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管理规定

2024-05-02

安全疏散管理规定(通用8篇)

篇1:安全疏散管理规定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

一、为强化对我单位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确保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根据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防火门、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三、单位必须购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火门、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等合格的疏散设施。

四、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对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符合下列要求:

1、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2、在使用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4、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5、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6、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7、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8、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9、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10、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11、在单位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五、安全疏散设施应作为防火检(巡)查的重要内容。

六、工程电机部门应每月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检查(抽查),对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灯、防火卷帘的功能进行试验,发现问题按程序督促整改,保证疏散设施完整好用。

篇2:安全疏散管理规定

第二条 管理责任

1、设置在建筑内部的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防火门、疏散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是预防火灾发生,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的有效措施。其日常维护管理由建筑产权单位负责,当建筑使用权转让时,建筑产权单位应当与该建筑使用单位明确其日常管理责任。有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应当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明确系统的管理责任,统一制定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并委托物业管理机构或共同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2、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明确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完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系统与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3、单位每年应委托具有维护保养资格的企业对系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三条 系统使用前准备

1、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使用单位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

2、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系统正式启用时,应具有下列文件资料:系统竣工图、系统主要设备、材料的检验报告及其它技术资料;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系统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系统操作人员名册及相应的工作职责。

3、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

第四条 建筑内部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距离及疏散门的开启方向、疏散型式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五条 建筑内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标志醒目、无遮挡。

第六条 火灾应急照明设置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做到完整好用。

第七条 设置防火卷帘下方和防火门前方的地面上应喷涂黄色警示标志,用于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下方距帘板0.5米处地面上,距防火门前方0.5米处的地面上,距离用于划分防火分区0.1米处的地面上均应用黄色油漆喷涂警示区域,在警示区域内禁止摆放柜台和存放商品及杂物。

第八条 经营和生产期间,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不得堵塞、占用、锁闭,公共区域的外窗无铁栅栏;常闭式防火门的管理实行责任制,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医院、宾馆、饭店及娱乐场所本楼层的医护人员、服务人员及值班人员并保持常闭状态;

第九条 商场、宾馆、医院病房楼、学校学生宿舍及娱乐场所在营业和使用期间不能保持常开的疏散门应当安装推闩式疏散门。

第十条 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系统设施、设备要求

1、火灾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应是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有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火灾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外观应无缺陷,在其明显部位应设有耐久性名牌标识,内容清晰,设置牢固。

2、火灾应急照明灯宜安装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有明显松动。

3、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0m以下的墙面上;疏散走道的疏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米,人防工程疏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15米;疏散指示标志灯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有明显松动。

4、火灾应急照明灯应牢固、无遮挡,状态指示灯正常;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后,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20 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30 min;应急照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90 min,且不小于灯具本身的标称的应急工作时间;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0.5lx;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地下工程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应低于5.0 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5、疏散指示标志应牢固、无遮挡,疏散方向的指示应正确清晰;自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当正常光源变暗后,应自发光,其亮度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持续时间不应低于20min;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状态指示灯应正常。工作状态时,灯前通道地面中心的照度不应低于1.0lx。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后,应急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20 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30 min。

6、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扩音机仪表、指示灯应显示正常,开关和控制按钮动作灵活;监听功能正常;扬声器外观完好,音质清晰;应能用话筒播音;应在火灾报警后,按设定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火灾应急广播;播音区域应正确、音质应清晰。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火灾应急广播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7、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和显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的主电工作状态和应急工作状态;应能分别通过手动和自动控制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和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从主电工作状态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

第十一条 系统的每日检查和巡查

系统的使用或管理维护单位,每日应对设置的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防火门、疏散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进行逐个逐项检查或巡查,并认真填写记录。

1、查看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疏散通道是否被占用、堵塞或上锁。

2、查看火灾应急照明灯的外观,安装牢固程度,应急灯工作状态。

3、查看疏散指示标志的外观和位置,核对指示方向,疏散指示标志工作状态。

4、查看防火门、防火卷帘处的警示线内是否存放物品或被遮挡。

第十二条 系统半年检查和试验

每半年应检查和试验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下列功能,并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记录。

