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2024-05-01

氧乙炔安全操作规程(共5篇)

篇1:氧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氧气、乙炔切割安全操作规程

一、进行气割作业的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二、氧气瓶、乙炔瓶的阀、表均应齐全有效,紧固可靠,不得松动、破损和漏气。氧气瓶及其附件、胶管和开闭阀门的扳手上均不得沾染油污。

三、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品燃物品分开保存,也不宜同车运输。氧气瓶应有防震胶團和安全帽,不得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严禁用塔吊或其他吊车直接吊运氧气或乙炔瓶。

四、乙炔胶管,氧气胶管不得错装。乙炔胶管为黑色,氧气胶管为红色。

五、氧气瓶与乙炔瓶储存和使用时的距离不得少于5米,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或割炬(焊炬)间距离不得小于10米。

六、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关闭时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

七、工作中如发现氧气瓶阀门失灵或损坏,不能关闭时,应让瓶内的氧气自动跑尽后再行拆卸修理。

八、氧气胶管,外径18毫米,应能承受20千克气压,各项性能应符合GB2550-81氧气胶管的规定;乙炔胶管,外径16毫米,应能承受5千克气压,各项性能应符合GB2550-81乙炔胶管的规定。

九、使用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胶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气。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弯折前面一段胶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十、未经压力试验的胶管或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均不得使用。

十一、不得将胶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将重物或热的物件压在胶管上,更不得将胶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一起,胶管经过车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十二、氧气瓶使用时可立放也可平放(端部枕高),乙炔瓶必须立放使用。立放的气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

十三、不得将胶管背在背上操作。割(焊)炬内若带有乙炔、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管、槽、缸、箱内。

十四、工作完毕后,应关闭氧气瓶、乙炔瓶,拆下氧气表、乙炔表,拧上气瓶安全帽。

十五、作业结束后,应将胶管盘起、捆好挂在室内干燥的地方,减压阀和气压表应放在工具箱内。

十六、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操作地点及周围,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十七、对有压力或易燃易焊物品气割前必须经技术人员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否则严禁擅自进行气割作业。

第三章 气焊与气割设备的安全使用

一、气瓶的安全使用 1.常用气瓶的结构:

用于气焊与气制的氧气瓶和氢气瓶属于压缩气瓶,乙炔气瓶属于溶解气瓶,石油气瓶属于液化气瓶。(1)氧气瓶的构造

氧气瓶是一种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氧气瓶通常用优质碳素钢或低合金结构钢轧制成无缝圆柱形容器。常用气瓶容积40升,瓶内氧气压力为15MPa,可以贮存6m3的氧气。氧气瓶在出厂前,除对氧气瓶的各个部件进行严格检查外,还需对瓶体进行水压试验,一般试验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并在瓶体上部球面部位作明显的标志。标志上标明:瓶号、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下次试压日期、检查员的钢印、制造厂检验部门的钢印、瓶的容量和重量、制造厂、出厂日期等。此外,氧气瓶在使用过程中亦必须定期作内外部表面检验和水压试验;氧气瓶表面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字样。

(2)乙炔瓶的构造

乙炔在是贮存和运输乙炔气的专用容器,其外形与氧气瓶相似。它的构造要比氧气瓶复杂,主要因为乙炔不能以高的压力压入普通的气瓶内,而必须利用乙炔能溶解于丙酮的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把乙炔压入钢瓶内,乙炔的瓶体是由优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经轧制焊接而成。乙炔瓶的容积为40L,一般乙炔瓶內能溶解6~7kg的乙炔,乙炔瓶的工作压力是1.5MPa.水压试验的压力为6MPa.乙炔瓶表面为白色,并标注红色的“乙炔”和“不可近火”字样。(3)液化石油气瓶的构造

液化石油气瓶是贮存液化石油气的专用容器,按用量及使用方法不同,气瓶贮存三分别为l0kg、15kg.36kg等多种规格,还可以制造容量为1t、2t或更大的贮气罐。气瓶材质选用16Mn、A3钢或20号优质碳素钢制成。气瓶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6MPa,水压试验3MPa.气瓶通过试验鉴定后在气瓶的金属铭牌上标志类似氧气瓶所标明的内容。气瓶表面为银灰色,并有 “液化石油气”红色字样。2.气瓶爆炸事故的原因

(1)气瓶的材质、结构和制造工艺不符合安全要求。

(2)由于保管和使用不善,受日光曝晒、明火、热辐射等作用。(3)在搬运装卸时,气瓶从高处坠落,倾斜或滚动等发生剧烈碰撞冲击。

(4)气瓶瓶阀无瓶帽保护,受振动或使用方法不当等,造成密封不严、泄漏甚至瓶阀损坏、高压气流冲出。

(5)开气速度太快,气体迅速流经瓶阀时产生静电火花。(6)氧气瓶瓶阀、阀门杆或减压阀等上粘有油脂,或氧气瓶内混入其他可燃气体。

(7)可燃气瓶(乙炔、氢气、石油气瓶)发生漏气。

(8)乙快瓶内填充的多孔性物质下沉,产生净空间,使乙炔气处于高压状态。

(9)乙炔瓶处于卧放状态或大量使用乙炔时,丙酮随同流出。(10)石油气瓶充灌过满,受热时瓶内压力过高。(11)气瓶未作定期技术检验。3.气瓶的安全使用(1)氧气瓶

①氧气瓶在出厂前必须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应在气瓶的球面部分做明显标志。②充灌氧气瓶时必须首先进行外部检查,并认真鉴别瓶内气体,不得随意充灌。

○3氧气瓶在运送时必须戴上瓶帽,并避免相互碰撞,不能与可燃气体的气瓶、油料以及其他可燃物同车运输。搬运气瓶时,必须使用专用小车,并固定牢固。不得将氧气瓶放在地上滚动。4氧气瓶一般应直立放置,且必须安放稳固,防止倾倒。○⑤取瓶帽时,只能用手或扳手旋转,禁止用铁器敲击。⑥在瓶阀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拧开瓶阀,吹尽出气口内的杂质,并轻轻地关闭阀门。装上减压器后,要缓慢开启阀门,开得太快容易引起减压器燃烧和爆炸。

7在瓶阀上安装减压器时,与阀口连接的螺母要拧紧,以防止开○气时脱落,人体要避开阀门喷出方向。

⑧严禁氧气瓶阀、氧气减压器、焊炬、割炬、氧气胶管等粘上易燃物质和油脂等,以免引起火灾或爆炸。

⑨夏季使用氧气瓶时,必须放置在凉棚内,严禁阳光照射,冬季不要放在火炉和距暖气太近的地方,以防爆炸。

10冬季要防止氧气瓶阀冻结。如有结冻现象,只能用热水和蒸气○解冻,严禁用明火烘烤,也不准用铁器敲击,以免引起瓶阀断裂。

11氧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最后要留0.1-0.2MPa的氧气,以便充氧时鉴别气体的性质和防止空气或可燃气体倒流入氧气瓶内。

