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揣中国梦

2024-04-10

我们怀揣中国梦(精选6篇)

篇1:我们怀揣中国梦

我们怀揣中国梦

福州格致中学 高二(1)班 郑远方

五十年前,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说道:“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那是美国人心中的梦,是漫漫长夜中引领他们前行的明灯。

五十年后,大洋彼岸的我们,正怀揣中国梦,昂首阔步地行在前进的道路上。

我们的中国梦正紧跟着时代的步伐。

春秋时礼乐崩坏,诸侯纷争,孔子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怀着恢复周礼的梦四处奔走游说,试图力挽狂澜于既倒;近有周恩来总理掷地有声的铿锵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那个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饱食之忧的老人袁隆平,他梦想“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大学》中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因循守旧的“梦”不仅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更有可能成为国家发展壮大道路的“拦路虎”。唯有融入文明进步的潮流,中国梦才不会退化为桎梏社会发展的枷锁。

再细小、再卑微的中国梦都不应被忽视。

上溯几千年,古代圣贤的梦想被铭记在册,然而那时寻常百姓的梦又是什么?也许是希望有个丰收年,<莲~山 课件>也许是希望远游的亲人早日还家,也许是希望不要再有那么沉重的徭役赋税……的确,对比那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这些点滴太细微了,但对于统治者而言,对于领导者而言,这些细碎的梦想更应该得到关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皇、商纣,忽视这些微小的梦想,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覆灭。

再细微的梦都不应被忽视。恢宏的中国梦,也需要亿万中国人细碎的个人梦想的支持,否则中国梦的大厦就是建筑在浮沙上,就会成于艰难毁于一旦。

物质终将腐朽,然而梦想却会随着人类的繁衍而薪火相传。

我们中国人——晚清时饱受帝国主义气压蹂躏的中国人,抗日战争时英勇杀敌、机智斗敌的中国人,新中国刚成立时埋头苦干、积极生产的中国人——怀揣着复兴民族的梦想,穿过了惊醒天朝旧梦的枪林弹雨,经过了变法维新、革命共和、五四呐喊,迎来了天安门上那一声雄浑响亮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走上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的五十年后,大洋彼岸的中国,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怀揣中国梦,昂首阔步的行在前进的道路上。纵使前路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又何妨?我们的心炽热,我们为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何惧之有?鲜衣怒马,怀揣中国梦,我们昂扬行进在前进的路上。

篇2:我们怀揣中国梦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感悟

江德小学 李润芳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给每位教师一本《有效教学十讲》。当我从同事手中接过来捧在手里,第一时间细细端详着这本书——淡粉色的封面中间两行细小的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的迷人的风景”“余老师灵心慧眼所观察到了课堂的哪些种种?教育中什么样的迷人风景让人眺望……”带着好奇、带着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余文森教授著的《有效教学十讲》。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更懂得了“有效”的概念。余老师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余老师让我明白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的生活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比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知道教室的电子白板有多长?有多宽吗?你们的课桌又有多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测量后,这些问题就有答案了,有兴趣吗?”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在备课时我就设计了先让四人小组合作测量课桌的长与宽,我呢主要负责人帮扶学困生。因为是明确分工,所以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测量活动中,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了“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有效指导。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独立体。每个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各异。也就是在教学中,无论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老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如班里的马杰同学,记忆力差,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概念性的东西就得经常和他聊聊,加深印象,让他的“遗忘曲线”缓慢下降。薛阳同学,一个乖巧、文静的男孩,书写整齐漂亮,就是接受新知识慢,作业错了需面对面耐心、反复讲解、强化训练。弓一凡同学,善于思考、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少了静心倾听的好习惯,好多概念性的东西或容易混淆的知识他总是不能清清楚楚,课堂上需老师时不时用眼神、手势提醒他,课后单独抽查……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但教师的语言风格、自身魅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认识《立体图形》时,就在我展示完玻璃球,手离开桌面的那一瞬间,“咕噜噜……”玻璃球跑了,细心孩子的目光也跟着玻璃球跑了,当时心想:坏了,我怎么没有把玻璃球放入长方体纸盒里,一不留神让它像长了脚似的跑了呢?我环视了一下教室,一部分同学已经注意到了玻璃球跑了(坐在讲桌正前方的田文杰已经弯下腰去找了),为了晚回自己的失误,我灵机一动将错就错,左手故意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指着讲桌提问:“这些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怎么就能平稳地放在桌上,而玻璃球为什么却跑了呢?”

