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2024-04-21

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通用8篇)

篇1: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泵站及配套管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总论

1、概述

苍梧绿园污水泵站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绿园东北角,东靠郁洲路,西接苍梧路。郁洲路污水管道是新浦区污水主通道之一,东盐河以西、郁洲路以东、玉带河以北、苍梧路以南大约2.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污水,经郁洲路汇水干管汇集后,通过本泵站提升,进入下一段污水干管,最终送入大浦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

2、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关事宜会议纪要》

(3)苍梧绿园地形图(1:5000)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66)

(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

(8)《建筑设计灭火规范》(GBJ140-90)(1997年)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1)《新海地区近期拟建五座污水提升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12)《连云港市新区汇报纲要》(2001年)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6)建设单位提供的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的设计要求及一些基础资料。

1.3气象资料

1.3.1气温

年平均气温:14.2oC极端最高气温:40.0 oC

极端最低气温:-18.1 oC最高月平均气温:26.8 oC

最低月平均气温:-0.14 oC

1.3.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852.8mm月最大降水量:156.0mm

年蒸发量:1655mm最大积雪深度:28cm

最大冻土深度:25cm

1.3.3风速风向

年平均风速4.3m/s年最大风速29.3m/s

夏季主导风向 SE冬季主导风向NNE

1.3.4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1.4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的建筑物为泵站内的污水提升泵房及格栅。设计范围包括泵站内3座建(构)筑物、泵站总平面布置、泵站内道路系统、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出泵站后和海连东路南至预留污水管相接的污水管道。

1.5基地状况

苍梧绿园泵站位于苍梧绿园东北角,东邻郁洲路,北靠苍梧路,泵站内地势平坦,地形标高在3.2~3.4m之间。

1.6工程设计规模

根据《连云港市新海地区近期拟建五座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苍梧绿园泵站设计提升生活污水量为15000m3/d。

1.7概算投资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79.5万。其中,泵房土建部分67.5万,设备及安装部分58.5万,管道部分153.5万。

二、总图布置

2.1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位于连云港郁洲路以西,苍梧路以北,苍梧绿园东北角,为同苍梧绿园环境相协调,泵站内除格栅井及集水池外,只设一座箱式变电站,不设生活辅助用房,采用较高标准的自动化控制,为无人值班泵房。

泵站内格栅为半地下式,集水池与格栅井周围均种植树木,树木种类的选取可听取苍梧绿园管理处意见,从苍梧绿园部体环境综合考虑,为求使泵站环境与苍梧绿园环境融为一体。泵站内现状地势平坦,地形标高在3.40m,考虑周边道路标高,泵站设计地平标高为4.2m。

三、泵站工艺设计

3.1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包括污水泵房的工艺设计;泵站至海连东路与郁洲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检查井之间污水管道的设计。

3.2 泵站工艺设计

3.2.1泵站形式:根据建设方的要求,泵站为无人值守泵站。格栅设计为半地下式,泵房设计为全地下式。

3.2.2设计污水量:

根据《连云港市近期拟建五座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苍梧绿园泵站提升的生活污水量为15000 m3/d。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为1.55,经计算,泵站设计最大时污水量为968.75 m3/h。考虑近期污水达不到规划规模,经同建设方协商,并根据《连云港市新区汇报纲要》(2001年),泵站近期污水量按4万人生活污水量计算,每天污水量为8000 m3。泵站格栅井、集水池规模按远期15000 m3/d设计,水泵按近期8000 m3/d污水量设计。若以后污水量超过8000 m3/d,可将现有水泵换成较大水泵即可。此方案已获《关于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关事宜审查会议纪要》的批准。

3.2.3水泵扬程计算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苍梧绿园泵站预留过郁洲路DN800污水管内底标高为-0.337m(黄海高程,下同),过路管距泵站入口约20m,设计采用DN800高密度聚乙烯(HDPE)排水管,橡胶圈承插接口,将郁洲路污水自流至污水泵房。污水管道出泵站后与海连东路南侧DN1000预留管相接。据建设单位提供,该预留管底标高为0.135。经计算,水泵扬程约为11m。

3.3水泵设备选择及安装

本设计选用潜水排污泵,型号为KRTK150-315共三台,二用一备,流量Q=300 m3/h,扬程H=11m,N=12kw

水泵安装应根据产品安装条件设置埋件,埋件具体做法见结构图纸,其安装调试应在厂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3.4辅助设备选择

为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质,污水必须通过格栅流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前设置2台

ZGL-1000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两台,一用一备。为便于格栅除污机的维修,格栅前后均设置轻型电动圆闸门。

集水池顶部设一根通气管,选用Y802-6风机一台,机械排风。格栅、闸门、启闭机、风机等设备安全均应根据产品条件设置埋件,埋件做法见结构图纸。所有辅助设备的安装调试应在厂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3.5

3.5.1集水池

集水池为全地下式,长方形布置,总长6.8m,宽5.8m,集水池有效水深2.0m,有效容积60m3。集水池底板顶部高程为-3.30m(黄海85高程,下同)。顶板顶部高程为3.90m。顶板覆土厚为70cm。

3.5.2格栅井

格栅井为半地下式,长方形布置,总长7.6m,宽3.7m,底板内顶标高为-0.95m,顶板顶标高4.6m。

3.5.3施工方式

格栅井施工采用开挖方式,集水池施工采用沉井方式,具体方法详见结构图纸。

3.6配套管道部分

3.6.1管道走向

污水管向北出泵站后,斜穿苍梧路与郁洲路交叉口后,沿郁洲路东侧绿化带中间(距道路中线约26m)向北与海连东路与郁洲路交叉口处南侧DN1000的污水预留管相接,全长约850m。

3.6.2污水输送方式

污水经提升出泵站后,通过压力管,向东北方向斜穿过郁洲路与苍梧路交叉口,后沿郁洲路东侧绿化带中间(距路中心26m)向北约180m经污水井释放出压力后,以重力形式倒虹输送到海连东路与郁洲路交叉口东南角预留污水检查井内,然后通过下游管道最终输送至污水处理厂。3.6.3管道施工方式

据《关于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关事宜审查会议纪要》,污水泵

站至苍梧路与郁洲路交叉口西南角段管道,采用开挖式施工,此段以后部分管道,均采用非开挖(拖管或顶管)方式施工。为避免与路下其他管线交叉,污水管道管顶标高不应高于0.00米。具体施工方式(顶管或拖管)可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工程投资规模及工期要求等条件自行确定,但管道走向、管径、管道覆土深、管道坡度及检查井数量均需按图纸要求施工。

3.6.4管材选择

(1)泵站内均采用钢制管道及管件,泵站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压力管道及管件。

(2)钢制管道管件内外防腐均采用环氧煤沥青,涂底漆一道,面漆三道,涂漆需在严格除锈后进行。

(3)钢管采用焊接连接,压力管HDPE管采用热熔连接。注明用法兰处,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处采用3毫米厚石棉橡胶垫片密封。

(4)管制钢件、防水套管均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图中管道长度均为理论长度,下料时应根据有关规定扣除焊缝及密封厚度。

(5)钢制管道及其管件焊接均按《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执行。HDPE管道安装及验收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568-97)执行。

3.7其他

本设计潜水泵、格栅、闸门、风机等设备安装及预埋均参考有关厂家资料设计建设方最终选定设备不一定为该厂家设备,不同厂家产口预埋及安装尺寸可能有所差异。故建设方应在设备预埋件安装前选定设备,以便及时调整设备的安装尺寸。

四、结构设计及施工总说明

1.本设计泵房间采用沉井施工,格栅井采用大开挖施工;沉井开槽放线应按现场预制处理示意图执行,与沉井相接部分应预先甩出钢筋,按施工缝处理(见详图 A)。大开挖时,应做好基坑支护。

2.沉井施工可采用二次浇注,二次下沉,第一次浇筑高度为刃脚底以上2.57m。

3.本图尺寸单位以毫米计,标高以米计,图中所示高程为绝对高程。

4.材料:

1)混凝土:垫层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10,其他均采用C25。

2)钢筋:Ψ表示HPB235,Φ表示HRB335,预埋件为A3号钢。

3)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抗渗要求:

沉井结构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格栅井结构除顶板为25mm外,其它壁板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抗渗标号均为S6。

4)为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提高防腐、抗渗、抗裂能力,混凝土内掺加高效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及配合比由外加剂厂家确定。

5.底板及壁板:

1)施工缝的设计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处理,穿墙套管及预埋件,必须按设计图位置及标高事先预埋好,严禁事后开凿池壁;图中所注套管直径为非洞口直径,施工中应按相关工艺图(参看《S312》标准图集)施工。

2)钢筋遇小于300mm洞口应绕过,大于300mm应尽量绕,否则按加固处理。

3)所有预埋件均事先除锈,后涂环氧沥青漆两道防腐。

4)确保混凝土、结合密实,浇注丰满,振捣充分,井壁与底板结合的刃角处按施工缝处理。

5)格栅井粘土砖墙部分应先砌筑砖墙,再浇筑顶板,并以1:2水泥砂浆抹角。

6.沉井下沉中挖土必须均匀对称,挖出的土严禁堆放沉井四周;下沉过程中应严密观测,发现倾偏应及时纠正。当沉井接近设计标高时须做稳定观测,待沉井沉至设计标高稳定后再封底,沉井沉至设计标高时,偏差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1)水平位移与下沉深度之比不超过1/100,并不大于100毫米。

2)沉井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得超过100毫米。

7.地基处理:

1)沉井刃脚的设计标高所在土层为第三层淤泥层,为了防止下沉过程中出现突沉、渗水、浇砂等现象,须对地基进行处理,设计采用单排水泥深层搅拌桩沿墙壁四边刃脚下布设,桩径500mm,桩距350mm,桩顶标高2.60米,桩底标高-8.0米;喷入材料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入量上部5米按45千克/米计,下部5.6米按55千克/米计。

2)施工中为了抽取地下渗水,于底板基础块石层下设置400×400mm的盲沟,将水引向DN600钢管渗水井,施工完毕后用C30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筑。

8.沉井壁板与后做部分处应先留好插筋,钢筋的搭接宜采用焊接,绑扎时,锚固长度35d,搭接长度42d。

9.沉井与格栅井施工期间均应注意采取抗浮措施。

10.本套图为池体结构图,应和其它专业图纸、配合施工。

11.未说明事宜,施工时均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有关规定操作。

五、供配电设计说明

5.1 根据民用建筑负荷分级,污水泵站属二级负荷,应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应甲方要求本次泵站供电采用一路市电高压,一路柴油发电机低压备用,备用电源由甲方自行解决,不在本次供电设计范围内。

5.2 应甲方要求泵站内唯一地上建筑为箱式变压器,不提供单独配电及控制用房,故本次泵站设计低压配电及控制一体,均在箱变内完成。我方只负责电源部分设计即为MNS控制柜及PLC柜提供380v/220v低压供电电源,具体控制原理及MNS(PLC)柜出线详见控制原理图。

5.3 箱变参考尺寸定为L×W×H=3×3×2.45(m)。选用干式变压器。容量63Kva,需带有自通风装置。由于本笨变较特殊订货时需向厂方要求为MNS控制柜及PLC柜预留空间。

5.4 泵站内主要用电负荷为三台最大容量12KW的潜水泵(两用一备)采用直接起动方式。

六、环境设计

6.1本设计全面考虑泵站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在总图

布置、构(建)筑物形式选择、泵站绿化方面,充分考虑与苍梧绿园环境相协调。

6.2在集水池顶、集水池及格栅井周围进行植树及种草,除美化环境外也有效降低了泵站噪音。

6.3泵站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严格执行,集水井、格栅井、检查井及管道排水或打压实验均应合格。

6.4施工期间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必要时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

6.5施工应采用袋装水泥,各种混合料拌合厂应保证路程不远,运输条件好、方便施工并远离市区,以免对市区造成粉尘及噪声污染。

6.6施工废水未处理达标前应严禁排入附近沟塘及与人民生活、生产有关的水体中。

七、问题与建议

7.1泵站及配套管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办理,加强工程管理,加强质量检验,严格质量管现制度,并且及时协调设计施工、监理中可能出理的问题。

7.2管道施工应严密论证施工方案,保证不对周边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造成影响。

篇2: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工程勘察设计任务单。(2)工艺设计条件提供单和条件图。(3)《泵房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民用建筑通则》GB50352-2005

二、设计概况

1.拟建泵站位于天津市津南环线的西侧,基地呈梯形。站区由泵房上部管理用房和可拆卸钢雨棚构筑物组成。

2.拟建工程泵站用地面积约为7200平米,总建筑面积为481.52平米。

建筑层数、高度、面积:

管理用房:地上2层,建筑高度为9.70米,建筑面积为481.52平米。

可拆卸钢雨棚:地上1层,建筑高度为2.50米。

三、设计范围

泵站建筑工程由总平面设计、管理用房和泵房上部工程建筑设计。

四、技术要求

(1)建筑生产类别为丁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2)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3)建筑的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

五、总体布置

总平面布置依据泵站工艺布局设计,泵站基地南侧为南环线。站区区域环境服从城市规划布局,符合城市环境艺术景观及沿街环境景观的要求,力求营造站区的建筑空间环境与园林绿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开敞、整洁、美观、舒适的站区高质量生产、生活的工作环境。

泵站基地呈梯形,东西宽度为94.781米左右,南北宽度为53.41米,泵站位于基地北边。在基地北侧设有一个专门供泵站使用的出入口,场内各功能区由宽为4m的道路相联系,满足消防要求

站区环境景观结合设计原则,组织园林绿化环境景观,形成站区良好的园林绿地环境景观与建筑环境景观。以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及乔、灌木的有机配置与城市区域环境相隔离,又与城市绿化规划相融合。

六、平面布置

按工艺、设备专业要求,组织泵站站区内泵房上部和管理用房的平面功能。

泵站内建筑由管理用房及可拆卸钢雨棚构筑物组成:其中管理用 2 房由变配电间、值班室、控制室、卫生间等生活辅助用房组成。可拆卸钢雨棚为钢架结构棚。

泵站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为481.52m2,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七、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体现市政配套建筑设施的特点,同时与城市环境、区域景观相协调。新建建筑拟采用坡屋面形式,使站区建筑景观融入区域环境。

建筑形象设计注重建筑、构筑物的统一协调,功能上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造型中力求创造简洁、新颖,为使用者营造安全舒适的空间。

建筑立面效果通过屋面的高、低错落,虚实交替的处理手法,形成变化的建筑轮廓。通过退台及窗户等立面元素的变化组合,强调虚实对比轻快自然,使建筑具有新颖、明快的气息,创造了以个富有节奏、变化灵活又充满时代气息的建筑形象。整体高雅而不落俗套,富有变化,体现细节。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以浅黄色涂料与浅灰色毛面面砖相结合,给泵房工作人员以亲切感。建筑的外部空间与自然环境和谐有序的融和给市政工程建筑赋予客观美学。

八、建筑材料

(1)墙体:框架填充墙采用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门、窗:除功能性的采用钢制门外,其余均采用彩色铝合 3 金门和窗。

(3)外墙饰面:采用浅咖啡色外墙毛石。(4)内墙与顶棚粉刷:采用一般内墙乳胶漆。(5)屋面:采用水泥瓦坡屋面构造形式。(6)地面:采用防滑地面砖和室外广场砖面层。(7)围墙:采用钢制花饰透绿围墙。

九、建筑节能

本项目方案旨在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力求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针对气候、风向等因素,加强建筑技术手段,运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外围护的保温隔热性能。

本方案在外墙、外窗等位置都设计整体的节能方案;并在水电等设备的选型上也采用了节能方法。

(1)降低窗墙比:因为窗户是外墙保温的薄弱环节,尽量减少窗户的面积可以有效的改善墙体的保温效果。

(2)建筑技术举措:a.墙面采用35厚岩棉保温板,增大墙体的热阻;b.屋面使用40厚特种防火酚醛板保温层,增强屋面的保温能力;c.外窗:针对这一围护结构中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采用双层中空玻璃,聚氨酯类弹性密封材料,以改善其保温性能。

