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讲座

2024-04-12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讲座(共9篇)

篇1: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讲座

“健康百家”栏目骨质疏松访谈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目前,老年人在我国13亿人口占约1/5,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约占40%,这给老年朋友带来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今天,我们绵竹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汪义来给大家讲讲骨质疏松。

一、什么叫骨质疏松?

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骨质疏松有那些危害?

1、全身骨骼、肌肉疼痛。

2、容易导致骨折。

三、哪些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1、绝经后妇女。

2、老年人。

四、骨质疏松可以预防吗?

可以

五、那如何预防呢?

1、锻炼

2、饮食

3、药物

4、最重要的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断明确后,按医师的建议正规治疗。

篇2: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讲座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降低骨质疏松危害,将正确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公众和媒体,卫生部日前组织专家编写了《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并给予了有关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

(一)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三)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四)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五)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六)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七)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八)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九)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篇3:骨质疏松防治误区大盘点(上)

误区一:“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错。“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其骨密度降低必须达到规定标准:与正常成年人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标准差 (SD) 才叫做“骨质疏松症”;降低一个标准差 (SD) 以上但未达到2.5个标准差 (SD) 时,只能称作“骨量减少”。很多老人确实存在骨质疏松,但严格来说是处于“骨量减少”的范畴,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以,重视“骨质疏松”没有错,但也不必看到“骨质疏松”就草木皆兵,需要正规的骨密度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误区二、依据自觉症状或血钙水平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症

错。许多老年人认为只要没有腰腿疼、血钙不低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首先,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因而很难察觉,而一旦感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往往为时已晚;其次,不能把低血钙与骨质疏松划等号,事实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并不低,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 (PTH) 分泌,动员骨钙入血而使血钙维持正常。因此,不能依据有无自觉症状和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对于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定期去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误区三、骨质疏松都是缺钙造成的,单纯补钙就能治好

错。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因为缺钙,而多是由于钙调节激素失衡 (如雌激素分泌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和活化降低等等),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活性,致使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单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同时纠正骨代谢失衡的问题 (即:一方面要促进骨生成,另一方面要阻止骨流失),换句话说,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 (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和促进骨形成的药) 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打个比方,补钙就像提供补墙用的水泥,但提供水泥并不等于补墙,还要有泥水匠的操作,抗骨质疏松药物就扮演了泥水匠的角色,可以调控上述两种细胞的“工作”,最终将钙“砌到墙壁”里。国外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正规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如果没有规范服用抑制破骨或促进成骨的药物,对于预防骨折来说仍然是无效的。

误区四、只要钙的摄入量足够,身体就不会缺钙

错。仅仅保证每日足量的钙摄入是不够的,这是因为食物中的钙必须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而吸收之后的钙还需要在性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 (PTH) 等的调节作用下才会沉积到骨骼当中,上述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机体缺钙。

误区五、因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故患者宜静不宜动

错。有些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因为担心自己一不小心会发生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去户外锻炼,这种作法并不可取。我们讲,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如果老年人因为担心跌倒造成骨折而不注意锻炼身体,肌肉力量减退,协调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只会更加严重,反而更容易跌倒造成骨折。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适当锻炼 (如负重训练、健身跑、步行等),每周应进行两次,每次一小时。这样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力量,来保护骨骼健康,从而减少骨折的机会。即使已卧床不起的骨折病人,也应该经常让家人把自己推到户外,晒晒太阳,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错。很多年轻人都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似乎与自己无关。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二三十岁的女性(尤其是体型消瘦者),也有可能罹患此病,这与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如今许多年轻人没事就宅在家里,出门以车代步,缺乏户外运动,日照时间不足;吃饭偏食,嗜好烟酒、喜饮浓茶咖啡;更有一些年轻时尚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拼命节食减肥。上述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合成减少,可能年纪轻轻就会患上骨质疏松症。

误区七、预防骨质疏松,无须从小开始

篇4: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讲座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

Investigation on the Knowledge abou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Haiyang City

