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解员事迹材料

2024-05-08

社区调解员事迹材料(精选7篇)

篇1:社区调解员事迹材料

社区人民调解员典型事迹材料

女,现年 25 岁,共青团员,现任XX区XX街XX社区人民调解员,负责社区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和居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一年前,作为一名离别菁菁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我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志扎根基层,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舞台上开创属于自己人生的辉煌。经过努力,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社区人民调解员。

“群众利益无小事”,社区的安宁,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是构建和谐社区,使社区居民****的重要前提。为了使自己能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我恪守人民调解员岗位道德与素质标准,以维护辖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保障人民**为己任,不断加强对调解制度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与同事精诚合作逐步完善社区调解网络,坚持把居民的事情放在首位,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发现一起,解决一起,迄今为止共成功调解大小矛盾纠纷 20 余起,且未发生当事人反悔、案件反复的情况,为维护社区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篇2:社区调解员事迹材料

--记白银司法所司法助理牛德志

牛德志,藏族、中共党员,现年48岁,白银乡综治办综治专干、白银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兼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是一名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干部,二十多年来,他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各项工作中,营造了和谐社会环境,尤其是白银乡建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以来,该同志被调整到综治办兼任乡调委会调解员以来,牛德志同志把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和谐牧区建设,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标准,推动了白银乡和谐建设步伐,为白银乡的社会稳定和构进和谐白银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农牧民群众敬重和爱戴。

摸清实情建机制找准思路破难题

白银蒙古族乡辖区面积4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4人,管辖白银、西牛毛、东牛毛等三个行政村。近年来,牛德志同志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增进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提升了本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四联机制以及“矛盾纠纷、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滚动排查的”三排查机制,同时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到了“四化”:一是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并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法律法规通俗化。为使一些调解常用法律法规通俗易懂,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张贴了血亲示意图,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法律宣传效果。三是调解程序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调解程序制作了调解程序流程图,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调解程序规范化。四是回访制度经常化。为确保调解工作得到较好的执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在十五日内进行回访,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事无巨细化矛盾倾力指导暖人心

牛德志同志凭着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做调解工作积极主动,立足本职,尽责尽力。只要农牧民群众需要,他都会和调解员一道,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农牧民群众一片安宁。几年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民事纠纷达20余起,其中,调解矛盾纠纷8起。

2011年9月的一天,白银乡西牛毛村牧民祁占红饮酒后裕本村牧民吴宏伟家发生损坏住宅门和导致吴宏伟母亲致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牛德志同志得知情况后,首先把伤者送到医院去治疗,并且还多次到伤者家里看望,用自己的真情稳定了受伤者的家人。同时详细地了解了情况原委,又主动会同乡调委会的工作人员联系,找到当事人进行谈心,使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多次协商劝解,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根据事故责任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本着依法合理的原则,和调委会与司法

所的工作人员一起计算赔偿费用。“法”与“情”的结合使这起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最终得以化解,最后使双方达成了赔偿的共识:吴宏伟一家获得了0.8万元的医药赔偿并让祁占红赔偿修复了损坏的住宅门。纠纷解决后,该同志得到了祁、吴两家的好评,同时也表现了牛德志同志事无巨细、倾力指导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

牛德志同志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一方面强于责任心、事业心,另一方面强于对人民的爱护,同时他也强于全局观念,维护全社会的稳定。

排纠安民尽职责,维护稳定促和谐

在多年的工作中,牛德志同志还从基层的实际出发,重点排查因退牧还草、修街扩道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由于防范到位,措施得力,一些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多年来全乡没有一起集体访、越级访案件,百姓邻里和睦,群众安居乐业,牧区治安形势良好。