“因为玻璃球的面是凸起来的,便于滚动” “因为玻璃球没有平面”

“因为长方体、正方体的6个面是平平的,能放稳” ……

孩子就是可爱。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我夸张的动作和有趣的问题所吸引,或许他们还以为玻璃球的“跑”是老师故意设计的呢,对他们而言:只要有问题来回答,只要回答好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就成。于是再也没有人去关注玻璃球跑到哪里了,会在什么地方停下来了……我抓住契机继续:“圆”与“球”相同吗?

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实物比对,孩子们对“圆”是平面图形,“球”占有空间、是立体图形有了明确的认识,40分就这样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结束了。下课后,我依然回味着自己的“灵机一动”,同时也明白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和教法灵活的必要性。在享受孩子们带给我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驾驭课堂的信心——出错不可怕,如果将错就错,有可能就是精彩!

四、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打造有效课堂。如在学习《认识容积单位》一课后,我写下教后记:“锅、碗、盆、桶、杯„„”这些日常生活常用的容器,在“认识容积单位升(毫升)”一节课派上了大用场。在“感知

升,升,升大约各有多少”环节,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快速、准确地估计让我很欣慰。特别是“探索发现1升=()毫升”时,矿泉水瓶上的“500ml”容量标签让孩子们脱口而出“1L=1000mL”(有的孩子急的手也来不及举,就大声喊:“2瓶矿泉水正好是1000毫升,也就是1000毫升和1升同样多)”。

“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酸奶、矿泉水孩子们经常喝到,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轻松认识、理解容积单位“升”、“毫升”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整堂课充满了生机。我为孩子们快乐学习高兴,更为自己的有效课堂而高兴。”

篇3:我们怀揣中国梦

《丁庄梦》以中原地区农民卖血而导致艾滋病蔓延为背景, 讲述了丁庄这个古老村落在疾病的蔓延、死亡的威胁中形形色色的人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艾滋病是一个敏感的题材, 熟悉阎连科作品的人都知道, 他的写作主题之一是农村贫瘠土地上的深重苦难, 包括贫困、天灾、疾病等。疾病带来的困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出现在他的《日光流年》、《受活》等多部小说中。阎连科为何如此执著地以疾病为背景来描绘现实呢?维拉·波兰特博士的这段话可以作为一个解释:“疾病是不受人们欢迎的、又是人人都能够体验的基本体验之一, 以此为前提, 下面的情况成为了可能:人们可以借助疾病来传达一些经验及知识, 这些经验和知识却能够超越疾病这一反面的基本经验, 也即, 疾病这一基本经验在文学中获得了超越一般经验的意义和表达功用。在文学作品即语言艺术作品中, 疾病现象包含着其他多种意义, 比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的意义丰富得多……”[4]也就是说, 作家认识到以人人都经历过的疾病为题材不仅可以反映更多的现实内容, 还可以带给读者更为深刻广泛的体验。阎连科在《丁庄梦》中以艾滋病的蔓延作为背景, 所要表现的并非疾病带给了人们多么深重的痛苦, 而是在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之下呈现出的农民千百年来固有的精神性弱点, 人性在面临生存困境、毁灭之际的挣扎。更为重要的是, 他的时代良知迫使他直视一切现实, 也使他完成了这一场诚实的揭露, 他把现实传达给了他的读者们:这是一场时代的悲剧。

