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固网智能化的思考

2024-04-30

对固网智能化的思考(通用5篇)

篇1:对固网智能化的思考

近年来,固网运营商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占其总收入90%以上的语音业务面对着异质和同质业务的双重竞争,不断地被分流和蚕食,且愈演愈烈,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电话、即时通信等新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地分流语音业务;另一方面,移动通信因其便捷性、个性化等诸多优点而备受用户青睐,对固定语音的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固网在IP和移动的夹缝中艰难度日,用户ARPU值不断下降,利润逐渐摊薄,生存状况堪忧。

“穷则思变”。固网运营商一方面呼吁全业务经营,另一方面加紧进行NGN的商用试验。在未获得3G牌照及NGN尚不能大规模商用之前,固网运营商提出了固网智能化的概念。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和评估,已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固网智能化是业务、市场和竞争驱动的结果,被誉为PSTN的2.5G技术,固网运营商希望通过固定网络的智能化改造,改变其网络业务支撑能力不足、新业务部署困难的缺陷,方便快捷地提供新业务和应用,不断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占据主动地位。

智能化能否担当固网的“救世主”、能否真正成为固网的强身之术,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网络转型、业务转型、客户关系、经营管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网络转型是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但并非固网获得新生的主要条件。业务转型是关键,提供什么样的业务事关市场前景,就像宽带业务不能只限于接入,更要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应用。客户关系方面应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立足于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增强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固网智能化是一场革命还是一场梦并不能完全由其自身决定,即使抛开其他因素,单就用以实现网络转型的固网智能化本身而论,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审慎思考。

第一,目前固网智能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在3GPP和TISPAN的规范中没有涉及固网智能化的内容,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标准化组织、设备商或运营商开始制定固网智能化领域的相关标准。固网智能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设备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各有差异,设备接口标准不统一,固网智能化还不能做到真正开放。

第二,如何保护固网智能化的技术和既有投资。我国是第一个提出固网智能化思路并进行网络部署的国家,国外并没有固网智能化的概念,而是更多采用直接演进到IMS架构的方式。在固网智能化领域,国内厂商已经走在前面,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内市场的份额并开始向国外推广,而国外厂商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NGN。目前,一些国际设备商和运营商,极力向相关标准化组织推荐直接将传统汇接局升级到IMS架构下的NGN演进标准,

对于国内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商来说,一旦这种架构成为国际标准,将意味着我国的固定网络改造必须重头开始。国内厂商和运营商一方面要做好IMS等相关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统一的标准,做好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投资。

第三,固网智能化能否提供杀手级应用尚不明朗。固网智能化借鉴了移动网络的经验,采取用户数据和交换设备相分离的思想,通过设置类似于移动网络HLR的用户集中数据库(SHLR),集中放置固网用户的号码信息、业务信息、网络标识等属性信息,交换机通过查询SHLR获取对应的接入码然后触发相应的智能业务,以期克服交换机属性触发能力不足的弊端,增强网络的业务支撑能力。目前网络智能化提供的增值业务主要有两类:一是号码携带类业务,如混合放号、移机不改号;二是基于用户属性触发类业务,如实时预付费、彩铃、一号通、多业务嵌套、跨网业务等。然而,一方面这些业务是否完全适合固网的特征,是否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否出现杀手级应用,都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固网智能化对原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的支撑能力如何,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第四,如何平滑演进到NGN。根据SHLR的不同访问方式,目前固网智能化的改造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TDM端局访问SHLR、TDM汇接局访问SHLR和软交换完全访问SHLR。前两种是针对增值业务开发需求而对现网进行的局部改造,在业务能力和网络架构方面与基于分组交换的NGN还有着质的区别。采用软交换实现固网智能化的思路是:通过引入软交换和中继网关等设备实现汇接局的功能,再通过访问SHLR获取号码信息或业务信息所对应的接入码,然后进行接续。虽然从长远角度考虑,建设汇接层面软交换实现固网智能化是向基于IMS的NGN演进迈出了一步,但软交换标准尚不成熟,还缺乏大规模商用的经验。另一方面,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以后可能面临PSTN、小灵通网络以及软交换网络并存的局面,需要解决各个网络的用户数据库是合并设置还是相互独立以及如何互通的问题;而且,SHLR保存的数据类型和使用的协议与NGN有很大差异,如何向NGN的HSS演进,也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五,如何规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风险,做好运维工作至关重要。稳定和安全是网络运行中的重中之重。在固网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引入SHLR,引入新的网元意味着同时引入了新的网络故障点,而且SHLR存放着重要的用户信息,如何做好其容灾备份工作也是需要认真、及时考虑的问题。此外,在进行网络的智能化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做到有备无患。例如,将原有汇接局保留一段时间,保证中继网关出现问题时能提供基本语音业务等。网络改造完成后,要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储备以做好后续的、长期的网络维护工作,、保证业务提供的稳定和安全。

