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带感悟

2024-05-04

哲理小故事带感悟(精选18篇)

篇1:哲理小故事带感悟

面试主管:你对电脑懂多少?

应征者:懂一点,我戴过电子表,玩过任天堂,房间 有一台电视……还有,我看过同学用dos开机,两次......

面试主管:下一位!(第二位应征者进入)

面试主管:你对电脑懂多少?

应征者:嗯,那要看是哪一种电脑了。

一般的超次掌上型的单晶片时脉输出电脑(电子表)比较简单,我小学时候常常便用它的解译编码作业流程(闹铃功能)。

至于多功能虚拟实境模拟器 (任天堂)就复杂得多,不过我曾经完整测试过许多静态资料储存单元 (只玩卡带破关)。

长大后我对于复频道超高频无线多媒体接收仪器(电视)开始产生兴趣,每天晚上都会追踪特定频道的资水(指八点档电视节目)。

至于传统的电脑,我手下的一位工作伙伴(同学)经常在我的监控之下进行主储存的单晶体与磁化资料存取之间的信号交换 (指Dos开机)……

面试主管:明天开始上班。你的配车在地下二楼,附车位,这是钥匙……(小强)

感悟:解决问题通常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吓唬人时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用高深名词包装简单常识,很多所谓专家就是这样蒙老百姓的。

篇2:哲理小故事带感悟

一天,班长提议:“我有个建议,大家能不能讲讲自己这些年来所听到的最开心的故事,就当这是最后一次班会吧。”

大家都在心里“骂”班长:这是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讲故事。埋怨归埋怨,大家还是一个个站起来走上讲台,连平常最不爱说话的同学也走上了讲台,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尽自己所能讲起了最开心的故事。 班长的这个办法挺见效。转眼间就把同学们逗得开怀大笑,气氛活跃了起来。

最后讲故事的是班上最不起眼的一个女孩,此时站在讲台上的她笑靥如花,她对大家说:“我没有准备最开心的故事,但是我给大家讲一个最平常不过的故事吧,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她讲的故事是这样的:圣诞节到了,父亲和他的三个孩子围在炉旁烤火。父亲说:“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你们说说各自心中的愿望吧。”

大儿子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个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棒的科技产品!”

二儿子说:“我长大后希望当个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杀敌立功!”

轮到小女儿了,她歪着头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天真无邪地对爸爸笑道:“爸爸,我现在只想要一个布娃娃,您能满足我的这个心愿吗?”

故事讲完了,台下静了几秒钟后,接着是一阵如雷的掌声。

篇3:哲理性小故事

二十世纪初期, 维也纳有一位极负盛名的钢琴家———维特史坦, 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 被炮弹炸断了右手;当时, 他原来用来弹奏钢琴的右手, 血流如注, 自己也被吓得哭喊大叫!

可是, 尽管维特史坦如何大吼哭叫, 都无法改变他右手被炸断的事实!怎么办没右手, 怎么弹钢琴钢琴家的生命就此打住吗不!不!绝不!维特史坦大声地向命运恶神发出怒吼:“我绝对不低头!即使只剩下左手, 我也要继续弹钢琴, 永远不停歇地弹下去!”后来, 维特史坦到处恳求作曲家, 特别为他剩下的左手谱写乐曲, 而他仍然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感悟:痛苦的人, 没有悲观的权利!人必须在苦难中, 勇敢向命运挑战, 努力寻找“绝处逢生”的契机。

篇4:精读故事.感悟哲理

【阅读技法】

一、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或启示两部分。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必须弄清楚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二、分析寓言的含义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

三、进行情景转换,弄懂生活的哲理

由于寓言故事是虚构的,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拟人化,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做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浪漫的色彩,所以阅读中,还要将其中的艺术形象和情景进行转换。即将那一情景转换成这一情景,将那一人物转换成这一人物,将非人的情景转换成人的情景,进而分辨善恶、美丑和好坏,弄懂其中的道理。如把《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学以致用】

让冬天永远陪伴他

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以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儿。花园里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鲜花,小鸟在枝头唱歌,孩子们在草地上欢笑。

有一天,巨人回来了。他到财主朋友家里住了七年才回来。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巨人粗暴地吼道:“我的花园是我自己的花园,不准外人进来玩儿!”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筑了一道墙,在墙上挂了一块牌子:“不准外人进来!”