十、技术经济指标

基地面积:

7200 m2

建筑总面积:

481.52 m2

其中:

管理用房:

481.52m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743.36 m

2(10.32%)

道路及其它占地面积:

340.8m2

(4.74%)

绿地面积:

6115.84m2(84.94%)

容积率:

0.067

围墙长度:

约240.93m

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津,为一栋雨水泵站管理用房;为地上2层,采用框架结构。

二、设计依据

1、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 版);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9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图。

3、自然条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风荷载基本风压W0=0.55KN/m2,地面粗糙程度C类。基本雪压So=0.45KN/m2取用。

楼面均布活荷载,均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取值。

办公室,休息室:

2.0KN/㎡

阳台:

2.5KN/㎡ 走廊,门厅: 2.5KN/㎡

卫生间:

4.0KN/㎡ 餐厅:

2.5KN/㎡

厨房:

4.0 KN/㎡ 疏散楼梯:

3.5KN/㎡

变配电间: 4.0KN/㎡

不上人屋面:

0.5KN/㎡

上人屋面: 2.0KN/㎡ 设备水箱及设备重量均应按相关专业提供考虑。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本工程位于天津,按7度抗震设防,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第二组。场地土类别: IV类,场地特征周期0.75S.4. 设计要求:

本工程项目为一般设备用房建筑。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 6 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8条,该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本工程项目为丙类建筑。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4条和第3·0·2条,基础设计安全等级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二级,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分别为:基础二a类,其余均为一类。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

三、结构设计(1)基础部分:

由于暂缺地质报告,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拟建建筑均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A400(90)-C60,桩长和桩端持力层根据地质报告定。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桩基承台。

(2)上部结构:

单体为管理用房,地上二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柱截面为500x500,主梁截面一般为250x750。

楼屋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层板厚100~120,屋面板120厚。

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D工程部编制的PMCAD电 7 算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满足现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

计算参数:采用双向地震作用,周期折减系数0.7,振型数取6个,中梁刚

度放大系数1.5,结构的阻尼比5%等。

四、主要结构材料

钢筋:

HPB300

fy=270N/mm2

HRB335

fy=300 N/mm2

HRB400

fy=360 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

篇3:浅谈电气配管施工技术及常见问题

1 电气配管施工技术

1.1 新型墙体的分类和特点

混凝土空心砌块以轻骨料空心砖和砌块为多, 以水泥为胶结材料, 采用砂、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加水搅拌、成型、养护制成的一种多排孔的混凝土砖、砌块, 空心率一般在25~50%之间。砌块规格、尺寸、形式较多。通常以390mmx 190mm x190mm为主。电气配管施工时容易造成砌块成块脱落溶易产生粉尘。

轻钢龙骨墙体由轻钢龙骨主配件、紧固部分、填充隔声材料、罩面板等部分组成.质轻、厚度薄、施工速度快。高强度冲击变形大。

1.2 施工过程分析及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应用

1.2.1 混凝土空心砌块电气配管。

1.2.1. 1 施工难度分析。

电气管道和配电箱等箱体在墙体内安装时, 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墙体的破坏差异很大, 剔槽、刨沟施工对墙体破坏严重;直接穿孔洞敷设, 施工配合过程复杂, 效率低;配电箱、插座开关盒安装难度大。

1.2.1. 2 电气管道敷设。

a.施工前应按建筑设计图, 提前按砌块块型及模数的特点做好砌块排列图, 通过砌块排列图来核对管道穿孔洞施工可行性。如果管道较多、管道口径大无法确定管道是否可穿越时, 应在现场按照砌块排块图用砌块按实际干码预排, 采用实物试验方法确定。b.管道施工, 在上建空心砌块砖施工时根据关切墙身线来核定电气管道的位置。将管道和开关盒直接向上接好, 保证盒的高度一次施工, 避免二次安排人员测量、调整高度, 影响进度、耗费人工。

在砌体施工时, 应安排人员配合, 在砌体侧肋开槽, 预留管道和开关盒槽。槽的宽度和高度应定在106mm和400mm, 便于管道埋入墙体和墙缝修补。

插座盒埋设和管道施工时, 考虑砌体高度190mm。导墙高度100mm、粉刷层厚度10mm、因此插座安装位置高度为300mm, 在下面一层砌体内, 在安装插座孔洞内灌浆固定插座盒。

开关盒埋设和管道施工时, 在190mm砌体墙系中, 导墙高度、粉刷层厚度、砌体高度相加高度为:100+6x (10+190) =1300mm;开关盒的埋设高度为1305mm需要将砌块切除0.5cm;在1300mm以上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开槽留出开关箱孔。

1.2.1. 3 配电箱、插座盒等箱体安装。

a.配电箱暗装施工根据配电箱的尺寸, 在箱体部位, 局部采用辅助配套块砌筑, 留出需要安装箱体的孔洞, 孔洞应为箱体外形尺寸外延1cm, 将管道直接预留在孔洞内。在砌体牢固后。埋设箱体, 采用镶嵌方法填实砌体缝。b.箱体明装施工设置电箱固定点, 固定点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或在孔洞内灌注混凝土。

1.2.1. 4 电气施工配合和墙体施工进度协调。

a.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需要埋设的开关、插座盒位置和数量, 计算孔洞至少保证多少有效可穿越面积, 才能使得电气管道可在砌体墙孔洞内安装管道。b.准备好施工机具, 在空心砌体施工时, 要预先对封底铺浆面开洞, 才能方便、快捷展开管道敷设工作。施工过程中应适时控制好施工时机。c.配电箱留洞的尺寸、位置必须事先确定, 在砌体排列图和砌筑时应该标识。

1.2.2 混凝土实心砌块电气配管。

1.2.2. 1 施工难度分析。

混凝土实心砌块电气配管施工的墙体开槽施工比例高, 基本埋设在墙体的管道都需要劳动力开凿, 施工进度配合是一大困难。

1.2.2. 2 管道施工。

a.沟槽宽度和深度确定。宽度计算:管道的外径+0.5cm× (根数+1) :深度计算:管道外径1.5c m。b.沟槽刨制方法。用墨斗按照计算的埋设管槽宽度弹双线, 标示宽度、深度、起止点。利用大理石切割机切割墙体上两条垂直线, 再采用扁凿和2.5磅榔头人工刨制。刨槽时扁凿和墙体的角度应在40°左右, 避免钢凿在墙体上重力敲击, 对墙体损伤。c.对沟槽刨制的工序控制。沟槽施工的工序细分为定位、弹线、切割机割槽、剔槽、刨沟等若干工序。定位、弹线对砌体结构强度宜在砌体墙强度达到30%后开始。切割机割槽, 应待砌筑砂浆强度达到75%后再可进行。对剔槽、刨沟施工工序则放在最后, 待砌体的强度达到100%以上再进行对施工好的砌体墙体要有效保护。d.电气管道固定。箱体应先埋设稳定后, 再连接电气管道。管道固定采用钢钉、铁丝, 每隔lm将一根绑好铁丝的钢钉敲入砌体, 固定管道。硬塑料管有较大韧性应每间隔0.6m固定, 否则管道容易弹出, 影响粉刷或粉刷后容易起壳。多根管道之间不能紧靠避免粉刷层和砌体本体问的完全隔断。根据槽的计算要求。各根管道之间应间隔0.5cm以上。

1.2.2. 3 箱盒埋设。

在190mm厚度系列砌块配电箱无论明装和暗装都比较简单而且照明配电箱的自身较轻。也无需加固, 在明装配电箱时在砌体内加设过路盒即可。配电箱的宽度可能超过30cm施工留洞必须考虑规范规定。在115cm厚度系列砌体内安装配电箱, 采用玻璃纤维布或镀锌钢丝网片贴面, 做防裂纹处理, 再粉刷。配电箱的宽度可能超过30cm施工留洞必须考虑规范规定。对宽度超过30c m的洞口上部设置过梁, 管道要穿越过梁, 采用机械施工绝敲击对墙体的受力影响。

