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名管理制度

2024-04-12

花名管理制度(精选11篇)

篇1:花名管理制度

XX公司文件

xx

xx花名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建立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开放的沟通氛围,有效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特制定xx花名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花名起名规则

(一)起名方式

1、每位员工可根据自身喜好、性格特质及岗位特征等选定花名;

2、花名来源需为:历史人物、国学各类名著人物、武(仙)侠人物。

(二)起名要求

1、所选花名须为中文名,长度不超过4个字;

2、所选名字人物须为正面人物;

3、所有花名须能说明来源,有据可依。

4、不允许使用重名,如有花名选用相同者,先报审者优先取得此名。

四、花名的审批流程

各部门自行组织本部门员工的取名;花名选定后,由各部门统一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审核;审核通过后,花名方可正式使用。

五、花名的使用规则

花名确定后,由行政部统一制作花名工牌,放置于员工工位上,成为员工工作期间唯一称呼。

(一)RTX的使用:RXT称呼统一设置为“花名(真名)”。

(二)邮件的使用:邮件沟通时,对方若为xx同事,则直接称呼对方花名;

邮件签名处本人姓名统一设置为“真名(花名**)”,花名字体为华文行楷小四。

(三)名片的使用:名片姓名处统一设计为“真名(花名**),如:XX(花名程灵素);

(四)电话及当面交流:如:**部**经理花名为“萧峰”,对公司外人员自我介绍时应为:

我是XX公司**部门经理**,花名“萧峰”,不介意的话您可以直

接称呼我“萧峰”;对内自我介绍应为:我是**部门经理“萧峰”。

六、花名的动态管理

公司所有员工花名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留档记录,并每月根据人员流动情况清查更新。

(一)新员工须于入职培训当天选定花名,并在参训阶段统一使用花名进行工作交流;如未参训先到岗,则须在入职3天内选定花名提交人力资源部;

(二)离职人员花名于离职当月取消,且此花名不再重复使用。

如:**员工花名为“黄蓉”,于2012年3月15日离职,人力资源部需2012年4月1日取消花名“黄蓉“在公司的使用,且其他员工不能再选用此花名。

七、附则

(一)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拟定、修订与解释;

(二)本制度经公司审批通过后,自XX年4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

XX年三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花名

制度

抄送:总经理

XX公司人力资源部

XX年3月31印

END

篇2:花名管理制度

女孩们在这儿种下花的时候,是希望永远在一起的。所以即使分开,我还是要告诉你,你还未曾知道它的名字……

天上的白云变幻着不同的模样,厚厚的,蓝色的天被衬得犹如一幅完美的云景图。我猛地打了个哈欠,嘴里叼着的狗尾草掉下来。“真是一个好天气啊!”我感叹到,偏着脑袋看向一旁的喻言,希望她能说点什么。

“嗯……”她头也不抬地看着书,好像手中的《三国演义》更有趣似的。

我不甘心地凑过去:“小言子?别看书了啊,大周末的!”喻言将书移开那么一点,一双明亮的眼睛里透露着鄙视。我立刻炸毛似的跳起来:“你那什么眼神啊?麻烦行行好,周末出来玩一下,总是不理人!”

“好吧!”语言端坐在草地上,学着我的样子,顺手扯了一支狗尾巴草叼起来,“您老要说什么?”

“小言子啊。”我蹲在一块石头上,“你看那个女的,一身衣服红配绿,好难看哦,真是没品位呢!”

喻言难得合作地看过去,仔细端详一会儿,一本正经地说:“是没有您黑白配来得没品!”

我兴奋的脸立即黑下来。喻言开始大笑起来,我作势要扑过去,她一闪身倒在草地上,一下子滚很远,我去抓她衣服,被她凭着灵活度给躲开了,没等我气恼地再次去抓她,她就发出惨绝人寰的尖叫。

“怎么了?”我吓得连滚带爬地去看这小祖宗,她跌坐在草地上,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我……我好像……坐在什么东西上了!”

我拉她起来,只见一株可怜得没有叶子的`光杆植物枝条被喻言压断了,原本就是孤零零地长在草地上,此时又折了,显得凄凉得不行!

“你害的。”“你压的。”我们同时说道。

没办法,同情心泛滥的我们小心地将它撬起来,移栽到一处泥土较好的山坡上。

“快点挖土啊!”喻言捧着那不知名的植物冲我喊。

“我已经很快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虽抱怨着,我们还是把它栽好了,又浇上水。

我们趴在这植物旁,四肢小脚无聊地摆弄着,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

“小言子啊,我们结拜吧!”想着捉弄喻言的我冲这个古文爱好者笑嘻嘻地说。而喻言也不愧爱好古文,竟然出乎意料地扭扭捏捏地说:“可以呀,不过,许个愿就行了!”

