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2024-04-09

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精选8篇)

篇1: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企业情况概述

始创于1994年的金和公司,致力于精确管理的实践、研究和传播。主要从事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研究和管理软件研发,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OA管理软件、咨询服务与解决方案,是国内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服务商。在“让所有企业都享受精确管理”的战略指导下,金和软件在协同管理软件产品中融入精确管理思想,植入成功的优秀管理经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功做法及良好效果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族软件知名品牌,金和软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等国家领导曾亲自考察金和软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金和软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各大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投入人力财力展开对应届大学生的职前培训并吸纳大学生就业。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2010年,金和软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承担中小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暨“育林计划”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一年内,“育林计划”走进全国30多个城市,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专业诊断、咨询指导和现场实施,已有近万名企业家接受精确管理培训,200多家企业成为“育林计划”第一批受益企业。通过19年的管理和积累,金和软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同时,金和也肩负着对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员工福利的待遇,足以体现一个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否成功,对员工负责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要素。接下来我谈一下自己针对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看法:

一. 注重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员工素质

金和软件的管理者认为企业经营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和高精尖设备,同时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公司非常注重职工培训工作,每一位新员工都能够在入职后参加公司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公司设有职教领导组,由党支部书记直接抓职工教育。每年年初都将职工培训列入年度计划,使在职职工受教育时间不少于80学时,新工人岗前培训3-6个月,由公司资深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公司还出台了员工职业路径、在职技术人员奖励考核办法,设立科技进步奖,创新奖,小改革奖等制度,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求学上进。让每一个员工能在企业中快速成长,是一个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和个人规划负责的重要体现。

二、营造和谐环境,构筑员工发展平台

员工的进步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员工。金和软件为员工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为员工提供更多地发展机会和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宿感。公司有完善的职业成长路径,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就可以根据公司的职业路径,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19年来,由于他们的努力进取,已有200名年轻人被提拔到公司领导岗位和竞聘选拔到技术、管理岗位。公司在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一些粗浅做法,很多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但是营造和谐环境,为员工提供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足以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三、改善员工生活条件,不断增加员工收入

金和软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主打产品是OA办公软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近几年来,运行成本不断攀升,而产品售价在下降。面对严峻形式,企业既要做精做细老产品,又要不惜血本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压力相当之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依靠广大员工攻坚克难,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多年来,金和的管理团队非常信奉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所说“作为领导者,雇主的目标应该是能比同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而工人的雄心应该是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让员工的每一分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大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四、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企业需要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员工也需要对企业尽到相应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总是相对的,员工的权利就是企业的义务。具体而言,员工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如果企业违反劳动合同法应该对员工承担赔偿责任,私营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员工享有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具体依据如下:

首先,应当依法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基础上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以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第二,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三,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员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四,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

第五,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企业和员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国家鼓励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员工建立补充保险。国家提倡员工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第六,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员工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企业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最后,企业与员工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一)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推行绩效管理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到每位员工身上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员工的工作质量,做到又快又好。企业经济不断发展,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保障度才会不断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缺失,也是由于企业利润不高,家底较薄所致。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中国民营企业员工自身维权意识的觉醒

企业员工享有生存权、安全权、隐私权等权利,一旦这些权利受到侵犯,员工自身应当运用正当的手段和通过正常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坐以待毙。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三)加强制度和道德舆论建设,减少民营企业的责任缺失

政府要加强制度的建设,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政府制定相应制度加以保障,一个好的政府

应该既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鼓励和嘉奖,又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惩治和处罚,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道德舆论的作用。道德舆论就是:道德主体依据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对道德现象进行的善与恶的议论和评价,从而实现对自身或他人行为的约束与制约的软性社会控制。

综上所述,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在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企业,在发展中,不但对社会承担着责任,对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也产生巨大的引导作用。

篇2: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财务管理08-2 林世宁 08067206

摘要: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仅仅考虑经济因素对股东负责是不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因素,承担应起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员工权益 环境

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透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前段时间富士康接连出现12连跳连环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议论此事,同时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而自出现第一起跳楼事件之后,我觉得富士康内部并没有相关的应对措施,直到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之后 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才对外宣称自己采取了相关措施,否则也不会接连出现连环跳楼事件。富士康作为全球第一大代工企业,拥有员工达七十多万之众,年销售收入几百亿美元之多,可以说是国际大型企业,可在员工跳楼事件上的反应却如此冷淡,直到富士康出现12连跳之后总裁才公开道歉。大家想过没有?富士康对跳楼事件的反应如此冷淡,要是换做其他企业出现类似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其他企业会不会也像富士康一样的消极对待还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应对防止跳楼事件再次发生呢?对于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有些人认为那些跳楼自杀的80后90后是因为自己心里承受能力弱,适应不了社会而跳楼的,和企业管理无关,难道那些企业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回顾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