2 电气配管施工中常见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2.1.1 电线管在板内或梁的局部位置交叉重叠过多, 造成板、梁的断面混凝土质量不良或局部高出钢筋保护层;

电线管在板内或梁、柱的局部位置多根并排紧贴敷设, 造成管下部混凝土浇注困难, 浇注后出现缺陷影响梁、板的承载力。

2.1.2 多根电线管并排在砖墙上剔槽暗敷, 使粉刷层空鼓、开裂。

2.1.3 暗埋的钢管, FPC管出现管接接头处堵塞现象, 给后期穿线工作造成困难, 引出地面或混凝土的预留管头, 待穿线时有些已断或堵塞。

2.2 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现在的住宅楼、商务办公楼等对强电和弱电的使用功能要求有很大提高, 除灯具、开关、插座数量的增加外, 还有信息插座、闭路电视插座、电话插座、火灾报警的各种配套装置、安防的各种配套装置。如果要求配管全部暗埋, 就会出现上面讲到的交叉重叠, 多根并排的现象。从两方面解决:a.过道部份的现浇板加厚15mm, 使交叉的配管顺利敷设。b.两次预埋, 第一次浇楼板前预埋强电的配管和少数弱电配管, 分散和减少管的数量, 并且保证管和管之间有15mm左右的间距, 使管上、下的混凝土充分结合;第二次在做地坪找平层前预埋剩下的弱电配管, 画好准确的走向图, 标明尺寸, 交给住户, 避免装修时损伤管线。经过这样的处理存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系统的配管敷设在吊顶内, 既解决了预埋时的工作紧张程度, 同时也照顾了有些系统因更新换代快因而产生设计变更, 使其灵活的根据实际变更情况施工,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篇4: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关键词:电气配管;施工技术;常见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94-02

1前言

电气配管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居室内的装潢、装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住宅电气设计施工过程中,配管的走向、敷设、施工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居室的美观,更影响居室的安全。在此,文章主要就建筑工程电气配管施工技术及常见问题防治进行探讨,以期能使电气配管的安装既实现了其设计功能又不影响墙体的美观。

2电气配管安装施工技术

2.1配管走向

家庭电气装潢设计时,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综合管线图进行装潢。另外,住宅建造时,室内的顶灯灯盒及配管都是预埋完成的,家庭装潢时应充分利用。

2.2施工顺序

应根据各种管线位置和各系统需要,按先上后下、先大后小的原则编排施工工序,即大风管、管道、电缆先行施工。广播线路、照明灯具、风口和天花支架安排在后,最后由天花封顶及开孔安装灯具、风口、喇叭。

2.3电气配管及电气的安装与施工

2.3.1电气配管混凝土内预埋敷设施工

配管预埋敷设施工时,PVC线管管壁厚度应≥1.8 mm。

(1)预埋线管弯曲半径≥管外径的10倍;切割线管时,应采用钢锯,禁止使用割管器。

(2)将线管预埋入墙内或地板时,线管外表面应距墙面、地面的深度≥20 mm。

(3)管与管之间的连接要采用套管连接,套管的长度应为管外径的1.5~3倍;当采用PVC线管为套管时,管口插入深度应为外径的1.1~1.8倍。

(4)在埋设PVC线管时,为避免浇捣时出现PVC管折断破裂现象,应将其分布在筋上边并与钢筋绑扎固定。

(5)预制板内敷管时尽量避免交叉,严禁成捆敷设,应成排分开,间隔放置。

(6)线管进入配电箱及盒内时应平直且应成排进箱,进入配电箱内的管子长度宜为3~5 mm;进入配电箱的镀锌管、薄壁管要用专用接地线卡和截面2.5 mm2以上黄绿双色RV导线与箱体连接牢固。

2.3.2电气管道刨沟槽安装施工

将沟槽施工的工序细分为定位、弹线、切割机割槽、剔槽、刨沟等若干工序。

(1)沟槽宽度和深度确定:①宽度计算:管道的外径+0.5 cm×(根数+1);②深度计算:管道的外径+1.5 cm。

(2)刨槽前,应先根据所计算的埋设管槽宽度,用墨斗弹出双线;刨制沟槽时,应采用扁凿和2.5磅榔头人工刨制,扁凿和墙体的角度应在40 °左右。

(3)槽不要剔得过深、过宽,槽的深度只要达到电线保护管与墙砖面齐平即可;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 mm。

(4)在所埋设的箱体稳定后,即可连接电气管道;在固定管道时,应采用钢钉、铁丝,每隔1 m将一根绑好铁丝的钢钉敲入砌体;如是硬塑料管,则应每隔0.6 m固定一道;同时,为避免粉刷层和砌体本体间的完全隔断,各根管道之间应间隔0.5 cm以上。

(5)在砌体施工时,应在砌体侧肋开槽,预留管道和开关盒槽;一般为便于管道埋入墙体和墙缝修补,槽的宽度和高度应定在106 mm和400 mm。

(6)在插座盒埋设和管道施工时,则应考虑到砌体高度、导墙高度及粉刷层厚度等诸多因素,一般插座安装高度宜为300 mm;在下面一层的砌体内,在安装插座孔洞内灌浆固定插座盒。

(7)在开关盒埋设和管道施工时,则应考虑到砌体高度、导墙高度及粉刷层厚度等诸多因素,一般开关盒的埋设高度宜为1 305 mm。

2.3.3线管管内穿线施工

穿线施工一般在建筑物的抹灰、粉刷及地面结束后进行。

(1)穿线前,应先用新布条或压缩空气将管内的水及杂物清除干净后再进行穿线。

(2)放线前,要先检查钢管管口锁母和防护套是否完好;放线时,应用放线盘缓慢放线,并把导线用棉纱布抹直。

(3)穿线时应一端送线,另一端拉线,两端动作要直,不能硬送强拉;A、B、C三相导线色标分别用黄、绿、红色区别,单相相线用红色,零线用蓝色,PE保护线用黄绿双色线;裸露导线要搪锡,并把焊油渣清除干净。

(4)导线接头包扎,先用橡胶带或黄蜡带用力紧缠二层,然后用黑胶布两层,包扎严密,使绝缘带牢固黏结,以防止潮气侵入。

2.4配电箱、插座盒等箱体安装

2.4.1配电箱暗装施工

(1)安装前,应根据配电箱的尺寸,在箱体部位、局部采用辅助配套砌筑,留出需要安装箱体的孔洞,孔洞应为箱体外形尺寸外延1 cm,将管道直接预留在孔洞内。

(2)在明装配电箱时,在砌体内加设过路线盒即可;在砌体牢固后,埋设箱体,采用镶嵌方法填实砌体缝。

2.4.2箱体明装施工

设置电箱固定点,固定点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或在孔洞内灌注混凝土。

3电气安装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1管路、导线敷设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3.1.1问题

管路、导线敷设存在的问题:①暗管距墙面或地面的位置出现规则裂缝;②金属管未做跨接接地线或者不论材质一律焊跨接接地线,镀锌管直接采用套管熔焊连接;③金属管拉线不加护口,管内有接关头,L、N、PE线没分色,多芯线断芯且直接与接头连接,线鼻子不配套;④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 °角。

3.1.2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①管路保护层厚度应>15 mm,墙体填充砂浆强度应>M10;②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两端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镀锌管壁厚小于2 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套管与紧固螺钉应配套并经强度和电气连续性试验;③金属管端应加护口,导线接头处应设在箱、盒处,PE线应采用黄绿相间导线,多芯线应搪锡,线鼻子应与线径配套;④在施工时应确保管路预埋深度不少于0.7 m;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

3.2配电箱、插座及开关安装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3.2.1问题

配电箱、插座及开关安装存在的问题:①箱体电焊开孔、开长孔,箱体锈蚀、变形、垃圾多;②进入配电箱的多条管子长短不一,排列不齐,未按一管一孔的原则而是开长孔、大孔;③插座接线混乱,使用类型不合适,开关切断零线,开关分合方向不一致。

3.2.2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①配电箱用专用工具开孔,管入箱体采用锁母或成品接头,开孔处应密封;②管子进入箱盒时应尽量排列好,一管一孔,不允许开大孔、长孔;开孔位置应选在配电箱电器安装板内侧,孔间净空不小于15 mm;③单相两、三孔插座面对插座“左零右火”,单相三孔插座及三箱四、五孔插座的上孔与PE(PEN)线相连,潮湿场所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 m),住宅采用安全插座。开关(包括带开关插座)切断相线,同一场所开关分合方向一致。

3.3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3.3.1问题

存在的问题:①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在安装前又不搪锡,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②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③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3.3.2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①多股导线的连接用铜接头压接;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②导线编排横平竖直,剥线头时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应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将布线鼻子与导线连接处包扎;③正确的色标应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浅蓝色;接地保护线(PE线)——黄绿双色导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施工技术。施工时,应做好充分的技术交底,明确电气配管的走向及施工顺序,同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和施工要求做好电气暗管敷设、穿线施工、配电箱和插座盒等箱体安装等细节工作,以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piping Prevent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Quan X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iping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reference only.