我爬起来,想了想,说:“你许吧。”

“那,我们要永远一起……玩!”最后的那个字,是喻言红着脸加上的,说完之后,她的脸更红了。

我轻笑。第一次与喻言相遇的时候,她是个标准书呆子,一副严肃样让我忍不住去逗弄,后来才发现,她做事极有条理,也并不内向。

“行,我也这么想!”我顺着她的话说,拉着她就走,其实也是为了掩饰我的不好意思。

“我们还不知道它是什么植物……”

“总会知道的!”

那一句“总会知道的”没有应验,因为直到我们小学毕业、分开,它也没有开过花。

我们不会永远在一起,没有什么能永恒,就连这个世界也不能,但是,我们的快乐存在过,至少它能成为我们的永恒。

篇3:辞书中花名释义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取了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缩印本以下简称《规范词典》) , 《新华字典》 (以下简称《新》) 三部辞书, 从中搜集了大量花名进行花名释义的比较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花名词条为基础,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新华字典》在此基础上与之相比较, 根据三部辞书中各自的不同释义, 找出其中较为突出的差异点进行比较分析。

语文词典的释义内容要以日常感知义为主, 释义要平白, 晓畅, 但并不是放弃词典释义的科学性、完备性。释义是词典的生命线, 而鲜活的生命离不开以科学、准确、完备为准则的大动脉。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黄侃在他的《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中说“小学之训诂贵圆而经学之训诂贵专”。这里的“圆”指的就是圆通、完备、全面、系统;这里的“专”指的就是专门、具体、集中、个别。圆与专用到花名释义中, 就是花名释义的科学性、完备性以及花名释义的独特性。

㈠花名释义的科学性

花名即泛指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名。首先, 列举的花名必须是植物。第二, 必须有观赏价值。也就是说在词典中找到的“花名”是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名即可。通过以上的定义, 我们来看一下三部辞书关于花名释义的科学性的体现。

1.标记的科学性

⑴观赏性标记。

《现汉》、《规范词典》、《新》同时收录的花名有19个。这19个花名在不同辞书中做了观赏性标注的有:

“词典释义的信息结构大致可以认为由两部分组成:核心义 (core meaning) 和语境义 (contextual meaning) 前者是释义中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信息成分, 后者则表示呈现核心义的各种不同的情景以及对呈现核心义方式的各种制约因素。”而花名释义中观赏性的标注, 正是呈现核心义的一种情景以及呈现花名核心义的方式。语义情景并不对词义起概括作用。它对词义发挥强化、限制和/或补充功能。“词义情景以标注语的形式出现。如果这些标注语能够单独作为解释性释义出现, 并与核心义重叠, 它们就不用出现于括号之中, 而是直接用作释义。”就像花名释义中的观赏性标注, 不放在释文前或后的括号中, 而是在释义中出现。在词典释义中是否应该提供标注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起到限制、加强或补充核心义的作用, 是否使核心义项更加具体化。标注语应该能够增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 强化词典的使用, 促进文化之间的交际。所以花名的释义对其进行特别的观赏性标注, 起到强调、补充、限制核心义的作用, 对于合理理解花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 对花名进行观赏性标注是合理的、科学的, 而上表中《新》显然做地不够完美, 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需要注意。

⑵易错处及特殊花名释义的标记。例如:

通过列表可以看到“连翘”的“翘”在这里有异读, 但大部分读者一般情况下不能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规范词典》作了这项工作, 让读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与词典编纂的目的之一规范语言的使用不谋而合。

“词义的标注既是为了明确词义, 也是为了限制词义。因为词义标注有这种特殊功能, 语文词典才广为采用。词义标注既不能画蛇添足, 也不能削足适履, 更不能缺失。通过释义词义自明的义项一般不用加注, 但释义不足以表明词义范围, 释义所指并不十分明确的义项则必须加注。”当然, 像马醉木、夹竹桃这些有毒的花名, 如果做了毒性标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警惕。但这一点是三部辞书都忽略的问题, 应该加以改进。花名释义的范围以及释义中的其他提示都应该加强, 而不能忽略其特殊方面, 标注药用价值、香料作用、毒性特色, 甚至是伤害性, 都是花名释义不可或缺的方面。

㈡花名释义的完备性

义项设置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词典学的重要问题, 语文辞书编纂中义项的设立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 很多时候义项分合的处理, 主要由所编辞书的规模, 功能和性质决定。在三部字词典中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是《现汉》, 可以从这三部辞书共同收录的19个花名名词查看它们的义项设置问题, 《现汉》几乎每一个花名词条都分了两个义项, 都把“某花的花名”作为一个独立的义项, 让整个花名释义看来更清楚明白。很多植物的名称都是以部分带整体, 花名也不例外, 但更多的花名是以植物本身的名代替的。所以如果不将这一项单独列出, 就会使得花名释义不完备。义项的建立是词典编纂的关键, 一部词典的质量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义项的释义。“义项是客观存在的, 词典编纂者应该揭示出这个存在。”“词典义项的完备概括, 是所建立的词义义项体系及其所辖每一义项, 从训释到结构排列, 都应当是比较完整浑然一体的。义项完整既是义项概括的出发点, 又是义项概括的结果。”) 所以词典在花名释义中不仅要注意到义项的释义内容, 同时要注意到义项的排列。

