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

2024-05-24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精选7篇)

篇1: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

2020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范文

对本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小编整理的2020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范文!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1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x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广大师生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现将我校开展活动状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开展好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专门成立了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高度重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在11月末,就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对《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到来做好了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及时制定了宣传活动方案,对“12.4”宣传活动做了精心组织、全面安排。

二、认真落实,营造氛围

弘扬法治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校历来重视对师生法制精神地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活动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地顺利开展。具体活动资料有:

1、加强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

(1)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时间,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

(2)组织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教职工法律意识。

2、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12月3日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主题为“增强法制观念建立平安校园”的法制宣传动员,对全校师生再一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拉开整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

(2)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3)邀请法制辅导员赵勇彬警官做一场主题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实现人生远大理想》法制报告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潜力。

(4)出刊一期主题为“法制伴我行安全在心中”的宣传橱窗。

(5)印发法制宣传教育材料,各班组织学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潜力。

除此以外,学校还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及网络等媒体,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校对“12.4”宣传活动始终能够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并能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今后,我们仍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用心主动地做好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为促进学生地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地努力,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2

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A、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B、单项选择题

(1)这幅漫画中父亲的行为是(A)

A.不依法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

B.要求儿子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确保儿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D.在履行对儿子的教育义务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B)

A、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

B、未满xx周岁的我国公民

C、未满20周岁的我国公民

D、未满22周岁的我国公民

(3)有的家长规定,儿子可以上学,女儿不给读书,帮做家务。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A)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4)未成年人要依法自律,是指(C)

A、法律提倡做的事情尝试着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一般不要去 做

B、法律提倡做的事情尝试着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C、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着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D、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禁止性规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5)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法律给予(A)

A、特殊保护 B、特殊关注 C、特殊照顾 D、特殊援助

C、多项选择题

(1)据报载,洛阳市3名小学生在金某违法经营的电脑游戏厅打游戏机时,因欠交2.5元,竟被金某用刀杀害。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金某死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ABC)

A、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未成年人既要依法自律,又要学会自我保护

C、我国刑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D、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2)据报载,某乡政府将两位不让子女上初中的家长推上了被告席。对这一案例的正确说法是(BD)

A、子女上学与否是家长的权利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乡政府不应该干涉家庭关系

D、国家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3)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表现在(AC)

A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B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

C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D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违反学校保护规定的有(AC)

A 某小学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对成绩差的学生在其课上摆上“差生”的标牌

B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 某校校长仍坚持让学生在已是“危房”的教室中上课

D 某校校长规定每学期要给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5)广西某彩灯厂私人老板多次派专人到农村招募未成年人做工,数十名未成年人离开父母、家庭,挤住在脏乱的工棚中,每天工作16-17小时,他们中最小的只有8岁。此案(AB)

A 彩灯厂老板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的规定

B 这些童工的父母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

C 这些未成年童工都是自愿的。老板付给他们工资,说不上老板违法

D 有的童工的父母说,家里穷,让孩子自己出去闯生活不是什么坏事

(6)在加强来自社会的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ABCD)

A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 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 要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D 要依法自律

(7)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打骂,是(ABC)

A 违法行为

B 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 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D 严格要求,不违法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一: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违法

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3.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xx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五)社会实践

结合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内容:

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

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中学生有些什么希望,中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

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3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能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厂、学校要正常地进行工作,就要有各种规章制度,可以说法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学习和工作。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知法、懂法,还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我宣布”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小博士问答:

A、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我们为什么要学法?

我们小学生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律保护自己。

掌握了一些基本法律知识,才能根据法律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如果不学法,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就可能糊里糊涂的干违法犯罪的事。

C、我们法律规定父母和儿童的监护人有哪些义务?

保护被监护人身体的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还有对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的义务,父母对儿童有抚养的义务。

3、节目表演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的祖国已变得越来越美丽,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出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淹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

然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

2、校内做到不追跑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互相谦让。

3、当我们过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

我希望今天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寒假即将来临,希望大家渡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表演:《如果有陌生人敲门》

4、小记者:刚才,同学们表演了精彩节目,通过看刚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收获,你今后打算怎么做?下面我采访几个同学,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现场采访

5、活动总结: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常识常记心窝,牢牢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6、辅导员讲话:同学们通过这次班队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少的法律知识,法律的作用很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法律知法,才能守法,才能保护自己,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长大后报孝祖国都非常重要。

7、宣布活动结束。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4

今年12月4日是“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后的第五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认真落实教督字[_]236号文件《关于开展_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同时充分利用今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掀起新的全民学法高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进法治学校建设的进程。特制定本校《“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进一步推动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指导思想:

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

二、活动主题:

20xx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教育科学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在学校组织发放法制宣传材料的同时,各班组织学生阅读并记录法制宣传标语。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以下几条:

⑴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⑵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⑶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⑷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学校建设

⑸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⑹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⑻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讲义务

⑼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

⑾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统领掀起“五五”普法新高潮

2.各班出一期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并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展示的法制、禁毒等图片展览。

3.各班组织开展一次小型法制知识讲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法在身边”教育活动。

4.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五五”普法教师读本》、《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合同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高依法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5.12月1日—12月15日,继续悬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教育科学发展”等法制宣传横幅标语,营造法制宣传的氛围。

6.建立学生、老师、家长“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7.开展“12·4”法制宣传日中小学升旗宣誓活动。

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结束后,学校将法制宣传日活动情况和20xx年“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情况统计表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因此,请各班对照本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有关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5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 试 作 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 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二、小结: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 班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篇2: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

班会背景:

现在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失足的道路。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班会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法,知法,加深体会

班会流程:

1、任发言——导语

2、主持人法律知识简介

3、讨论法律案例

4、法律知识抢答

5、做自我总结

班会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二)法律知识简介

由主持人带头集体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案例(一):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可能触犯法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懂法。具体说来,青少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如下几点,即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自身年龄和身份的事情。

案例(二):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甚至夜不归宿。叔叔得知此情況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卻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三):破坏公物

某中学九年级的王军、崔凯、赵伟乘门卫不注意,悄悄溜进学校,直奔四楼九年级(3)班教室。王军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然后崔凯和赵伟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乘此钻进教室,又开始毁坏其他东西,后扬长而去。

问:高一(3)班王军、崔凯和赵伟三人行为造成后果,怎样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2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法律知识抢答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知识竞赛题目由法律知识中抽取。

必答题:共八问(略);抢答题:共八问(略)

(五)活动总结

1、全班同学发表自己对本活动的看法,并说说自己通过本次活动后的感受。

2、班主任老师总结。

篇3: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

一、以“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强盛中国”“领航中国”四个关键词切入, 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 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满怀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八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报告的主题是什么?主线是什么?工作总基调是什么?什么是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收入倍增有什么意义?美丽中国是啥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牢牢把握哪些基本要求?尽管在大会期间, 诸如“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倍增”等很多新词被媒体和老百姓热议, 报告中很多内容已经被广泛解读,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 这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应该不会有太多太深刻的认识, 所以, 让老百姓对十八大精神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详细, 是党报应尽之责。如何宣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重庆日报》经过研究后决定:以“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强盛中国”、“领航中国”四个关键词切入, 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将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以民生解读的方式, 用群众自己的语言、百姓身边的故事, 生动活泼地开展宣传。

2012年11月12日, 《重庆日报》第四版推出“党的十八大专题报道”《重庆百姓热议幸福中国》, 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刊发了十条市民从自身角度谈对“幸福中国”的理解和憧憬, 内容包括医疗、教育、收入、就业、社保等多方面。

该版见报当天就得到中宣部副部长、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的高度赞扬, 称“重庆日报11月12日第四版‘党的十八大专题报道’《重庆百姓热议幸福中国》做得好”。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徐海荣专门在该版上做出批示:“此版主题鲜明, 贴近群众, 报道鲜活, 富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望再接再厉, 扎实做好十八大的宣传报道。”

随即, 重庆日报又连续推出了三个专题——“重庆市民眼中的美丽中国”, 主题体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重庆各界热议强盛中国”, 主题体现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确保到2020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内容;“领航中国——重庆党员畅谈党的建设”, 则体现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容。

四个专题版刊出后, 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主流新闻网站纷纷予以转载, 为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开了一个好头。

借着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势头, 《重庆日报》又推出专栏“我学十八大”, 连续十几天刊发重庆各界群众, 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特点, 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组报道也获得第十六届 (2012年度) 重庆新闻奖特别奖。

二、以个人梦想的小切口, 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大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论述后, 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梦”成为热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近现代以来无数杰出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精魂所依, 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作为党报, 《重庆日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 结合重庆实际, 精心策划、组织了关于“中国梦”的大型系列宣传报道, 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

重庆日报编委会多次召开选题会, 集思广益, 达成共识。围绕“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策划了三大主题“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的民生解读”“奋斗梦、报国梦——精英们的中国梦”“富民兴渝、梦的飞跃——从重庆直辖16年发展看中国梦”。分别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社会精英的个人发展与报国理想、城市发展与祖国富强三个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将系列报道做成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3个系列。

