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确认函

2024-04-23

意见确认函(精选8篇)

篇1:意见确认函

鹭岭尚品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报告修改确认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已补充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施工周边环境影响、转换层模板支撑平面及立面布置、已明确不同层高具体支模区域、跨度及支撑体系的地基情况等。详见P3-P7第一章工程概况各分节,平面布置详附图。

二、编制依据已补充:

1、《钢管满堂支撑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

2、《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

3、《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 详见编制依据第三节P9-P10.三、施工计划已补充材料计划、设备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详见P11-P16附进度计划图。

四、施工工艺技术已按照专家意见修改补充完善:

1、工艺流程修改完善详见P29-P30页。

2、施工方法已补充完善,详见P30-P40页。

3、检查验收补充完善,详见P40页。

五、施工安全保障

1、组织保障已明确具体人员,详见P52-P53.2、安全技术措施已按照专家意见进行补充完善,详见P53-P56。

3、应急预案已按照专家意见进行补充完善,详见P56-P62。

4、监控监测已按照专家意见进行补充完善,详见P63-P64。

六、劳动力计划已完善,详见P65.七、《方案》中的计算书和相关图纸:已根据专家意见在专家周训银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善,详见《计算书》和附图。

鹭岭尚品项目技术负责人:

篇2:意见确认函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范围

第一条 本附录适用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第二章 原则

第二条 为证明对具体操作关键方面的有效控制,应该进行相应的确认或验证工作。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来确定。应持续评估确认和验证的状态。

第三章 验证计划

第三条 所有的确认与验证活动都应事先计划。确认与验证的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同类文件中详细说明。

第四条 验证总计划应包含以下信息:

1.确认与验证的管理要求;

2.确认与验证活动的组织机构;

3.待确认或验证项目的概述;

4.文件格式,包括确认或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格式;

5.计划和日程安排;

6.变更控制;

7.所引用的文件、文献。

第五条 对于较大项目,可单独制订验证计划。

第四章 文件

第六条 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经过审核和批准。确认与验证方案应详述关键步骤和可接受标准。

第七条 确认与验证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撰写验证报告,汇总获得的数据和结果,对观察到的偏差进行评估,得出必要的结论,提出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认与验证方案中的变更,应有相应记录并有适当的解释,验证报告应通过书面批准。

第八条 当验证和确认分阶段进行时,只有当上一阶段的验证与确认活动符合预定目标且经书面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确认和验证活动。1

第五章 确认

第一节 设计确认

第九条 新设施、系统或设备验证的第一个步骤为设计确认。

第十条 企业应按照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制定用户需求。设计确认应证明设计符合用户需求,并有相应记录。

第二节 安装确认

第十一条 新的设施或改建的设施、系统或设备需安装确认。

第十二条 安装确认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企业应根据设计确认中提出的技术要求对设施、系统或设备进行验收并记录;

2.根据最新的工程图纸和技术规格/标准说明书,检查设备、管道、公用设施和仪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3.收集及整理(归档)由供应商提供的操作指南、维护保养手册;

4.相应的仪器仪表应进行必要的校准。

第三节 运行确认

第十三条 安装确认完成并符合要求后,应进行运行确认。

第十四条 运行确认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根据生产工艺、系统和设备的预定用途制定运行测试项目。

2.试验/测试应在一种或一组运行条件之下进行,包括设备运行的上下限,必要时采用“最差条件”进行确认。

3.必要的校准、操作、清洁和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的建立、对操作人员培训等内容。

第四节 性能确认

第十五条 性能确认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根据对生产工艺、系统和设备的相关知识制定性能确认方案,使用正常生产的物料、适当的替代品或者模拟产品来进行试验/测试;

2.应在一种或几种条件之下进行试验/测试,试验/测试的操作条件可包括设定的运行参数的上下限。

第十六条 有些情况下,可将性能确认与运行确认结合进行。

第五章 工艺验证

第一节 通则

第十七条 工艺验证包括新工艺的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后的验证和再验证。

第十八条 工艺验证的方法一般应采用前验证。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无法进行前验证时,才可采用同步验证。

第十九条 已运行了一段时间的工艺应进行评估,必要时需进行再验证。第二十条 拟使用的设施、系统和设备应经过确认并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分析方法也应经过验证。参与确认或验证的人员应经过适当的培训。

第二节 前验证

第二十一条 前验证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工艺的简短描述;

2.应验证的关键工艺步骤的概述;

3.所要使用的设备、设施清单(包括称量、监控和记录设备)以及它们的校准状态;

4.成品放行的质量标准;

5.相应的检验方法清单;

6.中间控制参数及可接受标准;

