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05-22

《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2篇)

篇1:《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1.文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两个地方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将城市和农村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农村月亮的特殊感情。

2.从全文看,农村月亮给“我”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答案:大,亮,浑圆,透明,洁白。农村的月亮是美好的,是完美的,在“我”心中是不可比较的。

3.文中提到月亮几乎从城市人的视野中“消失”,乡村的月亮像一块毫无瑕疵的“美玉”,请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用意。

答案:写了作者对城市看不到月亮感到惋惜,对乡村的月亮表达出怀念之情。

4.上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环境了,不然城市的月亮到何时才能变得又亮又大又美,

再不保护环境,不只是月亮星星的问题,我们人类怎么生活下去也要成问题了。

篇2:《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写出“长”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    )五谷,却长(   )歌谣。

2.“豁然开朗”的意思是      ,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帮助“我”                    。

3.月光如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古诗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⒈生长孕育、流传

⒉一下子明白过来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等)

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篇3:百年的月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翻开一本民国的旧课本,沉睡在光阴里的书香一瞬间将我覆盖。文字简静美好,拙朴醇厚,沉静从容。不繁文缛节,不喊口号,不唱高调。天性自然,人性温暖。老课本中的文字,来自源远流长的汉语,一字一意象,一词一乾坤,清气四溢,意蕴深长。美好的文字永远是温润的,有情感,有力量的。

②我似乎成了民国时期的孩子,坐在春日午后洒满阳光的教室,捧一本民国的课本,语声朗朗,唇齿留香。又仿佛置身文字的原野,左采一朵,右摘一朵,令我目不暇接。

③书中图文并茂,不少插图是丰子恺先生所做。我不禁要嫉妒起民国的孩子,开启智慧之初就有画家丰子恺温情的画笔,为他们画下山川、河流、草木、鱼虫、孩子、蚂蚁、月光,他笔下的天地万物皆具性情,诗意流淌,深情款款。那时的孩子多幸福,有慈父一般的画家,教他们惜花草如邻,怜小生灵如手足,因为,我们和它们同是大地的孩子。

④一百年前,书中一字一句召唤多少颗懵懂的童心,唤醒一颗颗沉睡的种子。那一刻,风和日丽,岁月静好。上苍微笑着俯视着孩子们,等待他们在幽幽书香里慢慢长大。回望民国时期,那时虽金戈铁马,战乱不息,却有精神世界的宁静祥和,淡泊从容。老课本中有静气流淌,童心盎然,即使物换星移,沧桑变换,也经得起日月细细翻阅,依然是本一生也读不完的好书。

⑤一代代的生命捧着她,温暖彼此生命的每一个寒夜,一代代生命捧着她,润泽每一个幼小的灵魂。回首民国时期,总让我想起他们,那些璀璨如星的名字:蔡元培,鲁迅,陶行知,朱自清……

⑥课文《秋花诗》中写:“春花木本好,秋花草本妍。”文中教我们识得花儿芳名。识得花草名,原是上苍布置给我们的功课。世间每一个生灵,都是庄严的。我们认识她们,如同识得自己的芳邻。如今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听不见布谷鸟的鸣叫,分不清蒲公英和雏菊,闻不见桂花的暗香,却对网络游戏中的人物如数家珍,他们是远离泥土和大地的孩子,远离花草、树木、溪流、小鸟的孩子。他们张张嘴巴,唤不出几朵花的名字,生活在尘世的他们是多么孤单。漫画家钱海燕说,希望在临终前,给我一个月的闲暇,我想知道世界上每一朵花的名字。多么有情趣又温情的女子啊!

⑦《蜘蛛结网》一课,用笔极简极淡,六七岁的孩子,见一张蜘蛛网中落了一只蜻蜓,他执杆挑破蛛网,救出了小蜻蜓。“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用情如江河开阔,润物无声,人类的仁慈和悲悯才是尘世的大爱。

⑧上苍俯视着救蜻蜓的孩子,俯视着人类的良善与仁爱之心。

⑨《勿贪多》一课,很有趣。读之,余味悠长。孩子将手伸进瓶中取糖果,手里攥了大把,握满糖果的手在瓶中取不出了,急得大哭起来。身旁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文章虽小,蕴含人生之哲理。贪欲之念是生命痛苦的根源。自孩童时,父母就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吃东西时,白发的祖母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意思是吃得过多,难以消化。我们童年时懂得的道理,其实够我们受用一生。勿贪多,教我们懂得节制与取舍。

⑩如今有些贪官,利用手中权力无休止的索取和占有财富,不知道他贪婪的手自瓶中索取的是糖果,还是砒霜?

