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的材料作文范文

2024-04-23

凡尔纳的材料作文范文(共4篇)

篇1:材料作文的范文与升格(一)

寻路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芸海

在悲鸣着的风里捕一缕《广陵散》的余音,在哀啸着的竹林里捉一抹玉山般挺拔的背影,我想起了你,嵇叔夜。(《广陵散》、竹林,非嵇康莫属,以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活动背景,自然引出其人其事。)

你的名字多与“狂傲不羁”四字相连,你醉酒,你打铁,你轻漫(“漫”应改为“慢”。)钟会,你与山巨源绝交。(连续四个短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句句都是嵇康的经典事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人物的了解。)我似乎能看见你英挺的脸庞上,那一腔宁折不弯的傲气。我更懂,你的狂放不羁实是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挣扎。那个动荡的年代折辱了你的才气和高志,隐匿了你的雄心和抱负,(“黑暗现实”、“动荡的年代”合乎材料中“纸龙”腹腔的特点。)你只有服五石散,在片刻成为强者的虚幻里寻得一星半点的满足。(“只有”、“强者的虚幻”用字准确而有表现力。宁折不弯、狂放不羁而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嵇康,与材料中拥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却最终闷死在纸龙腹内的蝗虫何其相似。)

在荒芜着的旷野里探一条歪斜的小路(“探”、“路”巧妙地呼应标题。),在寂静着的街巷里听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我想起了你,阮步兵。(格式上,呼应第一节的写法,使得两个人物的出场读来具有整体感。)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巧妙引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与上一段衔接,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你肆意洒泪,为才女,为路绝,为你自己,你恃才自负,却生错了时代。你游戏长平,不过十日,已见你才智之高。只是,你为时所困。我懂,你的泪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你呕出的血,是你真情一片亦是无处疏(“疏”应改为“纾”。)解的愤恨。辚辚的牛车上,你痛哭,以泪妄想与时代抗争。(“肆意洒泪”、“游戏长平”同样高度概括了阮籍的真性情、高才智,一如材料中蝗虫的优势,“生错了时代”、“黑暗现实”也没有忘记点出类似纸龙腹腔的时代背景。)

嵇康,阮籍,我哀悼着你们至情至性的生命,哀叹着你们令人惊艳的才华,却哀痛着你们的不知冲破枷锁。(“哀悼”、“哀叹”、“哀痛”把感性的同情与理性的批判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以转折副词“却”强调了后者,写出了思考的力度,引出下一个层次的论证。)

魏晋不安,却人才辈出。谢安风流,淝水一战尽显其才智;王导稳健,朝中元老无人不服。就连篡政的王莽,那一股豪气都让人忍不住想叹一句:“奸雄!”他们没有被时局所困,而是用才智,用气吞天下的气魄驾驭(相当有气势的用词。)了时代,成其大志。(同是魏晋人物,处在同样的时代而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嵇阮形成对比,恰似同处纸龙腹腔中青虫和蝗虫的对比。)竹林里的酒醇美浓烈,却只能让人醉去,梦一个盛世。倒不若金戈铁马,高堂之上,用自己满腔热血浇铸一把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用如玉高才救天下苍生,换一个清白之世。(比喻精妙,多处暗含典故,文采斐然。)

也许时代是一间上了枷锁的牢笼,嵇阮刚烈,撞得头破血流却最终困死其中,他们没有用有力的武器去砸破牢笼,没有用高绝的心智去解开锁扣,于是他们变成牺牲品,只化作竹林里似泣的风声,未能高歌于时代巅峰。(比喻手法,处处讲嵇阮,讲魏晋时代,处处合乎材料中蝗虫、长龙腹腔的特点。)

写及此,我又想起穷途的阮籍,那一壁坚硬的墙,只需要他奋力的一凿,又或拐一个弯,就又是一条光明的路了。(“凿”、“拐”不同于上文的“撞”,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用词精准。“写及此”、“又想起”跳脱挥洒自如,呼应上文而又更进一步地进行分析,思维严密深透。)

不是无路,只是需破,需探。(篇末点题,语言干练,明确中心,收束全文。)

【总评】

该文评为一类卷,68分。

按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的等级要求,凡切题、选材有特色、语言有文采或思想深刻、结构严谨有特色的作文,即可判为二类以上等级,二类卷分值为57~63分,一类卷分值为64~70分。

本文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写作过程中,虽没有对材料的直接分析和联系,却处处暗合,做到了“高水平”切题;选用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谢安等人的事例,摆脱了一般的应试作文选材陈旧或雷同的弊病;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物颇有研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巧用修辞,显示出很强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收放自如,前呼后应,看似随意却又匠心独具,或并列或对比,层层深入,细致剖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整体来看,可归为一类卷最高值。

原文有两个错别字,每个扣1分。

【升格作文】

智与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刘里千寻

力量受人们的崇拜由来已久。从原始部落那些象征自然之力的猛兽图腾,到现代奥运会中人之力的展现,力的能量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思维开阔,纵观古今,仅仅围绕关键词之一“力量”。)

为何尚力?(挖掘原因。)大抵是因为力可以征服。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转移磐石,扫除前进途中的困难,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空凭一身力真的能征服一切吗?(轻轻一转,提出质疑,引发思考。)不然。且看项羽何等英武有力,一路破关斩将,却让市井出身的刘邦绕了道,先占了咸阳。北魏苻坚恃八十万雄兵力勇,自认为破晋指日可待,却被谢玄八万北府兵杀了个落荒而逃。个中缘由不得不让人玩味。(继续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原因,思维层层深入。)

