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

2024-04-13

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精选6篇)

篇1: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

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

The Road Not Taken是弗洛斯特的著名诗篇之一.作者弗洛斯特作为讲述者,使自己化身为诗中的主人公而融入到诗的具体情景语境中,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读者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以诗篇语言的文体效果为基点,从情态量值的理论依据入手,可以探究诗中语言的人际功能,促进对全诗的领悟.

作 者:刘青青 李鲁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3 刊 名: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3(3) 分类号:H1 关键词:情态动词   量值取向   人际功能  

 

篇2: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为理论基础,重点从人际功能角度分析宋美龄1943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了解政治演讲的语言特点,帮助听众及读者更深入的理解政治演讲的内涵,同时也能够给更多演讲者在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面更中肯的建议,提高演讲水平。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元功能;人际功能理论;政治演讲

一、引言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不同的语言形式担当着不同的社会作用,或像广告用语宣传产品、吸引顾客,或像相声小品抖搂包袱、传送欢乐,而演讲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政治演讲一般用于宣传政党思想政策、说服听众信服并使其获得广泛传播,在获得选民支持、提高影响力、赢得战争盟友等方面可谓是一种威力十足的隐形武器。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给美国政府和人民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不畏强权、勇于反抗侵略者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多次雷鸣般的掌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宋美龄遍访多个州举行演讲,由此美国民众深入了解了远在东方的中国战场的战况,也更加关心支持中国的抗战进程。在促成美国给予援助的众多因素中,宋美龄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和演说家功不可没。

本文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即兴演讲为例,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政治演讲是如何运用人际功能从而达到演讲者的政治目的。

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研究语言的功能时提出,由于儿童时期的特殊性,语言的功能达到七种,到了成年时期功能范围缩减到三种含义丰富且更加抽象的功能,即韩礼德的元功能(mate-functional),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语篇功能(textual)。

概念功能指的是谈话的内容,即人的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人际功能是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的功能,即讲话人进入语言情境的形式。语篇功能是指如何使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关联。(刘润清,2002)由于政治演讲主要宣传思想观点,其重点突出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

三、人际功能理论简介及案例分析

人际功能是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观点从而来影响听众的行为,韩礼德认为交际功能体现在语气和情态上。通过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说话人为自己选择的角色以及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对听话者所持的不同态度。在情态上,与概念功能的情态意义所包含的情态动词不同,在人际功能部分,情态主要体现在判断性的副词和表达方式,如certainly(当然),perhaps(也许),probably(大概),it is possible(有可能)等等。通过这些判断性副词的使用可以看出说话人在表达观点时的态度,关乎到听众对说话人权威性及公信力的判断。

(一)语气

说话人在讲话中使用的语气可以直接显现出对说话人的不同态度,语气在人际交流中极为重要。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等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气,一般陈述句传达的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重要信息,希望听众能对这一信息进行理解吸收。祈使句代表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权威性和主导性,或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在使用这种句式时,说话人明显希望听众能对这句话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疑问句通常语气较为强烈,或说话人对所谈事物提出质疑,引起听众注意并引发思考,加强与听众的互动性;或说话人提出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宋美龄的演讲文本中,一共46句,陈述句居多共有43句,祈使句为零,疑问句有3句。宋美龄在演讲开头就已经交代,本次的演讲提前并不知晓而且毫无准备,在此背景下宋美龄进行了一场即兴演讲。她在演讲中举了三个不同的小例子,第一个是通过讲述美国总统在演讲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而自己为即兴演讲,希望不足之处得到包容,通过陈述句句式举出例子,自然过渡到演讲主题。之后分别举了美国士兵第一次到中国受到的礼遇及“磨镜台的故事”,陈述句语气更能使听众像听故事一样渐入佳境,不知不觉中接受演讲者的思想要点。宋美龄大量使用陈述句,通过缓缓的讲述故事,不知不觉中传递自己的政治意图,表现出宋美龄稳重端庄的一方面。文中的疑问句第一处在演讲伊始,此处疑问句引起听众注意,激发听众兴趣,演讲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对于第二句,宋美龄已经在前面提到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信念,在此处运用疑问句可以激发听众的热情,听众希望听到实现理想的途径。第三处为“磨镜台的故事”中小和尚对师父的疑问。这句话看似是无关痛痒的疑问,但实则是第二个疑问句的变相说法,等于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提问,使听众的兴趣大增,引发深思。宋美龄虽然在演讲中疑问句使用较少,但又用到恰到好处,在恰当的时候引起听众注意,增强了互动性。虽然祈使句在煽动、吁请等方面作用很大,但宋美龄在此次演讲中却没有使用祈使句,反而树立了宋美龄亲民善民的一种亲切形象。