可怜的孩子再也不能到巨人的花园去玩儿了。放学以后,他们常常在高墙外转来转去,谈论着美丽的花园和欢乐的往事。

春天来了,别的花园到处是鲜花开放,到处是小鸟歌唱,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的景象。偶尔有一朵小花探出头来,看到牌子上的字,又缩回去睡觉了。只有霜和雪很高兴,它们嚷道:“春天不会来了,我们一年到头住在这里。”雪让地面穿上白袍,霜把枝头涂上银光。北风和它们同住,每天都要在巨人的花园里吼叫、横行几个钟头。

巨人坐在窗前自言自语地说:“春天怎么来得这么迟?天气会变好吧!”可是,春天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别的花园带来金色的果实,巨人的花园什么也得不到。上帝说:“他太自私了,让冬天永远陪伴他。”

【模拟训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偶尔:

自言自语:

2.巨人是怎么样拒绝小朋友来自己花园玩的?

3. 上帝是如何惩罚巨人的?

4.“偶尔有一朵小花探出头来,看到牌子上的字,又缩回去睡觉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篇5:哲理的小故事带感悟

一条狗看见一头猪在吃猪食,便跑过去与猪争吃起来。狗吃饱后,感到肚子疼痛难受极了。不久,狗就将所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

猪对狗说道:“现在你可明白了,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你应该拥有的,你却强行来争抢。你高兴地吃了下去,现在还不是痛苦地吐了出来;你快乐地得到了,还不是痛苦地丧失了。”

不属于你的东西,吃下去也会吐出来,得到拥有了也会可悲地丧失丢掉。

篇6:哲理故事带感悟

但外表的缺陷掩盖不了这个年轻人友善、幽默、积极向上的性格。凡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

他经常参加演讲。刚开始,观众的表情总是惊讶、恐惧、但等他讲完,人人都心悦诚服,场下掌声雷动,每当这时,我都暗暗叹服他的勇气。那块胎记一定曾带给他深深的自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克服这么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众人惊疑的目光里言谈自如。

有人向他提出了藏在心里的疑问:“你是怎么应付那块胎记的呢?”言下之意是:你是怎么克服那块胎记带给你的尴尬和自卑的?他说:“应付?我身来以它为荣呢!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告诉我:“儿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还让天使给你做了一个记号。你的脸上的标记就是天使吻过的痕迹,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当看到你和别的婴儿一起睡在婴儿室时,我立刻知道,你是我的!””

他接着说:“小时侯,父亲一有机会就给我讲这个故事。所以我对自己的好运气深信不疑。我甚至会为那些脸上没长红色”吻痕“的孩子难过。我当时以为,陌生人的惊讶是处于羡慕。于是我更加积极努力,生怕浪费上帝给我的特殊才能。长大以后,我依然觉得我父亲没有骗我;每个人都回从上帝那儿得到特殊的才能,而每个孩子对父亲来说都是与众不同的。而正因为有了那块胎记,我才会不断奋斗,取得今天的成绩,它何尝不是天使的吻痕、幸福的标记呢!”

【感悟】

篇7: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感悟:

顾虑太多,思虑太多,就会导致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篇8:哲理性小故事

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 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 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

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 够你烧一辈子;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 这是那地区中最丰饶, 最肥沃的土地。”

这位先生采纳了第二个报告, 开辟成令人喜悦的休闲农庄。

篇9:探寻自然谜底?感悟生活哲理

【关键词】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读为本”,落实新课程精神,创设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氛围,强化自主学习;加强阅读,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

“尊重个性”。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读中学,读中悟,在着重品味语言之中感悟哲理之妙,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与文本所反映的经验进行同构,让“弯曲”这种人生哲学逐步移植在学生心间。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弯曲”“反弹”的本领是雪松冲破恶劣环境,顽强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感悟雪松能屈能伸,以屈求伸的生存智慧。

(二)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反弹”、“弯曲”等新词的意思。

(三)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初步领会在困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四)拓展课外阅读,进一步懂得从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获取生存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文章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知谜底

(1)自然之美,需要我们用心欣赏、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到加拿大去感受、去领悟——《山谷中的谜底》(揭题,齐读。)

(2)课前自读存疑: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谜底的揭开有什么意义?