阎连科在《丁庄梦》中首先揭露的是中原地区农民身上残留的精神性弱点。农民的质朴憨厚自古以来便为人所称道, 因为这份憨厚, 他们永远是权力的追随者, 永远处于“被领导”的地位, 千百年来的心理积习致使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权力崇拜者。又因为这份与生俱来的憨厚, 农民在历史发展的许多阶段都显露出愚昧无知, 纵然时代改变了, 民族振兴了, 但内陆地区的许多农民依然备受愚昧无知的迫害。《丁庄梦》里的丁庄一步步踏上卖血求富之路的故事, 正揭示了这些致命弱点。小说中, 教育局长到村里号召“发展血浆经济, 力图民富国强”, 他去找丁庄有威望的老人“丁老师”, “教育局长到学校去找我爷时, 爷正在学校扫院子, 听说局长要找他, 脸上汪了红, 把手里的扫帚一丢掉, 忙慌慌地朝着学校门口走。急急地走, 看见站在学校大门里的教育局长时, 脸上的兴奋如秋天的景色样”。[5]这段话生动地写出了“爷”对于领导到来的受宠若惊、兴奋之感, 这自然是出于农民自古就有的对权力的崇拜, 由这崇拜滋生出的信任使得农民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追随权力者的领导, “丁老师”也不例外。他把村民都集中到一起, 告诉村民们人身上的血就像是“越舀越旺”的泉水, 其实他自己并不能确信人的血真的“越舀越旺”, 但是局长这么说了, 他也就信了。农民的厚道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软弱, 农民对权力的盲目追随经常致使他们走上毁灭之路, 阎连科对于农民的这一病根的揭示可谓痛心疾首。

丁庄人开始卖血了。丁庄人卖血卖疯了, “医生让抽完了血后在床上躺着休息三四日, 丁庄的街巷里凡是朝阳的, 院里或街门口, 便都摆满竹床、木床了”。[6]丁庄的农民是愚昧无知的, 他们听说血像泉水一样取之不尽就开始卖了, 他们看到临县的人卖血致富了他们就跟着卖了;他们不懂得任何科学道理,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卖血、一边干农活一边卖血, 卖得多了身体不适的时候, 他们就脚朝上、头冲下, 身体整个倒过来, “倒倒血”, 让血回流回去;他们没有一点儿卫生常识, 一个针管连抽几个人的血, 一个棉球几个人连着用……最终, 丁庄还没富起来, “热病”先泛滥了。阎连科在讲述这些农民的不幸的时候, 句句血泪, 每一个字都萦绕着“怒其不争”的苦痛。

《丁庄梦》还着重揭露了人性在生存困境中的挣扎, 其中显露的不仅仅是人性恶, 还有人性美。对人性的阐释体现了阎连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审视, 以及对新时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内在焦虑。由“热病”引发的、而非“热病”造成的人性的显现在《丁庄梦》里尤其可叹。丁庄遭受着灭顶之灾, 人性也在发生着扭曲:贾根宝得了“热病”, 但全村人都隐瞒着, 为他娶了外乡的媳妇;住在学校里的病人开始偷东西了, 他们上缴的粮食里放了石头……丁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 人性恶暴露出来了, 他们忘记了平日里的本分厚道, 他们正在生存困境中做最后的挣扎, 再顾不得别人了。阎连科显然流露出对这种人性恶的批判态度, 但是面对这样一群弱小无知的农民, 作家好像无力怪罪他们, 他只是不停歇地揭露, 作家的身份与职责使他不能够无视现实, 同时, 阎连科转向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那里, 他又发掘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面对死亡, 丁庄不仅仅有破坏和苦痛, 还有着对爱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求。小说中丁亮和玲玲的绝恋感人至深, 他们之间超世俗的爱情可以说是由“热病”成全的, 他们的爱情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无可畏惧, 他们的爱真且切, 冲破了世俗, 达到了永恒的境界。所以, 阎连科指出了“热病”不仅能够引发人性恶, 而且能够引发人性中美好珍贵的一面, 他正是通过丁亮与玲玲的爱情揭示了人性最本真、美好的一面。在他看来, 这些可怜的人儿同时又是可爱的, 对爱的追求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泯灭, 可以说这带给了作者一丝信心。小说也多次体现了“热病”病人对生命的渴求:“活着多好呀, 有饭吃, 有房住, 饥了可以去灶房烙油馍, 渴了可以喝一碗白糖水……”[7]丁亮的口头禅正显示了他们对活着的渴望。阎连科不仅没有局限于揭露人性恶与人性美, 而且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思考, 这些都体现了作家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 是阎连科在《丁庄梦》中对农民身上发生的时代悲剧的揭露。艾滋病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疾病, 作为现代社会病态一面的反映, 它有着很大的恐怖性, 尤其是发生在古老民族的内陆地区,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特殊现象传达了古老民族在时代转型期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我们从作家的言语中能够察觉到他的血泪交加。那么, 他仅仅是为了农民的精神性弱点和人性恶感到悲哀吗?事实上, 作家用血泪喊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实在是一场时代的悲剧。小说清楚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丁庄明明处在新时代, 却仍在方方面面显示出了落后性:农民思想的愚昧, 精神的疲乏, 以及贫困苦难的生活……阎连科在小说中层层挖掘,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 在这个古老国家的又一个转型期, 农民身上仍然背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农民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比其他社会力量面临更多的困难, 他们也渴望进步自强, 但现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农民追求幸福的幻影———他们总是被动地处于时代发展的末梢地位。阎连科在《丁庄梦》中对这一历史事实声声血泪的揭露, 对于处于新时代的古老民族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同时也再次体现了作家对农民命运的真切关注。阎连科终于揭露了丁庄的悲剧的时代性, 他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引起国人对农民以及我们整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这是作为一个怀揣时代良知的爱国人士的热切呼吁。