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发生第一起员工跳楼事件,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经警方尸检结论为高坠致死。至此之后接二连三出现员工跳楼事件,截止到2010年5月26富士康共发生12起连环坠楼事故,这一系列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2人重伤。根据厂方介绍最近频发的跳楼伤亡事件中,事发员工年龄绝大部分在18到23岁之 间,只有一名是28岁。这些员工上岗时间绝大部分进厂在六个月之内,有些进厂还不到一个月,新员工刚进厂没多久就出事,自杀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因单一的因素导致。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会发生自杀现象。富士康为了赚取利润,并没有承担企业职工的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据员工介绍这些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元的底薪,如果他们想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富士康的大部分员工每天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10小时的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就像机器一样,他们没有合适的时间加以舒缓,会给心理和生理上造成高度紧张,以至于会发生跳楼事件就不足为奇了。富士康显然并没有承担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型企业企业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大,可是从富士康的连环跳楼事件中看出富士康并不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什么事企业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从定义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责任不但是对股东权益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还应包括对员工承担责任。从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以及近几年来新闻报道有关员工,消费者的人身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说明我国现阶段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观念并不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没有提升多少。从最近的奶粉事件,黑煤矿坍塌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反映我国现阶段的企业一心追求经济利益,并没有将企业员工,消费者,环境负责。相对于国外的企业,他们履行各方面的社会责任,不单单是股东,他们也注重承担员工,环境,社区的责任,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相比之下,看看我国的企业确实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历史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根据当时社会道德准则,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早期的企业并没有社会责任的概念,他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把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功能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以最高效率地使用自然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销售给消费者,企业就算尽到了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在当时看来,企业只要能够促社会进经济地发展,能给社会提供产品、就业、税收就实现了社会对企业的基本期望,就算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

直至19世纪,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慈善事业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于是,慈善事业被人们认为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副作用,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有了更多的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内容,其中包括教育、公共健康、就业福利、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等。

对于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仅仅把企业做好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社会做贡献。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只是单单的为了赚取利润并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员工的福利等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国内的私企,从人们对企业社承担起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员工的待遇。相对于私企来说国有企业做的可能会好些,无论是职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都会好些。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要考公务员,要进国企。据我了解,我们专业的大部分同学都想进国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所承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赚取利润,缴纳税金。到现在,人们更希望企业能有效的承担起推进社会进步,关心环境和生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加社区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从当今国内的企业的表现来看,很大程度上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那样。那当今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呢?

当今企业银行承担的八大社会责任

1.承担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由于企业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时可见。据有关数据表明消费者因企业诚信的缺失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例如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由于三鹿集团,伊利,蒙牛等几家大型的乳制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诚信经营,存在造假行为给消费者,社会造成重大的危害影响,这都是由于企业没有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给社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企业有必要承担这一项责任。2.承担科学发展与交纳税款的责任

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和赚取利润,并担负着交税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搞好经济发展,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前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纳税份额,完成纳税任务,为国家发展做出大贡献。但是看看现在我国的社会现状,很多企业存在偷税漏税,海关走私,给国家造成财产损失。想想看,如果企业都不交税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进而影响政策的实施。3.承担可持续发与节约资源的责任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所以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可是我们国内大部分企业存在着浪费资源的情况,首先是企业家的意识观念问题,再者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设施落后生产效益差,造成了浪费。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以为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因素,造成了我国眼中的环境污染,其中包括河流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等,以至于出现酸雨,沙尘暴等现象。4.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

随着全球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特别是大气、水、海洋日益都受到严重的污染。很多动物濒临灭绝,森林与矿产过度开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5.承担公共产品与文化建设的责任

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公共教育,对一个国家的脱除贫困、走向富强具有很大的作用。医疗卫生工作好不好决定到全民族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劳力资源的供应保障。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休闲娱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国人的素质。由于我国建国较晚,生产力水品和经济发展较低,而公共产品和文化事业的发国家的责任,但在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扶植困难、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出一些财力和精力担当起发展医疗卫剩、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责任。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投入的的大小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所以企业应该在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内为国家出一份力。6.承担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

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当今还有很多人因为没钱而无法上学继续深造,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特别是在很多贫困的农村的需要扶贫济困。虽然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毕竟政府的能力有限需要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广大企业,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

7.承担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的责任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了应对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也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职工生命、健康和确保护工待遇的责任。作为企业要坚决作好尊纪守法,爱护企业的员工,搞好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和保证按时发放。企业要多与员工沟通,多为员工着想。8.承担发展科技和创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

当前,就总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资源投入产出率不高。为解决效益低下问题,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煤、电、油、运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自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为了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状况,不顾环境的污染,一位的追求生产,使经济发展走了捷径。但看看今天,我们的引进风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严重,很多工厂几乎引进了全套的外国生产线,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发,加大资金与科技人才的投入,做一个创新型企业。

9.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责任

企业的一些经营决策可能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操纵,企业成为他们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工具,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求企业对一般的企业外部的社会主体负责,更直接的要求企业保护同是社会的一部分的中小股东和企业的债权人。具体体现在企业在采取重大行动时禁止关联交易、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信息。