2011年春节刚过完,白银村农民张登泽及其姊妹三人到乡政府要求解决赡养老人的问题,牛德志同志意识到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可能会使矛盾激化,造成更大的纠纷。面对一个聋哑老人,牛德志同志采取看手势、嘴型以及老人的有时激动有时伤心的不稳定情绪,耐心认真地了解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征求村民调会的意见的同时,顺利的调处了这场家庭纠纷,并通过说服将老人高兴的送到了张登泽家。“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牛德志同志以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调解方法不仅平复了老人家庭的怨愤,维护了家庭的稳定和谐,也践行了一个基层干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诺言。

篇3: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探索

(一) 我国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现状及实践。

1.制度现状。我国调解制度的确立较早, 但直至2011年施行的《人民调解法》才将人民调解正式以法律形式制定下来, 可谓是“起步早, 发展缓”。在其中仅有第十三条、十四条对人民调解员制度作出了广泛的规定。通过2015年对长春市几个社区的走访, 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发展的滞后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瓶颈[1]。目前, 我国在调解员的机制问题上, 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也无较为明确的制度规范, 在当前的司法资源紧缺的社会情形下, 探索城市社区的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2.实践现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对职业人民调解员制度的实践探索。例如, 2001年上海市在全国首创了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即人民调解组织通过规范的程序, 在社区内选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较高威望的人民调解员担任首席人民调解员[2];江苏省昆山市于2008年开始了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探索,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即经人事部门认可, 将人民调解员确立为社会公益性岗位, 在矛盾纠纷多发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人民调解员, 使人民调解发展成为一个社会行业[3];2011年上海市嘉定区司法局和人社局实行了《嘉定区人民调解员准入办法 (试行) 》, 办法规定今后在嘉定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 必须具备人民调解员资质。通过培训考试, 获得人民调解员资质的, 纳入本区人民调解员资源库;上述这些规定的出台与实行, 是我国部分地区的自行探索, 并不具有普遍性, 探索全国统一化的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制度亟待解决。

(二) 我国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可行性分析。当前, 社会赋予了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必要的生存土壤和相宜的社会环境。[4]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把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50项改革任务之一, 正式启动了人民调解宏大的改革工程。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 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推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巩固、健全、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2015年中央又出台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将改革人民调解的新制度、新机制写进制度, 体现出中央推进这项改革前所未有的决心。由此可见, 实现我国人民调解的职业化改革正处在一个良好的政策背景下, 探索实行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制度与国家政策要求是一致的。

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的一个探索领域, 它的实行必将在程序与制度上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效益, 将大大缓解我国司法资源的压力, 促进矛盾纠纷及早解决, 避免恶化, 进而为实现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机制

(一) 职业调解员的准入机制。

1.设立专职调解员。我国尚无人民调解员的专职机制, 目前多由社区居民、律师、退休司法人员等公民兼任, 不能实现调解岗位的专业化与常态化。各地在职业人民调解员资格认证的问题上表现不一, 已有的做法也无统一的标准, 有些甚至相差甚远。现有的人民调解员制度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与待遇, 个人素质与水平良莠不齐, 由此产生了较多的现实问题, 造成人民调解制度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层次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到哪里, 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要优化法院内外资源配置, 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5]。在此指导思想下, 倡导由国家司法机关引导, 建立并实行专职调解员制度, 将会提升整个群体的素质与面貌, 产生良好的公信力, 使人民调解机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2.设立准入资格。人民调解员的准入制度, 可以参照并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与律师职业资格取得的模式。设置国家统一的调解员职业水平考试, 并划分为三个等级的认证标准。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或相关专业的人员可以参加初级考试。通过初级人民调解员考试的, 再设置一年作为实习期, 参加统一的培训与认证, 并最终取得调解员资格。然后可以结合工作经验、工作表现等依据, 再参加更高级别的调解员职业水平考试。职业调解员的设立与等级划分, 将有利于对调解员职业水平的认证, 促进调解员能力的自我提升;有利于对以往有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予以认可, 鼓励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人民调解员向职业化转变;也有利于开展对调解员个人素质与工作水平的考核, 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素质。