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阎连科在《丁庄梦》中对时代悲剧的直面与揭露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像鲁迅一样站在时代的前端观照世界, 是绝对需要勇气的。他是出于一个作家肩负着的使命坚决完成上述揭露的:他发掘了这个悲剧的真面目, 他的诚实心灵要求他将其用文字来传达。他曾说:“我不知道该承担什么, 只知道在这个时代文学不能两肩空空, 也许, 社会转型期本来不需要文学去承担什么, 但是有一点, 文学对此不能没有反映, 没有丝毫的思考。”[8]这足可见阎连科对于作家在时代中的文学使命有很深刻的认识。同时, 阎连科对农民的深切关怀也促使他完成了一部又一部饱含血泪的农民苦难的史诗, 阎连科在对农民的关怀上是不遗余力的。最重要的是, 作家拥有难能可贵的时代良知, 它给予了阎连科超于常人的直面人生、直面苦难的勇气, 并且力求将现实传达给社会。诚实的心灵、文学使命的自觉承担、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难能可贵的时代良知, 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地造就了《丁庄梦》, 造就了这样一场怀揣时代良知的诚实揭露。《丁庄梦》至今仍备受争议, 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看到小说中蕴含的那颗民族赤子的诚挚之心。

摘要:阎连科在小说《丁庄梦》中不仅揭露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精神性弱点、人性中的恶与美, 而且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无一不感受到阎连科的诚挚心灵, 以及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 《丁庄梦》正是作家怀揣着时代良知所做的一场诚实揭露。

关键词:小说《丁庄梦》,精神性弱点,人性,时代性,诚实揭露

参考文献

[1]王久辛.心雕苦难:速写阎连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0, (2) .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下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3]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 (卷四)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4]维拉.波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艺研究, 1986, (1) .

[5][6][7]阎连科.丁庄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篇4:怀揣“强军梦”,中国铁军再出发

铸魂:军旗永随党旗飘

解放军生活:习主席说,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翻看集团军军史,我们发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是“铁军”最闪亮的底色。请问军长,“铁军”的这种军魂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呢?

戎贵卿:这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集团军素有“铁军”的美誉,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和秋收起义部分武装力量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7年9月29日,毛主席進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并亲自在我们“红一连”发展了6名党员,成立了连队党支部,“红一连”也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开始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也是“党指挥枪”的发源地。纵观“铁军”86年的历史,不管是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苏区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救亡,还是解放战争期间血战四平、大战辽沈、两广剿匪、川藏平叛、南线军事行动,我们这支英雄的部队一直听着党中央的军号,从白山黑水战斗到天涯海角,从南国丛林战斗到西部高原。可以说,在铁军历史上每一个重要关头,军旗永远跟着党旗在飘。厚重的历史让忠诚的基因根植在了“铁军”官兵的骨髓里,先天性地烙下了“听党指挥”的印记。

解放军生活:在当前我军向信息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我们“铁军”官兵是怎样继承和弘扬这宝贵的光荣传统,新时期的“铁军”又是如何铸魂的呢?

