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2024-05-10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共9篇)

篇1: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影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上完课后我反思有以下几点:

在备课中,我预料“影子朋友为什么走在你的前(后、左、右)边?”会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我灵机一动,在课堂中央拉开一张桌子,拉上所有窗帘,打开一盏日光灯,让一个孩子站了上去。我让站在上面的孩子转身,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上面的问题解释清楚了。

教学中,我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读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学生跟老师的挑战读,再加上学生对老师及同学的朗读评价。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引导学生质疑朗读,实际上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

此处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朗读指导不到位,只为朗读而朗读,学生没有真正地领悟感情,而且没有把自己领悟的感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尤其在几个学生讲到自己养过小狗,小狗常常陪着她,围着她转时,……我启发她说出了喜爱或喜欢小狗的感情。此时,我应该要求学生就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而我却没有让学生读,让学生领悟的这种感情白白地浪费掉了。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表达相应的感情。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情感切入点,适时朗读,也比硬是要学生讲出到底是什么感情,或带着什么感情来读,具体、丰富、形象得多。如几个学生讲到小狗在我放学后在家门口等“我”,高兴地舔“我”,此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把这种等“我”,舔“我”的感情具体化,不就是喜爱之情吗?

教学中,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篇2: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1

《影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上完课后我反思有以下几点:

在备课中,我预料“影子朋友为什么走在你的前(后、左、右)边?”会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我灵机一动,在课堂中央拉开一张桌子,拉上所有窗帘,打开一盏日光灯,让一个孩子站了上去。我让站在上面的孩子转身,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上面的问题解释清楚了。

教学中,我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读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学生跟老师的挑战读,再加上学生对老师及同学的朗读评价。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引导学生质疑朗读,实际上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

此处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朗读指导不到位,只为朗读而朗读,学生没有真正地领悟感情,而且没有把自己领悟的感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尤其在几个学生讲到自己养过小狗,小狗常常陪着她,围着她转时,……我启发她说出了喜爱或喜欢小狗的感情。此时,我应该要求学生就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而我却没有让学生读,让学生领悟的这种感情白白地浪费掉了。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表达相应的感情。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情感切入点,适时朗读,也比硬是要学生讲出到底是什么感情,或带着什么感情来读,具体、丰富、形象得多。如几个学生讲到小狗在我放学后在家门口等“我”,高兴地舔“我”,此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把这种等“我”,舔“我”的感情具体化,不就是喜爱之情吗?

教学中,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手影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向往的情境,再让孩子谈谈影子有趣在哪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影子的初步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又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首先以小组合作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加以表扬,还能很快的完成检查。巩固生字时,我利用课件设计了“送字娃娃回家”的游戏,让学生不再枯燥。在识字的形式上,我采取了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看图记生字,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记住所学的字。

低年级的阅读是强调正确流畅,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读到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仅字要念准,而且要让学生建构词的概念,就是让他们把词连读,弄清一个句子中有几个词构成。这样才能为感悟课文打下基础。这样高的要求,仅仅靠一遍初读,再加几分钟识字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讲,更是不够。我抽生反馈读,目的是了解学生读的程度,并且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了读通顺、流利,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桌互读、抽读、师生互读等方式。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把马和鸟投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讨论他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老师范写,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最后学生仿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通过这样的写字,学生了解字的特点还能掌握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规整。

通过这堂课,让我对一年级的课程标准更加确定和清晰,学生学习的情况都比较好,通过多种方式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过还需要加快课堂的速度,更加紧凑一些会更好。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3

传统语文课堂的模式可以定义为师本语文课堂模式,它使学生难于摆脱教育体系的弊端,难于摆脱教师控制、主宰语文课堂的局面,以至学生潜力难以发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于投入,兴趣自然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师本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又无法被学生所接受。