7.拟进行的额外试验和可接受标准,以及分析方法验证;

8.取样方法及计划;

9.记录和评估结果的方法(包括偏差处理);

10.职能部门和职责;

11.建议的时间进度表。

第二十二条 工艺验证的批次数应足够多并进行多方面考察,并有足够的数据进行评估。通常连续三批运行均在预定的参数范围内,可认为符合要求。第二十三条 工艺验证的批量应与常规生产的批量相同。

第三节 同步验证

第二十四条 在极个别情况下,允许在验证未完成前开始常规生产。第二十五条 对进行同步验证的决定必须证明其合理性、并记录且经过质量管理负责人员的批准。

第二十六条 同步验证的文件要求与前验证文件相同。

第四节 回顾性验证

第二十七条 回顾性验证属于再验证的一种方式,仅适用于良好确立的稳定工艺,当近期内产品的成分、操作规程或设备已有变更时,则不得采用回顾性前验证的方式。

第二十八条 此类的工艺验证应基于历史数据。验证的步骤包括:制定具体的验证方案、对数据资料回顾审核并出具报告,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第二十九条 回顾性前验证的原始数据可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工艺控制图、维修日志、人员变更记录、工艺能力分析,成品数据(包括趋势图和稳定性测试结果)等。

第三十条 所选择进行回顾性验证批次,应能代表回顾阶段中生产的所有批次,包括没有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批次。此外,应有足够数量的批次,以证明所采用工艺的一致性。必要时,可对留样进行额外的检验,以获得一定数量或类型的数据,用于工艺的回顾性验证。

第三十一条 回顾性验证通常需10~30个连续批次,以评估所采用工艺的一致性,但如有适当理由,回顾的批次数可减少。回顾性验证方案中应对理由予以书面说明。

第六章 清洁验证

第三十二条 为确认清洁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应进行清洁验证。应根据所涉及的物料,合理地确定产品残留、清洁剂和微生物污染的限度标准。

第三十三条 应使用经验证的、检出灵敏度高的检验方法来检测残留或污染物。每种分析方法或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应足以检测出设定合格限度水平的残留或污染物。

第三十四条 通常只有接触产品设备表面的清洁规程需要验证。某些场合下,还应考虑不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应验证并确定设备使用后至清洁前的间隔时间,以及设备清洁后的保存时限。

第三十五条 对于相似的产品和相似工艺采用同一清洁操作规程的,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工艺进行清洁验证。可采用“最差条件”的方法进行单独的验证试验,在验证中应考虑关键因素。

第三十六条 清洁验证通常应进行至少连续3批试验,并符合可接受标准。第三十七条 如果实际产品是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在清洁验证中,可以例外地采用物化特性相似的无毒无害物质来模拟。

第七章 再验证

第三十八条 对设施、系统、设备和工艺,包括清洁应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它们处在经验证的受控状态。

第三十九条 当验证状态未发生重大变化,可采用对设施、系统、设备和工艺等的回顾审核,来满足再验证的要求。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

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第九章 术语

1.设计确认

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2.安装确认

为确认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制造商建议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3.运行确认

为确认已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在预期的范围内正常运行而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4.性能确认

为确认已安装连接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够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稳定(重现性好)运行所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5.工艺验证

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6.前验证

在供市场销售用药品常规生产前所进行的验证。

7.同步验证

与正常生产同步进行且所得产品意在投放市场的验证活动。

8.回顾性验证

根据产品批的生产、检验和控制的积累数据资料,对一个已投放市场的产品工艺所作的验证。

9.清洁验证

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肯定能使设备符合药品生产要求的试验及相关活动。

10.再验证

为确保按变更控制规程所作的工艺/设备的变更,对工艺特性和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而进行的重复性验证。

11.模拟产品

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安慰剂产品的批可满足理化特征的要求。

12.最差条件

篇3:新媒介的类型化与意见领袖的确认

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而岳飞此处并不是表示转折,而是表示“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功成身退,再登黄鹤楼,像费祎、王子安等人一样乘黄鹤升仙而去,不问世事的幻想。

岳飞《寄浮图慧海》诗中也流露出了这样的情感:“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著力修。”赤松,指赤松子。刘向《列仙传》云:“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随之,亦得仙俱去。”《史记·留侯世家》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可见,《寄浮图慧海》更表达出岳飞收复河山后功成身退,弃人间升仙而去的愿望,与“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含义非常相似。

岳飞的军事生涯时常伴随着请缨无路的痛苦和朝中主和势力的挤压。从绍兴五年开始,岳飞屡次上表请求解除军务离开仕途,但不被恩准。归隐林泉之意在他的《小重山》词中已有流露:“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另外,从宋人袁甫《岳忠武祠》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宋的百姓对岳飞的评价:“儿时曾住练江头,长老频频说岳侯: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祗寻幽。”(3)因此欲成仙而去的思想是有着现实基础的,这是岳飞缓解现实痛苦的一种途径。