(二)情态

依照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情态在人际功能方面的体现不同于概念功能的情态意义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一些判断性的副词或表达方式上。通过这些判断性的副词或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出讲话人态度是否坚决,情感是否强烈。在本篇演讲文本中,perhaps(表示也许)用了两次,without…cannot(表示肯定)用了一次。“Perhaps”所在的第一句中在这句中宋美龄用此词表达一种谦逊和包容的态度,第二句中此词表示宋美龄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向听众交代将要讲得故事,体现出一种商量性的语气,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without…cannot”这一表达方式用于演讲结束时,宋美龄用双重否定的方式呼吁在座的听众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中美人民共同的理想。整体来说,判断性的副词和表达方式用得较少,体现出宋美龄果敢洒脱的另一面,有助于提高听众对她的信服度。

四、结语

本文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理论的人际功能理论,分别从语气和情态两方面对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即兴演讲进行了分析,发现宋美龄在政治演讲中较多使用陈述句,便于传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在比较缓和的语气下让听众能更好的了解掌握演讲者的意图,同时适当以疑问句作为点缀,增强语气,加强与听众的互动性;在情态方面较少使用判断性的副词和表达方式,通过此种方式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性,提高听众对自己的信服度。总之,政治演讲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演讲者不同的政治目标。(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参考文献:

[1]姜雪,刘薇.从语言的元功能看政治演讲――以奥巴马2008年大选获胜演说为例[M].东北大学学报,2009,11(4):360-365

[2]李景.商务英语信函的人际功能分析[M].才智:242,245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篇3: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

采用不同教学法的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均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的课堂话语。所谓教师话语 (teacher talk) , 指的是教师在组织外语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作为指导课堂活动的媒介, 教师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数量和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Hakansson, 1986) 。

Halliday认为语言实现一定的功能。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 语言承载着三个最为抽象、最为概括的功能: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其中, 概念功能由经验功能 (experiential) 和逻辑功能 (logical) 组成的。人际功能, 是我们用来构建和维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是影响别人的行为的功能, 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语篇功能, 能使我们说的话, 写的文章组成连贯的语篇, 而不是杂乱的句子。

当下, 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性强, 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或许是更多老师的选择。作者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角度, 分析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 探究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 探讨科学合理的课堂话语的表现形式, 期望对教师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帮助。

2 人际功能理论综述

上面, 我们提到了人际功能的概念。它是我们用来构建和维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是影响别人的行为的功能, 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 说到底无非是给予 (giving) 和求取 (demanding) 某种商品。而商品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物品与服务 (goods and services) 以及信息 (information) 。将商品的种类因素加以分析, 我们就可以得到四种主要的言语功能:陈述 (statement) 、提问 (question) 、提供 (offer) 和命令 (command) 。

对于语言的人际功能的考察, 我们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互动的方面, 另一个是态度方面。互动方面, 可以由会话双方的语气系统来实现。在功能语法中, 语气 (mood) 是体现交换功能的核心。它是由小句中的主语 (Subject) 和限定成分 (Finite) 组成的。主语和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定义相似, 而限定成分指的是小句的动词词组中表示时态 (如be动词) 或情态 (如may) 的动词。如“Did you see him yesterday?”中的“did”就是限定成分。对于不同的语气, 小句可以表现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四种形式。陈述句多是用来提供信息或是发起一段话;疑问句则表现了互动中的协商与交流;感叹句体现了说话人对于某一话题的情感和态度;祈使句的运用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提供某种商品, 它表明了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态度方面的功能主要是由情态系统来实现, 包括情态 (modality) 和评价 (appraisal) 。如果交换的是信息, 那么情态就是从可能性或是经常性的方面来判断信息的可靠程度。如果是物品与服务的交换, 情态则指的是说话人对交换成功性的自信程度。情态主要是通过情态动词 (如can、will、must) 、情态副词 (如probably、usually、certainly) 和谓体的扩展 (如supposed to do、allowed to do) 来实现。根据韩礼德 (Halliday 2004:620) 的观点, 情态值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级, 并有显性主观 (explicit subjective) 、隐形主观 (implicit subjective) 、隐形客观 (implicit objective) 和显性客观 (explicit objective) 四种情态取向。评价 (appraisal) , 可以简单的被定义为说话人对事情好坏的看法。Martin将其细分为态度 (attitude) 、介入 (engagement) 和级差 (graduation) 三个子系统。

3 从人际功能相关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3.1 互动

作为英语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言语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从课文导入到课文讲解, 再到课后练习答疑, 最后到知识巩固, 教师和学生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 从始至终, 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进行陈述讲解, 那就很有可能导致课堂没有生气, 而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言语的多样化, 不能只是一贯地陈述。下面会根据具体的例子加以分析:

1) Class begins.