(二) 调解员职业化的制度完善。人民调解员的考核将会为社会储备一批专业素质高、有针对性的职业调解员, 在几年之内就会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 也要为职业调解员设置相应工作机制。职业化的调解员不能处于松散的工作模式中, 应该认真对待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也要采取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 将坐班制与走访制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产生矛盾纠纷的居民到调解委员会能找得到并选择合适的调解员;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调解员主动去走访, 发现问题、及时调解, 将矛盾纠纷“扼杀于摇篮之中”。职业化的调解员也应有相应的待遇保障, 在调解委员会的经费来源上一方面仍要靠政府扶持, 另一方面, 对争议较大、问题复杂、耗费时间较多或最终达成调解书的人民调解工作, 应该准许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取部分费用, 用于日常开销。费用的收取不会违背人民调解自治的原则, 反而会使调解员更加端正工作态度, 民众也因合理的费用而对调解更为信任, 如果能避免诉讼等更高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 也就是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职业化的调解员所做出的调解协议在效力上要有配套的保障措施。目前我国的调解协议类似于合同, 在程序上仍要靠双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 利用特别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效力, 再由当事人申请执行。由于实行了调解员的职业化, 已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调解协议的违法和无效情形的发生。为了保障在职业调解员主持下的调解协议的效力, 便于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该简化上述程序, 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法院的对接。调解协议效力的确认, 可由当事人向调解委员会申请, 再由调解员向法院代为申请确认其效力, 在此期间, 职业人民调解员有协助法院查明事实的义务。实行此举措, 可以避免当事人“两头跑”的现状, 节省了时间, 更增加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洁.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研究[D].湘潭大学, 2013, 4

[2]文勇.上海市试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司法, 2002, 3

[3]宋爱明.职业化的“人民调解员”[J].人民调解, 2011, 5

[4]龙飞.职业调解大有可为[J].专题研究, 2013

篇4:社区调解员事迹材料

蒋红燕的学生时代基本是在文革十年中度过的,据她称,当时初中读完四年后便不再上学,由于当时没有高中,按照现在的算法,她的初中学历相当于现在的高中学历。

后来,蒋红燕在一家制造业工厂上班,碰到工厂效益不好,在单位裁员中成为下岗工人。五年前,蒋红燕来到甘泉苑居委会任职,算是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与此同时,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工作,自己也有了退休金,加上还在居委会上班,生活条件改善不少。

家庭结构变化致富裕

《投资者报》:和十年前相比,你觉得自己变得富裕了吗?

蒋红燕:十年前,单位效益不好,只好自己出去找工作。当保险业务员的时候,工资水平并没有保证,时好时差。那时候儿子还在上学,要交学费。现在儿子已经工作了,老单位也可以拿到退休金,又在居委会上班,有薪水,总的来说肯定是富裕了。

《投资者报》:财富感的增强,主要是来自哪些方面?

蒋红燕:财富感的增强主要还是家庭结构的变化。自己各方面都好了,退休了,儿子工作了,收入也不错。房子并没有买,只有住的一套。股票一直放在那里,也没有炒了,资产没什么变化。

《投资者报》:中国改革初期提出的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你觉得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蒋红燕:这个肯定实现了,现在富豪多得是,富得都冒油了,到外国旅游什么的都是我们中国人。以前中国没几个富豪的。

《投资者报》:你觉得自己是富人吗?你们当地富人的标准是什么?

蒋红燕:我不是富人,只是与过去比好了很多。我们没有炒房,没有做生意,都是工薪阶层,小老百姓。

至于富人的标准,如果房子、车子都有,再有五六百万存款,肯定是好人家。当然每个人对富人的定义標准不一样。有些觉得几百万还是少的,上海的富人更是富得没有底。

《投资者报》:你周边的富人是怎么致富的?

蒋红燕:做生意当老板是肯定的,其他人就是买房子。这些人思想比较靠前,有钞票就用来买房子,几年前买的房子,现在肯定赚了不少钱。再或者就是贪官,靠股票发财的好像没有听到过。

《投资者报》:你对自己未来变得富裕有信心吗?