从2013年4月17日开始, 《重庆日报》在全国新闻界发出“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书的同时, 推出第一系列《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的民生解读》, 以每天2~4个版的规模, 连续推出《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的民生解读》大型系列专题报道, 以民生的视角, 解析“中国梦”的宏大叙事;以个人梦想的小切口, 展示民族复兴的大命题。

该系列报道将主人翁锁定在普通老百姓, 选取最基层的典型人物。例如, 大学生村官、援外志愿者、家庭农场主、鲜花装置设计师、库区移民、自由艺术家等等。在表现手法上, 以故事化的手法, 重点讲述他们“逐梦”路上的坚守与坚持。编委会希望通过这一组报道, 突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一正能量主题。

报道推出后, 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许多读者反映, 他们被报道中人物所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不屈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也对《重庆日报》以民生视角报道重大主题这一做法给予了热情的回应。

在这次大型系列报道中, 《重庆日报》还采用现代传播手段, 报纸与网站、微博、论坛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 实现立体式的宣传, 收效明显。配合这组报道, 重庆日报官方网站推出专题新闻, 很快, 通过重庆日报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大渝网论坛、重庆3G门户网等纷纷转载, 引起网友热议。

该组报道通过重报日报网、重报官方微博的影响力, 引来数万网友关注, 并得到微博达人转发。来自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海南等地的上千名网友, “围观”重庆日报网的相关报道和重庆日报官方微博, 新华网、人民网、理论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环球网、中华网、搜狐网等数十家主流网站在显著位置予以转载推荐。

该组报道得到中宣部新闻局的赞扬, 并以《重庆日报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报道“中国梦”》为题, 在第126期《新闻阅评》上予以专题推荐, 认为:“《重庆日报》关于‘中国梦’的系列报道重策划、有章法, 从已发表的文章看, 效果比较好……这也说明, 宣传大道理, 既要有系统的理论阐述, 也要有真实可信的小故事。故事讲好了, 宣传的作用也达到了。”

三、“市民看两会, ‘马上有话说’”, 把民声民意带到全国两会上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 《重庆日报》从3月6日起在要闻版开设反映全国两会精神的大型栏目《市民看两会·马上有话说——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了什么》, 围绕学报告、树信心、提振精气神之要义, 以平民的角度、平实的叙事、平和的色彩, 多层次、多角度反映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学习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所思所感,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做好两会报道, 重庆日报总编辑张小良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两会报道策划思路, 即:既要上情下达, 又要下情上传, 形成互动;既要有广泛性, 又要有个体性;既要落地快, 又要内容实。于是, 从2月下旬开始, 专门安排记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摸清民众对全国两会的真实想法。其结果是, 广大民众对今年两会的期望很高, 对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期望很高, 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 都想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他们所需的明确答案, 从而吃下“定心丸”。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从社会调查中收集到的几十条信息进行梳理、归类, 并据此确定采访对象, 对栏目的及时推出做到了心中有数。

3月5日, 人大会议开幕,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6日, 《重庆日报》以一个整版的规模, 推出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重庆代表和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稿件。根据他们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 议的是事关全局、大局的“国是”, 报道选择的主线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完善金融风险的监督机制”, 以及医改、自贸区、简政放权等较“宏观”的大事。3月7日之后, 报道则把重点放在基层, 放在个体, 放在“个人自身感受”上, 报道的对象有乡镇、街道干部、公务员、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教师、民企老板、大学应届毕业生等, 这种既有宏观论述, 又有微观思考;既有面上反应, 又有点上叙事;既有两会快递, 又有重庆基层声音的表达方式, 获得了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称赞这是一种“创新”, “是一大进步”。

不写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应景稿”, 不发无关痛痒、空话套话连篇的“表态稿”, 把重点放在“个人”, 放在“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最想知道的答案、最深切的感受上。按照编委会定下的这一要求, 记者深入农村、街道、企业、机关, 面对面交流、谈心, 写出了一批比较鲜活的“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稿件。

这一栏目的系列报道, 上下联通, 有点有面, 使“两会”精神落地快, 受到中宣部充分肯定, 3月11日被中宣部新闻局《“两会”新闻阅评》点名表扬, 被认为“打通了会内会外两个舆论场”。同时, 这一创新做法, 被新华网、中国新闻出版网等推介。

四、几点启示

(一) 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是“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面向基层, 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