1.花名释义的义项设置问题。

如, 梅的释义就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表中对词条释义的义项训释及结构排列, 在《新》中对梅的释义有3个义项, 将梅的果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义项。从生活现实的角度考虑, 人们确实称梅的果实为梅, 所以梅的第三个义项“ (3) 梅的果实。”是应该存在的, 也应该独立存在, 符合词典释义的完备性要求。同时三部辞书对花名的释义也应引发我们对义项结构排列的思考, 究竟是古义在前还是今义在前呢?很多词典学的专家们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词典的义项排列应该以今为主, 今义应该在前, 所以《规范词典》和《新》的义项排列就显得不合时宜。一般表名物的词作为指示整体对象的代表, 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有表示所指对象不同、数量范围、不同部位方面, 不同的具体对象的作用。人们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可以区分出这些不同的情况, 当这种区分对社会生活、对思想表达、对阅读理解、对交际交流显得必要时, 词典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种要求, 将这些特指的不同意义分立义项。对花名的释义像上表所列的“梅”的释义, 就是这一方面的体现。不同的部位, 不同的语境, 同一个花名, 可以代表花的不同部位。

2.花名释义中的义项缺失。

词典释义过程中存在义项缺失问题, 很多义项无法在语文词典中全部呈现, 《现汉》、《规范词典》、《新》三部辞书就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

《规范词典》在义项的完备性方面做的最好, 以今义为主, 并不代表可以省略古义, 古义也是词条义项的一部分, 义项缺失就不能满足人们对词义的理解。词义的完备性是词典释义的一个标准, 使词典释义做到科学完备是词典编纂的基本要求。《规范词典》、《现汉》、《新》这三部辞书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应用很广, 所以对于常识性词汇应该都有。而且义项概括的标准有两个:全面性与准确性所谓义项概括的全面性就是要求所有在辞典目标语言范围内存在的义位以及按辞典要求应予收入的词素义, 都应该作为辞典义项完备地列出。所以根据这些要求, 很多义项尤其是大家熟知的义项即使是古义也应该收入。

结论

三部字词典做了花名释义的工作, 使人们了解到各种花的基本情况, 也让我们了解到花名释义在语文词典中存在的问题。语文词典在花名释义中存在很多问题, 花名在语文词典中释义语言不够简单晓畅, 进入共同语的花名也没有全部收录。释义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科学性、完备性的原则进行。所以在今后的词典修订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5.

[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2005.

篇4:《花名宝卷》初探

关键词:小卷  《花名宝卷》  孟姜女调  十二月花名

宝卷是民间“念卷”或“宣卷”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底本。车锡伦先生在《中国宝卷研究》中,把民间宝卷分为讲唱故事、劝世文、祝祷仪式和小卷四类。[1]从形式上来说,小卷一般作为饶头,在宣卷开头、结尾或中间演唱,与所宣的正卷一般没有直接关系,到后来小卷逐渐独立出来,出现在各种单独的或者合集的抄本、印刷本中,所以小卷具有相对独立性,需要作为一种专门的宝卷类型来研究。本文所关注的《花名宝卷》作为一部流传相对广泛、深受民众喜爱的小卷,极具代表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与研究。

一、《花名宝卷》的源出

1.孟姜女调与春调

在《唱春调之来源》一文中有对春调的较为详细的描述:“早在明代,江南一带就流传着一种每年在春节期间,有人挨家挨户上门演唱的习俗,这种活动当地人称做‘唱春。由此可见,春调是一种民间民俗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在苏南地区特别是常州地区异常流行。”[2]因为历史原因,加上明朱元璋皇帝开始重修长城,惨剧重演,所以孟姜女题材的春调在那时开始成为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在大的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孟姜女调既有宗春荣所编的长篇叙事吴歌,又有从其中摘录出来的孟姜女过关时演唱的十二月花名民歌和孟姜女伤感落泪的“哭七七”小曲等多种类型。在众多的孟姜女调中,流传最广,也被人改编传唱最多的当为十二月花名歌。随着传唱的流行,孟姜女调开始流传到全国各地,在经历了不同艺人、填词人的不断改编之后,在全国各地逐渐演变成了至少二十个曲种、十六个剧种、十四个歌舞乐种的基本腔或主要曲牌,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喜爱。

2.孟姜女调与宝卷

宝卷中关于孟姜女故事的有很多,比如有北方流行的本子《销释孟姜女忠烈贞节贤良宝卷》[3]《长城宝卷》[4]等和南方流行的《孟姜女卷》[5]《孟姜仙女》[6]宝卷等,这说明孟姜女故事由于传播的广泛性,以及深受百姓欢迎性等原因,早已经进入了宝卷文本。而孟姜女调最早被宝卷改编使用是在清末民初的《南瓜宝卷》中,那时候正是孟姜女调在全国开始流行,并被不同表演形式广泛借鉴的时期,所以孟调作为插唱小曲被同为南方曲艺形式的宝卷拿来使用是顺理成章的事。[7]在《南瓜宝卷》中当情节推进到孟姜女万里寻夫时,孟姜女路过雁门关,守关之人要求她唱支小曲便让她过关,于是无奈之下,孟姜女只好唱了一套“四时天气”,这里的“四时天气”即是根据孟姜女十二花名改编的。而守卫回唱的“小小尼姑下山来”小曲,也是出自孟姜女调。