蒋红燕:没啥信心。靠退休工资不会变得很富裕的。不过日子过的够吃、够穿,还能有一些花销,也就可以了。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心态很好的。

《投资者报》:你对现实社会哪些方面最不满意?

蒋红燕:首先,贫富差距太厉害,引发社会矛盾;其次贪污比较多,很多贪官手里有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还有老百姓要解决问题很困难,反映到上面后,上面总是推来推去的。比如什么事情曝光了,一定要等电视台来了才解决,否则还是解决不了。

改革不是小老百姓能做的

《投资者报》:你最后一次和周围的朋友谈论改革是几年前?

蒋红燕:好像不太谈,我们谈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不过电视里关于改革的新闻还是经常看到的。

《投资者报》:中国需要改革吗?你觉得需要改革哪几个方面?

蒋红燕:需要改革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养老金的双轨制改革。公务员的养老金比企业要高好几倍。但是这个改革搞了好几年,没有结果。

还有就是住房改革,房价那么高,我们也搞不太懂。医疗和教育也没有改好,为啥退休工人不舍得花钱?因为很多药很贵,华而不实。一般性的看个病就要好几百元,很多又不能报销。有些还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指望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肯定不够。还有贪污腐败什么的也都要改革的,否则他们开心死了。

《投资者报》:你觉得改革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者损失?

蒋红燕:养老金改革肯定对老百姓有好处。官员的办事作风变了对老百姓肯定也是好事。

《投资者报》:你或者你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去创业和一个去体制内工作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

蒋红燕:肯定是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比如做公务员。公务员吃“皇粮”,工资高,工作环境好。创业做生意不是这么简单的,当然是做公务员舒服,要不怎么这么多人去考。

《投资者报》:如果改革会使社会竞争机会均等,一夜暴富的机会消失,你会选择改革吗?

蒋红燕:一夜暴富肯定不好,靠劳动,勤劳致富才是正路。

《投资者报》:你如何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的改革给你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篇5:优秀调解员事迹材料

“只有把老百姓装在心里,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身份,才对得起人民调解员这一称号。”这就是xxx,xx镇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在其担任调解员期间,xxx以调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构建和谐xx、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基本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发现一起、解决一起,从未出现当事人反悔、案件反复的情况,这匹伏枥的“佩加速斯”①以其强健的体魄为维护xx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体”

xxx,一个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一个有着20年军龄的退伍军人,一个有着24年法庭工作经验的老法官,2007年12月,又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退休后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一起退下来的同事建议合伙开一个法律服务所,这样既可以继续xx心爱的法律工作,又可以有不菲的经济收入,可以最大程度补贴从液压机厂下岗在家的儿子,还可以有时间照顾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伴;也有人认为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老x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和妻子、孩子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知道老x要退休,xx镇党委政府也找到他,向他表明镇上需要懂法律讲情理通民情的人来做专职调解员的工作,但是由于经费问题,不能开工资,每个月只能有几百元的补贴,原xx市xx人民法庭庭长xxx没有丝毫犹豫,他凭着对党、对人民、对法律工作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毅然选择了专职调解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2008年至今,老x共参与调解纠纷600余起,其中由他组织调解的纠纷82起。

2013年3月9日中午11点,位于xx镇的某化肥厂里传来一声巨响,该厂的焦炭过滤器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导致周围农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经过相关部门的统计,在该次事故中,共有151户农户受损,相关赔偿问题很快就转至xxx手上。在处理该纠纷的过程中,老伴xxx因手术(手上肉瘤)需要到xx住院,老x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中,一边是照顾了他大半辈子现在需要照顾的老伴,一边是迫切得到赔偿的150多个农户,老x拿起电话,熟悉的号码,“云儿(女儿),我这边有一起群体性纠纷需要处理,你先请几天假陪你妈去xx看一下,照顾她几天,我这边处理好了就去换你”,挂断电话。接下来老x继续投入到他熟悉的程序了,劝导、明法、算损失、说服。。。20天后,一起涉及151户农户的群体性纠纷圆满解决,而此时的老伴也已经出院,在老伴住院的期间,老x硬是一次也没有能去看望。“这次是我对不起我老伴,可是在那边有那么多群众等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能这么做,我相信我老伴会理解和支持我的”老x谈到这件事时,带着几分柔情,几份坚定如是说。

