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05-2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共9篇)

篇1: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作者:xyjs.org 时间:2011-09-03 12:06:34 来源:信阳教师网

核心提示: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

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

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

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

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方法措施

2、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3、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

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预期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

并认识

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目标





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 通过“绿豆种子发

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

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一 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 第一章 8 至 《生物与环境》 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 四 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 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

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

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 五 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 第二章 8 至 光 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 八 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 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

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8

第三章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



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

十二

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

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

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

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

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十 第四章 三至 8 运动和力 十六 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 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 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

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

制作一个小车。

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 资料标签 信阳市羊山中学2011年教师招聘启事 特岗 教师资格证 信阳市羊山中学2011年教师招聘 羊山中学 罗山 信阳招教 信阳 招教平桥区 固始 教育学 息县 浉河区 2010年浉河区招教 成绩查询 淮滨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010年河南省特岗考试试卷及答案 普通话 教育学笔记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羊山 浉河区招教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 教育心理学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公共基础知识 河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201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 作文平桥平桥区招教 2010浉河区招教 招教考试时间 信阳教师网 特岗教师 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011年信阳招教考试 ·学习永威课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商城 2011 特岗考试 商城县 招教考试 答案 真题 罗山县 面试 PEP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 河南特岗 英语 教师招聘 潢川 英语 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教师资格考试 2010 说课

Archiver|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RSS 订阅 信阳教师网©2009 信阳教师网 xyj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量子统计 百度统计


篇2: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10人,其中女生9人,男生1人。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个别化对象分析: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如陈静雯、贺茂贞等。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课复习教学

1.创设语境, 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归纳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揣摩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

2.总结、规范答题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欣赏, 积累导入

1.回顾课文, 欣赏发现。

师:在这学期的学习中, 很多句子让我们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精彩语句并朗读) 想一想, 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大家难以忘怀?

2.揭示目标, 引出重点。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结合目标, 归纳方法

1.结合实例, 交流方法。

师:请结合平时的学习, 举例谈谈你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含义的?

2.教师引导, 归纳板书。

●联系上下文

●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抓句子的特点

三、指导完成, 强化方法

师:让我们走近《远去的背影》, 一起思考, 一起交流吧。

附文:

远去的背影

在我绝对未读过朱自清《背影》的年龄阶段, 就曾为您的背影而怦然心动过, 而且至今仍感到您还在那里走着。

那是我刚六岁多的时候, 在一天晚上, 您请别人吃过饭之后, 第二天牵着我去上学了。因为路远, 而且曲里拐弯很难记, 您牵一阵子, 背一阵子, 把我领上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以前, 无论自己玩, 还是背着抱着弟弟妹妹玩,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这是第一次您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路的那头, 正书香四溢, 诵读朗朗。

快进校门的时候, 您在嘱咐我之后, 向另一条道上走去, 走得很慢。边走边回头看我踟 (chí) 蹰 (chú) 不前的步履。时而用目光, 时而用手势, 鼓励我迈进学校大门。

就在这个时候, 我站住了, 怎么也迈不开步, 像有一种什么东西羁绊住, 扯也扯不断。于是, 您毅然地转过身向前走去。看不到您的目光, 听不到您的说话, 只见到您慢慢向前移动的背影, 闪过大树, 闪过屋宇, 然后在高高的土丘处渐渐消逝。

我刷刷地掉着眼泪, 直到看不见您的背影, 我才用小手背抹干眼泪向学堂走去。

您的背影我应该是见到的, 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这一次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呢?我想, 大约就缘于您突然转身的坚毅, 您在鼓励我自己走, 您在切盼一个六岁多的孩子走出门前屋后转的小天地, 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如今, 这背影仍鲜明地印在我脑子里, 可是您已早早离我而去了。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您一步步默默地消逝。在那土丘后面。而我直到您去世后, 才从千里之遥,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1.回顾阅读程序, 归纳为:

初读整体把握—→读题捕捉信息—→精读深入思考—→组织语言答题—→检查答题情况

2.指导口头练习。

(1) 快速默读短文, 整体把握内容。

(2) 捕捉信息, 明确考察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3) 找到重点词句, 深入思考。

家门、书香四溢、很远很远、怦然心动、毅然

在这以前,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4) 构想设问方式。

A.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第一次”对我将有怎样的影响?“父亲第一次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了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的那一头又有什么?

B.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可以吗?为什么?

C.读了本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 谈一谈你从自己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什么?