有别于师本语文课堂的生本能使学生摆脱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摆脱完全由教师控制语文课堂的局面,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生潜力。生本语文课堂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教师“导”的功能是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而不是师本语文课堂──教师一点点地教,学生一点点地学的过度分析上。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等情绪体验。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为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教学时,我就从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入手,着力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本语文课堂。以《影子》为例,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创设情景,注重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体验。《影子》一文是采用儿歌的形式描绘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课前,我从学生那儿了解到他们除了知道影子是黑的之外不知道有其他什么特点。如何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影子其它有趣的现象。我想到了游戏这种活动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也是乐此不疲的活动,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在游戏中受到感染。于是,在课间我设计并组织了孩子们玩“踩影子”的游戏。他们两人一组,你追我跑,你踩我躲,不知不觉在轻松的情景中发现影子有趣的现象。在上课时,当老师问起,“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时,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发现发现影子总跟着自己,自己做什么,他做什么;有的发现自己躲在房子的后面,影子就没有了;还有的发现太阳出来就有影子,阴天、雨天没有太阳,就没有影子。能交流发言的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满脸喜悦。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点到的学生只能遗憾地从鼻腔里发出一点声音,收回小手。

二、真情交融,享受快乐

生本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在语文课堂中的二、三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我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找影子”的课间游戏,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堂生活,满足他们情感体验。在设计这一活动时首先是我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然后再是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这样设计既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都是平等的,是他们的朋友,正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来设计活动,赢得学生的欢迎,他们个个兴致昂然,教室里每一寸空间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快乐。游戏结束,学生能很快地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美好的情感体验常常来源于师生之间的真情交融。当智能与美好的情感体验交融时,可以爆发出驱动力,师生关系的和谐正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使师生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情趣与自身无法估量的潜力。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及时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的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

三、小组协作、教室当学室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行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生本语文课堂强调的小组协作学习法是指合作、伙伴的形式,把几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般为四个),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包括小组协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等等,从而充分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品质和协调能力。

即当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一部分学生已通过自学或家人、朋友的帮助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内容。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出来,让他们“当”起同学们的“教师”,尤其是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有些学生很会认生字,而且字音也很准,我就让他们当“小老师”带领着小组的同学认读生字,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教读、开火车读、听音找朋友,学习形式丰富多彩,“老师”教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学生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看到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我感到语文课堂只有交给学生,才赋有生命。

四、生为本、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人文性”表现在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充盈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的载体,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学生朗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让有着鲜活思想,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倾注自己的感情,融情入境,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反复吟诵,品读文字的含义和作者的感情。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

经过分析我选择“小黑狗”一词作为与学生沟通的话题:“你们喜欢小黑狗吗?为什么?”小狗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当选择这个话题时,我想小狗可爱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一定鲜活起来,要不怎么学生纷纷举手,唯恐老师不点他。由对小狗的喜爱引发到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和小狗一样的可爱,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将喜爱之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各自感悟不同,读出来的.语感也不尽相同,有的读:“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有的读:“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我没有硬性规定他们该怎么样读,反而鼓励他们读出是自己独特的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一个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本语文课堂。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4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5

《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40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师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学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学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初衷。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6

本课学后,课文基本上能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明白了“人”和“影子”“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2、通过图文结合,并抓住关键的词语,使学生明白“前-后”、“左-右”是两对反义词,而且还明白了它们也是表示方向的词,并还能自己再找出表示方向的词语。例如:“东西南北,上中下”等,并感受到了“人和影子”是一对好朋友,而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一样,总是跟着我。

这节课学习后,大部分学生能以自己为中心,说出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右面是谁,有极个别学生说不完整。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白,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实践中去理解、去观察,并带领他们做做“踩影子”的游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7

刚入学三个月到的一年级小朋友,对朗读抱有极大的兴趣。从老师的范读中,他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朗读课文的美。“老师真厉害,读得这么好……”我是从他们给我的热烈的掌声中感知的。可是,他们自己读却不那么令人满意,这是因为他们分不清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轻重、缓慢。于是,就需要老师恰如其分地给予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声音表达自己喜爱,悲伤、高兴、感激、同情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可是,光凭说教,难以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呢?