以炉火纯青的法律功底为翼

xxx常说:“没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是无法驾驭人民调解工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这不仅是调解工作的前提,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xxx同志仍然坚持学习,在他的抽屉里有几本翻烂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十几个文件夹夹着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上面醒目的记号证明了老x的执着、认真。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本工作记录本,里面记载了五年来老x所调解的每起纠纷,“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提高新水平”是他在08年初做调解员时写在记录本上的自我激励,五年来,他做到了。xxx在做调解工作时始终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调解、以理服人。

2010年,曹姓当事人向调处中心提出申请,请求调解其孙子在某医院就诊后死亡的纠纷。其孙子由于高烧不退,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家属离开一段时间并告知过院方,恰巧在这短时间内该男童食用山楂片,呛至气管窒息而死。调解过程中家人坚持认为是医院处置不当造成的,是一起医疗事故,院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医院则认为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身不存在过错,是家人照料不当造成的,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双方产生较大分歧,调解进行得很艰难。xxx仔细了解具体情况,对照相关法条。在第三天调解时说:“该案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需要有严格的程序进行认定,但是对照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该儿童是未成年人,医院在及时关注病人情况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话语虽短却义正辞严,说得院方心服口服,死者家属也得到了合理的赔偿。

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翼 xxx有限公司位于xx镇xx社区,2011年因扩大生产,需要将厂房向东扩建,但是东面的邻居认为厂房的扩建会影响其通风、采光等,所以坚持不肯厂房动工。为此,xxx有限公司找到xx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请求调解。下午,老x就来到现场,通过现场的实地观察,老x用事实证明厂房的扩建不会影响东面邻居的通风、采光,然后再和邻居闲聊,做他的工作,毕竟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是有好处的,对他们做邻居的也是有好处的,最后说通企业,让企业也要换位思考,适当地补偿一下这个邻居,大半天,工作做通,企邻皆欢喜。

一个优秀的调解员不仅仅需要解决个案,还要能从个案中看到共性的东西,xxx以其法庭24年工作的敏锐目光看到了。在该纠纷调解结束后,他针对xx社区内多达46家企业,且用地、用工、采光、排水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的现状,指导xx社区创新建立了企邻矛盾纠纷调解协会,为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氛围,保障群众利益提供了新的模式。

看吧,这匹“佩加速斯”正以其强健的“一体两翼”向xx人民展现出它“最美”的身姿!

篇6:李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五九七农场第四管理区人民调解员李军先进事迹

五九七农场第四管理区(地域名称为长林岛,乡镇级)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湿地保护区,辖区面积43.6万亩,其中耕地14.7万亩,常住人口1892户,人口4824,流动人口3500人。辖区有7个作业站(村),2个居民组。经过数十年的开垦,这里已变成了民风淳、风气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文明管理区。李军,一位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十年的人民调解员,以其润物细无声的调解风格和效果,赢得了管理区干部职工的爱戴,被亲切地称为“李司法”。

一、勤政为民,立党为公,调解架起连心桥

管理区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自然落到管理区这级组织上来。作为人民调解员的李军,通过采取超前宣传、同步介入、跟踪调解的方法,把矛盾消来在产生前,化解在激化前,平息在上访前。2009年秋天,按照农场和管理区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要求,要对所辖的二十四作业站道路两侧11户居民,面积约680平方米的泥草房进行拆迁,然而被拆迁者大多数是居住近30多年的老户,故土难离,拆迁工作困难重重。李军主动请缨,跟随房产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家各户,挨个家庭做 1