D.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假如你就是作者, 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3.总结:在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时, 应先理解句子的表达形式, 再揣摩句子的思想感情。

四、独立完成, 实战演练

师:让我们独立完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笔头练习。

附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 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 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 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 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 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 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 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 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 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 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 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 野百合努力地开花, 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 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 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 远在百里外的人, 从城市, 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 感动得落泪, 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 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 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快速默读, 教师巡视。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对潜心阅读的学生提出表扬。)

2.实物投影, 交流以下问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增强综合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答题习惯。)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秀挺风姿谨记

(2) 细读全文, 你认为百合花从“一株”发展到“满山”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

(3) 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为什么这株百合是“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____等修辞手法, 这样写是为了____。假如多年后, 又有一株不为人知的野百合生长在断崖边, 你会对它说: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不管____, 不管____, 你都要开花。 (最后两个空, 可以作为选做题)

(5) 百合花的生长历程启示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怎样去做?

五、课堂总结, 交流收获

篇4: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了搭桥引线的作用。从学生的.手影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设计实验、分组实验、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老师只是起了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孩子,确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学生对影子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多的,但没有形成一个规律。第一个内容中关于光源的内容在教参中指导得比较明确,“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但这个概念在教材上却没有体现,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自己加上了。这学期,从第一单元开始大部分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这一单元也很多实验用到对比,教材中虽然没有要求这些实验是对比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交流中,我还是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纳入对比实验中进行设计,使实验更加科学和有条理性。

篇6: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一单元中种子发芽的几个对比实验;蚯蚓生活环境的两个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生物与环境 复习难点:生物与环境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即将结束,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踏上“小科学家之旅”吗?(出示地图)看,这就是我们即将进行的科学之旅。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科考路线,自愿组成科考小组,然后到老师这里取卡片,参考卡片上交待的任务进行考察。别忘了20分钟后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考察成果。

(二)展开复习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光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二单元中、物体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与物体颜色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关系的实验;岩石受到冷热作用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光 复习难点:光

三、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二单元。(二)展开复习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说明:本单元书中介绍的仅仅是几个最为典型的观察活动,但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鼓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研究问题,注重方法的运用,而不是重复记忆简单的知识。)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三单元中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与土地侵蚀程度大小的关系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三、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

(二)展开复习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四单元中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三、复习过程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四单元。

(二)展开复习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说明:本单元书中介绍的仅仅是几个最为典型的观察活动,但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鼓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研究问题,注重方法的运用,而不是重复记忆简单的知识。)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篇7: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有关光的思考》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白雪

B、钻石

C、燃烧的蜡烛

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太阳

二、实践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常见光源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二、实践活动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光在空气中是以()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直线

C、波浪线

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二、实践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B2、C

二、实践活动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不能穿过以下哪些物体?()

A、玻璃

B、透明塑料袋

C、厚笔记本

2.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实验。

A、1次

B、2次

C、多次

二、实践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影子现象?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C2、C

二、实践活动

略;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黑暗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一种()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线直射

C、光的反射

二、判断题

1.将一束光斜射照向水面,光束进入水中后,没有改变方向。()

三、简答题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举例说明)

答案:

1.A

1.×

三.略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认识棱镜》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许多种颜色,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红、橙、黄、绿、靛、蓝、紫

B、红、橙、黄、绿、蓝、靛、紫

C、黄、橙、红、绿、靛、蓝、紫

2.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可以得到()

A、黑光

B、白光

C、紫光

二、实践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彩虹?利用家中的材料尝试制作彩虹。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二、实践活动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光的反射现象》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判断题。

1.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把房间里的墙壁涂成白色,会使房间更明亮。()

3.晚上灯亮后,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这是因为灯光照在书上,光又从书上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

二、多选题。

下列哪些现象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A

雨后出现彩虹

B

照镜子

C

月亮发光

D

放大镜

答案:一、判断题1×2√3√。二、多选题

B

C.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片镜子。

A

B

C

D

2.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A

光可以曲线传播。

B

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C

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D

光经镜面反射后,可以曲线传播。

答案:1.B

2.C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地球的表面》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从右侧地形上看,我国的地势()。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2.我国地形多样。从上面的地形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西藏

塔里木

珠江三角洲

天山

起伏不大,坡度陡峻

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地貌宽广平坦,海拨较低

3.连线题

盆地

平原

山地

高原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地球的结构》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下面的岩石属于哪种类型()?

