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烟花更寂寞爱情美文

2024-05-03

她比烟花更寂寞爱情美文(精选11篇)

篇1:她比烟花更寂寞爱情美文

那一年,她十七岁,梦一般的年纪,偷偷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征程。一直小心翼翼计划着的行程终于跨出了一步,然自己的不告而别终究像是一份无法言说的。

而且北行的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平顺,上天仿佛是要惩罚她的冒失一般,把所有的磨难和曲折都要在她的身上施展得畅快淋漓。先是座位被一位上了年纪的凶悍的大妈霸占,接着就是火车路途晚点十个小时,以至于先前盘算着下午三点能到的,凌晨一点才到。看着这灯火通明的火车站,和大厅里零星的随意的躺在地上的打工者,满是凄哀。而后就是到火车站时钱包被偷,那可是她典当的五千块钱呐。除了口袋里零碎的十几块钱,还有身上唯一一个值钱的达芙妮的挎包,这个是他不久前送给她作的,现在也就成了礼物吧。她不禁悲声恸哭。

不过她还是没有被这些压垮,蹲坐了五六个小时之后,她开始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到处去找能让她容身的地方,先是在小餐馆洗碗,理发店洗头,环卫工,而后派送外卖,兼职保姆,有时做产品促销,有时甚至在街边摆小地摊卖小饰品,不过每次都被城管追得没命地跑……尽管如此,她还是会面临着月底的那几天连吃馒头的钱都没有。而且,最难熬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一种自尊心的压迫。这些,就像是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历练,每一份工作她都会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然总是会告诉自己,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应得的报酬。

她开始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生活下去,她需要坚定地站起来,她强烈地渴求能在这个城市挺着腰杆活着,而不是被压迫,被俯视,甚至被欺辱。于是两年之后,她终于如愿地在一家电子厂工作,虽然有些辛苦,有时没日没夜地加班,不过不用担心不付工资,也不用提心吊胆被辞职。她开始沉迷于这份难得的安稳。直到那天,她看到在这工作了十二年的周姐,因昼夜加班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台上,而工厂却只赔了2万元。她的内心一阵抽搐,厚重的不安感一直环绕着她,让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她决定拿出这三年的积蓄,开始思忖自己之后的路。

她渐渐开始留意自己工厂附近的培训学校,每当有空闲,她就会不管坐多久的公交车都去旁听讲座,她急切地需要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正需要什么,她不想成为这个时代的落后者。当她知道现在网络日渐盛行,而且网络编程的工资也不错,她断然辞职去一所培训学校开始半年的编程学习。这对她来说,是一次莫大的冒险,也是一次莫大的机会,不过后者她不知道。这半年来,她过得比任何时候都辛苦,都。时时刻刻与那些枯燥的字符,程序为伴,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不懂的程序而彻夜不眠。特别难熬的时候她会问自己,这样值不值得,而理智告诉自己,既然已经开始,就已经没了退路。她能做的,就是比任何人都认真,都。

终于熬过了这半年,本来有些偏胖的她,此时却看起来有些苍白和瘦削。在的推荐下,她进入了当地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公司做程序员,工资由起初的3000一下变成5000,她的内心一下亮瞪了。那一刻,突然好想他,很想很想。她掏出手机,终于按出那个默念千万次的手机号,电话那端的声音依旧熟悉如昨。她内心一阵欣喜,那被历久压抑着的顷刻肆虐燃烧起来,又被瞬间浇熄。不料他只是淡淡地询问找谁。她突然局促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分钟之后,那边断了声响。不久手机来了信息。只五个字:我已结婚了。刹那间,心像是给割裂了一般,她泪如雨下。

她又开始全心全力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之中,不时,也让自己去接受一些新的东西,结交一些志趣相同的人,总想着用喧闹和忙碌来填充自己内心空缺的那一角,越是费尽心思,越是虚空凄凉。她总觉得,心底有一个固执的东西,在排斥着她所做的一切。每日每夜,她都在期待,期待着他能回过头来跟她说些什么,或是问她当年为什么悄无声息地。然每一次期待,都是一场落空,像是已经定好的苍茫的结局,只等着她一个人,带着烟花般寂寞的,来祭奠。

她终究是按捺不住寂寞,下定决心回一趟那个她生活十几年的小城,给他发了条短信:我回来了。而他,没有回复。她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零散的记忆如昨,她把每一个他们曾一起去过的地方都不由自主地走了一遍,每一步,都是那么踏实,又那么心酸,像是要花尽了自己全部的气力,才能小小填补那份空缺,却又只是一点点的空缺。

他终究是没有回复信息,电话过去已是无法接通。她发疯似的到处询问他家住址,听说他两年前已经跟县长千金结婚,现住在县国家大楼里。听说六年前他为了一个跟大闹,气得他从三楼跳下来,当时被树枝挂着,才免于死,不过据说多出骨折和淤青。从此后,他变得对母亲悉心照料,言听计从,出了名的孝顺……她的心一阵阵被针扎了似的绞痛,她还记得六年前他母亲那咄咄逼人的样子,每次放学后他母亲都会找到她家大闹让她离开他,她的也因此了从事多年的工作。看着因她的事而备受屈辱,还有他们那欲言又止的表情,无数次挣扎之后,她决定答应她妈妈离开他,不过条件是给她五千块钱,总有一天她会堂堂正正地跟他儿子在一起……

时光散,人心乱,蒹葭不抵,深情谁与伴?

芦苇长,沧海远,蝴蝶命短,怎敢共缠绵?

她突然觉着自己走得有些颠簸,年少的轻狂与固执也都随着这些动荡的往事脱落,那时的爱,就像是腾空而起的烟花,绚烂多彩,又倾尔凄冷。而她,却一直沉浸在这顷刻的烂漫里,只一个人的执守,享一个人的悲欢。

篇2:她比烟花更寂寞爱情美文

她以为这辈子都要这样看着闺蜜和自己喜欢的人幸福的样子,然后一个人过一辈子。当今年得知勤犯太岁,各方面的运气都不会太好的时候,她有意无意地对琪说起犯太岁的严重性,还请购了一个“风火庆会”吊坠,建议琪把这个送给勤作为七夕情人节礼物。每次看到勤戴着她所买的吊坠,都让她感到一丝欣慰,至少这个吊坠能够代替她陪伴在勤的身边,保护着勤。但是这样小小的幸福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琪和勤突然分手了,勤不再戴那个吊坠,甚至不太愿意见到她,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她。

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她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她知道勤从未对她有过男女之情,就算琪和勤分手了,也没有她趁虚而入的空间。她很羡慕琪,因为琪做到了她一直想做却不敢做,更是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得到勤的爱,能够和勤度过一段甜蜜的恋爱时光,哪怕最后两个人还是分手了,至少曾经得到过。而她,如果说琪的爱情如同烟花一样短暂,那么她的爱情应该就是衬托烟花的漆黑夜空,烟花至少灿烂过,给人留下了美好的画面,即使转瞬即逝都不会让人遗忘,但是她呢,爱得卑微,还不如烟花,只能充当沉默单调的背景,成为别人的陪衬,长时间的付出也只会让人忽略和厌烦。

她的爱情没有因为少了闺蜜在中间阻碍而变得顺利,反而让她更加卑微。她想方设法地打听勤的消息,就只是为了知道他过得好不好。她偶尔会鼓起勇气打电话给勤,哪怕只是非常客套的寒暄,哪怕通话时间不足一分钟,也让她非常满足了。她只想就这么远远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人,不奢望他能回头看自己,只盼望他能平安,就算他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甚至结婚生子了,只要他幸福就好。

篇3:她比烟花更寂寞爱情美文

抛开对影片历史真实性的争论, 本文单从电影文本出发, 以影片中的妹妹杰奎琳为主要分析对象, 试图借用拉康 · 雅克 (Jaques Lacan 1901 ~ 1981法) 的镜像理论探讨寂寞天才的形成之路, 并以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解析“天才” 失落的外在及内在缘由。