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可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同时也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企业也可通过公益事业建设环保设施,优化环境,保护公民的利益。这有利益于缓解城环境污染,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益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一方面,企业可集中他的优势、管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这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生产经营市场,增加销售额,也可弥补贫困地区资金的不足,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慈善公益帮助落后地区的人民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既解决当地政府因资金困难而无力投资的问题,帮助落后地区逐步发展社会事业,又通过公益事业达到无与伦比的广告效应,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直接地说就是盈利,尽可能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正确决策,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第三,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最后,是企业的慈善责任。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这就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本,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我国企业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日益成为世界市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也随着与中国间的贸易传到中国的许多企业。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只讲规模,产量,经济效益而不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会逐渐的失去竞争力。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应该是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并且对社会负责人的企业。是把对社会,环境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融入企业战略和经营过程中的企业。目前我国整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相比于国外的企业来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有一部分企业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企业口头上说要承担社会责任,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当自己的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有些企业往往只追求利益,故意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而出现了类似富士康,苏当红事件,松花江水污染等问题。当这些事故发生时人们一般会谴责,并没有去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出现种种的事故报道使得中国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缺失社会责任的形象。

因此,为我国的企业必须的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学习国外企业的经验,把社会,环境,员工,消费者的责任成功融入到经营过程中,才能使企业发展有益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树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刘兆峰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黄晓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企业社会责任》匡海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南方周末》

5.《中国质量》俞明勋 2010年第9期 6.《时代经贸》 翁水茂 2010年第14期 7.《WTO经济导刊》2010年第7期

篇3: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积极成本主要包括: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而投入的技术改造成本以及售后服务成本;为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技术改造、治污成本;为提高职工健康、生产安全以及福利水平而付出的成本;公益捐助支出;为所在社区建设所付出的成本;为承担其他社会责任而支付的成本。

消极成本主要包括:因提供质次产品而支付给消费者的赔偿费用;因忽视生产安全而支付给职工的工伤费或死亡赔偿金;因造成环境污染而支付给环境污染受害者的赔偿金以及环保部门的罚款;因其他故意或过失侵权行为而支付的诉讼费、赔偿费等。

但是, 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会使企业付出成本而不会带来收益的话, 则企业永远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激励。事实上许多有眼光的企业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并且获取了稳定、长期甚至更大的回报。下面主要在声誉机制下通过分析企业承担对职工、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等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收益的影响来说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当性。

承担对职工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1.企业组织的有效性要求企业承担对职工的社会责任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企业离开了人, 一切都不能正常运作。企业履行对职工责任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其经营收益。根据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组织的有效性在于对目标的共同认同, 在于建立在目标认同的基础上的为组织做贡献的意愿及顺畅的信息沟通。企业如果一味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的, 仅仅将员工视为赚钱的工具而已, 忽视企业的社会效益, 未能主动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那么企业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因此不能得到满足。这样, 企业内部员工就没有使命感和成就感, 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 更谈不上主动地开拓创新, 员工的忠诚度就会很低, 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2.建立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声誉要求企业承担对职工的社会责任

人力资源市场是企业获取赖以发展的人才的市场。企业要想在该市场上招募到德才兼备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不在于讨价还价, 而在于企业的声誉, 这种声誉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长期以来善待自己的员工, 对其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更能吸引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企业家人才, 而这正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随着人们社会意识的逐渐增强, 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购买对社会负责的企业的产品, 他们更关心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

根据shapiro的声誉理论, 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是该产品以前的质量等级, 同时又假设产品质量存在一个最低值q0, 而对应的单位成本为c (q0) , 则在第一期由于消费者不知道哪些厂商产品质量更好, 为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企业不得不均使用p (q0) =c (q0) 的最低价格, 即使本企业产品质量比最低质量标准要高。

然而在第二期后, 随着声誉的建立, 厂商可以定一个更高的价格p (q) , 使得其净利润为p (q) -c (q) 。如果在长期维持这种质量声誉的话, 则建立质量声誉者的企业的贴现收益为:

但是对于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商来说, 则其在第二期的收益为p (q) -c (q0) , 以后则被消费者所抛弃, 故经无限期贴现仍为p (q) -c (q0) 。

所以, 经折现后, 若要使建立信誉企业的收益大于不建立信誉企业的收益, 则应使:

[p (q) -c (q) ] (1+r) ÷r>p (q) -c (q0) (r为贴现率) 。

解此式可得到第三个公式:p (q) >c (q) +r[c (q) -c (q0) ]。

第三个公式的意义在于, 建立质量信誉的企业利用该范围内的定价策略, 既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又可将生产劣质产品的未建立信誉的企业逐步挤出市场。随着享有质量声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日益稳固, 其生产规模扩大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会使总成本下降, 从而使产品价格更低、销售量扩大、利润提高, 消费者效用也逐步达到最大化。

