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2024-04-27

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共6篇)

篇1: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第一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第二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暝》)。山林、秋雨、明月、清泉,还有那洗衣的女子,这一些看似平常的景象,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而诗人在文字背后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品性,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份启示,当下又该如何诗意的生活。

第三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在十六岁的时候写下的这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能称得上是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诗之一了。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背过,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也会对诗里的含义有更新的理解。就像在今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现场所有的选手来说,意味着又一场新的比赛开始了,我们也可以抓住新的希望,抓住新的机会,去创造新的成绩,祝各位好运。

第四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放眼望去,无论是岳阳楼还是黄鹤楼,无论是滕王阁还是蓬莱阁。哪一处,没有留下古来圣贤的名篇佳句,奇绝文笔。这些名句让建筑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古迹,更重要的是它们也穿越时空,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所以在这里也再一次盛情地邀请所有的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诗词狂欢。

第五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今天已经是我们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五场比赛了,越来越多的百人团的选手,凭借着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突出重围,有的甚至争取到了第二次上场的机会,可以说比赛是日益激烈。但是我在这个比赛现场,更多的感受到的还是一份温情,一份人情,一份意境。就像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所以如果在座的每一位选手,在这段时间里,结交到朋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想,那也是我们的一份幸运。我们也再一次掌上,送给所有的选手们,祝你们好运。不想在现场留下一点遗憾,觉得大家都把自己最真,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现在这,我们所有的导演组都在努力,那我站在台上,也应该争取做到自己的最好。其实中国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每次上台,大家总是给我很多的掌声,而且表达了很多对我的喜爱,所以能为各位做一些,这本身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也是我应该的。

第六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三首》)。这是青春时期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青春时代,这也是大唐的青春时代。虽然说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不过这首诗倒有着兼济天下的浪漫主义情怀。这首诗我们要送给所有的选手朋友们。拥有梦想,实现梦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七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这句诗来形容我们的中国诗词大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各位选手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会、相识、相交、相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是这样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却会被铭记在心底,温暖彼此的人生。

第八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大唐的边塞,与其说是征战的沙场,不如说是诗意的原野。诗人们来到这大漠戈壁,看到的是边关冷月,想起的是龙城飞将,吟诵的是万里长城,怀抱的是家国情深。就像王昌龄的这一曲出塞,有一份艰苦卓绝,更有一份无上荣光。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样的边塞风情当中,走进大唐,走进中国诗词大会,走进光荣与梦想。

第九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原本的面貌,应该是阳春白雪,风花雪月。但是到了辛弃疾的手里,却更添了一份闲情逸致。在这里没有酒店,有茅店。没有菊花,有稻花。没有歌声,有蛙声。仕途失意的诗人却创造了一副最美好的乡村意境。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去感受古人那畅达的人生情怀。

第十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大江东去”,称得上是伟大的千古绝唱。在诗人的笔下,历史是这般地浪漫雄奇,人生是如此地荡气回肠。每当我们吟诵“大江东去”也仿佛跨越时空,实现了与诗人遥隔千年的相望。那今天,就让我们迎着这滔滔的长江水,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去感受唐宋王朝的情怀与梦想。

结束语

我想此刻真的是到了要告别的时候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将圆满落下大幕。这些日子以来,从金戈铁马,到琴棋书画。从大漠孤烟,到水墨江南。从忠肝义胆,到千里婵娟。可以说一首首的诗词歌赋,让我们感受到了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真的,所有的这些选手,谢谢你们来到我们现场,用你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你们的才情和学识装扮了我们的舞台,装扮了我们的大赛,也传播了最美的中国诗词文化,在这里向你们鞠躬,表示感谢。我们也把我们最热情的掌声送给我们的点评嘉宾,谢谢康老师,谢谢蒙老师,谢谢。谢谢你们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在学识上的指点,指正,帮助。所以当比赛结束的时候,真的不想说再见。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让我们从此地出发,传诵经典,展露风华。伴随中国诗词大会,梦想就此起航。

篇2: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诗词大会》是与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约,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

第二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一生经历坎坷,当老了坐在水声山色之间,突然发现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姿。

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看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场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农耕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一颗敬畏之心。

而无论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大寒须遣酒争豪,大自然的变化也催生了一代代诗人的诗情。

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感受寒来暑往之间,诗和季节的相互成就所绽放出的文化的光芒。

第四场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匆匆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感叹着韶光易逝;而面对物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时光会带走一切,时光也会给予一切,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感恩时光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

第五场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的时候,深受当地民歌的感染,写下《竹枝词》,从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便像那连绵不绝的清江水,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里流淌着。

夔门山水气象万千,纵横捭阖。除了刘禹锡,杜甫也曾经在那里登上了白帝城的最高台,于是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年一叹。而李白三次经过瞿塘峡,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

古代的夔州,今天的奉节,千年文脉筑成了一座诗城。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华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去追寻那些伟大诗人的身影,再一次去重温那些震古烁今的华美篇章。

第六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和儿女们的纽带,是来自血脉的。所以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走得有多久,我们都会忍不住回望出发的起点。那是孟郊心中的三春光辉,那是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那是王冕笔下的萱草花生。

千百年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用爱和思念编织成最美的诗篇,献给我们的母亲,献给我们的家!