(3)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

(5)出示相关文字,理解谜底。(ppt)

(6)小结过渡。是啊,正因为山谷中有着特殊的风向,使得东西坡雪势大小不一,再加上雪松独特的本领,所以形成了这样一道奇异的景观。那么,雪松到底有着什么独特的本领呢?

(二)读悟课文,感知“弯曲”

(1)感知内容。

1.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找出描写雪松本领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板书:雪松)

2.学生交流。雪松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

第一,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第二,雪松的本领是什么?你能从中找到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第三,看来大家很会读书,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提问题,读到雪松的“弯曲”,雪松的“反弹”,你有什么想问的?交流:雪松怎样弯曲?为什么要弯曲?弯曲是为了什么?

(2)感悟形象。

1.是啊,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雪松?答案就藏在语言中,请大家再次默读有关语句,在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圈圈画画,写写体会。①感悟:强者(顽强)②感悟:智者③感悟:胜者:

2.然而,这样的“弯曲”是一次吗?这样的“反弹”是一回吗?投影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引读。

A、听,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这时只有雪松……

B、看,寒风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

3.小结: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独特的本领,这本领让它在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这本领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与佩服。来,再次读出我们的敬佩。

【学生以“读”为主。从一开始的默读读到想象着读,到带着问题去读,再到后面的对比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扎扎实实在语言文字里走个来回,让文字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让学生自我体验感悟雪松的形象。】

(三)联系生活,感悟“弯曲”

1.看来大家已经真正读懂了雪松充满智慧的弯曲,体会到了雪松那富有弹性的美丽。面对此情此景,旅行者有了什么感悟呢?

2.出示旅行者的话。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

3.同学们,这句话其实告诉了我们面对压力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

4.同学们,雪松的弯曲是向困难低头吗?是毁灭吗?雪松的“弯曲”为的是东山再起,是为了下一次的“反弹” 积蓄力量。它的这种独特的生存本领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呢?

(四)拓展阅读,感悟人生

1.其实,大自然更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伟大的智者,启迪着我们的智慧。请同学们取出老师下发的资料读一读,试着完成要求。(冰雪的启示刘庸)

2.要点:(1)填词语 (2)说主要内容 (3)补充文章的结尾

3. 交流。

4.总结全文。今天,我们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感受到了雪松独特的本领,更揭开了我们人生的一个谜底,那就是怎样面对压力,怎样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其实,生活的智慧很多很多,愿我们多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去感受、去领悟!

【如何帮助学生尽可能多而有效地阅读呢?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很好的一处阵地。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指导、点拨,有同学的交流、碰撞,更加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有方向性,有策略,思维也更能得到训练与发展。我们合理、适当地拓展一些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从字词运用,内容概括,主旨揣摩方面来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套用朱光潜的观点,阅读经验多的人在阅读文本时可能就会多一层的有“距离”的审视,而与阅读经验少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也就只会“一味客观地看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促使学生的阅读信息加大,阅读质量得到保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以“雪松的启示”为话题,写下学习本课的感受,和自己的伙伴交流交流。

板书:(见ppt)

篇10: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包袱。人类常向上帝抱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别人的太轻。有一天,上帝叫这些人交换包袱,可是把别人的包袱背过来以后,反而觉得更沉重,觉得不如以前轻松。

感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篇11: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小河来到沙漠面前,却发现自己正一点一滴地陷进沙里,它因此悲痛地呜咽:“难道我注定要在这里无声无息地死去吗?”

“那可不一定。”天空中传来微风的声音,“如果你肯改变自己的样子,我就能带你飞翔!”

小河怯怯地问:“我要怎样才可以和你一起飞翔?”

“很简单,只要你愿意用尽力气,摆脱身上束缚,离开你现在的状态!”

小河于是使劲向上张开双手,迎向微风,但它身上的束缚实在太强,总被地心引力拉回地面。于是,它灰心地流泪:“太痛苦了,我没办法,我只能葬身此处了!”