12气瓶库房和使用气瓶时,都要远离高温、明火、熔融金属飞溅○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等,一般规定相距10m以上。

13氧气瓶必须做定期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14氧气瓶阀着火时,应迅速关闭阀门,停止供气,使火焰自行熄○灭。如邻近建筑物或可燃物失火,应尽快将氧气瓶移到安全地点,防止受火场高热而引起爆炸。(2)乙炔瓶

使用乙炔瓶时除必须遵守氧气瓶的安全使用外,还应严格遵守下列各点: ①乙炔瓶不应遭受剧烈振动和撞击,以免引起乙炔瓶爆炸。②乙炔瓶在使用时应直立放置,不能躺卧,以免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3乙炔减压器与乙炔瓶阀的连接必须可靠,严禁在漏气情况下使○用。

4开启乙炔瓶阀时应缓慢,不要超过一转半,一般只需开启3/4○转。

⑤乙炔瓶体表面的温度不应超过30~-40℃,因为温度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压力急剧增高。

6乙炔瓶内的乙炔不能全部用完,最后必须留0.03MPa 以上的○乙炔气。应将瓶阀关紧,防止漏气。

⑦当乙炔瓶阀冻结时,不能用明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⑧使用乙炔瓶时,应装置干式回火防止器,以防止回火传入瓶内。(3)液化石油气瓶

14条。①同氧气瓶①~○②石油气对普通胶管和衬垫的腐蚀作用,易造成漏气,所以必须采用耐油性强的橡胶管和村垫。

3石油气比空气重,易于向低处流动,而且易挥发,遇到明火会○引起燃烧事故,因此,使用场地要通风良好,便于空气对流。

4石油气瓶内部的压力与温度成正比。随着温度的升高,气瓶内○的压力也增高,所以石油气瓶应远离热源和暖气片。

⑤冬季使用石油气瓶可用40℃以下温水加热,严禁火烤或沸水加热。

6过量的石油气可导致人窒息,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通风。○⑦石油气点火时,先点燃引火物再开气。⑧不得自行倒出石油气残流,以防遇火引起火灾。

总之,各类气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技术检验,在集中供应焊接切割用气的情况下,乙炔、氧气等是用导管输送的。输气的管道均属于压力管道。因此,其设计、制定、安装和使用维修既要考虑输送介质的特点,更要符合国家各部门对压力管道的规定要求。

二、气焊与气割工具的安全使用 焊炬、割炬是进行气焊与气割工作的主要工具。在使用中,应能方便地调节氧与可燃气体的比例和热量大小,同时重量要轻,安全可靠。1.焊炬

(1)焊炬的分类

按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方式分为射吸式和等压式两类;按可燃气体科类分为乙炔、氢、石油气等类型;按火焰数目分为单焰和多焰;按使用方法分为手工和机械两类。

日前国内使用焊炬多数为射吸式,在这种焊炬中,乙炔的流动主要靠氧气的射吸作用,所以不论使用中压或低压乙炔都能使焊炬正常工作。

(2)焊炬的安全使用

①射吸式焊炬,在点火前必须检查其射吸性能是否正常,以及焊炬各连接部位及调节手轮的针阀等处是否漏气。

②经以上检查合格后,才能点火。点火时先开启乙炔轮,点燃乙炔并立即开启氧气调节手轮,调节火焰。这种点火方法与先开氧气后开乙炔的方法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点火时的鸣爆现象,容易发现焊炬是否堵塞等弊病,火焰由弱逐渐变强,火焰燃烧平稳等。其缺点是,刚点火时冒黑烟,影响环境卫生。也可以在点火时先把氧气调节手轮稍微开启,再开启乙炔调节手轮并立即点火。此方法可消除冒黑烟的缺点,但焊炬一旦有堵塞时氧气有可能进人乙炔通道,形成回火条件。从安全操作要求,建议采用前面一种操作方法。3火焰停止使用时,应先关乙炔调节手轮,以防止发生回火和产○生黑烟。

4焊炬的各气体通路均不允许沾染油脂,以防氧气遇到油脂而燃○烧爆炸。

⑤根据焊件的百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及焊嘴,并用扳手将焊嘴拧紧,拧到不漏气为止。

6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体通路或阀门有漏气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消除漏气后,才能继续使用。

⑦不准将正在燃烧的焊炬随手卧放在焊件或地面上,⑧焊嘴头被堵塞时,严禁嘴头与平板摩擦,而应用通针清理,以消除块塞物。

9工作暂停或结束后,应将氧气和乙炔瓶关闭,并将压力表的指○针调至零位。同时还要将焊炬和胶管盘好,挂在靠墙的架子上或拆下橡皮管将焊炬存放在工具箱内,使用焊炬时应当注意尽可能防止产生回火,引起回火的主要原因有:

① 于熔化金属的飞溅物、碳质微粒及乙炔的杂质等堵塞焊嘴或气体通道。

② 焊嘴过热,混合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增高,流动阻力增大,焊嘴温度超过400℃,部分混合气体即在焊嘴内自燃。③ 焊嘴过分接近熔融金属,焊嘴喷孔附近的压力增大,混合气体流动不畅道。

④ 胶管受压、阻塞或打折等,致使气体压力降低。上述四种项因造成混合气体的流动速度低于燃烧速度而产生回火。如果操作中发生回火,应急速关闭乙炔调节手轮,再关闭氧气调节手轮。2.割炬

(1)割炬的分类

按预热火焰中氧气和乙炔的混合方式,分为射吸式和等压式两种,其中以射吸式割炬的使用最为普遍。按割炬用途又分为普通割炬、重型割炬以及焊、割两用炬等。(2)制炬的安全使用

以上介绍的焊炬的安全使用也同样适合于射吸式割炬。但是使用射吸式割炬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开始切割前,工作表面的厚漆皮、厚锈皮和油水污物等应加以清理,防止锈皮伤人,在水泥地面上切割时,在垫高工作或者被切割处工件下方垫上钢板,防止水泥地面爆皮伤人。② 在正常工作结束时,应先关闭切割氧调节手轮,再关闭乙炔和预热氧调节手轮。在回火时应快速地按以上顺序关闭各调节于轮。