第七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我问你,这世间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爱情,一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答案。

它可以天真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可以挚爱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它可以平凡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也可以珍惜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斟满黄藤酒,推开小轩窗,借着昨夜星辰昨夜风,再一次来咏叹爱情,直教生死相许的最美的样子。

第八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奋斗,是刘禹锡笔下千淘万漉的辛苦;奋斗,是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的坚韧;奋斗,更是陆游笔下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一番耐心和决心。

今天,已经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八场比赛了,在这里祝愿所有的选手们,越赛越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诗词梦想!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九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说起千古英雄,可能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帝王、将相、豪侠。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

他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英雄之心在史册里,在传说中,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

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以壮美的诗篇致敬英雄,更致敬孕育英雄之气的天地山河。

第十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时候,依然还惦念着,能为天下苍生挡风遮雨。所以说,诗词从来就不只局限在诗人一方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

它可以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满腔赤诚,它也可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千百年来,正是这样一份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篇3: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1 隐喻认知说

隐喻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 但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家却认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活动,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 此书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作者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体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体[1]5。Lakoff和Johnson还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简称CMT) [2]472。CMT用以解释隐喻, 研究概念隐喻中的两个认知概念域 (始源域和目标域) , 以及两者之间如何对应和映射[2]475。认知语言学家强调从人类的思维高度来认识隐喻, 在隐喻认知过程中, 人们往往会寻找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 然后通过思维推理把始源域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 从而达到认识目标域的目的。因此, 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是概念隐喻形成的基础[3]73。

2 认知视角下陆游词《卜算子·咏梅》隐喻翻译实例分析

2.1 原词《卜算子·咏梅》的认知隐喻解读

《卜算子·咏梅》表面上是一首咏梅词, 实际上却是陆游的咏怀之作。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 清幽绝俗, 孤高雅洁, 坚贞不屈, 向来为人们所喜爱, 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唱的主题之一。陆游曾经写《落梅》一诗来称赞梅花的品格:雪虐风饕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 咏物寓志, 以梅花自喻。陆游生活在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 他笔下梅花的境遇隐喻了诗人自己一生报国无望、宦途坎坷、屡遭迫害的遭遇, 表达了诗人在悲凉境况中仍孤高雅洁、洁身自爱、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 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哀怨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虽屡受打击仍生死不渝的报国热忱。诗人作此词自比梅花, 词面上字字写梅, 实则字字写己, 通过梅花意象来传情达意, 整个诗篇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隐喻:我 (陆游) 是梅花。在这个概念隐喻中, 始源域是梅花, 目标域是我 (陆游) 。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4]515

该词的标题是咏梅, 描写的主要意象是梅花。词中可以找出反映梅花生长环境的“驿外断桥边”, 描述梅花气味的“香”, 展现梅花高尚品格的“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以及表达梅花心理感受的“寂寞和愁”。

上阕情景交融。“驿外断桥边”描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驿”指“驿站”, 驿站是国家出现以后, 政府专门为传递公文和军情所设置的通信机构, 也是古代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诗人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站之外, 破旧的断桥之旁, 那必然是远离闹市、人迹罕至, 荒凉冷清之处, 由此可知这是一株生长在荒郊野外、自生自灭的“野花”, 这花儿得不到人们的精心照顾, 得不到关爱!此种恶劣环境引发了后句“寂寞开无主”:花儿寂寞地绽放了, 无人关心, 着实寂寞孤独!四季更迭, 花儿孑然一身, 独自绽放, 又独自凋零, 无人问津, 无人欣赏。“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夜幕降临, 独自绽放的花儿无依无靠, 孤苦发愁, 却还要饱受狂风骤雨的侵蚀!梅花是植物, 可陆游笔下的梅花却知道寂寞和愁苦, 这是诗人赋予它的主观感受, 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倾注在对客观景物的刻画之中, 通过对恶劣的生长环境 (驿外断桥) 、时光 (黄昏) 、和自然现象 (风雨) 的描写来烘托梅花的寂寞和愁苦, 由此也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寂寞愁苦。“寂寞、愁”这些词语使梅花具有了人的生命特征。Lakoff和Johnson认为将事物视为具有人性就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称为拟人隐喻 (Personification) [2]410。此词中的梅花知道寂寞和愁苦, 便具有了人性, 这体现了一个基本的拟人隐喻:梅花是有生命的。该拟人隐喻的运用把“梅花”意象和“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梅花”意象被投射到“人”的身上, 再延伸到“我 (陆游) 是梅花”这个概念隐喻, 形成了“梅花”到“人”的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相互映射。读者可以从一系列景物描写中感受到在悲凉境况下寂寞愁苦的不再是“梅花”, 而是“人”, 这个人具体而言就是陆游自己, 此时此刻, 陆游就是梅花, 梅花也就是陆游。