今天,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

第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读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学生跟老师的挑战读,再加上学生对老师及同学的朗读评价。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步,引导学生质疑朗读,实际上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此处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朗读指导不到位,只为朗读而朗读,学生没有真正地领悟感情,而且没有把自己领悟的感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尤其在几个学生讲到自己养过小狗,小狗常常陪着她,围着她转时……我启发她说出了喜爱或喜欢小狗的感情。此时,我应该要求学生就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而我却没有让学生读,让学生领悟的这种感情白白地浪费掉了,只在纸上读兵,没有进行实践。而如果此时多让学生试着读,且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出了喜爱的感情,我相信,每个学生将会有不同的但同样都是精彩的朗读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表达相应的感情。还有,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情感切入点,适时朗读,也比硬是要学生讲出到底是什么感情,或带着什么感情来读,也具体、丰富、形象得多。如,几个学生讲到小狗在我放学后在家门口等“我”,高兴地舔“我”。此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把这种等“我”,舔“我”的感情具体化,不就是喜爱之情吗?

综上所述,我自己觉得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到位、应灵活,更应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思维特点,感情地朗读效果才会更佳。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8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课前,我利用投影仪让孩子们玩做手影的游戏。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通过游戏激发孩子们对影子的亲切感,为学习课文奠定感情基础。)

我(故作疑惑):你们的小手怎么跑到大屏幕上去了,而且还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图案来?

孩子们(迫不及待、七嘴八舌):这是影子;这是手影……

哈哈,果然中了我的圈套,给你们玩游戏,就等你们这句话呢。我暗喜。

我: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

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也能说出些关于影子的大概来。

我:你们喜欢影子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影子很可爱。生2:喜欢,因为影子很活泼。生3:喜欢,因为影子很调皮。生4:我很喜欢影子,因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生 5:喜欢,因为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显然,生4、生5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但是句子虽然生动,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点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大家都很喜欢影子,有些小朋友还跟影子成了好朋友,真让人羡慕。影子跟你一起出门的时候,他会走在你的哪一边呢?

我叫了四个学生回答,刚好是四个喜欢“求异”的孩子,他们给我的答案各不相同,有前、有后、有左、有右。这正是我想要的最理想的答案。

我:看来影子真的很调皮,你的影子朋友为什么走在你的前(后、左、右)边?

四个孩子都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边上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地想帮他们,但都不能把问题解释清楚。

在备课中,我已经预料到这会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原本设计了一个在户外“踩影子”的游戏,把课文内容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边玩边观察、思考,边玩边理解课文内容。可那几日,天不作美,太阳公公天天躲着我们。怎么办?把我所知道的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显然,这样做有悖于新课程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充分调动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一大片天空来放飞思维的风筝,我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灵机一动,我在课堂中央拉开一张桌子,拉上所有窗帘,打开一盏日光灯,让一个孩子站了上去,我让站在上面的孩子转身,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刚才的问题解释清楚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寻找一切有利的条件、设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由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9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反思《影子》这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本课生动的语言既让学生觉得很有兴趣,又能形象地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听了同段老师教学《影子》这篇课文,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她新颖的教学环节让我深受启发。

1、“影子”的“影”字教学,可以看得出,教师特别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识字,效果一定好。

2、认识影子的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图片辨认影子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包括后面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拍手操等环节都非常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3、理解“小黑狗”这个比喻时,教师让学生想一想换成“小黑熊”行不行,是学生充分了解影子是黑色的特点。理解“朋友”,老师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朋友,从而感受“常常在一起”。难点也就轻松突破。

建议:

(1)掌握学情,提问的问题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2)问题环节高效化。新颖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每个环节要发挥其重要性。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10