一、“镜中之我”——寂寞天才的成长

影片的英文名为“Hilary and Jackie”。中文译名分别有《狂恋大提琴》, 《忘记她是他》, 《无情荒地有琴天》, 《中断的琴声》, 《姐妹情深》, 《杜普蕾家的另一个女孩》……而采自香港女作家亦舒同名小说《她比烟花寂寞》这一译法颇被电影爱好者称道。这一译法传达出杰奎琳荣耀而绚烂的一生, 盛开在世人的眼中, 缺失爱的落寞也让人赞叹的同时唏嘘不已。

妹妹杰奎琳的天才大提琴成长之路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外在机遇以外, 姐姐希拉里在她的成长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说, 希拉里正是幼时杰奎琳的“镜中之我”, 正是幼年时被掌声与目光包围的希拉里一步一步引导着杰奎琳完成她理想中的自我。

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之一, 精神分析理论的集大成者。正是拉康的精神分析直接开启了了第二电影符号学, 即精神分析电影符号学的产生, 对电影理论与批评产生了直接而广泛的影响。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描述人在6到18个月的生命经验, 认为:这是个体生命史、主体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 6到18个月, 是孩子被抱到镜前, 从无法辨识自己的镜中像到充满狂喜地认出自己, 并开始迷恋自己的镜像的过程。 镜像阶段正是所谓主体的形成过程。主题建构过程正是把自我想象为他人, 把他人指认为自我的过程。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因素是匮乏的出现、对匮乏的想象性否认及欲望的产生。可以说, 在镜像阶段启动了一个名曰自恋/ 自卑的生命历程。当婴儿长大成人, 他可能一生怀抱着关于理想自我的想象, 也可能一生追逐和渴望达到理想自我的想象而厌弃自己的现实存在。

我们可以踏着杰奎琳追逐姐姐的印迹探寻她的天才大提琴家之路, 第一次和姐姐一起演奏时, 年幼的杰奎琳陶醉地紧盯着从容熟练演奏的姐姐而忘了打鼓, 她迷失在对理想自我的想象中。被家庭重视被赞誉声包围的姐姐成了杰奎琳的镜中之我, 姐姐因吹奏长笛而享有这一切, 于是妹妹开始了靠大提琴获得和姐姐同等位置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除却天生的禀赋和遇到好老师的幸运, 杰奎琳的大提琴家之路更像是一个非严肃的偶然结果。正像她后来在参加上流社会派对上半开的玩笑:她甚至讨厌大提琴。她追求的是和姐姐平行, 正如小时候妈妈告诉她的:只有勤奋练琴才能和姐姐一起演出。她追求的是不被姐姐——自己的镜中之我抛弃。

当杰奎琳在大提琴的映衬下风光无限时, 姐姐在音乐领域长久的失落中幸运收获了爱情。然而, 这在妹妹眼中无异于是“另一个自我”对自己的背叛, 为此她是失落而无奈的。 作为对镜中之我的再次模仿, 或者说是一种轻微报复和对缺失的爱的弥补, 杰奎琳不顾家庭压力, 也随之热烈大胆地步入了婚姻。

然而, 杰奎琳的孤独感并没有消失, 她在心理上无法和 “镜中之我”分离, 童年的记忆让她只能在姐姐那里得到全部的不掺杂任何条件的爱, 她觉得另一个自己永远不会把自己抛弃, 而一旦这种感情遭到打击和考验, 杰奎琳便陷于一种极度缺乏爱的悲观中, 并靠一些极端自私行为做出验证和争取。

影片有多处“凝视”的镜头, 年幼的杰奎琳对从容演奏的姐姐的忘我的凝视, 姐姐对几乎融入自己家庭的妹妹旁观的凝视等。拉康从镜像阶段的论述中引申出关于眼睛和凝视的辩证法。在拉康看来, 眼睛是一种欲望器官, 我们可以从观看行为中获得快感;“凝视”是一种欲望的投射, 是一种于想象中获得欲望满足的过程, 但凝视本身所印证的只能是欲望对象的缺席与匮乏。凝视所诱发、携带的幻想是欲望的投射, 观看主体希望沿着缺席抵达在场。” 这就可以理解在第一次和姐姐同场演出时杰奎琳忘情地看着优雅的姐姐而忘了自己的鼓点。她在凝视中获得想象的快感, 心里已经滋生出了变得像姐姐一样优秀的欲望, 甚至是获得对一种对他者眼睛的驯服。杰奎琳对爱的痴狂就如当初对待大提琴的狂热, 对大提琴的感情也是对爱的狂热的一种呈现方式。而姐姐对妹妹与自己一家欢乐共处的凝视也是在试着将妹妹代换为自己, 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是否具有独一性。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艺术的定义:“所谓艺术是对凝视的诱惑和对凝视的驯服。艺术的意义在于, 将凝视的目光变为一种了悟。了悟到欲望和匮乏的绝对。” 对杰奎琳来说, 大提琴成功帮助她引诱了父母及外界的凝视, 虽然这最终目的是达成和姐姐待遇位置上的一致。因此, 这一行为贴合了 “艺术并非是分享内心的和谐, 而是分享欲望与匮乏, 并非争夺欲望, 而是相互维持对幻想的抛弃”的论证。杰奎琳演奏大提琴时的投入与狂热实际是一种对最纯粹爱的渴望和向往, 以达到通过对更多眼睛的驯服填补爱在心底的缺失。

二、爱的解救

希拉里和杰奎琳是性格不同的两姐妹, 一个似火般跳跃热情, 一个像木般沉稳温纯。影片分为“希拉里”和“杰奎琳” 两部分, 虽然着重展现杰奎琳的一生, 但与“杰奎琳”平行的第一部分却是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

在杰奎琳的蒸蒸日上的音乐道路上, 姐姐也由于镜中之我与自己的脱离是暗自失落的, 杰奎琳也成了希拉里无法达到的镜中之我。渴望成为镜中之我的体现从希拉里无意识并难以矫正地模仿杰奎琳晃动着身体进行演奏体现出来。有一个学习长笛的片段, 与之前从容端庄的演奏姿态不同, 希拉里在缺乏耐性的长笛老师屡次提醒下依旧无法控制地摆动身体, 这实际上是把镜中之我——杰奎琳的特点无意识地内化为自己的特征, 是对镜中理想之我的模仿, 以求达到与其相同的效果, 杰奎琳晃动身体的演奏并没有成为她的阻碍, 反而成为她极具代表性的个人特色, 这似乎内化在了希拉里的潜意识里, 认为这不是缺点, 而是可以转化为优势的一种特色。

就姐姐而言, 对待“镜中之我”的态度不是一种奋力的超越, 而是默默地忍受失落甚或失败, 直到获得爱情的拯救。 从小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使姐姐心底里认同她和妹妹与乐器无法分离, 她清楚地看到, 离开了乐器, 姐妹俩都将不是自己。 而在妹妹心里, 乐器似乎只是一个工具, 姐姐才是真正与自己无法分离的, 乐器带来的一切, 甚至是异性, 都是无法依靠的所以是可以抛弃玩弄的, 只是一种生活的游戏, 舞台上的张扬像是一种寂寞的宣泄。这是姐妹俩思想上的差别。

除了姐姐, 是否还有其他不依存于大提琴的纯粹的爱? 这成了杰奎琳藏于内心的一种疑问, 并不断去验证。不能说杰奎琳的丈夫不爱她, 但这种爱由于和姐姐的爱情有所出入使得杰奎琳得不到安全与满足。她问丈夫:如果我不拉大提琴了, 你还爱我吗?丈夫的回答是:离开了大提琴, 你就不是你了。失望至极的她跑到姐姐那里寻求安慰, 妄图通过向姐姐索要缺失不得的爱。她向姐姐要求分享姐夫甚至占有姐夫的无理, 其实是一种极端的方式达成双重的证明。她要索取姐夫的爱并不是因为她也爱着她的姐夫, 而是因为姐夫是属于姐姐的, 她要得到分享与共同占有, 以求心理上与姐姐不分彼此。她似乎想以这种离经叛道的方式获得爱的认可。姐姐还是如幼年时期一样无私地爱着自己, 这种爱超越一切, 甚至姐姐自身的爱情一旦面临自己的要求也要退居一步。第二, 她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对姐姐爱的摧毁和感情上的报复, 试图证明姐夫对姐姐的爱叶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我” 同样可以占有。这种畸形的证明必然遭遇破灭。她没能如姐姐一般得到爱情的拯救