下阕咏物言志。“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傲然绽放的梅花不想费尽心思争芳斗艳, 然而却遭到百花的嫉妒与排斥, 但梅花与世无争, 胸怀坦荡, 一任群芳妒!一个“争”字和一个“妒”字直接赋予了“万紫千红”人的生命力, 此句再次运用拟人隐喻, 以花喻人。短短十字暗含了多个隐喻:主语“梅花” (此句为无主句, 但隐含的主语就是梅花) 指诗人陆游;“争春”隐喻争权夺势;“群芳”指权臣小人。“无意”二字凸显了梅花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苦”指竭尽全力, 从侧面讽刺了权臣小人竭尽全力争权夺势的卑鄙行径。词中的梅花就是陆游自己的化身, 该句通过景物描写凸显了诗人的不幸遭遇, 并揭露了权臣小人的无耻行径。诗人是借梅花不同流俗的品格来隐喻自己的品格, 表现出诗人自己清幽绝俗, 孤高雅洁, 决不争宠邀媚、决不同流合污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屈的傲骨。此处“梅花”和“人”这两个认知域之间产生互动, 借助于“我 (陆游) 是梅花”这个概念隐喻, “梅花”意象再次被投射到“人”的身上, 可以延伸到概念隐喻:梅的品格是人的品格 (梅的精神是人的精神) 。这个人指的就是诗人自己。

“零落成泥碾作尘”把梅花的悲惨境遇推向高潮:寂寞愁苦的小花儿不堪风雨摧残, 纷纷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 被轧碎成尘灰。这凄凉悲惨的命运令人叹息。然而“只有香如故”却笔锋一转, 进一步刻画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即使飘零被轧碎成尘土, 但是梅花的清香会和以前一样, 随风飘荡在尘土之间, 这种傲然不屈的高洁情怀永存!梅花是植物, 虽零落成泥碾作尘, 却香飘如故, 这点明了梅花之高洁, 使得梅花意象更加高大。中国人对梅花的隐喻认知就这样形成了。“梅花”意象被投射到“人”的身上, 梅的品格就是人的品格, 梅的精神就是人的精神, 通过咏梅, 陆游展现了自己在悲凉境况中仍坚贞不屈、虽屡受打击仍生死不渝的报国热忱。

整个诗篇从整体上来看, 梅花和诗人陆游之间具有多个相互映射的关系。“寂寞无主、黄昏风雨”正是陆游在当权者排挤之下危苦身世的写照;群芳妒与陆游受到当时官僚的排挤是如出一辙;无意争春、清香如故正是陆游不同流俗、洁身自爱的品格的外化。该词以孤危的环境反衬梅花 (陆游) 高洁的情怀, 表现了陆游虽屡受打击仍生死不渝的报国热忱[4]515。

此词概念隐喻中的两个认知域之间相关的映射如下:

梅花———人 (陆游)

环境:驿外断桥———南宋王朝积贫积弱

寂寞无主、黄昏风雨———当权者排挤之下危苦身世

群芳妒———官僚的排挤

心理感受:愁&寂寞———壮志难酬的哀怨之情

行为:无意争春———不同流俗、洁身自爱

气味:香如故———气节高尚

2.2 英译《卜算子·咏梅》中的认知隐喻传达

本文选取许渊冲 (2007) (以下简称许译文[5]241) 和龚景浩 (2007) (以下简称龚译文[6]154) 的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因篇幅有限, 此处不整体列出两篇英译文, 在下文中会针对原词诗句逐句进行英译文对比评析。