1、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的转换时间。检查方法:模拟交流电源故障,观察其是否顺利转入应急状态,用秒表测试转换时间。标准要求:正常交流电源供电切断后,火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应顺利转入应急工作状态;自带电源型的火灾应急照明灯,其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秒。

2、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照度。检查方法:用照度计测量相关场所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照度,看其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3、应急电源故障报警功能。检查方法:使应急电源输出主线路与任一支路连接线断路或短路,观察应急电源声、光报警情况和其它支路火灾应急灯具工作状态;手动消除故障信号,再使应急电源与另一支路连接线断路或短路,观察应急电源声、光报警情况和其它支路火灾应急灯具工作状态。标准要求:当应急电源的充电器与电池之间的连接线断路、短路,应急输出主线路与支路连接线短路、短路,应急控制回路断路、短路时,应急电源发出声、光故障信号,并指示故障类型。声故障信号手动消除,当有新的故障信号时,声故障信号应再启动。光故障信号在故障排除前应保持;其任一支路故障不应影响其它支路的正常工作。

4、火灾应急照明自动启动功能。检查方法:使一集中控制型火灾应急灯具防火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观察该防火分区内火灾应急照明灯具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标准要求: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应输出使受其控制的火灾应急灯具投入工作的信号,火灾应急灯具应及时启动,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当集中电源型火灾应急灯具的主电源断电后,应急电源应立即投入工作,火灾应急灯具应及时启动。

5、火灾应急照明现场启动功能。检查方法:操作集中电源型火灾应急灯具上的试验按钮,切断主电源,同时手动启动应急电源上的强制启动按钮,观察火灾应急照明灯具动作情况。标准要求:集中电源型火灾应急灯具的主电源断电后,现场手动启动应急电源上的强制启动按钮,火灾应急灯具应及时投入工作。

6、火灾应急照明远程启动功能。检查方法:在消防控制设备上手动启动一防火分区火灾应急灯具的控制按钮,观察受其控制的火灾应急照明灯具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手动启动强制按钮,观察受其控制的所有火灾应急照明灯具是否转入应急状态。标准要求:在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上手动启动某一防火分区火灾应急灯具控制装置,受其控制的火灾应急灯具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消防控制设备应有该防火分区火灾应急灯具动作的反馈信号显示。在消防控制设备上手动启动强制按钮,所有火灾应急灯具均应转入应急状态。

篇3:安全疏散管理规定

大型商业建筑具有内部空间大、人员密集、易燃可燃商品多、燃烧产物毒性大等特点, 是火灾多发性场所, 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因此, 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 加强防火管理, 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势在必行。大型商业建筑火灾具有以下特点:

(1) 可燃物多, 燃烧猛烈。

由于商场内经营大量服装、玩具、纸张、家具、电器等可燃商品, 有些甚至违法经营易燃易爆商品;营业场所的柜台货架下还储存有较多商品, 形成无数的小仓库, 而且组柜相连, 货架相靠, 一旦发生火灾, 会迅速蔓延, 猛烈燃烧, 波及整个建筑,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高分子化合物多, 燃烧产物毒性大。

商场中的塑料产品、化纤产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外壳, 电器产品中的绝缘材料, 插头、插座, 天花板、墙壁, 广告橱窗内的装饰材料等大多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在热解、燃烧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 使人中毒身亡。

(3) 疏散困难, 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对于多层及高层的商业建筑来说, 由于层数多, 垂直距离大, 人员密集, 需要的疏散时间较长;并且火灾发生时, 人们往往惊慌失措, 辨不清逃生方向, 极易造成混乱局面, 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造成人员伤亡。对于大空间商业建筑, 疏散距离较远, 出口相对不足。同时, 火场上的火焰和烟气会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增加疏散难度。