第六,从保护既有投资的角度考虑,现有固网交换系统和智能网系统在以往的运行中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业务适应性,如何充分挖潜现网能力,充分保护投资,发挥既有的网络的最大效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比如香港电信的很多设备都落后于内地,但是却能够提供高质量、丰富的业务。

篇2:对固网智能化的思考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NGN,软交换,PSTN,演进,接入网,多样化

1 软交换体系结构简介

1.1 软交换体系结构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 它引入了软交换呼叫服务器, 将传统交换机中的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 又通过引入应用服务器, 从而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相分离。软交换体系架构建立在宽带分组网络基础设施上, 系统单元间采用标准接口, 其开放性体系结构降低了网络运营和业务开发成本, 改变了传统电路交换机"黑盒子"模式, 软交换网络是基于宽带分组数据网, 采用分组包交换、支持多业务融合的下一代网络, 它是基于TDM的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 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可能。软交换网络实现了与现有通信网络的平滑接入和无缝融合, 适应电路交换网向宽带化、数据化演进的要求;它能兼容现有PSTN/ISDN的基本业务和新业务, 提供全开放的业务平台, 支持综合网络业务的快速生成和提供, 同时支持传统IN业务。体系结构如图1:

1.2 软交换技术相对于PSTN的优点

在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多元化、个性化的差异性服务将成为各运营商争夺市场的主要焦点, 因此, 提升语音网络智能化, 使网络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快速反应性等特性, 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对于传统的固网运营商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传统的PSTN网络, 难以支撑起日新月异的电信业务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增值业务的支持日益显出力不从心

(2) 对多媒体业务实现困难、运营维护管理要求高

(3) 投资收益正在下降

软交换技术于是应运而生, 并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软交换网络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更少的投资, 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体验。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

(1) 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2) 极大的降低了投资成本

(3) 无缝平滑的演进方式

(4) 基于策略的动态运营支撑方式

比如, 基于软交换网络, 运营商可以方便的开放NP业务, 固网彩铃业务, 普通固网号码一号通 (含同振) 业务, 彩色拨号音业务, 多业务嵌套 (彩铃+同振、预付费+彩铃+同振等) 业务, 客户群区隔 (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 业务, 同时可以开放API接口, 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提供更多样式的电信增值业务。

2 电信固网的演进策略

2.1 中国电信集团固网演进策略

自2003年起中国电信就对网络智能化进行了探索和实验, 并确立了“自上而下”的演进原则。即传统固网向NGN演进的主导策略是利用软交换技术自上而下分层面对PSTN网络进行网络改造和网络优化, 逐步实现与NGN网络融合, 最终完成向NGN网络演进。从网络结构角度看, 软交换传统固网网改网优方案主要涉及4部分内容:PSTN长途的IP分流;PSTN汇接局的NGN优化改造;PSTN端局、模块局的NGN优化改造及新建AG节点;接入网的NGN优化改造及新建AG节点。

2.2 广东电信固网智能化改造进程和演进方向

2005年广东电信采用软交换设备对省内各地市的长途IP分流, 并在2006年逐步完成了省内各地市的汇接层软交换网络智能化改造工作, 并随后在接入网络开展了软交换接入设备AG对原有PSTN远端接入设备的替换或新建工作。2007年以来, 采用软交换AG设备对PSTN接入网端局和远端节点的改造逐步推进, 接入层作为整个软交换网络投资的主要部分, 是运营商在实际网络部署时最为关心的重要环节。同时, 根据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省电信公司的发展思路, 2006年开始基本停止传统PSTN交换机、传统接入网设备的新建。各本地网的新增小区、大厦等需求, 也将采用软交换AG接入方式来满足。