2) Do you agree with me?

3) Who can re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

4) Now, please turn to page 23.

5) Excellent!

例1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在教学中, 我们当然不能忽视陈述的重要性。它能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获得信息。例2是一个一般疑问句。课堂上, 类似“Do you agree with me?”, “Have you ever heard of...”以及“Do you think...”的话语,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发言。而像第三个例子这样的特殊疑问句, 更是能切入主题, 拓宽学生的思路, 和他们进行很好的互动。例4这样的祈使句在课堂上也是必要的, 可以不时的提醒学生, 帮助教师掌控课程的整体教学进度。偶尔, 发出例5这样的感叹句, 也有助于提升话语的感染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 情态

其实,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有深刻的影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能会听到有些老师会使用诸如“must”“require”的字眼。在提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今天, 那些表达强烈意愿、具有绝对性质的命令式话语最好要避免。比如“You must hand in your paper next Monday”可以改为“You are supposed to hand in your paper next Monday”。太主观的话语最好要客观化, 这样才能消减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留给学生比较多的空间去思考。例如, “I think the author wants to express his anger towards those warmongers”就具有比较强烈的主观色彩。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不妨试试“The author probably wants to express his anger towards those warmongers”。在讲解完之后, 教师也可以使用诸如“Can we say the author is radical?”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增加师生的交流。

3.3 评价

评价可以被简单的定义为说话者对事情好坏的看法。那么一个人对于事物的情感、评判和鉴赏通常都有好坏、褒贬之分。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和肯定, 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 适时地给学生以回应, 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某种行为。比如下面这段对话:

S:My uncle used to live in Beijing.He told me something about people’s life there.

T:Really?What did he say?

S:...

在肯定和夸奖学生的时候, 要实事求是。使用“Excellent!”和“You’ve done a good job!”这样的高值判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在表示不赞同的时候, 应该注意慎用带有贬损、强烈否定意义的词或是片面、武断的表达方式。例如, “stupid”, “insane”, “absolutely”, “hate”等等。

4 结束语

本文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下,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总的来说, 教师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课堂上应该运用多样的话语表达方式, 既有陈述, 又有提问、命令和提供;尊重学生, 保持话语适中的情态值;积极的给学生以反馈, 积极引导学生, 同时, 坚持实事求是, 给学生适当的态度表达。唯有如此, 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akansson G.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C]//Kasper.Learning,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Classroom.Aarhus:University Press, 1986.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Martin J R, 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2003.

[4]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Inc, 1991.

[5]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高丽娟.教师话语在课堂互动中的人际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2) .

[7]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从人际功能角度分析政治演讲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元功能;人际功能理论;政治演讲

一、引言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不同的语言形式担当着不同的社会作用,或像广告用语宣传产品、吸引顾客,或像相声小品抖搂包袱、传送欢乐,而演讲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政治演讲一般用于宣传政党思想政策、说服听众信服并使其获得广泛传播,在获得选民支持、提高影响力、赢得战争盟友等方面可谓是一种威力十足的隐形武器。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给美国政府和人民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不畏强权、勇于反抗侵略者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多次雷鸣般的掌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宋美龄遍访多个州举行演讲,由此美国民众深入了解了远在东方的中国战场的战况,也更加关心支持中国的抗战进程。在促成美国给予援助的众多因素中,宋美龄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和演说家功不可没。

本文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即兴演讲为例,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從而得出政治演讲是如何运用人际功能从而达到演讲者的政治目的。

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研究语言的功能时提出,由于儿童时期的特殊性,语言的功能达到七种,到了成年时期功能范围缩减到三种含义丰富且更加抽象的功能,即韩礼德的元功能(mate-functional),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语篇功能(textual)。

概念功能指的是谈话的内容,即人的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人际功能是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的功能,即讲话人进入语言情境的形式。语篇功能是指如何使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关联。(刘润清,2002)由于政治演讲主要宣传思想观点,其重点突出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