(4) 火灾蔓延快, 扑救困难。

有些大型商场设在高层建筑内, 有些是大空间建筑, 未封闭的楼梯间、自动扶梯、电梯井、管道井、排气道和达不到防火要求的中庭、天井等都会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由于可燃物多, 燃烧产物毒性大, 蔓延途径多, 蔓延快, 燃烧时间长, 火灾用水量大, 需要灭火力量多, 扑救相对困难。

2 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建筑防火审核、验收和监督检查工作的经验, 认为大型商业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在总平面布局时, 有些大型单层、多层、高层商业建筑未设环形消防车通道和人员疏散集结的广场;有些高层建筑未留登高面或登高面达不到要求, 不利于安全疏散和外部救人及灭火。

(2) 有些商场设置的中庭或天井, 未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破坏了防火防烟分区;有些商业建筑采用敞开式楼梯间, 自动扶梯四周未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各种竖井未采取防火封堵, 使烟火窜入蔓延;有些单体建筑之间通过连廊连接, 但未采取防火措施, 有的连廊甚至经营可燃商品, 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和疏散的难度。

(3) 疏散出口的数量、宽度严重不足, 有些疏散楼梯在一楼不能直通室外。如某商城标准层建筑面积近2 000 m2, 只设置了三个疏散楼梯, 且疏散宽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其中一个楼梯在首层不能直通室外;有些商业建筑由于空间大, 疏散直线距离往往超过30 m, 其折线距离则大大超过30 m。

(4) 未按规定设置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 或设置不合理, 达不到防火防烟要求;有些前室被用来经营商品;有些疏散楼梯堆放杂物或被占用、封堵。如安康市某百货商厦属高层建筑裙房, 按规范应设封闭楼梯间, 而该商厦全部为敞开楼梯间, 目前在整改之中。

(5) 疏散指示标志少, 且或设置错误, 或被遮挡, 不能正确引导人员疏散;有些未设应急照明或应急照明数量、照度达不到要求。

(6) 有些商业建筑安全出口设置卷帘、转门等, 有的安全出口被封堵或上锁;有的走道或出口设置踏步、门槛、管道等突出物, 影响安全疏散。

(7) 有些商场未按规定设置自动报警、自动灭火、防排烟、应急广播、联动控制等系统;或上述系统在设计上达不到规范要求;有些不加强维护管理, 无人值班, 使消防系统带病运行或处于瘫痪状态, 发生火灾时, 严重影响安全疏散。

(8) 有些大型商场的疏散通道采用可燃装修, 室内外广告采用可燃材料制作;有些室内装修遮挡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 妨碍疏散通道的正常使用;有些内部装修减少了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和数量, 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和疏散难度。

3 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对策

针对大型商场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安全疏散设计及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参考国内外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和管理经验,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确定消防车通道和登高面

大型商业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通道, 或回车场地及人员疏散后集结的广场, 并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连接。高层商业建筑应按规定留出足够的消防车登高面, 并在登高面一侧最少留出不少于13 m的距离, 并符合登高车停靠要求, 以满足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之用。对于层高在6 m左右的单层大型商场, 建筑物每边长超过100 m时, 应考虑设置穿越商场中部的直线消防车通道兼作人员疏散通道, 并在上方设置必要的自动喷水系统。

3.2 确定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总疏散时间由式 (1) 确定。

t总=t1+t2+t3 (1)

式中:t总为总疏散时间, min;t1为室内疏散时间, min;t2为通过走道的疏散时间, min;t3为通过楼梯的疏散时间, min。

以上时间与人员行走距离、疏散速度有关。疏散速度与总人数、人流股数、单股人流通行能力等有关。

我国根据高温烟气对人的危害以及建筑倒塌等实验测定的时间极限, 确定了安全疏散允许时间t允。在进行商业建筑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时, 疏散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安全疏散允许疏散时间, 即t总≤t允, 否则是不安全的。如果建筑物楼梯为防烟楼梯, 则通过楼梯的疏散时间可以不予考虑。

确定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应考虑的因素有: (1) 火灾使人受到伤害的时间; (2) 火灾使建筑构件倒塌破坏的时间; (3) 考虑人们发现火灾的早晚, 乘以安全系数。根据以上三个要素进行火场模拟实测计算后确定安全疏散允许时间为:人员密集的大型商业建筑,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地上建筑为5 min, 地下建筑为3 min;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为3 min。