3.孟姜女调与小卷

小卷作为一种特殊的宝卷类型,有着篇幅短小、娱乐大众的特点,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小卷是由民间小曲直接改编而来。在孟调作为插唱小曲进入宝卷,并受到大众欢迎时,被改编成小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清朝孟姜女调开始广泛流行的时候,不仅孟姜女调的唱腔和表现形式受到改编,更有很多艺人根据时事或历史故事重新填词,用孟姜女调来进行表演。于是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收录了大量歌词经过改编的孟姜女调民歌,既有关于三国、水浒的历史故事,也有关于战斗、长征的革命小曲。[8]而小卷中的孟调改编也暗合了这一规律,小卷中的孟调全部改编自“十二花名歌”,并以“XX花名”来命名。在已发现的小卷中,有民国抄本中的《三国花名》《革命花名》《龙灯花名》与《蔡廷锴抗战花名》。[9]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流传最为广泛、内容为劝人摒恶扬善的《花名宝卷》小卷。

二、《花名宝卷》的流行

据车锡伦先生所编的《中国宝卷总目》著录,“花名宝卷”最早出现在清同治八年的钱塘比丘烈正校《刘香女宝卷》的附刊本中。[10]此后的光绪年间,共发现有6个刊本,“花名宝卷”都是作为添头,附录在《回郎宝卷》后面。这也符合小卷刚出现时是作为调节气氛的添头插进正规宝卷中的特点。

经过比较和分析《花名宝卷》的众多版本后,我们发现无论是手抄本、木刻本还是后来的石印本、铅印本,都遵循了一个潜在的规律,即历经附本—单行本—合集这样的发展顺序。通俗点说就是《花名宝卷》从一开始作为其他宝卷的附录,到单独拿出来抄写印刷,再到最后跟其他宝卷或佛经合抄或合刻在一起。那么《花名宝卷》的传播过程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规律呢?我们不妨做出如下推测:1.由于小卷自身的非独立性,它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正式宝卷的添头出现,在宣卷过程中插讲,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开始《花名宝卷》只是作为其他宝卷的附本来进行抄写和印刷的原因。那么到后来它何以能够作为单行本出现在民众面前?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欢迎,所以才会有人发现它的价值,把它独立出来进行抄写和印刷,这又体现了它的独立性。笔者认为把小卷这种独立性与非独立性的矛盾定义为相对独立性比较恰当。2.从单行本到合集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小卷发展中必然历经的一个阶段,因为小卷一般都篇幅较短,出单行本的话成本较高,所以书商们当然会把几篇放到一起,作为合集推出。另外我们注意到与《花名宝卷》合刻的,除了小卷外,也有《弥陀经》《高王经》等佛经,我想可能是由于《花名宝卷》中的劝善意味比较浓,所以当时的民众将其与佛经视为具有同等地位,共印在一本书内。这从侧面反映出:小卷不仅仅能用来调节气氛,也能起到劝善、教化的作用。

三、《花名宝卷》的价值和影响

于民间社会而言,宝卷既是娱乐之作,也是劝善之书,所以一直以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就《花名宝卷》来说,从形式到内容方面都有着非常宝贵的艺术价值。

首先从形式上看,通过善堂、流动的宣卷艺人,宝卷能到达朝廷王化较难触及的田野乡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另外,由于宝卷都是底层民众自己编写演唱的,所以语言简单平实,叙述的一般也是通俗易懂的本地或历史故事,便于老百姓理解。最后,宣卷者以富于节奏的韵调与通俗的说唱相结合的方式来宣卷,让平民百姓在紧张的劳作之余,围聚在农舍院落,从中排遣了愁闷,得到了难得的放松与娱乐,尤其是像《花名宝卷》这种由民间小曲改编而来的小卷,更是轻松活泼,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再说到内容,现代学者陆永峰就在他的《论宝卷的劝善功能》一文中提出:“作为劝善之书的宝卷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教化的内容,涉及到民间日常行为、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宝卷对此有着广泛而细致的‘规定。民间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像宝卷这样的说唱形式,来获取其为人处世的相关知识与行为道德规范。宝卷因而具有了道德教科书的作用。”[11]具体到《花名宝卷》来说,全卷十二段分别以“婆媳”“夫妻”“兄弟”“邻居”等多种关系为出发点,树立了正确的伦理道德标准与日常行为规范,无愧于“民间道德教科书”的美誉。