三、人际功能理论简介及案例分析

人际功能是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观点从而来影响听众的行为,韩礼德认为交际功能体现在语气和情态上。通过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说话人为自己选择的角色以及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对听话者所持的不同态度。在情态上,与概念功能的情态意义所包含的情态动词不同,在人际功能部分,情态主要体现在判断性的副词和表达方式,如certainly(当然),perhaps(也许),probably(大概),it is possible(有可能)等等。通过这些判断性副词的使用可以看出说话人在表达观点时的态度,关乎到听众对说话人权威性及公信力的判断。

(一)语气

说话人在讲话中使用的语气可以直接显现出对说话人的不同态度,语气在人际交流中极为重要。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等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气,一般陈述句传达的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重要信息,希望听众能对这一信息进行理解吸收。祈使句代表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权威性和主导性,或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在使用这种句式时,说话人明显希望听众能对这句话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疑问句通常语气较为强烈,或说话人对所谈事物提出质疑,引起听众注意并引发思考,加强与听众的互动性;或说话人提出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宋美龄的演讲文本中,一共46句,陈述句居多共有43句,祈使句为零,疑问句有3句。宋美龄在演讲开头就已经交代,本次的演讲提前并不知晓而且毫无准备,在此背景下宋美龄进行了一场即兴演讲。她在演讲中举了三个不同的小例子,第一个是通过讲述美国总统在演讲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而自己为即兴演讲,希望不足之处得到包容,通过陈述句句式举出例子,自然过渡到演讲主题。之后分别举了美国士兵第一次到中国受到的礼遇及“磨镜台的故事”,陈述句语气更能使听众像听故事一样渐入佳境,不知不觉中接受演讲者的思想要点。宋美龄大量使用陈述句,通过缓缓的讲述故事,不知不觉中传递自己的政治意图,表现出宋美龄稳重端庄的一方面。文中的疑问句第一处在演讲伊始,此处疑问句引起听众注意,激发听众兴趣,演讲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对于第二句,宋美龄已经在前面提到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信念,在此处运用疑问句可以激发听众的热情,听众希望听到实现理想的途径。第三处为“磨镜台的故事”中小和尚对师父的疑问。这句话看似是无关痛痒的疑问,但实则是第二个疑问句的变相说法,等于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提问,使听众的兴趣大增,引发深思。宋美龄虽然在演讲中疑问句使用较少,但又用到恰到好处,在恰当的时候引起听众注意,增强了互动性。虽然祈使句在煽动、吁请等方面作用很大,但宋美龄在此次演讲中却没有使用祈使句,反而树立了宋美龄亲民善民的一种亲切形象。

(二)情态

依照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情态在人际功能方面的体现不同于概念功能的情态意义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一些判断性的副词或表达方式上。通过这些判断性的副词或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出讲话人态度是否坚决,情感是否强烈。在本篇演讲文本中,perhaps(表示也许)用了两次,without…cannot(表示肯定)用了一次。“Perhaps”所在的第一句中在这句中宋美龄用此词表达一种谦逊和包容的态度,第二句中此词表示宋美龄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向听众交代将要讲得故事,体现出一种商量性的语气,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without…cannot”这一表达方式用于演讲结束时,宋美龄用双重否定的方式呼吁在座的听众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中美人民共同的理想。整体来说,判断性的副词和表达方式用得较少,体现出宋美龄果敢洒脱的另一面,有助于提高听众对她的信服度。

四、结语

本文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理论的人际功能理论,分别从语气和情态两方面对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即兴演讲进行了分析,发现宋美龄在政治演讲中较多使用陈述句,便于传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在比较缓和的语气下让听众能更好的了解掌握演讲者的意图,同时适当以疑问句作为点缀,增强语气,加强与听众的互动性;在情态方面较少使用判断性的副词和表达方式,通过此种方式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性,提高听众对自己的信服度。总之,政治演讲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演讲者不同的政治目标。(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参考文献:

[1]姜雪,刘薇.从语言的元功能看政治演讲——以奥巴马2008年大选获胜演说为例[M].东北大学学报,2009,11(4):360-365

[2]李景.商务英语信函的人际功能分析[M].才智:242,245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篇5:从语用角度分析小句的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看作是一个具有三分层面的对象、语义层面、词汇语法层面和语音层面, 后一个能体现前一个, 也就是低一层级体现高一层级。而在功能上, 则将其看作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交换。