承担对资源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资源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劣势。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阶段, 现有的资源和我国的环境难以支撑当前这种发展带来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如果企业只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经济利润, 不惜破坏和浪费本来就非常有限的社会资源, 不久的将来, 企业就可能会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因此, 这就需要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关注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有限的自然资源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后劲的疑问。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在考察中国后指出,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给环境造成沉重负担的阶段, 这个负担甚至让发展难以为继。从短期看, 企业不去购买或更新环保设备确实能节约一笔较大的开支,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 如果企业随意排放污染物, 破坏了生态, 缩小和毁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就会带来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 也就会妨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现实情况看, 企业承担对环境的社会责任至少可获得如下收益:第一, 可以避免环保部门的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关闭。例如, 湖南某造纸厂因为直接排污到南洞庭湖, 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导致了大额罚款并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业, 别说赚取利润就连生存的基础都已经不复存在, 这就是忽视环境责任所招致的后果。第二, 企业对环保设备的投入可能为企业收回副产品, 循环利用原材料, 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例如, 美国杜邦公司的工业毒物实验室。早在上世纪20年代, 杜邦公司就意识到自己的许多产品具有毒副作用, 当时许多其他化学工业公司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影响, 不予理会。但杜邦公司却成立了工业毒物实验室, 着手消除这些影响, 以后它又决定把控制工业产品有毒物质的业务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 不仅为杜邦公司提供服务, 也为各种各样的顾客提供服务, 如为他们开发各种无毒的化合物、为他们的产品提供毒性检验报告等。就是这样, 他们不但消除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而且还把这种影响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三, 环保节约型生产虽然在短期内加重了企业的技改成本负担, 但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 从长期来看, 很好地履行这方面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占有资源利用的成本优势,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环保与技改的同步实施,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企业因产品质量建立起来的企业社会形象更加完美, 企业无论在消费者心目中, 还是人才市场上或政府的眼里, 都享有更高的声誉, 这种声誉成为企业的一种无法替代的无形资产。

承担其他社会责任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企业承担其他社会责任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收益产生积极影响:

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纳税, 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企业就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有些问题如土地的征用, 企业自身可能无法解决, 但是有政府的支持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 政府的支持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信守合同, 按时履行还款义务, 使债权人的债权风险最小, 甚至为零) 至少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对企业收益产生积极影响:第一, 提高企业的信用程度, 并可以从更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第二, 由于企业较高的信用程度, 使得企业在出现非常情况下可以得到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如在企业经营困难时能够得到债权人延期还债的支持, 在资不抵债而难以为继时能够得到有势力的债权企业的重组、接管或合并等支持, 甚至在破产程序中易于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等, 这些都是一个缺乏信用的企业无法做到的。

企业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扶贫助困, 可增加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从事这些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广告宣传形式, 可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绩效。

篇4: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品牌个性;仁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希望可以提升消费者、企业以及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建立并培养有个性的品牌成为与顾客建立情感关系的基础,消费者自身的个性与其所选择的品牌个性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故而探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品牌个性建设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相关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针对性地塑造其品牌个性,进而吸引目标消费者。

二、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现状

从发展历程角度来看,20世纪50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提出阶段。企業社会责任之父博文(H.R.Bowen)于1953年在《商人的企业社会责任》中提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1971年,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用外延式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经济职能、关注社会和环境变化、促进社会进步等三个层次。20世纪90年代相关议题衍生发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即利益相关者应该分享企业剩余资源和控制权。而Bhattaeharya和Sen(2004)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六大类,包括社区支持、多样性问题、员工支持、环境保护、海外运营(如血汗工厂和人权保护等)以及产品。

(二)品牌个性的相关研究现状

1、品牌个性的研究历程

在1997年,JennifferAaker根据西方人格理论的“大五”模型,首次系统地开发了美国的品牌个性维度及其量表(BDS)。在这套量表中,品牌个性被分为五个维度“纯真(sineefity)、刺激(Exciting)、称职(Reliable)、教养(sophisticated)与强壮(Rugged-ness)”,此后相关学者也做出日本与西班牙的品牌个性维度及量表。在2003年,黄胜兵、卢泰宏在《品牌个性维度的本土化研究》中通过定性分析、相关专家筛选、聚类分析与抽样调查等方法归纳出中国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仁、智、乐、勇、雅。并比较了中美等国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品牌个性不同及其成因。

2、品牌个性“仁”的相关研究

在黄胜兵、卢泰宏的研究中,“仁”因素包括了最多的品牌个性词语,占到所有词语中的近50%。“仁”主要包括:平和的、环保的、和谐的、仁慈的、家庭的、温馨的、经济的、正直的、有义气的、忠诚的、务实的、勤奋的等等。这些词常常用来描述人们的高洁品行,即“爱人”和“爱物”。此外,中国品牌个性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其中“仁”与“sincerity”显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个性的关系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个性进行了研究,Mhor与Webb(2005)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中公益事业与环境保护方面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得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研究也表明,品牌个性是能够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的基础,并且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其选择的品牌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一致性就越高。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个性国内外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这两者间的关系,所以本文希望能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建设品牌个性“仁”这一因素的影响。