三、爱的艺术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 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 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有纪律地爱他人, 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然而, 妹妹一直处在被照顾的地位, 加之从小只与大提琴相伴的成长环境, 以及个人天性等因素使得杰奎琳虽然在艺术成就上容易取得满足, 却无法通过合理的方式去爱别人以及爱自己, 可以说, 她的爱是极度无私也是极度自私的。 她在心理上将姐姐视为最亲密的人, 实际却总是向姐姐索取爱, 并对姐姐造成伤害而不自知, 她对姐姐的爱实际是对“镜中之我”的爱, 妄图达到全部占有, 不容许被分离被稀释, 甚至造成伤痛了也可以被忽略。弗洛姆对爱情的分析在广义的爱的领域里也具有普遍意义, 我们这里将弗洛姆对爱情的理论嫁接到杰奎琳和希拉里的亲情或友情上, 就能窥见杰奎琳在“爱”之领域上的盲点。“尊重是爱情的要素, 绝对没有对对方实行支配、占有或奴役之意。”杰奎琳对希拉里的索取由于过分不分彼此实际上却完全忽视了尊重, 她在极度缺乏爱的情形下以支配和奴役这种虚假的权力获得对内心的补偿。

内心难以摆脱的孤独之感是杰奎琳一生悲剧的症结。 “人之悲莫过于孤独。对人来说, 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用什么办法从孤独中得以解脱。如果人的这种最基本的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实现, 人就会因此而疯狂。因为人所有孤独的恐慌和分离的寂寞, 都源自于引发人恐慌和寂寞的外部世界。”杰奎琳的身体里蜷缩着一个孩子的灵魂, 孤僻任性, 不断索取, 不计后果得失。因为寂寞, 更因为对寂寞的恐惧, 她不会爱, 却极度渴望被爱。

婚姻没能将她拯救, 是因为她看得太透彻, 她要求的太纯粹。杰奎琳夫妇的爱其实是缺乏深度尊重和了解的爱。“要想尊重一个人, 首先要了解这个人。通过了解认识对方, 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了解作为爱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能滞留在表层上, 而是要深入到内部的本质之处。爱情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男女双方达到内心的相互交流, 并且从中完整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两个人都从他们各自原有的生存状态里发生结合。”丈夫不了解杰奎琳任性的深度缘由, 因此无法将其拯救。而一直对爱采取索求态度的杰奎琳, 也无法用自己的理性、给予和理解的爱矫正这场婚姻。

弗洛姆在对爱的阐述中对“给予”进行了发现和分析。 “给予是人的宽广胸怀的最好展示, 人正是因为勇于给予, 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度量、财富和活力, 体验到自己生命的活力, 体验由这种活力带来的无限的欢乐。他会感觉自己展示着波波的生机, 因此心情自然会十分愉快。给予不仅是一种牺牲, 更重要的是因为通过给及, 表现了他自己生命的价值以及活力。”姐姐一直都扮演着给予的角色, 甚至给予了超越自己应该给予的范围, 但这种给予却没能给对方带来拯救, 对自身也造成了伤害。这种给予与索求都是非理性意义上的, 打破了爱的和谐与美。因而实际上只能是一种通过相互伤害获得的表达和证明。

四、小结

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有次乘列车出行, 第一次听到杰奎琳 · 杜普雷的演奏时就说:“像她这样把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都投入到大提琴里去演奏, 恐怕根本活不长。” 没多久, 杜普雷就染上多发性硬化症, 缠绵病榻, 40出头就死去。 这是真实的大提琴家杰奎琳, 在电影中得到了细腻动人的展现。影片中杰奎琳飘逸绚烂的衣衫, 强烈摆动的身体, 凝重紧蹙的眉头都表现着感情的热烈, 英年早逝的命运了也暗合了中国“情深不寿”的说法。

再回到本影片故事对本身, 杰奎琳得到的一切都是以 “镜中之我”为参照的, 这里的“镜中之我”由姐姐这个实实在在的他者代替了理想的自我, 因而杰奎琳追求的一切都像是一场盲动, 只有对爱的索求才是内心焦虑地呼唤。这无不暗合了拉康的观点:“人的自我形成的第一步是建立在一个虚妄的基础上的, 在以后的发展中自我也不会有更牢靠更真实的依据。从镜子阶段开始, 人始终是在追某种性状某个形象而将它们视为是自己的自我, 这不能不导致幻象, 导致异化, 而这一切得以产生全由于认同的机制。人是通过认同于某个形象而产生自我的功能。”。

从拉康的理论再结合弗洛姆对“爱”的分析, 就不难理解“天才”的失落与疯狂了, 这不失为看待影片中的大提琴家杰奎琳的一个有趣的视角。

摘要:英国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以英国天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的生平为故事蓝本, 以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入的人性挖掘讲述了杰奎琳和希拉里两姐妹的复杂人生。从一直以姐姐为镜像的天才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天才内心的缺失, 分析她在他者中寻求自我构建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对爱的渴求。本片很好地印证了人孤独的本质正是缘于爱的缺乏这一弗洛姆阐述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她比烟花寂寞,拉康镜像,爱的艺术,缺失与弥合

参考文献

[1]弗洛姆.爱的艺术.萨茹菲译.光明日报出版社[M].2006.

[2]复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王小峰, 李濯凡译.河北教育出版社[M].2002.

[3]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

[4]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贾羽晶.寂寞如影随形—英国电影<她比烟花寂寞>评价.金田励志[J].2012.

篇4:萧红 她比烟花更寂寞

萧红是那个时代的文坛异常夺目的女子,一部《生死场》为她打开了通往文学的道路,《呼兰河传》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一度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如今,萧红离开这个世界已有68年之久,她的名字,早已被岁月的长河涤荡成民国时期才女的符号,乱世之中一抹无尽的苍凉。

“根并荷花一鉴香,平生遭遇实堪伤”。也许从1911年萧红来到世上,她就注定了要开始一场凄凉、艰难的人生之旅。

她的出场是苦涩的、孤单的。

由于是女儿身,持有重男轻女思想的母亲对她总是恶语相向,父亲更是给她的一生带来了心寒齿冷的回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她。13岁时,父亲把她作为结交权贵的礼物,许配给了大军阀的儿子汪恩甲,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唯一给她带来些许家庭温暖的,只有年迈的祖父。

童年不幸的境遇,造成了萧红自卑、压抑的性格,她的眼神里透露出的都是对未来的茫然无力。

927年,在祖父的帮助下,萧红来到哈尔滨读中学。在这里,她沉浸在了诗文之中,快乐地编织着自己的文学之梦。

初中毕业时,19岁的萧红已经长成了一个妙龄少女,父亲出面催促她尽快完婚。面对可想而知的日后凄苦的生活,她动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在表哥的帮助下,她毅然踏上了开往北平的列车,逃离了这桩包办婚姻。

在北平求学期间,终因学费不足而返回家乡。走投无路之时,萧红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萧红拼命想逃离的汪恩甲。

也许真的是命吧,命中注定她在劫难逃。

汪恩甲以陪同萧红去北平读书为诱饵,诱惑萧红和自己在一起。为圆自己的读书梦,萧红和他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开始同居生活。

半年过去了,他们欠下旅馆一笔食宿费。汪恩甲借口回家取钱,把身怀六甲的萧红独自留在旅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旅馆老板放下狠话,如果不能还钱,就把萧红卖去妓院。

那一年,她刚21岁。

绝望中的萧红,偷偷地给当地的进步报纸《国际协报》写信,寻求一线生机。

这一次,她邂逅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子,前来营救她的萧军,让她在日后念念难忘的三郎。

在旅馆见到狼狈不堪的萧红,她的脸上满是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沧桑,萧军顿生怜悯之情。萧红向他倾诉自己从小到大的不幸遭遇,眼前的女子,柔弱无依,那么多悲伤的往事蕴藏在眼睛里,绝望而忧伤,让人心疼不已。

这之后,萧军几乎天天来看望萧红,希望能够寻到机会将她救出来。接触得多了,她的话渐渐地多了起来,和他谈文学、谈诗歌。他发现,眼前的女子有着非凡的才情,聪明伶俐,他们之间总有着谈不完的话题。从萧军热烈的眼神里,萧红感受到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感觉着来自那个敦厚男人的温暖,一颗心不再感到漂泊无依。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生活变得无限温暖和美好。

