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

2024-04-21

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

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内容:一些育儿的心得和体会能够帮助其他家长们增进育儿的知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供大家阅览!幼儿育儿心得体会:《一个两孩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追溯童年,不是要给自己找理由...一些育儿的心得和体会能够帮助其他家长们增进育儿的知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供大家阅览!

幼儿育儿心得体会:《一个两孩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

追溯童年,不是要给自己找理由,而是去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坚持着独身主义,或者结婚也一定不生小孩。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太不幸福了,所以不想再将这种不幸延续下去。我觉得我没有能力当一个好母亲。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大,我开始有些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孩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忽然好想也拥有这么个小家伙,能让我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婚后三年,我怀孕了。在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我一定不会用我父母的方式来养育我的孩子。我要给他真正的爱和尊重,我要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为我们任何一个人而活。

首先说明一点,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谴责父母,不是为了表达愤怒,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只是希望曾经受到伤害的现在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在看

完这篇文字后,能有勇气面对我们内心的伤痕,化解对上一代的怨念,并阻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继续往我们的下一代延续。

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告诉父母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在意的事情,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巨大的心理伤害。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我是八十年代初的独生女,但父母并没有因为只生我一个就对我呵护备至、宠爱有加,而是按照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祖辈的方式来养育我。

因为父母都是中石化大型国企的职工,所以家庭条件虽然不算富裕,但衣食无忧。然而,一个缺乏尊重的家庭,无论它多么富有,也能毁掉一个孩子;一个将养育视为恩典的家庭,无论它多么洁净,也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砸家、动刀子。幼小的我只能无助的看着这一切。他们吵架从来都不会避开我,如果某次吵架正好我没在场,等我回来了,他们还会再演示一遍给我看,然后逼问我父母离婚我跟谁。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百次。

小时候看到他们打架,我还会在一旁哭,上初中后,我就已经彻底麻木了,通常都是他们在一旁砸东西,我在一旁写作业或者看电视。我不再流泪了,但其实儿时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会浑身发抖。

这种经历导致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我一直计划着一个人生活,又怕不结婚会引来议论,于是打算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马上离婚。我不懂得关心人,因为没人关心过我。我不会经营婚姻,婚后头几年经常

和老公吵架,也曾有离婚的念头。

二、不要贬低、挖苦孩子

母亲脾气暴躁,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她并不吝惜在我身上花时间,因为从小她便教我背诵诗词,带我读故事。可是她吝啬的,是赞扬,是爱。

听家人说,我不满两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自解开了外公的九连环。邻居告诉了电视台,于是记者来采访。母亲很得意,但却故作谦虚地对别人说:“有什么啊,没用的东西,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呢!会这些有个屁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记得,我真的记得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默默的把九连环放在一旁,躲进房间里。

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得到过无数老师的表扬,但我最渴望的,却始终是家人的赞赏。但母亲认为我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带回的考卷和评语,她从来都不会看。并且依旧按她一贯的方式,当别人在她面前夸奖我时,她就不断的贬低我,嘲笑我,说我这不行那不行,然后再得意洋洋的听别人说:“哎呀,这么好的女儿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家的娃娃就该扔啦!”

母亲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把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建立在了别人的评价上。如果别人批评我的某一个做法,我会感觉他是在否定我的整个人。我没有强大的内心,我做每件事都畏首畏尾,总想着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活得很累,因为我一直都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不能感受到自己完整的存在,人就很难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衡。

如果母亲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孩子就不会浪费精力来试图获取母亲对自己的接纳,而是把这个精力投放到自身的成长上来。反之,孩子会停止自身成长的努力,把精力投入到获取父母的赞许上来。如果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父母仍然不给自己任何正面反馈,孩子就会放弃努力,自暴自弃。

三、不要打骂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孩,但我小时候挨过很多打,甚至比男孩挨打都多。母亲只要和父亲吵架了,就会拿我出气,随便什么事情没做好,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打。因为爬假山,被反绑双手;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扇二十个耳光;因为忘记写作业,被打得一个星期不能坐椅子;因为不小心把馒头掉到地上,直接就是一巴掌,还有无数句“没用的东西!蠢玩意儿!死不死啊你!”记得当时我很消沉,在母亲心里,难道我真的不如一个馒头重要吗?