对于题名的翻译, 许译文用词地道准确, 将“卜算子”翻译为Tune:“Song of Divination”, 采用增词法增加了Tune, 这种翻译能够使译文读者一目了然, 准确地理解“卜算子”是词牌名, 用Ode to the Mume Blossom表达了对梅花的歌颂。龚译文直接采用汉语拼音“Bu Suan Zi”译出了词牌名“卜算子”, 然而却漏译了“咏梅”, 这样一来会给译文读者理解该词的写作意义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译文读者不知道该词歌颂的是何物, 那么要较好地领悟到该词托物言志的内涵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驿外断桥边”, 许译文为Beside the broken bridge and outside the post-hall, 龚译文为By the broken-down bridge, outside the coach inn, 这两个译文虽用词表述不同, 表达含义却近似。然而在词汇选择上, 许译文的the post-hall比龚译文的the coach inn更准确。如上文所述, 驿站是古代政府专门为传递公文和军情所设置的通信机构, 因而译成the post-hall更加符合当时情况。“寂寞开无主”, 许译文是A flower is blooming forlorn, 单词forlorn (孤苦伶仃的, 寂寞的) 用在此处表明了梅花此时的心理感受, 这是诗人赋予它的主观感受, 译者通过“forlorn”使梅花具有了人的生命力, 体现了与原文相同的拟人隐喻:梅花是有生命的。此处情景交融, “梅花”意象被投射到“人”的身上, 借梅花的心理感受体现出了诗人陆游自己的心理感受——寂寞。龚译文为It blooms alone and thin, 译文读者可以通过bloom这个词推测出诗人此处刻画的是某种花, 可是却如何能够得知此花是梅花呢?又怎能领悟到诗人此处是在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呢?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许译文是Saddened by her solitude at nightfall, By wind and rain she’s further torn.此译文承接上句, 用her solitude展现出梅花的孤独, 同时用Saddened by her solitude表现出梅花因孤独而悲愁的心理状态, 许译文通过使用“solitude、Sadden、torn”等词语使梅花更具有人性, 再次体现出了“梅花是有生命的”这个拟人隐喻。原词所有诗句均无主语, 这表现了汉语语言的意合性特点。然而英语语言注重形合, 必须表达清楚指代, 因而许先生在翻译此句时按照英语的习惯特点做了特殊处理, 采用增词法为该无主句增添了主语, 在人称上选用了she, 将梅花拟为人。诗人以梅花自喻, 通过梅花意象来传情达意, 然而若在译文中仅仅是描写梅花的话, 那么译文读者未必能够理解到其中的内涵。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直接用she来点明人, 把“梅花”意象直接投射到“人”的身上, 这样的翻译手法很高明, 可以使译文读者感受到此词隐含的内涵意义:该词不是单纯地描写梅花, 而是借梅花传情达意!借梅花托物言志!借助于“梅花是有生命的”这个拟人隐喻, “梅花”和“人”这两个认知域之间产生互动, 此句借“梅花”的心理感受展现了“人”的心理感受, 独自愁且饱受狂风骤雨之苦的不再是“梅花”, 而是“人”, 这个人就是陆游自己, 梅花的悲惨境遇隐喻了诗人自己在当权者排挤之下的危苦身世, 诗人笔下的梅花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悲伤哀怨之情。龚译文All by itself in the dusk——’is sad enough;Add to that the rain and the wind只是对“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进行了表面字词的翻译, 译文读者难以体会到原词所流露的悲伤情感。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许先生翻译成Let other flowers their envy pour.To spring she lays no claim, 该译文中的pour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群芳妒的场景, 同时赋予了other flowers人的生命力, 达到了以花喻人的效果。To spring she lays no claim通过描写梅花无意苦争春的行为表现了梅花的高尚品质。诗人作此词自比梅花, 托物言志, 字面上是赞赏梅花的品质, 实际上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品格。许先生采用增词法为该无主句增添了主语she来点明人, 把“梅花”意象直接投射到“人”的身上, “梅花”和“人”这两个认知域之间产生互动, 借助于“我 (陆游) 是梅花”这个概念隐喻, 可以延伸到概念隐喻:梅的品格是人的品格 (梅的精神是人的精神) 。翻译此句很难, 如果只是翻译字面意思的话, 那么译文读者就很难体会到“梅的品格是人的品格”这个概念隐喻, 也就无法领悟到该词托物言志的内涵了。再来看龚译文:Not deigning to compete in spring, Let the beauties their envy fling.该译文中单词fling较好地展现了群芳妒的场景, 词汇deigning、compete用在此处是隐喻用法, 同样赋予了所咏之物人的生命力, 但是相对于许译文而言, 龚译文所咏之物指代不明, 在翻译手法和表现托物言志内涵意义上依然稍逊一筹。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许译文为Fallen in mud and ground to dust, she seems no more, But her fragrance is still the same.龚译文为Scattered and fallen, It is ground into mud and turned to dust, Only its fragrance persists.两个译文采用了不同的表述都表达出了原词句的意思, 但是her fragrance比its fragrance多了一层隐喻用法, 把“梅花”拟为“人”, “梅花”和“人”这两个认知域之间又一次产生互动, 立刻就激活了译文读者脑海中的意象图式并产生概念隐喻:梅花的品格是人的品格 (梅的精神是人的精神) , 另外, 许译文用表转折关系的词But引出芳香如故, 这更加彰显了梅花的品质:即使飘零被轧碎成尘土, 但是梅花的清香会飘荡在尘土间, 这种高洁的情怀永存!此处概念隐喻的用法进一步展现了陆游自己虽屡受打击仍生死不渝的报国热忱。

3 结束语

本文对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出现的隐喻进行了认知解读并选取了许译文和龚译文进行对比评析。许译文透彻理解了原词中的意象以及意象所构建的概念隐喻, 在进行英译时重构了原词所蕴含的概念隐喻, 并再现了概念隐喻所映射出的内涵意义, 准确地传达出了原词的文本信息以及原词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情感, 这篇译文的确是译文中的精品。相比之下, 龚译文通篇用it指代该词所咏之物, 译文读者很可能会把该词解读成单纯的咏物诗, 难以体会到原词中潜在的概念隐喻以及借咏物寄托诗人自己思想情感的内涵。翻译是对原文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译者作为创造者需将源语符号信息准确地转换成译语 (目的语) 符号。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 译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字词的翻译, 译者必须使自己与原诗词的作者达到神思合一的状态, 必须透彻理解原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概念隐喻, 在进行英译时找到最佳词汇来表现原诗词中的意象、运用最佳的翻译手法用译语符号重新构建原诗词所蕴含的概念隐喻, 再现概念隐喻所映射出的内涵, 从而准确地传达出原诗词的文本信息及其内涵意义, 使之准确地被世界所理解。

参考文献

[1]Lakoff, 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5.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472, 475, 410.

[3]李彩霞, 徐华灿.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隐喻认知机制——以《晚春》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 2012 (9) :73-75.

[4]姚小欧等.宋代名家词选[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4:515.

[5]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241.

篇4: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今年推出的一挡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节目共10期,自大年初五开播以来,屡屡刷新收视排名,而本周将迎来最后一期总决赛。文化类节目需要刨意,更需要真诚。为什么要做一档诗词节目?如何让诗词之美直抵人心?怎样传承中华诗词的精神魅力?怎么令躺在课本里的古诗词“满血复活”?

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粱红、《中国诗词大会》制片人赵音奇、主持人董卿、嘉宾康震、蒙曼等主创团队,从节目等备研发、内容制作、形式设计、人文情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在这个文化出现断层的时代,这档节目不跟风、不娱乐,只以文化感动观众。与其说是一场诗词竞赛,不如说是给现代人的一剂良药。就在这个春天,让我们和古诗词来场约会吧!