更有趣的是,笔者发现近代军事将领吴佩孚曾模仿此词写过一首《满江红·登蓬莱阁》: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代传统媒介而来,但是它在延伸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带来了普遍性的差异。这种差异贯穿于整个传播的过程,涉及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重新塑造了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人们审视人类传播的观念。它促使我们对于许多传统的经典思想进行再次的考察,以维持它们在新媒介环境下的解释力。这其中,对于意见领袖的重新定位与思考就是一项颇受关注的议题。笔者试从新媒介的类型化角度来对意见领袖作一再思考。

从伊里调查发现“两级传播”的开拓中,研究者在理论上开始重视社会属性、社会关系对于大众传播过程的影响。在伊里调查之后,有不少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如何通过意见领袖流向个体的,以及意见领袖究竟具有什么特点,它又是如何施加影响的等一系列问题。时至今日,这些依然是核心的议题。但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探讨意见领袖的前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显

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虽然吴词在感情和艺术上都与岳词相距甚远,但因吴词是完全模仿岳词之作,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来理解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含义。“骑黄鹤”与“念弥陀”一个是道家理想,一个是佛家理想,但共同之处都是远离红尘,不问世事。

综上所述,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当作于高宗绍兴八年(1138),末句“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真正含义,并非答案提供的“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而是作者希望收复祖国河山后功成身退,再登黄鹤楼,像费祎、王子安等人一样乘黄鹤升仙而去,不问世事的幻想。

注释:

(1)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党相魁.岳飞诗词[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

(3)见袁甫《蒙斋集》卷二十.

参考文献:

[1]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党相魁.岳飞诗词[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

[3]徐用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M].天津:大公报社,1932.

[4]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然已经不能再按照“大一统”的大众媒介的思路来理清新媒介的脉络。新媒介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前所未有的互动性质使得原来传统媒介环境下各种大众媒介中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大体一致的意见领袖形成机制及其性质特点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这其中,“新媒介”范畴的多样性和它持续变化的特质,使得我们再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就像对大众媒介的做法那样。这使得我们在认识意见领袖这样特别强调社会情景和现实联系的对象时更是如此。所以,讨论新媒介中的意见领袖,要与新媒介的不同类型相联系,这些类型则是与新媒介的使用、内容和情境相联系的,是这些现实、具体的联系为意见领袖在新媒介中生成与作用的发挥制定了框架。所以,我们应从新媒介的不同类型着手来确认意见领袖在其中的状况。

按照麦奎尔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新媒介区分为至少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人际传播媒介,包括电话和电子邮件。总体来说,其内容是个人的且易逝的,通过人际传播所建立与强化的关系要比所传递的信息更为重要。第二种是互动操作媒介,主要包括计算机游戏和视觉以及虚拟真实的装置,它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以及对“使用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对使用目的的满足。第三种是信息搜索媒介,它的范围很广泛,互联网/万维网是最明显的例子,它们被视为一种具有空前的容量、实在的、易接近使用的图书馆与资料来源。第四种是集体参与式的媒介,此类媒介特别涉及网络的运用。运用目的是为了共享和交换信息、观念、经验、发展活动,运用范围则从单纯的工具到情感与情绪功能。可以说这四种类型的差别要大于传统大众媒介内部之间的差别。依照上面的线索,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出它们的基本特征。

对于新媒介中典型的人际传播媒介来说,是否能成为意见领袖,在社会中的位置显得尤其重要。卡茨认为,能够成为意见领袖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某些价值观,即该人是谁。这一点是指他对于追随者具有的吸引力。二是能力,主要表现为知道某领域的大量信息。三就是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即该人认识谁,主要体现在意见领袖的易接近性上。对于实际中的人际交往来讲,交往的范围往往是同一阶层或同一群体。有些人虽然具有丰富的信息或某些领域的权威,但是如果他们难以接近或处于更高的阶层、社会距离较远的群体,那么他们也很难产生实际的影响。对于日常性的打电话,特别是日益增多的移动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来说,这其中的意见领袖往往就是人们身边的以初级群体中的活跃分子或消息灵通人士。当然,他们的出现和发挥作用有着极大的偶然性和自主性,可以融合多种传播渠道,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情境中施加影响。人际传播往往并不是一种制度性的传播,当今研究的主流是从人、人格的角度进行考察。代表性的如哲学家布伯,他鼓励人们用“对话”的方式改善人际传播,把显示个体的独特存在放在传播关系的第一位。特别是新媒介的迅猛发展极大增强了普通人使用媒介技术进行传播的机会和能力,这使得新媒介中人际传播更加不受制度、专业、权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能够从尊重差异、满足个性、追求沟通中形成符合人性、人格本质需求的意见领袖。