戎贵卿:剑有剑气,军有军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新形势下,“铁军”部队坚持以主流引导潮流,让军魂意识合上时代节拍、融入时尚元素,从而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让青年官兵继续保持着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铁军之魂”。比如,我们铁军电视台开播了“军魂讲坛”,集团军党委常委成员轮番开讲,解读党史军史、分析社会现象、宣讲政策形势。我们还修建了教育功能更完善的军史馆、创作了系列动漫《铁军小虎看发展》、制作了党的创新理论“网上闯关”游戏,甚至还将新时期党和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谱成了动感十足的说唱音乐,等等。我们用创新、时尚的手段方式激活了军魂意识的时代基因。事实证明,在98抗洪、汶川抗震、国际维和、国庆阅兵、跨区演习等重大任务中,党旗往哪挥,“铁军来了”的大旗就往哪飘,一茬茬“铁军”官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听党指挥”的忠诚誓言。

打赢:“铁军”官兵的“不二追求”

解放军生活:您写过一篇《军人生来为打仗》的文章,军人的血性、担当,以及忧患意识从文章中扑面而来。请问军长,您和“铁军”部队是怎么保持着这种如箭在弦、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的?

戎贵卿:“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军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前不久,习主席、军委首长对打仗的论述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军人生来为打仗,我们就得要时刻绷紧打仗这根弦,要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鉴于此,我们一直集中精力研究思考打仗,打什么仗、和谁打仗、在哪里打仗、怎么打仗,自觉以战为业,精武强能;始终坚持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坚持不懈地抓训练、强素质、打基础,能做到不经临战训练,不经补充调整就能遂行任务;弘扬“铁军”优良传统,通过大项任务培养官兵百折不挠的韧劲、敢拼敢打的冲劲和压倒一切的狠劲。比如,在我们集团军,不能有不想打仗的干部、只能拿第一不能拿第二,等等。在点滴中养成、潜移默化中培养官兵一有任务就兴奋、一经动员嗷嗷叫、一见红旗抢着扛的高昂士气。

解放军生活:据了解,一项坚持了14年的集训目前在集团军展开,这项集训的主要内容是追踪学习最新前沿军事理论、研究创新集团军部队的训法战法。那么,您坚持这个集训的初衷和目的又是什么呢?

戎贵卿:我们知道,过时的观念如同一道雾障,直接导致部分人身子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脑子却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所以,组织这个集训的初衷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目的就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使部队战斗力实现质的跃升。为了这一目的,近些年,我们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炒概念,扎实贯彻实践目标中心战理论,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一是运用目标中心战理论改进指挥方式、拓展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改善训练条件、更新指挥员训练理念,引领带动训练实践的全面创新。二是积极拓展目标中心战训练内容,突出要素集成、单元合成、体系融合训练,结合训练进程抓好基于目标的训练考评,不断提高“侦、控、打、评”体系训练水平。三是加强指挥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推进各种侦察配系的分类整合和融合链接,加快末端通信与指控系统的集成改造,把一体化指挥平台向战术层次、野战运用、武器终端延伸,为“侦、控、打、评”体系融合训练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完善培训机制、保障机制,培养精通目标中心战理论的明白人,探索创新智能化、精确化、远程化的后装保障模式,为推进训练转变创造条件。

求实:拿打仗的“尺子”量一量

解放军生活:古语说“修于内而形于外”,作风建设也是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请问军长,“铁军”是如何改进作风,从而保持“铁军”宗旨和本色的?