主持人董卿:从节目汲取养分因诗词点燃情怀

在董卿看来,主持这样一档文化竞赛类节目,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古诗词的狂欢,

“我丝毫没觉得这是一场竞赛,而是始终沉浸在一种狂欢的氛围里。这个节目形态有它独到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百人团,这是一个半封闭的循环方式,这一百人在场上是对手,在场下又像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有着特别强烈的共同爱好,就是古诗词。所以这样一种选手的构或,形或了一个很好的气场,这就是我说的狂欢的气息。因为我们投入了最大的感情,所有选手是这样,所有点评老师是这样,我们的主创团队也是这样。当一群真正有才学,又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倾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每个人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生,这就是一场狂欢。”

完全没考虑收视,纯粹出于兴趣

对观众而言,央视一姐董卿的坐镇,无疑让《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文化类节目增加了更多新鲜元素,也让观众看到了董卿的另外一面。“《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以诗词为载体的竞技类节目,可能是因为节目形态和定应的不同,所以把我身上的东西更全面更充分地展示出来了,其实董卿还是那个董卿。现在节目播出接近尾声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口碑和收视。但是当时我决定主持这个节目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收视,纯粹的就是出于个人喜欢。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过两年古典文学的研修班,所以我本身就对这个题材感兴趣。而且我已经做主持人22年了,在接触过几乎所有文艺类节目形态之后,还有这么一档节目让我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示,这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很宝贵,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吸引我的一点。后来的录制也的确和我预想的一样,甚至还要好。”董卿坦言,能主持这样一档节目,是件幸运的事儿。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学习诗词很枯燥,但董卿认为,诗词是一种情怀,“哪一个中国人不会背床前明月光,哪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明月几时有,哪一个中国人没有听过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些古诗词其实是浸在我们血脉里的。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东西被我们忽略甚至被遗忘了,但是绝不可能被彻底割裂掉。一旦我们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这些种子立刻就萌芽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情愫,借助这个节目,这种诗词的情怀一下就被点燃了。很多人会说现在谁还念诗词啊,觉得诗和远方仿怫都是有点矫情的字眼似的,可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口碑还是证明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些看似没用的事情,反而是最宝贵的。学习古诗词可能暂时看不出它有多大作用,但是长久下去它能改变际的气质,树立你的精神。人文情怀好像是很大的四个字,其实就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我们怎么样或为更好的人,对价值、尊严、命运等作出考量,而文学、历史、哲学就是构筑这种情怀的基石。所以说文学有作用啊,它会改变你对自身的看法,然后改变你对他人的看法,最后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所有的改变最终会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你,因为这些影响你会变或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带伤坚持录制,对自己要求更高

无论从知识、素养还是对现场的把控能力,董卿的表现堪称完美。记得某期节目中,当选手提到给女友送骰子和红豆时,董唧几乎和选手异口同声地吟诵“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诗词功底不言而喻。对于选手的资料,董卿也是烂熟于心,在讲解诗句时能准确地在百人团中锁定有类似生活阅历的人选,做出精准的话题引导。

董卿告诉记者,“现在每次看播出,我还是会和普通的观众一样,每出完一道题目,都不自觉地跟着选手一块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历。其实这些题目完全没有跳出中小学课本的范围,但是有些题目我们确实又答不出来。所以说知识储备是一方面,还有就是需要温故知新。”

记者从导演组获悉,在节目录制现场,董唧曾经意外受伤,当时已经是夜里1点钟,但她仍然坚持录完节目。对于这段经历,董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带伤录制在我的主持经历中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就是觉得不能辜负这个舞台,因为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呈现的一个关键环节,主创团队把这么长时间精心设计的心血交到你手上,就是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呈现,所以主持人的肩上是有很重的责任的。而《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就像你听说的更触动我,也让我不自觉地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客观上讲,我们并不是长期浸淫在诗词当中的专家,所以需要我投入的时间会更多一点,很多东西要准备,很怕自己在节目中有什么疏漏或者出错。每一期节目中大概涉及几十道题,但是我们会准备上百道题,每一首诗的出处、作者,创作背景我都要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即使做不到非常详尽,但也要去看去读去记,这样我在台上和大家交流才能更加顺畅。”

百人团百段故事,擦出别样火花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覆盖各行各业,在海选环节中,节目组通过教育部、国家语委、共青团中央推荐,在全国各地历时10个月海选,从全国5万多名诗词爱好者中遴选出106位诗词达人组或选手团。这些选手覆盖7-60岁各年龄段,他们中既有中国人,也有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既有个体户、企业白领和诗人,也有公务员和退休教授。相同的诗词爱好把这些普通人凝聚在一起,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董卿说,她尊重每一个参赛者,也惊喜地发现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各行各业里很普通的人,但他们能坚持这样的一份爱好,并激发着各自更远大的志向,这点是我特别欣赏和钦佩的,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场狂欢中展现自己。在我们的百人团里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也是我在节目中一个惊喜的发现。”