两颗孤寂的心灵,开始在无边的黑暗中熠熠发光。爱情,在不经意间产生了。

也许是上天对两位有情人的眷顾。8月,哈尔滨下了一场大雨,松花江全线决堤,萧军趁乱带着萧红逃离了旅馆。

一个多月以后,萧红在医院产下了她和汪恩甲的孩子,用作费用抵押给了医院。二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多雨的夏日开端了。

婚后,她们的生活贫寒却也幸福。二人暂时在一家旅馆安顿下来,白天萧军外出工作,萧红在家幫他抄写稿件。闲暇的时候,两人一起探讨文学,会见共同的朋友。萧红在萧军的鼓励下,开始给一些文学刊物投稿。看着刊载着自己文章的报刊,萧红仿佛看到了希望,苍白的脸上日益有了鲜活的色彩。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可以让你对生活重新抱有信心,可以引领着你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不可否认,是萧军引领萧红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

1935年,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萧红的名字,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然而,像所有的蹩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他们的感情却在这一刻出现了变故。

随着生活的安稳,萧军开始不断地外出应酬,很晚才回家,这令缺乏安全感的萧红不安。有一段时间,他和一个陈姓女子来往神秘,这引起了萧红的怀疑。萧红无休止的盘问令萧军很是不耐烦,争吵不断在两个人之间爆发,有一次,萧军甚至对萧红大打出手。

爱情的飘忽不定使萧红不时有幻灭感,她不知道该如何去相信眼前这个让她深爱的男人,经常在黑夜里暗自哭泣。萧红开始用烟酒麻痹自己,甚至一度离家出走。

1938年,在短暂的和好之后,“两萧”决定分手。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与他告别。

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在困境中能够相濡以沫的夫妻,却经受不住安稳岁月的打磨,曾是神仙眷侣,到头来却成了陌路人。也许,只有自己清楚,那些难言的遗憾,那些留下的痛楚,那些心上划下的深深浅浅的伤痕。

这时,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作家进入了萧红的生活。1938年5月,萧红怀着萧军的骨肉,和端木蕻良完婚。

在婚礼上,主婚人让萧红谈二人的恋爱经过时,萧红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她想要的仅仅是一份细水长流的幸福吧。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被世俗所包容。端木的母亲认定曾和两个男人有过孩子的萧红是个不祥之人,昔日的好友对她刚和萧军分手就结婚的做法不理解,纷纷排斥和疏远她。她和萧军的孩子生下后三天便夭折了。

这些萧红虽然没有说什么,心中也会多少有些伤感吧。

很难说萧红与端木是否相爱。也许,更多的是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婚后,他们的生活很平静,没有家庭暴力的出现,也很少争吵。萧红在文坛奠定基础的《呼兰河传》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至少和端木在一起时,萧红能够有一颗安宁的心。

可是,在她最需要一双男人有力的手为她支撑起一片天时,端木从来都不在她身边。

1938年日军轰炸武汉,只有一张船票,萧红让端木先走,他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先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端木抛下重病的萧红,加入了香港方面的抗日组织,日夜忙个不停。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端木都不曾陪在她身边。

有些人,如果在你需要的时候他总不在,那么最后,他也不会再留在你心里了吧。

萧红在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是萧军:“如果这个时候我给三郎发电报,不知道他是否还像当初那样奋力把我从水中救起。”

生命在一秒一秒一秒地倒数计时,她还在幻想她的三郎能够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将她救起。

她真心爱过的男人只有他吧。

爱情永远没有真相。

篇5:她比烟花寂寞精选句子

“我是演员,不是江湖耍杂的。”她轻轻说。声音中有无限骄傲,打那一刻起,我知道必然有恨她的人。与众不同是不行的,还那么刻意地表明立场,更加吃亏。

她气质不似女演员。

演员的情绪很少有这么平稳,特别是女演员,十三点兮兮的居多,否则如何在台上表演那么私隐的七情六欲。

篇6:她比烟花寂寞读后感

影片的名字叫 Hilary and Jackie,开头是两个女孩一起奔跑着,无忧无虑,仿佛世界就在她们脚下。接下来就是弹钢琴的妈妈伴奏,她们两个人像两条快乐的小鱼一样,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这也是她们在演奏乐器时身体随着音乐摇摆的由来,但是,一些严肃古板的老师却刻意纠正她们这种姿势,要求她们保持不动,不过妹妹在这方面被限制的很少,后来也成为她演奏的一个特色。

小Hilary是一个天才的演奏长笛演奏手,获得了很多奖项,在一次BBC邀请她去表演时,妹妹不服气地问为什么自己不能去,护妹心切的姐姐则说:“如果妹妹不去,自己也不去”。毫无办法的妈妈就给妹妹安排了一个收尾的时候敲鼓的表演。正式表演的时候,妹妹jackie过于关注地看姐姐表演下鼓,等她意识过来,又过于激动把鼓给敲破了受到了妈妈喋喋不休的责骂。而当时的BBC记者还很是让她受打击问:“你有一个天才姐姐,一定感到很骄傲吧?”敏感如她,觉得只有自己表演好才能得到世人关注的目光,才能得到家人的爱。从此她就废寝忘食地练习,饭桌上、课堂上她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地练习着大提琴,渐渐地她天分逐渐显现,超越姐姐得奖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姐姐也渐渐感到妹妹比自己天分高而心生沮丧,但姐姐是一个很大度很疼爱妹妹的人,所以在一次表演姐妹俩都得第一名,但姐姐明显感到妹妹更胜一筹,所以没等颁奖结束就跑出去躲了起来,可是在记者要求一起照张全家福并问Hilary,”有一个天才妹妹,你一定很骄傲吧?" 姐姐强颜欢笑地回答:“是的,我很骄傲,我们全家都很为她骄傲!”

从那以后,家人尤其是妈妈的重心全都扑到了妹妹Jackie身上,送她去专业的指导老师那学习,为她准备三明治风雨无阻,还为了送她专门买了一辆车,那几年姐姐几乎活在被忽视的世界中,妹妹的光芒越耀眼,姐姐就越黯淡。妹妹在练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能打扰,只能静悄悄地看书,所以就不难理解,当Hilary遇到Kiffer的时候为何这么快的就坠入情网,并与之结婚,甘愿居住乡下过着平淡的生活,原因也就是Hilary在Kiffer向他求婚的那个夜晚和Jackie所说的:“I love him,he makes feel special.”自己演艺事业触礁,一直不受人重视,就在她考试失败的时候,kiffer冒着大雨跟着她到家,邀请她参加表演,就在她的精彩表演刊登报纸上的时候,还吵醒睡觉的妹妹一起分享,让Hilary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并让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也许,就在Hilary被求婚的时候,她就有意识要跟这个男人共度一生,过平凡的生活,快快乐乐,简简单单。我还记得,姐姐说了一句:“If you think being an ordinary person is any easier than being an extraordinary person,you are wrong.”其实,终其一生,Hilary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这句话,其实做一个平凡人是她渴望拥有的幸福。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一直被爱,被理解。

再说jackie的部分,16岁的一举成名使她拥有了一部名贵的大提琴“大卫多夫”,并告诉她:“It will give you the world, but you must give it all yourself.”这句话仿佛预言就此预示了Jackie以后的人生轨迹。接着她的演出排满了两年,甚至在一次要去另一个国家演出时都没有机会和姐姐亲自道别,一个人走遍欧洲的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辗转到另一个国家,一间间豪华酒店、一个个陌生的宴会、一个又一个机场,大提琴箱上多出的一个又一个国家的箱贴,不会用洗衣机自己洗衣服,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把自己的脏衣服寄到家里。对于一个16到18岁的女生,突然离开了家人的陪伴,生理和心理上都得不到依赖和慰藉,想念家人的时候,就把衣服铺在床上,躺在上面闻着家人的味道,那种场面心酸又难受。所以,在jackie的琴声中凝聚了她的恐惧,不安和寂寞,也使她的表演更加的触动人心。可是,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选择,正如俄国的大提琴家夸她有天分的时候,她只是说:“事实上我恨大提琴,我明明好好地在舞台上表演,结果就有一堆人围着我,接着我的演出就排到了两年后,我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妹妹的一生是不由得她自己选择的,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推着她前进,这条道路夹杂着她难以排解的压力和寂寞。就在她感到自己身体异常的时候,她曾问他的钢琴手爱人有没有想过退出乐坛,过一个乡下的隐居生活,但是他的丈夫回答她如果她不拉大提琴就不是她了,就像舞者跟舞蹈是分不开的一样。这就说明她的丈夫爱的是那个拉大提琴的她,除此之外,在他眼里,她就是不完整的。她的生命注定要和大提琴捆绑在一起。

