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

2024-04-28

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精选11篇)

篇1: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

2016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 李白篇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表示程度极甚之辞,此处言暮山之青。2.《子夜吴歌》 子夜四时歌四首⑴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3.《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4.《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5.《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6.《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7.《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孔子” 8.《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9.《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10.《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谢将军指东晋谢尚)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10.《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1.《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12.《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折柳,指《折杨柳》古代曲名)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3.《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5.《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15.《梦游天姥吟留别》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篇2: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赏析】:

《独漉篇》原为乐府“拂舞歌”五曲之一,古辞以“刀鸣削中,倚床无施。父仇不报,欲活何为”,抒写了污浊之世为父复仇的儿女之愤。

“独漉水中泥”,“独漉”在今河北,传说它遄急浚深、浊流滚滚,即使在月明之夜,也吞没过许多行人。此诗首解先以憎恶的辞色,述说它“水浊不见月”的污浊,第三句“不见月尚可”,又在复沓中递进一层,揭出它“水深行人没”的罪恶。这“独漉”水大抵只是一种象征:诗人所愤切斥责的,其实就是占据了长安,并将“河北”诸郡以污浊之水吞没的安禄山叛军!他们不正如肆虐河北的独漉水一样,暗了天月,吞噬了无数生灵么?

接着由纷乱的时局,转写诗人客中飘泊、报国无门的孤愤。当中原深受罹乱时,诗人正孤身一人,飘泊在东南。眼看着“越鸟南来”、“胡雁北度?”,诗人心中不胜悲哀:那鸟雁飞归的北方,不正是河山拱卫的`京师所在吗?而今陷于叛军的铁蹄之下,自己却只能避难客中,这实在是最令诗人痛苦的。“我欲弯弓向天射”一句,就是在这痛苦心境中激发的“射天”奇思。它与“拨剑四顾心茫然”一样,表达了一种无可发泄的苦闷。但弯弓射天,又怕误伤了空中的鸟、雁,徒然使它们中道折翮、失却归路,这真叫人左右为难!眼望月下的树影,偶有落叶在风中飘坠,诗人不禁一声长叹:“客无所托,悲与此同”——他不正如这风中落叶一样,飘荡无主?

自“罗帷舒卷”以下,诗境陡转:四野万籁俱寂,诗人却还独伫空堂,他究竟在等待着谁?门边的罗帷忽然飘拂起来,仿佛有人正披帷而入。诗人惊喜中转身,才发现来客只有清风!随着罗帷之开,月光便无声“直入”,正如豪爽的友人,未打招呼便闯了进来——然而它只是月光的“无心”造访,又哪有深意可解?这四句从清风、明月的入室,表现诗人似有所待的心境,思致妙绝。而且以动写静,愈加将诗人客中无伴的寂寞,衬托得孤寂冷落。

诗人所期待的,就是参与平叛、为国雪耻之用。

“龙泉雄剑”此刻就挂在壁间。它如同古帝颛顼的“曳影之剑”一样,当“四方有兵”之际,便震响“龙虎之吟”,意欲腾空飞击。令人伤怀的是,它却至今未有一吐巨芒、断其犀、象之试。这雄剑的命运,不正是诗人自身报国无门的写照么?国之壮士,岂忍看着它空鸣壁间、“锈涩苔生”一股怫郁之气在诗人胸中盘旋,终于在笔下化为雄剑突发的啸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笔带愤色,却又格调雄迈,显示的正是李白悲慨豪放的本色。此诗末解,就于宝剑的啸吟声中,突然翻出了“神鹰”击空的雄奇虚境。据《幽明录》记,楚文王得一神鹰,带到云梦泽打猎。此鹰对攻击凶猛的鸱、鸢毫无兴趣,只是“瞪目远瞩云际”。突见“一物鲜白不辨”,它即“竦翮而升,轰若飞电。须叟羽堕如雪,血下如雨。良久,有大鸟坠地,其两翅广十余里”——那是被神鹰击落的九天巨鹏!此诗结句所展示的,就是这神鹰击天的奇壮一幕。从高高的云天之上,传来了多么自豪的巨音:“为君一击,鹏搏九天”!这是决心为国雪耻的诗人,在天之东南所发出的、挟带着无限自信和豪情的啸声!这啸声应和着挂壁雄剑的“龙吟”之音,响彻了南中国。它预告着诗人飘泊生涯的终止——他将以“鹏搏九天”之志,慨然从军,投入平治“独漉”、驱除叛军的时代风云。

篇3: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今年推出的一挡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节目共10期,自大年初五开播以来,屡屡刷新收视排名,而本周将迎来最后一期总决赛。文化类节目需要刨意,更需要真诚。为什么要做一档诗词节目?如何让诗词之美直抵人心?怎样传承中华诗词的精神魅力?怎么令躺在课本里的古诗词“满血复活”?

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粱红、《中国诗词大会》制片人赵音奇、主持人董卿、嘉宾康震、蒙曼等主创团队,从节目等备研发、内容制作、形式设计、人文情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在这个文化出现断层的时代,这档节目不跟风、不娱乐,只以文化感动观众。与其说是一场诗词竞赛,不如说是给现代人的一剂良药。就在这个春天,让我们和古诗词来场约会吧!