党报姓党, 传达宣传好党的大政方针是其肩负的责任。在当今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现实情况下, 如何“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作用,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面对的严峻考验和必解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实, 这四大危险同样在党报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单就脱离群众而言, 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宣传报道, 早已被读者所不能接受。为此, 把重大主题报道通过百姓视角来报道, 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通过民生解读的方式传递给群众, 不失为拉近党报与普通读者之间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 不失为落实“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面向基层, 服务群众”要求的有效方式之一。《重庆日报》以上三个重大主题报道的实践证明, 党的政策、党的主张, 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 只要我们按新闻传播规律, 将两者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 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 是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路径和方式方法, 解决居高临下、空洞说教, 生动不够、鲜活不足以及模式化、套路化的问题, 克服有些宣传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 使我们的理论阐释在群众那里入脑入心, 新闻报道在群众那里爱听爱看, 教育活动在群众那里认可认同, 更好地吸引群众, 把凝聚力量的任务落到实处。

这些年来, 《重庆日报》在重大主题报道宣传上, 始终坚持结合“走转改”, 通过“总编台长走基层”等制度, 带动采编人员走出高楼大厦、跳出文山会海, 走到城乡基层、贴近人民群众, 把握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真情实感、火热实践, 写出更多生动鲜活、情感饱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佳作。

在转变话语体系方面, 则要求记者学会用群众听得懂、口语化的语言文本, 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 让我们的重大主题报道增强可读性、贴近性、影响力、感染力, 体现群众意愿, 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 愿意听、听得进。

“与人说话, 唯有亲切才能感人。”重庆日报总编辑张小良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首场记者会上, 以口语化的‘就职演说’, 平和、亲和的态度, 朴实清新的文风和作风, 使人眼前一亮。我们要宣传好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首先要学习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风。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主张和党的政策, 才能让群众感兴趣, 才能让党的主张和党的政策与群众连上心搭上脉, 真正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 进行良好互动, 激发群众乐学爱学、善学会学、学深学透。”

《重庆日报》近年来在十八大、中国梦、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宣传中, 把每一次报道都作为“走转改”的一次实践活动, 要求记者深入社会底层采访普通群众, 反映百姓心声;要求写千字文, 讲故事, 多用群众语言;稿件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文风朴实, 文字短小, 可读性强。几次实践, 有效促进了“走转改”活动的深入推进, 记者采写回了一大批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三) 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操作手法

结合《重庆日报》近年来的具体实践, 笔者认为搞好重大主题报道宣传的民生解读, 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吃透精神, 用百姓视角选择报道题材。吃透精神, 选准题材, 是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工作的前提。在具体确定选题前, 编辑部的采编人员要先把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学深吃透, 可以选请相关专家、官员、政策起草者等介绍文件的出台背景、目的、目标等, 然后再以百姓视角, 把所要报道的重大主题与百姓的意愿、要求和呼声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让报道接上地气, 带着感情, 增强传播效果。

二是深入贴近, 让群众成为新闻故事的主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百姓视角强化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自己人效应”。这些人物, 这些故事, 听起来入耳, 看起来亲切, 就像是街坊邻居的闲聊, 自然愿意看。就如《重庆日报》十八大报道中“幸福中国”选题一样, 个体群众谈自己的就业愿望, 对老有所养的期盼等等一样, 他背后的那一个群众, 其实都有着大致相当的愿景。而群众的愿望,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能找到相关的字句, 老百姓自然就会对十八大给予更多的关注, 也会自觉地去学习大会的精神。

篇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记录

一、让全班都动起来

班会的开展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通过班会的教育有所得,有所思,那么班会的组织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记得在班会设计初期,我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班会开展的形式,是建模拟法庭?还是表演案例?学生们的想法很多,萝卜青菜难以统一,作为新班主任的我,本身对班会就没有经验,所以也很难抉择。就在我带着困惑,一筹莫展时,办公室王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得让全班都动起来啊!”是啊,得让全班都动起来,如果每位学生能够在班会中担当角色,那么她对班会的积极性自然就会被调动。果然,班里的同学根据自身的特长,积极地参与了进来。最终,我确定以案例表演为主要内容,再辅以合唱、诗朗诵、法律儿歌表演、法律知识游戏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创造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婷婷是我们班最活跃,最爱唱歌跳舞的女孩,多才多艺的她一下子参与了合唱组和案例抽烟组两个板块的内容;足智多谋的小梦和爱奇思妙想的小夏将法律知识抢答部分大包大揽了下来;还有小楠和小宇等同学,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不爱说话,但也想为班会做点什么,我便鼓励其参加法律诗歌朗诵板块,既锻炼了其当众演说能力又满足其参与班会的想法,事实证明她们的朗诵很有感染力。全班同学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的参与了进来,大家利用课间、午休、甚至是周末找资料、查背景,编排剧本、排练,忙的是不亦乐乎。