三、研究框架及假设

(一)研究框架

本文参照Carroll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划分,即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产品安全、员工支持、保护股东利益和种族歧视问题这六个维度,在其中选取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种族歧视三个维度,对产品安全、员工支持与保护股东利益不做研究,此外基于我国情况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本文添加企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消费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因子。所以本文将从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种族歧视与社会公益活动这四个维度来测量企业社会责任。

其中保护消费者是指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程度,保护环境是指企业对环境的注重与保护程度,种族歧视指企业在经营过程是否有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歧视性策略,社会公益活动是指企业是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该模型共有六个结构变量组成:四个构成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前因要素,分别是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种族歧视与社会公益活动。剩余两个组成研究假设实质关系的变量,即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而企业的品牌个性“仁”作为因变量。

(二)研究假设

本文建立了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四个因子直接影响品牌个性“仁”这一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品牌个性建设的影响机制。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上述模型提出了以下的假设:

H1: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感知影响因素能对企业品牌建设产生显著影响

H1a:企业越重视保护消费者,消费者认为该企业品牌个性为“仁”的程度越高

H1b: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履行越多责任,消费者越容易认同该企业“仁”的品牌个性

Hle:企业避免种族歧视行为,消费者会信任该企业品牌个性为“仁”

H1d:企业越多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个性为“仁”的感知程度越高

H2: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直接对企业品牌个性“仁”产生影响。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文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实地问卷发放与网络问卷发放结合的方式展开调查,共计发放265份问卷,回收其中的248份,回收率93.6%。

(一)信度分析

利用SPSS17.0中的“度量一可靠性分析”中这一功能,分别从6个维度分析其信度。取Alpha值大于0.5为可以接受,同时检验CITC值。

基于以上信度检验结果可知,样本信度较高,Mpha值介于0.570-0.639之间,在接受域0.4-0.7之中。

(二)效度分析

通过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功能,检测问卷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KMO和BARLETF球形检验值检验,KMO值大于0.60及BARLETF球形检验值小于0.001为可以接受。

两者的KMO均大于0.60,近似卡方分别为843.232、127.598,自由度为120、10,显著性均为0,所以数据具有有效性。

(三)相关分析

运用SPSS17.0中“相关一双变量”功能,对所提取的因子做相关分析,通过Pearson的双侧检验得出以下因子相关矩阵,分别从0.1与0.5的水平下,检验相关程度。

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各影响因素对品牌个性“仁”有影响。其中品牌个性“仁”与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以及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在0.01水平上的正相关关系。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假设H1a、H1b、H1d和H2均得到了验证。企业重视保护消费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且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都会直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个性中“仁”的认同度:然而,可能由于调查样本局限等原因,无法证实企业避免种族歧视行为会使消费者直接认知其“仁”这一品牌个性。

(二)建议

篇5: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公司员工要对公司的非法融资承担责任吗

我们都知道,金融诈骗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时还伴有欺骗以及隐瞒特征。骗取内容主要有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金融诈骗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总体上讲金融诈骗属于普通诈骗的一种,不过它是诈骗行为中的特殊诈骗。那么接下来,律伴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公司员工要对公司的非法融资承担责任吗

公司员工要对公司的非法融资承担责任吗

公司老板非法集资,员工如果没有参与犯罪行为,则员工不犯法,不会追究员工的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管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予以刑事追诉。由于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较大,对于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集资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网上有新闻杭州杜益敏非法集资7亿刚判死刑的例子,你朋友的那家公司是否与这类似?另如果你朋友的公司真涉嫌非法集资,那么主要责任人是公司负责人与财务负责人,你朋友只是会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去录口供可能只是公安为了多了解及确认该公司的操作嫌疑,但如果你朋友属于知情不报,是违法的,你可找个专业一点的律师咨询一下,然后让你的朋友不该答的不要去回答,对于敏感的问题全部采取保持沉默的方式,让律师去了再作回答,公司是没有办法的。

以上就是律伴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公司员工要对公司的非法融资承担责任吗”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所以需要我们具体是分析。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篇6: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坚守提升责任

——《做承担责任的好员工》读书心得

近期,有幸读到《做承担责任的好员工》一书,感触颇深。我认真思考了书中的六大黄金法则,我本人认为做个好员工除了要承担责任外,更要懂得坚守责任。

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坚守责任就是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企业的目标与自己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去追求卓越和完美。工作不仅是我们获得成功的途径,更应该是我们坚守的责任。只有义无反顾地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全情投入工作,努力地做下去,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只有坚守责任,我们才会千方百计地完成好任务,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优异成绩,平凡的工作才会熠熠放光;只有坚守责任,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只有坚守责任,我们的祖国才会强大崛起,才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忠诚是好员工坚守责任的前提。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忠诚。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忠诚的问题。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就是忠诚。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