戎贵卿:习主席对作风建设非常重视,各级都陆续制定了改进作风的规定措施,我们集团军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加强自身建设的《十项措施》和常委作风建设《守则》。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大力弘扬传统。我们集团军积淀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五铁精神”、“猛虎精神”、“工卫旅精神”、“四特精神”、“战神精神”、“猎鹰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一如既往地叫响这些战斗精神和激励口号。二是摒弃形式主义。对那些铺张浪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和作风,坚决纠治,不推诿、不抱怨、不作秀,见到就批、露头就打。三是倡导艰苦奋斗。从保持政治本色、确保战斗力的高度,管住“钱袋子”,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上。四是严明纪律规定。我们下大力整肃军纪,真正让纪律这根高压线通上电,比如,春节期间我们专门下发文件,不准跑官要官、不准串门送礼,等等,确保依法从严治军落到实处。五是振奋精神状态。我们牢记习主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谆谆告诫,集团军上下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尽心尽责、勇于担当、埋头苦干的扎实务实作风,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放军生活:改进作风的成效,归根结底要着眼在“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上。请问军长,在训练中你们是如何推进作风建设,确保部队战斗力提升的?

篇5:感受中华魂怀揣中国梦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受中华魂,怀揣中国梦》讲到“有梦想才有动力”我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复兴之路会越来越宽,民族之梦也会越来越近。

通过学校开展的“中国梦”系列读书活动,我感受到了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腾飞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政治改革,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北宋的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是,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18,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政治也叫百日维新,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发展工农商。任何一种创新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胸怀魄力与远见卓识,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做好各种努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跨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三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过上了和平幸福快乐的生活。

两弹的成功研制,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神十的成功发射,首艘航母的成功交接入列等等,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正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梦,所以我们洗刷了百年耻辱,我们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因为我们有梦,所以我们不仅站了起来,还富了起来,改革开放让我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光明而伟大,在这个时代,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百年梦想。我们应该感恩,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美好的时代,感谢我们有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党。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是中国人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奋斗史,我将一起走在逐梦的路上,让中国文明的火种照耀道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怀揣着中国梦,一直前进吧!

篇6:怀揣着梦前行作文

臭氧层的空洞依旧如此,阳光下的鲜花、青山、绿草依旧是鲜艳,似镀上了一层耀眼的水晶。可是那样一个小男孩,已是长大了。

童年的梦想,是否能够坚持,依旧不是我研究的范围,而是一天到晚在草丛间穿梭。脸上回家时,早已成为了战场,手中却紧握着一个小匣子,匣子里装着的,正是我辛苦一天抓来的昆虫,有时,在一片柔柔的嫩绿中,我可以一趴就是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观看草丛中的那一队蚂蚁。长时间因为似在泥里打个滚而被老妈呵斥,却一直以此为乐,因为我那遥不可及的梦还未实现呢。

在另一个骄阳似火的天里,花草经历着岁月的雕刻,依旧是美的,有些不真实,正如袅袅炊烟,给予人的感觉是虚幻而柔美的。特别是在沾染着晨曦洒下的琼浆时,更是给予人一吹就散的感觉。我的脸也随着岁月棱角分明了许多。静静地,轻轻地,倚在那样一棵历经沧桑的树下,无声的聆听大自然的合唱。

可我的心灵,在这般明媚的阳光下,在这样生机的气氛中,却是迷茫的,似在浓雾的一叶小舟,谁能驱散我心中的浓雾?

现实,他很冷峻的告诉我,你当科学家的梦想,不一定能够实现。很对,但是,又不对。迫于生计,我长大之后,也许会重复所有平凡人的经历,找个工作娶妻生子,过着好的生活。可是,我只是希望,一种近乎不可能的希望,这个男孩,因为有了科学家的梦,能够不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活在这世上。

也许,这个梦想实在是太不着边际,太飘渺,以至于无法实现,但我还是会带上它。也许会被人讥讽,也许会因为这个负重而累趴在路上,无论如何,我相信:这样一个梦想,给予我的,要比我给予它的,多得多。因为我会从梦想那里,学会人生。

那个小孩,依旧在成长,而他的梦,却永不变。

上一篇:甄别下一篇:伊利污水厂认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