XU Lei,YU Wen-gua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A questionnaire was done among 12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lated knowledge was publicized.The SPSS 11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Results:60.83%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age,20.83%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gender,59.17%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menopause,50.83%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calcium,10.00%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smoking,10.00%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drinking,10.83%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coffee,10.00%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strong tea,48.33%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sunshine,and 31.67% osteoporosis was related to sports exercise.22.50% of the patients knew that osteoporosis was caused by rheumatoid arthritis,and 74.17% of them knew that it was cau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hormones.In daily life,35.83% of them supplied calcium with drugs,45.83% of them supplied calcium by health care,34.17% of them supplied calcium by diet,75.83% of them didn’t smoke,81.67% of them didn’t drink too much,82.50% of them drank no coffee,79.17% of them didn’t drink strong tea,30.83% exposed themselves in the sunlight,and 74.17% of them did exercise.After education,all of them knew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osteoporosis.Conclusion:There is only a few of the surveyed patients knowing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osteoporosis.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m to know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caus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 and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m.

【Key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osteoporosis;related risk factor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RA病情迁延发展,常并发OP,在RA治疗过程中,OP的防治也很重要。对RA患者进行OP相关知识调查,对患者伴发OP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20例RA患者进行OP相关防治知识调查,分析患者知晓情况,以指导RA患者有效进行OP防治,现报告如下。

nlc202309090616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120例。

1.2 问卷制定 依据OP相关的危险因素[1],结合RA临床特点制定统一问卷,调查RA患者对OP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内容包括:引起OP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常吸烟、过量饮酒、常饮咖啡、常饮浓茶、绝经、不注重运动锻炼、钙摄入不足、不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应用激素治疗RA和RA疾病本身等导致OP;RA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骨健康生活方式对OP的影响,如接受骨健康教育指导、补钙方式、不嗜烟酗酒、不喝咖啡浓茶、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加强运动锻炼、定期检测骨密度和骨质量等对OP发生的影响;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均收入在

1万以内为差,1~3万为一般,3万以上为好。调查表的信度系数为0.78,有较高的可靠性;效度系数为0.69,有较高的有效性。

1.3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表,由调查医师对就诊的RA患者按照问卷项目全面询问,并完成问卷表填写。最后给予患者OP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并发放相关危险因素考试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比较 调查问卷表有效率100%。调查RA患者120例,男31例,女89例;年龄23~71岁,平均(37.50±10.20)岁,其中23~30岁17例,31~40岁26例,41~50岁37例,51~60岁25例,61岁以上15例;病程3个月~13年,平均(4.50±2.90)年,其中1年内33例,1~5年52例,5~9年30例,10年以上5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6例,初中53例,高中41例,大专及以上10例;家庭经济状况差42例,一般59例,好19例。

2.2 RA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与认知OP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RA患者对引起OP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率较低,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好的认知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RA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与骨健康生活方式比较 RA患者骨健康生活方式较差,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好的在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优于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2。

2.4 宣教后RA患者OP相关知识知晓率 给予RA患者OP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后,通过问卷考试,患者对OP相关危险因素知晓率均达到100%。

3 讨 论

人体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降低对蛋白质和钙等摄入减少,以及运动量减少,骨代谢即发生紊乱;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维持骨骼的钙质流失加重,引起OP。RA是OP发生的主要相关疾病之一,RA继发OP临床极为常见[2],除年龄、绝经等传统的OP危险因素外,任何剂量激素、病程长和25(OH)D水平下降都是RA高发OP的危险因素,而生活质量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性指标也可能参与RA相关性OP的发生[3]。RA继发OP较正常人群OP的发生率明显升高[4],研究发现,RA发生OP较健康对照人群增加2倍,RA伴发OP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且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在临床中,较多的RA患者缺乏有效的OP防治,补钙存在较多认识误区,乱用补钙食品,防治OP收效很差;有的临床医师,或非风湿病医师治疗RA,没有把补钙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乱用激素较严重,个别静脉应用地塞米松达每日15 mg,严重危害RA患者骨健康。笔者对RA患者进行OP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以提高患者和临床医师防治OP水平。