花岗岩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地幔

内核

外核

地壳

2.连线题

A

B

C

D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2.制作抗震防灾海报,并与家人、朋友分享。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判断题

(1)火山喷出来的是地底下的一些岩浆。

()

(2)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有害的。

()

(3)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喷发了。

()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

2.下面哪个地形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A、云南腾冲的火山

B、东非大裂谷

C、新疆魔鬼城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风的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2.连线题

沙漠

戈壁

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性地貌

堆积型地貌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水的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大石块

B、植被

C、黏土和细沙

2.河谷的形成主要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搬运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3.分析下列的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连线题)

火山喷发

风的作用

水的作用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总结我们的认识》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植物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

影响实验

1.某小组研究植物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

A.有无植物覆盖和土地坡度

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小、降雨高度

C.有无植物覆盖和雨量大小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

B.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

3.连线题

下暴雨时

天气晴朗时

有植物覆盖

无植物盖

陡坡地带

缓坡地带

土地容易被侵蚀

土地不容易被侵蚀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时间在流逝》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选择题:下面的计时工具中()是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A.日晷

B.圭表

C.燃香钟

D.蜡烛钟

2.选择题:燃香钟能够计时,主要原因是因为()。

A.线香燃烧的速度是大致均匀的B.线香的长短是一样的C.线香在黑夜也能用于计时

D.线香很便宜

3.简答题:请列举出至少四种古人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用水计量时间》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水钟是利用什么计时的?()

A

水流速度

B

燃烧时间

C

太阳位置变化

2.在测量水钟等时性的实验时,应该做()实验。

A

1次

B

2次

C

多次

二、实践活动

结合古代水钟的结构,改进你的水钟,并测量它是否具有等时性。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二、实践活动

略;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我们的水钟》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怎样控制水钟水流下来的速度快慢?()

A

漏水孔大小

B

水位的高低

C

以上都是

2.按照设计制作完水钟后,你可以()。

A

测试调整自己的水钟

B

不用做任何事情

二、实践活动

学习同学们改进的经验,继续改进你的水钟,让它更加精确。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二、实践活动

略;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机械摆钟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进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做的摆也具有等时性。()

2.我们自己制作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二、课后搜集资料任务:

请你搜集并学习关于摆钟的历史。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摆的快慢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实践活动一:尝试在家中做一个1分钟摆动最慢的摆,它是什么样子的?

实践活动二:尝试在家中做一个1分钟摆动最快的摆,它是什么样子的?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制作钟摆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实践活动:请课后再试一试你的摆,能不能让它尽可能的更加精确。

2.调查资料:摆钟是我们现在生活中非常常用的精确计时工具,但仍有不足之处,请你调查了解一下目前最先进的计时工具可以精确到什么程度?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选择题:以下四种计时工具中,准确性误差最小的是()。

A.摆钟

B.水钟

C.日晷

D.石英手表

2.选择题:以下四种生活情景中,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是()。

A.火车时刻表中的开车与到站时间

B.红绿灯的倒计时显示

C.百米比赛计时

D.火箭升空计时

3.简答题:如果计时不精确,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我们的身体》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小调查:

调查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因素都有哪些,用思维导图或海报的形式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结合调查结果说一说,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保护身体健康成长?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身体的运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请你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骨、关节、肌肉的运动,观察它们是怎样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的。将你的观察结果写或画在下面的空白处(可以举例说明)。

2、请你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工具,看看除了课上的例子,还有哪些工具和我们运动系统的结构相类似,补充道下面的空白处: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心脏和血液》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连线

心脏

运输部队

血液

高速公路

血管

动力源泉

2.判断

(1)

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应该尽量减少运动量。

()

(2)

心脏由心肌构成,越锻炼心肌越强健,所以应该加大锻炼量。

()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身体的“总指挥”》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想一想课上学习的内容,为什么脑被称为身体的“总指挥”。试着分析手在“拿杯子”这样一个简单动作过程中,是怎样指挥我们的身体的?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身体的“联络员”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请你制作一份保护神经系统的思维导图或手抄报。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请你制作一份管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思维导图或手抄报。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篇8: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本课旨在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领,尊重学生的朗读学习体悟,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找到“我与珍珠鸟渐行渐近”的语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融入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故事,让作者谱写的“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深深震撼学生心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从陌生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我“与珍珠鸟的情感变化,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融入问题,体会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人课题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送你们一份春的礼物,看!(出示众多鸟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奥秘?(生答)

师:是啊,都有鸟。老师再来考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的成语啊?(生答)

师:古诗里有没有写到过鸟啊!(生答)

师:知道的真不少,来,读一读老师想到的吧!