思想工作,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明白,把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相对应的惠民政策讲解清楚。并对20多个当事人反映出来的问题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将意见及时的反馈给管理区党委,为管理区党委合理做出补偿决定提供了依据。在短短五天时间里,达成11份《房屋拆迁补偿协议》,防止了矛盾激化,避免损失70多万元。2009年春耕大忙季节,30作业站发生因土地承包费收缴不合理导致一些承包户要越级上访的事件。李军接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到作业站调查取证,并向管理区党委做了详细的汇报,同时提出了司法建议:应按依法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金额收缴承包费。他的建议被采纳。于是他又开车到生产队做工作、半法律,说服上访群众,终于使他们打消了上访的念头,并把他们上访的问题合理解决。

二、依法办事,以理服人,联动调解显神威

2002年李军通过考试考核取得了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这更增加了他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以情动人,宣传法律,主动调解暖人心

2008年在李军的建议和筹划下,管理区把“逢一大集日”定为“信访大集日”和“法律大集日”。管理区的主要领导按照排班表到“双集日”接待上访群众,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法律、政策的咨询解答,李军每次都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法律宣传员。工作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调解技能和方法,他坚持受案后,及时对案件的每个细节全部调查清楚,以便更好地制定调处方案,有效化解矛盾。他最多采取的是缩短调解人和当事人的精神、情感,尽可能亲近当事人,消除当理人的心理戒备,敢于乐于说心理话,甚至于个别隐情,从而迅速准确在挖掘隐藏在案件背后的深层问题,抓住症结,使纠纷尽快得到化解。27作业站稻农刘长友承包了农场33公顷水稻地,经过家人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水稻长势喜人,可是养牛户张某一天将自己的20多头牛散放到水稻田边吃草,因其疏于管理,几头牛跑到了刘长友的稻田地里,把好端端的青苗糟蹋的不成样子,刘某找张谋说理,张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错,二人争持不下,引来双方亲戚朋友蜂拥而上,眼看一场混战就要展开。就要这危急时刻,李军驱车赶到了现场,原来他是接到信息员的电话,连饭也没顾得上吃就赶来的。众人见到李军的到来,纷纷停止了争斗,因为李军的处事公道在管理区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大家静听他的调查和调解,经查证李军公正地说出了处理意见,即:养牛户张某赔偿刘长友800元青苗损失费并当面道歉,而刘长友当面向刘某检讨了自己粗暴的态度,终于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李军还开通了法律咨询热线,他的手机费和车的加油钱一年要支付2000余元,都是他自己掏腰包。他没有收过群众一分钱,有些群众为了感激李军为自己说公道话,送钱,送物他都拒之门外。热线开通后,家里电话早晚不断,时间长了,妻子对李军的作法很有意见,可李军总是耐心地和妻子解释:“谁让咱是人民调解员呢,党和职工群众信任我,我就一定要为他们办实事”。这就是一个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信念和追求。

李军在管理区调解岗位上干了10年,连续三年被红兴隆分局司法局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连续十年被五九七农场依法治场办评为先进工作者。10年来,他调解处理土地、邻里、债务、拆迁等纠纷6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当事人履行率达95%。化解“民转刑”案件30余起,帮教转化“法轮功”习练者1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李军用他那颗年轻的心奉献着青春,把情与爱倾注到百姓的心间,在司法助理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他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管理区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演绎着一幕又一幕春风化雨的故事。

篇7: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武汉市十佳首席人民调解员马天红先进事迹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马天红却不信这个邪,偏偏就爱管别人的家务事。在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1.8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余人的土地上,谁家有了难心事、邻里发生了纠纷、夫妻打架闹离婚,都少不了她春风化雨般的调解、撮合,使一起起“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化为“风平浪静”,使一对对决定分道扬镳的夫妻又重归于好,使一家家老死不相往来的亲人又重新团聚„„几年来,她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6起,调解成功256起,调解成功率为100%;接待来访1255人次,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6面,感谢信2封,以她那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为维护北湖辖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及街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先后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佳’首席人民调解员”、“江汉区先进工作者”、“北湖街先进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并以个人名字命名成立了“马天红调解工作室”.事业心 迸发调解工作激情