《影子》是一首儿歌,易读成诵,描写的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学生忽视的,因为学生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学生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学生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从生活体验入手,问“你们见过影子吗?”“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初步感知:“有了光线,才有影子”的知识,然后通过做 “找影子”游戏,让学生知道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其次明白“影子”随“光源”移动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探究“你还会在哪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让学生再现过去生活,体验感受影子的存在。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玩耍,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一切结论都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结果,学生的思维灵感达到了颠峰。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教材、课堂、教师”的做法,打破“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陈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那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11

《影子》一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上完课后我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四、加深体验,强化朗读

作为起始阶段的阅读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本课语言简洁、生动、形象,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适合朗读训练。课中我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设计了范读,个别读,评价读,男女生赛读,大组赛读,配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懂,熟读成诵,在琅琅的读书中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喜爱之情。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五、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朗读训练外,还应加强背诵的训练。教学本课我让孩子们学完一节就背诵一节,做到当堂背诵。让课堂成为学习语文的阵地。

篇3: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一) 利用故事, 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 那么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白雪公主的故事。 (课件演示: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与动物们正玩得开心, 忽然刮来一阵黑风, 白雪公主不见了, 空中传来巫婆的声音:“白雪公主被我抓到城堡里去了, 要想救出白雪公主, 首先得数出我的魔盒里装有哪几种图形, 每种各有几个。)

师:你们想帮助小矮人救出白雪公主吗?

生: (异口同声) 想。

师:大家看到大屏幕, 先数数有几种图形, 再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课件展示:盒子里装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图形, 但这些图形出现时是杂乱无章的, 学生只能数出三种图形, 不能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

师: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统计》。 (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数出了三种图形, 老师把三种图形的名称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再数一遍, 看到哪种图形就大声地把这种图形的名称念出来, 老师来记, 好不好?

生:好!

生在下面大声地念, 老师在相应的图形下面画“√”。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三角形7个, 正方形5个, 圆形4个。)

(二) 给出问题, 自己解决

接着投影仪出示统计表。

师:大家看到屏幕, 这里有张表, 这张表叫统计表,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填这张统计表。

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刚刚数的这几种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一种图形的空格, 其余的由学生分组自由完成, 效果很好。

接着老师出示统计图。

先由老师利用投影仪清楚地展示一种图形的画法, 并告诉学生注意:

1.数清格数;

2.从上往下涂;格子要涂满, 但不能出格。剩下的图形由各小组自由完成之后,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三) 利用故事, 巩固复习

师:我们已经数出了各种图形的个数, 白雪公主救出来了吗?

(大屏幕展示:巫婆继续说, 你们可以接走白雪公主了, 但别太得意, 我在你们回家的路上设置了陷阱, 你们必须数出有几种陷阱, 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

大屏幕展示:在小矮人回家的路上, 巫婆设计了火、水、毒、刀四种陷阱。)

师:谁能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除了在每种图形名称下面打“√”, 还有别的方法吗?大家想想。

生1:可以打圆点。

生2:可以打三角形。

生3:可以画正字。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叫一位同学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 谁愿来试试?

学生跃跃欲试。

老师叫一名学生来记, 下面学生读出陷阱名称。

老师拿出统计表和统计图, 由学生自由讨论完成, 然后叫学生利用投影仪清楚地展示完成过程, 其余学生说出完成的优点和缺点。

(三) 给出空间, 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白雪公主安全地回到了家, 各种动物都来祝贺, 同学们帮着数数有几种动物, 每种动物各有多少?)

学生自己数 (方法同上) 。

学生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

1.哪种动物来得最多?是多少?

2.哪种动物来得最少?是多少?

3.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

学生回答后, 老师又说: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1:兔子来了多少?

生2:猫来了多少?

生3:兔比猫多多少?