(课件出示)

师: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构想: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积累,从“众鸟图”过渡到成语、诗句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还要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看!(出示珍珠鸟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课件播放珍珠鸟叫声)

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和这可爱的珍珠鸟交个朋友!下面就要请同学们读读这篇课文了。

谁先来说说你们第一次读一篇文章会注意哪些问题?(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构想:在语文学习中,第一次阅读尤为重要,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方法,在了解中渗透第一次阅读的学法指导。)

说得都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的问题,看老师这儿也有一些要求。(课件出示)

2.师:同学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

指名读——强调难读的地方(儿化音:雏儿球儿)。把词语们再放到课文中,自己练读一会儿。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珍珠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鸟?(预设:怕人)

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但是,我们课文中的珍珠鸟怕“我”吗?

是啊,不怕,看!(出示课文插图)这只小珍珠鸟居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它不但不怕“我”,还愿意跟“我”如此亲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对它做了什么呢?(板书:我)

请大家再仔细地默读课文,寻找原因。(课件出示)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2.交流。

师:“我”是怎么对待珍珠鸟的?(预设:我很少扒开……我决不掀开叶片……)

这么多的“不”,“我”不看它,不管它,难道是“我”对珍珠鸟不理不睬,满不在乎吗?“我”不喜欢它们吗?

是的,同学们从字里行间都明白“我”是喜欢珍珠鸟的,文中的珍珠鸟也渐渐明白“我”是喜欢它们的,有一只小雏鸟甚至在一点一点靠近“我”。

3.师:我们来看看珍珠鸟的活动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指名交流)小家伙可能在想什么?(交流)

我知道它们有了雏儿,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

过不多久——(指名交流)

这小家伙居然还钻出笼子,在屋里飞来飞去,我都不管它,它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它可真是——(指名交流)它在试探些什么?(交流)

小雏鸟落到我的书桌上,我也不去伤害它,它便——(指名交流)

小珍珠鸟竟跑到我的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我依旧不动声色,它索性——(指名交流)

(设计构想: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渐渐看到珍珠鸟的行动轨迹,猜测珍珠鸟的情感变化,渐渐走近作者笔下的故事,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

4.师:这么多的“不”不仅没使它远离“我”,反而使它离“我”越来越近。那是因为这么多“不”,正是“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表现啊,从小鸟的一举一动我们也发现它越来越——你们说!(预设:大胆、喜欢我、接近我、信赖我……教师课件出示)

5.师:请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仔细品味,一个读我的行动,一个读小鸟的活动。读出他们彼此间的深情!(生合作读)

老师来做一回作者,你们来当一回珍珠鸟吧!(师生合作读)

(设计构想:这个环节,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师和学生更快更深入地走入故事,此时教师成了文中的“我”,而学生就是那只可爱的小珍珠鸟,这样的对读使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师生一起真正走进了故事。)

6.回归中心:

终于有一天——你竟落到了我肩上。(出示课文插图)

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这个温馨的画面:有一天一—(师配乐范读)

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作者此时会是怎样的感觉呢?(预设:幸福、温蕃、甜蜜、惬意……)

谁来幸福地读一读?(指名读)

画中的熟睡的小鸟此时又会是怎样的感觉?(预设:舒适、温暖)读出你的理解。

珍珠鸟舒服地睡着了,它正做着香甜的美梦呢?它梦见了什么?它的梦中有“我”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个甜蜜温馨的画面,带着我们的感动和羡慕一起来读读!师引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7.挖掘文本:

短短几句话,描绘了一个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这个画面还告诉我们两个字。(板书:信赖)

这份信赖都源于我对珍珠鸟的精心呵护。是我对小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深的爱换来了珍珠鸟对我的这份可贵的情谊。(板书:爱)

在这个画面里有小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更有它的父母对我的信赖,否则它们怎么会任自己的孩子如此亲近我。

8.回归重点:是信赖创造出了这么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师:这样美好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图片)

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同学们,其实这些美好的境界,也不仅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对信赖有了很深的理解,老师想把自己作的一首小诗和同学们分享!(师出示小诗……)

信赖还是很多很多!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信赖的理解?(学生写后交流)

(设计构想:在读了教师写的感悟小诗后,留出省略号,让学生顺着小诗的感情流淌出自己内心对信赖的理解,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提升。)

篇9: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上一篇:黑暗中的温暖-记叙文作文650字下一篇:思想汇报第1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