3.减压器

减压器的作用是用来表示瓶内气体及减压后气体的压力,并将气体从高压区降低到工作需要的压力。同时,不论高压气体的压力如何变化,它能使工作压力基本保持稳定。减压器的安全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减压器上不得沾染油脂,如有油脂必须擦净后才能使用。② 安装减压器之前,要略打开氧气和阀门,吹除污物,预防灰尘和水分带入减压器内。

③ 装卸减压器时必须注意防止接着螺纹损坏滑牙,以免旋装不牢固射出。

④ 减压器出口与氧气胶管接头处必须用铁丝或管卡夹紧。⑤ 打开减压器时,动作必须缓慢,瓶阀嘴不应朝向人体方向。⑥ 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工作压力表的压力数值,工作结束后应从气瓶上取下减压器,加以妥善保存。

⑦ 减压器冻结时,要用热水和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烘烤,在减压器加热后,应吹除其中的残留水分。⑧ 各种气体的减压器不能换用。

⑨ 减压器必须定期检修,压力表必须定期校验。4.氧气与乙炔胶管

(1)胶管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

①胶管里已形成了乙炔与氧气或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

2由于回火引起爆炸。○3由于挤压硬伤、磨损、腐蚀或保管维护不当,致使胶管老化、○强度降低或漏气。

4制造质量不符合安全要求。○5氧气胶管沾有油脂或因高速气流产生的前电火花等。○(2)氧气与乙炔胶管的安全使用 ①应分别按照GB2550-92 氧气胶管国家标准和GB2551-92乙炔胶管国家标准规定保证制造质量。胶管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阻燃特性。

2在保存、○运输和使用胶管时必须维护、保持胶管的清洁和不受损坏。

3胶管在使用前,○必须先把胶管内壁滑石粉吹除于净,防止焊割炬的通道堵塞。

4氧气与乙炔胶管不准互相代用和混用,○不准用氧气吹除乙炔胶管内的堵塞物。

5焊与气割工作前,应检查胶管有无磨损、划伤、穿孔、裂纹、○老化等现象,并及时修理和更换。

6氧气、乙炔胶管与回火防止器等导管连锁时,管径相互吻合,○并用管卡或细铁丝夹紧。

7严禁使用被回火烧损的胶管。○⑧乙块管在使用中脱落、破裂或着火时,应首先关闭焊炬或割炬的所有调节手轮,将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

篇2:氧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1、按设备点检要求,开车前检查各塔液面、压力及温度各泵电机及轴封情况,消除隐患,作好开车准备。

2、各塔工作前,系统内含氧量必须小于2%,否则进行氮气置换,再进行乙炔气置换合格,方能运行。

3、当粗乙炔气纯度经化验大于98%,并接到开车通知后,开启各阀门和泵,调整各塔液体循环量和补充量。

4、注意保持各塔液面控制在液面计2/3处,次氯酸钠循环量≈4m3/h,氢氧化钠循环量≈2m3/h,及时补充清净剂并不得中断塔内循环,保持液面稳定。

5、为保持清净效果和安全生产,严格控制有效氯含量: 一清塔有效氯含量0.02%~0.05%,pH8~10; 二清塔有效氯含量0.05%~0.10%,pH8~10; 配制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0.10%~0.12%,pH7~8。

6、中和塔氢氧化钠浓度3%~15%之间,碳酸钠<8%;当碳酸钠≥8%或碱液浓度低于3%,应换碱;碱槽中配制液氢氧化钠浓度15%。

7、控制进入净化塔的乙炔气温度低于35℃。系统应无泄漏,冬天应防冻。

8、每半时用10%硝酸银溶液试纸检查一次清净效果,约1~1.5h应更换一清塔、二清塔次氯酸钠溶液,并作化验分析。每班对碱液分析一次。

9、操作中加强巡回检查,认真填写操作运行记录,遇有临时停车,必须切断电源关闭各循环泵阀,保持系统处于正压。

10、操作者穿戴好防护用品,配制次氯酸钠、碱液时,应戴涂胶手套、防护眼镜或面罩。

11、停车后按设备点检要求认真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泵阀无泄漏,工作完毕方能离岗。

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为生产过程中为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和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乙炔工厂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对静电设施措施进行安全检查。

一、技术要求和内容

溶解乙炔设备及工艺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接地保护措施。厂区应按防雷接地 1 标准要求设置避雷系统。各装置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点和跨接点必须牢固好用,管道的每对法兰或螺纹电阻不得超过0.03Ω,当超过时应有跨接导线。导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OΩ,并与防静电接地网联接,确保导除静电。

应定期对岗位场所操作人员进行包括防静电知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严禁未取得岗位操作证和本安全考试核不合格的人员上岗操作。工作人员必须穿纯棉或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严禁在岗位上穿脱衣裤。进入厂区的所有人员首先应触摸导除静电的扶手,导除人体所带的静电后方可进入。

二、静电安全检查时间要求

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场所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全厂每年至少抽查两次;重点岗位场所要增加检查次数,确保安全生产。

三、发现问题的处理

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如总泄漏电阻和接地电阻大于要求值时,必须及时处理,查明原因立即加以解决;如一时难以解决或本岗位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作临时应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压缩岗安全操作规程

1、长期停车及检修后开车,须对整个压缩干燥系统进行氮气置换,经分析含氧量小于2%,再经乙炔气置换至乙炔气纯度≥98%。

2、按设备点检要求,检查各阀门、部件手柄是否处于正常位置,压力表、温度计及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冷却系统有无冷却水等。

3、开车前必须对压缩机进行盘车,同时手摇注油器,向各级气缸和填料密封函部位注油数滴。

4、压缩机不应带负荷开车,须打开各级吹除阀(排污桶上排污阀不应打开),启动压缩机运转数分钟后,逐级关闭压缩机的吹除阀。开车前必须与充灌段,发生段取得联系。

5、压缩机吸气压力应符合工艺要求,但不得低于980.665Pa(100mmH2O); 各级排气压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级排气压力0.216~0.275 MPa; 二级排气压力0.735~0.834 MPa; 三级排气压力<2.45Mpa。

6、压缩机高低压保护装置,应定期用氮气试车,保持完好。压缩机各级安全阀压力应符合以下要求,并定期检验合格:

一级压力0.309~0.343 MPa; 二级压力1.030~1.177 MPa; 三级压力2.45~2.648 MPa。

7、压缩机各级排气温度不得高于90℃,冷却后乙炔气温应低于 35℃。

8、润滑油夏季用19#压缩机油,冬季用13#压缩机油。向气缸供润滑压力控制0.147~0.245MPa;一级吸油5~6滴/分,二级吸油4~5滴/分,三级吸油3~4滴/分。如遇含水量过高,可适当加大进油量。