目前的互动操作媒介,典型的如单机电脑游戏、网络游戏及手机游戏,以及Playstation3、Xbox360等游戏平台,尽管看上去它们的媒介功能有些许“另类”。因为与一般的传播媒介主要以传递、获取信息将人们联系起来不同,互动操作媒介似乎主要是一种“享乐”的媒介。在这样一种把传播看作是游戏的观念中,传播媒介的功用性和工具性被极大地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人在传播过程中的内在体验的重视。沉浸在这样的互动操作媒介中,人们是在进行一种“主观的游戏”。在游戏中实行的是一套游戏者自由接受但与现实世界有巨大差异的“规则”。游戏的形式是以自身为目的,并且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尽管在主流社会或传统意识形态看来这种“亚文化”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对于心理愉悦、自我存在、个人自由的肯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其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与其说是提供参考以供决策,不如说是创造机会投入互动;与其说是发表意见引导舆论,不如说是维持环境参与分享。人们追随意见领袖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某一现实的目的达到客观的目标,而是为了发展精神的自由追逐主观的享受。意见领袖会更多地脱离现实的社会阶层和首属群体、次属群体的范围,呈现更多的在现实中的匿名性、异质性。

信息搜索媒介的情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在发展初期人们还只是满足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和检索的方便,这时人们至少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坐在家里的桌子前就可以使用原来手续麻烦、离家甚远的图书馆、资料库、档案馆等。人们所能得到的是标准化、大众化、主流化的信息资源。而后随着网络搜索的迅速发展,信息搜索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本质的改变就是互动性和搜索者权力的加大。在信息搜索中传统受众的追随者和跟进者的角色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在诸如“维基百科”、“百度知道”这样的互动性质、网友自主维护、自由添加的搜索引擎中有突出体现。加之公民新闻运动、手机、博客、播客等新媒介的结合,网友,也就是传统的受众自己,也成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在这样的情境下,意见领袖自然呈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甚至普通人只要掌握了某一事件或某一议题的信息,就可以随时成为一种意见领袖。

对于集体参与式的媒介,特别是涉及互联网的运用,运用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共享和交换信息、观念、经验、发展活动。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来频繁出现的“人肉搜索”。这种从互联网延伸到现实社会,进而又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级”事件是集体参与式媒介特征的最集中体现,而且往往集中在舆论性的事件上,这其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尤其突出,为我们观察它的形成、作用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说,在集体参与式新媒介中,意见领袖的生成已很大程度地摆脱了传统大众媒介的控制,对于主流的媒介制度和传播惯例已形成了巨大挑战。这些意见领袖一旦形成,既可以凭借互联网的强大力量自主行事,又可以很快地将自己的影响渗透到传统大众媒介中去。更为重要的是互动媒介的作用不止停留在信息或媒介层面,而是不可遏制地向现实社会延伸。意见领袖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这是一种真正自主生成而非主要依靠吸取传统大众媒介的资源存在的意见领袖,他们有自己的信息来源并且有意识地区别于传统媒介,他们对于一般民众的引领作用不是由于传统中对于大众媒介的熟悉和利用,而是“另辟蹊径”,在传统媒介之外建立一片真正能够“控制”的区域。

上述对于新媒介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确认的分析,由

解析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状况

明珠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动画专业,江苏泰州

摘要: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受日本的影响深刻。由于种种因素,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步履维艰,本文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动漫资讯志发展制约因素前景

生产和需求是动画产业存在的基石。似乎只要拥有优秀动画的生产能力和如痴如醉的动画消费群体,就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让产业的机器运转正常,还需要一种东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能量。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就是动漫资讯志。

日本动漫资讯志《NEWTYPE》曾经这样形容动画资讯志起到的作用:“如果动画产业是地球的话,我们就是地球的大气层。”动画资讯志承担了介绍动画内容;推荐、发掘有潜力的制作团体;反馈消费者的意见给制作单位,协调二者的供需关系;促进动画由电视播放到衍生产品的转化,增加商业盈利,扩大作品知名度等职责。它是架立在动画这个制造虚拟世界的媒介与动画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制作队伍培养等这些现实问题之间的桥梁。

一、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

创立了“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事业在辉煌时期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当时的中国却没有一本称得上是动画资讯志的杂志。大多数相关动画的资讯都是作为其他报纸杂志的花边小栏目存在的。