《花名宝卷》作为一部小卷,从依附到独立,从抄写到印刷,从地区到全国,一直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它的影响早就突破了宝卷的范畴,再也不是单纯地作为乡间民众聚众娱乐的宣卷底本而存在,而是通过编排与刊印,传播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触到,并与各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所以《花名宝卷》几乎可以说已经被视作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凭借其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深远的劝善意义,在中国灿烂的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

注释:

[1]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季玢:《唱春调之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4页。

[3]濮文起:《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之五——民间宝卷》,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1-84页。

[4]酒泉市文化馆编印:《长城宝卷·酒泉宝卷下编》,2001年版,第135-149页。

[5]《孟姜女卷》,清嘉庆六年(1801),朱容照抄本。

[6]《孟姜仙女宝卷》,民国,上海文元书局印本。

[7]《苏州》,清末明初,陈伯源抄本。

[8]《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9]民国二十五年,丁记手订。

[10]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11]陆永峰:《论宝卷的劝善功能》,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3期,第42页。

参考文献:

[1]明刻本,《宝卷初集》影印本.销释孟姜忠烈贞节贤良宝卷[Z].

[2]路工标点本.长城宝卷[Z].孟姜女万里寻夫集[Z].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酒泉市文化馆编印.长城宝卷[Z].酒泉宝卷(下编)[Z].2001.

[4]酒泉市文化馆编印.绣龙袍宝卷[Z].酒泉宝卷(中编)[Z].2001.

[5]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7]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8]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路工.孟姜女万里寻夫集[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10]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季玢.唱春调之来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

[12]陆永峰.论宝卷的劝善功能[J].世界宗教研究,2011,(3):42.

[13]方芸,蔡际洲.《孟姜女》歌系的地理分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2).

[14]易人.《孟姜女春调》的流传及其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0,(2).

[15]周来达.管窥2500年孟姜女音乐之传播[J].音乐探索,2007,(1).

[16]邵彬.论春调《孟姜女》的形成及其社会价值[J].民族艺术研究,2012,(4).

[17]李芙蓉.孟姜女故事宝卷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8]方芸.《孟姜女》歌系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5:带有花名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篇6:娜仁花名言精选

3.很多东西不是说只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觉得这种艺术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是属于人类的,是共通的。

4.怎么样做到你跟角色融为一体,看不到痕迹,这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

5.我一直在传承一种电影学院的表演风格,就是既要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一定要非常生活。

6.演员就是应该全情投入,才对得起演员这两个字。在表演的过程中,没有演员自己,更没有所谓的明星。那些放不下明星架子的人,塑造的角色是无法让观众入戏的。

7.一个演员的功力是与她的生活阅历和文化内涵紧密相联的。

8.我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有点和自己过不去,也清楚自身的缺点和最想要什么,所以有些选择会让别人理解不了。

9.演员是演人的,而不是演演员。你有了一个常人的状态才能真实地去表演,如果始终把自己当演员那怎么去演人呢。

10.少数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游牧文明消失了,文明比如说三条腿就失去了一条腿。

篇7:未闻花名散文

照片上的字是:手牵手,好朋友,一辈子,不放手。署名是梨。颤抖的手再也止不住眼泪的夺眶而出,照片的边角已经泛黄了,翻到照片的正面,在那一瞬,眼泪更加喷涌了。多久了,我以为我已经不在乎了,为什么……还会哭?照片上四个小孩子开心的笑着,“最左边那个穿着运动衫的男孩是辰吧,还有梨,蕊和我。”我失神的喃喃。照片卷起的角勾起了我的回忆。

犹记那年,辰一脸欣喜的对梨说:“梨,我发现了一种花,很漂亮,但不知道是什么花”辰知道我们喜欢花,很喜欢。于是,辰就带我们去看。那是一种不知名的花,蓝紫色的花瓣儿,浅黄的蕊,还有一股淡淡的馨香。我问蕊:“蕊,这是什么花啊”蕊看了看,也摇了摇头。活泼的梨高兴的说:“我们四个人,用未闻花名做昵称,我叫‘未’,蕊叫‘闻’,凌,你叫‘花’;辰就叫‘名’怎么样?”梨一脸期待的看着我们。我们欣喜的达成了协议。

后来,我们会一起去村口的小溪边捉鱼,辰总是抓的最多,又大。我总是抓的www.99.com最少辰和梨就会分一点给我。我就会很开心地笑,而蕊总会嗔怪我像个小傻瓜一样。我们还经常去喝饮料,梨总是喝可乐,蕊总喝雪碧,而我总是喝橘子汁,但辰从来不喝,他只是一成不变的点一瓶冰水。每当那时,我们就会嘟起嘴巴,轮番的对辰做一个怪脸。辰总会来抓我们,我们就跑。

上四年级的时候,梨转走了,辰也是。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渐渐地,我们的联系开始少了起来,发展到后来完全断了联系。我们再也不会一起比赛吃杂酱面,再也不会一起喝饮料,再也不会一起抓鱼,再也不会一起笑。

联系断了以后,我再也没去那条小溪抓鱼,我怕,我怕我会想起,想伸手去抓,却只是空篓而归,再也不会有人分鱼给我,再也不会。时间啊,你终是一闪而过,你残留的沙,填上了记忆的刻痕,让我们彼此疏离,从指间流却的,除了时间,还有那段弥足珍贵的友谊啊!