9、注意各摩擦面润滑情况,摩擦面最高温度应低于65℃,外轴承温度应低于60℃。

10、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应小于30℃,出水温度小于35℃,供给量按天气及气体含水情况而定。压缩机运转时不得中断润滑油和冷却水的供给。

11、每小时打开各级吹除阀逐级吹除油水,同时打开平衡罐,高压油水分离器等阀门进行吹除,定期排放气液分离器的废液。

12、压缩机运转中发现异常声音,温度过高,压力不正常及漏气等现象,应立即停机查找原因,并予以消除。

13、工作中随时注意气柜高度,认真做好运行记录(表4-9),并并与充灌岗、发生岗联系,协调一致。

14、压缩机停车,关闭电机后首先打回流使系统内压力下降后,再关闭压缩机进气阀、向充灌的送气阀等,关闭进水管阀,冬天为避免结冰,须放净压缩机冷却水。

乙炔瓶安全运输规程

乙炔瓶运输,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易燃易爆化学晶消防安全监察管理办法》和《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运输人员安全职责

乙炔瓶运输人员(含驾驶、押运、装卸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质,方可从事相应工作。应定期对乙炔瓶运输人员(含驾驶、押运、装卸人员)进行有关法规、规章、安全技术实际操作培训考核。

乙炔瓶运输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政府颁布的法规和规章,以及单位制订的制度和规程,按各自分工做好出车前的各项准备。乙炔瓶运输人员包括汽车驾驶员、运输押运员和装卸员。

汽车驾驶员必须做到:

(1)检查机油、燃油(气)和冷却水是否适量,各部位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2)检查蓄电池安全是否牢固,电液是否合乎规定,极柱导线是否紧固,高、低压线有无松动,有无漏电现象。

(3)检查转向系横、直接杆等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工作是否良好。(4)检查手、脚制动器和离合器的工作情况是否良好。

(5)检查前轮、半轴、传动轴、钢板弹簧等处的螺栓、螺母是否紧固,轮胎气压是否适当。

(6)检查灯光、信号、喇叭、刮水器、照后镜、牌照是否齐全完好,各开关是否灵活可靠,档风玻璃是否清洁明晰。

(7)检查驾驶室门、窗及车厢板和遮阳蓬是否牢固完好。

(8)检查随车备用的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和汽车排气管火星熄灭是否完好齐备。

(9)检查冬季行车备用防滑铁链、桥板、铁镐、和铁锹等完好状况。

(10)检查行车必须携带的各种证件是否齐全,并根据当时运输任务,与押运员共同确定既安全又经济的最佳行车路线。

运输押运员必须做到:

(1)熟悉当日运输计划规定的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对运距、路线、道路及天气情况,都要考虑周全,并向驾驶员和装卸员说明。

(2)检查随车配备的途中事故紧急抢救用的工器具、诸如小铜钟、活动搬手、竹塞、易溶合金塞、橡胶板、堵漏夹具、防毒面具、水桶以及盛装发热乙炔瓶用的帆布水带等是否完好齐全。

(3)随身带齐运输任务书、途中所需证件以及押运员资格证等。乙炔瓶装卸人员必须做到:

(1)检查备齐固定气瓶用的绳索、垫木以及防气瓶装卸时滚撞碰击用的橡胶垫板和遮阳光用的苫布等。

4(2)协助驾驶员和押运员完成出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乙炔瓶装卸车的安全要求

1、装车

(1)乙炔瓶装车,应根据装载瓶数及车厢板高度,由驾驶员与押运员确定乙炔瓶的摆放位置和方式,严禁超载装运乙炔瓶。

(2)在车厢板高度占乙炔瓶高度2/3以上的情况下,乙炔瓶宜直立放置。如需要卧放装载,应顺车厢横向放置,瓶阀端应朝向同一方向,但不得朝向汽车油箱一侧,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板高度。

(3)为避免乙炔遭受撞击或磨损,装车前应在车厢底板边沿铺上橡胶板。装车严禁抛、滑、滚、碰,必须轻装轻放。

(4)为防止运输途中乙炔瓶移动和滚动,立放的乙炔瓶未装满车厢时,应用特制可移动的横杆或绳索将气瓶固牢;卧放气瓶应用三角垫木或绳索将气瓶固牢。

(5)严禁同车装载氧气瓶、氯气瓶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也不准无关人员搭车。(6)乙炔瓶装妥后,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检查气瓶放置位置、堆放高度、前后左右分布和搭配是否符合规定,气瓶固定或捆扎是否牢固,车厢板挂钩是否扣牢,苫布是否盖妥扎牢,然后,在汽车前后醒目处插上危险晶警示标志旗(牌)。

2、卸车

(1)从车上卸下乙炔瓶时,应选择平坦坚实的地坪停车并将车辆刹住。

(2)在松解固瓶绳索和放开车厢板时,必须确认乙炔瓶不会倾倒滚落,方可松绳和开板。

(3)将随车携带的防震胶板衬在车厢边沿和地坪上。严禁从车上向地面推、踢、抛、滑、滚和倒置乙炔瓶,必须轻卸轻放,车上车下两人配合卸下乙炔瓶,避免乙炔瓶遭受碰撞发生危险。

(4)乙炔瓶要逐只从车上卸下,并立即将其逐只搬离卸车的地方,以防工作失手使滚落的乙炔瓶砸在地坪上的乙炔瓶发生危险。

(5)如车上还剩余乙炔瓶,则必须用绳索或移动横杆将其固牢,否则不得起动车辆。

三、乙炔瓶运输的安全要求

(1)起动前,必须检查车辆周围和车下有无人、畜和其它障碍物,仔细观察前后方有无来往车辆和行人,然后关牢车门,鸣号,缓慢开动。

5(2)汽车行驶速度,视路面的宽窄、平滑程度确定。一般不超过60km/h。在平路上行驶应用经济车速,不宜忽快忽慢或无故晃动方向盘,更要避免急刹车,以防气瓶受震相互或与车厢板撞击。

(3)行驶中应与前后车保持安全距离:在城市和乡镇街道车速控制在15km/h以下时,应不少于5米;在交通流量小和路面宽阔的街道车速较高时,至少为20米;在公路上行驶,应不少于30米。遇气候不良或道路特殊时,应适当延长。保持车距不仅可避免车辆交通事故,还可以在车上气瓶漏气或着火等危险情况下,给汽车留出活动余地或为紧急抢救创造安全环境。

(4)行驶一定里程,应选择适当场所停车检查车辆和气瓶固定情况。

(5)驾驶员在行车中要遵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行车安全规定,不开快车,不抢道、不超越,坚持“礼让三先”文明行车。