主持人董卿:从节目汲取养分因诗词点燃情怀

在董卿看来,主持这样一档文化竞赛类节目,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古诗词的狂欢,

“我丝毫没觉得这是一场竞赛,而是始终沉浸在一种狂欢的氛围里。这个节目形态有它独到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百人团,这是一个半封闭的循环方式,这一百人在场上是对手,在场下又像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有着特别强烈的共同爱好,就是古诗词。所以这样一种选手的构或,形或了一个很好的气场,这就是我说的狂欢的气息。因为我们投入了最大的感情,所有选手是这样,所有点评老师是这样,我们的主创团队也是这样。当一群真正有才学,又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倾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每个人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生,这就是一场狂欢。”

完全没考虑收视,纯粹出于兴趣

对观众而言,央视一姐董卿的坐镇,无疑让《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文化类节目增加了更多新鲜元素,也让观众看到了董卿的另外一面。“《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以诗词为载体的竞技类节目,可能是因为节目形态和定应的不同,所以把我身上的东西更全面更充分地展示出来了,其实董卿还是那个董卿。现在节目播出接近尾声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口碑和收视。但是当时我决定主持这个节目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收视,纯粹的就是出于个人喜欢。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过两年古典文学的研修班,所以我本身就对这个题材感兴趣。而且我已经做主持人22年了,在接触过几乎所有文艺类节目形态之后,还有这么一档节目让我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示,这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很宝贵,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吸引我的一点。后来的录制也的确和我预想的一样,甚至还要好。”董卿坦言,能主持这样一档节目,是件幸运的事儿。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学习诗词很枯燥,但董卿认为,诗词是一种情怀,“哪一个中国人不会背床前明月光,哪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明月几时有,哪一个中国人没有听过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些古诗词其实是浸在我们血脉里的。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东西被我们忽略甚至被遗忘了,但是绝不可能被彻底割裂掉。一旦我们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这些种子立刻就萌芽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情愫,借助这个节目,这种诗词的情怀一下就被点燃了。很多人会说现在谁还念诗词啊,觉得诗和远方仿怫都是有点矫情的字眼似的,可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口碑还是证明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些看似没用的事情,反而是最宝贵的。学习古诗词可能暂时看不出它有多大作用,但是长久下去它能改变际的气质,树立你的精神。人文情怀好像是很大的四个字,其实就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我们怎么样或为更好的人,对价值、尊严、命运等作出考量,而文学、历史、哲学就是构筑这种情怀的基石。所以说文学有作用啊,它会改变你对自身的看法,然后改变你对他人的看法,最后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所有的改变最终会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你,因为这些影响你会变或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带伤坚持录制,对自己要求更高

无论从知识、素养还是对现场的把控能力,董卿的表现堪称完美。记得某期节目中,当选手提到给女友送骰子和红豆时,董唧几乎和选手异口同声地吟诵“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诗词功底不言而喻。对于选手的资料,董卿也是烂熟于心,在讲解诗句时能准确地在百人团中锁定有类似生活阅历的人选,做出精准的话题引导。

董卿告诉记者,“现在每次看播出,我还是会和普通的观众一样,每出完一道题目,都不自觉地跟着选手一块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历。其实这些题目完全没有跳出中小学课本的范围,但是有些题目我们确实又答不出来。所以说知识储备是一方面,还有就是需要温故知新。”

记者从导演组获悉,在节目录制现场,董唧曾经意外受伤,当时已经是夜里1点钟,但她仍然坚持录完节目。对于这段经历,董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带伤录制在我的主持经历中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就是觉得不能辜负这个舞台,因为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呈现的一个关键环节,主创团队把这么长时间精心设计的心血交到你手上,就是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呈现,所以主持人的肩上是有很重的责任的。而《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就像你听说的更触动我,也让我不自觉地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客观上讲,我们并不是长期浸淫在诗词当中的专家,所以需要我投入的时间会更多一点,很多东西要准备,很怕自己在节目中有什么疏漏或者出错。每一期节目中大概涉及几十道题,但是我们会准备上百道题,每一首诗的出处、作者,创作背景我都要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即使做不到非常详尽,但也要去看去读去记,这样我在台上和大家交流才能更加顺畅。”

百人团百段故事,擦出别样火花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覆盖各行各业,在海选环节中,节目组通过教育部、国家语委、共青团中央推荐,在全国各地历时10个月海选,从全国5万多名诗词爱好者中遴选出106位诗词达人组或选手团。这些选手覆盖7-60岁各年龄段,他们中既有中国人,也有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既有个体户、企业白领和诗人,也有公务员和退休教授。相同的诗词爱好把这些普通人凝聚在一起,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董卿说,她尊重每一个参赛者,也惊喜地发现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各行各业里很普通的人,但他们能坚持这样的一份爱好,并激发着各自更远大的志向,这点是我特别欣赏和钦佩的,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场狂欢中展现自己。在我们的百人团里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也是我在节目中一个惊喜的发现。”

nlc202309081232

董卿坦言,自己无法记住每一个选手的名字,但他们的故事却记忆犹新。“我相信,热爱古诗词的人是有某种情怀的。虽然他们的背景不同,学历不同,但是他们总是愿意不断地自我塑造,让自己或为更好的人的精神却很相似,这让我特别感动。我记得百人团里有个选手叫黄明霞,她是一个普通农民,学历只有初中。她曾经是乳腺癌患者,因为病友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她也慢慢受到影响喜欢上了诗词。治疗期间很痛苦很烦躁,诗词让她的心情平复不少。后来那个病友去世了,她也没有放弃古诗词这个爱好,一直到今天她在我们的海选中脱颖而出,坐在百人团里,即便最终她也没有机会站到舞台的中央,但我觉得她已然是人生的赢家。我们台上还有母子档、父女档,古诗词已经或为他们的家庭习惯和爱好,我觉得这样一种状态让我感动和羡慕。还有从海外回来的选手杨家俊,他在中国一天都没生活过,但是他的爷爷用自己并不算很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去教育他,让他能够不忘文化之根。每场节目中,都有很多让我惊喜和意外的火花,他们的故事真的给了我很多启

制片人赵音奇:淡化形式传递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了涵盖中小学课本的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耳熟能详的诗句中领会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可如何把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承载下来,确实也让主创团队绞尽了脑汁。