……

二、案例反思

(一) 利用故事, 引人入胜

这节课可以说是贯穿于故事中进行的, 在导入时就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了课堂上, 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年级学生还处于无意识注意为主阶段, 当中途学生感到厌烦时, 故事又把学生拉回了课堂。课堂结束时, 故事给了学生一个美好的画面——白雪公主救出来了, 学生们很有成就感, 同时又很好地将这堂课的内容拓展延伸开来,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 故事数学真有趣

本来《统计》的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 而这节课反而让学生感到很有趣。

这节课在让学生帮忙救白雪公主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 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故事体验效果好

篇4:《影子桥》教学片段与反思

【教学片段一】理解生字生词环节。

(卡片出示:你追我逐)

师:请同学们观察“追”“逐”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部首都是走之儿。因为这两个字都和“走”有关。

师:同学们能用它说说话吗?

生: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你追我逐,玩得多开心呀。

师:那咱们就开开心心地读这个词。(生读)

生:昨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几个同学在马路上你追我逐的,很危险。

师:多让人担心呀!读出你的担心来。(生读)

师:所以同学们以后可要注意,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你追我逐的。那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生:你追我赶。

(卡片出示:大声吆喝)

师:“喝”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hè”。

师:请同学们看“吆喝”这两个字的部首,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生:大声叫喊的意思。

师:你能学学卖西瓜的人是怎么吆喝的吗?

生:(扯大嗓门)卖西瓜啰,又香又甜的大西瓜!

【教学反思】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个实录中,教师在字词教学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通过把生词放在语境中理解、在偏旁猜义中体会生词意思和在情境中体验等形式,内化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语言文字训练显得扎实有效。

【教学片段二】理解重点句子环节。

(出示句子: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生读句)

师:“一忽儿……一忽儿”,你能把它换成什么词?

生:一会儿……一会儿。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

生:它们一会儿蹿上桥面,一会儿又跳进水里。

师:你们发现用哪个词更好?

生:“一忽儿……一忽儿”。

师:为什么?

生:从“忽”字可以感受到“一忽儿”比“一会儿”速度要更快,更突然。

生:我还感觉到“一忽儿”比“一会儿”更能表现出小鱼的顽皮。

生:从“一忽儿……一忽儿”中,我还感受到了小鱼的快乐。

(师指导读句,突出“一忽儿”的读法,读得快点、忽然点、欢快点)

(出示句子: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

(生读)

师:奶奶的脸是怎样的脸?

生:奶奶的脸是有好多皱纹的脸。

师:那么这里的“皱纹”指的是什么?

生:这里的“皱纹”指的是水面的波纹。

师:那么丁丁为什么会把水面的波纹想象成奶奶的脸呢?

生:因为水面的波纹是一浪一浪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也是一浪一浪的,所以丁丁看到风吹起波纹的水面就想象成了奶奶的脸。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儿吹来,水面泛起波纹是怎样的景象,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教学反思】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懂得字斟句酌地表达意思?我认为应该从我们的课堂教学入手,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表意的完美。这个片段中,教师能很好地抓住“一忽儿”中的“忽”字,通过与“一会儿”进行朗读比较,在比较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从而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表意的完美。同样,对于比喻句的理解,教师也不能只是把它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这种句式的表达特点,从实际与联想两个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作者单位: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慧林

篇5:一年级语文《影子》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篇6: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孟庄小学

窦宝玲

1、影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的王紫阳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1、走进大自然

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2、花地毯

教学反思: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部分学生把本课设计地毯与幼儿园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别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3、分一分

变一变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这些图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学生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4、有趣的半圆形

小教学反思: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已接触过半圆形,如果利用工具来画半圆再制作,他们的作品很精致;如果让他们自己徒手画半圆再制作,作品就会歪歪扭扭,却也富有一种儿童情趣。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低年级的美术制作课,究竟是需要学生的作品达到一种“精致的工艺品”的效果,还是“富有儿童情趣的”、“不太精致的效果”呢?