3.3 确定安全疏散距离

根据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可以确定安全疏散距离。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 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影响安全疏散距离的因素很多, 如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人员本身活动的能力等。因此, 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要根据商业建筑物的规模、火灾危险程度等, 严格按规范进行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第5.3.13条注1的规定,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营业厅,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 m, 且注2规定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规定值增加25%, 针对一般营业厅式的商业建筑,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最大安全疏散距离应为37.5 m。这一规定过于笼统片面, 未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过调查研究, 分析众多科研成果发现, 人员疏散与人员的特点和人群的行动能力有关, 表1为人员行为能力分类表。

3.4 确定安全疏散宽度

为了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 除了要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 安全出口的宽度必须适当。因为安全出口宽度不足, 势必延长疏散时间。因此必须根据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合理设置疏散总宽度和最小宽度, 具体应分别满足如下要求: (1)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大型商场的疏散走道、楼梯间及其前室门的最小净宽度, 应按通过人数的每100人不小于1 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 应按人数最多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 m计算;每层疏散楼梯最小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的每100人不小于1 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2 m。 (2) 单层、多层商业建筑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人净宽度不小于表2的要求。当每层人数不等时, 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人数计算。

商业建筑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 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3确定。按照《商业建筑设计规范》表3.1.2和3.2.7条规定, 超市的每层营业面积按该层建筑面积30%确定, 每位顾客占用面积1.7 m2, 将确定的营业面积除以1.7 m2, 即可算出顾客总人数, 然后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计算出楼梯的总宽度。笔者认为, 大型商业建筑每股人流的宽度 (手提物品) 按0.7 m计算, 每部疏散楼梯最佳疏散净宽度应为1.4、2.1、2.8 m。

3.5 确定安全出口数量

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时用的房间门、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 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 减少人员伤亡, 降低火灾损失, 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 除按要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外, 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要求每个防火分区 (或每层) 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有些大型商场还应根据人数、面积和疏散距离要求, 设置更多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易于寻找, 并应有明显标志。安全出口的数量应按建筑面积、人数、疏散出口的宽度及疏散距离等因素确定。

3.6 设置安全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 是商业建筑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 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因此, 建筑防火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层数、面积等正确运用规范, 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 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 商业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间,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 以便于双向疏散, 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 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2)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和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要上下直通,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如果楼梯间位置变更, 遇到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 延误疏散时间。

(3)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 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 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应设有防火分隔设施, 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 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4) 按照人的习惯性心理特点, 应在扶梯或电梯附近设置疏散楼梯, 并应有明显标志, 疏散楼梯的设置在底层应直通室外安全地带。

(5)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防火门及闭门器, 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结实耐用, 安全可靠;严禁将前室作为营业场所或占用。

3.7 设置自动消防系统

大型商业建筑应按国家规范要求, 在营业区、库区、疏散走道、楼梯、安全出口等人员聚集区域设置自动报警、自动灭火、防排烟、消火栓给水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 以保证人员在火灾时的安全疏散。

3.8 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广播

大型商业建筑必须按要求严格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广播, 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商业建筑的应急照明, 其营业厅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 lx, 楼梯间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 lx, 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 min。

(2) 在营业厅疏散通道距地面高度1.0 m以下的墙面上, 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指示标志宜采用闪亮式技术措施。同时还可在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 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3) 商场营业厅应急广播扬声器的数量, 应能保证从本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5 m,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少于3 W。如果条件允许, 火灾应急广播应用两种以上语言, 且紧急情况下播音员可用沉稳的声音向内部人员通报火灾情况, 并且反复告诉大家要沉着、冷静, 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3.9 严格装修要求

大型商业建筑的室内装修应采用非燃 (A级) 或难燃 (B1级) 材料, 并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商业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建筑内部装修不应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设计所需的净宽度和数量;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 并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室内外广告尽可能采用非燃难燃材料制作。

3.10 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商业建筑的疏散走道、楼梯间及前室、安全出口不得占用 (经营商品、堆放杂物) 、封堵、设置金属栅栏、上锁;楼梯间及前室不得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可燃物和甲、乙、丙类液压管道, 不应设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窗口、阳台等部位可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组建义务消防组织, 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值班和巡查, 对消防器材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应对安全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援等疏散设施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 确保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安全。

摘要:大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参考相关资料, 对大型商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指出了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消防,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

参考文献

[1]张树平, 景亚杰.大型商场建筑营业厅疏散人数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23 (2) :133-136.