nlc202309081232

董卿坦言,自己无法记住每一个选手的名字,但他们的故事却记忆犹新。“我相信,热爱古诗词的人是有某种情怀的。虽然他们的背景不同,学历不同,但是他们总是愿意不断地自我塑造,让自己或为更好的人的精神却很相似,这让我特别感动。我记得百人团里有个选手叫黄明霞,她是一个普通农民,学历只有初中。她曾经是乳腺癌患者,因为病友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她也慢慢受到影响喜欢上了诗词。治疗期间很痛苦很烦躁,诗词让她的心情平复不少。后来那个病友去世了,她也没有放弃古诗词这个爱好,一直到今天她在我们的海选中脱颖而出,坐在百人团里,即便最终她也没有机会站到舞台的中央,但我觉得她已然是人生的赢家。我们台上还有母子档、父女档,古诗词已经或为他们的家庭习惯和爱好,我觉得这样一种状态让我感动和羡慕。还有从海外回来的选手杨家俊,他在中国一天都没生活过,但是他的爷爷用自己并不算很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去教育他,让他能够不忘文化之根。每场节目中,都有很多让我惊喜和意外的火花,他们的故事真的给了我很多启

制片人赵音奇:淡化形式传递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了涵盖中小学课本的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耳熟能详的诗句中领会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可如何把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承载下来,确实也让主创团队绞尽了脑汁。

节目制片人赵音奇坦言,“这个阶段也是相当的痛苦,要用一个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形式不那么容易。我们也观摩了很多国内外的文化类节目,国外大多是益智类的节目,样式很多但基本都跟奖金挂钩,气氛比较热闹。他们的节目更像博彩,有明确的奖励刺激,这是我们无法复制的。而且很少有人看这些节目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但是我们要把我们的文化和知识传达出来,这个是区别所在。总之想了很多办法,最终有了今天的样式,从场上构或来讲有2位顶级嘉宾、1位主持人、1个百人团,还有场上的5应选手以及擂主,一共106应选手。主持人和嘉宾其实更像我们节目的画外音,诗词本身有很多信息含量都靠他们来解读。人们对古诗词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上,如何将文字中的美精准地转化为视觉效果,是我们努力攻克的一大难关。我们用技术手段加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把经典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画面语言,让诗词在演播室中具象地灵动起来。若百人团中有成员答题错误时,其面前屏幕上的战船便会被声光电效果的箭矢击沉,击沉的战船数就成为挑战者的得分。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无疑为舞台上的互相竞争的态势更增添了紧张感。”

赵音奇反复强调,不希望节目形式大于内容,“我们没有去做一些很炫的东西,因为这本身还是一个比赛,我们不想使用过多的娱乐化、综艺化的手段,不希望过多的华丽冲淡了比赛的氛围,把我们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掩盖起来。”

赵音奇告诉记者,从内容到形式,节目筹备历时一年之久,“一开始是有些棘手,这么大型的一档文化类节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人手。之前通过让会招标招来了20多个方案,但是没有一个被采用,原因是在形式上都过于花哨,没有从诗词本身的内涵出发。为了精准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的优秀精华,我们在选题上确实狠下一番功夫。我们特邀中华诗词学会、中华书局、中国让科院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组建题库。入选节目的诗词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但无论出自于哪个类别,题目在内容上都有意识地聚焦忠孝、仁义、爱国、勤劳、希望、坚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充满积极的正能量。”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践行国家媒体责任成风化人刻不容缓

记者从节目组获悉,《中国诗词大会》首播收视率达1.11%,全国排名第4位,首重播累计收看人次2100万,超越同时段综艺节目。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央视科教频道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原创文化类节目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

谈及创作初衷,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表示,“《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在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这三档哙炙入口的文化节目基础上,以诗词为内容创新的一档文化节目。从影响上说是前有来者,但内容和模式上却是无从参照。整个创作经历了从学习到理解,从不断探索到不断推翻,再到最后确立的纠结过程。如何让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停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屏幕上,考量的是创作组对传播规律的把握和对节目形态的创新能力。如果只是就诗词说诗词,会太沉闷,是课堂不是节目;如果纯粹益智比拼,就少了诗词的韵味与内涵的表达空间,缺乏思想的含金量。在经历了不断摸索、碰壁、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后,我们最终确定用选手、赛制和主持人这三大元素来框定《中国诗词大会》文化益智节目的核心特质,在留住观众的前提下,创造诗词的延展空间。”

梁红认为,对央视科教频道来说,要扛起国家媒体的文化责任,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做到或风化人。“2月19号,习总书记来央视调研时,专门提到《中国诗词大会》首期节目中年仅7岁的小选手李尚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诗词大会很有意义,诗词教育就要从这个年龄的孩子抓起,这让我们创作组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当天下午,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上,用48个字概括了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下做好新闻舆论宣传的方向和准则,尤其对当下的电视创作来说,更是意义重大而深远,深深地触发了我们对于如何践行国家媒体责任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华文化是座挖掘不尽、开采不绝的富矿,央视科教频道在中华语言文化方面的深耕细作不遗余力。相较于汉字、谜语和成语,情感充沛、意象丰富的诗词在抒发情感和传递思想的功能上更胜一筹,诗词中的情味、意味和韵味更饱含中华语言的特有魅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对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刻不容缓。”

nlc202309081232

嘉宾蒙曼:唤醒少年情怀初中用诗歌写情书

《中国诗词大会》特邀北师大教授康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和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担任节目嘉宾,对经典诗词的生冷难点做点评解说,他们或巧妙地把每道题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通过降低接受难度,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