5、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6、纸风铃 教学反思: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明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7、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反思: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8、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反思:

在引导阶段,个别学生把吓唬别人、恶作剧也当成了趣事来说。对于这些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准画这样的题材”。而是诱导他们:这样做你感觉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吗?你被别人捉弄时感觉怎样?学生很快明白了捉弄别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画这样的题材了。其实在画创作画时,常常有学生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不良现象当成有趣的事画下来,我认为这时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也不能劈头盖脸的训一顿拉到,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还应该育人。所以应该耐心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画出内容健康的画。

10、泡泡飞呀飞

教学反思:在画泡泡时来讲涂色技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幼儿园时孩子们就知道了太阳有七种色彩只要物体表面光滑,就能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所以在阳光下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一种运用涂色技巧表现泡泡质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涂?孩子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涂出来的效果更丰富。相信他们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涂色技巧会运用的更自如,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也会灵活的运用。

11、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反思: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12、妈妈的节日

教学反思: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13、各式各样的水果

教学反思: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4、可爱的动物 教学反思:

有的小组的学生象上学期做“我的好朋友”那样将运动场上的人做成可以站立的立体的小人,脚上粘上一小团橡皮泥来固定。大家做好后把各种动作的人摆到一起,真的很像一个运动场,有趣极了。我表扬了这个小队的大胆创新及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别的小队也做出了一个个的小运动场。

15、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反思:由于前几节课一直使用橡皮泥作东西,所以这次有不少的学生仍然使用橡皮泥来做船。在我稍加引导之后,孩子们将纸、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花片等与橡皮泥结合着来做船,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到了“综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比老师去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16、打开的柜门

教学反思: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17、会摇的玩具 教学反思: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18、电脑美术 教学反思:

我在课前作了一个统计:一个班中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了约百分之七十,曾经用过画图软件的学生占了半分之五十,能熟练运用的约占半分之三十。所以我将这三种学生和基本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搭配着分组,请能熟练运用的学生来帮助其他的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讲结和示范。没想到孩子们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示范更简单明了,教学效果很好。看来我该多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语言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19、化装舞会

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时,我感觉如果让我准备那么多的教具和范作比较困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先将教参中附的这一课的优质课的光盘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电视里的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在看的过程中,电视上的老师提问,由我们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跟电视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因为光盘中这一课展示了大量的动画片和范作,情节设计的也很吸引人,所以学生们自始至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看完后,第二课时我问学生:“大魔法师送给了你哪几件法宝?”“要想参加森林舞会要打开宝箱找到哪几件法宝?”学生马上就答了出来,然后再将做的步骤理顺一下,学生就能很快的做出非常棒的头饰,并且利用带来的围裙、纱巾等等吧自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打扮起来。表演时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扮演的形象编一个小情节剧来表演。孩子们兴趣盎然,表演的相当的出色。下课了,他们还不舍得将自己的“行头”撤下来,一直戴到放学。“和电视上的老师、同学一起上课”时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心里也没有底,经过实践,效果还真不错。其实,这和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能够利用媒体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正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吗?但是教师在备课,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20、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教学反思:

篇7: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会认3个偏旁和1种笔画。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2.师:同学们,谜底是什么?有谁猜到了吗?(揭示谜底,板书课题: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赶快打开语文书第80页!大家先听老师来读一遍,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老师范读)

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针对指导。)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生自由举手或指名朗读)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2.趣味识字:农民伯伯常常把字贴在苹果上,让红彤彤的苹果卖出更好的价钱。同学们见过贴字的苹果吗?咱们一起去果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摘苹果,巩固识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老师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老师正音。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些语句最有趣?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一句。

(1)学生齐读,教师强调再读生字:前、后。

(2)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图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又在后面?启发学生看活动演示图,从影子、太阳、小朋友三者关系来理解。

(3)实践活动:出示四幅图,要求学生选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后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哪些语句有趣?