篇4: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但凡死伤人数较多的火灾,不论其起因如何,其出口不畅是通病,国内国外莫不如此。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都应该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演练,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

为保证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在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等陌生的环境时,应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消防设施,发生火灾后,根据火势情况,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逃生路线等显得很重要。对于多层建筑,疏散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房间内的疏散:即从室内最不利点向房间门的疏散;走向内的疏散:即从房间门外侧到楼梯间入口处的疏散;楼梯间内的垂直疏散;从楼梯间出口至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

如果以上通道被烟火封堵,可考虑利用阳台、屋顶、落水管、避雷线等脱险。但应注意查看是否足够牢固,防止攀队上去以后断裂脱落,造成意外伤亡。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多掌握一些火场逃生自救的要决,也许在险境中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1、 当火灾袭来时,应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仔细审视所处的环境,尽可能地调集、寻找所处位置的信息,在大脑中寻找到并制定出最佳逃生路线,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2、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为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匍匐撤离,必要时可爬行。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应特别注意的是,在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否则,有可能立即中毒。在逃生烟雾区时,要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尽量往楼层下面跑,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延的,人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烟的。如果楼梯被烧断或被烈火封闭。另寻他法逃生。

3、 在火场中,不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携带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

4、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随时可瘫痪。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气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电梯逃生。

5、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如果在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6、 逃生通道被火焰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被困人员首先应关紧迎火面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湿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间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7、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撤离到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侵袭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明显的物品;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

篇5: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在营业、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只是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篇6: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符合下列要求:

(一)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二)在使用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三)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四)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五)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六)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七)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八)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九)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十)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篇7: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二、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在各楼层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五、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六、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七、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八、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完好有效。

九、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十、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篇8:地铁安全疏散研究

当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空前高速建设发展时期, 约30个大中城市分别处于地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将相继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系统, 至2010年底, 我国大陆地区已建成地铁线路总长约为1 452km。预计到2015年,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4 189km。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 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客流运输任务。从城市化、能源紧张、效率与环境问题等方面考虑, 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低污染、少占资源、低能耗、乘坐方便、舒适等特点,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特别适用于大中城市。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密集的特殊条件, 加之地铁网络化运营格局的初步形成, 乘坐地铁出行的客流量日益增大。目前,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铁, 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员密度最大的地铁之一。北京、上海地铁日客流正逼近700万人次。

在运营时间内, 城市地铁的列车、站台、站厅聚集着大量的公众,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 其线路断面客流、进出站客流、换乘客流基本都是最大客流量状态, 有的线路一开通便会达到远期设计最大客流。另一方面, 随着地铁运行年限的增加, 客流量也会不断增大, 按照某地铁公司的实测数据, 早高峰客流时部分车站节点的列车运载量可达到列车额定运载量的130%左右, 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当初地铁设计时的远期客流量。这样, 一些按照预测客流设计的疏散通道数量和能力在火灾时便无法满足实际客流疏散的要求。

地铁安全疏散指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着手编制地铁疏散设计方面的相关设计规范, 如美国的NFPA-130, 我国也针对地铁编制了《地铁设计规范》。但是随着地铁设计概念的不断更新, 我国的规范中有些方面尚未完善和未涉及, 给地铁疏散设计带来了一些困难。目前, 我国地铁车站在设计时, 从保护人生命的角度, 车站疏散通道和空间的设计至少应该满足2个方面的安全性指标。

1. 规范强制性安全性指标

疏散时间指标

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 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 6min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其中有1min为疏散反应时间, 剩下的5min作为疏散动作时间) 。