《中国诗词大会》的所有题目都来自中小学课本中的经典诗词,背诗似乎是所有中国小孩启蒙最普遍的方式,蒙曼也不例外。“因为我上学的年龄比同班同学小两岁,又笨手笨脚,所以没什么朋友,下课也不怎么和同学玩,就坐在凳子上念唐诗三百首。毕竟诗很短,比文章更适合课间阅读。后来写作文也经常用两句歪诗歪词,渐渐赢得了‘才女’的名头。然后越来越觉得诗词有味,咀嚼背后的典故也余香满口。这就成了爱好,至今不改。”

谈到与古诗词的故事,蒙曼回忆道:“我和诗的关系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是唤醒诗国的灵魂,而我们在诗词大会中的作用是点拨和延伸吧,所谓点拨是点拨诗文的妙处,所谓延伸是延伸诗文的内涵,比如诗人的背景、典故的出处等等,去发扬古代诗教传统。我在节目中的意外收获是想起了少年情怀总是诗,我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我用诗词替人写过情书,当年那对儿小情侣和我都很很地挨了批评。这个节目就是用那些最经典、最耳熟能详的诗词,唤醒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也唤醒属于中国人的美好情趣和那些根植于诗词中的美与善。也正是通过朗朗上口的诗词,塑造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灵。”嘉宾康震:不同于《百家讲坛》诗词大会更接地气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特邀嘉宾,康震表示,自己这次扮演的角色是古典诗词的解说者,与诗词爱好者一起学习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传扬古典诗词。

“选手们水平都很高,民间有英雄。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值得我们尊重。

《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在全国掀起一场学习宣传古典诗词的热潮,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艺有重大意义。从形式上来说,这档节目也非常或功,舞美设计中把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现场的感觉非常恢弘,也非常的典雅。将百人团与挑战者相对,将百人团的失分加入挑战者的得分,将百人团中的佼佼者选人挑战者,用这种竞赛的方式,使得百人团与挑战者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使得整场比赛张弛有度,妙趣横生。主持人董卿也非常专业,不仅能够调动全场的情感氛围,而且能够很好地将选手们的诗词记忆与人生经历结合起来,熔炼或为一个个美好的故事主题,讲给观众,使得诗词大会既非常温馨,又非常热烈,还非常知性。”

比起《百家讲坛》,康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参与感更强,“百家讲坛是一个人单向性的讲座,虽然也有现场观众,但是现场反馈不可能很充分。而诗词大会是大家一起参与的比赛,是在与百人团与选手在现场互动中进行点评,具有互动的效应,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很好地接受,气氛更热烈,对于诗词的感知与领悟更加多元化。《百家讲坛》的讲座是系统的知识讲授,而《中国诗词大会》只是就题目与选手在答题中的问题,进行点评。相比而言,百家讲坛的讲座,系统完整,点评则比较片段,但针对性更强,更加尖锐。而且《百家讲坛》的讲授风格是比较严谨,比较庄重,课堂感更强。诗词大会则不同,这是在比赛中点评,因此需要有更强的随机感,现场感,语言要更加活泼,要更加接地气。要更多地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来解读古典文学与诗词现象。”

选手大卫:17岁之前一句中文都不会

令不少观众意外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除了才华横溢的中国选手,还有不少外国选手,他们也因为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相聚于此。其中,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俄罗斯选手大卫不仅会背诗,还会写中文,在竞赛中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主持人和嘉宾的一致肯定。

大卫坦言,自己参加节目的理由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只是单纯觉得好玩,“来这个节目让我认识很多朋友,我的目标也不是当冠军,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比不过中国选手,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背诗词了,而我在17岁之前一句中文都不会。所以在这个节目中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自己,为了这个节目我又看了很多诗词,能背多少就背多少。我是2011年来到中国,中文系会学到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当时我对诗词完全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想进一步提高,光学语言是没用的,还要学文化。于是在课堂上我开始接触诗词,慢慢可以看懂的时候才开始觉得有意思,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加这个节目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喜爱诗词的朋友,氛围和课堂不太一样,增加了我学习诗词的积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也让我发现了诗词的另一面,更容易进步。”

选手夏昆:弹吉他授课让诗词不再“高冷”

在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级教师夏昆,弹着吉他唱诗词,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划的印象。在学校,他结合音乐教授诗词;在校外,他开设公益讲座。夏昆坦言,之所以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因为节目理念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台,“我觉得我们有一些教育方法不太对,就是把原本非常美好的诗词弄得让孩子恐惧甚至生怨,这实际上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现在央视有一个这么奸的平台,可以让全民重温诗词的魅力,所以我很愿意参加这个节目,也算是为普及诗词知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吧。我上课时曾经对学生讲过,很多年后你可能会忘记自己的高考成绩,但是诗词际不仅不会忘,而且会在你生命很重要的时刻成为一个支柱,这就是美和艺术的作用。这个东西可能不会考试,也没有分数,好像无法量化,但实际上它对一个人的或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夏昆告诉记者,参与节目的最大收获,就是结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有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小朋友参加这个节目,这让我感到意外,这说明传统文化在复苏。这一方面是我们这些年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因为我是教师,所以教材的改变我还是比较清楚的,诗词在增加,好的文章也在不断补充。所以说现在很多孩子的诗词水平非常高,让我很佩服。”

篇5:关于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第一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第二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暝》)。山林、秋雨、明月、清泉,还有那洗衣的女子,这一些看似平常的景象,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而诗人在文字背后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品性,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份启示,当下又该如何诗意的生活。

