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2024-05-25

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共14篇)

篇1: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复习邀请舞《找朋友》,能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舞蹈,体验参与舞蹈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明胶片“风”、“雨”、“树”一套,录音机、磁带、电视机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歌曲《好宝宝有礼貌》。(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二、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视频转换仪,看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唱得不错,还是个有礼貌的孩子。看,小鸟也飞到小三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1)请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歌曲《大树妈妈》一遍。

师:今天赵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树妈妈》,讲的就是大树妈妈和小鸟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2)提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你听到些什么呢?

(3)第二次欣赏曲子。师: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大树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为小鸟做什么事情呢?

(4)提问:大树妈妈长得怎样?它为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师小结:因为有了大树妈妈的爱护、关心,小鸟们快乐的成长,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听上去很轻松、愉快,让我们再听一遍。

(5)欣赏第三遍。提醒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

(6)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一遍。

三、结束部分:复习邀请舞《找朋友》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跳邀请舞,提醒幼儿在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这一句时,能马上找到朋友,两人面对面做动作,最后打招呼“再见”时,交换位置,重新开始舞蹈。

篇2: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小班音乐欣赏《大树妈妈》

宏德试验幼儿园

活动设计:林虹

一、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大树妈妈”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光盘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多媒体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二、教师手拿大型树叶扮演大树妈妈,进行表演唱两遍,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做风吹大树状。

(用多媒体光盘放音乐)

三、启发幼儿创编各种树造型。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模仿其中较好的造型动作,边哼音乐边随乐曲做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大树妈妈,幼儿扮小鸟,小鸟围在大树妈妈身边做鸟飞,睡觉,刮风下雨及依偎大树妈妈的动作。

五、结伴表演。

三、点评:

这个活动是基于幼儿年龄、幼儿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环境、氛围,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表达已知,在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运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还运用生生互动,促使幼儿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感染情绪,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彩色世界(美术)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颜色并能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各种游戏增进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头饰、地上画好的圈、各种颜色的水粉色及宣纸、各种颜色的玩具、故事《宣纸的故事》、6种小动物及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1、《颜色大风吹》的游戏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大风吹,把小朋友们分成六组,每组戴不同颜色的头饰,我们先请幼儿看看自己的头饰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老师说:“大风吹红色头饰的小朋友”红色头饰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内,其它颜色头饰的小朋友则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师检查有没有错,再替换不同的颜色。

2、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小朋友们表现的那么好,现在请你们帮个忙行吗?行!你们看小猪它们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房子,红颜色的,那它们家放什么颜色的玩具?红颜色的,小猫的家是什么………,瞧!这么多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给分一分,把各种颜色的玩具放在小动物的家里。

3、小动物们热情地邀请咱们去做客,那咱们带什么礼物叱?噢,有了,老师教你们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画送给小动物们,这是一个好办法:进行染色游戏。

4、利用染好的“小手绢”进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们戴着自己的礼物到小动物家做客——进行区域游戏。科学区进行调色游戏,观察颜色的变化。美工区进行涂色各种颜色的水果,各种颜色的碎纸来添色 语言区进行表演,想一想,红色的物体并说出它的作用。

6、进行户外锻炼,各种颜色的队伍进行比赛

篇3: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 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 培养能力 美育

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范围有限,当播放一曲美妙活泼的音乐时,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与之产生共鸣;有的孩子卻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如何根据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长短不容易理解,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将音乐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呢?

一、 培养幼儿对节奏的理解力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有助于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 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如:动物的叫声:小鸟|喳喳喳|。小猫|喵—|。公鸡|喔喔|喔—|等声音,从中区分节奏。自然界的声音: 下大雨了|哗啦啦|;下小雨了|淅沥沥—|;吹风了|呼啦|呼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 火车|呜—|, 汽车|嘀嘀|嘀嘀|等。从中发现节奏的长、短;快、慢;轻、重。在寻找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模仿节奏的兴趣,为更好地感知节奏、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2.通过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的练习加深对节奏的理解。运用各种趣味游戏,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能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

语言节奏,如:

⑴入园自我介绍 × ×|× — | × × | ×××||

大 家 好 我 叫 王小明

⑵儿歌:× ×|×— |××| × —|××|××|× ×| × —||

小 白兔 白又 白 两只耳朵竖起 来

动作节奏,如:歌曲《走路》中不同动物走路的形象特征来感知快慢与轻重。

× ×| × × | × ×| × ×| × —||

小 兔 走 路 蹦 蹦 蹦 蹦 跳

小 鸭 走 路 摇 啊 摇 呀 摇

小乌龟走 路 慢 吞 吞

小花猫走 路 静 悄 悄

二、 让幼儿倾听,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1.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让幼儿安静、耐心地用心欣赏音乐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一日活动中教师可在午餐前。午休前及放学前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欣赏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让幼儿反复欣赏,从中得出自己的体会。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音乐。小班幼儿有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快乐活泼的音乐使儿童心情愉快,安静的音乐使儿童心情平静。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蕴藏的情感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形象的伴奏和与身边常听的事、物的声音等。但是听进行曲、摇篮曲或欢乐的舞曲时能随音乐走步、抱娃娃、兴奋得手舞足蹈等。如小班幼儿入园前多依赖家长陪睡这一特点,可选择《摇篮曲》让幼儿欣赏,去体会妈妈轻哄自己睡觉时的感觉,感受乐曲的缓慢、轻柔、舒适。

三、丰富幼儿音乐经验

在欣赏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并提供机会让幼儿把这些感受表现出来。要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和表达的内容,不仅要靠听觉去感知,还必须让幼儿亲自参与,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

在欣赏乐曲《大象与蚊子》时,我先分乐章分别给幼儿提供了蚊子和大象的不同段落让幼儿欣赏,如蚊子嗡嗡飞的声音,让幼儿体会蚊子飞时的“轻”和围着人飞时的“烦”,并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又给幼儿听了大象的声音,让幼儿想象被蚊子打扰时的气愤和大象动作的“重”,让幼儿模仿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在此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音乐的感受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一节动静结合的欣赏课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欣赏热情。

篇4:《大树妈妈》小班教案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学习句型“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并尝试仿编。

3、体验妈妈和娃娃之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难点:

学习句型“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

对“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

2、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唤起已有经验,我们都有妈妈,妈妈喜欢你吗?你爱妈妈吗?你会给妈妈做什么事?

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会用各种方式爱妈妈。

二、理解学习诗歌。

1、(出示ppt图片1)大树妈妈也喜欢娃娃,她有哪些娃娃呢?(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大树妈妈》。2、(出示课件ppt图片2)教师配乐朗诵《大树妈妈》。

3、提问: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分别出示ppt图片3)

小鸟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小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松鼠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松鼠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星星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星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4、完整朗诵。

三、仿编诗歌。

还有谁来当娃娃?他会对大树妈妈说什么?

四、活动结束

大树妈妈有这么多的好娃娃可真高兴!看,还有许多娃娃都抢着来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讨论:教师给出的更多的娃娃。

小朋友也要做妈妈的好娃娃啊!跟着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模仿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抱一抱等。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及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实践反思:

优点:在整个课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恰当的辅助学习工具――课件;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回答;大部分的时间给了幼儿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给每位幼儿发言的机会,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发展、对妈妈依恋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语言完整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感受到孩子们能较长时间地倾听诗歌内容及同伴讲话,对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1、在活动中有一位幼儿,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要干什么?”我及于关注我提出的问题:“猜猜大树妈妈有哪些娃娃?”只是抱了抱、摸了摸这孩子的头,孩子看我不太理睬她便坐回座位上了。我在处理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不能做到灵活处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2、由于这次活动是限时讲课。(小班15分钟)我担心超时在活动结束环节收的太急,没有ppt中飞机、太阳等娃娃较好延伸。

篇5: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1、练声

(1)复习歌曲《两只小鸟》。(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2)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知道吗?今天小鸟也飞到小(2)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请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大树妈妈》一遍。今天李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树妈妈》,讲的就是大树妈妈和小鸟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3)提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你听到些什么呢?