节目制片人赵音奇坦言,“这个阶段也是相当的痛苦,要用一个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形式不那么容易。我们也观摩了很多国内外的文化类节目,国外大多是益智类的节目,样式很多但基本都跟奖金挂钩,气氛比较热闹。他们的节目更像博彩,有明确的奖励刺激,这是我们无法复制的。而且很少有人看这些节目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但是我们要把我们的文化和知识传达出来,这个是区别所在。总之想了很多办法,最终有了今天的样式,从场上构或来讲有2位顶级嘉宾、1位主持人、1个百人团,还有场上的5应选手以及擂主,一共106应选手。主持人和嘉宾其实更像我们节目的画外音,诗词本身有很多信息含量都靠他们来解读。人们对古诗词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上,如何将文字中的美精准地转化为视觉效果,是我们努力攻克的一大难关。我们用技术手段加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把经典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画面语言,让诗词在演播室中具象地灵动起来。若百人团中有成员答题错误时,其面前屏幕上的战船便会被声光电效果的箭矢击沉,击沉的战船数就成为挑战者的得分。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无疑为舞台上的互相竞争的态势更增添了紧张感。”

赵音奇反复强调,不希望节目形式大于内容,“我们没有去做一些很炫的东西,因为这本身还是一个比赛,我们不想使用过多的娱乐化、综艺化的手段,不希望过多的华丽冲淡了比赛的氛围,把我们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掩盖起来。”

赵音奇告诉记者,从内容到形式,节目筹备历时一年之久,“一开始是有些棘手,这么大型的一档文化类节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人手。之前通过让会招标招来了20多个方案,但是没有一个被采用,原因是在形式上都过于花哨,没有从诗词本身的内涵出发。为了精准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的优秀精华,我们在选题上确实狠下一番功夫。我们特邀中华诗词学会、中华书局、中国让科院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组建题库。入选节目的诗词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但无论出自于哪个类别,题目在内容上都有意识地聚焦忠孝、仁义、爱国、勤劳、希望、坚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充满积极的正能量。”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践行国家媒体责任成风化人刻不容缓

记者从节目组获悉,《中国诗词大会》首播收视率达1.11%,全国排名第4位,首重播累计收看人次2100万,超越同时段综艺节目。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央视科教频道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原创文化类节目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

谈及创作初衷,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表示,“《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在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这三档哙炙入口的文化节目基础上,以诗词为内容创新的一档文化节目。从影响上说是前有来者,但内容和模式上却是无从参照。整个创作经历了从学习到理解,从不断探索到不断推翻,再到最后确立的纠结过程。如何让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停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屏幕上,考量的是创作组对传播规律的把握和对节目形态的创新能力。如果只是就诗词说诗词,会太沉闷,是课堂不是节目;如果纯粹益智比拼,就少了诗词的韵味与内涵的表达空间,缺乏思想的含金量。在经历了不断摸索、碰壁、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后,我们最终确定用选手、赛制和主持人这三大元素来框定《中国诗词大会》文化益智节目的核心特质,在留住观众的前提下,创造诗词的延展空间。”

梁红认为,对央视科教频道来说,要扛起国家媒体的文化责任,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做到或风化人。“2月19号,习总书记来央视调研时,专门提到《中国诗词大会》首期节目中年仅7岁的小选手李尚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诗词大会很有意义,诗词教育就要从这个年龄的孩子抓起,这让我们创作组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当天下午,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上,用48个字概括了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下做好新闻舆论宣传的方向和准则,尤其对当下的电视创作来说,更是意义重大而深远,深深地触发了我们对于如何践行国家媒体责任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华文化是座挖掘不尽、开采不绝的富矿,央视科教频道在中华语言文化方面的深耕细作不遗余力。相较于汉字、谜语和成语,情感充沛、意象丰富的诗词在抒发情感和传递思想的功能上更胜一筹,诗词中的情味、意味和韵味更饱含中华语言的特有魅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对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刻不容缓。”

nlc202309081232

嘉宾蒙曼:唤醒少年情怀初中用诗歌写情书

《中国诗词大会》特邀北师大教授康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和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担任节目嘉宾,对经典诗词的生冷难点做点评解说,他们或巧妙地把每道题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通过降低接受难度,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

《中国诗词大会》的所有题目都来自中小学课本中的经典诗词,背诗似乎是所有中国小孩启蒙最普遍的方式,蒙曼也不例外。“因为我上学的年龄比同班同学小两岁,又笨手笨脚,所以没什么朋友,下课也不怎么和同学玩,就坐在凳子上念唐诗三百首。毕竟诗很短,比文章更适合课间阅读。后来写作文也经常用两句歪诗歪词,渐渐赢得了‘才女’的名头。然后越来越觉得诗词有味,咀嚼背后的典故也余香满口。这就成了爱好,至今不改。”

谈到与古诗词的故事,蒙曼回忆道:“我和诗的关系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是唤醒诗国的灵魂,而我们在诗词大会中的作用是点拨和延伸吧,所谓点拨是点拨诗文的妙处,所谓延伸是延伸诗文的内涵,比如诗人的背景、典故的出处等等,去发扬古代诗教传统。我在节目中的意外收获是想起了少年情怀总是诗,我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我用诗词替人写过情书,当年那对儿小情侣和我都很很地挨了批评。这个节目就是用那些最经典、最耳熟能详的诗词,唤醒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也唤醒属于中国人的美好情趣和那些根植于诗词中的美与善。也正是通过朗朗上口的诗词,塑造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灵。”嘉宾康震:不同于《百家讲坛》诗词大会更接地气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特邀嘉宾,康震表示,自己这次扮演的角色是古典诗词的解说者,与诗词爱好者一起学习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传扬古典诗词。