微风再次鼓励小河:“要在天空飞翔本来就不容易,你首先得证明有能力摆脱宿命的束缚,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小河决定再试一次,它奋力向上一跃,用尽全力与地心引力对抗,它感觉自己要炸开了一般。在经历过全身撕裂般的痛楚后,突然间,小河感到轻盈,一下子就飘得好高。

终于,小河化为一粒粒微小的水汽分子,投入微风的怀抱,飞过高山原野,看尽大地美景。

如果小河不肯承受化为蒸气所要付出的痛苦代价,又哪能投入微风的怀抱,享受飞翔,体会到世界的辽阔!

篇12:哲理爱情感悟小故事

香香29岁,有一个固定的男友,家人一直催促她结婚。

她支着腮说:“其实我很犹豫,因为我觉得我的男友实在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他的责任感不够、脾气不好、工作也不太稳定。”

“所以你是在骑驴找马?”

“可以这么说吧。”香香无奈地笑,“只可惜,我们已经爱情长跑6年了。这6年,我也没找到什么像样的马。”

“如果你真的不认为和他结婚会幸福,那么,你就相信自己的直觉吧。”我说。

“我想要问的是-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方法,确保婚姻一定会美满?”香香很认真地问,“如果可能会离婚,那我何必要结婚呢?我一定要确保不会离婚,我才结婚。”

像香香这样的女孩,现实世界中并不少见。虽有固定伴侣,却无法下定决心踏入婚姻。嫌情人不够格,却也没有急切地想和他分手,就这样一直拖着。

我也碰过不少女生,在爱情上非常的“柏拉图”。她们很渴望爱情,却害怕失败和受伤害。

“我很想谈恋爱,可是怎么确定那个人是我的真命天子呢?”“我怎么知道我们之间能不能天长地久呢?”她们顾虑重重,很像那些害怕车祸而不敢开车上路的新手。

我耸耸肩。

爱情和婚姻是这样的,我们拿老虎来比喻吧:一、如果你偏向虎山行,那么,你一定要承担风险;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是你想得够清楚了,你就会幸福。现实世界中,你永远要不断地面对大小困难并解决问题。

还有,世上没有任何两性专家会告诉你“一定幸福”的方法。从爱情进入婚姻,某个程度上,幸与不幸也像在赌博,再厉害的赌局高手也没有办法保证“下这个注你一定会赢”。

篇13:警惕学生身边的哲理小故事

通过这次调查, 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拥有的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科考试服务的作文类或竞赛类的书籍,而是很多文学类的书籍。不过,笔者也意外地发现这些学生拥有的书中诸如《小故事大智慧》之类的书籍尤其多,甚至有的人还是整套一起买的。我想,这与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善良而睿智的品格。那么,这些看似充满着“智慧”的书籍,是不是真的能使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受到爱的引领与智的熏陶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书中的小故事:

故事一

失去了什么

夏天的傍晚,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老艄公救起。

“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啊? ”艄公问。

“我结婚两年 ,丈夫就遗弃了我 ,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少妇哭诉道。

“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艄公又问。

少妇的眼睛亮了:“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

“当然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了两年前 ,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少妇回到岸上,艄公摇船远走。自此,她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这是一个劝人豁达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因为是一个凡人,必定会被一些凡间的悲伤事缠绕,因而伤心欲绝,想要轻生。在老艄公的劝说下,她终于放弃了自尽的念头,继续快乐地活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原来,它想说的是:失去了亲人,可以找知己;失去了钱财,可以努力挣;失去了朋友,可以重新找……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应学会乐观地考虑问题,有时一次痛惜不已的失去,反而会变成另一段快乐的开始。

[思考]人生 ,什么都可以淡忘吗 ?

这则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豁达自然是一种胸襟,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气度,也才能够比较淡然地面对很多所谓的俗事。但《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想传达的意思似乎又有些绝对。故事中的少妇失去的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个人, 但有人却偏偏告诉她,她什么也没有失去。少妇厌世想要自尽,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做法,她的内心在逃避现实。而老艄公的建议是忘却,假装生活还和以前一样,让痛苦的人活在假想的世界里,这其实只是逃避现实的另一种做法。

既然这样的故事出现在很多孩子的书上,这说明它的读者中有一大部分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而童年时代读的书籍也必将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生活态度与处世方式。

还处在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将来能够过上怎样的生活都应由他们来创造,世界到底是多彩的, 还是黑暗的, 也都应由他们自己来体验,这是他们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他们的权利。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的悲剧似乎很难让常人接受, 因为里面蕴含了太重太重的悲伤和痛苦。人类就是这样,往往越是痛苦的东西,就越想要逃避,所以故事教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忘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对于那些人生尚未起步的孩子, 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教导他们呢? 忘记,当你认为可能悲伤将要来袭时,就转过身,回过头,再从原点开始。可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真的会为他们感到高兴吗?