本次调查显示,RA患者对OP相关危险因素认识严重不足,较多患者不知晓吸烟、饮酒、喝咖啡、喝浓茶与OP密切相关,对运动锻炼防止OP缺乏足够认识,生活不注重钙的摄入,不多接受阳光照射。许多患者不知道RA可继发OP,多数患者以保健品类补钙,缺乏食物补钙知识,因此,加强RA患者OP骨健康教育实属

必要。

年龄增长、绝经女性、骨折家族史、身体瘦小、运动锻炼少和不良饮食结构等是OP的重要危险因素,给RA患者进行OP相关知识教育,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骨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教育患者定期监测骨密度和骨质量,及时补钙,能有效降低OP发生,避免OP性骨折的危害,也是低投入、高效益防治OP的有效手段[1]。

RA患者因性别差异,生活习惯不一样,对骨骼影响不同,发生OP存在一定差异,如女性嗜烟酗酒少,男性运动锻炼多。RA发生OP原因,一是疾病本身引起骨质丢失,骨密度下降,其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和疾病活动等指标密切相关;RA在病程早期就已经出现OP,因此抗OP治疗在RA早期即应进行。二是RA患者由于关节疼痛,运动量少,易诱发OP。三是RA治疗中,有的患者长期大量或不正当使用激素诱

发OP。

陆竞秋等[6]报道RA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组OP发生率是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的2倍多,因此,要尽早诊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OP,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合理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并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改善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7]。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最近发布的RA治疗指南对RA并发OP高度重视,除常规治疗外,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时建议剂量每日不超过10 mg,同时每日保证摄入1500 mg钙和400~800 IU维生素D。对于绝经后女性RA患者,若无禁忌,可考虑激素替代治疗。双膦酸盐是有效的抗骨吸收剂,能防止骨丢失,与糖皮质激素同时应用可防止OP发生。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RA的桥梁,目的是在慢作用药物尚未发挥疗效前,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为了预防OP的发生,早期RA患者每日服用5~10 mg泼尼松龙,作为过渡期用药,待慢作用药发挥作用后停用;泼尼松龙如果长期每日2.5~7.5 mg,仍有增加OP发生率的可能;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专家推荐,应用泼尼松剂量 > 7.5 mg·d-1,持续3个月以上者,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给予双膦酸盐,可抗骨吸收,以减少激素诱导的OP[8]。外源性抗骨吸收药物降钙素,可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失,同时能减轻骨骼疼痛,利于患者增加局部关节和全身的活动量,防止发生废用性OP;鲑鱼降钙素对原发性和继发性OP的治疗都有显著疗效[9]。目前唑来膦酸对OP治疗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和减少骨量丢失[10],并对RA病情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1],但静脉给药要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

nlc202309090616

痛苦[12]。

RA患者对OP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获得OP防治方法多单一。文化程度低和经济状况差的患者OP防治知识知晓率更低,许多患者把OP简单等同于“缺钙”。由于缺乏OP防治知识,治疗RA时,许多患者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不合理的行为和习惯。通过OP知识调查,并进行宣教,患者对OP相关危险因素知晓率达100%,提高了患者对OP的认知,对防治OP,改变不良行为方式,RA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13],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以往患者或临床医师较多关注RA治疗,对RA所引发的OP常忽视。目前RA继发的OP已被多数学者所认识,并受到重视,但尚缺乏深入统一的认识,临床诊疗尚未形成“金标准”,治疗手段有待规范化。风湿病学临床诊疗指南对RA患者发生OP提及较少,也没有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治疗建议,但临床治疗RA中,风湿病医师已把补钙和维生素D作为常规防治OP手段。让RA患者了解OP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骨质疏松监测,掌握干预要点,改变低钙结构,适量运动,减少摔倒,增强保护意识,可减少骨折发生及骨折危害[14],促进RA患者对OP的认识。抓好患者教育,是医生的认识和职责,也有患者的认知和行动。通过多种手段和药物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防止OP骨折的发生,让患者了解预防重于治疗,早干预OP尤为

重要[15]。

4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症诊断[M].香港: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2011:645-649.

[2]陈美玲,周学平.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中医病机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4):42-45,66.