而近几年来的国内电信运营商规模应用结果也证明, 软交换体系在技术上已经成熟, 经济可行。利用软交换技术, 一方面可以解决窄带语音实现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在业务层形成接入条件, 便于全网开展众多的智能业务。现有的传统PSTN接入网络可以改造为软交换网的AG设备。传统PSTN交换机皆基于TDM的交换技术。而当前国内主要设备厂商的AG设备属于TDM、IP双线, 双交换架构, 通常都是在TDM交换后, 通过VoIP板转为IP包, 进入IP交换板, 再通过接口板接入承载网络。这种结构为传统固网交换机转为AG设备提供了基础。固网软交换网络可平滑演进到IMS。在固定网络中, 软交换和IMS的界限比较模糊, 固定软交换没有明确区分窄带 (CS) 和宽带 (PS/IMS) , 软交换从一开始就兼具了IMS的部分特征, 可同时提供宽、窄带业务, 随着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融合的加快, 固定软交换网也借鉴了移动网的规划, 把IMS作为发展方向, 在技术框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近年来“光进铜退”作为实施网络转型和固网宽带化的有效措施, 作为接入网新技术,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 (EPON) , 利用EPON ONU内置VoIP模块, 可以实现宽带窄带的统一承载、统一接入、统一实现;在提高接入带宽, 提升网络对业务的支撑能力, 增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组网中, 利用EPON设备组建宽窄带接入平台, OLT设置于全业务接入点或汇聚交换机机房, 在光交接箱位置合理设置分光器。在小区内设置室外型的ONU机柜, 机柜内放置ONU和MSAN接入设备。具体实施上, 在软交换网络或IMS网络未全面建设前, 宽带ONU和窄带ONU采用不同设备。宽带ONU根据使用场景选择FTTB式ONU (例如24FE或96DSL) 或FTTO/H式 (4FE、WiFi等) ;窄带语音部分可以采用室外型, 在统一的设备内内置EPON ONU和支持V5接口的MSAN设备。初期语音部分通过EPON网络承载E1接入本地市的传统语音平台, 同时为保护投资, MSAN设备在软交换或IMS平台建设完后, 能够升级为支持VoIP的EPON ONU设备。

3 本地网汇接层智能化改造和接入层的多种接入方式

3.1 本地网汇接层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在本地网汇接层, 可以采用软交换+SHLR的方式完成整个本地网的网络智能化。在该模式下, 软交换设备与SHLR之间采用MAP+协议。每个TG/SG至少受两个不同SS的控制, 两个不同的SS能够保持同步, 并都能够访问业务中心和数据中心。PSTN长途局, 关口局, 端汇局通过软交换多媒体网关 (TG) 连接到软交换网络, 并由交换中心SS进行呼叫的控制, 通过业务中心提供相应的业务功能, 而用户的属性数据等资料则由数据中心SHLR提供查询服务。方案的组织架构示意图如图2:

由于用户数据统一存储在SHLR, 因此对于用户的呼叫, 业务实现基本流程如下:

(1) 端局/网关/长途局将呼叫路由到汇接局软交换, 汇接局软交换向SHLR发送SRI消息;

(2) SHLR进行主被叫号码的分析, 发现主叫用户签约了增值业务, 通过SRI_ack消息回送增值业务接入码;

(3) 汇接局软交换作为SSP触发智能业务或路由到应用服务器, SCP或AS处理业务后下发被叫号码;

(4) 软交换在收到的被叫号码前加增值业务接入码, 发SRI到SHLR查询;

(5) 没有其他业务, SHLR返回SRI_ack不携带号码信息。

3.2 某地市汇接层网络智能化组网

如广东省内某地市, 采用软交换方案进行汇接局网络智能化改造,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进行组网。在中心机房A和中心机房B各设置一套SHLR、SS、SG和TG, 实现中心汇接全覆盖方式, 实现本地网智能化, 每个端局所归属的TG受两个不同的SS控制, 原MLS降为端局使用, 本地网配置集中网元管理系统一套。汇接局核心设备 (SS、SG、SHLR、MRS) 各通过一对核心路由器组网, TG直接通过裸光纤连接到核心路由器, 核心路由器直接连接到CN2 PE路由器。中心机房A和B的SS构成双归属备份。软交换汇接局通过MAP+协议采用主备方式查询SHLR, 主用同一局址的SHLR, 备用不同局址的SHLR。软交换汇接局与SHLR之间的MAP+信令消息通过M3UA/SCTP/IP承载。