我们可以看出,意识的能动性在两姐妹身上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命运,姐姐选择了一个隐居乡下,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而妹妹,则努力学习大提琴,拼命的走上了天才大提琴手的道路,尽管这种命运最终不是她想要的。从整个人生轨迹来看,我们很难说谁更得命运的青睐。妹妹一生都在追求被爱,小时候为了得到人们的关注努力学习大提琴,长大后,渐渐离开了家庭,她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去各种城市,随着行李箱的各国国家的标牌越来越多,她的寂寞也在剧增,在她发现自己身体有异样,找到了远在乡下的姐姐,后来想和姐夫做爱,被姐姐拒绝后她不理解,觉得姐姐不爱她了,在她眼里姐夫就是她和姐姐的玩具是可以共同分享的,她脱光了衣服跑到森林里,抱着双腿,蜷缩着身体,像一个受伤的小兽,这一刻她的孤独展现的淋漓尽致。

篇7:她比烟花寂寞观后感

卷轴初展,序幕就像一出迷梦,雾气氤氲,雨意迷离。掀开夕阳的一角,成年后的女主人公的背影遗世独立。海天浩渺,潮水拍岸,她的剪影在金色绚烂的光晕中独占那一抹昏暗与低沉,苍凉深邃。光影暗去,她对剧中的妹妹贴耳一句细声叮咛,在影片的开头似雾气掩盖下的一抹光,打落在观者的心尖,不觉一沉。

在这部译名为《她比烟花寂寞》的影片中,情节的曲折矛盾都集中在两姐妹的身上,Hilary和Jackie,仿佛被命运之轮推身置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风雨袭来,暗潮涌动,她们乘着一艘破落的木舟,在暴风雨与漩涡的夹击中迷失了方向,此时,黑暗囊括了整个世界。岁月不断推进,两姐妹的距离远远近近,朦朦胧胧,于无处生有隙,她们的木舟似乎岌岌可危。在剧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导演无处不在的烘云托月,对比层生。同样的话语,在类似的场合不断上演。如出一辙的问话浮现在观影人的面前,“有这样一位天才姐妹,你一定很骄傲”,不同的是所有的聚光灯由姐姐转移到妹妹身上,而同样的回答“是的,我们都引以为荣”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的更是暗语与不安。长笛手Hilary的才华逐渐被天才大提琴手Jackie用一双无形的手推向幕后的阴凉之处,姐姐终究被岁月磨得平凡,泯没众人矣。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两姐妹,身份和角色似乎在不断对调,高低起伏,错综复杂。在最初,妹妹Jackie因为姐姐Hilary的长笛光华而显得暗淡,她的演奏永远逊色一筹。看到姐姐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内心是寂寞无光的,那么长的岁月,她一个人独自徘徊在边缘,在暗深的隧洞中摸索着向前,不断跌倒,被自己的平平琴艺撞得头破血流。所以才有那样固执笃定的Jackie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所以有着这样经历的Jackie才会近乎歇斯底里的练琴,才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她渴望爱、温暖与希望。而在姐姐的衬托下,她永远都只能被冷落遗忘,冰封在一隅的角落。她努力变得出色,只是为了他人的目光,为了母亲的慈爱,只是为了弥补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余下的生活中,她无时无刻不和姐姐争夺光彩,从乐器到恋人,她只是想比姐姐更幸福美好,惹人艳羡。她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而这样的她,在岁月的沉淀里,自华美的色彩中折射出一份清冷的感伤,所触之处,一片冰冷,只一径地寒下去,冷下去,再找不到傍依。席慕容有篇《戏子》,其中有诗句――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涂抹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只是颗戏子的心。纵然全世界为她鼓掌,所有的闪光灯只对准她一人,其实她的内心也如往常不安迷乱。她就像绽放在夜空的一朵烟花,看似美丽,实则苍凉;看似热闹,实则寂寞。

这部电影如果停在这里,一切便只是定格在妹妹的万千风华,姐姐的乡间平凡之上。这时,我们回望这部电影的前半段,半生纠葛,记忆与爱,冷艳决绝。难道导演和编剧只想让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两个姐妹间的剪影吗?选取大如维也纳的演奏会,小如早餐上的几句拌嘴,与我们的生活相近相连,不仅仅是为让我们的内心产生触动与共鸣,在主人公的故事中看出自己的人生际遇,回想与感恩自己身边的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回头,满城灯火已黄昏。当我们推开家门,抬头望见的但愿是内心的那一束光。爱无法比较与计算,真正开始计较就已经错过了人生的别有风景,而理解与包容会让我们的心灵恢复宁静和温暖,正如影中的Hilary,她隐于妹妹的光华之后,转眼却是命运之神最为眷顾的那一个。当影片开始关注我们的内心,关注人性与思考,意义就更为深远,不止于影片,不止于观者。

现在,我们继续随着影片的时光轴向前,狂执昂首、敏锐聪敏的Jackie在事业的巅峰之时重病缠身,执念于心,直到浑身抽搐,口不能言。仿若命运的当头棒喝降临在她身上,她一生辉煌绚丽,最终她还是孑身一人迎接清冷与苍凉。也许,在本质上,她依旧是那样一个天真烂漫在电台打破鼓的小女孩,她依旧是那样一个从国外寄回一包脏衣服的不懂人情世故的任性的小姑娘。看到这里,你会突然懂得她为什么外表固执与自私。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内心的一个执念。

篇8:萧红:她比烟花更寂寞

萧红是那个时代文坛中异常夺目的女子,一部《生死场》为她打开了通往文学的道路,《呼兰河传》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一度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如今,萧红离开这个世界已有68年之久,她的名字,早已被岁月的长河涤荡成民国时期才女的符号,乱世之中一抹无尽的苍凉。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也许从1911年萧红来到世上,她就注定了要开始一场凄凉、艰难的人生之旅。

她的出场是苦涩的、孤单的。

由于是女儿身,持有重男轻女思想的母亲对她总是恶语相向,父亲更是给她的一生带来了心寒齿冷的回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她。13岁时,父亲把她作为结交权贵的礼物,许配给了大军阀的儿子汪恩甲,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童年不幸的境遇,造成了萧红自卑、压抑的性格,她的眼神里透露出的都是对未来的茫然无力。

1927年,在祖父的帮助下,萧红来到哈尔滨读中学。在这里,她沉浸在了诗文之中,快乐地编织着自己的文学之梦。

初中毕业时,19岁的萧红已经长成了一个妙龄少女,父亲出面催促她尽快完婚。面对可想而知的日后凄苦的生活,她动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在表哥的帮助下,她毅然踏上了开往北平的列车,逃离了这桩包办婚姻。

在北平求学期间,终因学费不足而返回家乡。走投无路之时,萧红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萧红拼命想逃离的汪恩甲。

也许真的是命吧,命中注定她在劫难逃。

汪恩甲以陪同萧红去北平读书为诱饵,诱惑萧红和自己在一起。为圆自己的读书梦,萧红和他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开始同居生活。

半年过去了,他们欠下旅馆一笔食宿费。汪恩甲借口回家取钱,把身怀六甲的萧红独自留在旅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旅馆老板放下狠话,如果不能还钱,就把萧红卖到妓院。那一年,她刚21岁。

绝望中的萧红,偷偷地给当地的进步报纸《国际协报》写信,寻求一线生机。

这一次,她邂逅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子—前来营救她的萧军,让她在日后念念难忘的三郎。