1.1 交换

系统功能语法将人际功能解释为:“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6]105这是在对话或会话过程中发生的, 对话或会话在进行时, 总是有“交换”发生, 这种交换可能是物品和服务, 也可能是信息, 这也体现了对话的本质:小句的人际功能。同时说话者的角色也在对话进行中生变化, 这些变化在四种主要的语言功能中相互关联, 这四种功能分别是:提供 (offer) 、命令 (command) 、陈述 (statement) 和提问 (question) (见下表) 。

我们使用语言即是进行“交换”, 所以对话从根本上可能说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那么就不仅和发起对话一方的提供、陈述、命令、提问有关, 同时也有着回应功能 (见下表) 。

针对交际中存在不同的交换过程, Halliday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 将小句的一种交际过程分为两种功能:命题 (proposition) 和提议 (proposal) 。命题作为小句在信息交换时的语义功能;提议作为小句在物品和服务交换时的语义功能。命题以语言为媒介或手段, 而提议只将语言作为一种过程, 以达成非语言效果 (如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做成一件事) 的手段。

1.2 语气 (Mood)

从人际功能角度, 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了语气 (Mood) 的概念。语气结构由两部分构成, 语气+剩余部分 (Mood+Residue) 。前者旨在提出话题, 由限定成分 (Finite) 和主语 (Subject) 构成;后者则能够省略, 可以包括谓语 (Predication) 、补语 (Complement) 及状语 (Adjunct) 。语气结构在系统功能语法中, 作为一种系统性结构, 可作如下表示:

这种结构表明在英语中, 小句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每种类型都与一定的语言交际功能相联系。同时在每种构成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组成成分, 具体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的应用变化, 在此不作赘述。

1.3 情态系统 (Modality)

语气结构可以表明说话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角色和他为听话人所指配的角色, 而情态系统则表明了说话人是对自己的命题作出判断还是表达个人的意愿。情态系统有两种, 情态和意态, 如下表所示:情态涉及两个中介类型, 表达概率和频率。而意态则取决于言语功能, 对于命令, 产生义务, 即执行命令的必要性;对于提供, 产生意愿, 即接受提供的愿望。

2. 语用学与语气结构

语气结构研究针对语言中的交际, 而语用学也是对语言的交际进行研究, 那么二者有着怎样的关联呢?语用学的定义是研究使用的语言 (language in use) , 它的范畴一直是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传统语言学通常将之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何兆熊[5]的观点则是将语用学定义为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客观事物。语用学的研究通常是与语义学和语法形成三分对立而成为语言学的整体构成, 也就是语言的使用, 意义和构成规则, 因此我们最好是将语用学理解为详细研究语义学和语法的策略及原则, 即如何使用这些构成规则 (语法) 和意义 (语义) 。语用学研究意义, 而其与语义学的区别则恰恰在于其考虑到了语境这一因素, 是实际应用的语言, 这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交换的概念密切相联。Butler[3]13认为, 在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用学之间缺少关联研究, 主要是因为系统功能语法主要研究影响语言的社会因素, 而语用学则更多地涉及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因素, 同时也没有完全忽略社会因素。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

2.1 言语行为理论与言语功能

20世纪中期, 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人们能够以言行事。Austin[1]的言语行为理论将之分为三类: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 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 。Levinson[7]指出, 言外行为是奥斯汀理论的焦点部分, 而言语行为理论本身其实主要指的也就是这一行为。通过言外行为, 人们将在头脑中概念化的言语功能与交际中的具体行为相结合。事实上, 这种言外行为和Halliday所说的“言语功能”非常相近, Halliday命名的不同更大的原因在于以功能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无疑为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关于“言外行为”的定义又显得过于宽泛, 在这一点上Halliday的理论又体现了优势。他将语言的交际细化为四种, 提供 (offer) 、命令 (command) 、陈述 (statement) 和提问 (question) 。通过不同的功能, 将社会交际划分为四种语义范畴, 显然在这方面Halliday的理论优于Austin。但尽管如此, 他的理论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 语用学家也不断提出各种批评, 比如他认为在语义和语气层面的语言功能和语法层面的情态系统存在着对称关系 (congruent) , 而他把不对称的现象 (non-congruent) 理解为语法隐喻, 就是通过一种相似的方面来体现另一种不同的事物。Butler[3]就这点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Halliday在这方面的论述过于笼统, 而且对于为什么说话人采用一种不对称的表达关系没有提出合理解释。Halliday在语言交际中的四种功能之一命令 (command) 的解释可以由间接言语行为和礼貌理论加以说明。

2.2 命令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和礼貌

语言结构和它的功能之间如果存在着直接联系时, 那么这个语言结构则产生直接言语行为;而当两者存在间接关系时, 我们就得到一种间接言语行为[9]。所以我们在提出命令 (command) 时, 如果用祈使句, 那就是直接言语行为, 而如果用陈述句、疑问句等其他形式, 则为间接言语行为。类似的例子很多, 如:

(1) Can you open the window?