?《天然之美》一文,郑家姐妹俩人,姊喜清洁,谓清洁为美,妹喜妆饰,谓妆饰为美。二人争论不决,乃问母,母说:“清洁为天然之美,且有益于卫生。妆饰为人工之美,复近奢侈,吾以清洁为佳。”如今有许多的母亲,爱慕虚荣,为了让女儿出人头地,一夜成名,带着花样年华的女儿去医院整容。郑氏姐妹多么幸运,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告诉女孩什么是美?天然就是美。其实,一位女子,若想花容永驻,与其化妆和整容,不如多读几本好书。

?年幼的孩童,人生犹如一张洁净的白纸,教育就是在白纸上严谨的作画,而不是肆意涂抹。教育就是给人一个清白有节的人生。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们,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

一本老课本如百年的月光,洒满你心灵的每一寸空间。佛家言,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一个生命就是一条河流,那么邂逅一本好书,心中就有了一轮明月。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富有想象、充满抒情的笔调来写民国的旧课本,流露出对民国旧课本的由衷喜爱。

B.文章多角度地反复描写民国旧课本的书香和温情,其中暗含对比,作者意在借此贬斥当今的课本,表现出明显的怀旧思想。

C.“我不仅要嫉妒起民国的孩子”,一个“嫉妒”即传达出作者对民国的.孩子能看到丰子恺先生充满温情的课文插图的羡慕之情。

D.“上苍俯视着救蜻蜓的孩子,俯视着人类的良善与仁爱之心”一句,形象生动,从一个角度表现了《蜘蛛结网》选文的精妙。

E.第⑥至?自然段选取具体事例,具体表现民国旧课本不唱高调、人性温暖等特点,意在彰显全文的主旨——多读几本好书。

答:B、E(B“意在借此贬斥当今的课本,表现出明显的怀旧思想”错;E“彰显全文的主旨——多读几本好书。”错)

16.作者认为民国的老课本“经得起日月细细翻阅”,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说明。(6分)

答:(1)文字简静美好,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意蕴深长,温润而有情感与力量;(2)书中图文并茂,倾注了大师们的心血,静气流淌,童心盎然,能给生命以温暖和润泽;(3)课文贴近生活,用笔简淡,富有情趣,透着人性温暖,蕴含人生哲理,教给做人的道理。

17.文章以“百年的月光”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以“百年的月光”比喻民国旧课本,(1分)意在突出民国旧课本具有温暖生命、润泽心灵、穿透光阴的持久力量。(3分)以此为标题,形象生动,含蓄而有韵味,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8.民国的老课本给我们诸多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好书对教育的作用的思考。(6分)

答:

示例一:好书提供积极的教育引领。好书具有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唤醒生命,润泽灵魂,给人清白有节的人生,让人受用不尽。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好书的教育,我们需要多读好书,从中吸取生命的养料。

篇4:《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童年是一个尘封的月光宝盒,打开记忆的密码,那些早已泛黄却又透着几分新鲜的往事,争先恐后逶迤而来

那时,妈妈是村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演过《红灯记》的她有一条小铁梅式的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我的头发自然也被梳成了麻花小辫,跑起来飞成两串麻花。近水楼台先得月,唱儿歌,跳舞,背唐诗,背小九九,打拳,儿时的我据说被妈妈培养得相当多才多艺。每次放学,当街一群晒太阳的老爷爷总要虎着脸拦住我:小梅子,来趟拳,要不不让过!只得乖乖从命,煞有介事的舒腰展臂闪转腾挪一番,赢得一片喝彩和开心的大笑。