在旅馆见到狼狈不堪的萧红,她的脸上满是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沧桑,萧军顿生怜悯之情。萧红向他倾诉自己从小到大的不幸遭遇,眼前的女子,柔弱无依,那么多悲伤的往事蕴藏在眼睛里,绝望而忧伤,让人心疼不已。

这之后,萧军几乎天天来看望萧红,希望能够寻到机会将她救出来。接触的多了,她的话渐渐地多了起来,和他谈文学、谈诗歌。他发现,眼前的女子有着非凡的才情,聪明伶俐,他们之间总有着谈不完的话题。从萧军热烈的眼神里,萧红感受到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感觉着来自那个敦厚男人的温暖,一颗心不再感到漂泊无依。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生活变得无限温暖和美好。

两颗孤寂的心灵,开始在无边的黑暗中熠熠发光。爱情,在不经意间产生了。

也许是上天对两位有情人的眷顾。8月,哈尔滨下了一场大雨,松花江全线决堤,萧军趁乱带着萧红逃离了旅馆。

一个多月以后,萧红在医院产下了她和汪恩甲的孩子,用作费用抵押给了医院。二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多雨的夏日开端了。

婚后,他们的生活贫寒却也幸福。二人暂时在一家旅馆安顿下来,白天萧军外出工作,萧红在家帮他抄写稿件。闲暇的时候,两人一起探讨文学,会见共同的朋友。萧红在萧军的鼓励下,开始给一些文学刊物投稿。看着刊载着自己文章的报刊,萧红仿佛看到了希望,苍白的脸上日益有了鲜活的色彩。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可以让你对生活重新抱有信心,可以引领着你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不可否认,是萧军引领萧红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

1935年,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萧红的名字,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然而,像所有的蹩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他们的感情却在这一刻出现了变故。

随着生活的安稳,萧军开始不断地外出应酬,很晚才回家,这令缺乏安全感的萧红不安。有一段时间,他和一个陈姓女子来往神秘,这引起了萧红的怀疑。萧红无休止的盘问令萧军很是不耐烦,争吵不断在两个人之间爆发,有一次,萧军对萧红大打出手。

爱情的飘忽不定使萧红不时有幻灭感,她不知道该如何去相信眼前这个让她深爱的男人,经常在黑夜里暗自哭泣。萧红开始用烟酒麻痹自己,甚至一度离家出走。

1938年,在短暂的和好之后,“两萧”决定分手。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与他告别。

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在困境中能够相濡以沫的夫妻,却经受不住安稳岁月的打磨,曾是神仙眷侣,到头来却成了陌路人。也许,只有自己清楚,那些难言的遗憾,那些留下的痛楚,那些心上划下的深深浅浅的伤痕。

这时,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作家进入了萧红的生活。1938年5月,萧红怀着萧军的骨肉,和端木蕻良完婚。

在婚礼上,主婚人让萧红谈二人的恋爱经过时,萧红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她想要的仅仅是一份细水长流的幸福吧。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被世俗所包容。端木的母亲认定曾和两个男人有过孩子的萧红是个不祥之人,昔日的好友对她刚和萧军分手就结婚的做法不理解,纷纷排斥和疏远她。她和萧军的孩子生下三天后便夭折了。

这些萧红虽然没有说什么,心中一定会多少有些无人能知的伤感。

很难说萧红与端木是否相爱。也许,更多的是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婚后,他们的生活很平静,没有家庭暴力的出现,也很少争吵。萧红在文坛奠定基础的《呼兰河传》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至少和端木在一起时,萧红能够有一颗安宁的心。

可是,在她最需要一双男人有力的手为她支撑起一片天时,端木从来都不在她身边。

1938年日军轰炸武汉,只有一张船票,萧红让端木先走,他果真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先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端木抛下重病的萧红,加入了香港方面的抗日组织,日夜忙个不停。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端木都不曾陪在她身边。

有些人,如果在你需要的時候他总不在,那么最后,他也不会再留在你心里了吧。

萧红在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是萧军:“如果这个时候我给三郎发电报,不知道他是否还像当初那样奋力把我从水中救起。”

生命在一秒一秒地倒计时,她还在幻想她的三郎能够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将她救起。她真心爱过的男人或许只有他。

爱情永远没有真相。

萧红去世时,年仅31岁,匆忙得就像做了一场梦。离开了,梦散了,她和他也走散了。

编辑/小京

人物名片

篇9:她比烟花寂寞读后感

年轻时,我们容易被流光溢彩的浮华迷惑,以为那就是生活的真谛,有些人为了追求那样的生活,不惜铤而走险,抛弃了友情、爱情、亲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渐渐发现,流光溢彩只是一层泡沫,光鲜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孤独、寂寞与压力。至此,时间为我们吹去一路风尘,让我们看到了人生路上,能够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动力的恰是我们年轻时容易被忽略的亲情、友情、爱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重新拾回早已被丢弃在路边的这些珍宝,而这些珍宝,又有多少可以无怨无悔的在原地等待我们的回头。所以,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一路丢,一路悔。

想起长辈们经常教训晚辈时说的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那时候,或许我们会想,年轻不怕走弯路。但是真正走过了弯路,恐怕又要感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弯路并不美好,很多弯路只是白白的浪费时光,然后给了我们一个难以忘记的教训。但是,如果这个教训,我们一早就能领悟,这些弯路或许就能避免了。时间就会花在了更有意义的地方。曲曲绕绕的盘山路,只是看着好看,其实真正走起来,危险又费时。

如果姚晶真的能早点明白这些道理,在最初就会珍惜深爱她的丈夫,陪伴年幼的女儿,等到了相同的年龄,她或许并不会那么早早离世,而是享受着妙龄女儿在耳畔细细絮说花季少女的烦心事,娇嗔的感受着丈夫对自己的宠溺照顾。可是,万事没有如果,时光回转只是人们美好的臆想,我们全都回不到从前。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后悔也已经无法挽回。所以,等到姚晶想要挽回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离去的这些年,大家也已经习惯了没有她的生活,她已经融入不进去大家的生活了。女儿对她的衣服、生活理念,全都持着不赞同的态度,觉得妈妈的衣服不实用,觉得妈妈的生活太拘束;姐姐们又都有各自的家庭生活,也都自给自足,并不需要这个明星妹妹的帮助,生活的差距更是导致了沟通不畅;圈中相识多年的朋友,宁愿生活困顿也不要她的暗中相助。他们都不需要她。她就像那夜空中的烟花,盛开时璀璨夺目、万众瞩目、繁花似锦,但是短暂的辉煌后便是一片死寂的烟灰,深深地孤独。

文中继承了姚晶遗产的女记者,不惜和相恋多年的男朋友撕破脸,也要追溯姚晶的生前事,当她完全了解了姚晶的生活后,却感到的巨大的恐惧,祈求男友的原谅,从一个不屑婚姻世俗生活的现代女性,变成了甘愿入世的平凡女子。她对男友的一段告白让我印象深刻,”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儿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我希望孙儿在结婚时与我商量。我想我我与夫家的所有人不和,吵不停嘴。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请你帮助我。“

烟花再耀眼,终要归于沉寂。生活的真谛不是那刹那间的璀璨,而是沉寂后的平淡、安然。所以,世间大多数人最终都会为自己找一个归宿,组建一个家庭,享受天伦之乐。很少有人真正会终生孤独到老,除非是大环境使然。即便师太本人,在职场奋斗了二十载之后,也还是与港大教授喜结连理,并在四十多岁时拼死生下了一个女儿。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关怀、安慰,人也从关怀、安慰他人中得到心灵的满足。我一直相信,来自身边人的鼓励与支持,可以给我们不竭的动力,推动着我们向前进。有多少人,在人生最困顿的时候,是因为亲人、朋友的鼓励、相助才重新振作,扬帆启程的。人的心灵也有遇到寒冬的阶段,那种冷,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融化的,是需要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感受到温暖。认得心灵也有遇到酷暑的阶段,那种狂热,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只有真正为你好的人的当头棒喝才能使之归于理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不要说什么“真正属于你的并不会因你的冷落而失去”这样冷漠、自私的话,任何事物都需要经营,不要仗着爱而给最亲的人伤害,那是世界上最犯傻的事情。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熙熙攘攘,只是,不要在这段拥挤、挣扎的人生道路上,冷落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怎么一片漆黑?”