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作为一个现代人,日常与我们接触最多的除了亲人朋友外,恐怕就是我们的企业和同事了,甚至很多人每天与同事接触的时间都要超过家人。所以,我们时刻处在企业这个小社会中,我们对同事的诚信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前程。

自信是好员工坚守责任的动力。在每个人的工作中,都会碰到一些被人视为畏途的困难和障碍,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坚强地面对它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这就是自信。用爱因斯坦的话说:“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自信的人才能获得一种持续的动力,只有把自信当做自己一生伴侣的人,才能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自己的天空就有多大。在工作中,对待工作要有永不满足的热情,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积少成多,必定有所收获。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因为一丁点儿的挫折而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当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更要充满信心,重新创造机会,用实践来证明:我是优秀的,我是可以做好的。

专业是好员工坚守责任的保障。我们大都是平凡的人,我们都做着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事,都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而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或者做什么工作、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具有专业精神,把工作做好。对于每个人而言,任何行业、任何工作,无论你是企业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或是高层领导,无论你的工作是富有挑战、还是毫无新意,甚至每天都做着重复性的工作,这些,都有其自身的专业所在,这就是专业的魅力。只要每一个人去尽心尽力的追求,向着我们心中的标准努力,都会达到我们的专业水准。

执行是好员工坚守责任的体现。大家也许都听说过日本野田圣子的故事,她从最初的洗马桶一步步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假如,当初她不是完美地执行任务: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的工作质量,也许,她就不会有成功地人生之旅。赢在执行,是的,如果一个人只说不做,那是一种空谈永远都不会成功。只有认真执行每一个细节,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少抱怨多付出,设计好自己的方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既不好高骛远,更不妄自菲薄,那就是自己执行能力的完美表现。

合作是好员工坚守责任的态度。在企业里,每一个员工都有不同的技能,这些具有不同技能的员工构成企业的价值。作为企业里的一名员工,我们要从合作的角度出发,树立起自己的合作信念。同时,企业要充分发挥员工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每一个企业都类似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不能缺少每一位员工的奉献,而且只有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才能渡过生活中的种种难关。同样如此,企业又像一个生命体,每一个部门就像一个组织,每一个员工就像一个细

胞,只有细胞的通力合作,才会带动组织的运动,只有组织的通力合作才会带动整个身体的健康成长。因此,企业离不开每一位员工,只有全体员工通力合作,才能使企业顺利发展,创造利润,并回报每一位员工。

创新是好员工坚守责任的利器。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都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新是人类共有的可开发的财富,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时至今日,“与时俱进”的思想成为新时代下国家创新的体现,在这一伟大思想的号召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创新,同样,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企业更需要不断创新,更要“日日新,又日新”。很多企业都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同样要不断地进步,每日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必定会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因此,创新靠的是不断超越的精神,我们的工作已经很好了,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在某个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了,在另一方面是否也可以有所改善。如此这般,乐此不疲的做下去,每日自省,每日更新,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拥有创新,就会拥有无数的梦想,渴望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同,鼓励自己去尝试做一些事情,从而把一切变得更美妙、更有效、更方便。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工作,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坚守自己的责任,为了热爱的企业,尽着自己最大的努

篇7: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编辑: 佚名|来源:天基律师网|日期:2009-2-27 10:25:03

作者 杨俊伟

目前,部分单位为了帮助员工申请到更大信用额度的信用卡,夸大职工收入,为职工出具虚假的收入证明,员工用此证明向发卡银行申办信用卡。那么,员工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单位是否承担责任,将承担什么责任?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予以分析说明,以厘清认识,规避风险。

一.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1.信用卡领用合约的当事双方是发卡银行与申请人,该合约只对发卡银行与申请人具有约束力。

2.银行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信用记录等情况有审核义务,并根据申请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信用记录等综合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发卡以及信用卡的信用额度。

3.申请人的收入证明是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出具的,只证明出具时申请人的收入情况。

二.虚假收入证明对信用卡领用合约的影响。

如果申请人用虚假的收入证明办理了信用卡,那么就意味着申请人采取欺诈的手段,使发卡银行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申请人订立了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发卡银行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该信用卡领用合约。

实际上,很多银行均在信用卡领用合约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某银行的领用合约就规定,申请人有欺诈或其他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该银行有权随时要求申请人提前偿还应付款项,取消申请人的用卡资格,中止或终止乙方的信用卡账户,并授权受理机构和特约商户收回信用卡,而无需通知乙方或说明理由,同时申请人应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三.出具虚假收入证明的单位是否承担责任?