篇5: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大颗粒尿素一般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状尿素产品。大颗粒尿素由于其具有颗粒大、强度高、大小均匀、不易结块的优点, 特别适合散装运输和贮存, 克服了普通喷淋制得的尿素强度低、易粉化的缺点。当前世界上竞争力较强且被广泛应用的两种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是荷兰荷丰技术公司雾化流化床技术 (原挪威海德鲁技术) 和东洋 (TEC) 公司的喷射流化床技术。本文主要依托于中国五环工程公司承建的华鹤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2万t大颗粒尿素装置为例, 探讨荷丰大颗粒尿素造粒技术在工艺以及配管设计上的一些技术要点。

1 荷丰雾化流化床大颗粒造粒技术简介

1.1 工艺流程

从蒸发系统来的含尿素浓度为96%的尿液, 在加入37%的甲醛溶液生成脲甲醛溶液后送入流化床造粒机中。尿液被雾化空气雾化成细小的液滴, 与悬浮在流化床中的晶种接触, 使颗粒不断增大。从造粒机出来的颗粒尿素经初步冷却后, 经斗式提升机送入振动筛, 筛分分离出粒径符合要求的颗粒尿素, 再经最终产品冷却器冷却后, 送入成品仓库。分离出的超大颗粒尿素经破碎后与分离出的细小颗粒尿素一并送入造粒机作为造粒晶种循环使用。造粒机和冷却器排出的含尿素粉尘的空气分别送入洗涤器, 回收尿素粉尘后放空。回收的尿液送至尿素装置。流程简图如下:

1.2 工艺特点

(1) 通过采用水冷技术, 降低了流化空气的流量, 进而降低了电耗及洗涤负荷。

(2) 通过采用低压降新型卧式洗涤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洗涤效率, 大幅度降低尿素粉尘排放。可使洗涤器压降从传统洗涤工艺的2.94~5.88kPa (300~600mmH2O) 降低至目前的0.49kPa (50mmH2O) 左右, 进一步大幅度降低了引风机的能耗。

(3) 通过合理优化布置, 使框架高度从传统的42m左右降至35m左右, 因而进一步大幅度地降低了投资。

2 设备布置要点

1) 造粒机和流化床冷却器之间的距离要求最短, 专利商推荐的是600mm。

原因:造粒机里面形成的尿素颗粒需要自然顺畅流动到冷却器内, 形成沸腾床, 完成冷却过程。如果该段距离过长, 则尿素颗粒有可能在接管口的地方堆积, 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2) 洗涤器靠近造粒厂房室外露天布置。

优点:进洗涤器风管上有管道喷头和阀门需要经常巡检。洗涤器靠近厂房布置, 可以利用框架设置悬挑平台, 既可以方便巡检, 同时也可以作为风管的支撑, 一举两得。

3 配管要点

3.1 尿液管道

进料管线中介质为96%的尿素溶液, 由于尿液固有的易结晶的特性, 从尿素熔融泵的出口至造粒机附近的切断阀前的整根管线都要求是带坡度的夹套管。夹套管、夹套弯头、夹套三通以及夹套法兰的运用是一个重点。

造粒机设备上尿液进口附近有蒸汽进口, 冷凝液出口, 雾化空气进口等多个管口, 管口距离近, 配管空间有限。该区域的管道一定要合理布局, 兼顾工艺、操作等多方面需求。值得提醒的是在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拿到三通阀的订货资料, 将阀门实际长度输入模型。比如同是三通阀, 球阀和旋塞阀的阀门和阀杆的长度差别都很大。这在紧凑的造粒机进口配管区域, 是不容忽视的“细节”。

3.2 真空收尘管线的布置

在尿素振动筛、破碎机以及晶种贮斗等易产生尿素粉尘的机运设备上有专门的粉尘收集管口。通过收尘管线经由粉尘收集鼓风机送至粉尘洗涤器。为了防止尿素粉尘在管道中聚集堵塞, 收尘管线需满足与水平方向夹角大于30°的角度要求。

与尿素振动筛相连的收尘管线管口位于振动筛顶盖上, 为保证筛网拆卸清洗需要的检修空间, 收尘管线靠近振动筛管口处应设置可拆卸短管。

粉尘收集管上的检查口应设置在管道上盲端且可接近处, 如楼面或平台附近。

3.3 风机旋向的选择

本装置中选用的都是离心式鼓风机, 风机在工作中, 气流由风机轴向进入叶片空间, 然后在叶轮的驱动下一方面随叶轮旋转;另一方面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提高能量, 沿半径方向离开叶轮。正确的风机出口方位可以减小风管阻力, 降低管道压降, 提高设计质量。根据从电机端看风机出风方向, 风机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如下图2。

本装置中一共有五台风机。根据其布置的位置高低不同以及每台风机风量不同导致的风机尺寸差异, 风机旋向的选择同样不尽相同。在设计前期和风机厂商沟通的过程中, 需要对方提供一个初步的风机尺寸, 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机旋向反馈给制造厂。

3.4 引风机出口管道支撑及平台设计

大颗粒尿素装置中两台引风机风量大, 风机本体重量为14t左右, 土建基础通常需要做桩基设计。同时出口管道口径为DN2000, 管架的设计也需要土建专业来完成。在提土建一次条件时, 就需要将出口管道的管架条件一起提供给土建专业, 以便统一考虑, 将风机基础和管架基础设计成联合基础。

3.5 风管的设计

风管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借鉴热工专业风管详图的做法绘制风管布置图, 将每一根或每一个独立系统的风管绘制成平面图和立面图, 管段、管件独立编号, 绘制包含有加固肋间距的管件详图, 增加详细的管道材料列表。这些信息都有序反映在同一张图纸上。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材料的准确性且方便了工人施工。在实施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以下几处细节可能产生疏忽:

(1) 因风管中有304和碳钢两种材质, 手工统计的材料可能会混淆材质。

(2) 外部加强筋的规格和结构要根据母管实际调整。

(3) 碳钢材质的管线在专利商的文件中要求做内防腐, 工艺专业只写在PID首页上了, 有可能产生遗漏。如果管道专业把这项要求在用于直接指导施工安装的风管布置图上也体现出来, 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4 结语

荷丰大颗粒尿素雾化流化床造粒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成熟的大颗粒造粒工艺。本文仅简单探讨了工艺、设备布置以及管道布置方面的一些特点, 要完成好荷丰大颗粒装置的配管设计, 还需要设计人员认真研读P&ID, 遵循管道布置一般原则, 并结合大颗粒装置的自身特点,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考虑操作和维修便利以及配管的整齐美观。