那么,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我们要鼓励孩子去勇敢地尝试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是正视与合理地解决,教孩子学会坚强。正是因为生活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体验才变得异常多彩, 而孩子们的生活也理所当然地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当他们遇到艰难坎坷时,要学会思考积极地解决的方法,找到能够让自己继续走下去的路。

故事二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 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慈爱地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故事中的女孩开错了窗,看到了一件令她伤心的事,很自然地悲痛起来, 慈爱的外祖父急忙为她打开另一个窗口,让小女孩欣赏美丽的玫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小女孩的心情。故事认为小女孩开错了“窗”,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黯淡无光。而外祖父的善举才挽救了她心中美好世界的形象。

[思考]这扇窗真的开错了吗 ?

我们知道,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对人不知尊重,对己不知要求,对事不知负责,对物不知珍惜……

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家庭孩子少,个个是宝,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苦点,也不愿让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如同故事中的外祖父,当他的外孙女打开窗看到小狗死去时,这位长辈就迫不及待地关上了那扇名为“挫折”的窗户,快速地打开了另外一扇,说:瞧,窗外很美,鲜花开放,世界是这样的。刚才你开错了。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就如同小女孩看到的景象一般,它让小女孩难以接受甚至痛苦,但这是真实的,对于小女孩的小小心灵来说,这也是一种挫折,一种体验。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主动打开窗户这一动作非常重要,这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开始想要自己了解外面的世界, 对于这个对她来说还稍显陌生的世界,她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幸的是,她首先看到的便是痛苦。她真的开错了吗? 不,她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到了身边最真实的信息, 而且这一信息对她的冲击非常大。相信即使后来外祖父给她看美丽的玫瑰园, 她也一定不会忘记邻居悲痛的眼神和小狗孤单的身躯,因为那是她亲眼所见。如果故事中的外祖父能够让小女孩下楼安慰一下她的邻居, 直面她看到的痛苦,而不是一味地回避,那么小女孩会不会从此就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是有不幸的,懂得关爱也很重要呢?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提高孩子的耐挫和承受力的时候,或许需要更进一步地想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哪些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不要回避,不要隐瞒,告诉我们的孩子:人生的路上有风也有雨,不要害怕,勇敢地走过去,你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故事三

随时随地随便随缘

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俩和尚。

小和尚化缘得到一大包种子,问老和尚:师傅,什么时候种啊?

老和尚闭眼答道:随时。

小和尚转一圈又回来:师傅,种哪里啊?

老和尚不动声色:随地。

小和尚一会儿慌慌张张跑过来:师傅,鸟乱吃,轰不走。

老和尚微微笑道:随便好了。

过不几天,下场大雨,小和尚坐不住,看看外面焦急地说:师傅,水把种子都冲跑了。

老和尚继续打坐:随缘。

来年春天,漫山遍野都是鲜花。

这是一个十分超脱的故事, 故事中的老和尚肯定是一个大彻大悟之人。当小和尚因为种子的流失而感到无措时,老和尚的话总是那样轻描淡写:随时、随地、随便、随缘。而编故事的人也总是能让故事按他的意愿发展,你看,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不是开满鲜花了吗? 所以,凡事不必太过认真,一切随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可以了。

[思考]一切随性就能有所收获吗 ?