楼扶梯数量指标

地铁车站楼扶梯的设计能力, 应能满足该车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的需要, 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量布置应按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进行验算。消防专用梯及垂直电梯不计入事故疏散用。自动扶梯的设置数量, 按照远期超高峰客流量、提升高度以及客流量不均衡系数等通过计算确定。

出入口数量指标

车站出入口的数量, 应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 但不得少于2个。每个出入口宽度应按远期分向设计客流流量乘以1.1〜1.25不均匀系数计算确定。

疏散节点通过能力和宽度指标

车站乘客通过各部位的最大通过能力和车站各个建筑部位的最小宽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屏蔽门安全性指标

设置屏蔽门车站的站台端部, 应设向站台内侧开启的端门, 供司机、站台管理人员及区间事故疏散人员用。沿站台长度方向设内侧开启的应急门, 为特殊情况下乘客疏散用。站台每一侧应急门数量为远期列车编组数。

自动售检票系统安全性指标要求

车站处于灾害紧急状态和失电时, 自动检票机应能自动或手动控制, 使其处于开放状态。

通风排烟系统安全性指标

排烟系统运行模式和排烟量应能确保楼扶梯开口处形成1.5m/s向下的自然补风, 火灾时应该确保烟气被控制在起火层内。通风排烟系统应该能提供至少6min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2.火灾工程学中的安全要求

在火灾工程学中, 对人员疏散的要求是:当火灾发展到对人体构成危险时刻之前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场所 (或地点) , 可以用图1来描述。通过所需安全疏散时间tRSET和可用安全疏散时间tASET的比较来判断, 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为:tRSET大于tASET。其中tASET为起火开始后到火灾发展到对人体构成危险时刻的时间段。火灾对人体构成危险的不同判据包括:1.上部烟气层的热辐射强度能对人体构成危险 (一般为上层烟气层温度达到180℃) ;2.人体直接接触的烟气温度超过60℃;3.有害燃烧产物的临界浓度达到对人体构成伤害的危险浓度, 典型的是CO的浓度达到2500ppm;4.减光度达到影响人员行动速度的极限值。

其中tASET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疏散动作之前的时间tpre和疏散动作时间tact。tpre为疏散运动之前的探测报警及预反应时间, 依赖于建筑物类型、探测报警系统探测报警器类型和人员反应时间。tact为疏散的运动时间, 由于不同人的火灾反应时间不同, 由此导致个体的总疏散时间也有不同。因此在实际工程计算中, 给人群假定一个统一的tpre是方便的, 虽然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但更适用于工程计算。在地铁这种建筑物类型中, 由于是公众聚集场所, 人员对火灾能够较快地感知, 并且地铁站台、站厅都安装有探测报警器和消防广播, 能够及时将火灾信息通知给乘客, 因此基于这种考虑, 我国的《地铁设计规范》定义乘客疏散运动之前的时间为1min, 为国内地铁行业普遍接受的共识。

地铁安全疏散策略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策略所需要明确的问题是:需要疏散哪些人员?如何疏散?以及疏散到何处?也就是疏散人数、疏散路径、疏散安全区的问题。在地铁设计时和运营过程中, 一个地铁车站的疏散策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灾害范围内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当然, 不同的车站形式, 不同的火灾场景下, 疏散的人员数量、疏散路径、疏散安全区是不一样的, 所得到的人员疏散时间也是不同的。

地铁疏散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地铁车站形式、火灾场景、疏散人数、疏散路径、疏散安全区、疏散有效可用时间等诸多因素, 图2为不同火灾场景情况下的疏散策略说明图。

疏散人员

地铁人员安全疏散分析需要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因此对于疏散人数来说需要考虑最大的可能人员数量, 因此疏散人数应按照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

站台列车火灾时, 按最大断面客流计算的一列车乘客和一列车满载乘客有时并不相同, 前者是更符合实际的;

站台公共区火灾、楼扶梯火灾和站厅火灾时的疏散策略应该是设定列车直接过站, 因此不应该包括下车乘客;