欢迎订阅《化工设计通讯》

篇6: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关键词】泵站;施工期;混凝土;防治措施;结构开裂

0.前言

在众多泵站的施工、运行管理过程中,泵站结构频繁出现了开裂的现象,成为一直困扰工程界的“疑难杂症”之一。裂缝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结构的抗渗性能,还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以及钢筋的锈蚀,对泵站的结构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结构开裂成为泵站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泵站结构中时常开裂的部位包括底板、流道、挡水墙以及电机大梁等,其中尤以在底板和流道发现的裂缝居多。本文基于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基本理论[1],对泵站底板和流道结构施工期开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根据裂缝的成因以及泵站结构的具体特点提出相应的温控方法,供相关工程参考应用。

1.施工期裂缝成因分析

1.1底板裂缝成因分析

底板浇筑后,水泥、粉煤灰等与水发生剧烈的水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混凝土导热性能较差,大量的水化热量积贮底板中心,底板内部温度升高幅度较大;而底板的四周、顶面以及底面分别与大气和地基接触,通过热对流和热传导散出部分水化热量,温度升高幅度有限。与升温幅度对应,底板内部热膨胀变形较大,表面热膨胀变形较小,内部混凝土的热膨胀变形受到表层混凝土的约束,因此,底板表面出现拉应力,而内部则出现压应力。考虑到混凝土早期抗裂强度性能有限,混凝土底板早期存在表面开裂的可能。这种类型的裂缝在一般出现在低温季节浇筑的底板表面的中部,出现时间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裂缝方向与底板的长边方向垂直,且以表面浅层裂缝为主。

后期,底板混凝土温度逐渐下降,产生温缩变形,温缩变形受地基的约束因而在底板中产生拉应力。考虑到底板中心降温幅度大于表面,因此,后期底板中心的拉应力较大,一旦开裂,裂缝将从内部向表面扩展。后期一旦在底板表面发现裂缝,一般已经贯穿整块底板,对结构安全的危害性较大。

1.2流道裂缝成因分析

与底板相似,流道结构早期也呈现出“内热外冷”的分布规律,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较大,很有可能从表面开裂。早期发现的裂缝一般出现在厚度较大的墩墙部位,结构越厚,内外温差越大,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相应增大。在后期,流道结构的温缩变形受到了前期浇筑的混凝土底板的强约束作用,结构中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与上述底板后期开裂的基理相同,流道后期一旦发现裂缝,一般已是贯穿性裂缝,对结构安全的影响较大。底板与流道浇筑时间的间隔越长,后期底板对流道的约束作用越强,后期开裂的可能性越大。

2.泵站温控防裂对策

笔者将根据裂缝的成因及泵站具体的特点从设计优化和施工控制这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两个关键部位施工期的温控防裂方法。

2.1设计优化

2.1.1优选混凝土

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泵站各个部位承受荷载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混凝土各项物理性能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尤其是内部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的用量必然越大,水化热量相应增加,早期的内外温差和后期的降温幅度随之增大,混凝土前、后期开裂的风险均有所增加。除了设法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外,选择中热或低热水泥、选择低热膨胀性的骨料、掺入减水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或掺入硅粉、钢纤维以及聚丙烯纤维等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1.2配筋设计的优化

在对泵站底板、流道等易裂部位配筋时,除了应按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的相关要求配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混凝土表面适当地增配部分温度钢筋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温度钢筋的直径宜控制在10-14mm之间,间距宜控制在100-150mm之间,温度钢筋宜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外侧,与混凝土边缘的距离宜控制在25-30mm左右。在表面增配温度钢筋后,混凝土早期表面开裂的风险相应减小,但这种钢筋对后期的贯穿性裂缝限裂作用不大。

2.1.3利用抛石混凝土或浆砌石代替部分混凝土

在进行底板或墩墙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时,可利用抛石混凝土或浆砌石代替部分混凝土。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进而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量,相应减小早期的内外温差和后期的降温幅度,减小混凝土结构开裂的风险外,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投资,但施工过程中限制较多,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

2.2施工控制

除了从优化设计的角度考虑泵站施工期的温控防裂外,施工控制也是温控防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2.2.1合理的分块浇筑混凝土

分块浇筑是指根据泵站结构的具体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临时施工缝将整体结构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块体进行间隔浇筑。这样施工一方面是受制施工方的于混凝土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的分块浇筑,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早期的内外温差以及基础对上部结构的约束作用,减小混凝土前、后期开裂的风险。常用的分块方式有“后浇带”和“吊空模板”等。

2.2.2降低浇筑温度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浇筑温度。浇筑温度越低,混凝土早期的内外温差和后期的温降幅度也越小,混凝土前、后期开裂的可能性也相应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降温措施,如地龛取料来降低骨料的温度、加冰或冰水拌合、运输过程中遮阳隔热保温、避开高温季节浇筑等等。

2.2.3表面保温和养护

混凝土早期表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合适的保温材料后,混凝土内外温差相应减小,表面应力状态明显改善,早期表面开裂可能性明显减小。但保温后混凝土后期降温幅度有所加大,因此一味地强调加强表面保温也是不合适的。

2.2.4通水冷却

过去,在混凝土内部布置冷却水管通水冷却一般用于混凝土重力坝或拱坝施工,在水闸、泵站这类水工建筑物中应用得较少。但根据国内相关文献[2,3],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多个已建成的泵站也引进了这项技术,底板和流道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布置了冷却水管并通深井水冷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水冷却可以有效地带出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量,相应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后期的降温幅度,有力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但水管布置形式的确定,水管材质和直径的选择、层距和间距的选择、通水流量和通水时间选择仍处在探索阶段,宜进一步深入研究。

3.总结

本文根据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基本理论简要分析了泵站底板和流道结构施工期开裂的主要原因,并从设计优化和施工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且施工简便的温控防裂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科]

【参考文献】

[1]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篇7: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1 大中型泵站施工中的重点难点与措施

一个大中型泵站包括多个单位工程施工项目, 单位工程施工联系比较密切, 各种工序均需交叉套搭, 单位工程之间协调工作量大;土方工程量大、土质极差, 而且存在影响地基及边坡安全的潜水和承压水;泵站结构厚薄不均、肘形流道复杂, 结构外观质量、防裂要求高;泵站施工层次多、土建与安装施工交叉套搭多, 施工协调工作量大;桩基基础工程量大, 施工种类多, 各种桩基础施工交叉套搭多, 施工协调工作量大;各个单位工程控制工期较紧, 必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进度目标、安全文明工地建设目标、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

1.1 土方开挖、降排水工程

高透水性的地基对土方开挖、砼施工都存在潜在的不利因素, 需及时排出基坑。确保基坑开挖边坡稳定与地基安全。施工中一般采用深挖龙沟明排与大口井降低承压水的方法, 同时局部地质较差建筑部位辅以轻型井点降水措施, 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按排各部位的土方开挖顺序, 采用分段分层的开挖方法, 做到挖填结合, 严格控制开挖边坡不陡于1∶3、减小基坑边荷载、控制机械扰动、加强坡面防护与变形安全监测, 做好边坡应急安全预案与措施落实,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现场管理, 确保基坑及边坡安全。

1.2 土方平衡

土方平衡决定着工程成本的增加与降低, 处理好土方平衡问题, 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十分重要。施工中将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做到挖填结合;土方调配按照就近调配的原则进行, 适宜回填填料优先用于建筑物、堤防、公路接线等填筑。施工中土方工程量大, 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多, 土方机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3 基础施工

工程基础处理有钻孔灌注桩、砼预制方桩、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履带钻孔桩、水泥土置换等, 类型相对较多, 桩基在承压水条件下软土层中成孔质量控制、预制方桩淤泥质软土中质量控制是基础处理的重点和难点。

1.4 泵站混凝土工程施工

泵站结构尺寸较大、结构厚薄不均、进出水流道线型复杂、结构分层较多, 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混凝土防裂、施工缝质量保证, 是本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合理设置施工层次, 外露混凝土面使用大面镜面竹胶模板、优质脱模剂, 异型部位 (流道、墩头等) 使用定加工模板现场组装,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用多掺技术 (优质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改性抗裂纤维等) 、冷水拌和混凝土、结构薄弱部位结构加强、施工缝设置键槽及临时止水片、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等措施, 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

1.5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

大中型工程装机容量较大,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较复杂, 安装工作量大,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泵站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而且施工过程与土建套搭, 施工干扰多。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内在核心。