童年的记忆里时常摇曳着大队部的灯光。晚上常和小伙伴们去给父母记工分。冰冷的寒夜里,昏暗的油灯下,那个俊俏的姐姐在表格上一笔一画的记完,把我搂在怀里,爱怜的摸摸我冻成胡萝卜的小手,拍拍我皴裂的面梨似的小脸,叹口气:哎,这苦日子啥时熬到头啊!那幽幽的叹息,在夜色里传得很远很远

大队部旁边的小卖部是我儿时的乐园。花手娟、蝴蝶结、玻璃球、大白兔奶糖所有新奇有趣的物件都能在那里找到,而且隔些天就变换一回,比刘谦的魔术还神奇,我有事没事就跑到那里一次次见证奇迹。开小卖部的大伯家有弟兄俩个,淘气的嘎子哥是我们的偶像兼孩子王。我们这帮小兵们跟着他玩各种千奇百怪的游戏,围成一圈听他讲战斗故事,小尾巴似的跟着他去外村看电影《林海雪原》,军营梦也就在那时萌芽。后来嘎子哥参军到北京,成为一名青年军官。多年后,我也俨然成了半个女兵,去部队采访顺路看望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他面前,啪一个敬礼,惊得他嘴巴张成○字型,半天没回过神来:丫头,都长这么大啦?!真是女大十八变啊!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两个兵,还孩子般笑作一团。

儿时的世界里,最深的渴望就是能有个哥哥。在我受伤的时候,能为我拭去腮边的泪滴,能把我冰凉的小手紧握在他温暖的掌心,能让我扑进他怀里痛哭一场,能挺身而出挡在我面前:小妹,别怕,有我呢!可是,我没有。受那些坏孩子欺负的时候,硬撑着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架势,小胸脯一挺:哼,等着瞧,看我哥回来怎么收拾你们!也想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对有兄长的小姐妹羡慕得眼睛发蓝,在数次向妈妈提出再给我生个哥哥的要求遭到严辞拒绝后,我打起了同伴的主意。向有三个哥哥的最好的朋友小兰送毽子沙包手绢糖豆大献殷勤,然后跟人家商量:匀一个哥哥给我行不?我给你个妹妹。

童年的月光宝盒里,珍藏着一件件趣味的珠贝。一次雨后上房偷枣,从房顶上漏下来,还把家里精心择好准备去卖的棉花弄了个乱七八糟。还有一回,和一群小伙伴悄悄潜入村北的白胡子老爷爷家,趁他睡午觉时上树摘桃,正摘得高兴,忽听得里屋一声咳嗽:小兔崽子,哪儿跑?随后是踶拉鞋的声音。吓得我们魂飞魄散,兜着衣襟跟头骨碌撒丫子就逃,跑飞了凉鞋,跑开了小辫。跑到安全处定下心神,一边庆幸没被逮住,一边美滋滋的品尝胜利果实偷来的桃子就是甜啊!

那时家里穷,星期天帮父母赶着小毛驴去地里干活,一次车飞跑起来差点翻进沟里。放了假帮着整枝打杈收拾棉花,棉蛉虫粘到手上脸上,一出汗粘乎乎痒得难受,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做梦,千百条肥肥的大青虫爬到身上拼命的吞噬着我,吓得哭着惊叫而起,再也无法入眠,连续半月天天如此,怕父母担心还不敢给大人说。从那时起,隐隐懂事的我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哦,逝去的.童年,或甜蜜或苦涩的记忆!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是我一生的珍宝,我将它珍藏进岁月的箱底,时光之手无法触及的距离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09期)

15.通读选文,说说童年的月光宝盒这个文题好在哪里?(3分)

16.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打开记忆的密码,那些早已泛黄却又透着几分新鲜的往事,争先恐后逶迤而来早已泛黄是因为▲;几分新鲜又是因为。(2分)

17.选文第4节除了回忆童年往事,还插叙了自己成年后一次去部队采访顺路看望在北京参军的嘎子哥的事情,这样写切合题意吗?(3)

18.结合加点字词,试简要品析下面的句子。(4分)

跑到安全处定下心神,一边庆幸没被逮住,一边美滋滋的品尝胜利果实偷来的桃子就是甜啊!