真正的中国动漫资讯志是在日本动漫冲击中国动画市场后,一部分中国的动画爱好者认识到了日本的动画资讯志对动画产业的影响力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介绍影片剧情为主,之后随着日本动画作品泛滥中国各电视台和读者爱好多样化,导致资讯志仅仅介绍动画内容的热潮终结。80年代中后期,群雄逐鹿时代来临,各资讯志开始采用各种方式争夺读者市场。动画资讯志大致出现了注重幕后和作品分析,以及重视视觉感受的娱乐化路线两种办刊方向。尤其是第二种占了动画资讯志的绝大多数。历经数年后,动画市场走势蓬勃,资讯业也已经日趋成熟,资讯志的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话题范围更加广泛,

于观察的时间和范围有限,也由于新媒介自身一直处于急遽的变动不居之中,难免有所偏颇和狭隘,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能够得到更准确、更深入的解释。但至少我们目前已经能够意识到,意见领袖从它的生成、作用的发挥、与其他社会主体和机构的互动都已经与传统大众媒介环境下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视并且认真对待这些变化,对于我们努力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信息传播

杂志的倾向也表现得更加积极。90年代,动画资讯志扩展成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文化杂志。

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虽然晚于日本,但是早期基本转载或模仿日本的同类产品。发展道路与日本动漫资讯志的状况相似。

中国动漫资讯志与日本最大的不同是:1.中国的国产动画市场相对荒芜,与日本方面的百家争鸣无法相提并论,因此报道内容基本以日本方面的作品为主。2.虽然中国的动画资讯志报道的主要是日本方向的内容,但由于早期信息流通缓慢,加上信息来源多依赖于盗版图书,因此资讯常常滞后且多谬误。3.中国的动画资讯志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般发行寿命都不长。

中国动漫资讯志发展也具有其自身特点:1.早期介绍中国原创的动画资讯志基本没有,从一开始中国的动画资讯志就是以介绍日本方面为主的。仅有的几部介绍中国原创的动画资讯志不是因为缺乏市场竞争力而相继瓦解,就是逐渐地走向官腔、走向说教,偏离了创刊的初衷。2.中国的动画资讯志由于初期依赖于日本方面,而且消费群体特定,趋向于小众化,并不像日本是动画全民化,因此为了兼顾动画与漫画两个消费市场,和漫画资讯志的区分并不明确,往往一本杂志既有动画又有漫画,而且一些动画资讯志在创刊初期为了吸引读者,往往加入一部分漫画连载,使得二者的界限更加模糊。3.专门介绍欧美动画的资讯志基本没有,这是由于大量欧美漫画被改编为影视剧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基本上被划分进了电影娱乐资讯志的范畴之中。近年来有些资讯志虽然对欧美动画有所介绍,但侧重点不同。

二、因素制约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

(一)中国动漫资讯志的发展依赖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产业存在着发展不畅的情况,关键问题是国产动画的需求严重不足,动画市场主体既小又弱,导致国产动画片不仅严重短缺而且制作质量明显低下。近年来,国家在对各电视台动画的放映时间、放映长度的要求上更加倾向扶植国产动画。我们来算一笔账: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2000年137号文件及2001年公布的“十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暂且不按照全国3000多个电

环境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摘要:讨论新媒介中的意见领袖要与新媒介的不同类型相联系,这些类型是与新媒介的使用、内容和情境相联系的。新媒介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使得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意见领袖点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意见领袖从它的生成、作用的发挥、与其他社会主体和机构的互动都已经与传统大众媒介环境下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新媒介,类型化,意见领袖

参考文献

[1]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篇4:止跌讯号确认中

本周头两个交易日,持仓量继续下降,但就是跌不破22日前的水平,移动平均线继续向上。周四持仓量小幅增加,就更难办成长期趋势向下的任务。可能要到下周五结算后,才会看到持仓量移动平均向下。

本周有一项特别的记录,全周贴水。以5分钟为频率,全周价差平均值为-0.07%。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

长期贴水,是多方没有信心的表现。周一开低后,价差就是贴水,没有低接意愿。即便接下来是走高,9点50分翻红,终场上涨0.60%,也引不起做多意愿,贴水越来越大。周一全天没有任何时间升水,上一次出现此情况,已经是2010年7月27日,历史就这么两次。

周一全天贴水,隔天早盘平开走低,还能算是对的。但是周二的价差就完全错了。在走低的过程中,贴水依旧,而且在10点5分到40分的全天最低点,价差平均只有-0.23%,比开盘后30分钟还低。10点40分后,现货反弹,期指错杀在最低点。