3、第二次欣赏曲子。

(1)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大树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为小鸟做什么事情呢?

(2)提问:大树妈妈长得怎样?它为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因为有了大树妈妈的爱护、关心,小鸟们快乐的成长,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听上去很轻松、愉快,让我们再听一遍。

(3)欣赏第三遍。提醒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

(4)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一遍。

4、结束部分:复习律动《碰一碰》

篇6:小学音乐 大树妈妈教案

来园活动(8.00——8.4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园内小树了解树与人的关系——树叶吸灰尘的本领。

2.激发幼儿乐意发现自然的变化,继续探索树奥秘的兴趣。

幼儿实践:

1.观察、触摸树叶上有没有灰尘。

2.给小树叶洗澡。

晨间谈话:

预设问题:

师:“为什么树叶会变脏?”

(叶子能把空气中的灰尘粘住,使空气变得干干净净。)

讨论:如果小树叶不来帮忙会怎样?

树叶变脏了谁来帮忙?(给小树浇水)

集中活动(9.20——10.20)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树和树叶的主要特征及之间的亲密关系。

2.参与相应情境,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萌发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3.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树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经验,进行诗句的创编,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树叶每人一片。

2.活动室布置成树林场景,小熊木偶一个。

预设过程:

(一)以小树叶引入,进入树林

“小朋友带着小树叶,唱着《大树妈妈》的歌到树林找大树妈妈玩,好吗?”

(二)欣赏树林美景,探索树和树叶

1.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树枝。

“这里哪些树你认识?”“松树的树枝怎么长?”(柳树、榕树、芒果树、龙眼树呢?)

(让幼儿作手势,双手向两边平举。“松树的树枝是横生”等)

2.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帮小树叶找妈妈

“小朋友,快去找小树叶的妈妈吧。你们要看好它们长什么样的,不要找错。”

3.回忆和巩固动物、自然现象、人与树的关系

“今天我们帮小树叶找到了妈妈。小树叶很高兴。因为小树叶喜欢和妈妈在一起,还有谁喜欢和树妈妈在一起?”用动作表现它们与树在一起的情景。

(三)保护树妈妈,学习、创编儿歌

1.通过情境对话,熟悉儿歌内容。

“看,谁来了?是大树妈妈的朋友吗?”教师操作小熊木偶“它想干什么?你猜它用什么造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鸟、松鼠会怎么说?”(不行,不行!)

2.幼儿讨论小熊不能砍树的道理,如大树是小鸟的家等。

3.小朋友一起来帮小熊想办法,“小熊要住在哪儿?”

4.学儿歌

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一首儿歌。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请幼儿边跟教师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5.创编儿歌

引导幼儿思考:“树的那些朋友会阻止小熊的砍树行为吗?为什么?” 启发幼儿仿编第二、三句诗,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表达。

(四)唱歌跳舞,共同欢庆

大树妈妈又多了一个好朋友,真开心!咱们一起来唱个歌(旋律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庆祝一下吧!

儿歌:《小熊砍树》

小熊要盖房,上山去砍树。

小鸟说:别砍,别砍,树是我的家。

松鼠说:别砍,别砍,我在树上住。

为了朋友都有地方住,小熊不盖房,小熊不砍树,夜晚睡在树洞里,甜甜美美打呼噜。

区域活动(10.15——11.00)

近阶段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

2.继续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操作的兴趣。

3.培养幼儿自主、坚持、专注的心理品质。

活动流程:

投放材料→幼儿自主探索→师生共同分享成果

玩沙活动:造树林 {材料:沙池(湿)树枝}

手工:叶贴(泥塑){材料:树叶、图画纸、胶水(橡皮泥)}

科学:树叶变红 {材料:红墨水、树叶}

语言:(播新闻)看图书 {材料:(自制电视)图书}

计算:打扮树妈妈 {材料:大可乐瓶剪成树状、树叶、花片}

常识:小树叶找妈妈 {材料:照片、树叶}

活动设计意图:

春天,操场上的树更绿更茂盛了,孩子们说:这是春姑娘给它们换的新衣服,每次吃完午饭孩子们都会去关心操场上的树,观察它们的衣服,坐着和它们聊天。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兴趣,教师、家长带着全班孩子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树,共同生成活动主题。此次半日活动皆在为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进行探索,巩固所认识的各种各样的树,理解儿歌内容,萌发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在活动中,让孩子大胆创编,发展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树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龟兔赛跑》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听:管弦乐《龟兔赛跑》 2.演:《龟兔赛跑》

[二]教材分析:

管弦乐《龟兔赛跑》这部作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少年儿童欣赏的主要曲目之一。该作品将器乐演奏与讲故事融于一体,使音乐通俗易懂,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即能激起丰富的想象,从中得到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又能学到有关管弦乐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龟兔赛跑》,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所表现不同音乐形象。

2、通过创编、表演音乐剧,让学生当众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欣赏本课歌曲,使学生懂得骄傲使人落后,做事情要有毅力,要能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等道理。

[四]教学重点:创造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欣赏歌曲,突出乐曲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乐器演奏中分辨出每个乐器代表的音乐形象。

[六]教学准备:《龟兔赛跑》音乐故事、挂图、多媒体课件、头饰、双簧管、大管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小朋 友,你们 好

老 师,您 好

二、情境激趣,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受到了一张来自“快乐动物王国”的邀请函,那儿的国王想邀请我们一起去他们王国玩一玩,大家想去吗?让我们坐上开往“快乐动物王国”的火车上吧,坐好了,我们出发拉。

(在汽笛声中,学生快速地依次坐上排好的小板凳上,火车头老师开)

师;孩子们,看,我们到了快乐动物王国了,让我们一起深呼吸,调整一下心情吧。

(多媒体播放快乐动物王国的美丽画面,有糖果做的屋子,有能长巧克力的树,有流淌的蜂蜜河,有茂密的大森林……)

师:可是我们想进去玩的话,得先回答出国王的一个问题,听:(多媒体播放国王的画面、声音)

国王:孩子们,我们王国里有2件乐器,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展示双簧管、大管的图片及实物)

①让学生认识这两件乐器。

②让学生尝试吹出它们的声音,并能区别音色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了解单簧管和大管的音色,想象和他们在音乐故事中所能刻画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游戏是情有独钟,通过开火车去快乐动物王国的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国王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中就接触到了双簧管和大管,并对其在视听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达到了我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三、深入感受,趣中悟理

a.听故事(欣赏音乐,逐步引导)

① 国王:小朋友,恭喜你们答对了,欢迎来到快乐动物王国,正巧,我们王国里,马上要举行一场赛跑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吧。

(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flash,学生观看,并带着思考欣赏音乐故事,如:故事的情绪如何,兔子和乌龟是什么样的形象,能不能听出故事分几个部分。)

生:……

教师小结(第一片断:“森林的早晨”第二片断:龟兔赛跑第三片断:“欢乐的群舞”)

②师:那你们仔细听,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呢?我们听过这种声音吗?

(多媒体再次播放双簧管、大管的声音,然后分别听辨乐器音色,提出问题)

生:……

师:你们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兔子和乌龟的形象这么生动了,那谁来说说你觉得故事中乌龟和兔子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既然他们的形象不一样,那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在故事中表现他们的音乐一样吗?(教者鼓励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尝试自己找出答案)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单簧管又叫黑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音乐特点:音域较宽、演奏效果低音浑厚,高音优美动人,善于演奏快速的曲调。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把这种乐器声用在了谁的身上?

生:兔子

(多媒体显示单簧管,结合书中圆圈让学生找出哪几个词是用来表现兔子的)

师:刚刚兔子的音乐我们找到了,那表现小乌龟的音乐呢?

(学生思考、总结)

教师小结:对了,表现乌龟的乐器是大管,它又叫“巴松”,是木管乐器中的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它的声音。

③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作品中的作用

师:糟了,双簧管和木管刚刚不知跑哪儿去玩了,没了他俩会怎么样?