有一次我打碎了一个很贵的花瓶,我妈愤怒极了,要把我的手剁掉,然后就把我往厨房里拖。我挣扎着,哭着求饶,但没有用,很快手就被按在了菜板上。菜刀剁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绝望的心情。虽然是剁在了旁边,但我在那一刻就止了哭声,不再有任何表情。随后我被扔在厨房里,呆坐在地上。

当时的父母基本都会打骂孩子,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那时候楼前的一户人家,把 12 岁的儿子衣服扒光,从家里踢了出来,就那么撂在马路边。男孩不断的嚎哭,我透过窗户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我妈说:“看

到没有,下次你不听话,也这么对你。”这句话彻底的击碎了我的心。我是个女孩啊,难道就这么没有尊严?

所以我一直想不通一些家长,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耐心和爱,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

四、不要用情感控制孩子

母亲从小一直给我灌输的观点,就是因为我才导致她这么不幸。她经常会说:“都是因为你,要不我才不会像现在这样!”、“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你要是死了我才好!”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看电视,演的是一个小女孩,妈妈去世后,她把想对妈妈说的话贴在风筝上,说风筝可以飞到天堂,就可以看到妈妈。母亲边看边哭。我问她为什么流泪,她却忽然咆哮起来:“要是我死了,你就不会来看我!”当时的我不知道自己又做错什么了,非常惶恐,以为是自己惹妈妈生气了。

长大后的我,依然分不清个人的情感界限。看到别人心情不好,我都会有一种负罪感,总认为和自己有关,会想办法去讨好对方。如果看到别人摆脸色,我会把他的负面情绪全部接收过来,然后搞得自己也无比郁闷。

五、让孩子永远信任你

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母亲坐大巴去秦皇岛。大概是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情况下司机只停一次给乘客解手。可是小孩子膀胱控制力不强,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又想上厕所了。因为从小受母亲打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帮我。强忍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对她说了,果然换来的是“就你名堂多!谁让你刚才喝豆浆了?活该,忍着!”

其他的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哭闹引起司机的注意,但我不敢,我怕挨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心里说:“尿裤子就尿裤子吧,受不了了。”我不记得小时候尿裤子后母亲是否打骂过我,但潜意识里就是控制着自己,不能尿,不能尿。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时候记不住事情,就可以随意对他。孩子记不住事情,但是记得住感觉。我不敢告诉我妈,不敢请求司机,不敢尿裤子,这大概都是幼时的心理阴影导致的。

后来终于忍到了目的地,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车站厕所,却无论怎么努力,都已经尿不出来了。不知道有几人有过这种体会。我跪在地上用头撞墙,无声的哭着,却不敢惊动等在门外的母亲。

长大后,我遇到任何事情,不论我处境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对我妈说。哪怕是大一时医院给我下的病危通知,我都直接撕了。我不想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在父母臂弯里倾诉的孩子。而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却无人可说,我只能自己硬抗,直至内伤。很多人都说我独立又坚强,实际上是因为我无可依靠。

六、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母亲经常对我发牢骚,说自己童年不幸、婚姻不幸、晚年不幸。每次和父亲吵架,都要对我控诉。一件事情翻过来调过去的反复说,过去十年的事情依旧天天挂在嘴上。只要心情不好,就会拿我发泄。她常对我说:“你为什么还不不去死?你死了我才高兴呢!我就可以过自己的日子了!”这些话像刀子一样剜着我的心。

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我不相信亲情,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我觉得我一定会重蹈她的覆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活着?