“选手们水平都很高,民间有英雄。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值得我们尊重。

《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在全国掀起一场学习宣传古典诗词的热潮,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艺有重大意义。从形式上来说,这档节目也非常或功,舞美设计中把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现场的感觉非常恢弘,也非常的典雅。将百人团与挑战者相对,将百人团的失分加入挑战者的得分,将百人团中的佼佼者选人挑战者,用这种竞赛的方式,使得百人团与挑战者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使得整场比赛张弛有度,妙趣横生。主持人董卿也非常专业,不仅能够调动全场的情感氛围,而且能够很好地将选手们的诗词记忆与人生经历结合起来,熔炼或为一个个美好的故事主题,讲给观众,使得诗词大会既非常温馨,又非常热烈,还非常知性。”

比起《百家讲坛》,康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参与感更强,“百家讲坛是一个人单向性的讲座,虽然也有现场观众,但是现场反馈不可能很充分。而诗词大会是大家一起参与的比赛,是在与百人团与选手在现场互动中进行点评,具有互动的效应,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很好地接受,气氛更热烈,对于诗词的感知与领悟更加多元化。《百家讲坛》的讲座是系统的知识讲授,而《中国诗词大会》只是就题目与选手在答题中的问题,进行点评。相比而言,百家讲坛的讲座,系统完整,点评则比较片段,但针对性更强,更加尖锐。而且《百家讲坛》的讲授风格是比较严谨,比较庄重,课堂感更强。诗词大会则不同,这是在比赛中点评,因此需要有更强的随机感,现场感,语言要更加活泼,要更加接地气。要更多地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来解读古典文学与诗词现象。”

选手大卫:17岁之前一句中文都不会

令不少观众意外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除了才华横溢的中国选手,还有不少外国选手,他们也因为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相聚于此。其中,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俄罗斯选手大卫不仅会背诗,还会写中文,在竞赛中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主持人和嘉宾的一致肯定。

大卫坦言,自己参加节目的理由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只是单纯觉得好玩,“来这个节目让我认识很多朋友,我的目标也不是当冠军,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比不过中国选手,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背诗词了,而我在17岁之前一句中文都不会。所以在这个节目中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自己,为了这个节目我又看了很多诗词,能背多少就背多少。我是2011年来到中国,中文系会学到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当时我对诗词完全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想进一步提高,光学语言是没用的,还要学文化。于是在课堂上我开始接触诗词,慢慢可以看懂的时候才开始觉得有意思,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加这个节目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喜爱诗词的朋友,氛围和课堂不太一样,增加了我学习诗词的积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也让我发现了诗词的另一面,更容易进步。”

选手夏昆:弹吉他授课让诗词不再“高冷”

在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级教师夏昆,弹着吉他唱诗词,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划的印象。在学校,他结合音乐教授诗词;在校外,他开设公益讲座。夏昆坦言,之所以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因为节目理念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台,“我觉得我们有一些教育方法不太对,就是把原本非常美好的诗词弄得让孩子恐惧甚至生怨,这实际上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现在央视有一个这么奸的平台,可以让全民重温诗词的魅力,所以我很愿意参加这个节目,也算是为普及诗词知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吧。我上课时曾经对学生讲过,很多年后你可能会忘记自己的高考成绩,但是诗词际不仅不会忘,而且会在你生命很重要的时刻成为一个支柱,这就是美和艺术的作用。这个东西可能不会考试,也没有分数,好像无法量化,但实际上它对一个人的或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夏昆告诉记者,参与节目的最大收获,就是结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有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小朋友参加这个节目,这让我感到意外,这说明传统文化在复苏。这一方面是我们这些年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因为我是教师,所以教材的改变我还是比较清楚的,诗词在增加,好的文章也在不断补充。所以说现在很多孩子的诗词水平非常高,让我很佩服。”

篇4:芍药篇的中国古诗词

【唐元稹忆杨十二】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唐元稹红芍药】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

梁王开佛庙,云构岁时遥。珠缀飞闲鸽,红泥落碎椒。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古匣收遗施,行廊画本朝。

藏经沾雨烂,魔女捧花娇。亚树牵藤阁,横查压石桥。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匠正琉璃瓦,僧锄芍药苗。

旋蒸茶嫩叶,偏把柳长条。便欲忘归路,方知隐易招。

【唐 白居易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唐 白居易 春尽日】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

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

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林园三两声。

【唐 白居易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唐 杜牧 旧游】

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 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

【唐 韩愈 芍药】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唐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罗隐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唐 卢储 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唐 孟郊看花】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洞里逢仙人,绰约青宵游。

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唯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玉立无气力,春凝且裴徊。将何谢青春,痛饮一百杯。

芍药吹欲尽,无奈晓风何。余花欲谁待,唯待谏郎过。谏郎不事俗,黄金买高歌。高歌夜更清,花意晚更多。

饮之不见底,醉倒深红波。红波荡谏心,谏心终无它。独游终难醉,挈榼徒经过。问花不解语,劝得酒无多。

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料得一孀妇,经时独泪垂。

【唐 王建 别药栏】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唐 王贞白 芍药】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唐温庭筠春日野行】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

野岸明媚山芍药,水田叫噪官虾蟆。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

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

【唐 许景先 阳春怨】红树晓莺啼,春风暖翠闺。

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

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

【唐 庾传素木兰花】木兰红艳多情态,不似凡花人不爱。

移来孔雀槛边栽,折向凤凰钗上戴。是何芍药争风彩,自共牡丹长作对。

若教为女嫁东风,除却黄莺难匹配。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梁王开佛庙,云构岁时遥。珠缀飞闲鸽,红泥落碎椒。