“烟花放完了,当然一片黑暗。”

“但是,但是刚才明明气象万千,美得令人窒息。”

“烟花就是那样子的,傻子”

我打一个寒战,我应该比谁都明白。

我是早该知道的。

篇10:《她比烟花寂寞》观后感

这部电影也许想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吧,关乎生命、艺术、亲情、家与心灵。

杰基,一个想和姐姐同台演出的小女孩走上了艺术的道路,最初的目标澄澈如斯。原始的渴望成了日后艺术道路上最纯净的泉,让她一口一口吸食养料,如花般美丽绽放。

但是最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现实相悖。她的确通过了苦练站在了艺术的殿堂中央,而她的姐姐没有能够成为艺术娇子。原本亲密无间的姐妹感情不再如同过往。

无根的浮萍生命总遭受雨打风吹,最初澄澈的目标到最后变成了最不找边际的印象。功成名就的她也许忘了原点的自己和爱她的姐姐,她以为爱离她远去。的确,舞者因舞而生,世人因舞而热爱舞者。但是,舞者不能舞,世人的爱是否依旧?这个问题现实得让人心寒。杰基朦胧地感知到了这个问题,试图探寻,但最终自己伤痕累累。

杰基选择的是练习大提琴,她想和姐姐一同登台,也喜欢教授自己乐理的老师,但是她没有选择一场又一场的商业演出,没有选择做一只候鸟,永远在离家和归家的路途上,却早已遗忘了家的味道。单纯培育了这个天才,而世俗却毁掉了这个天才,让她堕落得快成了魔鬼。世俗让她感觉到了音乐的压力,世俗让她深深的不安,世俗让她伤害自己的亲人。

反观希拉里,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奏家,融入了简简单单的乡间生活。(fsir)她有深爱自己的丈夫,有几个可爱的小孩,有属于自己的位于乡野的房子,饲养了几只鸡,最为重要的是她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随心所欲,悠悠游游。

导演真是残酷,让这样的两个姐妹经受这样的痛苦。

但是两个傻丫头,既然生命最初就是一阵痛,那么路途中怎么可能不会有痛楚?

分分合合,吵吵闹闹,不管开始有多么喧嚣,生命最后还是会归于寂寞。

我渴望放浪形骸,既然生命中总是伴随痛苦,放浪就意味着享受了快乐。尽管这很大胆甚至是无耻,但是只要坚持本心,又何尝不可?杰基生活在一个浮华的世界中,尽管有艺术相伴,她还是有时懵懂,有时惶恐。真是讽刺啊,一个能够演奏出最美妙乐的人的内心竟然会闪动着邪恶。因为在音乐面前,杰基是纯粹的,但在生活中,她早已失掉了自己的本心。由是,因生活,她怀疑自己的音乐。而希拉里,跟着感觉选择,这真的就是冥冥之中的坚持了本心吧。也因此,她没有迷失。

杰基最终死于硬化症,42岁,本风华正茂的年龄,孤独地死在家中,就是那抹烟花,寂寞而悲情。而希拉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她的身上,生命依旧延续。因为亲情是这两姐妹的纽带,她们心灵相通,而且深爱对方。

篇11:她比烟花寂寞

一次晚自习迟到与老师争吵起来,年迈的老师以为我胸前挂着什么不伦不类的饰物,一把抓下来扔进了黑漆漆的窗外。老师的皱纹愤怒地拧在一起,叫我三节晚自习站在座位上别动。我感觉胸口一凉,脸上仍然保持着硬邦邦的倔强表情。整整三节课我都心不在焉,生怕那块奇特的玉石会被人捡走。于是一下课我就像只尾巴着了火的狸猫般冲了下去。但是任凭我怎么着也找不到了,月光丝质般的柔滑,我带着一手辛辣的草汁回到了教室,那个时候人都已经走光了,我忧郁地走进教室准备拿书,看见一个女生正坐在教室中央的一个位置。

那是杨雅铮,有着一头瀑布般黑发的杨雅铮。她见到声响一下子站立起来,一脸漠然的表情。

我一边收拾书本一边说,怎么,还不回家呢。

嗯,赶卷子。声音是二十五度的温水,哗啦啦地流淌在整个教室。杨雅铮扬了扬手中的一张试卷,转过头来接着说,我这就走了,你记得关灯。我抬起头来准备答应她,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杨雅铮如同瓷器般的颈部肌肤上分明挂着我的那块玉坠,那块曾经感受着我的体温与心跳的玉石,此时如此妥帖地在她的身上。

杨雅铮旋即掉头走开,我却忘了追上去质询那块玉石的由来。我缓缓走到杨雅铮刚才坐着的那个位置,摊开的习题集上写的却是方子彬的名字。周遭虫鸣起伏,远处弥漫着雨雾。

那明明就是方子彬的座位,原来杨雅铮是这样赶卷子的。

杨雅铮是棘手和极难对付的女孩。并不是天生暴戾,而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冷淡。也许早熟的女生就是这样子的吧,和全校最嚣张霸气的男生混迹在一起,被除此之外的所有人鄙夷嫉妒,头发烫了之后被勒令剪掉长长之后又接着烫,逃课被抓回来之后又接着逃。要不是那块玉就这么突兀地悬在她的胸口,也许我永远都不会注意到这个不食烟火的存在。光这么想想都够让人烦恼的了,如果直接问她要真怕惹上麻烦。

我只好每天就这么像一个蹩脚的间谍一般关注着杨雅铮。祈祷着哪天她能卸下那条项链然后出去一小会儿给我机会。但她的踪迹就像谜一样,让一旁的我如坐针毡,望着窗外远处的白色巨塔,我的脑海里就能轻易浮现出杨雅铮戴着那块玉娴静的模样。原本淡黄色的玉坠仿佛与她的皮肤融在了一起。最后第二天下午我上了半节自习,然后翘了半节自习。为了不被老师再次抓个正着,我悄悄从走廊的另一边绕了过去,结果我在那条人流稀疏的走廊尽头看到了杨雅铮,她坐在一级阶梯上,腿上压着书包正在写一张卷子。

我将脑袋探过去,明知故问地说:杨雅铮,你在干什么呢?

杨雅铮被吓了一下,见了是我,不紧不慢地说,写卷子。

哦。我的目光停留在她隽秀的笔记上。她的笔触像是可以开出花朵。

帮我写吧。

啊?

我有几个地方不太懂,不然你教我。我的一句凭什么你的玉坠还没还我呢被卡在喉结处,便被杨雅铮强拉下来写卷子了。我说,我的成绩也很烂错了别怪我。杨雅铮弓着身子站在一边,有几绺头发落在卷子的一角。风不时从石栏的空处吹进来,时间此时凝结成一块透明的固体。其实我一直很纳闷,她用得着这么用功吗,这时候不是跑出去和坏坏男生鬼混的最佳时机吗?想到这里,我的思路全断了。过了半晌,我挑衅地说,不做了做不来了,你为什么不叫方子彬帮你呢?

