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2024-04-07

小班音乐主题计划(精选8篇)

篇1: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游戏化初探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我开展了有关“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游戏化初探”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资料,如“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拟写计划。

3、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圆舞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 中用动作帮

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存在不足:

1、节奏训练的时间较为局限,不利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幼儿节奏的听觉、记忆能力等还比较差,有待于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及下阶段做法

1、在各种活动中贯穿节奏练习。

(1)每次在教新歌前,可让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听一听曲子里都有哪些节奏类型,待

幼儿能准确拍出后,再让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速度等来学歌词。还可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2)结合语言节奏进行练习。

(3)在区域活动中开设节奏创编区,也可利用餐前的时间进行练习节奏,在各种游戏中也可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进行练习。

2、注重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记忆能力。

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的各种节奏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们,这样在无形中就能发展幼儿对节奏的记忆力。长期坚持,幼儿就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加以注意,发展对节奏的听觉和记忆能力。

《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篇2: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资料,如“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拟写计划。

3、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圆舞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幼教文案《幼儿园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存在不足:

1、节奏训练的时间较为局限,不利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幼儿节奏的听觉、记忆能力等还比较差,有待于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及下阶段做法

1、在各种活动中贯穿节奏练习。

(1)每次在教新歌前,可让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听一听曲子里都有哪些节奏类型,待幼儿能准确拍出后,再让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速度等来学歌词。还可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2)结合语言节奏进行练习。

(3)在区域活动中开设节奏创编区,也可利用餐前的时间进行练习节奏,在各种游戏中也可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进行练习。

2、注重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记忆能力。

篇3:音乐游戏伴随小班幼儿快乐成长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篇4: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关键词:音乐游戏;情绪理解;影响;建议

3-4岁幼儿可以开始比较自如的运动自己的躯干、手臂来做各种简单的动作了,这时期也是他们动作的分化階段了,这时他们可以随老师简单的做一些律动,使自己的动作和音乐节奏协调和一致。不过小班幼儿的身体发育仍然很不完全,他们的上下肢联合动作及跳跃等,都还是难以完成。通过对音乐游戏的灵活运用能有助于对小班幼儿动作的能力和技能的开发和促进。这时的幼儿,虽然对音乐并不是很理解,但是幼儿已经能够对节奏鲜明、生动形象的的节奏具有了感受和反应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音乐活动能力都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了。因此,幼儿欣赏音乐最适合的方法,是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加入创造性的的身体表情、动作等,帮他们理解和感受作品,并锻炼能力。

一、主题性音乐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的测试

测试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了幼儿园两个平行班,实验应用的为A班,共30人,其中,男16名,女14名,平均年龄3.51岁:对照班为B班,共28人,其中男15名,女13人,平均年龄为3.61岁。两组样本均身体、智力发育正常。

测验内容:包括表情识别、情感观点采择任务、情绪解释能力、混合(冲突)情绪理解、基于信念和愿望情绪理解五个部分。

测试结果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以及实验班的前后测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在混合情绪理解、情绪原因解释、观点采择等及在愿望、信念等情绪的理解能力都明显有提高和进步。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在观点采择的任务中,没有明显的差距,他们的对情绪化词汇的运用能力都在提高,对故事里的主人公及故事人物的情绪状态都能够很准确的体会,这个现象说明,幼儿对他人感情的理解和移情能力都是发展的,可能是只在这个阶段。不过,在情绪原因的解释任务中,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平均分差距就很大,尤其在高兴及害怕的的解释原因上明显存在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就是实验班通过主题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对角色的扮演和理解中,准确到位的理解到了人的情绪,并能继而明白导致情绪产生的一些原因,也因此,实验班的幼儿得分高于对照班幼儿。

实验班幼儿在混合情绪理解的任务当中取得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班。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但对比差异我们多少能够扑捉到接近真实的原因:实验班的幼儿在主题性的音乐游戏活动当中,对于音乐的曲调变换等节奏交替,一些比较聪明的幼儿就能敏感的扑捉和发现同一音乐的旋律不同,里面包含着有情绪的交替变换,甚至能对不同的情绪能准确的命名并给出准确的原因解释。可能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使得实验班的幼儿能在混合情绪理解的任务当中表现能稍微比对照班好点。