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古匣收遗施,行廊画本朝。藏经沾雨烂,魔女捧花娇。亚树牵藤阁,横查压石桥。

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匠正琉璃瓦,僧锄芍药苗。旋蒸茶嫩叶,偏把柳长条。便欲忘归路,方知隐易招。

【唐 吴融 禁直偶书】

玉皇新复五城居,仙馆词臣在碧虚。锦砌渐看翻芍药,锁窗还咏隔蟾蜍。

敢期林上灵乌语,贪草云间彩凤书。争奈沧洲频入梦,白波无际落红蕖。

【唐 谭用之 秋日圃田送人随计】

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

【秦观《春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元人马祖常《竹枝词》】红蓝染裙似榴花,盘蔬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唐钱起《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再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篇5:中国诗词大会

选手选拔活动的启事

崇文师生员工: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自2016年初起至今顺利播出前两季以来,得到了从中央领导同志到社会普通群众、中小学师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社会上掀起了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潮。很多观众只恨“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求“青鸟殷勤为探看”。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不,好消息来啦!为深入贯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关于协助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选手选拔工作的函》(教语用司函【2017】25号)通知精神,2017年10月14日将在西安开展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陕西选拔活动啦!

幸福来得太突然,是不是有些怦然心动呢?报名条件和要求如下:

接上级9月30日通知,本次活动需要在全省各地区教育系统内(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呦)通过层层选拔,推荐200名选手参加面试,要求为7周岁至60周岁的诗词爱好者,涵盖大中小学生和教师。选手应具有古典诗词较深的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出众,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政治可靠。报名选手需录制并上传本人1分钟的朗诵视频文件。请大家务必于10月12日(星期四)12:00前完成在线报名。活动承办单位将根据报名情况和上传的视频文件等情况筛选选手,并于10月14日参加现场面试选拔。具体时间、地点将以电话形式通知,请报名后保持手机畅通。

篇6:中国诗词大会作文

读张昌军老师诗歌《秋天》想到的……

[画蛇添足]应该说从认识张昌军老师那一天,我们就成了莫逆之交、忘年交。所以我和他在一起讨论诗歌的时候的确是没大没小的。所以今天我写这篇读后感,不会去在意他看了之后会不会怪我。就是一篇关于诗歌的话题。他人不错,但这不足以让我对他手下留情。

秋天(古风)

作者:张昌军

霜如新发露如妖,秋唤满天星如桃;

水洗前尘叶如镜,我心如水乐逍遥;

嘉禾红果女如仙,好歌伴我饮琼瑶;

虬龙起舞有箜篌,一半山月一半桥;

从慈念兮形骸苦,说谈暖语云缥缈;

有客远来同举杯,亦醉亦醒强说妙;

年年冷月年年望,君子小人皆寂寥;

莫如捧腹仙子笑,口含老酒先自嘲。

一下午都在为诗歌的音乐性与张昌军老师争论。他一再强调他的新诗观点。我和他的最大分岐在于诗歌要不要韵脚。他认为强调韵律的时代是诗人的幼童期。真正成熟的诗人应该抛却韵脚。这是我所不能赞同的。也许我喜欢写歌词的缘故,也许我就是冥顽不化。我一直认为好诗应该是音乐性的、立体的、动性(画面感)的。

曾经于前两天有媒体记者采访时也问过我,你认为什么诗才是好诗。我回她:一首好诗应该是能够绘声绘色读出来的诗。

我们说从诗经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如今,对诗歌的界定都是:诗歌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大众艺术。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有谁用大量的理论依据推翻了这个定论。

话说到此,张昌军老师说:其实他押韵的诗写的更好。

我百分百相信。

晚饭过后,他打来电话说:你不是喜欢合辙押韵的诗歌形式吗。看我今天上传的诗歌。说完他报以挑战或是嘲讽的哈哈大笑(电话里凭声音不能完全判断他这笑究竟几个意思)。但我知道,曾经于下午他说鲁迅的新诗《我的失恋》是为了嘲讽当时的诗歌现象的,而且就是为了嘲笑某些人写诗为求押韵,而生拉硬套。我猜想,也许他那大笑是为了告诉我,他今天写的这首诗,也是为了嘲笑我主张诗歌应该强调有韵律的?

我向来是一个敢于接受挑战的人。于是,我给他在博文后面写了贴子:

“用词精妙。可见博主博学。

应该说这诗写的不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统的中国文化瑰宝,不是那么轻易就被改写的。

您自嘲不知何故?难不成您认为您继承了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反而感觉不够理直气壮吗?

其实好多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都被后代们给糟蹋了。一如我国古朴的民风被西化的一代给断送一样。”

在我看来,张昌军老师的《秋天》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自然的秋天。一个是人生的秋天。还是一个不服老的、带有一些老顽童意味的人却没有办法改变的人生的秋天。全诗十六句,对仗工整且用词精妙。可以说属于传统的诗歌写作但不乏新意。

这并非虚与委蛇,或是我刻意予以回击他那哈哈大笑,而是我的肺腑之言。

我之所以在贴子里提到:“其实好多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都被后代们给糟蹋了。一如我国古朴的民风被西化的一代给断送一样。”是因为我痛心。我痛心的是本该由中国人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传统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德正在被中国人丢弃,却被外国人尊崇。

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市场可以说“寒风”四起,为什么呢?在我看来,韩剧之所以风行,是因为韩剧的剧情所描写的大部分是我们正在丢失的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比如《看了又看》《漂亮宝贝》等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庭伦理(四世同堂现象,兄弟妯娌之间相处),婚姻中的父母之命,等等。更重要的是韩剧的很多因素是表现中国文化的。比如韩国人对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崇尚。