错的还不止这些。11点25分到11点35分,现货反弹到平台区,整理35分钟。这段时间贴水又放大,价差平均值为-0.28%。期指再次加大看空力度,但是后面的反弹幅度比前半段还大。

周四低开后,价差放大,不再贴水,但是继续下跌。11点25分,贴水开始放大;13点10分贴水0.40%,全天最高。此时已经下跌0.76%,期指才最空。13点45分,有些许反弹,价差又扩大。看空不能坚持,浪费后面的跌幅。

如果说上周的价差是跟盘交易,本周就是彻底的反指标,落后于大盘。

周四还“暂停”了持仓量连续7天下降的趋势,能否定性为“空方加码”呢?笔者认为空方加码不明显,因为持仓量只上升652手。更好的形容,是多方暂停离场。

当前的期指,最重要的就是持仓量。价差代表性不大,本周无效的价差就说明多方是反指标。所以,周五尾盘的偏高贴水,并不一定是止跌讯号,持仓量才是更为明确的指标。

篇5:意见确认函

请值班辅导员帮忙协助办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的院系就业管理系统确认和院系意见填写。主要有以下部分需要办理:

1、毕业生到研究生导办(C703)领取就业推荐表(一般只有京内单位才需要)和三方协议书时,请让毕业生在统计表上登记签字确认,同时请在学院就业管理系统(桌面第二列第四个蓝色快捷方式的图标)确认;

篇6:意见确认函

(京高法发[2004]364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各区、县人民法院,各铁路运输法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工作的规范意见(试行)》已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4年11月29日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在立案工作中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望及时报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

特此通知

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工作的规范意见(试行)》

二00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工作的规范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贯彻落实《规定》,依法做好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工作,依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及其他有关司法解释,现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工作规定如下:

第一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国家赔偿确认申请,人民法院应予立案:

(一)确认申请人应当具有国家赔偿确认申请资格;

(二)有具体的确认请求和损害事实、理由;

(三)确认申请人申请确认应当在司法行为发生或者知道、应当知道司法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提出;确认申请人在确认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四)属于受理确认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

(五)申请材料齐备。

第二条 下列主体认为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申请国家赔偿确认:

(一)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

(三)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申请国家赔偿确认的主体无法行使权利的,由法定代理人、清算组(人)、信托监察人、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失踪人财产代管人代为申请。

第三条 申请确认的司法行为发生在《国家赔偿法》施行(1995年1月1日)之后,2004年10月1日之前,未曾申请国家赔偿确认的,申请国家赔偿确认的期限自2004年10月1日起算。

第四条 申请确认由作出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受理,但申请确认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为违法的案件,由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第五条 申请国家赔偿确认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确认申请人签名或盖章的申请书一式二份,书写申请确有困难,口头申请的除外;

(二)确认申请人身份证明。申请人为公民的,应提交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确认申请人为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企业法人应提交年检证明;其他组织应提交证明其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件复印件。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提交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申请的,应提交该公民死亡、申请人与死亡公民之间关系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的,应提交该法人或者组织终止、申请人与该终止法人或者组织之间关系的证明材料复印件;清算组(人)、信托监察人、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失踪人财产代管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具有上述身份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代理关系证明。法定代理人与指定代理人应提交本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及其与确认申请人关系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委托代理人应提交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或受托人接受委托的证明、函件;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申请的,可以口头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无需提交委托手续;

(四)确认申请人申请确认违法的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依据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没有作出法律文书或者申请人无法取得该文书的,应提交能够证明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采取相关职务行为的证据材料;

(五)确认申请人申请国家赔偿确认时超过两年请求时效的,应提交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在法定请求时效内行使请求权的证据。

第六条 申请确认时司法行为已经完成,案件诉讼、执行尚未终结,但申请人已无法通过其它法律途径进行救济的,人民法院应予立案。

第七条 确认申请人在申请确认的同时提出赔偿请求的,告知申请人应先申请确认;确认申请人坚持一并申请确认和赔偿的,只作为确认案件受理。

第八条 按视为撤回确认申请处理后,确认申请人再次申请确认的,人民法院应予立案,但从司法行为发生或者知道、应当知道司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至再次申请之日止已超过两年的,不予受理。确认申请人撤回确认申请后,再次申请确认的,不予受理。

第九条 确认申请人与赔偿义务机关就赔偿事项在国家赔偿程序外达成和解后,在履行过程中申请人反悔,申请国家赔偿确认的,人民法院应予立案;已经履行完毕的,不予受理。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申请,不予受理:

(一)依法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的;

(二)申请事项属于司法机关已经立案正在查处的;

(三)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与行使职权无关的;

(四)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

(五)依法不属于确认范围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确认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审查立案时,发现缺少相关证据或其他起诉材料的,应通知确认申请人七日内予以补充。