有研究资料表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其预测、解释以及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会愈来愈强,而实验班幼儿对故事里的人物情绪的引发及细节能准确回答,具备愿望和信念的理解能力,大概有这方面的原因。还一个原因是,主题性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其具有故事性的音乐旋律及音乐游戏活动甚至音乐本身,都能激发幼儿能较好的感受和体验到基于愿望和信念所产生的情绪,还有,游戏活动中对角色的扮演发挥等也都能促进幼儿能更好的感受和发现他人的情绪状态。

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实验的情况下,实验班幼儿的12课时为期四周的主题性音乐游戏活动,通过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肢体动作锻炼等等具体活动,使得幼儿对情绪的感受和领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比对照班的幼儿在情绪的理解的程度上更加准确也更加深入,作用和效果都很明显。不过,在表情识别的任务中,两班幼儿没什么差异,对于这个现象,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在这样的一段事情内,基于幼儿词汇及生活经验的问题,情绪化词汇对幼儿的生活影响和干预,作用是比较缓慢的。

二、对幼儿园以主题性音乐游戏为媒介开展教学的建议

在我们的实际过程中,对幼儿开展的主题性音乐游戏课程时教师通常都是采取静态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如弹唱歌曲、讲故事或运用多媒体等等方式。不过实际上音乐教育中的表演、律动等等,都是静态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的。因此,主题性音乐游戏的课程中,教师要选择好合适故事的音乐、足够的场地、丰富的道具等等,以使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此外,教师的成长也很重要。教师的成长只有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不断发展。所以,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纲要》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要求是:“遵循操作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要让每个幼儿在幼儿教师适当的帮助下,按着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

三、小结

主题性音乐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要不断创新方法来促进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郑传芳.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2]卢玲,王琴.幼儿园情绪教育活动的教师支持性条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沈晓娇.浅析国内外幼儿音乐游戏创编现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

篇5:小班音乐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解放军走路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夜晚星空闪烁、柔美的意境.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2、小动物头饰(猫、狗、鸭、羊)3、节奏卡 4、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愉快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扮演各种小动物到森林动物园玩吧!”

音乐起:(放小动物操音乐)老师随幼儿一起翩翩起舞,并鼓励幼儿:“看,多漂亮的小鸡呀!聪明的小狗走得多好!可爱的小猫今天特别精神!哇!小鸭今天跳得可好啦!”

(当音乐停时)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动物园,看看我们小动物的家是怎样的?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学本领的?看看我们谁最能干,谁最认真,谁最聪明?

2、小动物学唱歌

师:“小动物们!看!谁来了?”(师转身把小鸡头饰戴上)

幼:“小鸡来了!”

(1)幼儿拍出节奏:|叽叽 叽|叽叽 叽|

(2)用以上方法和幼儿一起练习小猫、小狗、小鸭的叫声。| 喵 喵 |喵喵|;

呷— | 呷—|;汪—| 汪汪 | 汪—| 汪汪 |

(3)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节奏练习。

(4)师:“树上的小鸟听见你们在唱歌,它也想唱一唱。”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运用强弱对比的声音唱歌曲:《两只小鸟》

3、律动回座位《大鞋与小鞋》

4、学习节奏乐《小星星》

(1)出示挂图(1)

(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妈妈带着小朋友出来散步了,你们猜猜这时候什么东西在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看着我们?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2)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位拍出X X | X X|的节奏。

(3)出示挂图(2)

(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5)幼儿分别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5、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提示幼儿不同情绪的乐曲可选用什么乐器呢?)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笑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睡觉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两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闪烁的星星》伴奏。

7、音游《小动物回家》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今天我们在森林动物园里渡过了愉快的一天,现在我们听着音乐,玩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吧!