很多故事之所以能够启迪人们, 让大家都照着它所引导的那样去做,是因为它给出了具体的做法,并且十分明确地告诉了这一做法可能带来的结果。在这个故事中,结果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这是多么迷人的景象。于是, 读了这个故事的人们便都认为,放开手去,什么都不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再思考一下, 故事的结尾一定会是这样的吗? 似乎并不是,种子们有可能掉进了水沟,腐烂死亡;有可能受到阳光的炙烤,干枯消失……更有可能第二年春天,寺庙周围只是稀稀拉拉地长出了几株并不显得娇艳欲滴的花朵。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而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只是一种偶然。就是这样一种偶然,却成了教导人们随意处事的真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老和尚,相信即使是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鲜花,他也不会在乎、不会动容。

但是,这些故事都印在给孩子们看的书里,他们不是对俗事看淡看远的高人,他们还在成长,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还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播种。播种过后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都无所谓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最现实的挑战就是学习,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因为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 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马斯洛还告诉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孩子们而言,就体现在他们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孩子们通过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拼搏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的情绪必定是积极的、愉悦的,具有满足感,这也必定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乐意在学习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难,有毅力坚持和克服,所有这些由于成功而继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

试想: 如果故事中的小和尚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去问老和尚,而是自己努力地开辟一块地,精心地种好这些花草。等到来年,看到自己挥汗种下的花儿都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他内心的喜悦,想必也一定与故事中的会有所不同吧。

篇14:感悟人生哲理小故事

一个城里的孩子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了100美元要买一头驴,这个农民接过钱同意第二天把驴牵给他。

第二天农民来找男孩,说驴子死了,钱也花光没法退了。

男孩就让农民把那头死驴给了他。

几天后,,农民遇到了男孩,问他是如何处置死驴的。

男孩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500张彩票,每张2美元。”多年后,长大男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启示: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认识的成果甚至是惊人的。

男孩花了100美元买了一头死驴,应该说十分倒霉,但他没有简单处理了事,而是打破常规,从人们急于中奖的心理出发,将驴作为奖品举办幸运抽奖,用创造性 思维处置了死驴,并得到了1000美元。

篇15:150字哲理小故事感悟

1951年,当我进入湖北高级工业学校就读的头一天,就看到操场大墙上写着醒目的几行大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后来我知道这是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我用微薄的生活费买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深深被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所感动。

毕业时我刚满18岁,被分配到大冶技工学校任教。1968年正值““””初期,学校迁往四川渡口(即现攀枝花市),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和这本书,满怀激情地坐火车转乘汽车,在路上辗转颠簸7天才到达目的地。一下汽车就看见一片荒山野岭,在层层的山坡上到处是芦席搭建的简易宿舍,工地机声隆隆,开山炸炮,好一片建设景象。我们全校师生随全国各路建设大军来到金沙江畔参加建设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在“天是罗帐地是床,三块石头架口锅”的恶劣条件下艰苦创业,住的是芦席棚,吃的是从外地来的蔬菜,鱼和肉很难吃到,嘴馋得像饿猫。

不久,一场““””大劫难迅猛而来,我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斗、批、改”的日子里,我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白天和铁路工人一道扛枕头,撮道渣。可怜我身单形薄,有几次咬着牙和工人一同抬着几百公斤重的钢轨,颤颤晃晃地走着,一不小心就摔倒了,跌得鼻青脸肿。每天干完活回宿舍,全身都瘫软了。晚上还要挨批斗,尝尽了造反派的各种手段。身体上的超负荷劳动,精神上备受折磨,使我几乎要崩溃了。在孤立无助、情绪极度压抑之下,我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一天,我把早已准备好的40几颗安眠药片捏着手里,颤抖地倒出开水,准备了却余生。但是当我想到在湖北的亲人和孩子,使我决心难下。此时我再一次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保尔为了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受严重的伤残而被解除了革命工作,他感到生命已失去价值,准备找块空地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他走到烈士墓前,心中顿生感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不能因为疾病和悲惨事故而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保尔的那句名言和他那伟大的人格力量,极大的震撼着我,此时我把安眠药片狠狠的甩出窗外,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获得了新生。

退休后,我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勤奋地为青少年写作科普读物,迄今已在全国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并被《长江日报》等新闻媒体赞誉为江城“高士其”,又被武钢集团公司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篇16:励志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有一个人用热气球旅行,迷路了。他把高度降低,看见地上有一个人,然后他问那个人:“劳驾,您能帮我吗?我曾答应一个朋友,在一个小时前相会。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我在哪儿?”地上的那个人说道:“你在一个离地约10米高的热气球上。你目前位于北纬40°—41°,西经59°—60°之间。”

热气球上的那个人说道:“你肯定是一个工程师!”地上的人回答道:“是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热气球上的那个人说:“你跟我说的数据非常精确,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利用你的数据。我还是不知道我在哪儿?说白了点,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耽误我旅行的时间。”