小结:只要有太阳照着,影子就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与我们形影不离。

三、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1)要求:读课文,提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探讨,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解决问题。

(2)问题预设:你觉得这一小节哪些句子最有趣?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

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节奏提示朗读。

四、实践活动,拓展练习

1.让同学们按照上操的队列站好,自由练习说话: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

2.小结:白天,在阳光下,影子会伴随我们,影子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教学板书]

5影子

影子小黑狗

好朋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让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篇8: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

课后评课中,本以为他们不太精通体育教学,评课就是走过场而已。但是他们却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如数学教师注重问题的逻辑关系,语文教师对教师的语言,课堂结构的铺垫等十分关注……起初笔者还不是十分在意他们的建议,只是处于礼貌地应付着。可是,接下来一位语文教师的发言,让笔者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刘老师,能与你探讨几个问题吗?”“在过渡到新课时能不能这样?”“学生做错动作时,等一会纠正行不行?”“游戏的内容需不需要调整一下?”“结尾部分要是这样可能会更好?”在追问中,笔者得到了成长,此处将追问与反思撰稿如下:

追问一:学习新知识时用问题过渡好还是不好?

笔者的课堂中每个版块设置相对独立,看课者一看就知道笔者的下一步要做什么,特别是准备活动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效的连续性。她建议以情境设置为载体,通过增加设疑、追问,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去思考,进入到教学环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反思:过渡衔接,巧追问,水到渠成

听了这一番话,笔者很疑惑,把平时的教学情境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的确,我们进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多数都是“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下准备活动”;“接下来我们学习前滚翻”;“仔细看老师的示范”……每一环节都是接下来做什么。

该教师建议笔者要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该如何是好呢?在她的帮助下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润色。

第二次教学实录如下:课始,教师头戴刺猬头饰出场。学生笑,称呼笔者“刺猬老师”。老师惊讶、佯装:“啊,你们都认识?今天‘刺猬老师’要带着你们这些小刺猬到森林里玩,高兴吗?”进入准备活动(音乐):“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叫声?”“你们瞧那边还有大象呢。”……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音乐停了,教师追问:“孩子们在森林里玩得高兴吗?”“不过,小刺猬在森林里玩,有时是很危险的呦!”“对,森林里有狮子、老虎,太可怕了。”“当小刺猬遇到危险的时候,它该怎么办呢?”“我知道,它会缩成一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有的学生还迫不及待地模仿着小刺猬,低头,双手抱膝。教师及时捕捉信息,请出做得较形象的学生表演。接着继续创境追问:“当小刺猬缩成一团后,老虎狮子就拿它没办法啦,这时小刺猬就会一个接一个的滚跑了。”“对,小刺猬很聪明的。”“那你知道小刺猬是怎么滚的吗?”“老师,我、我……”学生模仿动作(有的向后滚,有的横向滚……)。这时教师话锋一转:“孩子们,小刺猬一开始也是这样滚的,但是刺猬的爸爸告诉他们,‘孩子们,这样滚是错误的,应该这样(教师示范)’”。“刺猬爸爸的动作做得怎么样?”学生鼓掌。“想学吗?”……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依托情境为载体加以巧妙地追问,从导入到教学,过渡自然,不断激发学生思考,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就能放开手脚,并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地想象,思维在探索中不断升级,达到了从要他学到自己主动学的境界。

追问二:学生练习时间能不能再增加一些?

体育教学确实有它的特点,但在教学理念方面和其它学科是相通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汲取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把时间和舞台充分让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动作。不一定要什么动作都讲得透,让学生只剩下模仿了。

反思:教学现场,分主导,收放自如

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点“骨头”给学生自己啃,这样才能品尝出体育的真正味道。于是第二次上课时,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承接导入部分,刺猬爸爸完成前滚翻动作)……“想试一试吗?”看到教师如此轻松地完成,每个学生都想自己试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尝试、交流、讨论)(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头顶着地,滚翻时方向把握不好,翻滚中分腿,翻过去站不起来……)。老师:“通过尝试,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在滚翻的时候,哪一环节最重要?”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针对问题集体交流,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补充、纠正。并根据需要适时示范,再让学生练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是新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改变了以往学生“被练习”的模式,采用了“曲线式教学”,教学中教师没有把动作要领全盘托出,而是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学生经历“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模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在探索中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挑战意识。

追问三:游戏动作需不需要渗透教学内容?