(1)师弹出代表各种小动物的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束时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必须是C大调的135音高。

(2)当变换代表另一些小动物的乐曲时,游戏重新开始。

8、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回家吧!”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幼儿能初步掌握今天所学的童谣:大家都是中国人。

过程与方法:2、通过儿歌学习对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3、幼儿能活动中获得快乐,加强其对童谣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知道自己是一位中国小公民,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文中提到的各地方语言特色、民族特色教学难点:各地相对应的语言特色与民族特色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导读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四、教学准备1、有关国庆节的相关活动图片。

2、儿歌所用的音乐CD。

3、若干个民族的传统服饰。

4、各地方言录音。

五、教学过程(一)、民族服装展示1、教师出示资料(民族服装)照片。师:你们知道这些是那些民族的穿的衣服吗?知道这些那个地方的人穿的吗?(教师组织幼儿开始讨论)2、教师小结:

(二)童谣学习:

1、教师播放音乐,先给唱一遍童谣:

东是人,西是人,来来往往都是人。

阿拉阿拉上海人,俺们俺们山东人,俄伲俄伲苏州人,噢们噢们香港人,戴花帽的新疆人,穿长袍的西藏人,外地人,本地人,亲亲热热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

2、教师开始和小朋友们一块唱这首好听的童谣3、在幼儿基本熟练以后,教师请若干幼儿给其他的表演一下,以带动其他幼儿更好的来学习这个童谣。

四、活动总结:

教师在活动结束以后,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其获得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唱这首童谣。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习看图谱演奏。

2、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图片、乐器: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

活动难点: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习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出示大小锤子图片)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大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1)

师:敲了几下呢?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小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2)

师:敲了几下呢?

师: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习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看图拍一拍老爷爷修鞋的地方。刚才我们拍了手,还可以拍哪里?

2、跟随音乐看图谱感知节奏。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出示打棒、碰铃)

师:你们认识吗?

2、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反思: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

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习配器做铺垫。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5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

3、乐意参与音乐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蚊子的图片4张粘在棍子上。花露水、蚊拍子,打蚊子的PPT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谁来我们班啦?(出示蚊子的图片)我们班来了一个讨厌的家伙,是谁啊?然后依次把其余3个蚊子都出示出来。

师:那你们看到蚊子了会怎么做呢?

幼:打它

师:今天呢我带来了一首打蚊子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你们有没有打到蚊子?

幼:没有/有

师:打不到,飞走了,看到蚊子你们会怎么样?(打)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打蚊子的游戏好吗?

教师拿出蚊子的道具对这幼儿嗡嗡嗡~~~~。

师:讨厌的蚊子,打死它,我们一起过来打它,啪~~啪~~~啪~~~

师:哎呀,不好了,又来了很多的蚊子,(教师把剩余的蚊子拿出来)快过来看一看,又来了好多蚊子呢!蚊子看到我们可开心了,哇,这么多小朋友,我又可以饱吃一顿喽!(教师摸肚子)

师:咿,我听到蚊子飞到这里来了,【嗡,嗡,嗡~~~啪!】(教师把蚊子的道具放在幼儿的耳朵边上)让幼儿用手去打。【嗡,嗡,嗡~~~啪!】(多跟几个幼儿玩一下。)【在重复1遍】

师:我们打了许多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蚊子,数一下。【1234,打蚊子。1234,打蚊子】,(教师拿着蚊子的道具在幼儿面前飞)这里这里还有,【1234,用力打,1234,打用力打】。

师:打不到蚊子“你生气”。【小小蚊子真淘气】,(教师模仿蚊子得意的表情)出示第一段图谱:教师解读图谱。老师画(~~~~)这个是干什么的?红红的表示什么?(打)蚊子飞飞飞干什么了?----拿出教具。

幼儿理解后。师: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

播放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师:这次打到没有啊?还是没有啊!这次要想办法打住它,(播放第一段)

师:小蚊子有没有在你们身上留下什么啊?(出示图谱)(解说图谱)是不是咬你们啦?(是),咬到了什么感觉啊?(痒)痒怎么办呢?(抓一抓)蚊子叮一口,抓一抓,(反复几遍叮幼儿,让他们抓一抓)小蚊子飞到上面去了(教师拿着)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里,啪。打不到“我了吧”,被蚊子叮到了,我们要喷点花露水就不痒了,(假装给幼儿涂一涂)好了,涂完药我们睡觉吧!????我们跟着音乐在一起来打蚊子。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进行游戏

游戏:(1)被拍到的幼儿就要蹲下去。分角色,玩2-3次。

活动结尾:

篇6:主题音乐小班《两只小鸟》教案

执教:严

蕾 目标:

1、在听听玩玩唱唱中,感受歌曲的有趣和游戏的快乐,并初步学唱歌曲。

准备:

1、小鸟手偶,小树椅子

2、ppt课件,《两只小鸟》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和体验:我的小鸟飞来了

 看看听听:--听听谁来了?(聆听鸟叫声)

--来了几只小鸟?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媒体) 讲讲做做:--这两只小鸟在玩什么游戏?--什么游戏是要躲起来的?(引导幼儿说说捉迷藏)

--小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一边歌唱,一边用手偶做游戏)

2、感受和游戏:我和小鸟捉迷藏

 再次感受:--你的小手也来玩玩吧。(师生一同边歌唱,边用手偶做游戏)

--我们来和小鸟捉迷藏吧!(引导幼儿回忆游戏)

 扮演游戏:--现在,把你的小椅子变成一棵小树吧。(引导幼儿将小椅子放在红点上)

--想想你要做哪知小鸟呢?想好了快点飞到它们的身边去。--玩捉迷藏的时候,怎么才能躲起来不让人家发现啊?  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游戏。

3、感受和提升:我带小鸟去玩耍

篇7:小班音乐主题计划

执教: 赵妍

活动目标:

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一只、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重点:有节奏地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 歌表演:蚂蚁搬豆。

 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咯。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

重点:情境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 听辨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的,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出门找食物去啦„„

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境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地演奏表现故事情景。-----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 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3.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

 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

 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一起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景。

-----“那么大的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篇8:小班生态主题:彩色世界

颜色使世界美丽,也能美化幼儿的心灵,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色彩秘密的好奇心,也为了熏陶幼儿的美感,我们预设了“彩色世界”这一主题,由此展开一系列的色彩游戏,活动室成了一处彩绘的“颜色花园”。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扮演活动室的“装潢者”,他们更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寻找颜色的活动中。我们旨在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哪里有颜色,想象颜色是怎样跳舞的,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通过开展各种色彩活动,来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颜色,了解颜色也是有生命的、有趣的。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萌发幼儿爱美、审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乐意参加色彩的各种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细致观察体验和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认识三原色,在做做玩玩中知道三原色的配色结果,在此基础上认识几种中间色。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学会调色、撕贴的简单技能。

创造力目标:培养幼儿搭配颜色的能力以及调配色的能力。

三、主题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

2.周计划。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主墙饰——室内悬挂各种颜色的饮料水,各种颜色的水果、叶子。

室外——师幼共同制作五彩图。

2.家长参与:

(1)请家长带幼儿外出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和幼儿一起逛糖果超市,发现不同颜色的糖果,感知糖果的多样性。

3.媒体资源:利用录音机、录像机等记录下孩子们活动的精彩瞬间。

4.社区与社会资源的利用:

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田野中欣赏美丽的景象。到社区、超市等地方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七、主题探究活动的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 彩色超市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蓝等颜色。

2.感知周围的色彩,并能讲出周围环境中与颜色相同的物品。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玩具、服装、生活用品等,热闹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彩色超市”,请幼儿说出店内东西的名称和颜色。

2.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红颜色的;哪些东西是绿颜色的;哪些东西是黄颜色的;哪些东西是蓝颜色的,学习按颜色分类。

3.组织幼儿做游戏“买东西”:幼儿扮顾客到超市买东西,老师做营业员。要求幼儿讲出:“我要买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4.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说出周围环境中见过的各种颜色。

5.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二 彩虹糖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色彩,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橙、黑、白颜色标记各一个,各色糖果一小盘,各色皱纹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糖果展览会”。

(1)引导幼儿观察“展览会”里各种各样的糖果。

(2)让幼儿挑选一颗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糖果并买下来。

2.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

(1)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糖果是什么颜色的,如糖果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程度等。

(2)引导幼儿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

(3)引导幼儿品尝糖果,说说糖果的味道。

3.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糖果,有圆的、方的等不同的形状,有红的、绿的、白的、蓝的等不同的颜色,有奶油的、咖啡的、橘子味等不同的气味,许多糖果吃到嘴里是甜甜的。

4.引导幼儿制作糖果,并用各色纸来包装,用于布置环境。

活动三 小兔找太阳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地听故事,培养其兴趣。

2.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3.帮助幼儿了解太阳的特征,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小兔找太阳课件,不同色彩的玻璃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兔找太阳”,请幼儿说一说太阳是什么样的。

2.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寻找太阳,带上不同色彩的玻璃纸或太阳镜,看看太阳是什么样的。

3.画太阳,引导幼儿把看到的太阳用油画棒画下来。

4.指导幼儿到太阳底下自由游戏,观察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感受太阳的温暖。

5.引导幼儿想象:世界是怎样的?