工程师问:“你肯定是一个管理者吧?”热气球上的人回答:“是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工程师说道:“你既不知你在哪儿?又不知你要去哪儿?是因为你给自己的位置灌注了太多的热空气,使自己膨胀了。你向别人承诺,却不知道如何去履行并且希望在你下面的人帮你解决问题。事实上,你现在跟碰见我之前时的情况一模一样,但现在却成了我的错。”

篇17:教学《陈涉世家》感悟人生哲理

“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 无相忘。”一般情况下, 教师总结这句话给人启示是:人从小就要有远大志向。当然, 这样的概括不能说错, 但却不够深刻。陈涉的表现还可以给人这样的理解:明白自己当时低贱的命运, 渴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得到富贵并与身边的人分享。这是理想, 也是对自身的认识, 也是对人生的承担。今天的学生不正需要这样吗?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从佣者本身的地位、素质来说, 他们嘲笑陈涉是很正常的, 但从后来陈涉干出了一番大事来说, 启示我们:不管未来是否成功, 对有远大理想、努力进取的人都应表示尊重与鼓励。陈涉面对不理解他的佣者说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不仅表现了陈涉的远大理想, 更突出了当时陈涉“众人皆醉, 惟我独醒”的情怀, 这也是理想指导人生行动的铺垫, 陈涉这句话成为千古名句自有其深刻的道理。

既然“天下苦秦久矣”, 而且陈涉早就有改变命运的远大理想, 为什么陈涉不早点发动起义, 而是在去渔阳, 屯大泽乡, 遇雨失期, 法皆斩的情况下才鼓动大家起义来推翻秦二世的统治呢?从大环境说, 陈涉知道天下苦秦久矣, 知道人民早就对秦二世不满, 早就想推翻其统治;从小环境说, 屯大泽乡的队伍在遇雨失期、法皆斩的情况下已无路可走, 不如乘大好时机放手一搏, 反抗秦朝, 也许还有生还的机会, 这时的队伍处在面临生死的危急关头, 也是队伍想起义改变命运的意志最坚定的时候。在这里, 陈涉审时度势, 洞悉了一切有利于反秦的因素, 抓住了屯大泽乡的这个机会发动起义, 从起义后面一段有力的进展来看, 陈涉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这也启示我们:干大事前要善于审时度势, 抓住机会顺势而为, 这样才容易成功。

起义要成功, 陈涉明白还需要有号召力的人物来牵头, 这样起义队伍才能取信于民, 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毕竟陈涉自己的知名度当时还太低, 不足以赢得人民的信任, 所以陈涉提出了扶苏和项燕两个人物, 因为扶苏“百姓多闻其贤”,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而项燕“数有功, 爱士卒, 楚人怜之”。这两个人物仁义才能闻名于天下, 把他们作为起义的精神领袖非常合适, 所以, 陈涉才提出了“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的建议。虽然起义队伍是假托扶苏、项燕之名, 但起义队伍推翻秦二世残暴统治的精神实质与扶苏、项燕的思想是一致的。

发动起义, 最好能有一个恰当的导火点, 而吴广则用自己的仁义聪明创造了这个苦肉计式的导火点。“吴广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忿恚尉”, 致使“尉果笞广”。爱士卒的吴广被秦军官打, 果然激怒了士卒, 后吴广并陈涉杀了两个秦军官, 至此, 起义大幕被拉开。吴广点燃导火点的过程中, 广大士卒看到仁爱的吴广被打, 认清了秦朝统治的残酷, 坚定了跟着陈涉、吴广推翻秦朝统治的决心。在这里, 陈涉、吴广既杀了敌人, 点燃了起义的星火, 也更鼓励了士卒起义的决心, 一举多得。这里至少可以启示我们:仁爱待人, 以人为本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信任;干大事要注重细节, 创造一个好的开端, 为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杀了两尉后, 陈涉召令徒属时所说的话, 流传至今, 他的这些话已成了名言。陈涉的这些话起码传递出以下几个信息:第一, 人在无路可走的压力下, 就应该顶住压力去干一番事业来改变命运, 争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 人即使要死, 也决不能窝窝囊囊地死, 而必须有干一番事业后名垂青史的英雄气概。第三, 人的前途命运不是由天注定的, 只要努力拼搏, 普通人也会有光明的前途。陈涉的演讲慷慨激昂, 讲到了广大士卒的心坎上, 鼓动性极强。