[3]洪琼,徐建华,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9):1083-1087.

[4]蔡晓燕,董光富.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12):1495.

[5]刘忠厚.骨矿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

[6]陆竞秋,张林杰,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499-501.

[7]邢小平,王鸥.重视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的早诊治[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05-14(A13).

[8]赵义.激素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最新建议[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02-28(E5).

[9]郑林,肖涟波.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0):64-66,76.

[10]赵良春,肖涟波.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3):59-62.

[11]王倩,陈昉,王暖凤,等.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56-1058.

[12]卢宏丽.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45-347.

[13] Bartlett SJ.风湿病综合治疗[M].叶志中,高诚,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0-212.

[14]王天兵,徐海林,陈建海,等.肩、肘、腕部骨折患者的社会学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5):377.

[15]徐苓.正确认识及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最重要[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02-01(A10).

收稿日期:2016-06-06;修回日期:2016-06-30

篇5:肿瘤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肿瘤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人口死亡的第一二位原因。11月16日下午15:00—17:00,我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在站点一楼康复训练室开展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对彩虹玉龙居民提供现场、预防癌症的常用知识宣传单50份。我们呼吁防治疾病,从自身做起。

篇6:疟疾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

本次参加人员为石家湾中学初

一、初二学生共82人,发放资料100份。

通过本次学习,让石家湾中学初

一、初二的学生对疟疾疾病有了新的了解,对疟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会学生一致认为对疟疾的治疗,认识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是广大疟疾病人急切盼望的。所以作为本乡的医生更责任搞好疟疾的随访、追踪、宣传等工作。特别是做好外来人员及出国人员的宣传工作。

大屯营卫生院公卫办龙季良

篇7: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方委会2013年5月12日

基本概念

1、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该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语名称字头缩写“AIDS”,在有些宣传资料中见到的“AIDS”就是代表艾滋病。艾滋病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出现多种很难治愈的病症,病人表现的症状无特异性,病死率极高。

2、艾滋病病毒

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称为艾滋病病毒。在有些宣传资料中见到的“HIV”就是代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的白血球。而且,病毒变异很快,使制造预防性疫苗非常困难。

由于艾滋病病毒生长在人白血球中,药物不能交它完全杀灭,这就是目前艾滋病无法治愈的主要原因。艾滋病病毒很脆弱,白血球外的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常用消毒药品,如‘84’消毒液、漂白粉片、消毒灵、酒精等都能交它杀灭。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叫艾滋病感染者,又称艾滋病 病毒带毒者或携带者。

4、艾滋病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抵抗力遭受到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后。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病症,这时就称为艾滋病病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二年内死亡。

5、窗口期

健康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在能马上检查出来(抗体),一般在两周至三个月后才可能检查出来。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可以检查出来的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在窗口期虽然检查不出抗体,但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已含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6、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从感染到发病的这这段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8-10年。短的几个月就可发病,长的可达十几年才发病。

7、传染期

传染期是指从感染者或病人有能力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那段时期。

就艾滋病而言,从感染后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

一般来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窗口期和艾滋病发病期的传染性较强。无症状期虽然传染性较窗口期和艾滋病病期要弱,但因时间长(平均大约8-10年),所以在病毒传播扩散方面的作用却非常大。

二、辨别基本概念

1、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艾滋病病毒则是引起艾滋病的病毒名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属于因果关系。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身体内都有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现症状时,就沁做艾滋病病人。通常,我们把艾滋病病人就不再称为感染者了。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为艾滋病病人一般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平均8-10年。在没有发病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外表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他们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过,他们可以通过体液交换,如性交或共用注射器吸毒,把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别人。

3、窗口期与潜伏期及传染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三者之间有密切相关。

窗口期是指健康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到可以检出抗体来的这一段时间,一般半月到三个月;

潜伏期指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到发闰的这段时间,也称为无症状期,一般平均为8-10年。

传染期是指感染到发病死亡前这段时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窗口期和艾滋病发病期的传染性最强。无症状期传染性稍弱。