篇7: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

安徽省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5次登台4次赢得擂主的李子琳,一举斩获总冠军。这匹本次大赛中最大的“黑马”,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3年殷怡航毕业于霍山中学,现在华东政法大学读大三,学的是法学专业,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检察官。殷怡航上台时自称是一位“女汉子”,她说自己表面看起来很文静,其实私底下很闹腾,骑自行车一天可以骑行82公里,上树捉鸟、下河捞鱼这些都不在话下。

殷怡航说,自己因在大学选修了唐诗宋词,被老师推荐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没想过要拿总冠军,只想上去露个脸,做个“表情包”什么的,却一不小心拿了个全国第一。

殷怡航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当记者问她为何能记住那么多深奥的古诗词时,她说诀窍就是在背书时,脑海中同时设想诗词中的场景,自己边演边背,形象生动地就记住了。

殷怡航觉得,她对古诗词的热爱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她说:“我父母都很热爱古诗词,从小就给我讲很多古诗小故事。”

就在殷怡航获得“诗词大会“总冠军的那一刻,父亲还即兴写了一首词勉励女儿:“逐鹿京畿,扬名神州,诗词大会显风流,勤奋天道酬。战鼓歇,歌舞休,且把浮名看透,起航新征途。”

素材微评:家风传承是渗入骨髓的“修养”。

篇8:中国诗词大会作文

中国诗词大会旨在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参赛的一百多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各个年龄阶段,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选手答题时场景随着诗句而变换,让人觉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之优美,使人觉得快哉。每答一道题,嘉宾老师会有所点评,点评诗句本身精妙之处、点评诗人性格、点评诗人写诗时所想,仿佛把我们带到那那个地点那个季节那个时代。飞花令环节是我最喜欢的,这个环节最能提现选手诗词储备量,听着他们说着各个时代优美的诗句,让人觉得心情愉悦。擂主争霸赛是最扣人心弦的一个环节,两位实力相当的选手,你追我赶,即是实力,又是心理素质的考验。

每位上台、立场的选手都会用一句诗来表达自己,让人们看到他们平静的外表下面一颗炽热的心。其中有几个人让我印象颇深,陈更、武亦姝是那种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的那种学霸,每一道题他们都能从容不迫的回答,让人感觉他们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一直都很淡定从容,对于他们没有不会的诗词竟然能从诗句的平仄声中来判断选出正确答案,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地下煤田火情勘探员彭红宾是最让我刮目相看的,本以为他上台是去打酱油的,没想到在飞花令环节凭借他强大的诗词储备量竟然打败了过五关斩六将杀出来的罗墨轩,并以他的质朴、自信、慷慨激昂的诗句让我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最让我佩服的要数农民出身的白茹云,没有高学历,甚至因为生病都不能正常说话的她,冲出了百人团,在个人追逐赛中淡定从容的答对了九道题;在台上,她一直面带微笑,丝毫看不到她身上被病魔一直折磨的痕迹,她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学习诗词的那段经历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自愧不如,年轻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呢?

篇9:中国诗词大会作文

比赛的人共有一百名,分为12岁以下的“儿童团”,12岁以上的“青年团”,各行各业的“百行团”,带着孩子的“家庭团”,还有在后台的“预备团”,他们各团和起来叫“百人团”。比赛分为选手答题,飞花令和擂主争霸赛。比赛开始了,我也紧张地盯着电视机,仿佛我也是百人团中的一员。

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刚答两道题,我的眼珠子就差点掉下来。为什么?因为我一道也不会!我很惊讶,一个比我还小的7岁小男孩,竟比我知道的古诗还多!我不禁佩服起他来。

终于,比赛结果出来了。两位选手以高分进入了飞花令。第一项是围绕“新”这个字说诗句,你一句,我一句,不相上下。比赛进入高潮,两位选手的成绩也不相上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直到一位选手回答不上来了,这项比赛才算结束。

第二项是诗句接龙,第三项是超级飞花令,是围绕“年”说诗句,在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男选手顺利进入了擂主争霸赛。

篇10:中国诗词大会作文

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一样,《中国诗词大会》是基于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更是发展和创新。

把中国最影响深远的诗歌搬上综艺的舞台,以比拼竞赛的形式,寓教于乐,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意见表达方式。

这样的表达方式,相比之于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她不卖腐、不卖笑、不卖故事,所有人除了简单的介绍,都是靠实力对阵,没有半点所谓迎合大众之类的其他意图。

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看这一档节目是轻松的,有意思的,没太大压力的。

同样地,这档节目的形式也是很新颖的。

一共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个人追逐战,场上选手和场下百人答题团一同答题。场下百人答题团未答对人数计为场上选手答题得分。每人九道题,一共四个场上选手,最后按分数高低留下一个人。

第二个环节是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场下答题正确率最高的和在个人追逐战中获胜者轮流说诗。在给定的概念词中,一人一句,答不上者输。

第三个环节是的对擂赛,以抢答的方式展开,先拿五分者获胜。

不得不说,这样的形式,无论是场上场下,乃至于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参与其中,饶有趣味。

而《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由董卿接任,嘉宾则由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四位教授级专家构成。

专业的文化素养,对诗歌的解读,乃至和选手的互动都显得游刃有余,合理而不违和。

篇11:中国诗词大会时评(推荐)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一场诗词嘉年华暂告一段落。然而,由之引发的各种讨论远未结束。

千百年前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一颗颗火热的“诗心”成就节目“火爆”

“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媒研究者靳智伟表示,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这构成《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社会基础。“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事实上,本届选手已经展现出诗词对他们精神的“锻造”。冠军选手武亦姝说,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选手陈更说,古诗词中关于人性、历史的内容,可以映照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给你一点引导,让你面对挫折的时候、情绪起伏的时候该怎样去自我修行,像书法一样是修身养性的媒介。”