关于该问题,可以从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来进行分析。

就一般侵权责任而言,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才能构成:(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即必须在客观上造成财产损害或精神损害;(2)行为具有违法性,如因合法行为造成损害,则行为人不承担责任;(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首先,申请人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则银行不能收回透支款项,银行遭受财产损失。因此,损害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申请人以单位出具的虚假收入证明申办信用卡,申请人与单位均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所确定的诚实信用原则,申请人与单位的行为均具有违法性。

再次,发卡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是依据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发卡以及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虚假的收入证明是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之一,当然的影响了发卡银行的判断。发卡银行将信用卡交付给申请人后,申请人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致使发卡银行不能收回透支款项。显然,申请人与单位的违法行为与发卡银行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最后,申请人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主观上当然是故意。一般情况下,单位在为申请人出具虚假收入证明时,只是想帮助申请人申请到更大信用额度的信用卡,不会明知申请人将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而仍然为申请人出具证明,因此单位在主观上不存在故意。但是,单位在为申请人出具虚假收入证明时,应当而且能够预见到会出现申请人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的情况,但单位认为不会出现该情况或者即使出现该情况也与单位无关,就为申请人出具了虚假证明。因此,单位在主观上是存在过失的。

根据以上分析,申请人以虚假收入证明等申请材料申办成功信用卡后,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并造成发卡银行财产损失的行为,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申请人及单位均应承担责任。

三.出具虚假收入证明的单位将承担什么责任。

1.单位出具虚假收入证明在前,主观为过失,申请人拖欠信用卡透支款项在后,主观为故意,单位与申请人既无共同故意又无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行为间接结合发生了同一损害后果,因此应当根据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如果发卡银行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核,则发卡银行对其财产损失的发生存在过失,那么在确定责任比例时可以减轻申请人或单位的赔偿责任。

3.发卡银行是根据全部申请材料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发卡以及信用卡的信用额度的,如收入证明对发卡银行的判断影响较大,则单位承担的责任比例也应较大;如收入证明对发卡银行的判断影响较小,则单位承担的责任比例也应较小。

4.单位不应对申请人拖欠的全部信用卡透支款项承担责任,单位应按申请人提交真实收入证明应取得的信用额度与申请人提交虚假收入证明所取得的信用额度的差额同申请人提交虚假收入证明所取得的信用额度的比值和申请人拖欠的全部信用卡透支款项的乘积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5.单位承担责任计算公式:

信用额度(虚假收入证明)-信用额度(真实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拖欠透支款项×单位承担比例 信用额度(虚假收入证明)

篇8: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问题提出

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内容之一, 已被视为“向管理要效益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成为提升员工技术素质及对企业文化认可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 更被视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联系纽带。根据IALS (Inter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 对OECD国家一年内的培训活动的调查, 德国的培训参与率为20.10%, 荷兰为34.18%, 瑞典为55.15%, 英国为58.10%, 加拿大为37.17%, 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为48.18%和44.16%。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对内部的人才资源进行培训。调查显示, 我国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提供的教育和培训的参与率为44.17%, 平均培训时间为61.98天, 培训投资的平均值为630元。这些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企业比较注重员工的企业内部培训和职业培训, 培训支出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员工培训既有利于企业, 也有利于员工个人。但由于企业承担了员工培训的成本, 企业理所当然要考虑回报, 这种回报主要依赖被培训者为企业的再服务。而员工接受培训, 特别是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后, 业务素质获得了提高, 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自然就会产生“另攀高枝”的念头。

于是, 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利益有了冲突, 培训成本、赔偿问题在人才流动纠纷中凸现出来, 为避免这些纠纷, 在培训成本的承担机制中应该根据培训的内容不同, 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效益不同, 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与培训成本承担机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培训成本的承担机制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一定的成果。在一些重要的概念上取得了共识。笔者认为, 以下是代表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

培训可以说是人力资本的投资, 而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与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人力资本的投资有五种形式:健康保健、由厂商进行的员工培训、正规教育、成人教育以及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引起的移民。现阶段我国的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存在缺乏培训以及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个合理的培训制度。人力资本在投资之前必须探讨人力资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一是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价值和现值, 二是投资的报酬率。现值是指未来收入和支出的现在价值。一般人在进行投资时都会选择能够带来最大现值的决策。报酬率是指一般投资报酬的现值与投资成本恰好相当时的利息率。现值越大, 人们趋于选择投资, 而投资报酬率如果超过利息率, 则选择投资。可见, 人力资本的投资往往是理性的, 用投资报酬率与现值的大小来决定。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往往是由于员工的现有能力构成不满足胜任力。胜任力是指在一项工作或一定条件下和标准有效的或优秀的业绩有因果关系的个体潜在和外在的特点, 它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自我反映或社会角色的形象, 或者所使用的知识、技能。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即胜任力, 而胜任力的提出使企业更加注重与自身的长远发展相结合, 更加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的概念, 职业生涯的目标是获得心理上的成功而不是外在的成功符号、员工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库而不是依赖一成不变的技能, 职业是无边界的。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并且可以测量, 为了获得成功, 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特性的人员, 人职匹配是可能的, 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的越紧密, 职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培训与职业生涯对于员工的行为都有影响, 但是影响程度不相同, 职业发展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 因此知识型的员工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根据工作岗位培养有相应的素质特征的人是中国企业的培训标准, 而胜任职位需要三个方面的技能, 分别是:普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专业技能。而企业能够提供的培训主要是专业技能, 而普通技能是过去的生活所积累的, 自我管理技能则需要员工自行探索。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完善, 我国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低职业安全和高流动性。这就导致中国的大中小企业面对知识性员工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方面, 如果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就很难满足其内在需求, 从而不能有效激励知识性员工;另一方面, 对员工的发展投入增强了投入, 导致员工离职的可能性增大。因此, 现阶段则需要寻求一种能够留住员工并且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培训方式。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 而员工的绩效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 通过适当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绩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在员工培训费用处理的政策规定尚未完善的今天, 培训费赔偿的纠纷实难避免。怎样尽可能避免纠纷, 因而确定不同的企业员工培训承担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此前还没有学者对员工培训成本分摊该命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也没有对员工培训成本分摊进行过明确的定义, 所以本文在这里尝试着对该命题的含义、原则、主体及分摊方式等基本要素进行浅析。