流行情况

一、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概况

自1985年6月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5年到1989年9月,可称国传入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感染者主要是传入性,多数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主要分布的沿海城市,多为散发。

第二阶段为1989年10月到1994年秋,可称为扩散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吸毒人群。同时,全国其它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和归国人员中也发现了部分感染者。

第三阶段以1994年冬为起点,可称为快速增长期。这一时期,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流动有偿献血员等人群中发现大量感染者。与此同时,在云南、新疆、广西和四川等地区。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上升很快。在此期间,经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比例有所增加,查监测数据显示仍呈散发。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十分严峻。1994年以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数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势头表演赛未完全控制。

二、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快

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非常快。当艾滋病病毒进入一个地区的注射毒品人群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可以在数月内从5%以下很快上升到50%以上。这种快速的上升在云南、新疆、广西和四川等部分地区都已经发生。在上省(自治区)的某些地区,注射毒品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达70%-80%。

三、流行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艾滋病流行特征可以概括为:总感染率逐步上升、流行涉及面广、地区分布不均、农村地区青壮年是主要受害对象。目前我国艾滋病总感染人数已超过100万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到2010年全国感染人数将增至1000万人。

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流行波及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感染者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累计报告数最多的是云南省,其次是新疆自治区、广西自治区、河南省、四川省和广东省。虽然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各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流行强度很不一致。即使是在同一省或自治区或直辖市,不同地区的流行强度也不一样。而且,各地的主要传播途径也不完全相同。目前,云南省、新疆自治区、广西自治区和四川省等地主要是经过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具静脉注射毒品而传播。而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流动人口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则归咎为非吸毒 性经血传播。就全国而言,经血传播(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仍是现阶段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一、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四种主要体液

艾滋病大量存在于人体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乳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艾滋病病毒。通常,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体液有四种: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二、三种传播途径

(一)经血液传播

目前,经血液传播仍是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在我国已发生的经血液传播方式主要包括;

●共用未消毒注射器静脉吸毒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

●输入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羊角辫最高的传播途径。输入含有病症血液后,基本上是100%的被感染。

(二)经性传播

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前提下,与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性交,并伴有体液的交换,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目前,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而感染 的。

在我国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正逐年上升。

(三)母婴传播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或分娩或母乳喂养过程中,可以把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她的子。

在没有采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为15-30%。

三、日常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以下途径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 接吻(礼节性接吻)

☆ 共用毛巾、马桶

☆ 拥抱和握手

☆ 共用茶杯和餐具

☆ 同一泳池游泳

☆ 蚊虫叮咬

艾滋病的主要症状

一、感染早期的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多数无特异性。感染早期的临床表现很象感冒的症状,如发烧、无力、头痛等。因此,很多感染者当出现这症状时还以为是感冒,而没有意识到是艾滋病病毒感染。

早期的感冒样症状一般几天就会过去。当感染 者的血液中出现能检查出的抗体后,感染者就没有什么症状了,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队了检查血液外,其它检查都不能诊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二、艾滋病症状无特异性

感染后期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个体可能表现 的不一样,但可以概括为四类:

1、条件性感染和/或继发性感染

条件性感染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些微生物对健康人并不致病,可是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时,这些微生物可以引起致命性感染。在美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觉的条件致病菌感染 是卡氏肺囊虫肺炎。此外,那些本来就属于致病性的微生物,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上更容易发生感染,而且症状也更重,治疗也变得更加困难,如肺结核病。在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常见的合并感染就是结核杆菌感染。

2、肿瘤

细胞免疫对于防止肿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正常人群所罕见的一些肿瘤,如卡波济氏肉瘤。

3、消耗性病变

多数艾滋病病人有严重的体重减轻,其机理尚不清楚。

4、精神障碍和/或神经异常:

艾滋病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轻者肌肉痉挛或颜面痉挛,重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痴呆。

三、艾滋病治疗

1、“鸡尾酒”疗法

所谓:“鸡尾酒”疗法。就是几种作用于不同环节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一道使用。这种疗法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含量,甚至降到测不出的程度。几种药物同时应用,还可以克服艾滋病病毒很快产生耐药的问题。