篇8:花名管理制度

一、“起兴”修辞表现手法在吴歌中有着重要作用

和我国所有的民间歌谣一样, 吴歌中运用了大量的“起兴”手法。“起兴”又叫“兴”, 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常用表现手法, 最早出现于《诗经》。“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得比较中肯:“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是利用“借物言情, 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蕴涵着歌手触物所起的情, 以起到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 确定韵脚, 连接上下文关系等修辞作用。

《晋书·乐志》曰: “吴歌杂曲, 并出江南。东晋已来, 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 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 下及梁、陈, 咸都建业, 吴声歌曲起於此也。”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下层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 带有浓厚民族和地方特色。同时吴歌是徒歌形式, 即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进行吟唱, 因此“起兴”手法尤为重要。

在吴歌歌谣中, 起兴手法有多种。有直接起兴法, 这些歌谣多是有感而发,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黄秧落水转仔青, 田里山歌闹盈盈, 远听好似鹦哥叫, 近听好似凤凰声。”有托物起兴法, 歌手触景生情, 但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无一定的关联, 只起到起韵的作用。如《荒年谣》:“四月里来蔷薇黄, 眼泪汪汪卖傢生, 台子凳子全卖光, 卖剩三间破草棚。”有比兴结合法, 如:“四月插秧乐悠悠, 哥一丘来妹一丘, 唱句山歌试妹心, 好比日晒油麻望开口;有情装作无情样, 妹心就是神仙猜勿透, 但愿老天落阵雨, 冲毁田塍并一丘。”有兴起兴结法, 如:“日头出来红喷喷, 清水塘里栽红菱, 姐栽红菱郎栽藕, 红菱牵到藕须根。”此外还有篇头起兴, 如:“六月里日头似火烧, 烧得我情哥背上皮肤焦。请天公、天婆、雷公、雷婆推来一朵红绿水云, 小奴奴哪怕春二三月纺纱织布买香烧”等。

二、“起兴”让《十二月花名》完成了从生活到诗歌的转身

吴歌著名曲调《十二月花名》是一种群众性较强的叙事山歌, 全曲有十二段歌词, 以十二月为序叙唱, 也有加上闰月, 成为十三段的, 各段开头分别以当月的时令花名作序引, 为吴歌叙事诗中最短小的一类, 但其所反映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十二月花名》语言生动流畅, 曲调节拍流转不定, 有较大的灵活性。山歌每句字数有参差, 富有弹性, 但又无损于音节的和谐。行数也无严格规定, 不定唱四句、六句, 可自由发挥。在长期流传中, 《十二月花名》架构变异不大, 比较稳定地保持了它的语言和形式。

《十二月花名》以十二个月份的花为“起兴”, 满足了人们的听觉需求, 并逐渐演变成了套句, 这些朴实而巧妙的“起兴”句, 让吴歌完成了从日常生活叙说到诗歌欣赏的完美转身。如江南流传很广、反映长工与地主尖锐矛盾的《十二月长工歌》:

正月梅花是新春, 苦长工家里断笑声, 年初一就要寻东家, 到仔初五要行程。

二月杏花煞拗春, 下船罱泥最碰真, 网杆上薄冰捋得手出血, 西北风割脸泪纷纷。

三月桃花一片红, 弯扁担挑泥要用功, 上坼挑到下坵去, 挑得长工肩胛肿。

四月蔷薇共芳香, 车场基配好搭车棚, 沃田浸谷搪垭雍, 做好秧田下小秧。

五月石榴是芒种, 莳秧已到田来空, 老砟砣割麦根难断, 磨刀还说是磨洋工。

六月荷花热难当, 头顶烈日去做耘耥, 田里水烫防煞稻, 跪倒耘稻最难行。

七月凤仙七秋凉, 割田岸草要凑好太阳, 稻弄堂里独多蠓飞子, 哪有空手去搔痒。

八月木樨香阵阵, 跌柴押扇打担绳, 粳稻柴头硬难跌软, 牛棚里不停榔头声。

九月菊花是重阳, 割稻种麦象搭抢, 田里稻铺日头晒, 勿干勿能收上场。

十月芙蓉小阳春, 牵砻掼稻纳官粮, 半天云高稻罗掼不完, 大囤头谷囤难上囤。

十一月里雪花飞, 长工赤脚碾白米, 臼头石加大份量重, 鲜红红血泡满脚底。

十二月腊梅忙过年, 杀猪宰羊糕磨牵, 长工熬到廿四夜, 要搭东家算工钱。

吴歌《十二月花名》与《诗经》中的起兴手法不同之处在于, 它的起兴大部分与下文是没有意义上关联的。如上述《长工歌》, 如果去除每段的第一句, 歌谣所表达的意思和内容并没有受到影响, 依然清晰连贯。这个特点在采用《十二月花名》形式创作的其他一些时调和唱春调作品中同样如此。因此, “起兴”手法在十二月花名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韵脚上引起下文, 二是从语势上引起下文。