(2) Do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

(3) The air is not very fresh here.

事实上, Searle[8]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又进一步对言外行为进行了划分。他认为言语尽管都体现出行为能力, 但在强度上却有所不同, 而且人们采用这种具有不同强度的言语来行事的原因要归于礼貌问题。极有可能人们会选择不同的命令方式, 如间接命令, 提出观点, 或作相关的陈述暗示, 这时人们是在选择一种更加礼貌的形式, 同时也不仅仅是“如何以言行事”, 而是“如何将事行得更好”的问题。

在日常交际中, 礼貌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面子”是我们在交际中时刻注意到的, Yule[9]将其定义为一个人的公众个人形象。Butler同时也提到, 大多数人本能地想在社会交际中表现得有礼貌, 因为礼貌可以保持并改善对话交际中的社会关系。但是命令这一功能, 在其本质上就是威胁面子的。因此, 在每天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一旦想命令, 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对话策略, 因为命令是让别人为说话人做事, 也就是打扰别人, 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听话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 Yule[9]认为, 表达方式的选择更倾向于相对不太直接, 听起来不是特别清楚, 一般比较长, 而且有着相对复杂结构的表达, 这意味着说话人在对面子 (即礼貌) 的关注上做出了更大的努力。因此, 我们认为, 说话人在给出命令, 而同时又尽量不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 那么他们应该更倾向于采用间接言语行为而非直接。Brown和Levinson[2]也肯定了这一点, 认为礼貌的一种语言形式体现就是要遵从常规的间接 (conventional indirectness) 。

而对于Halliday没能够对说话人为何及如何采取不对称的表达提出合理解释的问题, 从礼貌理论中可以找到依据。我们认为语气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保持社会关系的策略。换句话说, 交际中对礼貌的需要引导人们采取不对称的表达, 或者说是隐喻, 来使用命令这一言语功能。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上文在请求别人开窗户这一例子中采取间接陈述句和疑问句, 而非单纯在语义上更为直接的祈使句。Brown和Levinson[2]认为, 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对命令采用间接言语行为是因为这更能体现说话人的礼貌功能。这些间接言语行为的内在结构能很好地解决特定礼貌策略的需要。

3. 结语

系统功能语法中Halliday对命令等交际的语用功能等实际问题的阐述不够全面。在这一方面, Butler及何兆熊都分别提出, 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在某些方面是互补的。在对某些特定语言现象的解释上, 如本文中提到的命令, 语用学上的确可以提出更为有力的解释方法, 一些策略及原则理论如能融入到系统功能语法中, 那么系统功能语法一定可以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Austin, J.L.HowtoDoThingswithWords.Beijing: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Brown, P., Levinson, 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Butler, C.S.SystemicLinguistics, SemanticsandPrag-matics.Steiner, EH., Veltman, R.Pragmatics, Discourse and Text.NewJersey: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 1988:13-27.

[4]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 (3rd edition) .London:Edward Arnold, 2004.

[5]何兆熊.漫话功能主义和语用研究[J].外国语, 1991, (4) .

[6]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7]Levinson, S.C.Pragma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8]Searle, J.A.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Speech Acts, in Language in Society, 1976.5, (1) :1-23.

篇6: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

关键词:BNC语料库  功能语法  情态动词  新闻语篇

一、引言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言分析提供了有用的框架。系统功能语法是语言学理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韩礼德(1985)认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在词汇语法层面上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的。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打破传统语法的界限研究情态动词。情态系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

二、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

(一)情态的定义和分类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指人们使用语言互相沟通,建立并维护各种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情态来实现。情态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语气,语气包括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限定成分不仅表达时态和情态,也包括归一性。归一性是人际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情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情态之前有必要对归一性进行简介。

韩礼德(2000)认为,归一性是肯定与否定之间的选择:是或不是,做或不做。然而,这种可能性并不局限于两端,还有各种中间阶段,例如“可能”“很少”和“也许”。这些介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中间度统称为情态。