小时候的我经常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心想只要轻轻一跳,大概就不会有烦恼了吧。即便是现在,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都会有往下跳的想法。只不过是现在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让理性主导我的思想。

七、不要践踏孩子的情感

小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小动物,总期待着能养一只兔子或者小狗。但母亲对此是深恶痛绝的。我买回家的小鸭,被她淹死在水盆里;邻居送我的小狗,被她从阳台上扔了下去;我唯一养的比较长时间的兔子,在过年时被做成了一盆菜,并逼着满脸泪水的我吃下去。

有一次我在树下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欣喜若狂的带回家,小心的把米碾碎,一点儿一点儿的喂给它吃。但小鸟还是因为受伤太重死去了。我亲手捧着它,看着它在我掌心里抽搐、哀叫、最后闭上眼睛。这情景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法接受,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一个生命消失在我的手心。我扑到床上嚎啕大哭。母亲“啪”的一下摔了一个碗:“哭什么哭!嚎丧啊?!我要是死了,你都不会哭这么伤心吧!”

我记得当时我愣了一下,然后产生了强大的负罪感。因为我完全没有想过如果她死了我会怎样,说不定我确实不会哭得那么伤心。但这怎么能允许呢?于是我强行忍住哭泣,硬生生的憋着。情绪被堵住了,郁结在胸口,无法外指,只好转而攻击自身。我大口的喘气,几乎窒息。

后来我再没有养过任何小动物,哪怕是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有能力自主

自己的生活了,我还是无法跨过心里这道坎儿。对人也一样,轻易绝不倾注自己的真感情。因为童年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我付出了真心真意,就一定会受到伤害。我把自己的心包在一层水泥壳里,防御着周围的一切,没有人能真正走入我的内心。

八、不要吝啬肯定

我父母奉行的是“打击教育”,也就是无论我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他们也都是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不值一提。你其它地方怎么不强一点?”。时间长了,我就真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个长贴,有位网友回复说:“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楼主的标点符号使用得非常规范,没有错别字,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都会空格,这么长的帖子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感谢楼主为读者考虑。”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忽然发现,我是多么渴望被人称赞。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打击教育”能够让孩子越挫越勇,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强心理,能够让孩子奋发向上。不可能的!不断的打击只会给孩子造成伴随终生的低价值感,让孩子在自卑、自贱中痛苦的挣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一句小小的肯定,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情,都会让孩子铭记在心。

九、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

父亲有着传统大男子思想,认为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所以总是高兴起来就像逗宠物一样逗我玩,不高兴了就当我根本不存在。所以除了和母亲吵架以外,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我不否认父亲很爱

我,但我感觉不到。再加上母亲不断的在我面前控诉父亲,所以我始终迈不过这个坎儿。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正式离婚。后来父亲又组成了新家,并又生了个女儿。这几年,他一直在对我说他当初多么无奈,其实他有多么爱我。我也知道他再婚和再育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可是我就是不能原谅他。不是不能原谅他的再婚再育,而是不能原谅他对我成长的不作为。

十、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从小我就必须按照她的意志来生活。我穿什么衣服鞋子、买什么东西、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嫁什么人,都是她决定的。我的所有事情,我都不能做主,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懦弱、胆小、毫无主见的性格。

上大学之前,母亲一直控制着我的生活。考上大学后,因为大一时生了一场病,母亲以此为理由来陪读,又延续了七年她对我的控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母亲以“一个人生活太孤独、生病了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为由,搬入了我的宿舍。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奇观,带着妈妈上班的人。

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拒绝母亲,因为在她的教养下,我根本不知道“界限”的含义。我仿佛是跟她共生的,我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的边界。

在她的强力包办下,我没有真正谈过一次恋爱。工作后,又是在她的包办下,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头几年,我总是和老公吵架,不止一次想离婚。我恨母亲毁了我的一生,我恨为什么她的行为,要让我用一生的幸福与安宁来偿还。

父母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扭曲孩子的现实感受,很多父母几乎是习惯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感受,从而阻止孩子表达自己。

其实,如果我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章,也许我说的这些回忆她一件都不会记得。但正是这些不被记得的细节,在不断的伤害着我,让我痛苦不堪。