(6)行驶途中,押运人员和装卸人员应随时注意驾驶员的精力,帮助观察行人和过往车辆的动态。必要时,选择适当地点停车使驾驶员稍稍休息。

(7)避免通过繁华街道、住宅区、乡村集市等人口稠密的道路。如市区专门设有危险品运输路线并规定行驶时间,则应按照规定路线和时间行驶。

(8)运输途中乙炔瓶应避免阳光曝晒,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40℃。必要时,应采取遮阳或浇水措施降温,或改日间运输为晚间运输。)(9)驾驶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严禁在车上吸烟或饮酒。

四、乙炔瓶运输途中停车的安全要点

(1)选择来往车辆少,过往行人少,附近又没有明火的安全场所停车。

(2)除了装卸乙炔瓶外,严禁在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剧场、影院、娱乐厅、博物馆、文物馆、火车站、地铁站、商场、浴池、饭店、旅馆等人员稠密的地方,以及受文物保护法保护的文物和建筑物前及其附近停车。

(3)中途停车时,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同时离开车辆。夜间需要住宿时,必须把车辆存放到当地公安机关规定的停车场内。

(4)因车辆故障需要长时间停车时,为引起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不得靠近,在车辆前后和两侧,分别设置和悬挂警示标志。

(5)驾驶员欲离开车辆时,必须将发动机熄火,变速档应置于空档位置,手刹应刹 6 紧。如停车处于坡道时,应在轮胎前后放置轮档防止滑动。离车前应将钥匙和行车证件等随身带着。

2.6 乙炔瓶卸车的安全要点

五、途中应急处理的方法

在乙炔瓶运输途中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与装卸员在押运员指挥和带领下,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抢救。

(一)乙炔瓶泄漏或着火情况处理 1.乙炔瓶泄漏

(1)泄漏因瓶阀开启引起时,应立即缓慢关闭瓶阀。

(2)关闭瓶阀未能阻止泄漏,或泄漏发生在其它部位,短时间不能完成堵漏,或随车所带的堵漏工器具及备件不适用于堵漏,或堵漏的环境属于不安全地带,则应根据情况把车辆开到安全场所,再行堵漏或使其泄尽。

(3)对泄漏发生在其它部位的单只乙炔瓶,应将其从瓶群中移出或将其卸于地面远离车辆的地方,而后进行堵漏。在堵漏处的附件应放置灭火器。

(4)在车辆无法开到安全场所或堵漏有困难的情况下,应在采取防范措施的同时,迅速向当地消防、救灾、公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气瓶数量、气体名称及其特性,请求救援。

(5)必要时,发出警示信号,请警察帮助让周围群众远离现场,封闭道路中断交通。2.乙炔瓶着火

(1)迅速把车辆开往安全场所。

(2)在灭火的同时,自上而下向乙炔瓶上大量浇水冷却,直至乙炔瓶表面能保持30分钟处于冷却和潮湿状态。最佳浇水方式是从乙炔瓶上空喷洒细水雾冷却。

(3)瓶阀泄漏着火,在保持手不被烧伤的情况下,将瓶阀关闭切断气源火焰自行熄灭。

(4)在瓶阀无法关闭后火焰不熄时,迅速安全地将着火的乙炔瓶从瓶群中移出或将着火乙炔瓶在浇水冷却状态下继续燃烧。否则,即使火焰被熄灭而瓶内乙炔持续泄漏,则有可能再度引起燃烧爆炸。

(5)对车上未着火的乙炔瓶,或对已移至距车辆较远处地面上的乙炔瓶,即受火焰烧烤或高温影响的乙炔瓶,瓶内乙炔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对这些气瓶除从远处遮掩物 7 后由高处喷洒细水雾冷却外,必须警告一切人员撤离该危险区域。

(6)如乙炔瓶表面迅速干燥,或乙炔瓶表面形成水蒸汽,则立即恢复由高处喷洒细水雾冷却,直到乙炔瓶表面能维持30分钟处于冷却和潮湿状态。

此时,通常可安全的接近能维持冷却和潮湿的乙炔瓶,检查其表面温度和各部位有无泄漏现象。如未发现温度异常和泄漏现象,则可搬离现场,并且沉浸水平至少24小时之后,再转移到乙炔瓶检验站。

(7)对有泄漏的乙炔瓶留在原地继续冷却,并用安全警戒绳索隔离24小时。

(二)途中遇到外界灾害的处理方法

在运输途中,如果遇到意外的建筑物或其它车辆发生火灾,或遇到意外的自然灾害,务必以安全第一,慎重处理。

1、途中遇到火警,应安全迅速把车辆开到安全场所。

2、车辆无法开到别处时,尽量保持与其它车辆一定的间距。如靠近火场时,为防止车上乙炔瓶受热温度上升,必须向乙炔瓶大量浇水冷却。

3、根据火灾和车辆危险情况,必要时向消防、救灾、公安部门报告车辆险情、气瓶数量、气体名称及其特性,请求帮助和救援。

4、途中遇到雷雨、暴风雨、大雪中浓雾天气,务必以安全为本,慎重行动,避免为赶路而冒险行车。

5、途中遇到地震时,安全迅速把车辆开往安全场所。在灾情严重无法开往安全场所的情况下,应尽量把车辆开到远离高层建筑和密集住宅的地方,诸如街心广场、十字路中心、马路中心等处。

6、驾驶员和押运员在遇到危险情需要离开车辆避开时,要把运输所需要的一切证件随身带走。离车的距离,应在目视车辆距离范围之内。

充装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充装前

1、首次开车、长期停车及检修后开车,必须进行全系统氮气置换经化验含氧量<3%,再用乙炔气置换经化验乙炔纯度≥98%。

2、充装管路中的乙炔质量应符合GB6819的要求。

3、充装容积流速应进行适当控制,充气流速应小于0.6m3/h•瓶.即每次充装瓶数不少于67瓶.8

4、按设备点检要求检查阀门、管路、阻火器、压力表、充气软管等各连接部位均处于无泄漏完好状态。

5、待充装的乙炔瓶是经过充装前检查符合要求的。将合格乙炔瓶推入瓶架定位,接装充气夹具,注意检查瓶阀垫圈并对准瓶阀口顶牢,打开瓶阀、角阀查看并消除漏气,逐个检查有无漏开阀门的气瓶。

存在以下问题气瓶严禁充装:(1)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2)超过检验期限的;

(3)颜色标记不符合GB7144规定的或表面漆色脱落严重的;(4)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5)瓶内无剩余压力或怀疑混入其他气体的;