(教师播放没有声音的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单调苍白并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兔子和乌龟的形象分析、乐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演绎的音乐形象,进行相关的音乐知识渗透,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艺术要素,如音乐的不同节奏,速度,情绪,结合简单律动,初步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初步掌握欣赏音乐的能力]。

b.说故事(疏通故事,明白道理)

①师:故事听完了,比赛也结素了,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其实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次比赛中乌龟赢了,而兔子却输了呢?

生:……

师:那现在你最想和乌龟、兔子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拓展思维:同学们都喜欢这个音乐童话:乌龟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可是老师也很喜欢小兔子的性格,为什么,你们想一想?

生:……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兔子和乌龟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故事的道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觉性。]

c.演故事(丰富内容,加强记忆)

①复听表现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学生自由律动。

②学生分别试演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形象,再次感受他们的特点。

③让学生创编音乐剧《龟兔赛跑》

活动方式:①4人一组,带上头饰,分别担任兔子、乌龟、小猴裁判、独白的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创编《龟兔赛跑》,发挥团队精神,利用自己的想象,创编音乐剧,②教者引导学生把不同的角色性格特点通过神态、动作等要素表现出来,③分别请出几组学生表演,④师生共同评价,⑤教师予以表扬,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想象,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在表演的过程中,结合评价、表扬活动,鼓励孩子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把不同的角色性格特点通过神态、动作等要素表现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并通过演绎的版的《龟兔赛跑》,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

四、延伸拓展,小结下课

师:孩子们,比赛看完了,时间也不早了,让我们跟王国里的所有动物们说声再见吧,回去之后,让我们也当一回小创作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新的《龟兔赛跑》。

篇7: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关键词】民间舞蹈 音乐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7-02

鉴于我班幼儿是小班年龄,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精选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民间舞蹈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南通民间舞蹈。

一、挖掘经典民间舞蹈作为舞蹈欣赏的内容。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结合我们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操比赛中,我们小班编排的蓝印花布艺术操,我们向幼儿介绍蓝印花布,请家长带幼儿去蓝印花布艺术馆参观。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为幼儿制作了蓝印花布艺术操道具。当幼儿们手持爸爸妈妈用蓝印花布为他们制作的花瓣排练艺术操时,都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场,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做操。他们在比赛时大胆的表现,优美的动作博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奖项。在利用民间艺术操比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我们南通的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我班幼儿在参加园内民间艺术操比赛时,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海安花鼓操。我们不失时机地在打击乐课上让幼儿区别大鼓和海安花鼓的形状,欣赏大鼓在打击乐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南通人在国庆五十周年晚会上表演的海安花鼓舞。通过欣赏活动,幼儿知道了大鼓和海安花鼓在形状上的差别,海安花鼓的鼓槌上有绿绸子。我们让幼儿在家里和父母尝试利用易拉罐、硬质盒等材料制作海安花鼓,在园里涂色花鼓的鼓身、鼓面和鼓槌以激发幼儿对海安花鼓的兴趣,初步接触南通民间舞蹈之一的海安花鼓舞,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欣赏内容。

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向家长宣传课题名称、计划,让家长了解我班的特色活动,以便能及时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们也极力配合我们课题的进行,带孩子参观蓝印花布艺术馆,为孩子做艺术操道具,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制作海安花鼓。此外,我班幼儿汪可辰的妈妈是一位舞蹈演员,经常参加南通民间歌舞晚会调演活动。在她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家长带孩子观看了一场具有南通民间特色的歌舞晚会。因为孩子年龄小,家长们边看演出边为孩子们讲解,幼儿们由此知道了南通的民间舞蹈有很多。《跳马夫》全是男的跳的,演出的道具是棍子,主要反映的是驱赶鬼神。《龙舞》里有分别用扁担和板凳做成的龙,因此称作扁担龙、板凳龙。此外还有人龙。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踩文蛤》则让幼儿们知道了文蛤是南通的一种海鲜特产,人们根据踩文蛤的模样创编了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舞蹈。《菊花颂》中丰富的舞美灯光效果,道具的美感让幼儿领悟到菊花是我们南通的市花。整台晚会专业化的舞蹈让我班的小朋友看得回味无穷。热心的家长将晚会摄像制作了碟片。平时音乐欣赏,我们播放碟片和孩子们边回味边谈哪个舞蹈好看时,有的说《菊花颂》很美,有的说《踩文蛤》扭得好看,有的说《龙舞》很特别,还有的说《跳马夫》里的叔叔基本功好。因为我们是艺术班,通过这次欣赏活动,很多小朋友在上舞蹈课练功时不喊苦了,跳舞时表情也丰富了,动作也到位了,表现欲望也增强了。值得庆贺的是,汪可辰妈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她们的民间集体舞进入了决赛。我发动小朋友在家观看电视转播。通过再次欣赏舞蹈《踩文蛤》,小朋友们感受到在舞蹈中每个人的动作是那样的一致,由此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南通民间舞蹈能参加全国比赛,使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三、梳理区域活动,发掘多元欣赏价值。