本地PSTN端局通过中继电路或者光路连接到多媒体网关TG设备, 通过TG设备将电路交换信号转换成NGN网络传输的IP包交换信号, 实现PSTN到NGN网络的互通。组网图如图4所示:

4 接入网络的多种接入方式

在汇接层实现软交换网络智能化改造完成的基础上, 接入网络层次的深化改造是整个软交换网络投资的重点。接入网分布地域广, 接入条件差异大, 用户规模庞大, 决定了传统PSTN终端用户完全转移到通过软交换设备AG直接接入到软交换网络是一个长期的, 逐步的过程。目前, 中国电信软交换的承载体系大致可划分为3个层面:骨干层、城域接入层和用户接入层。骨干层主要指CN2网, 主要承载软交换网络跨本地网的信令流和媒体流;城域接入层指优化后的城域网, 可进行本地网内流量的交互和汇聚, 主要用于接入散布在城域范围内的AG、TG等接入层设备;用户接入层主要指软交换网络边缘接入控制设备组成的网络, IAD、SIP终端等非信任用户必须通过BAC设备代理后方可接入软交换网络。

4.1 端局方案

在端局或者居民小区, 可以采用新建AG设备做用户接入, 通过城域网上行到软交换网络。这种方式适合用户较为集中, 可以满足用户的原有需求。同时, 对于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PSTN接入设备, 可以采用AG设备进行替换, 逐步将PSTN用户转移到NGN网络。用户进行呼叫时, AG将请求送至SS进行接续处理。

4.2 家用语音数据综合方案

通过光纤到小区或者光纤到楼道, 通过在楼道设置LAN Switch。上行通过光纤连接到城域网以接入软交换网络, 下行通过网线到用户, 用户端设置IAD, 通过IAD提供的语音端口连接电话机, 可以实现用户的语音服务;通过IAD的数据端口, 可以提供用户的高速上网服务。在这种方案中, 可以为语音用户设置专用的语音VLAN, 确保语音流能够在IP数据网络中优先传输, 保障语音QoS。

4.3 有线和无线 (CDMA) 综合接入方案

在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络之后, 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融合, 可以实现固网、移动等用户的统一接入, 统一控制。实现了控制层的融合,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才称得上真正的融合。在新的网络结构中, 固定用户网和移动用户网共同使用同一张IP核心网, 利用统一的控制层设备同时控制移动和固定用户的各种业务。在接入方式上, 可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接入综合软交换, 包括通过IAD连接的POTS话机、CDMA 2G终端、CDMA EV-DO 3G终端、WiFi PDA终端、PC软终端、固定可视电话终端等。对普通终端用户而言, 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 可以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沟通, 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固定和移动融合所带来的新业务。如图7:

5 结论

电信固网的PSTN网络正经历着向软交换网络的演进过程, 而多样化的接入方式, 较低的投资, 方便快捷的业务生成能力, 将促使电信网络更快的发展。在规模庞大的接入网络层次, 软交换技术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接入方案和可扩展的接入设备, 可以确保各类用户顺利的接入到软交换网络。

参考文献

[1]Franklin D.Ohrtman, JR著.李小东, 许刚译.软交换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11月

[2]朱世华.程控数字交换原理与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中国电信[2005]640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指导意见 (2005版) 》的通知》

[4]张焰.移动, 多媒体和多接入的软交换系统.中国通信网

篇3:对固网智能化的思考

【关键词】固网通信终端;支付业务;探索

【中图分类号】S97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03-01

一、固网支付终端及业务

POS终端一直以来没有在中国市场完全普及开来,主要原因除了终端本身的成本较高,较难快速在中小商场铺开之外,许多百姓本身也缺少POS支付的观念与切身体验。随着国内银联卡与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能否有相应足够的POS支付渠道,成为了刷卡消费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结合固网通信终端与POS终端目前都面临的严峻挑战,一个新的创意产生了,即在普通电话的基础上,开发支持金融安全加密的POS支付功能,并兼容简单的数据通信功能。通过对上海、广州等6个大中城市的市场需求调研,发现用户对该终端有较大的使用兴趣。基于这种需求的基础,中国电信与POS终端厂商合作,成功开发了兼容POS支付的新型固网信息终端,并在现有中国电信综合信息平台上提供各类支付业务内容。