杨雅铮的脸骤然沉下来,说,把卷子还给我吧。她原本妩媚的脸上挤出几道皱纹,默默把我手中的钢笔和卷子夺过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对于女生口中那个男人缘极好千娇百媚的杨雅铮,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这让我开始后怕,如果我向杨雅铮提起那块玉坠的事情,她会不会直接给我一拳。在恹恹欲睡的温柔时光中,特立独行的杨雅铮是各位八卦的最佳材料。因为最近的情况突兀地表明,方子彬喜欢上了杨雅铮。如果叫我们班选出一位能拿得出手的男生,那么必定是方子彬了,身材颀长面容清澈,连成绩也总是毫不费力地停驻在最高的地方。

这样一个被温柔、淡然、品学兼优和彬彬有礼所包裹着的干净少年,无论是快乐还是忧郁,人们总是对他的一举一动给予最为密切的关注。而杨雅铮的出现,让周围的目光变成了长吻鱼的鱼嘴,在暗中恶狠狠地戳进来,然后汲取着幸灾乐祸的原料。

让两个人关系开始明朗的是某天体育课的一次测试。天空万里无云,光线倒映进眼里出现了模糊的叠影。测试的内容是跑八百米,先是男生,之后便是女生。男生基本全部通过,到了女生的时候,跑在最末尾的有好几个体力不支的女生,其中便有杨雅铮。她的脸平时洁白如雪,这个时候因为烈日的缘故,绽放出一朵朵的红晕。眼看脚步一点点冻结下来,坐在一旁休息的方子彬毫不犹豫地冲进日光里陪杨雅铮一起跑了起来。远处少年鼓起的衬衫和少女舞动的黑裙交织成一幅和谐的景象。身后的议论声开始如同涟漪一般层层叠起,有女生说,方子彬是傻瓜吗,他要高年级的男生过来揍他一顿才罢休啊。而此时的方子彬在杨雅铮耳边温柔地呐喊着,没有一丝惧怕的表情。

那时我和方子彬都是国旗班的队员,关系熟络,训练的间隙我问方子彬,那天体育课你怎么了?你和杨雅铮真的好上了吗?没想到方子彬只是细细地说,没,我只是想帮帮她而已。

少来,你能帮她什么。

远处的彩旗被夏天的风吹出好看的褶皱。方子彬说,我也不知道。

我哈哈一笑,说,对,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你这个情种。

但是这段并不明朗的暧昧关系还没持续多久,在我们甚至都没侦测到双方的任何动静的时候班主任便先行一步了。那天晚自习刚上到一半,窗外照例是响亮的虫鸣,远处甚至还有隐约的雷鸣。先是方子彬出现在走廊上,接着是杨雅铮被老师强行从楼梯上拉上来,毫无预兆的两个响亮耳光,连躲闪都来不及便打在杨雅铮的脸上。方子彬喊着说,老师,你怎么能动手打她?!

nlc202309051458

还需要说吗,好端端的晚自习,你们两个躲在车棚里干什么!给我到办公室去待着。严厉的班主任劈头呵斥道。远处的闪电有紫色的光芒,骄躁的初夏急需一场大雨。而杨雅铮就这样站在那里,仿佛一株安静的植物,浓密的睫毛盖住眼眸,看不出是否藏着泪水。那天晚上两个人在办公室挨骂,接着被罚站在漆黑的走廊,两人各站一角顶着墙壁,墙里墙外都不敢出声。后来竟然是一发烟火蹿上天空打破了结冰的沉默,伴随轰的一声整个教室像是玻璃城堡一般被紫绿色的光芒包裹,宛如少年的梦境。而此时的杨雅铮突然一下子哭了出来,好看的脸颊被烟火照得斑斓模糊,那么让人心疼却又那么寂寞。

后来这件事被全校当成了反面教材。所有老师的一致意见是,杨雅铮作为差生的存在严重扰乱了优秀生的心理健康。虽然方子彬同样受到了惩罚,但是那不轻不痒的责骂和悔过书根本就不算什么。班上女生暗地里幸灾乐祸,谣言纷起,长吻鱼的毒液四溅,就算给杨雅铮戴上“狐狸精”这样的老土称号也不为过,只有我的心仿佛突然被蚂蚁啃噬了一下,是因为那天看见她哭的缘故吗?这种感觉很快就被生活的汪洋吞没。

而方子彬对我说,那天晚上凉爽极了,是他想载杨雅铮去兜风,杨雅铮不同意硬是要去教室,小小的争执之下被值班的班主任发现。但是这件事班主任却是绝对不让方子彬对其他人说的,那样的话他的处罚会加重。彼时这位眼睛里仿佛镶嵌了星辰的少年目光一下子黯淡下来,他说,陈勋杰,你也觉得她是坏女孩吗。

我犹豫了一下说,也许是吧。

但是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感染她,然后让她变好呢?

没有恋爱经验的我完全不知道怎么作答。末了,方子彬一个人云淡风轻地说,那天的烟花简直太美了,她却比烟花还寂寞。

杨雅铮被勒令在家闭关一周。而我也决定,下课后悄悄在杨雅铮的桌兜里翻腾一小会儿,看能不能找到那块玉坠,这简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好奇心和其他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的驱使下,我探进她的桌兜却只发现一叠又一叠白花花的卷子,跟普通学生的桌兜根本没什么两样。夕阳的余晖一点点爬上我的手臂,我蹲在她的书桌前双腿酸胀,这时却注意到那些试卷上每一张的左上角都写了一些什么,是方子彬的笔迹,大概是励志的话语什么的。一笔一划都相当认真,原来方子彬真的在帮杨雅铮。这时我站起来,关于那块玉坠的事情却被全然忘记了。如果说这个夏天我开始变得叛逆并且自傲,那么同样在这个夏天,杨雅铮开始褪去放肆和浅薄,这也是有可能的。有的事情你不得不选择去相信,往往是因为相信,奇迹才会发生,不是吗?我写了一张匿名的纸条扔进她的书桌,上面写着,那块玉坠好好保存,愿它可以带给你幸运。

一周之后杨雅铮的归来让平静了一周的班级再次散发出鄙夷嘲笑的气氛。只有方子彬暗暗松了一口气。而我注意到杨雅铮胸口的那块玉坠早已不见了,孑然一身地站立在那里整理好这周发下来汪洋般的试卷,而这些空白的试卷除了温热的墨香,还有更加温热的方子彬的气息。

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班主任的阻挠而一刀两断,相反的,基于某种信念,方子彬对杨雅铮的爱恋愈发热烈。直到某一次晚自习发试卷的时候,方子彬是学习委员,发到杨雅铮的座位的时候,她突然说,你不用发给我了,谢谢你。声音不大却尤为清晰。

方子彬瞪大眼睛说,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总之我会辜负你的。别这样了。

在全班人的注视下这两个人的动作像被放慢了几十倍,连杨雅铮抬起头的瞬间都那么漫长。那意味深长一眼谁都猜不透,窗外徐徐的凉风却使人催眠。

后来杨雅铮令人惊奇的举动让这场恋爱彻底无疾而终了。不知道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方子彬在校外被一群小混混揍得很惨,而结果调查出来就是杨雅铮叫那群人干的。加之前面一系列不检点的行为,杨雅铮终于被学校开除。班会课上的时候班主任宣布了杨雅铮被开除的消息,下面一片哗然,很多人的脸上都是一副胜利了的表情,这么一个狂妄少女的离开,果真是大快人心。

而我和方子彬的脸色都很难看。

我有我的选择,既然本身就不喜欢念书,所以怎么尝试也没有用的。你喜欢我帮助我,只会让你陷入跟我的一样的深渊,我希望你依旧是那个淡然的透明的水晶一样的少年。这是杨雅铮誊写的卷子上的话,然后交给方子彬的。

下课后我和方子彬在无人的走道上吹风。远处稠密的云朵聚集在山峦的上不愿离开,仿佛这么不经意一瞥,就能看见杨雅铮正坐在某一级阶梯上写卷子,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杨雅铮,一定是怀着明亮的希望在写着的,她一定是尝试过的吧。方子彬脸上的创可贴怪异地贴在那里,风稍微一吹眼眶就有些红了,他说,没办法,像烟火一样,注定是抓不住的。

这语气真像一个老男人。

而既然是烟火,也有它存在的理由不是吗。只是烟火溅落在我和方子彬的肩上,衍生出了别样的意义。

而我静静倚靠在栏杆上,看着天色渐渐化开变暗。我说,这样不是很好么,很多故事不必被人知道,很多结果也不必揭晓。而杨雅铮呢,是不是依然保持着这般无所谓的倔强姿态。即使是四面楚歌,依旧云淡风轻,最多也就是选择离开。

末了,方子彬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什么,狠狠地往远处一扔,说,再见吧!我的青春。

我从草丛里将那个东西捡起来,发现是那块在初夏丢失的玉坠,因为光线的缘故而在手中浑如星辰了。我紧紧攥着这块玉石,想象着它伴随着杨雅铮然后当作信物交到方子彬手中,最后又回到了我的手中,从夏天的开始到末尾绕了一个圈,质感却变得更加妥帖了。我想,我应该将这份勇气延续下去。时光的洪流依旧在奔走,蜕变和懂得也从来不停下它的脚步。

上一篇:与腊八节相关的古诗词下一篇:拾趣童年忆可乐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