有激情的人必然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必然迸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斗志,必然彰显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必然弘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2007年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之初,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达不到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因此,她不分昼夜给自己充电,认真学习法律、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撰写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工作日志,学习已成为她每天的必备功课,哪怕再晚再累,她都要坚持,哪怕天寒地冻,她都不退缩,她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工作中,她努力将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努力做到善于思考、善于疏理、善于总结。“七字诀”已成为她做人民调解的工作指南:即牢记一个“勤”字,克服一个“畏”字,不忘一个“访”字,紧扣一个“法”字、讲清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围绕一个“和”字。“五心”已成为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即“信心、耐心、细心、热心、爱心”。2010年12月的一天,已经休息的她凌晨1:30接到求助电话,街辖一对老年夫妻吵得不可开交,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为了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宁,马天红顾不上许多,赶紧穿上大衣,深夜独自一人冒着凛冽的寒风,直奔当事人家中,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平息了一场家庭纠纷,社区恢复了宁静,当她回到家时,天空已泛出鱼肚白。区委书记李强在江汉区局调研人民调解工作时,对她的敬业精神予以高度赞赏。

责任心 筑牢第一道防线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对于马天红来说,人民调解工作,稳定是第一责任,调解是第一防线。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筑牢第一防线,履行第一责任,把矛盾调解在基层,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决不让一起矛盾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009年端午节第一天,北湖街辖区一租户因电热水器漏电,洗澡时不幸触电身亡,死者家属连夜召集汉川亲友180余人陆续赶往北湖,将死者遗体冰棺停放在业主房屋门口,并搭起蓬子,拉出打持久战的架势,个个怒气冲天,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马天红大喊一声:“这是一场意外事件,难道你们这样做能让死者安息吗,要想解决问题,你们都不能乱来。”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暂时震慑了在场人员。随即她组织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在法、理、情上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终于经过35个小时,56轮的艰难磋商,成功解决了这起因意外死亡引起的赔偿纠纷。

她从《工作就是责任》一书中感悟到:“我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为党和政府分忧,给人民群众解难;我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认真地履行好我的职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受到他人的尊敬。”辖区周某,丈夫患胃癌晚期,因担心丈夫去世后住房得不到保障,曾要求婆婆分割财产未果,多次采取割腕、服安眠药、跳楼等过急行为,为解决其家庭矛盾纠纷,马天红不分白天晚上,先后走访周某婆婆及三个兄妹40余次,经过历时2个多月的调解,最终,满意的接受了调解方案,从而使周某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了感谢马天红,特意定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了马天红。她对工作的责任,换来了群众的肯定和尊重。当地居民都说“马姐待人真诚细心,她提出的调解方案,我们心服口服。

爱心 架起一座连心桥

“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调解案件,而是一个个质朴的百姓人,我们要用爱心,架设好这座连心桥。”在马天红眼里,群众的利益无小事。今年3月,马天红接待某酒店一女员工要求解除与该酒店的劳务关系,并补交其工作期间的社保费用。在受理申请后,马天红多方进行调查,了解情况,诚邀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协商解决。酒店方认为:社保是员工不愿交的,现在工作也不愿做,还说要补偿2万元钱,不能接受。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双方不肯让步。马天红多次到酒店负责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他们分析法律程序处理这件事的利与弊,同时,指出了酒店方的过错,经过做大量的工作,酒店方被马天红执着的精神所打动,同意一次性补偿这一女员工13000元,终于圆满解决了这起劳务纠纷,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以此促进了酒店规范用工待遇,完善了管理措施,推进企业长远发展。事后,这名当事人专程到办公室感谢马天红,紧紧抓住她的手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你用真心和爱心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为我们百姓办实事,不愧为我们的贴心人”。

上一篇:描写黄山的诗句下一篇:幼儿园毕业老师感言简短精辟(11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