活动四 颜色宝宝碰一碰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碰一碰中进行亲切愉快的情感交流。

2.增进幼儿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3.帮助幼儿将常见的物品按照颜色归类。

活动准备:

1.有关红、黄、绿、紫的蔬果或物品若干。

2.红、黄、绿、紫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复习蔬果的外形及颜色。

分别出示红、黄、绿、紫气球,引导幼儿想象有哪些蔬果以及物品与这4种气球颜色相同。如幼儿答不出来,可以准备实物提示幼儿说出答案。

2.幼儿自由选择以上四种颜色的蔬果和物品,教师出示一种颜色的气球,如红色,那选择红色物品的幼儿就要按照老师指定的肢体部位(如手、脚、头、屁股、膝盖、耳朵……)来碰气球。

3.游戏:碰一碰。

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场地内自由按节奏边唱边跑找朋友,在音乐休止的地方,教师指定碰的部位,拿同色物品的幼儿就一起来相互碰一碰教师指定的部位。

活动五 好吃的红色蔬果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3.引导幼儿认识红色食物。

活动准备:

1.参观蔬果超市,摆放幼儿搜集的各种蔬果。

2.红色蔬果的食物或模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出曾经吃过或见过的红色蔬果是什么样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什么味道。

2.教师扮售货员,请幼儿自由到蔬果超市选购红色蔬果,送到红色水果城,说一说有哪些红色蔬果。

3.游戏:小红帽购物。

4.纸团粘贴:果子熟了。

剪下大张的苹果树、橘子树、梨树的形状,贴在墙上,幼儿撕红色、桔黄色、黄色皱纹纸,搓成小球,当果子粘上。

活动六 会变的颜色

形式:集体

活动背景:

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各种颜色的颜料,舒梦不小心把颜料盒碰翻了,颜料混在了一起,这时一旁的润泉大声说“变了,变了”。小朋友们都围过去,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颜色变了。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调色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两种颜色和在一起的变化。

活动准备:

区角内放置各种颜色的颜料,毛笔人手一支,小桶若干。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分别出示红、黄、蓝三种色水,请幼儿分别说出相应的颜色。

(2)要求操作时尽量不把色水倒在杯外面,注意保持桌面清洁。

2.组织幼儿玩色水,探索将任意两种色水调配,观察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

4.教师小结:颜色真有趣,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5.欣赏学习儿歌《色彩谣》

红黄两个拉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两个拉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两个拉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拉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活动七 花儿朵朵

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萌发幼儿爱美、审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撕、粘、贴的兴趣,学会撕贴的简单技能。

3.帮助幼儿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几种中间色。

活动准备:

1.鲜花数盆。

2.各色(红、黄、蓝、绿、紫、橙等颜色)纸条若干,胶水,每人一张印有花盆形状的纸,一张空白图画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鲜花区,着重引导幼儿观察花的颜色、形状。请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盆花。

2.在观察花的同时找出相应颜色的纸条,复习巩固认识颜色。

3.教师引导幼儿学说儿歌《花盆》。

4.鼓励幼儿选多种颜色纸,折出各种颜色的小花。

5.引导幼儿制作“小花园”,随机渗透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区域活动建议:

把鲜花放置在区角中,供幼儿观察、欣赏。

在区角中放置部分纸笔,供幼儿随时记录。

家长工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欣赏美的东西,并作记录。

活动八 贪心的变色龙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奇特功能带来的惊喜。

2.帮助幼儿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3.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想象拼贴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影像和资料,动物拼图。

2.幼儿搜集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讲讲自己搜集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2.教师讲述故事《贪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

3.教师边讲故事边拼图片,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鼓励幼儿重编故事。

5.请幼儿分组进行图片组合:动物怪兽。

活动九 彩色手帕

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感知色彩,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增进对色彩的兴趣。