这种伤口几乎永远不会愈合,而是在适当的时刻重新撕裂、流血、疼痛,甚至是爆发式的迸裂。

育儿心得分享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

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儿方法。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2: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

新朋友沟通相处,很担心她不知怎样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转眼,烨烨入园学习已经一个多月了,在

这段时间里,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做家长的看在眼里,乐

在心里。以下我只谈谈烨烨入园后的心得体会:

一、更懂礼貌了

烨烨是一个害羞、胆小、内向、任性的孩子。在此之前很少主动跟人问好,看见老师更是害羞、胆小的

不敢出声。通过在幼儿园的成长,烨烨逐渐变得懂礼貌、讲文明,特别是每天早上在幼儿园见到老师都

能主动的、有意识的跟老师问好,虽然声音比较小,也是孩子在进步,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二、更爱自己吃饭了

晚上吃饭是妈妈最头涞囊患事,烨烨总是依赖妈妈,要妈妈喂饭,经常边吃边玩,养成不好的习惯。

自从烨烨进入幼儿园后慢慢养成了自己吃饭的好习惯,特别是爸爸参加了家长会,回来告诉宝贝,“你

们班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饭哦,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要不要向他们学习,得到老师的表扬

呀”。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现在的烨烨更爱自己吃饭了,妈妈心里更是开心。这就是老师的力量。

三、更讲卫生了

一到吃东西的时候,就要妈妈催着宝贝洗手,吃的果壳也是经常随手乱扔。现在的烨烨可是个爱讲卫生

的好孩子,吃东西时能主动去洗手,吃了的果壳也能扔进垃圾篓。她说“我在幼儿园,吃饭前老师也要

我们排队去洗手的,拉完尿尿老师也要我们去洗手的”。记得有一次在大街上,外婆带了烨烨爱吃的提

子,宝贝忍不住要吃,就因为吃到提子籽,她也要回头找到刚刚路过的一个垃圾桶,把提子籽扔进垃圾

桶。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件,却能证明宝贝已经懂得了要怎样去讲卫生、爱护环境。

四、更会画画唱歌跳舞了

在家里,烨烨总是喜欢自己拿起画笔乱涂乱画,妈妈教她也不要。自从上幼儿园了每星期都能看到烨烨

带回自己的画,有“蝌蚪”、“太阳”、“八爪鱼”、“红萝卜”、“花草”等等,一幅幅画的像模像

样的,她总是自豪的对我们说“这是我的作品”。在幼儿园唱歌跳舞了,回到家就要爸爸妈妈拿手机给

她拍视频,总是自豪的说是“老师教我的”。我们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也感动于老师

的无私教育。

五、更懂得分享

烨烨总喜欢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小区楼下玩,别的小朋友看见了想一起玩,她就是不肯,有时我们哄她也

不给。现在烨烨有什么东西都原因和小朋友一起去分享。这个转变要感谢老师在这学期举行的周五“玩

具分享日”、“图书分享日”,教育小朋友要懂得和别人分享玩具,懂得和别人分享快乐。

虽然在幼儿园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我们看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劳付出和对孩

篇3:幼儿小班育儿心得体会

关键词:幼儿教师,育儿理念,专业发展,以人为本

2015年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上,习主席指出:教师对一个学生、一个学校,乃至一个民族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也针对好老师对于学生个体、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国家的价值等,做了很多论述。而幼儿早期教育,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行为的规范化,更新育儿理念,真正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