民俗学家顾颉刚认为, 歌谣的首句与承接句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无意义的联合, 是因为同韵的关系, 而且首句可以作为陪衬, 有了起势, 就不会让人觉得太突兀。在《十二月长工歌》中, 每段的首句虽然和下面的内容并无直接因果联系, 但与二、四句为同韵, 且段段换韵, 让人唱来朗朗上口。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 甚至花的颜色也会随着韵脚需要而改变, 如《十二月花名·白娘娘》:“九月菊花黄又黄, 茅山道士丧天良”用黄字来形容菊花的颜色, 并与正文的“黄”押韵;而《十二月花名·珍珠塔》:“九月菊花盆盆青, 陈翠娥庵里了愿心。”这里菊花的颜色用了“青”来形容, 可以认为是用来形容菊花叶子, 只为了与下面的“心”押韵。

朱自清先生在论歌谣的起兴时也论述道:所谓五更、十二月、十杯酒, 也只是起兴的形式而已。一是我们常说到的歌谣是以声为用的, 所以为集中人的注意起见, 有从韵脚上起下文的现象。二是一般民众, 思想境阈很小, 即事起兴, 从眼前事物指点, 引起较远的事物的歌咏, 许是较易入手的路子;虽然起兴的事物在意义上与下文无关, 但音韵上是有关的;只要音韵有关, 听的人便不觉得中断, 还是舒舒服服听下去。至于起势之说, 则就作歌者方面说, 也有道理。因为一个意思, 不知从何说起, 姑就眼前事物先行指点, 再转入正文, 便从容多了。

三、“起兴”让《十二月花名》演唱更具有条理性

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其著作《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引入了“母题”的概念。他说道:“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的最小元素, 它具有在传统中延续的能力, 为了有这种能力, 它必须具有某些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所谓“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 也可是一个意象或原型, 由于一再出现, 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 而加强美学吸引力。《十二月花名》中的花名正是一个特定的字句式样, 即汤普森所谓的母题, 成为作品里的代表符号, 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

《十二月花名》按照了由近及远以及歌谣口头文学重感觉的原则, 由当前所见所闻说起, 再说到所要歌咏的事, 这样的安排除了韵脚和起势作用外, 还有结构上的串联需要。有时一首《十二月花名》歌谣内容很多, 且有时是一些无关的内容集合在一起, 如果用《十二月花名》的结构将它串联起来, 就显得有了条理。如《十二月·大花名》:

正月里来是新年, 抱石投江钱玉莲。绣鞋脱在江边上, 连叫三声王状元。

二月里来龙颠头, 千金小姐抛彩球, 彩球抛在吕蒙正, 蒙正心中好风流。

三月里来三月三, 昭君娘娘去和番, 可恨奸臣毛延寿, 怀抱琵琶马上弹。

四月里来开木香, 磨房受苦李三娘。宾州做官刘智远, 因何一去不回乡。

五月里来石榴红, 瑞遇 (英) 得遇蒋世隆。有缘千里能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

六月里来热难当, 汉朝出了楚霸王, 霸王自刎乌江口, 韩信功劳在何方。

七月里来七秋凉, 引动张生跳粉墙。莺莺红娘花园等, 三人一见喜洋洋。

八月里来是中秋, 隋阳 (炀) 皇帝上扬州。一心要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九月里来菊花黄, 独占花魁卖油郎。赠了花银二十两, 私下二人配成双。

十月里来十月朝, 武松杀死亲嫂嫂。杀死亲嫂来发配, 忠义堂上逞英豪。

十一月里雪花飞, 买臣娶了不贤妻。逼写休书重婚配, 马前泼水难收回。

十二月里腊梅黄, 镇守三关杨六郎。杀人放火焦光赞, 偷营劫寨是孟良。

歌中用十二个月花作起兴, 将钱玉莲抱石投江、张生西厢待月、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十二件历史故事串连了起来, 尽管这些故事毫无内在关联, 但整首歌谣在演唱者的巧妙串联下, 让听众徜徉在一只只历史故事中, 娱乐性极强。

同样, 在叙说一个故事时, 十二月花名的起兴也让整个故事的发展显得循序而进, 而不突兀。如《十二月花名唱梁祝》:

正月梅花是新春, 梁山伯读书上杭城, 草桥巧遇祝英台, 错将女子认书生。

二月杏花叶儿红, 结拜金兰称弟兄, 二人进了书房内, 认作同胞把书攻。

三月桃花红飘落, 日同桌来夜同宿, 只为英台多留意, 未露真情三年多。

四月蔷薇花儿香, 花园里面去乘凉, 狂风吹起英台衣, 露出三分女儿妆。

五月石榴端阳跟, 山伯说与英台听, 看你好似女裙钗, 今朝露出女儿影。

六月荷花伏中生, 玲珑女子古来闻, 园中难答山伯话, 打定主意转家门。

七月凤仙巧营生, 收拾行李要动身, 师母跟前真情说, 要伊做个月老人。

八月桂花是中秋, 二人各自苦伤心, 山伯难别英台女, 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九月菊花重阳中, 英台路上言打动, 比人比鹅比鸳鸯, 只恨山伯听不懂。