注:4种不同颜色线分别为4种不同火灾场景下的人员流向线。RSET1即第一种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所需时间。RSET2 RSET3 RSET4类同。

以上的客流量应选择远期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进行分析。

疏散路径

当车站发生火灾时, 人员疏散所经过的路径 (通道) 主要包括:车门、屏蔽门 (安全门) 、楼扶梯、闸机、员工通道、出入口通道、出入口处楼扶梯。这些通道的状态在紧急状况下会与正常运营时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可称之为紧急疏散情况下的通道状态。

屏蔽门开启策略

紧急疏散时, 列车车门和屏蔽门应全部打开供人员疏散, 但当列车停站而车门没有对上位置时, 需要打开屏蔽门的应急疏散门供人员疏散。

楼扶梯运行策略

紧急疏散时, 站台至站厅 (包括中间层) 的所有上行自动扶梯保持上行, 下行自动扶梯可选择两种紧急状态, 一种是下行自动扶梯停止运行做固定疏散梯使用, 这是较多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下行自动扶梯反向运行, 做上行扶梯使用, 相对于前一种方式来说, 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或者系统进行控制, 但对于由于空间的限制而无法设置较多楼扶梯的车站, 这种方式也是可行的。《地铁设计规范》从更安全的角度考虑, 要求设计时考虑一台自动扶梯损坏, 不作为疏散使用。由于目前地铁车站的扶梯多采用一级负荷, 火灾时损坏的几率很小。楼扶梯处火灾时, 该楼扶梯不再作为疏散使用。

闸机通道策略

紧急疏散时, 所有的闸机通道均打开作为人员疏散使用, 包括进站闸机、出站闸机和员工通道。

出入口通道策略

出入通道仅在某一出入通道内发生火灾时, 该出入通道不再作为疏散使用。出入口处楼扶梯在紧急疏散情况下的状态同站台、站厅的楼扶梯相同。

疏散安全区

在紧急状况下, 疏散安全区依赖于通风排烟效果。对于站台列车火灾、站台火灾、站台楼扶梯火灾来说, 排烟系统有效控制烟气不进入上一层, 则站台层的上一层便是安全区, 当然站台的上一层也并不一定就是站厅层, 也有可能是过道层、设备层等。

对于站厅发生火灾来说, 站厅层并不一定就是安全区, 这将依赖于站厅排烟系统排烟的有效性, 大多数情况下站厅火灾时的安全区是站厅的出口。

地铁疏散时间的描述

我国的《地铁设计规范》给出了地铁站台人员通过楼扶梯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在更多的时候, 地铁工程设计人员和消防人员却难以确定乘客从起火列车内出来到全部撤离站台所需的总的时间。研究人员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实验观测, 并分析地铁乘客从起火列车内到全部撤离站台所表现出的特征, 给出了地铁乘客撤离站台总的疏散时间公式, 应包括以下时间序列:

(1) 反应时间 (预动作时间tpre) :1min;

(2) 至楼扶梯时间:t1=L/v, 其中L为站台内距离扶梯入口最远点的距离, v为人员平均水平运动速度。

(3) 通过楼扶梯时间:t2= (Qt+Qw) /A, 其中Qt为列车内人员数量, Qw为站台候车乘客及工作人员数量, A为楼扶梯通过能力。

(4) 楼扶梯上滞留时间:t3=Ls/vs其中Ls为楼扶梯有效长度, vs为人员在楼扶梯上绝对速度。

(5) 通道非均匀性偏差时间t4=Lp/v, 其中, Lp为某一通道人员可发现的另外一个通道距离该通道的距离。疏散时, 可能会发生过多的人员聚集在某一疏散通道处, 而另外一个疏散通道入口等待人员比较少。通道在疏散时容易产生人员不均匀聚集, 而导致的疏散时间的增加。而该时间往往在疏散通道相距较远时较大, 所以在计算疏散时间时应该考虑在内。根据排队理论, 两个疏散通道之间的非均匀聚集导致的最大偏差时间可以由Lp/v来确定。