起义开始, 部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从民欲也”, 从中可以看出, 现在的起义行动与起义前的计划是一致的。“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确是“从民欲也”, 代表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人民踊跃支持起义军, 从起义军势如破竹攻下蕲、铚、酂、苦、柘、谯等许多地方, 有了“车六七百乘, 骑千余, 卒数万人”就可以看出来。在此可以知道:周密计划, 在遵从人民意愿的前提下团结发动人民是干好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常说的“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也寓于其中。

攻下陈县后, 陈涉“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也非常识时务, 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伐无道, 诛暴秦, 复立楚国之社稷, 功宜为王”。不知陈涉是用现实的胜利威望, 还是用他那善于洞察的思维以及过人的口才, 争取到了这些中上层人士的支持。文章没有写陈涉具体是怎么获得支持的, 因为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陈涉需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以帮助他巩固起义以来得到的成果。得到三老、豪杰的支持, 再加上广大民众的支持, 至此, 陈涉等于建立了一个以反秦立楚为目的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陈涉也许没有在他手下设统战部, 但在他心里绝对有了统战的思想。我们干大事, 要想获得广泛的支持, 就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皆刑其长吏, 杀之以应陈涉”, “苦秦吏者”为什么现在才“刑其长吏, 杀之以应陈涉”?除了他们受苦很久, 早就有反抗的意识以外, 更主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反秦立楚的大势所趋, 看到了人民统一战线的力量。这也不能不让人想到:历史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初中课本节选的《陈涉世家》就到“杀之以应陈涉”为止。以上部分都是根据课本所提供的文本内容来分析的, 但这些分析更多的是关于文章中“点”的分析, 我们还应跳出来, 从文章“总”的方面来找出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从“陈涉少时”“天下苦秦久矣”到大泽乡起义, 就历史的现实来看, 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关爱和依靠人民, 政权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也就是说民心向背决定政权的生死存亡,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就陈涉个人的成长来看, 人的远大理想必须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结合, 理想才能接近或成为现实;人要成就一番事业, 用不着一定要等伯乐来发现自己, 凭着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拼搏,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有利条件、团结民众创造有利于自己干事业环境的人, 一定是离成功最近的人。

就个人与时代结合来看, 课文节选部分所写的陈涉, 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优点, 他的理想、时政分析、宣传鼓动办法等, 都表明他是一个适应那个时代的英雄, 这告诉我们:只要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 找准自己投入这个时代的切入点, 发挥聪明才智与时俱进, 你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无愧于自己所处的伟大时代。

就全面审视陈涉来看, 课文节选部分写的基本上是陈涉的优点, 但我们也应理智地想到, 具有完美优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陈涉也不例外。这提醒我们看《陈涉世家》不能仅仅只看初中语文课本节选的部分, 还应看《陈涉世家》的未选部分, 甚至是看有关陈涉的其他古籍, 从而更好地了解陈涉的优点以及他身上存在的局限性, 这样我们才可以对陈涉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这就是所谓阅读中的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

篇18:法律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是所有法律的一个基本法理。但是,什么叫“明文”?是一定要写清楚罪名、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等等犯罪个方面的条文才叫“明文”吗?法官只能依据这样的法条来判决案件吗?不!“明文”,是指那些透露着立法者意图的条文,在欧美法官的职权范围内,有一些诸如“自由心证”和“类推”的判案方法。说的是法官可以直接依据自己的正义观念和对立法意图的理解来判决案件。“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并不是叫人因循守旧,而是为防止司法权力的膨胀。试想,假如法律只规定了不准盗窃,那么就标志着你就可以去抢劫吗?

更多热门的哲理故事推荐学习:

1.经典哲理小故事集锦

2.最新人生哲理小故事50则

3.2015幽默人生哲理小故事大全

4.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10篇

5.幽默风趣哲理小故事汇总

6.10个经典励志哲理小故事

7.8个幽默有哲理的小故事

8.正能量哲理小故事

9.课前三分钟哲理小故事

上一篇:高中作文可爱下一篇:店长经营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