(6)瓶内溶剂重量不符合GB13591《溶解乙炔充装规定》要求的;(7)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坏,需进一步进行检验的;(8)首次充装或经装卸瓶阀、易熔合金塞后,未经置换合格的。

6、与压缩岗联系,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打开各排架进气阀,进行乙炔气充装。

二、充装中

1、检查喷淋冷却水,水量应均匀、稳定。

2、检查瓶壁温度不得超过40℃。超过时,必须中断该瓶的充装,移至安全地带用大量水喷淋冷却后检查处理。

3、充装中,每小时至少检查一次瓶阀和易熔合金密封部位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应立即妥善处理。

4、分次充装时,每次充装后的静置时间不小于8h,并应关闭瓶阀。

5、因故中断充装的乙炔瓶需要继续充装时,必须保证充装主管内乙炔气压力大于、等于乙炔瓶内压力时,才可开启瓶阀和支管切换阀。

6、乙炔瓶的充装压力,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2.50MPa。

7、系统有否泄漏处,法兰、阀门、充气软管等部位,如有泄漏应立即停车检修。检查仪器仪表是否灵敏,工作是否正常。如发现室内有乙炔味,必须查清来源,予以消除泄漏。

三、充装后的检查

1、充装结束关闭瓶阀后,应通过回收系统将充装主管和支管内的乙炔回收。关闭瓶阀和管路阀时应轻缓,严而不紧,防止用力过度。

2、乙炔瓶充装结束后,应逐瓶置于符合要求的衡器上称重测定瓶内乙炔充装量。

3、乙炔瓶内的乙炔充装量应小于等 于乙炔瓶量大充装量。

4、乙炔充装量超过最大充装量时,应将乙炔瓶置于衡器上,借回收装置将瓶内超装的乙炔回收到符合规定的乙炔充装量,否则严禁出厂。

5、在正常充装条件下,乙炔瓶单位容积乙炔充装量,若低于0.12kg/L时,将瓶内乙炔回收后,把乙炔瓶送至检验单位处理。

6、按GB12137中规定的涂液法,逐只检查瓶阀和易熔塞是否漏气。如有泄漏,应妥善处理,否则严禁出厂。

电工操作规程

一、安装调试过程中:

1、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作业,不得随意更改,若有疑问,应参考技术说明或及时上报,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2、等安装完毕后,应严格检查并对照图纸,确保无误后,方可进入调试阶段。

3、试车前,要认真检查各电器设备对地绝缘,相间绝缘良好,确保电器的安全可靠,并准备好消防器具。

4、试车时,合闸过程中,应先合总闸,再合分闸,使各个设备逐个运行试转,试车完好后,交付使用。

二、使用运行过程中

1、电工专业人员应将各用电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向使用者(车间人员)交待清楚,并监督他们的操作方法是否得当。

2、使用运行过程中,电工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电器设备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检修。

3、运行过程中,不但要检查各电器设备,还要检查各部分的电线、电缆,一经发现有破损或老化的,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影响生产。

4、使用时,还要检测用电器是否与铭牌相符,如不符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以确保安全生产。

三、维护和维修过程

1、电工专业人员应勤检查,发现问题,充分利用“望、闻、问、切”各器官的功能,及时排除隐患。

A、“望”就是看各电器转动和振动是否与平时一样。

B、“闻”就是听各电器工作时的声音是否有异 声,是否与平时一样。C、“问”就是问车间直接使用的人员是否发生过异常现象。

D、“切”就是用手触摸电器感知温度先切断电路,断开电源,经检验确认无电后,方可进行检修。

3、检修时,必须在开关处挂上“电气检修,请勿合闸”的牌子,并请专人看守。

4、检修后,还应检测控制电路并检测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起动运行。

5、一般情况下,不带电作业,但当必须带电作业时,必须派有经验的人监护,至少一人,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带电作业的能力。

6、工作是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

乙炔发生器安全操作规程

1、加料岗的操作

①检查电动葫芦按钮是否灵活好用,电动葫芦升降、左右运动是否正常,电机有无异响,噪音。

②备好粒度在200~30mm的电石和粒度30~2mm的电石,并分别装在吊斗和小桶内。个别大于200mm电石一定要经人工破碎。粒度小于2mm以下的电石粉不得加入料筒中。

③根据发生器的需要电石量,及时供料。投料次数以每小时4次为宜。排渣操作完毕,须加料。

④投料顺序:用电动葫芦将电石吊至发生器加料口。先投小块电石(<30mm)边开冷却水冷却,防止局部过热,应间断均匀投料,稳定数分钟,无异常现象发生继续加大块电石。应间断地一块一块地投料,同时用冷却水降温。要严防电石之间的撞击或在中心加料筒中堵塞。

⑤在夏季气温高、风小的时候,加料后期注意充氮保护,保障安全生产。

2、发生器开车操作

①检查本岗所有设备管道、阀门、电器、仪表的状态是否正常、灵活好用;检查各水封液面计、仪表、压力表、温度计是否正常;检查溢流管、排空系统及取样口是否畅通;启动渣坑澄清水泵,将水打到高位水箱至溢流。

②发生器加水至溢流,水封加水到规定液位,气柜槽内加水至溢流; 通入合格氮气,按工艺流程通至气柜排空10min,再至压缩机进口安全水封后段排空,待系统分析含氧3%以下,关闭排空阀;开始投入电石产生乙炔气,用乙炔气置换,分析乙炔纯度达98%以上,即可向压缩工段送气;置换时特别注意消除死角。

③根据压缩机用气量和气柜高低、电石质量来调节电石加料量。正常生产时气柜高度在1.2~2.5m3之间;交接班时气柜高度在1.0~1.2m3之间。

④以加水量、溢流排渣量来控制发生器温度在70±5℃;还要控制发生器冷却塔出口温度40℃以下;在加料时以往中心加料筒加水为主,加料后以往发生器冷却塔中加水为主。

⑤发生器压力控制在6865Pa(700mmH2O)左右。加料时要防止加料速度过快,瞬间压力憋高,若发现压力突然增大应停止加料,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加料。

⑥发生器液面控制与排渣。发生器液面控制在液面计2/3处,保证电石加料筒至少插入液面下200~300mm;始终保证发生器溢流管有渣水流出,可在溢流管检水槽处监视;要注意控制发生器压力平稳,以稳定液面;排渣次数由加料量决定,每小时排一次为宜,排渣时密切注意液面计水位,液面降至200mm时立即关排渣阀,排渣时不停地向发生器加水,水位升高后再排渣,直至排渣完毕。