这款固网支付与信息终端,通过和银联、银行的合作,可以实现刷卡交易的清算以及提供银行卡查询、转账等金融理财业务,并开放业务合作平台,由若干CP、sP提供丰富的支付与服务内容,例如打折商品订购、电子票务订购、卡类充值等业务,真正实现用户不出家门就能轻松完成交易。与网上交易、电话银行等同类业务相比,该终端采用了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PSAM卡三级加密机制,用户自行刷卡实时实现扣款与清算交易,且终端是在环境最安全的家庭内使用,每一位用户又都是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用户,有着详细的用户登记信息与缴费信用记录,身份可追溯,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双方的交易风险。同时由于该终端将固话终端与POS终端融合为一体,并简化了部分不适用于家庭用户且又不影响金融安全的POS功能,节省了设备制造成本,有着很大的市场推广空间。

目前该项目正在上海进行前期业务测试与试用,首期提供的业务主要有公用事业费缴付、银行卡账户查询、打折商品、天气预报、时事新闻等,试用用户跟踪显示,用户对公用事业费缴付、打折商品、天气预报等服务具有较大兴趣,还希望能尽早提供卡类充值、电子票务等实用业务,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同时该款终端兼容了中国电信原有“家加e”业务所提供的来显、短信、通讯录、记事本等功能,并具有来电报号等新功能,还配置了丰富的外接口,可以外接微型打印机、条码扫描仪等,丰富了应用。

二、技术实现

在该业务的通信技术实现上,主要体现了网络与终端的两大突破。中国电信在传统电信网络基础上开始组建增值业务平台,通过此平台连接各金融机构的金融系统。一方面有效地将电信网络的资源开放给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将自身的服务与业务开放给了电信用户,丰富了电信的增值业务内容,最终实现了电信与金融两大领域网络的相互渗透与延伸。在终端上,除了保留传统电信终端所具有的语音功能之外,也满足了今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的需要,在硬件上增加了液晶显示屏、磁条阅读器、Ic卡阅读器、硬加密专用模块等,保证了各类業务开展所需的环境;在软件上能配合支持与增值业务平台之间的通信,对平台所传递的命令进行正确的解析以及操作。创新后的终端,为业务开展的灵活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涉及金融交易的网络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电信网络所具有的主叫号码优势与网络对金融交易数据包透传机制的结合,解决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威胁。电信通过自建增值业务平台,对金融交易数据包采用透传的机制,在网络传递的过程中任何身份的系统都无法对数据包进行正确的解析,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同时电信网络具有主叫号码的优势,将主叫号码与用户身份和终端硬加密模块代码进行捆绑,如果出现用户的非法操作,可以及时进行准确的定位与限制,保证了数据接收端的安全。此外,最大的安全保障在于终端上扩展的硬加密模块——PSAM卡,在该终端上使用的PSAM卡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PSAM卡规范,不管是对密钥的存贮还是对数据的加密都达到了金融系统的要求。如果遇到用户对终端进行强行拆卸,终端将进行完全自毁。

三、推进固网支付业务的关键因素

固网支付业务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开发工作,在今后业务发展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值得我们留意和注重:

1.打造多赢的合作产业链

固网支付业务能否成功推广,最大的考验是能否在业务背后形成一个多赢的合作价值链,能否在市场、客户、终端、内容等各个关键环节上形成有效合作。例如中国电信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丰富的通信网络与平台资源,还有数亿的固话用户资源;银联与银行则具有专业的金融支付业务运营经验,对支付业务的安全管理也更为专业与权威。两者的强强合作,将实现在通信与支付结合领域的资源最大化整合,实现在家庭用户中迅速普及POS支付与电子商务,并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中国电信通过提供一个开放的业务合作平台,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搭台唱戏,在小小终端上为固网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品种。

2.对新型终端金融安全的考验

尽管采用了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加密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金融安全风险,整个加密体制在安全程度上比传统的POS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目前终端还处于小范围的业务测试与试用阶段,未得到大规模用户使用的验证,同时作为新的POS终端类型,还需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资质认证,才能获准进行大规模的商用推广。

3.终端的成本

与传统金融POS机相比,固网支付与信息终端在制造成本上降低了很多,但与普通电话机相比,还是贵了不少,如果要成为普通家庭都能用得起的POS终端,在不影响支付安全的前提下,成本还要降低。目前,中国电信正与厂商密切合作,通过进一步技术创新,来降低制造成本。