一、充满对幼儿的爱,从而让幼儿也爱别人

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爱,尤其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得到老师的爱,就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爱孩子的心,让孩子从老师这里得到爱。看过一篇文章,描述了老师爱孩子的十个理由:孩子有花朵般灿烂水晶般纯洁的漂亮,孩子是一颗充满欢笑和眼泪的透明珍珠,孩子有不包含目的的丰富情感,孩子思想简单,孩子没有仇恨和敌人,孩子相信理想,孩子不担心明天会怎样,孩子充满好奇,孩子易于满足,孩子不懂优越感。教师应该把无私的爱洒向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春风里。爱是双向的,既要让幼儿得到爱,也要让幼儿学会爱。在为幼儿付出大量爱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会爱别人,比如爱父母、爱老师、爱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关注开始,让幼儿从自身和小事做起。比如,当不小心撞了别人或把别人的东西不小心弄翻了,应该主动说对不起;当自己摔倒被别人扶起时,应该主动说谢谢。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幼儿体会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后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也有爱、也能爱。比如,教师在创设教室的教育环境时,可以发挥以爱为主题的创意:在主题墙壁上布置以爱为题材的画;在自然角放置幼儿喜爱的动植物,然后引导幼儿关心和照料这些动植物,让幼儿体验自己付出爱的喜悦和成功感。

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人

幼儿教师要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作是事业,而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教师自然会感到幸福。教师应把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希望的花朵,去真心呵护。用自己的关爱,播下热爱生命的种子;用自己的才华,播下渴求知识的种子;用自己的期望,播下希望的种子。教师要把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当成享受,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非常辛苦,尤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就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陪伴和关心照料。幼儿拥有与成年人不一样的纯真和友善,教师的付出和肯定可以得到幼儿更多的回报,所以,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洒向学生的心田。

三、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不仅是教书匠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烦琐的,但教师不能仅做一个教书匠,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要读书,多学习。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比如写读书笔记,写教育随笔,多发表文章,通过这些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全面成长,走向智慧教育。作为一位奋斗在幼儿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线教师,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慢慢摸索,再到今天的游刃有余,这个过程值得思考。面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幼儿,如何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的奥妙无穷尽。就拿班级常规来说,面对一群有章有法的大学生,教师只要一个眼神,一句“不准”,立刻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而刚进入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师,以为亦是如此。但事实证明即使老师喊破喉咙,孩子们也会充耳不闻。这时候,教师如果固守老一套,必然起不到效果。经过不断实践,终于充分把握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从一开始的“说教、批评”转变为“榜样激励、表扬”,效果显著。

四、转变教育观念,以幼儿发展为本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幼儿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不辜负家长的期望。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耐心去关心和关注每个幼儿。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耐心,比如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日复一日地进行教育,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细心赢得家长和幼儿的赞许,对幼儿教育生活上的细心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素养。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善于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和微小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再次,要用自己的真心赢得幼儿的信任,与幼儿“打成一片”,让幼儿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

五、结束语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要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新育儿理念,从而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秀坤.积极心理学对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2]开健,倪志明.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性、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池州学院学报,2016(02).

篇4:幼儿园理应引领科学育儿

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科学育儿

科学育儿是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成果。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只是关注数量和规模的发展,也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科学育儿。科学育儿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重要责任。科学的学前教育是从儿童发展理论诞生以后才真正产生的。在此之前的幼儿教育理论有科学和合理的成分,但大多是模糊的和笼统的,只有真正把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科学的幼儿教育。儿童发展理论能指导人们真正了解儿童。所谓了解儿童,意味着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可能,了解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只有这样,对幼儿教育才可能是有价值的,才可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一切从成人的需要出发,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无法真正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

真正科学的幼儿教育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努力关注幼儿的生活、理解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的生活,站在儿童发展需要的立场上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不能把成人生活当作儿童生活、把成人的愿望当作儿童的愿望,不能以成人为中心来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必须依循儿童的天性,必须服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必须关注儿童自己的生活。幼儿教育应依循儿童自身的发展的逻辑,而不是成人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背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而且给儿童带来的可能是伤害和灾难。现实生活中的“幼儿读经”、过早定向教育等现象就是背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无视儿童自身需要的典型。