资源的欣赏价值是多方位的,孩子们依靠视觉的欣赏是一个方面。我们将区域活动充实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取乐,使他们对民间舞蹈的欣赏得到升华。如设置南通民间舞蹈角,让孩子们拿着海安花鼓跟着《拔根芦柴花》的音乐敲一敲、舞一舞、扭一扭;在美工区让幼儿涂色海安花鼓的鼓身、鼓面和鼓槌等;在配对小屋中让幼儿配对《海安花鼓》和《跳马夫》的服饰;在音乐角中让孩子们拿着小短棍看图谱敲《跳马夫》和《海安花鼓》的节奏;在濠河大舞台让幼儿模仿《跳马夫》的舞蹈队形;着人龙、扁担龙和板凳龙服饰舞龙等等,以此训练幼儿舞蹈的合作性、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的统一性。

篇8:《大树妈妈》音乐教学反思

有感情地朗读对中班幼儿来说相对困难,我就请幼儿自己说说小鸟的形态,叽叽喳喳快乐的唱歌,那我们在读的时候也是轻快愉悦地来读出小鸟的感觉,小星星是静静躺着,轻声地说着悄悄话,那“小星星们”在读的时候就是轻轻地与树妈妈说话。当幼儿对各自的形态和特点熟悉后自然就带着感情来朗诵儿歌了。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觉得这节课,幼儿的激情很高,充分掌握了娃娃们各自的特点,并能有感情的去朗读儿歌。不过在上一动物的对话和下一动物的衔接上不是很好,有些幼儿会忘记,需要老师提醒。还有我自己觉得教师的示范语言很重要,这节课我分别示范了不用动物的语言,幼儿很感兴趣。尤其是让他们来练习的时候,很多幼儿掌握的都很不错。所以老师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会重视教师的规范语言和语气,给予幼儿最好的示范和引导。

篇9:大树妈妈音乐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认识切分节奏

2、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通过表演,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创造性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难点:正确演唱后切分节奏和修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摇篮曲风格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

2、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谁知道要唱表现妈妈的爱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唱? 生:抒情 优美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妈妈有深厚的爱,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生:做饭 很辛苦 照顾我……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 师:请听一首童话歌曲《大树妈妈》,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二、新歌教学:(一)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谱

3、学生唱歌谱

4、学唱歌词

5、完整的演唱

三、歌曲处理, 拓展知识 ,激发学生情感

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那么你知道白云的妈妈是谁? 师 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生:蓝天

师:小鸟们的妈妈是谁?小种子的妈妈是谁?小鱼的妈妈是谁? 生:树林 大地 海洋

师:那么这些植物、动物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大自然

师:那我们的爸爸 妈妈 老师 和你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祖国

师: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那假如你是白云你的妈妈是蓝天;假如你是小种子你的妈妈是大地;假如你是小鱼你的妈妈是海洋,那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妈妈辛苦了 我很感谢妈妈 谢谢妈妈 妈妈我爱你

师:请你找到自己的妈妈对她们说“妈妈我爱你”