4.提供的业务内容

篇4:固网智能化解决方案探讨

传统固网主要提供简单的语音业务, 对于提供增值业务的能力非常有限, 固网智能化的目的是在充分保护原有网络投资的基础上, 通过技术手段, 进一步挖掘传统固网的潜力, 提升网络的业务提供能力, 最大限度地延长传统固网的使用寿命, 并且为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做好准备。

二、固网智能化改造的原因

1、传统固网的结构:传统固网由接入层、汇聚层和业务层构成。

底层是用户接入层, 这一层主要由端局组成, 直接挂接用户, 与用户相关的所有操作都在这一层完成;中间是汇接层, 主要由本地汇接局、关口局、长途局、SSP组成, 这一层主要完成呼叫转接和话务疏通功能, 不与用户直接发生关系;上层是业务层, 主要由SCP及各种业务平台组成, 这一层并不是传统固网所固有的, 而是为了弥补传统固话交换机提供业务能力的不足而叠加上去的, 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外挂的业务平台、SCP来提供智能业务, 满足用户的需求。

2、传统固网存在的问题

(1) 用户数据的分散放置, 使全网业务的提供能力变弱。由于一个交换机只能覆盖部分用户, 一般在1万到10万之间, 因此该交换机只具有这部分用户所需的号码资源, 当用户处在A交换机的覆盖范围时, 用户只能在A交换机所规定的号码段内选择号码, 即用户号码是与交换机紧密相关的, 用户的号码不能在网内自由移动。

(2) 业务属性数据分散存放在端局交换机上, 使智能业务触发不灵活。只能做到号码分析触发 (DP3) , 其它更广泛的触发方式—尤其是用户鉴权类触发方式不能支持, 对于主叫侧触发的智能业务由于网上交换机种类很多, 部分机型不能自动在被叫号码前加插接入码, 而且用户如同时具有二个主叫侧触发的智能业务时, 交换机不能同时加插二个接入码。对于被叫侧触发的智能业务, 此类业务由于目前汇接层的交换机无法感知到被叫用户的业务属性并触发智能业务, 需要落地的端局检测到用户有业务属性时, 在被叫号码前加插接入码, 并将该呼叫转接到SSP, 由SSP根据接入码完成智能业务的触发, 最后再将呼叫接续到被叫端局。此时需要防止呼叫再次回到SSP, 即发生循环触发现象, 而且上述的呼叫流程, 存在着大量的迂回路由, 降低了中继电路的利用率。

三、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方法

固网智能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二个, 一是全网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二是智能业务的全网触发。网络智能化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固网中引入智能用户数据库 (SHLR) , 端局交换机和SHLR之间通过ISUP+, INAP或MAP+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实现用户数据和业务属性的集中查询, 为用户提供多种增值业务服务。根据传统固网的网络结构, 固网智能化改造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

1、方式一:端局+汇接局代理访问S HLR方案

端局交换机以ISUP+或INAP或MAP+协议, 通过查询SHLR获得主叫或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及智能业务接入码, 用于后续的智能网业务触发或接续。如果某些交换机 (端局、长途局或关口局) 不支持改造以支持ISUP+或INAP或MAP+协议, 则可采用汇接局代理方式, 即该交换机负责将接续的所有呼叫路由到汇接局, 由汇接局辅助该交换机查询SHLR获取用户的业务和号码信息, 然后由汇接局继续进行后续的业务触发或接续。本方案需要对端局交换机进行改造, 使端局交换机能支持ISUP+或IN-AP或MAP+协议, 由于传统固网的交换机制式众多、版本不一, 很难保证对所有制式的交换机都能进行改造, 同时不同厂家的SHLR和交换机之间的互通上还存在问题, 因此本方案对于端局交换机数量较少, 且制式单一的网络才有参考价值。

2、方式二:TDM汇接局完全访问S HLR方案

所有端局、长途局、关口局交换机负责将接续的所有呼叫路由到汇接局, 由汇接局查询SHLR获取主叫或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或智能业务接入码, 然后继续进行后续的业务触发或接续。本方案仅需对汇接层的交换机进行改造, 使之能以ISUP+或INAP或MAP+协议查询SHLR, 作为智能业务全网触发和查询的代理。由于汇接层的交换机数量少, 制式统一, 因此改造量相对较少, 关键问题是要解决不同厂家的SHLR和交换机之间的互通。