二、幼儿园应引领家长科学育儿

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职能除了教育和引导幼兒健康发展外,还应该指导家庭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是科学育儿知识的传播者、科学育儿行为的示范者。当前,很多幼儿园都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理念,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在我国,科学育儿的观念还没有充分普及,还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过度强调知识教育、定向教育和特色教育。一些唯利是图的机构利用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大力鼓吹错误的教育观念,推动家长走向与儿童身心发展背离的方向。对这些家长的引导,一方面要依靠各种公共信息和媒体的渠道,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要传播科学的、正确的信息,对家长进行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要依靠幼儿园。作为专业力量的幼儿园,在引导家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要进一步研究引导家长的途径和方法,从家长的问题和困难出发,从对幼儿发展最大的障碍出发,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和策略的有效指导和帮助。

三、如何做科学育儿的引导者

幼儿园必须真正成为科学育儿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维护者。幼儿园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坚守科学教育的理念,坚守儿童利益优先的底线,一切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抵制一切侵害儿童利益和儿童发展的现象和行为。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利益的守护者、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儿童幸福的维护者,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有些幼儿园不断出现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事件,或侵害了儿童的权益,或损害了儿童的身心,或剥夺了儿童的自由,或给予了儿童错误的信息和观念,或强化了儿童错误的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的职业伦理和专业素养都有待提高,也让我们认识到,全社会实现真正的科学育儿还任重道远。

篇5: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

小朋友不会隐藏自己的内心,他们的情绪都会时刻体现在脸上,表现出来。所以,幼教要做到心中有心,认真观察,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内心压力,帮助其纠正或者是引导他从压力中走出来。

吃饭点,如果小朋友拒绝吃饭,并且出现了厌食的情况的话,那么通常就是孩子有压力了。这个时候,幼教一定要记得,不能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建议厨房师傅多改变一下饭菜的种类,多和孩子主动交流。

五六岁的小朋友都喜欢讲谎话,但是他们又没有发现讲谎话是错误的,但再大一些的却是可以分辩真假了。而如果能分辩的情况下,依然讲谎话,证明他们也有心理压力。这个时候,幼教要指出讲谎话是错误的,并且产生的结果对讲谎话的人并没有好处。

小孩子如果感觉到非常难受,过度忧虑,活跃的小朋友却突然不愿意接触人了,这都是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而造成了心理压力,或者是当幼教有一些活动时,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时,都会有这种心理压力的表现,幼教要帮助孩子从这种不正常的焦虑中走出来。

篇6: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体会

婴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状况

专家表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且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宝宝成长阶段的变化而不同。

0-1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用不同的哭声、笑声及口腔中发出的声音来表明自己的需求,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就可以不断与宝宝进行对话互动来开发宝宝语言的能力。

10个月-2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基本上都会叫“爸爸”、“妈妈”了,宝宝的活动能力增强,他的语言能力也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升,但是宝宝语言基本是名词、双叠字。建议爸爸妈妈这时对宝宝说话应尽量放慢语速,让宝宝能够听得清楚。

2岁以上

2岁以上的幼儿,随着感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会逐渐发展出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这个阶段的宝宝不仅会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短语,而且还会模仿大人的语言。专家发现,2-3岁是开发宝宝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宝宝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父母用语言来告诉他这个多彩的世界。所以这个阶段建议爸爸妈妈要耐心回应宝宝的问题,这有利于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影响宝宝语言发展的要素

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指的是宝宝自身的成长发育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体质较弱、有智力缺陷、器官缺陷等情况,也会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外在因素指的是宝宝的学习环境,家庭关系和谐、亲子间进行积极互动的宝宝,语言能力发展也较好。因此,父母要保证宝宝均衡地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成长需要,还要尽量多为宝宝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

1、丰富宝宝的生活经验

宝宝语言能力是通过经常的模仿、练习习得的,爸爸妈妈可以扩大宝宝的生活圈,丰富宝宝的生活经验,将宝宝接触到的事物尽量多介绍给他。

2、锻炼宝宝感知能力

语言的发展与宝宝感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宝宝会通过自己手触摸、感觉、操作事物来认识事物,来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知识。所以爸爸妈妈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宝宝多感知事物吧!

上一篇:地板砖铺设承包合同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