1.6 承包人协调及进度控制

大中型泵站工程施工承包人相对较多, 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土建承包人、建筑装修承包人、承包人内部多个作业组、工程与地方等多个关系人;施工工作面相对集中, 结构间工序次序要求严格, 不便于突击抢工, 易窝工。因此各方关系的协调与施工科学安排, 关系到该工程能否按期发挥效用。

1.7 工程安全文明施工

工程结构处于软土地基上, 基坑开挖边坡稳定安全、结构稳定安全是本工程结构安全的重点, 土方施工作业机械多、汛期施工安全、土建施工与机电安装不可避免的立体交叉、建筑施工高空作业是本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施工人员素质差异与创建文明工地更高要求的矛盾, 是创建文明工地的难点。

2 大中型泵站主体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

2.1 泵站砼工程平面施工顺序

泵站工程施工平面包括站身、上下游翼墙、上下游护坦、及其基础处理工程。泵站站身土建工程是整个工程进度关键线路工作, 而上下游翼墙直接制约着后续机电设备安装关键线路工作。施工进度安排以泵站站身为核心工作, 上下游翼墙合理套搭安排。按照先低后高、先重后轻、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 主体砼平面施工顺序见如下所示:

2.2 泵站砼工程立面施工顺序

基础工程→垫层→底板→进水流道及空箱层→水泵井及出水流道底板层→联轴层及出水流道→电机层顶板。

2.3 泵站站身砼施工

2.3.1 混凝土垫层

桩基及防渗墙施工后, 按设计要求对防渗墙段进行漏水试验, 确定防渗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后, 可进行泵站底板的施工。垫层砼用混凝土泵车直接打至浇筑仓面, 人工平整, 浇筑时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动密实。

2.3.2 站身底板施工

站身底板施工时使用组合大钢模板立模, 用双排φ50钢管作围囹, 钢管打斜撑加固, 立模时注意保护水平止水和垂直止水, 伸缩缝。

泵站底板仓面面积较大, 进水侧、出水空箱侧与进人孔空箱位置底板高差大采用分段水平分层法由低向高施工, 先完成廊道空箱9底板, 然后进行进出水侧底板施工, 每邳30cm。砼运输采用2台HBT60砼拖式输送泵,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每人控制4~5m范围 (每两人搭接50cm) , 振捣器移动间距40cm。振捣时间15~30秒, 间隔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直至浇筑结束。底板砼施工时掺用缓凝剂由试验确定, 以防冷缝。砼骨料采用2台LM-3装载机上料, 砼浇筑采用搅拌站拌制砼, 搅拌车运输, 混凝土泵通过导管、溜槽送入仓面, 人工辅助平仓, 机械振捣。钢筋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尺寸、型号, 在钢筋加工厂机械弯制加工成型后, 用平板车和人工运至现场绑扎安装。模板安装时检查尺寸、接缝及牢固性, 安装后复核尺寸, 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浇筑, 浇筑时注意对插筋和预埋加强固定, 防止发生偏位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底板浇筑结束后, 在其顶面按设计图纸布设沉降观测钉, 观测沉降值, 建筑物每增加一级荷载沉降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随站身砼上升分次观测高程、位移, 直到移至墩墙顶。

2.3.3 进水流道及空箱施工

进水流道层及空箱施工界面:站上侧空箱顶板~廊道空箱顶板面~进水流道顶面, 包括边墩、隔墩、肘形进水流道、泵墩、空箱顶板, 浇筑断面详见上述《泵站站身砼施工立面分层示意图》。施工工艺流程为:层面处理→闸门埋件安装→肘形流道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制安加固→仓面验收→砼浇筑→养护。

1) 层面处理。施工前对底板与墩、墙接触的施工缝面进行凿毛处理, 凿到老砼面露石子为止, 然后清除凿毛浮渣, 用水冲洗干净, 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施工。2) 钢筋制安。钢筋制作在钢筋加工厂按设计及施工详图要求加工成型, 并且分类堆放, 挂牌标明规格、型号、部位、编号。绑扎时用平板车运至现场, 人工绑扎焊接。绑扎时必须保证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两排钢筋网间用φ16钢筋做成[型焊接支撑, 确保面层钢筋网的间距。砼保护层用预制好的高标号砂浆预制垫块绑扎在钢筋外表面上控制。3) 模板制安。进水流道、墩头施工时采用工厂定加工整体钢模板, 侧墙、泵座、隔墩、空箱采用定型钢模板组拼, 门槽铁件部位采用钢模、木模结合施工, 垂直止水部分采用木模燕尾槽预埋, 每个进水流道模板现场拼装安装。模板安装顺序:进水流道异型模→空箱内模→泵座→边墩、墙外模, 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安装, 用双排φ50钢管作纵横围囹, 隔墙和流道模板采用φ16mm对销螺栓固定, 对销螺栓间距为纵向0.5m, 横向0.75m一根, 流道施工均采用一次性对销螺栓, 对销螺栓两头在保护层位置向内焊薄钢板作止水, 以防止流道壁从对销螺栓处窨水。两侧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支架作为模板支撑, 墙之间采用钢管搭设顶撑, 使得几个流道钢管脚手连成一体, 以增强横向刚度和整体性, 模板安装结束后对各部位的平面和空间位置进行检查、纠偏和重新加固, 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施工图和规范要求内。4) 砼浇筑。用二台混凝土泵车送料辅以溜槽、串管入仓。砼浇筑前, 仓面用水冲洗干净, 施工缝面充分湿润 (无积水) , 铺一层2~3cm高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一个级别的水泥砂浆, 随后进行砼浇筑。砼浇筑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浇筑, 每邳30cm, 立面均匀上升平衡浇筑, 以防底板受力和模板受力不均匀产生不均匀变形, 顺水流向每个隔墙布设4台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在浇门槽部位时, 由于门槽段结构较薄, 钢筋较密, 施工时该处用流动性较好的砼浇筑, 同时加强振捣。另在浇筑过程中, 控制好仓面的进料速度, 防止进料过快侧向压力较大而破坏模板, 同时加强值班, 观察在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变形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确保万无一失。

泵站流道部位施工时, 对模板、脚手及砼浇筑要求较高, 既要保证砼的内部质量, 又要确保流道线型美观、弧线流畅, 施工时, 将对该部位进行特殊处理, 模板施工时, 安排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模板工立模, 模板内面采用喷塑, 流道部位及进水口采用整体钢管支撑, 支撑间距经计算能承受上部荷载确定, 待上部砼强度达100%时拆除支撑, 砼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法施工, 砼振捣安排高级工进行, 砼施工结束后, 加强对该部位的砼养护工作。门槽的施工质量是闸门运行质量的关键部位, 该工程门槽部分铁件采用一次预埋, 二期砼浇筑。

2.3.4 水泵井及出水流道底板层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为:浆砌块石芯墙→层面处理→立底模与侧模→钢筋焊接和绑扎 (包括下期施工预埋的钢筋) →模板制安加固→仓面验收→砼浇筑→养护。 (施工方法同上)

2.3.5 联轴层、出水流道的施工

认真进行墙面施工缝的凿毛、清理, 复查墙面插筋的位置, 然后立模、扎筋, 钢筋连接采用单面电弧焊接。联轴层梁板混凝土横向由一端向另一端一次浇筑完成。出水流道模板为内外立整体模板, 采用内外面水平分层、均衡上升浇筑。出水流道和联轴层结构复杂, 内部局部梁板预留插筋, 作后期浇筑。

2.3.6 电机层顶板

联轴层、出水流道层施工时站身墩墙外墙一次性浇筑, 电机层顶板采用吊空法施工。

2.3.7 抗裂纤维混凝土的施工

采购复合抗裂纤维在工厂按混凝土每机拌和量分包包装, 现场拌和时专人直接投入料斗。拌和时间延长45S至60S, 通过现场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泵站工程的进、出水流道、及外露的挡墙混凝土掺用复合抗裂纤维, 施工时做到提前改料浇筑, 做到宁可多用、多拌。混凝土成型后保湿养护时间延长到21天。