二、让班会有专业特色

在幼师学校开展班会,就应该结合幼教专业特点,体现幼师专业特色。编演儿歌是幼师生必备的技能。在班会中,法律儿歌表演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平时所学的儿童文学、美术美工、舞蹈形体等知识,为班会服务,将一首法律儿歌编排成表演的形式——由嗓音清脆的小娴来读,擅长肢体表演的小煜和小晨来表演 ——“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遇事不要乱,110来帮,遇火别害怕,119来灭……”配合着自制美工道具和欢乐活泼的《机器猫》背景音乐,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法律常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同学们都表示,这比枯燥生硬的背诵或是说教记忆更加深刻,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三、让班会贴近校园生活

在班会中有一个案例叫《充电》,这是同学们结合日常校园生活编演的案例,大概描写的是两个同学在晚间熄灯后在宿舍为手机充电,由于充电器质量不合格,导致电源跳闸,宿舍楼漆黑一片。宿舍老师在查清原因后及时对当事的几个同学进行教育。通过几位同学的生动表演,让同学们了解到充电看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本校住宿条件紧张的情况下,充电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警示同学们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里,以免铸成大错。由于案例素材取自同学们的校园日常生活,所以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多共鸣,起到了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案例《充电》中,我特意让曾经违反校规私自冲电的学生扮演宿管老师角色,通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自己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事半功倍。

四、让班会的内容更阳光

在班会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问题也不少,令我記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班会内容的第一次审查中,案例一组的表演内容很是让我意外。她们编排的是这样一个剧情:3个学生在宿舍抽烟,被一个路过的学生发现,为了让其不告诉老师,她们对其威胁、恐吓,并打电话呼唤社会闲散人员帮忙……剧情充满了对社会不良习气的表现,表演逼真,我当时看到这儿已经是浑身发冷、不寒而栗,我意外学生怎么能把这么低级的内容演的如此儿戏,更令我震惊的是在旁观看的学生哄堂大笑,好像见怪不怪,满不在乎,我在想,学生们这样是非不分、法制意识淡薄不正是我们法制班会的教育目的吗?事后,我在班里总结时强调:案例情节一定要以宣扬正面内容为主,负面内容决不能大篇幅的充斥在班会中,给班里带来不良影响。并留下案例《抽烟》组的同学们单独开会,对她们进行正面的引导,最终删减了大篇幅的负面情节,以教师对未成年人抽烟违法的教育为主要内容,配合着台词用多媒体幻灯片适时的出示因吸烟而导致死亡的数据,以及健康肺与吸烟者肺部的对比图片,让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吸烟的危害,加强教育效果。事后证明,教育效果确实很好,班中曾经有抽烟恶习的小珂再也没有碰过香烟。

五、让现代化电教为班会添彩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说为班会锦上添花。记得在班会尾声,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庄严地在电子国旗下宣誓:“国旗在上,我们的一言一行决不玷污民族的寄托;宪法在上,我们的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祖国在上,我们的一生一世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老师父母在上,我们的一举一动决不违反法律的规范;我***誓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 缓缓流动的背景音乐,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流淌,幻灯片中在蓝天下振翅飞翔白鸽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篇5:法制主题班会记录

执教教师:XXX 时间 XXXX-XX-XX 地点:XX班教室 教育内容: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目 标: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

意 义: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了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了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过 程:

一. 引出标题“踏好青春的每一步”

二. 给出一组青少年犯罪的数据,触动学生内心。三. 解释“违法”“犯罪”两组概念。

四. 围绕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五. 引导学生总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六. 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相关法律。

七. 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八. 一失足成千古恨:《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播放《少年犯》的主题 曲——心声

九. 向学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十. 全体学生宣誓。

篇6:法制宣传日班会主题教案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教学反思:

通过分析事例,弄清了主人公于杰是如何脱险并机智带领干警擒获犯罪分

子的,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学会识破犯罪分子的种种花招以及花招背后掩盖的丑恶目的。

篇7:法制宣传主题班会

召开以“法律办我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学生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

主要内容

1、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预防青少年犯罪

3、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4、简述现在青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活动准备:(1)法制教育主题班级活动申报材料、(2)准备签名海报,让所有同学签名。(3)出一期法制宣传的主题墙报,号召大家知法、懂法、守法、护法。(4)举办法制宣传知识讲座,邀请司法机关人员进行演讲。(5)举办法制安全知识有奖竞赛

上一篇:永辉超市工作总结下一篇:单位年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