参考答案:

15.(3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童年比作月光宝盒,(1分)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1分)生动新颖,引人遐想,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

16.(2分)早已泛黄是因为自己早已告别童年,相隔时间久远;(1分)几分新鲜是因为童年的记忆印象深刻,就好象发生在昨天一样。(1分)(大意相同即可)

17.(3分)切合题意,(1分)这样插叙既印证了儿时的游戏和生活经历(军营梦)让我记忆深刻、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1分)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行文更真实可感。(1分)

篇5:月光晒谷阅读题及答案

①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

②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④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

⑤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我想,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⑥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一分钱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⑧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净。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学费。

(13)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

阅读题:

1.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并填写下表。(4分)

2.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隐不安?(3分)

3.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4分)

4.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月光晒谷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请你拟一则标语用于布置教室。(3分)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5分)

参考答案:

1.详写①我掏钱买农妇的草莓②朋友策划活动救助人

略写①我不与搬运工讨价还价②我给失学儿童寄学费

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答卖菜男子追我还钱,未扣住月光晒谷,该空不得分。

2.答题要点:卖菜男子与农妇生活穷苦,为生计奔波,我同情他们的境遇,很想接济他们,但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因而隐隐不安。 评分标准:3分,回答不全面酌情扣分。

3.答题要点:①月光虽然晒不了谷,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②温柔的月光虽不如阳光热烈,但也能给需要的人以爱和体恤。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要紧扣月光来答,只笼统回答爱心、奉献等至多得2分。

4.(1)答案示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请伸出你我的双手,让更多受助者走出贫困。(语意符合月光晒谷的主题即可)

评分标准:标语设计能紧扣主题,营造氛围,有创意得3分;能扣主题,但创意一般得2分;与主题无关不能给分,其它情况酌情扣分。

篇6:《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8、第(2)、(3)段多处描写“月”,其意图是:

9、简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0.对文中描写老人的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5)段第一处引述可推断老人嗜酒成性却无钱买酒。

B、第(6)段老人为讨好小摊店主而与店主攀附半个老乡。

C、第(8)段引述交待了老人当年离开故乡的原因及情景。

D、第(10)段老人的话暗示生活中的他常错把梦境当现实。

11.联系全文,鉴赏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5分)

篇7:《怀念月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

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

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答案),查部首应查(答案)部。寝字查音序应查(答案),查部首应查(答案)部。

<<<1234&&&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答案)清晰(答案)特别(答案)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答案

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答案

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答案

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答案

7、解释下列词语

(1)母亲弃养:答案(2)报终天之恨:答案

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答:答案 9、11月16日和11月18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

答:答案。

10、细细品读文末用 扩起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

<<<1234&&&

1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答案)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答案)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答案)

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答案)上天空,(答案)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答案)在朦胧的薄暗中。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答案)出母亲的面影。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答案)在心头。

<<<1234&&&④、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答案。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答案。

⑤、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答案。

14、用 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5、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

答:答案

16、为什么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答:答案

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

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

篇8:《月光启蒙》 阅读答案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篇9:《月光饼》 阅读答案

7.贯穿全文的线索足什么?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8.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

9.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0.文中记叙了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篇10:《月光如泪》阅读答案

29.因为小提琴与二胡的结构差不多(1分),两者的发声原理也是一样的(1分),小提琴据说是由东方弦乐器在西方长期演变而成的(1分),所以也可以说小提琴是“西方的二胡”。

30.因为它演奏出了心灵的孤独寂寞(1分)和人间的悲苦沧桑(1分)。

31.“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不随之颤抖”(1分)

“小泽征尔深深沉醉在《二泉映月》的旋律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1分)

篇11:《月光如水》阅读答案

温柔——( ) 消逝——( )

暂时——( ) 灿烂——( )

2、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下来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我”觉得这弯新月“有一点点陌生,又有一点点亲切”?

篇12:《鲁南的月光》阅读答案

6、“我们”来到偏僻山村寻找月光的原因:城里缺少月光,尤其是能照彻心灵的月光

7、被城市生活污染了的心灵需要大自然的慰籍和修复,在世俗中迷失的人性只有回归大自然才能找回自我。

8、清澈、幽美;轻柔、和谐;洁净、平和(答对两点即可)

上一篇:2007年企业领导讲话下一篇:音体美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