2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脱口而出《诗经·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蒙曼随即点评道:“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说,“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主动选择放弃比赛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正是他们的取舍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期待节目展现更多更丰富的文化魅力

在节目获得好评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节目的方式进行理性的思考。“我觉得古诗很好,但是,诗好,去读,去品味,实在喜欢背背也无妨,我其实更希望你能自己去创作,唯独求你别当比赛一样去背。”音乐人叁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表达了对节目中“背诵”古诗词的看法。

这种看法并非吹毛求疵。有一期节目的题目是填空:“风吹()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正确答案是“柳”,但是为什么是柳花,而不是杏花、桃花?而专家寥寥几句的点评,也并没有揭示这句诗的奥妙。

北京四中语文教师王黛薇认为,“诗词大会”本质上还是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其走红和节目“打擂台”式的环节设置有很大关系,主要是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和记忆力。“对于传播诗词文化,节目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会欣赏,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而蒙曼认为,作为电视竞技类节目,“诗词大会”采取记诵的方式并没有问题。“在诗歌复兴起步阶段跨过记忆去考创作,就像还没学会走就去跑一样,没有意义也行不通,而且创作的评审缺乏客观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建议,下一季可以改变单纯考记诵的方式,而是考理解、审鉴乃至文化史的综合知识,让点评老师用诗词作引子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

事实上,对于诗词背后的含义及其价值观,节目也是时有涉猎。比如节目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就对诗人宋之问进行了辩证评判。“他的一个外甥叫刘希夷写《代悲白头翁》写得非常好,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成为名句,就想窃为己用,外甥不同意,宋之问就用麻袋装土,把外甥害死埋掉。尽管宋之问的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写得很好,但是人品不足道。”

“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刻舟求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张静说。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对于古诗词能否在民众中热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载体,不少人对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季节目亚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认为,这一波热闹过后,诗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因为文言文的诗歌文体的边缘化,使得古诗词逐渐失去其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比赛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专家指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此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事实上,春节刚过,中办、国办就发出通知,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王黛薇认为,把传统文化纳入教育考核体系,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她希望不仅仅是考查知识点和记忆力,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欣赏。“希望优秀的学者能够深入浅出做一些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让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地传播。”

蒙曼指出,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在于太零碎。”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贺春秋看来,诗词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抄背默释,确实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正在探索将诗词透露的传统文化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诗词大会上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于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课本上有的,虽然要求仅是吟诵,但我们会为孩子讲解其中的魏晋氏族制度,读诗讲史,把古诗词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并且熟记了这首名诗。”

“诗词大会”火了 国人与诗词之间仍有隔膜

两届大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演化为了“诗词背诵大会”,一些胜出选手,甚至不懂基本的平仄对应,这显示出的正是我们与诗词隔膜的地方。

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极一时,一个又一个出镜选手享受着“才子”或“才女”的漫天光环。不可否认,通过这样一档节目,在全社会普及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很有意义。且《诗词大会》形式活泼,可以让更多观众容易“上手”,“速成”为诗词发烧友。

不过几集看下来,有些观众发表评论称,节目所选考的诗词大多比较简单,很多来自教科书和普及读物,优胜选手并非有多高不可攀。但即便如此,这些优胜选手仍赢得一片喝彩声,这表明“诗词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已退化”。这些朋友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确,诗词在当代中国已成“小众”兴趣和爱好,泛泛而谈者不少,真正愿意花点工夫读一些的就少很多,愿意去尝试赏析甚至创作的就更少了。这当然有特定的时代原因。

诚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自唐宋以来,文学形式发生了改变,语言、文化、社会风气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曾客观上促使千家万户苦练诗词的“诗赋取士”早成故典;还比如,构成格律诗词骨架的中古音,也早在元代就从“古代普通话”变成方言基本音,中古四声之一的“入声”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不复存在……

在这样一个变化了的时代,大多数人仍能从精心挑选的诗词作品中获得艺术享受,少部分“发烧友”仍能通过拜师访友、勤学苦练掌握更专业的诗词鉴赏、创作技巧,这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拜时代的进步、技术发展所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几十年前我学诗词时,因工具书匮乏,词谱、韵谱都是借来手工抄录的,而如今的“发烧友”则可通过网络在线获得几乎所有资料。

《诗词大会》同样也是时代进步、技术和观念发展的产物,为更多人从更多不同层面、角度分享诗词所能带来的愉悦,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多样化提供了又一个崭新的品种。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诗词大会》也有些微瑕疵,例如,两届大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浓缩”为“诗词背诵大会”;一些选手,甚至是胜出选手在“填空”时连“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都不懂,在只能填平声字的地方填了仄声字,这显示出的正是我们与诗词隔膜的地方。

诗词大会之所以深受欢迎,一则,在于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人们重新发现了蕴含在古诗词中的语言之美。近些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诟病当下语言存在粗鄙化倾向,古诗词凝练、生动,或意象丰富或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惊讶地发现了汉语典雅、含蓄之美。二则,人们也重新发现了蕴含于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诚如叶嘉莹所言,古人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所以,诗词大会,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场大会,看完热闹也就散了。事实上,比起背诵,日常的吟唱、体悟似乎更加重要。退一步讲,实在没时间,哪怕偶尔翻翻,体悟一下古诗词之美,也是极好的。

《中国诗词大会》: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春节以来,央视科教频道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档节目的火爆绝非偶然,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体现了国人精神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与眷恋。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这一热点文化现象,希冀借此推动全社会创新性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网友热追——

