子也是不能免俗的。一句话就能让老夫子开心不已,这水平也许只有子贡有吧。先把您老人家的耳朵给理顺了,心情自然就会大好,再跟您说点什么,也不会招致一顿猛烈的回击了,对话的双方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出来,而且还都能开开心心,这正是子贡所具有的高超的谈话艺术。15.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子贡的语言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6.为了说明“子贡的语言艺术”,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进行说明,请你简要概括这三件事并说明还各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6分)

17.子贡除了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外,他的品格也令人称道。从文中来看,他有怎样的可贵品格?(4分)

18.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读罢此文你有怎样的启示?(3分)

五、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19.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2分)

20.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3分)21.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22.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六、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七、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

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3.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14.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5.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16.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分)

17.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八、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15.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16.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答:

17.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答:

18.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19.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答:

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答案】一

11.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12.(1)“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2)(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太平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读者对“太平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13.建长堤,分单元;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倾倒并密封垃圾;(定期检测);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栽种植物。14.参考示例:

(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答案】二

14.B(1分); 理由: B句中的“何时何地,有什么样的强度” 即“这种随机性”;A句指地震分布的规律性,C句指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1分,只要说到前一句则可给1分)。

1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1种给0.5分,答2种或3种给1分);作用: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了地震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说明2010年来,地震算不上频繁(2分)。

16.“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近年来地震频发并不能证明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1分,要求明确提出),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1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1分)。【答案】三

16.⑴放射同位素⑵放射同位素的半衰期⑶放射线的应用

17.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示例1.列数字。如: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作用: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品种比稳定同位素品种多的特点。2.举例子。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鈈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作用:列举典型示例,用事实说话,更具体真切地说明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这一特点,易于读者理解。3.作诠释。如: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作用:通过诠释对同位素具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特点进行了解释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18.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19.B.

20.提示:核能的开发利用有许多优点:它不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种种弊端,如福岛核电站造成的核辐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和缺点共存,只要我们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核能源。【答案】四

15.能言善辩;含蓄委婉;富有哲理(3分)

16.子贡喜欢扬人之善。作比较。孙叔武叔毁仲尼(孙叔武叔诋毁孔子的为人和学问)。打比方。子贡劝孔子做官做事。打比方。(6分)

17.谦逊、不矜功、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把别人的成绩说得很高;敢于直言,勇于担当,仰慕和尊敬老师。(4分)

18.例:子贡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了诸多大事。我们生活中一句得体的话,给人无限温暖;一句恶语,让人心痛不已。用心学好语言不仅能架起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桥梁,还会让我们的生活快乐无比。(3分)

【答案】五19.①

⑥ 评分说明:每划对一处得1分,共2分。

20.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评分说明:依次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1.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电能。(2分)

22.举例子(1分)

通过列举美国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电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2分)23.不能去掉(1分),“据专家介绍”增强了对人体生物电池电极说明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具有说服力,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其权威性,所以不能去掉。(2分)【答案】六10.B 11.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 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 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答案】七

13.(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4.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分。列数字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15.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16.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第2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17.略。评分:共2分。每条1分,建议合理即可。

【答案】八

5、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可)(2分)

17、不能删去(1分)。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举例子、列数字。(1分)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海啸。(1分)

篇6: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 泉

一些科学家预测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第8期)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3分)

24.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为什么?(3分)

25.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6.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2)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

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

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 )

22.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2分)

23.损害人造卫星(1分);毁坏供电系统(1分);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1分)。

24.会逐渐加大(1分)。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阳风暴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2分)。

25.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1分)。

上一篇:伤感让人心碎的个性签名下一篇:秋季托班年级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