四、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含义

员工培训成本分摊是指员工培训的成本在投资主体之间的分摊。狭义的员工培训成本分摊是指从会计角度对培训的成本进行摊销。而广义的员工培训成本分摊是指培训成本在培训投资主体之间的分配, 各自应承担的比例, 是从培训投入决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并不是对具体数字的摊销。本文所思考的是广义的员工培训成本分摊。因为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到投资各方的投资效率和投资积极性, 影响到员工培训作用的发挥。

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员工培训的诸多风险, 尽可能使培训成本能够在投资主体间得到合理的分摊, 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各方培训积极性, 提高绩效, 进而促进员工培训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员工培训成本分摊并非绝对苛刻地进行具体数字的分摊。如果那样, 一来没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二来成本会很高, 没有实际意义。

五、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原则

1. 战略原则。

即成本分摊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一切以战略发展为出发点,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相应的培训重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等, 从而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确定不同的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策略, 如在同一个企业面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分摊方式。

2. 合理性原则。

即成本分摊应该能够使参与成本分摊的各方都能够接受。

3. 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

为了使分摊更加合理, 培训成本的分摊应遵循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 即谁获益越多, 谁就应多分摊培训成本。

4. 正确对待成本分摊的原则。

只要总体收益评估结果是培训获益, 就说明采取的成本分摊策略是可行的, 而不应刻意追求单个培训个体的培训收益。

六、员工培训成本分摊主体

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成本的分摊主体主要是政府, 而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和个人, 政府在某种情况下会间接地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分摊。

七、政府参与员工培训成本分摊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在市场经济当中, 总有市场失灵的时候, 因此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与形成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在2003年9月, 由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制订《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 对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此外, 政府还通过税收减免, 培训成本税前列支等形式来间接参与员工培训成本分摊。

八、企业是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摊主体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目的与原则简单得多, 主要以赢利为目的, 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企业之所以要进行员工培训, 是因为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生产效率, 从而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由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互补, 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产出, 进而也可以带来利润的增长;再者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如果不对员工进行培训, 那么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九、个人既是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主体之一, 也是所有形式的人力资本的投资者

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 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并不仅仅是以收入增加为最终目的。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遵循的原则是效用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员工接受员工培训, 既是权利, 又是义务。个人投入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特别是一般培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 员工为了满足个人职业计划的发展, 都应自觉地进行这种投资。

十、员工培训成本分摊方式

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方式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根据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时期, 可以分为事前分摊、事中分摊和事后分摊。另一种是根据参与员工培训成本分摊的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企业全部承担, 个人全部承担和企业、个人共同分摊。

十一、结论

企业的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的原因在企业和员工两方面。归根结底来说, 是培训的动机的缺乏, 不仅企业, 还有员工。一方面, 企业考虑, 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 是否能够收回投资的问题, 因为员工可能流失, 导致企业的短期培训成本的损失, 此外, 还可能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计划被打乱, 人力资源重置也会产生成本。另一方面, 员工也会考虑是否接受培训, 因为培训对于员工来说, 存在培训成本的问题, 短期内所牺牲的利益是否能够在未来中收回, 如果未来的收益现值能够超过短期利益, 员工自然愿意进行培训, 问题是很多员工对于现状很悲观, 不认为可以收回投资, 也可能放弃培训。因此, 要想解决培训的困境, 必须解决好培训的动力的问题, 如果企业和员工都有进行培训的动力, 那么培训的情况将会极大的改善。那么, 如何解决培训的动力的问题?要想解决培训的动力问题, 必须使企业和员工都愿意进行培训, 使双方都认为预期收益能够超过成本, 因此, 必须建立更好的培训成本的承担机制。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员工需求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摘要:企业要想解决培训的困境, 必须解决好培训的动力问题, 如果企业和员工都有进行培训的动力, 那么培训的情况将会极大的改善。那么, 如何解决培训的动力的问题?要想解决培训的动力问题, 必须使企业和员工都愿意进行培训, 使双方都认为预期收益能够超过成本, 因此, 必须建立更好的培训成本的承担机制。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员工需求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上一篇:曹国斌事迹下一篇:游杭州见闻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