根据韩礼德(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若交换物为信息,情态则与信息的有效性相关,包括可能性和经常性。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包括“likely、possibly、certainly”。同样,不同程度的经常性包括“seldom、ever、hardly”(韩礼德,1994:150)。在使用可能性变量时,说话人向他人传达的信息包括“是”或“不是”,从而表达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在使用经常性变量时,说话人所表达的信息同时包括“是”和“不是”。也就是说,有时是,有时不是,从而表达不同程度的频率。

说话人有三种方式来表达可能性和经常性:第一,通过动词短语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如“That should be Mary”中的“should”,“She'll dress that skirt on this occasion”中的“will”;第二,通过可能性和通常性中的情态附加语如“That's possibly Mary”中的“possibly”,“She usually dresses that skirt on this occasion”中的“usually”;第三,将两者组合起来,如“That possibly should be Mary”中的“possibly should”,“She will usually dress that skirt on this occasion”中的“will usually”。韩礼德将这些可能性阶和经常性阶称为“情态化”。

交换物为商品和服务时,情态指说话人的决心或对某个行为最终完成的期望;若向他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表达说话人提供的意愿或倾向,其中间度包括“willing to、anxious to、determined to”;而在向他人发出命令时,其中间度包括“allowed to、supposed to、required to”。

此外,说话人有三种方式来表达意愿和义务:一是通过限定性情态动词,如“I'll help you”中的“will”,“You should do that”中的“should”;二是通过限定词的扩展,通常为形容词,如 “Im anxious to help you”中的“am anxious to”;三是通过动词的被动形式,如“Youre supposed to do that”中的“are supposed to”。韩礼德称之为意态化。

(二)情态动词的分类

1.韩礼德关于情态动词的分类

情态动词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包括确定性、可能性及义务性。韩礼德(1994)将情态动词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情态值:情态高值,情态中值,情态低值。不同的情态值显示了说话者对一个命题不同的肯定程度。这种基于情态值的分类不仅包括情态动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也包括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如表1所示:

表1:情态值(Halliday,2000:76)

low median high

positive can,may,could,might, (dare) will,would,should,is/was to must, ought to,need,has/had to

negative neednt,doesnt/didnt+

need to,have to wont,wouldnt,shouldnt,(isnt/wasnt to mustnt,oughtnt to,cant, couldnt,(maynt,mightnt,hasnt/hadnt to)

2.Biber的分类

Biber(1999:483-484)将情态动词分为3类,分别为:1.central modal verbs:can,could,may,might,shall, should,will,would,must;2.marginal modal verbs:need to,ought to,dare to,used to;3.semi-modal verbs:had better,have to,have got to,be supposed to,be going to。

三、BNC新闻语篇中情态动词的统计结果与个案分析

本文主要对新闻语篇中情态动词及其人际意义进行分析。利用BNC在线检索功能找出其子库——新闻语篇中的情态动词,并对其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和分析。

新闻报道中有大量的情态动词。从归一性上说它们有肯定和否定形式。通过语料库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肯定形式在新闻语篇中占总比例的94%,远远超过了其否定形式。新闻具有许多社会功能:通过新闻的传播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并通过积极的态度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从新闻的这一社会性要求来看,情态动词的肯定形式使用频率更高。正如在BNC子库新闻语料中,肯定形式的情态动词出现了137241次,约占94%;否定形式的情态动词出现了8079次,约占6%。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并细分为4类:肯定性、经常性、义务和意愿。在BNC的子库新闻语料中,检索出了情态动词四种类型出现的频率。情态动词的可能性和经常性总量分别为3534(27%)和4927(38%),而义务性情态动词与意向性情态动词总量分别为2543(20%)和1866(15%)。表经常性的情态动词占总量最高,超出了其他三种类型在新闻语篇中所占的比例。

表2:新闻语篇中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和概率

Modal Verbs Number Frequency

will 40526 32.5%

would 24660 19.8%

can 16496 13.2%

could 15788 12.6%

should 9708 7.8%

may 8743 7%

must 4709 3.8%

might 3928 3.1%

shall 273 0.2%

total 124831 100%

表2表明,在新闻语篇中,“will”和“would”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32.5%和19.8%,占总量的52.3%。而“must”“might”和“shall”等出现的频率最低,仅占总量的7.1%。除了最常见的情态动词,其他核心情态动词如“can”“could”“should”和“may”占总量的40.6%。在新闻语篇中,“will”和“would”可以表示期望、意愿和决心,表达说话者对某种事件的意见、看法或打算。例如:

(1)But they hope that then the troubles in Bosnia will be resolved and the youngsters will be able to escape thoughts of war,not just for a few days, but forever.