课堂中“闯关游戏”,虽然课堂氛围很好,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游戏中缺乏前滚翻教学内容的元素,动作安排不合理,缺乏针对性,不能紧密地联系课堂,实属“万能游戏”。要求在游戏中需要加入“前滚翻动作”,并要求学生游戏时不但要考虑速度,更要注重完成动作的质量。让学生不单纯地为游戏而游戏,带着任务去玩,在玩中学习,巩固动作,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良好的保持。

反思:游戏环节,变常规,有的放矢

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把“闯关”游戏的动作进行了调整,把原先让学生跨越障碍物,改为“前滚翻过沼泽地”。学生边玩,边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动作,既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追问四:结束部分激发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出课堂是不是更好?

课堂总结是各科课堂教学均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总结较文化课来说过于模式化,缺乏艺术性,对学生的启迪性明显不够,仅靠两句表扬无法保持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反思:总结部分,唤思考,艺无止境

篇9: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中国分类号】G623.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的约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约束学生的个性特色的发展,限制学生“动”的基本能力,强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往往这样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最新的课标改革和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鉴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接触过语文的学习,所以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的进度较慢,每天的课程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是要求煤炭识记四至五个生字左右。然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仍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熟记生字的笔画和拼音。学生在课本中不能单独读出生字,也存在会读生字而不会写生字的现象,默写生字时会写错的问题,长此以往的生字学习会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无助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 家长忽视了一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家长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学生语文生字的学习效果和朗读的基本功底,没有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问题,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介入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1.3写字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而且学生语文学习初期握笔写字姿势最为重要,然而家长和部分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只是注重写字教学的表面结果。

1.4家长在学生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之前就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经验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前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家长的教育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學生的学习教育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对于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在进入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将其之前的固定的知识点改正,影响了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中的要点

2.1教师需要学习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色,从根本上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展示其特点并感受到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

2.2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稳定,有意而无意的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会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支配而发生改变,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具有耐心,不断的鼓舞学生并督促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分心,通过小组活动和分析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反思

3.1识字课程加强纠错

一年级课程中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课程的识字量的增多也会影响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大纲要求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之前让学生掌握明白学生自学生字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发散思维,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借助顺口的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要求家长在课外和学生一起拼读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性。

(2)在语文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生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要不断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自由发挥组词、认识拼读同学的名字等方法加强学生识字拼读的能力。

3.2朗读课堂上要泛读、熟读课文

(1)课堂上要求每篇课文进行仔细朗读,课外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熟读,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标准后要求全部98%的学生可以熟读课文,甚至重要的文章学会背诵。

(2)教师必须要每篇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以便让学生领悟正确的朗读方式,尤其是难懂的文章教师必须要解释。教师必须要随时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理解老是朗读时的语调、重读的词句,理解朗读课文的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来正确的感悟文字信息,表达文字的中心思想。

3.3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对于刚涉及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接触几百字的文章稍微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读文方式,比如说:师生对话,同学间对话、背诵诗词、,男女同学间交换读、小组间分段读,甚至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富有感情特色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体验。

3.4 写话

写话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尚不能较为灵活的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课堂上要求学生先多读多说,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字词写出来。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要经常阅读,丰富其写作内容,加强期写话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经常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让学生针对其参与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其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和约束性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散,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相对比较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其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大纲,以契合现阶段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创立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资料

【1】王威威.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乐微.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体会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上一篇: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下一篇:冰心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