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

恰似一场春夜喜雨,在过去几天里,央视每晚8时开播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刮起了一股收视风,节目内容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让国内无数家庭祖孙三代围坐电视机前。在这个当春乃发生的时节,围炉话诗,滋润亿万网友的心灵。他们为参赛选手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们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他们封评委老师们为“大神”,敬仰老师们对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们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高冷’的文化类节目也能有市场、有人气。”

才情完胜颜值

年轻人频获赞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原创的一档大型演播室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从1月29日首期开播,截至2月6日,已连播9场。

节目组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100位诗词达人。他们中有农民、工科博士、留学生、电力工人、地下煤田火情勘探员、乡村教师等。既有七旬老者,也有十岁小儿。是诗词,让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正如参赛者陈思婷所说:“唐诗宋词是食粮。”

节目中,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节目覆盖的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诗歌史。入选节目的诗词难度适中,以学生时代学过的居多,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9期节目中,网友投票支持率最高的是北大博士生陈更。她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是连续多场的擂主,在大会官方微信页面投票中,这位90后的支持率高达51%;网民中人气最高的选手则是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这个16岁的高个女生掌握的古诗词量超过2000首。

第二季里,新增的“飞花令”挑战环节最为精彩。环节以“花”“春”“山”“风”等为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在第4场比赛中,以“月”为关键字,两位才女陈思婷与武亦姝进行了最为激烈的攻擂对决,你一句“海上明月共潮生”,我一句“明月几时有”,你再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再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如此20多个回合,最终武亦姝以“月明千里照平沙”力压陈思婷获胜。而在第7场“飞花令”中,杂志编辑彭敏不仅轻松获胜,意犹未尽的他,临时挑战现场25位百人团选手,继续秒杀完胜。

作为一档古典诗词节目,现场频出网络流行语、萌化表达勾连了古今、暖场了诗会。“‘掷果盈车’的典故描述的是下列哪位‘帅哥’?”题目关注当下追星的颜值热,考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电力工人毕凯自嘲工作与万伏电压为伍,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樯橹灰飞烟灭”,引发全场爆笑;评委、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解读“有约不来过夜半”,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即“约吗”,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90分钟赛诗会

鉴赏哲思皆得

“电视台就应该多办些这样的节目,少些恶俗的选秀节目。”“参与同步答题,成绩最好的一次显示击败了28万个对手,如果数据没错的话,估计在微信上答题的有四五十万人吧。”每天,这段时长90分钟的电视节目播出时,无数网友跟着电视机答题,在微博、微信上热烈讨论,引发了全国网友对中华古诗词鉴赏记忆空前高涨的参与度。

这90分钟,是“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学习。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年长观众们回忆了农耕田园生活的旧时温情;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年轻父母领悟了学生时代读过即忘的诗歌妙在写尽无限希望和理想;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孩童们方知口中常念的诗中原指大雁这种鸟类。

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惆怅。网友们惊喜地发现,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宝库,今人需要怎样的慰藉,它就能给我们张开怎样的怀抱。

这90分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叹。辽宁学生王越彤从小节俭,即便面对免费报销飞机票的承诺,依然选择坐最便宜的列车;贵州乡村教师陈泽兰在大学支教结束后,毕业后毅然返回支教学校工作,用民歌为诗词谱曲上音乐课;就连主持人董卿在大会上即兴朗诵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作,令网友惊呼“知性、惊艳”。节目中,选手们在诗词对答时表现出来的雍容大度、谦冲温和等人格力量,让人们再度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看到了祖国下一代的希望。

这90分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嘉许。在“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吟诵中,网友们知道了毛泽东一生最爱李贺诗,曾改编、赞誉其多首诗作,这是作为革命领袖对青年才俊的赞赏;13岁的叶飞上场时,一句“宣父未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定场诗赢得满场掌声;两岁开始读诗的上海初中生侯尤雯自称“猴王”,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

这90分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思。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两位评委看来,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泽东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

最美传统文化

传承引发共鸣

对于无数网友而言,热衷关注诗词大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欢,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穿越时空引起共鸣。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9期节目中,年轻才女王冬妍和武亦姝在台上说的两句话为网友持续热议:

“我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耳边飘过的却是‘桃花都开了,好漂亮呀’,满满的违和感。”王冬妍则回忆校园桃花盛开的所见所闻,想到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能够让年轻人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让雅与俗此消彼长。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呀,现代人给不了你。”武亦姝的这句话获得很多网友点赞,古诗词以及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现代人给不了你”的那种东西,并且是无比丰富的那种东西——其可滋养性情,可借古喻今,可切中时弊,可成风化人。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传统文化热”或将在今年呼啸而至。由一档节目激起的文化涟漪,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给了我们启示:文化节目具有非常大的可塑造性,通过文化节目的传播,诗词等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这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时代课题: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切合时代,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课题,也是一个教育课题,它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以后,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非常乐观,认为诗歌的春天来了;有人较为悲观,认为这个诗词大会根本就是反诗词的。我也觉得,这只是一个“诗词背诵大会”,没有创作是个遗憾。

这些议论各有各的道理,由于着眼点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往深里想,它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诗词好”“为喜爱诗词的人好”,希望中国诗词真的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正是由于人们有了这样的美好期待,所以难免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有所苛求,从而使讨论变得沉重。

《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以诗词为媒的节目。这个节目设置了选手和百人团答题两套系统,有些题目颇有形式感,并且邀请了一些教授现场点评,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最重要的是,由于节目当中使用了很多被选入教材、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使得观众也有一定的参与感。央视平台好、群众基础好,这是节目能够在春节期间迅速火爆起来的原因。

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植入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学生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这个时代的诱惑实在太多了,诗词正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文化和艺术的享受其实仍然有限。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这是接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最艰巨的任务,唯有匹配较高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城市化才算得上成功。

上一篇:大学生见习时期自我鉴定下一篇: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