第三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在十六岁的时候写下的这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能称得上是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诗之一了。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背过,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也会对诗里的含义有更新的理解。就像在今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现场所有的选手来说,意味着又一场新的比赛开始了,我们也可以抓住新的希望,抓住新的机会,去创造新的成绩,祝各位好运。

第四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放眼望去,无论是岳阳楼还是黄鹤楼,无论是滕王阁还是蓬莱阁。哪一处,没有留下古来圣贤的名篇佳句,奇绝文笔。这些名句让建筑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古迹,更重要的是它们也穿越时空,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所以在这里也再一次盛情地邀请所有的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诗词狂欢。

第五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今天已经是我们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五场比赛了,越来越多的百人团的选手,凭借着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突出重围,有的甚至争取到了第二次上场的机会,可以说比赛是日益激烈。但是我在这个比赛现场,更多的感受到的还是一份温情,一份人情,一份意境。就像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所以如果在座的每一位选手,在这段时间里,结交到朋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想,那也是我们的一份幸运。我们也再一次掌上,送给所有的选手们,祝你们好运。不想在现场留下一点遗憾,觉得大家都把自己最真,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现在这,我们所有的导演组都在努力,那我站在台上,也应该争取做到自己的最好。其实中国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每次上台,大家总是给我很多的掌声,而且表达了很多对我的喜爱,所以能为各位做一些,这本身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也是我应该的。

第六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三首》)。这是青春时期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青春时代,这也是大唐的青春时代。虽然说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不过这首诗倒有着兼济天下的浪漫主义情怀。这首诗我们要送给所有的选手朋友们。拥有梦想,实现梦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七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这句诗来形容我们的中国诗词大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各位选手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会、相识、相交、相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是这样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却会被铭记在心底,温暖彼此的人生。

第八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大唐的边塞,与其说是征战的沙场,不如说是诗意的原野。诗人们来到这大漠戈壁,看到的是边关冷月,想起的是龙城飞将,吟诵的是万里长城,怀抱的是家国情深。就像王昌龄的这一曲出塞,有一份艰苦卓绝,更有一份无上荣光。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样的边塞风情当中,走进大唐,走进中国诗词大会,走进光荣与梦想。

第九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原本的面貌,应该是阳春白雪,风花雪月。但是到了辛弃疾的手里,却更添了一份闲情逸致。在这里没有酒店,有茅店。没有菊花,有稻花。没有歌声,有蛙声。仕途失意的诗人却创造了一副最美好的乡村意境。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去感受古人那畅达的人生情怀。

第十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大江东去”,称得上是伟大的千古绝唱。在诗人的笔下,历史是这般地浪漫雄奇,人生是如此地荡气回肠。每当我们吟诵“大江东去”也仿佛跨越时空,实现了与诗人遥隔千年的相望。那今天,就让我们迎着这滔滔的长江水,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去感受唐宋王朝的情怀与梦想。

结束语: 我想此刻真的是到了要告别的时候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将圆满落下大幕。这些日子以来,从金戈铁马,到琴棋书画。从大漠孤烟,到水墨江南。从忠肝义胆,到千里婵娟。可以说一首首的诗词歌赋,让我们感受到了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真的,所有的这些选手,谢谢你们来到我们现场,用你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你们的才情和学识装扮了我们的舞台,装扮了我们的大赛,也传播了最美的中国诗词文化,在这里向你们鞠躬,表示感谢。我们也把我们最热情的掌声送给我们的点评嘉宾,谢谢康老师,谢谢蒙老师,谢谢。谢谢你们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在学识上的指点,指正,帮助。所以当比赛结束的时候,真的不想说再见。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让我们从此地出发,传诵经典,展露风华。伴随中国诗词大会,梦想就此起航。

第二季第一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播出之后,得到了全国包括海外,所有热爱中华文化观众的喜爱和关注,大家说中国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诗词大会唤醒了我们心底最亲切也是最温暖的一份文化记忆。今年我们再次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们汇聚在一起,带着以诗会友的一片热情聚集在了一起。看到你们,我想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清·赵翼《论诗》)。

看到你们,我想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唐·李白《将进酒》)。

看到你们,我想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唐·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也希望各位能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挥斥方遒,绽放光芒。

第二季第二期:

篇6:诗词大会主持词666

开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那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都让人如醉如痴。踏上诗词之旅,留连于亭台之上,徜徉于山水之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悟美丽忧愁。今天让我们走进溢满华彩的诗词世界,领略古代诗词留给我们丰厚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我们的诗词社团成立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今天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展示和汇报。老师将大家分成红、蓝两队,以竞赛的形式互相切磋和学习。

首先宣读比赛规则,请大家看大屏幕。第一题:诗词九宫格

1、请从以下9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

2、每队各选派五名选手上场,依次回答题目,答对者加10分。限时5秒。

第二题:看图猜古诗。

1、请根据画作,猜出完整的一首诗。

2、每队各选派五名选手上场,依次回答题目,答对者加10分。限时5秒。

第三题:飞花令。

1、每队先选派一名选手上场,背诵含有约定关键字的古诗词,诗句不要重复,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

2、每名选手思考时间不超过10秒,获胜队加20分。结语:

上一篇:6级英语学习方法有哪些下一篇:《录音新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