师:我们拥有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非常美丽,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那么你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想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什么?(播放多媒体 祖国大好河山美景)生:祖国我爱你 我们爱祖国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一声:“我们爱祖国 我们爱妈妈”

生随老师齐声赞美

小结: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和骄傲,那么刚才我们用非常深情的语言表达了我们祖国妈妈的热爱,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祖国妈妈的赞美之情

师:师唱《娃哈哈》并和学生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在备课前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这节课的教学感情色彩却是抒情的,为了能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轻柔地演唱,在教学时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音乐的美育人、用真实的情感感人。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巧无声息地、深刻地体味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美。

新受课开始我就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有关妈妈的爱的故事。边听我边播放《大树妈妈》这首歌,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故事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都沉浸在妈妈的爱的意境里!接着我让小朋友们说说他们自己对妈妈的印象时,小朋友们说得很感动人,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童话的意境中,让他们听《大树妈妈》的歌,并且谈谈他们对大树妈妈的看法,学生们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是最太伟大妈妈。为了能给小乌鸦遮风挡雨她不顾自己又冷又湿,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带来了安宁和温暖,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发现他们懂事了,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这也是学习这首歌的目的之一呀。

有了情感上的铺垫,孩子们学起歌来也感觉轻松愉快了许多,在学会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音乐轻柔的演唱,我高兴的发现他们的声音是这样的轻柔、美丽而感人。

体会并且能感受到爱的同时,我设计了知识的扩展部分,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我让他们找一找说一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爱时,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语言表达的简洁准确。

篇10: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这堂课的教学我从季节导入,引出大家最熟悉的跟春天有关的歌曲《嘀哩嘀哩》,在孩子们熟悉的旋律里一起律动。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自由地表现,顺势以春天是一个植树的季节为话题,为学生们种上一棵“快乐成长树”自然的导入新课。

其次在歌曲的学习中我用一个动作来带动孩子们体会小树成长不断向上的状态,充分感受体验歌曲内容,同时注重学生的歌词朗读,因为正确、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演唱。

在处理歌曲情绪时,我通过自己的范唱,来带动学生、提起学生模仿的欲望。接着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声音,选择好听一种声音来演唱。并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这堂课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激趣、体验、模仿、探究、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一堂音乐课让学生体会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是美的享受,并从中得到人生启示。

不足的地方:

1、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在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方面不够深入,可以通过意境的创设和音乐活动更多的挖掘音乐的本体,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好的来表现音乐的情感。

篇11: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这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大树妈妈》导入,让学生体会大树妈妈那无私的爱,抓住了孩子的心。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跟着律动,帮助他们很快的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

用“红灯停”的方法让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并能正确演唱,做到音断而气不断。歌中另一难点“大知了”节奏的解决,我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妈妈摇摇篮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结尾的上扬感。在本课小结的时候,我又巧妙地渗透了德育教育,由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引到妈妈对我们的爱,在由妈妈对我们的爱升华到我们对妈妈的爱----我们要孝顺妈妈,长大不忘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学生由于有切身的体会,学得很投入,很动情,教学效果良好。

篇12: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大树和小鸟。

3、大胆开口说英语,体验英语的乐趣。

4、对英语有一定兴趣,乐意参加双语活动。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大树和小鸟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唤起已有经验。

1.我们都有妈妈,妈妈喜欢你吗?你爱妈妈吗?

2.(出示ppt图片1)大树妈妈也喜欢你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大树妈妈》。

3.教师念一遍儿歌,放音乐,引起幼儿注意。

1)这首歌好听吗?