3、方式三: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S HLR方案

新建软交换汇接局, 并选择同一厂家的SHLR, 所有端局、长途局、关口局交换机负责将接续的所有呼叫路由到软交换汇接局, 由软交换汇接局查询SHLR获取主叫或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或智能业务接入码, 然后继续进行后续的业务触发或接续。

四、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物理号码的编号方案

1、编号方案一:逻辑号码与物理号码的混合编号

该方案逻辑号码, 物理号码的号段混合, 各自拥有一套独立的号码体系, 两者的号段无区别, 可以重叠。所不同的是, 物理号码的字冠指示了所在交换机的位置信息或归属网络信息。现网交换机可以根据物理号码的字冠确定目的交换机的位置。

用户1-7的物理号码均等于逻辑号码, 即用户4逻辑号码为8710004, 物理号码也为8710004, 当用户4移到872局时, 其逻辑号码仍为8710004, 物理号码变为8720004。当用户申请改号时, 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只需增加修改HLR上对应的物理号码即可。

2、编号方案二:pre fix+内部号码编码方式

prefix为本地网的号段或者一个具体的号码 (比如501-599) , 内部号码为本地网未启用的号段比如4440000-4449999, 每个用户分配一个逻辑号和一个物理号, 物理号=prefix+内部号。假设表1中的871局的prefix=501, 872局的prefix=502, 内部号从4440001开始编号。当用户4移机到872局时, 其逻辑号码仍为8710004, 物理号码变为5024440004;用户7移机到871局的原用户4位置, 其逻辑号码仍为8720003, 物理号码变为5014440004。用户4作为主叫呼叫用户7时, 872交换机送给SHLR的主叫物理号码为5024440004 (872局交换机根据444的字段在号码前加插502) 、被叫号码为8720003, 查询SHLR后得到用户4的逻辑号码8710004、被叫物理号码为5014440004, 软交换据此选路后送至871局并删掉前缀“501”, 871交换机根据4440004选到被叫用户。采用此方案需增加一个内部号码数据库 (即4440000-4449999) , 当用户申请移机时, 需要在此数据库中选一个号码写入交换机, 同时找出对应prefix号 (如501) , 将prefix+内部号码写入SHLR中相应的物理号码内。

3、编号方案三:pre fix+逻辑号码方式

所有用户重新分配一个11位长的物理号码, 此号码由prefix+逻辑号码组成, 假设图一中的871局的prefix=801, 物理号从8018710001开始, 872局的prefix=802, 物理号从8028720001开始。

当用户4移机到872局时, 其逻辑号码仍为8710004, 物理号码变为8028720004;用户7移机到871局原用户4位置, 其逻辑号码仍为8720003, 物理号码变为8018710004。用户4作为主叫呼叫用户7时, 872交换机送给SHLR的主叫物理号码为8028720004 (872局交换机在所有号码前加插802) 、被叫号码为8720003, 查询SHLR后得到用户4的逻辑号码8710004、被叫物理号码为8018710004, 软交换据此选路后送至871局并删掉前缀“801”, 871交换机根据8710004选到被叫用户。当用户申请移机时, 需要根据移机目的交换机, 找出对应prefix号 (如801) , 在目的交换机内分配一个空余号码, 将prefix+目的交换机号码写入SHLR中相应的物理号码内。

4、三种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不占用额外号码资源, 实施工作量小。人工无法区分物理号码和逻辑号码, 必须查询数据库后才知道。在软交换与SHLR通信中断的情况下移机用户会出现错接现象。方案二:可根据号码长度区分物理号和逻辑号;需占用额外号码资源;在软交换与SHLR通信中断的情况下移机用户会出现接不通现象。方案三:可根据号码长度区分物理号和逻辑号;所有端局需规划一个prefix号, 在软交换与SHLR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会出现全部用户接不通现象。

五、结束语

篇5:运营商固网智能管道建设思考

关键词:智能管道;DPI;智能提速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往往是割裂开来的。业务模式把用户需求转化为流量和用户黏性,盈利模式把流量转化为收入。运营商智能管道是把流量转化为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智能管道建设,即实现"业务可区分、用户可识别、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形成宽带差异化服务阶梯,丰富宽带增值服务内容,强化运营商对内容和应用的聚合能力,实现运营商与CP/SP的高价值用户共享。