(2)In a rare interview,he told me“I will not give up comedy completely,but I will never go back to being a stand-up comic again.”

(3)More financial support would help improve her chances against the big names.

情态动词“will”和“would”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或意愿、意图,多出现在新闻语篇中。费尔克拉夫指出,目前新闻语篇多使用间接引语,说话人与作者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其目的是“将官方的观点转变为公共语言”,从而被公众广泛理解和接受。同时使新闻的的交际功能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情态动词“will”和“would”也可以用来表猜测和不确定性。在新闻报道中,作者通常使用一些表示不确定性的情态动词,以减少信息传递时与公众发生冲突,从而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因此,情态动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读者易于接受他们的观点和评论。例如:

(4)And if they are genuine it could open up old wounds in Russia where there is still bitter feeling over how the execu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covered-up by communists.

(5)Should this happen,you may be entitled to compensation providing you have been with the firm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其他情态动词如“must”“might”和“shall”在新闻文本中相对来说出现较少。其原因如下:首先,“must”的语气较强硬,容易使读者产生抵触情绪或引起冲突;其次,尽管“might”在表达可能性、确定性和推理性方面语气较弱,但它显示了作者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缺乏信心,而“shall”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许可,警告和命令。

情态值也是前文所提到的情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1.低值情态动词

低值情态动词使说话人承担更少的情态责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报道的不确定性及缺乏信心。从表面上看,低值情态动词似乎削弱了话语的强度,但它在新闻语篇中具有某些无形的力量。作者通过低值情态动词表明对事件的不确定性,为自己保留了余地,维护了权威性,同时也为观众保留了更多的权利来表达其自己的观点,有利于调节双方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如命令和要求。例如:

(6)No one but the Queen herself,she had decided,could do anything now to help her save her crumbling marriage.

例(6)中低值情态动词“could”不仅给女王自由裁量权,也表明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向女王提出建议,使双方产生共鸣。

2.中值情态动词

大量使用低值情态动词会使说话者承担更少的情态责任,同时也表明说话人对自己的报道缺乏信心,不具有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作为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力量就无形中被削弱了。而高值情态动词的使用会让读者觉得新闻媒体过于自信,不利于双方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高值情态动词也使作者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可能削弱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中值情态动词可以弥补上述两者的不足。

3.高值情态动词

在新闻语篇中,高值情态动词因使作者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较少使用,只占12%。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更倾向于使用主语“we”而不采用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在弱化语气的同时也平衡了双方之间的责任,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此外,“we”作为主语,将作者和读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它们共同的利益,从而建立了一个“平等”的关系。例如:

(7)“We must get back to the high standards of self-discipline that we have set ourselves in the past.”said Cooke.

该句使用主语“we”,表达了说话人与听众之间的共同利益,增强了双方之间的亲密感,让使者感受到对方是以他们的利益为出发点。

在本文分析语料中,情态低值出现了45215次,占31%;情态中值出现了83376次,占57%;情态高值出现了16729次,占12%。由此可见,新闻语篇中情态中值以57%的比例占绝大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低值情态动词。相反,高值情态动词在新闻语篇中使用较少。

四、结语

新闻的人际功能不仅传达信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情态作为实现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由文章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对情态动词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在新闻语篇中,情态中值和情态低值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情态高值,这是因为作者想要得到读者积极性的评价,从而维护他们所代表群体的利益。2.在中值情态动词和低值情态动词中,“will”和“would”在英语新闻语篇中出现最多,因为就新闻语篇而言,作者必须以客观而准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之,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并对其进行客观性和批判性的分析,不同形式情态动词的使用对进一步维护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Chen,L.Evaluation in Media Texts:A Cross-cultural

Linguistic Investigation[J].Language in Society,2005, (33):673-102.

[2]Fairclough,N.Media Discourse[M].London:Edward Arnold,

1995.

[3]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8.

[4]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2000.

[5]李杰,钟永平.论英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外语教学,2002,

(1).

[6]苗兴伟.人际意义与语篇的构建[J].山东外语教学,2004,

(1):9.

[7]马刚,吕晓娟.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情态动词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07,(115),17-21.

[8]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重阳节的感人演讲稿下一篇:红领巾广播站分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