2.会用棉签晕染的方法表现彩色手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简单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手帕四张(教师范例)、白色手帕若干、调色盘、棉签。

活动过程:

1.感知色彩,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巩固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师出示四张手帕让幼儿欣赏,感知色彩美。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注意:用完棉签放回到原来颜色的盒子中,手脏了在抹布上擦拭。

幼儿创作。

4.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幼儿介绍,引导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5.活动延伸:

讨论、探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活动十 五颜六色的饮料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感知饮料的色彩,学习按颜色给饮料分类。

活动准备:

果汁机、新鲜的西瓜、橘子、苹果、草莓等水果;红、黄、绿、橙等颜色标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饮料的色彩,并学习分类。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饮料是什么颜色的?叫什么名称?

(2)给自己带来的饮料贴相应的颜色标签,并学习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饮料放在一起)。

(3)品尝果汁。

2.教师带领幼儿将洗净的水果削皮,切成小块,用果汁机将做好的果汁装在容器中,并在外面贴上相应颜色的标签。

3.和幼儿一起品尝自制的饮料。

4.活动延伸:

提供颜料和水,让幼儿练习做“饮料”,并贴上颜色标签,放在“超市”供幼儿游戏使用。

活动十一 玩绳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玩绳活动,感受色彩美。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创造性地表现夜景。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红、黄、白、紫色……)、棉绳若干、宣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夜景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想出各种玩绳的方法。

小绳喜欢在纸上走着玩,小朋友想一想,在纸上怎样走?

小绳可以竖着走;小绳可以横着走;小绳可以斜着走;小绳可以弯着走。

3.幼儿玩绳绘画,老师指导。

幼儿绘画时一组多种颜料,要求用完小绳后放在原来的颜料盒里,互相之间不拥挤。幼儿可以选择颜色,创造性的作画。

4.展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十二 五彩车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培养幼儿选色和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五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画有小汽车的作业纸、动物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出示五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请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有几辆。

2.讲述故事“五彩车”,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图片,教师边讲故事边请幼儿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例如:讲到汽车开到小猪村,小猪们开了个午睡欢迎会,大家都呼噜呼噜睡觉了时,请幼儿学一学小猪睡觉的样子。

3.指导幼儿给“五彩车”涂色。

(1)鼓励幼儿给小汽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幼儿细心地涂色,不能涂到轮廓线外。

(2)涂好颜色后请幼儿把一些剪好的动物卡片贴在窗户上。

活动十三 彩带飘飘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舞彩带中感受民间秧歌舞的韵味,体验扭秧歌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3.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区分长短,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序。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剪刀若干,音乐磁带,作业纸和彩笔人手一份。

教师和幼儿用彩带装扮活动室。

活动过程:

1.动手制作彩带。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彩带(剪皱纹纸)。

(2)在制作彩带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区别长短。

(3)引导幼儿分别按长短、颜色排序,装扮活动室。

2.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彩带还能干什么用?过六一节可以用扭秧歌的形式庆祝,学习“扭秧歌”,教师放录像。

3.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扭动,甩彩带。

4.画彩带飞舞。引导幼儿观看彩带飞舞的情景,欣赏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彩带飞舞,边画边说:“红带子飘起来了,绿带子飘起来了”。)幼儿用彩笔涂画。

活动十四 彩面乐翻天

形式:亲子活动

活动目标:

1.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园合作。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面,牙签,一次性小盘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家长,讲解活动要求: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各种动植物、人物、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自由发挥。

2.幼儿和家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家长谈活动的感受。

八、主题探究活动完成网络

预设 幼儿生成

预设并完成 师幼共同生成

九、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彩色世界”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在玩玩做做中认识了颜色。在活动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创造空间有弹性的安排上,从材料的多种类型及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等,都尽可能地给幼儿留下多角度的机会,使幼儿在充分自主活动中获得经验。活动过程中,我们把材料的投放作为一个重点,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放手让幼儿操作,使每个幼儿都感兴趣地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同时让幼儿把语言与动手结合起来,自愿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使幼儿活动热情高涨。

上一篇:演讲稿祖国啊 母亲下一篇:[审核通过]{陈瑶}020临床输血核查核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