第十二条 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确认申请,应予立案,并于二日内移送审判监督庭审理。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确认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应组成合议庭审理,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文书样式制作文书。

第十三条 确认申请人持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判决、裁定、决定申请国家赔偿确认的,告知申请人直接根据该判决、裁定、决定申请国家赔偿:

(一)逮捕决定已经依法撤销的,但《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判决宣告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三)实施了《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第(四)、(五)项规定的行为责任人员已被依法追究的;

(四)实施了《国家赔偿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并已依法作出撤销决定的;

(五)依法撤销违法司法拘留、罚款、财产保全、执行裁定、决定的;

(六)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确认申请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十五条 确认申请人对人民法院受理确认申请后,超过审理期限未作出裁决的,可以在期满后三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诉。

第十六条 确认申请人对人民法院做出的不予确认违法的裁定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第十七条 确认申请人申请复议、申诉应分别提交由本人签名或盖章的复议申请书、申诉状正本一式二份、相关法律文书(不予受理决定书、受理通知书或不予确认违法裁定书)、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代理申请复议、申诉的,应提交经申请人特别授权的授权委托手续。确认申请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申诉的,应提交相关证据。

第十八条 符合立案条件的国家赔偿确认案件以及书面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立“确”字号;确认申请人不服不予受理决定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的案件,立“确复”字号;确认申请人不服不予确认违法的裁定向上一级法院申诉的案件,确认申请人以受理确认案件的法院超过法定期限不作决定为由申诉的案件,立“确申”字号;上级法院依职权重新确认或不予确认、指令下级或其他同级法院重新确认的案件,立“确监”字号。

第十九条 高级法院以往关于确认案件立案的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与法律、司法解释不一致的,以法律、司法解释为准。

第二十条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试行,并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解释。

发布部门:北京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4年11月30日 实施日期:2004年11月30日(地方法规)

行政国家赔偿案件立案指引(中级人民法院)

一、法院受理行政、国家赔偿案件的立案范围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我院受理下列一审行政案件: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的、复杂的案件。具体指:

(1)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

(2)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3)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

(4)其他重大复杂的案件。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院受理下列一审行政赔偿案件:

1、被告为海关、专利管理机关的案件

2、被告为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案件

3、本辖区内其他有重大意义影响和复杂的行政赔偿案件。

(三)本院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刑事赔偿申请案件。

(四)申请确认本市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为违法的案件。

二、行政国家赔偿案件的起诉期限

(一)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国家赔偿案件的申请期限

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赔偿义务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起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赔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的,赔偿请求人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三、立案应提交的材料

1、起诉状或申请书一式三份,由原告(申请人)签名盖章。

2、原告(申请人)的主体证明资料。公民个人起诉或申请的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交由立案人员核对;法人起诉或申请的,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证明。

3、原告(申请人)为香港法人的必须提供司法部认可的香港注册律师出具的并经中国法律服务中心转递的公证材料(由董事会决议、法人身份书、授权委托书、商业登记的复印件组成)。

4、如需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的,应提交委托人签字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需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受委托人为律师的,应该提交律师事务所律师致法院函及执业证复印件。

5、行政案件应提交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书、处罚决定书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复议决定书、被行政处理行为的过程证据材料,及证明收到上述决定书日期的证据。

6、本市基层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申请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向本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的案件,应提交基层法院赔偿决定书及证明收到改决定书日期的证据或向继承法院递交赔偿申请的证据。

篇7:意见确认函

身份确认问题的法律意见

一、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范围内的活动,不得再开展新的经营活动,但其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存在。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公司因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第185条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五)清理债权、债务。《民法通则》第40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主体资格并不立即消灭,其仍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公司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经营活动等行为不得再进行,而只能由清算组进行清算范围内的活动和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此外,虽然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公司不得再开展新的营业活动,但其对外新签订的合同不应一律认定为无效,应根据合同的目的、对方是否过错、是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等综合判断。

二、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其法定代表人身份仍然存在。

篇8:意见确认函

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相比,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着重从所售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买方这一基本标准来界定收入时点。IFRS规定收入确认最核心的原则是: (1) 商品的卖方已将所售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 即卖方已经完成了所有主要的销售环节, 并不再以行使所有权的方式继续参与所转让商品的管理或不再实际控制已转让的商品; (2) 在以下方面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1) 销售商品可望获得补偿; (2) 生产将要发生的有关成本; (3) 可退货的幅度。该条款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更好地遵循IFRS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在新的意见稿中, 提出客户合同收入确认五个步骤: (1) 与客户确认合同内容 (2) 不同的商品或服务确定不同的履行义务 (3) 确定交易价格 (4) 分配交易价格 (5) 在主体履行各项履约义务时确认分摊收入。