然而,“鸡尾酒”疗法并没有解决艾滋病的治疗问题。首先,这种配方很复杂,饭前服什么,饭后服什么,早晨服什么,晚间服什么,都非常严格。不按配方服药,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易产生耐药性。其次,“鸡尾酒”疗法只是在感染的早期应用有效。到了中晚期,免疫功能已被破坏的差不多,很难奏效。而如何能在感染的早期发现感染并接受治疗,则非常困难。再次,每种药物都有很大的副作用,长期服用,病人很难坚持。还有,病毒一旦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就无法再能找到其他有效的药物。此外,药物昂贵,即使是在发达国家,长期使用,普通百姓也是承受不起,而发展中国家更无法承受。

2、条件性感染的治疗

对于条件性丁当或继发性感染,主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而选用相应的药物。

预防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输血: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100%。为减少因输血而引起感染艾滋病病毒传播,尽可能减少输血。对于必须输血,使用无偿献血的血液,要询问是否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同时要清楚“窗口期”的含义及存在可能感染的后果。

血制品: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任何血液制品。必须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产地及是否经过杀灭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处理。

注射吸毒: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因为共用未消毒注射器具,预防静脉吸毒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方法有:1完全戒毒;2改静脉注射为口吸;3如果注射,改用一次性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不与其他注射毒品者共用未消毒注射器。

其它:共用针具纹身或穿耳,或牙科器具看牙,都有可能 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避免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也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因此,要遵守性道德,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

保持忠贞的夫妻性关系。一夫一妻的性关系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避孕套的使用。在不能保证一夫一妻性关系时,或夫妻中的一方因其他传播 途径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正史

正确而持之以恒地使用避孕套,可有效地减少或是病毒传播。但应该认识到,避孕套的保护作用并不是100%。

及时治疗性病。患性病者由于生殖器体表受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有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或性伴有了性病,都应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三、预防母婴传播

孕前及产前检查:已婚未孕妇女在决定怀孕前可以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以帮助决定是否怀孕。已孕妇女可以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以帮助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决定是否做人工流产或采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药物预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合理、适量地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大大降低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不使用抗,母婴传播的概率平均在15-30%,合理、适量地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以降低艾滋病病病毒药物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概率平均在7-10%,甚至更低。

人工喂养:对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的婴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人工喂养。

篇8: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讲座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医药疗法,机理,综述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代谢性疾病, 分为原发性 (包括Ⅰ型-高代谢转化型、Ⅱ型-低代谢转化型) 、继发性、特发性三种类型。开展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 (古称“骨痹”“骨萎”) 有着悠久的历史, 前人多年的医学临床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对于中药活性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的生物学机制研究逐渐深入, 现综述如下。

1 单味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

目前发现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中药成分较多。黄宏兴等[1]在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和省内五家医院的1 77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的聚类分析研究中发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证候类型主要划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临床用药大部分拟补肝肾强骨、调补脾肾、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1.1 补肝肾

肝主筋, 藏血, 司运动, 筋收缩、弛缓, 与人体筋骨的紧张有力、乏力松弛密切相关。肝肾同源, 肾主骨, 精血相生。《景岳全书·非风》说:“筋有缓急之病, 骨有痿弱之病, 总由精血败伤而然。”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易灼伤肝阴, 肝阴血亏虚, 无以生精养骨, 终致骨痿。肾主骨, 主生髓藏精, 肾所藏之精为先天之精, 为其主骨功能的实质和物质基础, 骨的生长、生发、退化与肾密切相关。补肾生髓, 则骨化生有源。淫羊藿、补骨脂、女贞子各自有效成分分别为淫羊藿苷[2]、补骨脂素[3]、齐墩果酸[4]。卞琴等[5]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BMSC) 的调控作用, 证实补肝肾中药 (淫羊藿、补骨脂、女贞子) 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BMSCs细胞外基质、促进生长因子相关信号通路、增加蛋白质合成等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有关, 但其确切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1.2 补脾肾

