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警代表发言稿

2024-04-23

学警代表发言稿(共4篇)

篇1:受表彰学生代表发言稿(例文)

我是来自六年八班的赖元龙。此时此刻,我作为“三好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获奖的同学对细心呵护我们的学校领导、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是你们给予我们发挥才能的空间,是你们给予我们知识和勇气,是你们给予我们无限的关爱和支持!

一年前,我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站在领奖台上,心里羡慕极了,真希望自己哪一天也能风风光光地上台领奖。从此,我积极锻炼身体,刻苦学习,做好老师的助手,认真完成老师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没有一丝马虎,不敢有丝毫怠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让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自己,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完善自我。就这样,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有一天,黄老师告诉我,我被评为市“三好学生”。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天,我和所有获奖的同学都不会沉醉在掌声中。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荣誉和成绩属于过去,面对我们自身的不足,等待我们的是更多的挑战和不断的成长!今后,我们会戒骄戒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自己的知识和青春为母校增添光彩!

谢谢大家!

篇2:教育界代表发言

我是一个文学圈外人,但是作为路遥先生的读者、阎真先生的读者,我就以读者的身份谈几点感受。首先,向首届“路遥文学奖”获得者阎真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活着之上》写的是高校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我也算高校里的一员,对这种人和事,可以说是非常地熟悉。我也发现身在高校里,大家都心照不宣、司空见惯这种现象,但是很少有人说什么,特别是公开地说,更少见把它写下来,偏偏湖南的阎真教授,他用优美的文学笔法,把这种生态描述了出来,这个非常难得,也很不容易,所以向阎真教授致敬;第二,我要向“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高玉涛和高为华表示感谢,高玉涛是《收藏界》传媒集团的负责人,按理说和文学界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他本着对文学的挚爱、对路遥先生的敬重、对中国文学的责任感,来做这个奖项。我作为高玉涛先生的朋友,对他筹办文学奖的经历可以说历历在目,他每走一步都遇到很多的困难,刚才高为华先生讲了很多的意义,但没有讲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大家也看到媒体上有一些质疑和反对,但是筹备中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评议、每一篇小说的审选,这当中都要付出极大的辛劳,这毕竟不像王先生讲的官方的文学奖,有着雄厚的人力和财力搞得声势浩大,这是一个民间的、可以说是以高玉涛先生一己之力来实现的一个奖项。所以今天能在这里颁奖,我要衷心地向高玉涛先生、向“路遥文学奖”国际研究中心,向《收藏界》传媒集团表示感谢。endprint

篇3:学警代表发言稿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演艺科技》杂志创刊十周年了。我受杂志社社长劳伟杰先生、主编熊英女士和杂志社全体同仁的委托,代表顾问、编委讲几句。

记得十年前,《演艺设备与科技》准备创刊时,我有幸成为编委。2004年1月,杂志正式出版,2月就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出版座谈会。隆重的庆典仪式,说明主办者有要把刊物办好的决心和毅力,也给了我们编委做好杂志的信心。

《演艺科技》正式出版以来,办刊经验不断丰富,编辑水平不断进步,刊物出版质量也不断提高。以专业性强、装帧精美,成为业内精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喜爱,被大家誉为演艺设备行业第一刊。

作为《演艺科技》的编委,我谈几点感触比较深的方面。

第一,杂志社充分发挥顾问和编委的作用。《演艺科技》自创刊以来,不仅团结了几十位各行各业的专家作为顾问、编委,而且善用专家,请专家策划栏目、撰稿、审稿、推荐稿件;并在办刊思路和发展方向上集思广益,每年都召开顾问、编委年度会议,不断改进栏目和文章,不断拓展业内人士所需的技术深度和广度。这也是《演艺科技》的内容质量一直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第二,杂志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完美结合。《演艺科技》是行业内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包括了很多专业的栏目,体现了杂志的“杂”。但是每个栏目的文章,都体现了非常高的专业性,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第三,杂志能够抓住时代和行业的热点。《演艺科技》能够及时抓住行业内的热点问题,或者进行专题研讨,或者出版专刊、特刊。组织“剧场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演出场馆的最大声压级”等专题讨论,而且出版了《奥运特刊》、《世博特刊》、《电视照明专刊》,以及《乐器新视野》、《乐器科艺》等四期乐器方面的增刊。

最后,我作为杂志顾问、编委的代表,要表示感谢,今天庆典的主题就有“感恩”这两个字。首先,感谢读者,没有你们的关注,杂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第二,感谢作者,没有你们的辛勤撰稿,杂志就无米下锅;第三,感谢编辑,没有你们的敬业细致,就没有杂志的高品质。

《演艺科技》展现的发展前景,我们都已经看到。我真诚希望,杂志的发展越来越好,实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希望若干个十年后,我们仍然能够借《演艺科技》庆典的平台相聚。

谢谢大家!

篇4:学警代表发言稿

下午好!

今天有幸作为《演艺科技》杂志十周年的读者代表站在这里,感到非常荣幸。杂志庆祝五周年的时候我没能来成,十周年我终于来了。下面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和杂志的缘分。

在2009年10月前,我与杂志相识但“无缘”,我自认为《演艺科技》的忠实读者,自费订阅每期杂志,把《演艺科技》杂志作为大剧院技术性期刊放置在单位阅览室,在灯光、音响控制室放几本供技术人员阅读,向几乎每个到杭州大剧院演出团体的舞美技术人员和参观杭州大剧院准备建设新剧院的专业人士推荐《演艺科技》,让不少人误认我是杂志的推销员。当然,这些事杂志社是不知道的,谁叫我是《演艺科技》杂志的“粉”呢!

2009年的金秋10月,我与杂志终于从“无缘”到了“缘来”。《演艺科技》的“海外掠影”栏目有很多的国外翻译文章,对我很有启发。在一次与编辑部的人员交流后,他们邀请我参与该栏目多篇文章的翻译和审校工作,从杂志的一名普通读者到参与杂志的特约审校和编译,这真是缘分妙不可言啊!

我感觉,杂志社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并且专业水平越来越高,还特别善于倾听读者建议。我相信,《演艺科技》今后一定能成为剧院团等领域的一线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技术读物,成为我们了解行业趋势、技术与艺术的交流平台。

最后,我要表达一份祝愿和一份祝福;祝愿《演艺科技》越办越好;祝福在座的领导、嘉宾、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提前祝大家2014年新年快乐。谢谢大家!

上一篇:岗位设置风险评估报告定稿下一篇:沐足服务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