十月芙蓉小阳春, 长亭分别各回程, 英台见过双亲后, 就到高楼换衣裙。

十一月水仙盆里青, 山伯也要转家门, 心想先到祝家去, 探望贤弟结拜人。

十二月腊梅冷清清, 山伯到了祝家门, 楼台会见英台女, 口吐鲜血命归阴。

十二月花名唱完成, 英台许配马家门, 坟前啼哭梁兄长, 山伯鬼魂掀开坟, 变成一双花蝴蝶, 飘飘荡荡上天庭。

整首吴歌取材民间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从梁山伯读书上杭城, 与祝英台结拜金兰称弟兄, 一直叙说到十八里相送、楼台相会和哭坟化蝶。由于受篇幅限制, 整个故事情节呈跳跃式发展, 属于蜻蜓点水式, 叙说内容并不完整。如果没有十二月花名的起兴, 听众会感到情节杂乱无章, 很快失去兴趣。由于演唱者在每一个情节的前面用了一个月的花名做“起兴”, 使故事情节娓娓道来, 让听众感到井井有条。

摘要:吴歌是苏州地区特有的乐曲形式, 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历史演变中, 吴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本文以《十二月花名》为分析对象, 对吴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起兴”进行深入的分析, 希冀能推动吴歌的现代发展。

篇9:明典故 识花名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对“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一问,有的学生答是“满江红”花,令人啼笑皆非,表明学生在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积累上的欠缺。判断此花,一从时间上看,注释“‘律残无射(yè):秋季九月”和词中“重阳佳节”可看出是菊花。二是从典故上看,词中的“陶令”指陶渊明,其《饮酒》诗中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用“东篱”、“东篱菊”、“篱东菊”、“篱菊”等来表现闲情雅致。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词中的“三闾”即三闾大夫屈原,其《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词中“夕餐”也表明词中写的是菊花。

除了菊花典故,还有与桃花和梅花有关的典故也是中学生应熟知和掌握的。如韩元吉《六州歌头》:“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前度刘郎”指唐人刘禹锡作桃花诗讥讽当权贾祸遭贬之事,又兼用刘晨、阮肇于天台逢仙女的典故。“武陵溪”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后人也称桃花为“武陵花”,如元稹《清都春》:“时节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谢忆诸郎。”

篇10:花名的诗句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篇11:未闻花名歌词

在辉映梦里抓不住的 那一瞬间

有谁会知道你在哪里遇见它 摘起抚过面 月光倒影湖面上的侧脸

你仿佛倒影在我脑海容入心田

轻轻看见你的眼中划过泪 随着风已成线

啊 多希望你的眼泪 诉说着你的心里一直都在牵挂 啊 多希望你的眼泪 变成花伴随着她 花瓣飞成画 泪水在牵挂 蝴蝶在传达 诉说着梦的点点

心 那样近魂牵梦萦 却海角天边 某一天 在梦里 梦见 月光下的地点 你的影子 盘旋 在我身边 我思念 花与泪的那一瞬间 在不知不觉消失 你眼前

某一天 你会出现在我梦里看不见 你的心里无尽思念 花瓣 若隐若现 我会怕 慢慢走近那一瞬间 但花自飘零散尽又不见 花在飞舞中 泪却在缠绵

啊 多希望你的眼泪 诉说着你的心里一直都在牵挂 啊 多希望 你的眼泪 变成花 伴随着她 花瓣拼成图 泪水在痛苦 蝴蝶在伴舞 舞蹈着梦的点点

心 那样近魂牵梦萦 却海角天边 某一天 你会出现在我梦里看不见 你的心里无尽思念 花瓣 若隐若现 我会怕慢慢走近那一瞬间 但花自飘零散尽又不见 花在飞舞中 泪却在缠绵

花舞花落泪 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

为你 身不由己 为你 舍弃回忆 泪水滴 花瓣在飞 你的心 在何方 花不停飞舞 问问我的心思念着吗 某一天 在梦里 梦见 月光下的地点 你的影子 挥之不去 葬在花海边 可就在 泪水洒下痕迹瞬间 又不知不觉出现我眼前 某一天 真实破灭了那谎言 我宁愿不相信 相信你的出现不是偶然 我会怕 没有你存在的夜晚 悬空着 不愿打破 这思念

某一天 在梦里 梦见 月光下的地点 你的影子 盘旋 在我身边

我思念 花与泪的那一瞬间 在不知不觉消失 你眼前 某一天 你会出现在我梦里看不见 你的心里无尽思念 花瓣 若隐若现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650字下一篇:【精华】儿童六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