因此, 人员从起火列车到撤离站台总的疏散时间为以上5个时间之和组成:t=tpre+t1+t2+t3+t4

地铁人员疏散模拟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地铁车站人员疏散模拟研究提供了可能, 基于个体的疏散模型基本都考虑了人员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对人的反应时间、动力、耐性、行走速度、机动性等的影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对地铁内人员疏散开展了较多的模拟研究。2005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首次在南京地铁一号线安全验收评价中开展了地铁人员疏散模拟, 对车站的人员疏散时间、疏散能力进行了定量的评价。此后又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地铁工程安全评价中, 对典型车站进行了人员疏散模拟, 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地铁工程的人员撤离站台时间序列的理论及工程计算方法、地铁人员疏散时间指标和疏散策略等。大量模拟计算表明:影响地铁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峰断面客流量、候车乘客量, 及疏散通道通过能力, 和自动扶梯等疏散通道在事故下的运行模式, 还有乘客对疏散通道的选择行为及在上行扶梯上的运动状态也均会对人员疏散时间产生影响。

注:基于个体疏散模拟给出的疏散某一时刻的密度图

地铁突发大客流疏运模拟

日常运行的地铁系统承载着大规模客流, 当网络化运营格局形成后, 将逐渐在地铁线网、列车、车站及换乘通道等空间内形成客流高度密集的状态, 特别是地铁换乘车站, 应对的是2条或者更多条线路客流的集聚和换乘, 如果不能及时疏导, 容易造成大客流运营事故。地铁车站在设计时都会根据客流预测结果设计理论最大输运能力,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地铁车站将面临高峰客流、突发性大客流等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或者体育等重大活动时可能导致突发性大客流, 如果无良好的应对和处置办法, 大量客流涌入车站, 使得换乘通道、非付费区、付费区、楼扶梯位置、站台公共区的人员密度大大增加, 极限情况下会导致公共区超过最大人员荷载密度, 此时如果有突发事件发生, 往往容易发生骚乱和踩踏事件,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后果。1999年5月, 白俄罗斯便发生了由于地铁车站人数过多, 结果有54人被踩死的事故。2008年3月4日, 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换乘通道内设备故障引起恐慌, 由于乘客过度拥挤发生踩踏事件, 造成10名乘客受伤。这些拥挤踩踏事故, 不仅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同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注:基于智能个体的客流模拟给出的客流密度图

地铁突发大客流疏运过程为宏观疏运组织和微观个体行为的耦合过程, 不仅仅是人群疏散动力学的问题, 涉及个体运动行为学、车载运输、行车组织、运能、换乘方式、通道节点通行能力等因素。目前随着人们对公共安全的日益重视, 地铁大客流疏运动力学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随着行人仿真技术的发展, 地铁大客流疏运过程可以用基于智能个体的行人仿真模型来进行模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地铁内大客流疏运模拟开展了较多的模拟研究 (图4) 。地铁大客流疏运模拟需要细致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基于地铁车站的电子设计图, 建立地铁的空间平面模型, 在空间模型中, 地铁站台、站厅、换乘通道、列车、屏蔽门、售检票系统、楼扶梯、闸机、出入口通道等在空间上的关系均需要如实地反映出来。空间模型一般都是二维的, 需要在不同楼层之间建立空间联系, 一般是利用楼扶梯模型的空间拆解和共享来实现。

2.设定行人仿真的一些属性, 如地铁乘客的男女比例设置、年龄分布, 及不同人群的运动行为特征, 包括平面运动速度、上下楼扶梯速度等, 心理行为如通道选择、拥挤反应、从众效应等。

3.建立地铁疏运参数, 需要设定的交通属性包括行车组织方案、停站时间、列车装载客流、上下车客流曲线、进出站客流曲线、换乘客流系数等;及节点通道属性如换乘通道、进出站通道、售检票方案、进出站闸机设置、楼扶梯运行模式等工况;此外还需要考虑乘客执行的一些活动, 如人工购票、自助购票、检票、排队、候车、上车等。

上一篇:浅谈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下一篇:左思咏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