⑦安全水封以最高可见边缘下5~10cm。

3、发生器停车操作

①临时停车,停止加料,保持发生器压力和气柜压力平衡;打开水阀进行排渣,温度降至40℃以下。

②突然停电、停水或加料发生故障,要立即停止加料,关闭水阀,保持发生器正压,必要时可充氮。

③长期停车时,停止加料,待发生器内的料反应完后,向发生器加水排渣洗净为止;向设备内充氮置换乙炔气,使乙炔含量在1%以下;打开上下人孔用空气置换发生器内的残余气体;视情况对气柜、清净塔等进行置换。

高压干燥器管理规程

1、经常检查爆破片有无腐蚀变形,爆破片使用一年应更换。

2、高压干燥器每小时排放废液一次,停机后要将乙炔气大会流降压后再排污。

3、累计工作70小时,应补充或更换无水氯化钙。首先将器内乙炔气回流至气柜或放至室外,消除内压,将干燥器与系统断开,用氮气置换合格后,拆卸螺母取出内桶更换干燥剂。

4、先将污水氯化钙筛选,除去粉末,装填作业应使用不发火工具,并将干燥器内筒装满不留空隙。

5、该自安装完毕,先用氮气吹扫,后进行气密检查不漏,再用乙炔气置换合格,方能并入乙炔系统。

篇3: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浅析

【关键词】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

钳工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制造工种,主要是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可分为辅助性操作、切削性操作、装配性操作以及维修性操作。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已经有多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得到应用,但是由于钳工具有的工具简单、方法灵活、操作方便以及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在许多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大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对钳工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1.要遵守“一般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钳工分为普通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和装配钳工,机修钳工作为钳工的一种,所以在工作时要遵守一般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工具是要遵守常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所要用的工具禁止有裂纹、毛刺等。

操作设备时要遵守常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检查防护设备、动力开关等是否符合要求。

起吊和搬运重物时要遵守起重工、挂钩工、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要与行车工等其它工种密切配合。

登高作业时要遵守高处作业相关规定,工作前要检查梯子、脚手架等是否坚固牢靠,操作工具要放在工具袋里,系好安全带,并做好防滑措施。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Ⅰ类工具要使用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干燥的场地上或者使用漏电保护器,在金属器内及潮湿、狭窄环境内工作;Ⅱ类工具要配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配用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每隔3个月应送交有关责任电工检查登记备案。

钳工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加工前清理毛坯等的准备工作,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加工刮削或研磨机器等精密零件;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工作,当电线路或电动工具、电气插头、插座有故障时,应该交给电工维修,自己不能擅自修理。

手提照明灯在钳工的工作中应用广泛,在使用时要采用安全电压,不能直接使用220伏电压。

工作时要注意周围人员以及自身的安全,防止因挥动工具、工具脱落、工件及铁屑飞溅造成伤害;当两个人以上一起工作时要注意协调配合。

2.机修钳工工作前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钳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水平比较高,因此工作前,机修钳工要熟悉钳工的工作范围和量具(尝使用的量具有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游标读数量具、螺旋测微量具等)的具体使用,即使有新人上岗,也应该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由师傅带领;机修钳工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不能擅自使用陌生的机床、量具等。

检查所使用的量具,看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有没有损裂等不合格的痕迹,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具。

机修钳工的工作对象一般是大型通电设备,人是导体,因此在进行维护机械前,要确保电源、气源已经切断,必要时,应在电源和气源的开关处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对开关箱上锁或派人监护。

要事先确定整理好工作场地,把所有的障碍物清除,清除铁屑时不能用手拉和嘴吹,应该使用所规定的的工具。

3.使用操作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凿、铲工件及清理毛刺时,严禁对着他人工作,并戴好防护镜,防止铁削飞出伤人;使用手锤时禁止戴手套,不准用扳手、锉刀等工具代替手锤敲打物件,不准用嘴吹或手摸铁削,以防伤害眼和手,刮剔的工件不得有凸起凹出时和毛刺;用台钳夹持工件时,钳口不能超过最大行程的2/3;钻小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进行固定,不能用手拿着工件进行钻孔;使用扳手紧固螺丝时,应该检查扳手和螺丝有没有裂纹或损坏,在紧固时不能用过猛的力气或用手锤敲打扳手;使用手提砂轮前,要认真检查砂轮片是否有裂纹,防护罩是否完好,电线是否有磨损,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用完后要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防止砂轮片接触地面或者其他物品。

4.机修钳工工作人员在具体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在拆除和安装齿轮箱的箱盖等侧面机件时,要注意操作螺丝的顺序:拆除时要先操作下部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上部的螺丝;当机件的垂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拆除时要先操作远离垂心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较近于垂心的螺丝,目的是避免弹簧崩出伤到工作人员。

机械设备上的零件一般比较零散、数量较多,所以操作工人应尽量把拆卸的零件按照相关规定安防,避免随手乱丢弃的现象,以免影响之后的工作效率。

当用人力转动机件时要遵守起重工、搬运工的安全操作规程,事前要配备好人员,并协调好人员间的相互合作。抬轴杆、螺杆、管子和大梁等一些列的动作要稳起稳放,稳步前进。

铲刮设备或机床导轨面时,工件底部要垫平稳,用千斤顶时下面要垫枕木,以确保安全;刮研操作时,被刮工件必须稳固,不得串支;校准工具时必须装有固定提手环和吊环,不准一个人搬动较大或较重的校准工具;两个人以上操作同一个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刮刀的方向,不准对人操作;搬运工件和校准工具时,要统一行动,步伐一致,往复研合时手指不准伸向吻合错动面或有危险的地方。

当清洗机械的零件时,严禁吸烟、打火或进行其他的明火作业;不能用汽油清洗零件,擦洗设备或地面的废油要倒在指定容器内,定期回收,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倒入下水道,以污染周围的环境。

当温度降到40度以下时,才可以修理容器设备必要时,还应有通风设备和专人监护;检查有毒、易燃的容器或设备时,应严格清洗和通风;修理大型高处作业时要把上面的油污擦洗干净并做好防滑措施,禁止站在圆型或斜度大于20度的突出部位,当角度大于20度时,要搭脚手架或用梯子进行工作。

设备试车要按照单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在没有安装好之前,不能进行试车和移交进入生产状;设备检修完毕后应检查所带的工具是否已经齐全,在确认没有遗留在设备里前提下,方可启动机床进行试车,试车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各种仪表,声响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停车。

检查设备内部注意要用手电筒,不能用明火,防止火灾。

在修理带有油压、气压、风压的设备和管道时,必须先清除压力。

检查修中不能把手伸入到齿轮箱内,摸滑动面和转动部位不能用手指找正对孔和试探螺纹孔;不能用锤打击淬火部件,而要用铜锤或铜棒进行敲打。

工作地点要时刻保持洁净,避免地上有油液污水等液体,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滑倒摔伤;工作后应清理用过的棉纱、油纸等。

5.结论

任何工作都应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大型机械制造业尤其如此。经过本研究的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机修钳工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意识,在维护和管理机械设备时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不论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中,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率地完成作业,为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钱泽河.机修钳工在设备保养中的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2]胡占明.钳工实习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成才之路,2009(29).