《素问·痿论》曰:“脾主肌肉”, 肌肉丰满壮实, 骨骼有力, 与脾密切相关。《难经·二十四难》记载:“足少阴气绝, 即骨枯。少阴者, 冬脉也, 伏行而温于骨髓。故骨髓不温, 即肉不着骨, 骨肉不相亲, 即肉濡而却, 肉濡而却, 故齿长而枯, 发无润泽;无润泽者, 骨先死。”由此可见, 人体骨骼与肌肉, 二者关系密切, 互为依存。脾肾亏虚则易致骨质疏松。蛇床子具有壮阳补肾、杀虫止痒、祛风燥湿之效, 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蛇床子素 (osthol) 。明磊国等[6]发现蛇床子素能促进ROB的矿化成熟并增强细胞成骨性活动。

1.3 活血化瘀

《血证论》曰:“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周身作痛, 以其堵塞气之往来, 故滞障而痛, 所谓痛则不通也。”血运的通畅, 是机体濡养脏腑、骨骼的保障。虚与瘀互为依存, 血瘀日久则脾肾俱虚, 骨髓化源不足, 加速骨骼退化。宋艾云[7]指出, 活血化瘀药物对提高软骨细胞生成功能, 促使新骨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开宝本草》记载:“骨碎补具有破血, 止血, 补伤折作用。”骨碎补总黄酮[8]作用于骨骼的机理可能与其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 且能升高大鼠的骨密度和提高血钙含量有关。

2 中医药复方抗骨质疏松研究

近年来研究认为, 中医药主要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和矿化、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作用、拟雌激素样作用等机制防治骨质疏松。

2.1 刺激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和矿化

骨质疏松的主要病理基础与成骨能力下降而骨吸收加快相关。成骨细胞功能的提高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意义[9]。黄芪三仙汤对成骨细胞护骨素蛋白浓度、护骨素配体蛋白浓度, 以及护骨素/护骨素配体浓度比例水平均有明显升高的作用。因此其作用机制与其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分化, 调控因子护骨素、护骨素配体的表达来调节成骨细胞的增长密切相关[10]。鞠大宏等[11]指出在大鼠去势状态下, 左归丸具有双重路径使破骨细胞活性降低, 一是抑制RANKL的分泌;二是促进成骨细胞分泌OPG, 使其浓度增高, 与RANKL的结合增多, 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2.2 调节钙磷代谢平衡

钙磷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在人体内存在。正常人血浆中钙与磷的浓度维持此消彼长的关系, 血磷增高时, 则血钙降低, 反之亦然。仙贞汤对骨生物力学性能、承载能力均起到提高作用, 从而提高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 且证实其可以调节钙磷的代谢, 主要体现在促进钙磷吸收, 减少钙磷丢失方面[12]。健骨复方作用于骨质疏松方面的机制与其对钙磷浓度的调节密切相关[13]。

2.3 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作用

毛翠平等[14]在研究龟鹿二仙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时表明,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抑制骨凹陷形成、降低细胞内TRAP的活性相关。张鑫等[15]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中表明, 补肾活血汤可提高破骨细胞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从而有效抑制骨的吸收。

2.4 拟雌激素样作用

王立恒等[16]研究自拟复方 (淫羊藿、补骨脂、蛇床子、骨碎补、黄芪、芡实、阿胶、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等) 对骨质疏松大鼠雌激素受体mRNA及U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发现其拟雌激素样作用可能是使骨质疏松大鼠骨内雌激素受体mRNA及U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 调节骨代谢, 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数目。中药骨康颗粒 (由补骨脂、炙淫羊藿、肉苁蓉、熟地黄、白芍、黄芪、菟丝子、丹参、当归、大枣组成) 作为雌激素的替代品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 与其在促进成骨细胞生成胰岛素生长因子 Ⅰ方面的能力与雌二醇一致相关[17]。

3 结语

篇9: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一、面对骨质疏松要知道些什么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3)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5)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以内。

(6)步行或跑步等能提高骨强度。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11)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均会大大受益。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質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日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骨质疏松症怎样预防、治疗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以也不能疏忽。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4)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进行适当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本刊编辑室)

上一篇:社区文明户评选通知下一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计划统计工作制度(村信息室)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