3 上下游翼墙施工

翼墙混凝土立面施工顺序为:灌注桩基础处理→封底砼→底板→墙身。采用“竹胶钢框模板+钢管围檩+满堂钢管脚手架”工艺施工。

底板立模采用大钢模板, 钢管围囹定位。翼墙底板与墙身接缝处设置键槽, 并进行表面凿毛处理。墙身采用全新镜面竹胶钢框组合大模板拼装立模, 对销螺栓加固, 对销螺栓间距通过计算确定。翼墙两侧采用钢管搭设脚手加固支撑模板, 墙体之间采用钢管搭设顶撑, 以增加墙体模板的刚度和整体性。钢筋在内场制作成型, 由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人力卸货搬运至操作平台上绑扎。绑扎好的钢筋网临时固定在脚手架上。混凝土由拌和楼统一拌制, 采用泵送入模。混凝土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浇筑, 分层厚度小于50cm。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墙后土方填筑过程中, 派专人负责跟踪监测墙身的前倾和位移, 如发现异常, 立即停止填筑, 查明原因后再填筑。

4 上下游护坦施工

泵站站身上下游均设有钢筋砼护坦, 钢筋砼护坦为常规混凝土工程, 站塘基坑开挖及周边底板施工超挖部位用素砼回填或根据现场监理规定的处理方法回填。护坦施工安排在站身及相邻翼墙完成后施工。混凝土护坦施工关键控制好面层钢筋保护层, 底层钢筋使用混凝土垫块控制, 面层钢筋搁置于混凝土撑柱上, 并悬吊于仓面脚手钢管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工专人值班, 混凝土光面时剪断吊点。混凝土采用斜分层法退步浇筑。熟料采用砼输送泵直接入仓浇筑,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成型后混凝土加强保湿养护, 防止出现干缩裂缝。

5 结语

篇8: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关键词:灌区泵站改造;机电设备;基础设施;计算机监控;水工建筑物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3-0171-02

1泵站概况

宝鸡峡白鹤泵站是北干渠灌溉系统帝王泵站的二级站,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西白鹤村,主要灌溉秦都区马庄镇、渭城区北杜乡、底张乡以及泾阳县蒋刘乡的7.76万亩农田。泵站于1959年建成,1997年曾对泵站主机组及部分电气设备进行了更新,更新后泵站设计流量3.87m3/s、扬程19m;安装24SAP-18A型卧式离心泵4台,配套Y355-6型250kW 6kV电动机;安装20SA-22型卧式离心泵1台,配套Y355-6型200kW 6kV电动机,泵站总装机功率1200kW。泵站为正向进水、正向出水,进水池、主厂房、输水管道、出水池呈直线布置;主厂房为砖混结构,水泵电动机组呈一列式布置,厂内设5t单梁桥式起重机;出水管道采用拍门断流,压力管道为单机单管;主变压器为S7-1600-35/6.3kVA,35kV输电线路全长4km。

2009年2月,陕西省水利厅组织专家组对白鹤泵站进行了现场全面检测,安全鉴定结论为:白鹤泵站建筑物为四类建筑物,水泵机组为二类设备,其余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为四类设备。泵站综合评定为四类泵站,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实施更新改造。

2泵站更新改造目标

2.1总体要求

改造任务完成后,泵站要达到功能健全、高效运行、管理科学、安全生产。以良好的工程设施、先进的技术装备为支撑,以工程自动控制、科学合理调度运用为中心,全面实现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基础工程质量稳固、管理制度机制科学,确保泵站工程高效、安全运行,为水利工程整体发挥效能和灌区群众抗旱夺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2.2主要目标

2.2.1坚持“技术立业、科技兴水”。根据泵站建成多年来泵站科技进步和设备研发状况,综合运用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建设一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布局科学化、设备现代化、运行自动化的泵站。

2.2.2建立泵站计算机自动化监控体系。自动化监控系统选用应具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等优势;系统内在结构、技术性能和各项指标,与泵站规模大小、灌溉生产实际需求相匹配。

2.2.3全面改善机电设备性能和运行质量。通过货比三家、专家评审、择优选择,提高主机组和辅助设备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确保生产安全基础上,注重提高泵站装置运行效率,降低泵站运行维护成本,务求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2.4加强设备科学化管理,改善泵站基础设施。组织全员学习培训泵站新设备管理知识,分工协作,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使泵站日常管理运营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要求。

2.2.5进一步改革泵站管理机制。在保证工程维修养护投入、体现泵站工程公益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建立现代企业化运营管理制度,实行综合考核和工效挂钩,使泵站内部运行管理达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讲求效率、效能最佳。

2.2.6建立科学的人、财、物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泵站运行管理、物料使用与资金开支监管机制、职工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岗位成才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人、财、物综合管理效益。

3泵站更新改造主要任务

3.1改造泵站破损水工建筑物

因白鹤泵站部分厂房基础沉陷,建筑裂缝、损坏严重;压力钢管严重腐蚀,混凝土管严重碳化、漏筋,对泵站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因此决定对泵房主体工程、进出水建筑物、压力管道等进行更新改造。

3.2改造更新泵站机电设备

白鹤泵站原电气设备大部分为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控制方式落后,采用无五防装置的少油开关,手动操作;落后的电磁继电保护装置和电气仪表,布线混乱,电缆老化漏油,外铠剥落。且厂家已淘汰生产。考虑到电气设备更新换代需要,决定全部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电气设备,更新为新型计算机保护的成套电气设备。

3.3改造泵站辅助设施和金属结构技术

白鹤泵站原辅助设备和起重设备落后,蝶阀损坏严重,使用极不安全。更新改造全面安排完善拦污清污、检修、排水、起重、通风、断流、冷却、供水等辅助设备和设施的更新。

3.4建设泵站计算机监控设施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实施泵站主要设备的动态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逐步实现整个工程计算机联网调度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泵站运行的安全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泵站经济效益。

3.5改造完善工程管理设施

白鹤泵站地处偏僻,站内生产、安全保护、检测、计量设施落后,高温、噪声扰人,周边环境黄土裸露。设计计划对生产、生活区的建设,站区环境、交通和道路设施、生产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改善。

3.6推广现代管理新理论新办法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全员任务和职责,落实管理经费,加快泵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和少人值守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泵站良性运行机制。

4泵站更新改造设计原则

4.1安全至上,节能高效

积极依靠新科技、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应用,提高泵站运行安全性和装备效能,促进泵站安全运行、节能高效、科学防洪抗旱,有效服务灌区“三农”发展。

4.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把泵站更新改造的重点放在提高机组设备抽水能力、安全生产保障性能上;对严重影响泵站生产、职工生活、生态环境的设施全面更新改造,优先改造影响泵站安全运行、决定抽水功效大小的泵站核心技术部件和主机组等关键设备。

4.3因事制宜,科学设计

根据国家资金投入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泵站改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恰如其分、科学合理。

4.4人、财、物投入效益统筹兼顾

注重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减少人员配置数量,减轻劳动强度,切实维护职工身心健康。同时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针对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症施治,以较少工程投资创造最佳效益。

4.5积极推进泵站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要求,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合理配置泵站管理、运行人员,划定日常运营费用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科学管理、精打细算,提高人员、设备、投资产出效能。

4.6优化水泵选型配置

认真总结灌区长期泵站运行经验,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用水流量的变化,满足灌溉生产需求。

4.7以泵站现代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高起点设计规划,制定创新性方案,高标准实施改造,积极推进泵站建筑设施、机电设备的技术升级,提高工程管理科技化水平,更好地为当地农业抗旱灌溉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5结语

泵站更新改造设计,应立足泵站设施现状利用减少投资,修缮加固破损设施保障安全,积极采用现代水利新科技、管理新理论提升技术水准和效能,三方面统筹规划,择优定策,有机组合,最大限度提升泵站改造设计科学化水平,提升泵站工程改造综合效益。

作者简介:杨林(1972-),男,陕西延安人,陕西省宝鸡峡白鹤管理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上一篇:日记:学雷锋下一篇:学会宽容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