2)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3)你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多提问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喜欢哪一句,教师就清唱哪一句。

4)听音乐再次欣赏,幼儿跟唱,并随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这首歌听起来非常舒服,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你们轻轻的晃动身体和老师一起唱。

二、教师讲故事《大树妈妈》,提问幼儿

1.大树每天怎样为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呢?“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举着茂盛的叶子)大家都叫它什么?(大树妈妈)

2.小鸟为什么叫大树妈妈呢?(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3.教师总结:原来鸟妈妈出去捉虫不在家时,小鸟害怕了,大树就像妈妈一样,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

挡住风雨。

三、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妈妈,你们想对妈妈说什么?让幼儿观看青蛙妈妈保护孩子和小燕子妈妈保护孩子的图片

四、教师播放《大树妈妈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大树妈妈的.爱。

五、请若干名幼儿与教师分角色表演,进一步体验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

教师戴大树妈妈头饰,带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晃动身体,并感受妈妈对小鸟的爱。

六、活动延伸

1.教师将头饰投放到益智区,没有玩的小朋友,区域活动时可以玩。

2.幼儿回家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告诉妈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母爱”为情感体验主线,教学过程体验音乐来设计整个教学环节。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能力;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篇13: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1、感受音乐中的惊愕与震撼,会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2、能融入游戏情境,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CD音乐、音响、图谱、大懒猫头饰、懒猫标记。

三、活动过程:

1、播放乐曲AB+惊愕段,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惊愕与震撼。

(1)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完后问幼儿:“你们听到音乐里有一个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感觉怎样?”引导其说出吓一跳的感觉。

(2)设置悬念,引出故事。

(3)出示图谱,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感知惊愕。

“这幅图上小老鼠是在哪儿被吓一跳的?”“哦,原来小老鼠是在这儿被吓一跳的!现在我做大懒猫,你们来做小老鼠吓一跳的样子。”教师点评吓一跳的动作,如张大嘴、瞪大眼,定住不动。

2、观察图谱,通过学小老鼠重重走、轻轻走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

(1)幼儿学小老鼠重重走。

(2)幼儿学小老鼠轻轻走。

(3)幼儿完整练习重重走、轻轻走。

“小朋友学小老鼠走路学得真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你们会不会听着音乐把重重走、轻轻走合起来走呢?请你们来试试。”师点评。

“看来,小朋友已经学会重重走、轻轻走的本领,现在我们就可以跟着小老鼠一起去厨房救小鸟了。”(播放乐曲AB+惊愕段)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大懒猫醒了吗?没有。它又继续睡着了。那我们赶紧进去救小鸟吧。”教师拿下小鸟图片:“哦,救到了!你们开心吗?”

(2)“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呢?”“让我们听着音乐高兴地跳舞吧。”

幼儿自编后跟C段音乐练习一遍。

4、游戏。

“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小老鼠和大懒猫》,好玩吗?就让我们再玩一遍。”跟音乐ABC段完整游戏一遍,结束。

篇14: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欢乐。

2.经过多种形式感知音乐,能有节奏地进行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音乐小游戏“洗手歌”,感受欢乐,集中幼儿注意力。

2.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及情绪。

T:香香的小朋友们找一个座位坐下,我们要听好听的音乐咯!

(听音乐,教师可用点头、拍腿等方式让孩子初步感知节奏)

T:听了这首音乐你们想干嘛呀?这是一首欢乐趣味的音乐还是悲伤难过的音乐?

3.游戏铺垫

T:这个音乐中还藏着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呢!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

师幼一齐进行游戏,节奏由慢到快,资料由少变多(类似于音乐中的游戏资料)

T: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是什么地方呀?原先这首音乐说的是小朋友们去动物园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呢,请你听一听这个游戏到底藏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4.结合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1)讲解图谱,熟悉游戏资料。

T:这个游戏藏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动物啊?这些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T: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一共去玩了几次游戏?每一次游戏都比前一次游戏怎样啊?

5.分段进行游戏

(1)进行第一段音乐的游戏。

T:看,教师的小手会走路哦!伸出小手准备进行第一次游戏咯!

(2)根据幼儿的游戏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后进行第二段音乐游戏。

(3)用“你的小手还能够在哪儿走”和“小手累了,我们还能够用身体的什么地方走”等方式进行第三、第四、第五段的音乐游戏。

(4)结合图谱教师讲述第六段的游戏资料后进行游戏练习。

6.完整音乐游戏。

(1)教师带幼儿进行完整游戏,可用身体律动让幼儿感知乐句及旋律的上下行。

上一篇:幼儿园托班育儿知识下一篇:市场部经理岗位职责(燃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