二、新提议的相关问题

事实上, 在2010年颁布的讨论稿中收入确认草案已经形成收入确认的大致框架。所以在这次的讨论稿中, 主要就以下几点问题做出细节性的探讨。

(一) 关于收入确认的时点。草案提出:当合同交割商品或劳务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时, 主体在履行义务的同时确认收入。

一方面, 基于现代会计的权责发生制, 主体完成了多少合同义务应当确认多少合同收入。这是完工百分比法的出发点。另一方面, 收入确认时点最标准的依据是:商品的卖方已将所售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而主体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完全转移, 所以, 在履行义务的同时确认收入稍显不妥, 反之, 应当在彻底完成合同实现商品和服务风险和报酬交割的时候确认收入, 即成本加成法。所以草案提出的这点, 考虑到权责发生制, 以及会计信心的谨慎性, 应该加以修正, 采用更为稳妥和符合企业经济现实的收入确认。

(二) 关于收入金额的计量。草案提出:

1、交易价格要考虑客户客户的信用风险, 根据IFRS 9 (金融资产) 对客户的风险进行评估。

任何相同时对应的利润或损失将在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一栏下面或附近加以体现。

2、对于合同金额不定的项目, 累计真实收入金额不能超过合同认可的金额;

只有当主体过去对于同种合同有着相同经历的条件下才能合理预估合同的收入。

随着信用风险导致的收入“水分”越来越多, 应计盈余管理者也大多虚构收入操纵利润, 再利用坏账准备冲回应收账款。所以, 问题直接导致利润报表的严重失真。对于草案的这点, 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有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使用效率。

(三) 关于与收入配比的费用问题。

草案提出:对于重大的数额巨大的合同, 并且主体完成商品或服务交割的时间大于一年, 主体应当在此过程中确认相应的负债和费用。

负债和费用是在交割商品或服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 应当在发生当时加以记录;并且对于数额较大和交割时间长于一年的合同而言, 其合同费用如果在确认收入时加以计量, 会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 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四) 关于合同收入的披露问题。

委员会意在修正IAS 37和IAS TOPIC270, 尤其是在中期报表中主体应当披露的相应合同和收入。对于应当披露的内容, 草案提出五大部分:收入的结构分析;合同资产和负债的的勾稽分析;对主体未完成交割业务的分析;对于重大合同的信息和相应负债披露;在合同业务交割中由成本到资产的勾稽分析。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认为, 若会计信息要想忠实地反映它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它事项, 那么就必须依据实质和经济现实, 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因为交易或其它事项的实质, 并不总是与它们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表象相。所以通过严格的披露规范, 使企业报告的收入更接近企业真实业务, 达到会计信息“真实、可比、有用”要求。

三、启示

除了以上观点外, 征求意见稿为产品担保、非金融资产、代理关系的确定等细节问题提供了借鉴。在新收入确认模式下, 软件开发商、轮船制造商、建造业、电信运营商等制造或开发期较长的企业产生渗透性影响。而该客户合同收入确认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IAS17下的租赁合同, 受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或IFRS9金融工具制约的合同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4下的保险合同影响不大。

对比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 两者关于收入确认的规定的表达上和实质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实质上是沿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用“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来代表所有权的转移的做法, 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现。所以, 对于此次IASB关于收入确认准则的讨论意见征集, 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有着实际的建设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2011年11月发布的IASB/FASB《初步意见》初稿, 对初稿中有关收入确认的新提议进行分析, 并基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阐述了相关收入确认的新问题。

关键词:收入确认,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

参考文献

[1]胡钰.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收入确认的影响 (英文) [J], 中国外资, 2011 (16) [1]胡钰.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收入确认的影响 (英文) [J], 中国外资, 2011 (16)

[2]李康等.收入确认准则新提议简述, 财会通讯, 2011 (01) [2]李康等.收入确认准则新提议简述, 财会通讯, 2011 (01)

[3]IAFB.Exposure Draft, 2010 (08) [3]IAFB.Exposure Draft, 2010 (08)

[4]韦琴.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一收人》中收人确认原则的思考, 现代会计, 2000 (04) [4]韦琴.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一收人》中收人确认原则的思考, 现代会计, 2000 (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意见确认函】相关文章:

股权确认法律意见04-27

确认和验证(征求意见稿)05-10

辞职确认函05-26

银行确认函04-10

双方确认函05-13

赔款承诺确认函04-11

合作意向确认函04-20

中奖信息确认函04-28

工作交接确认函05-03

设计联系确认函05-13

上一篇: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下一篇:5白杨礼赞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