1固网智能化系统

固网智能化系统由DPI系统、流量分析和溯源系统、智能提速系统组成,分别部署在不同的网络位置,相互之间协同工作,完成对客户、流量的精确感知。

DPI分析系统主要覆盖城域网出口,主要进行宽带用户聚类行为统计,流量组成采集分析,流量结构分析及访问排名分析。流量分析、溯源及流量清洗系统,主要覆盖城域网及IDC出口,主要进行流量流向分析,对DDOS等攻击进行分析、溯源及流量清洗回注。

智能提速系统主要实现用户宽带提速和后向ICP视频运营商服务保障。

1.1DPI及流量分析系统

DPI,深度包检测,通常简称为DPI,是相对普通报文检测而言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即对第七层,也即应用层的内容(净荷)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根据应用层的净荷特征识别其应用类型或内容。当IP数据包、TCP或者UDP数据流经过基于DPI技术的网络设备时,DPI引擎通过深入读取IP包载荷的内容来对OSI7层协议中的应用层信息进行重组,从而识别出IP包的应用层协议。

DPI部署方式主要有串联式部署和旁路式部署。串联式部署中,系统通过BYPASS设备串联接入到网络中,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分析监控,针对非法流量进行策略操作。这种部署方式优点在于部署简单,准确监控所有流量,可操作的策略多。旁路式部署中,是几乎不会对现有网络拓扑造成任何影响:采用分光方式时,仅在原链路上引入无源分光器。而采用镜像方式时,无需中断原链路的业务。目前网络上的大部分应用还是基于TCP,因此可以基于TCP协议进行控制。一般并联式部署方式比较多用,如图1.1。

通过部署智能化系统,网络不仅仅只是一个管道。智能化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市场运营,增强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管理能力和网络建设的针对性。

1.2 智能提速系统

智能提速系统又称差异化应用控制系统,是基于宽带网络质量差异化的控制系统。通过DACS系统能够实现基于家庭网关、BRAS、IDC出口三个关键网络节点协同控制贷款和优先级,从而创建了宽带惊喜运营能力,提供了基于应用与宽带保证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智能提速系统各模块功能如下:

(1)业务管理:提供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功能。其中用户管理包括用户资料同步,用户资料查询功能;服务管理包括服务注册、服务住校、服务查询功能。

(2)业务控制:提供策略控制盒话单控制功能。其中策略控制包括网元定位、策略启动、起来停止、定时计划功能。话单控制包括话单的生成,话单的传递功能。

(3)用户在线状态管理:包括消息接受、消息处理、消息缓存功能。

(4)接口管理:包括外系统接口有网厅/掌厅/10000号接口、网络激活系统接口、计费系统接口、SP系统接口、测速系统接口。

(5)网元接口管理:对BRAS设备进行策略管控,接受BRAS的用户在线消息。

(6)配置管理:权限配置提供针对不同机构的管理员分配不同的功能权限与数据权限;策略配置提供策略信息、设备控制方式的配置;网元配置提供网元设备信息配置。

(7)查询和报表:为业务部门提供用户策略信息、业务话单等信息的查询;提供业务使用情况统计、用户在线状态信息统计等功能。

(8)监控与告警:包括接口监控、系统监控、业务监控功能,对告警信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给系统运维人员。

在业务层面,智能提速系统支持整体提速和对应用服务两种业务模式。整体提速是指提升用户整体接入带宽,从而提升和改善用户所有网络应用的体验。根据前端业务需求和用户贷款难网络的具体情况,确定用户可提速的带宽值,通过智能提速系统下发提速策略后用户的带宽即可达到提速宽带值。

2 固网智能管道发展建议

语音经营时代,运营商处在产业价值链的顶端,掌控力强,业务模式单一,营销服务方式也较为单一;而流量经营时代,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发生很大变化,很难再掌控或主导,应用变得纷繁多样,客户群的需求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市场部门要认识到这种变化,高度重视对流量的经营,大力支撑流量业务的开展,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后向收费模式。要认识到运营商的未来在于对流量的经营,通过对流量的差异化提供,实现对前端用户和后端服务提供商的有效掌握。切不可将所有的流量同等对待,放弃主导权。

目前,由于DPI设备等的造价较高,实际上限制了智能管道的发展。运营商可以通过集采等手段有效降低设备价格,设备厂商应该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支持智能管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IG深度业务监控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9

[2]TMA网络流量监控系统设备。宽广电信,2009

上一篇:新员工培训制度的通知下一篇:学生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