篇4:氧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1、氧气瓶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应定期进行技术检查,使用期满和送检未合格的气瓶,均不准继续使用。

2、操作中氧气瓶距离明火或热源应大于5米以上。

3、气瓶无防震圈禁止用转动方式搬运,使用时防止被物体碰倒。

4、使用气瓶前,应稍打开瓶阀,吹出瓶阀上粘附的赃污后立即关闭,然后接上减压器再使用。

5、严禁让粘有油、脂的手套、棉纱和工具等同氧气瓶、瓶阀、减压器及管路等接触。

6、禁止使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吹净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试压和气动工具的气源。

7、禁止使用氧气对局部焊接部位通风换气。

8、氧气瓶严禁放空,气瓶内必须留有不小于0.1—0.2Mpa表压的余气。

二、溶解乙炔气瓶

1、乙炔气瓶搬运、装卸、使用都应竖立放稳,严禁在地上卧放并直接使用。

2、乙炔气瓶搬运、装卸和使用都应竖立放稳,严禁在地上卧放并直接使用。

3、开启乙炔气瓶瓶阀时应缓慢,不要超过一圈半,一般情况下只开启四分之三转。

4、禁止在气瓶上放置物件、工具或缠绕悬挂橡皮管及焊、割炬等,

5、必须配合使用符合使用要求的回火防止器,每一把焊炬或割炬都必须与独立的、合格的岗位回火防止器配用。每月应检查一次并清洗残留在器内的烟灰、污迹。以保证气流通畅、工作可靠。

6、乙炔气瓶严禁放空,气瓶内必须留有不小于0.05—0.1Mpa表压的余气。

7、气瓶着火应迅速关闭气阀门,停止供气。

8、氧气瓶与乙炔瓶必须隔离放置,用后应及时关闭气阀门。气瓶房要保持良好通风,未经允许不准进入气瓶房。

三、焊炬和割炬的使用

1、焊炬和割炬应符合GB 5108~5110《焊炬、割炬设备》的要求。

2、焊、割炬使用前应检查射吸能力、气密性等技术性能。并要求气路畅通、阀门严密、调节灵活,连接部位紧密不泄漏。

3、焊、割炬应定期检查维护、修理和更换。严禁带故障使用。

4、发生烧损、磨损后,要用符合标准的合格零件更换。

5、禁止采用把焊、割炬的嘴头与地面或他物摩擦来清除嘴头堵塞物,可用通针在焊、割炬关闭气源的情况下轻轻疏通。

6、使用氧乙炔气焊或气割时,应先排净回火防止器内的空气(或氧)与乙炔的混合气体。如果发生回火,注意立即关闭焊(割)炬阀门,避免事故发生。

篇5: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1、高处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目前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共同施工生产,上下左右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多。

2、施工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的变化大。建筑施工行业的每一项工程都有一定的工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但这个时间是相对短暂的,每一部位的作业也是短暂的。这就容易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产生临时观念,对施工中出现的防护设施落实不到位等安全隐患麻痹大意,认为凑合凑合就能过去了。而每栋建筑物从地基打桩、主体工程到屋面装修,不同时段的不安全因素要随工程的进度而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施工安全防护设施也要不断地改变、补充和完善,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人员流动性和施工季节性明显。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高空作业多,劳动对象的规模大以及工人须经常露天作业,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临时工和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大,人员流动性强。据统计,目前施工工地中农民工约

占50%-70%甚至有的高达95%。同时,高温和严寒等施工环境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变化多端”等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这些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给死者家庭带来灾难,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行业违法承包现象普遍。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施工方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物料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单独承包也时有发生。这些承包方往往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存在违章指挥和盲目施工行为。而建设方和建设主管部门对这种违法分包行为往往未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整改,这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定的制度内容不能切合实际,并且不能认真执行。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内容得不到落实,不能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等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的作用。甚至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对员工教育培训造假,根本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也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检查,存在检查前无计划,检查时无具体依据,检查出的问题不能整改到位等,特别是对存在重大隐患或由于条件所限安全措施不能防护到位的分部工程未予重视。

3、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事故调查,施工单位从上到下各级人员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在检查安全隐患时走过

场,不能真正做到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对安全检查不重视,甚至存在项目经理不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只是口头上强调安全,但真正落实到工作上却应付了事,有的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见不予重视,认为是小题大做。有的企业法人对法定安全责任不能履行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安全措施、防护不到位,安全劳保用品发放不到位等等。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行业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力量,给建筑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一方面由于企业往往迫于工期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各项措施执行得不到位,使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检查、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因受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的影响,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对建筑施工的了解甚少,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违章作业时,并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往往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5、监理不到位。监理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理工作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建设方、施工方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不及时向有上级汇报等等,致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安全监督不到位。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未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建筑行业来说,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二是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重点检查工地用电、塔吊、物料提升机等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检查“三宝、四口、五临边”中的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等安全防护工作。

三是建立施工现场班前交底制度。建筑施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深基、高空、负重、临边”作业等特点,每天开工前班组长履行交底制度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实行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做好交底记录。交底双方都应履行签名手续,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部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不整改的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五是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首先农民工进场要有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施工现场要建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坚持岗前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农民工上岗前,要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放在首位。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要严格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上岗后,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都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制止各类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第三建立健全常年培训计划。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阶段性和临时性强的特点,制定常年培训计划。做到现有员工定期培训,新来员工随时培训,重点岗位重点培训,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2、监理单位

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施工质量隐患往往导致施工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造成质量事故,从某种角度上讲控制质量就是控制安全。所以监理单位在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应介入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违章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施工过程,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3、政府部门

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一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方案并严格执行,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施工方法或者简化工序流程,严肃作业纪律。二要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重点围绕分包、转包、挂靠施工队伍管理以及拆迁、地下施工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采取拉网式检查的方式,深入查源头、查隐患、查“三违”,督促各级各类施工企业强化施工基础管理,有效扼制高坠、坍塌、机械伤害等易发事故。三要强化执法联动与执法信息互通,进一步拓宽群众与社会监督渠道,加大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违法企业的曝光与打击力度。

上一篇:还原真实的木糖醇现代文阅读答案下一篇:同属一个社会的作文_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