刀,剑,泛着冷冷的光,战马长嘶,勇士怒吼,号角长鸣,这样的力量不禁让人血脉奔涌。战场之上,看得见的是力的厮杀,隐藏背后的却是智的较量。(精彩!)苻坚不听劝阻,执意在北魏根基未稳时发动战争,这已是不智。再有见江边对峙之势,自以为退兵十里更突显自己的优势,却不料正中谢玄设下的圈套。结果自然是“投鞭断流”之师在风声鹤唳之下溃不成军。(单就淝水之战而言,这两段从“智”和“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相当精彩。只是回归材料加以对比,如果说苻坚八十万雄兵相当于拥有铁钳般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的蝗虫,拥有的是“力量”,谢玄八万北府兵相当于柔弱却最终钻出长龙的青虫,拥有的是“智慧”,那么,从哪里体现出材料中“纸龙”的所指呢?谁被置于了“黑暗而令人窒息的纸龙的腹腔之内”呢?这里缺少的是对淝水之战中双方所处境遇的考虑。前文对刘邦、项羽的分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nlc202309040802

当天平两侧处于均衡的状态时,运用智慧,一根鸿毛也可拨倒千斤的巨石。力是沙子,散落在海边,智是聚沙的瓶子,只有力被智汇集在一起时,(这句表达未能体现前面比喻的作用,读来有牵强生硬之感,不妨改为“只有用智慧的瓶子把散落的力之沙汇集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否则,沙子永远只是沙子,任风的吹动,不知去向何方。(这一句读来有偷换概念、对象不明之感。不妨改为“否则,力永远只能是散落之沙,一阵风吹来,就不知去向何方。)

抗战之初,日本号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确,最先进的武器和中国的土枪大刀摆在一起,(“一起”改为“天平两边”,与下文一致。)重量(“重量”表意不明,可改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且慢,中国人将团结、勇气、救民族于危难的爱国心放上了天平,最后,加上智慧的砝码,反间计,连环计,铁道战、地道战……最终破开了敌人千斤的壁垒。本就师出无名的日本,越战越躁,只能加速内部的崩塌。土枪虽落后,有了智的指引,也未必不是长枪短炮的对手。(这一段

(下转第32页)读·美文3Du·Mei Wen读·美文3Du·Mei Wen读《消逝的钟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往往以一颗悲悯的心和一种庄严宁静的姿态来关照这个世界。残缺的生命体表和宽厚而博大的心灵空间,使他能够站在思想的高处,对生命、爱情、信仰和死亡进行不断地追问、思索和自我超越。这篇文章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的往事回忆之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和通透。文章第四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铺写了惊动“我”灵魂的琴声和歌声,请分析其艺术特色。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它在哪儿呀,奶奶?”

“什么,你说什么?”

“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史铁生散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对艺术手法的考查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抓住相关语句,分析判断描写事物的角度、手法。参考答案:1. 由听觉幻化为视觉感受,如“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桌椅、墙壁、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 2. 由听觉化为触觉,如“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3. 从节奏上看,这些句子欢欣、明快,映现着一个初涉音乐的儿童清澈的心灵世界。

nlc202309040802

(作者:李军,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读《幸福铃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女儿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的故事。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选自漓江出版社《66个纯情唯美故事》,作者徐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领悟深刻主题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文章内容谈理解,意即不仅要读懂全文表达情感,还要能有条理地梳理,准确地提炼。参考答案:1. 父亲每周去听一次女儿打来的电话铃声,只是为了让电话铃声证明女儿平安。2. 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牵挂;3. 那电话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它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因而成了“幸福铃声”。

篇2:凡尔纳的预言

一八六三年一月,凡尔纳的第一本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了,当时正在研究航空技术的科学家们制成了“巨人号”气球,于同年十月四日首次升入天空(虽然不久这只气球失事了),凡尔纳的书因此畅销,流传愈广;而在一九○五年三月凡尔纳去世之后一年,桑托斯·杜蒙在巴加戴勒草地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飞机航行。从气球试验到飞机的发明,这其间人类的科学技术经历了多大的进程啊!正是这些往昔的和当代的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为凡尔纳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这些科学家,如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在古典力学上的伟大成就,因拉格朗日(J.L.deLagrange1736—1813)等人的分析研究在十八世纪中愈趋完善,这使得凡尔纳对于整个宇宙和诸天体有了新的认识;居维埃(G.Cuvier1769—1832)①使他在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方面增加新知,《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书中对于那些巨兽、虫鸟和鱼类的描述正是借助于这位科学家的贡献;拉勃拉斯(Laplace1749—1827)、阿拉戈(Arago1786—1853)、哈雷(Ha-lleyl656—1742)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研究的新发现,使得他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以至海洋潮汐有了清晰认识(我们可以在《从地球到月亮》、《月球旅行》直到《流星追逐记》中看到)。在地理学、地质学方面,德国人韦尔纳尔(A.-G.Werner1750—1817)的创见也开拓了他的视野。凡尔纳对地理兴趣特别浓厚,一八六六年他曾负责编辑过《法国地理杂志》②。由于酷爱旅行,他先后购买过三艘游艇(这些船都是以他儿子的名字“米歇尔”命名的,就叫“圣·米歇尔一号”、“二号”、“三号”)③,他时常与家人和朋友驾船出游,足迹遍于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及其沿岸诸国。我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凡尔纳真足以当之无愧了。

最有意思的是往昔的或当代的伟大科学成就既反映在他的许多小说中,又大大地激发了他的遐思,这些遐思或幻想,今天不都成为现实了吗?

举几个例:

一、飞行器。作为现代世界的交通工具,今天飞机已经广泛地使用了。但是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早就设想:将来人类一定会驾驶“比空气重”的物体作定向飞行。一八六三年他就和友人纳达尔(Nadar)共同创立过“航空机车促进协会”④。他不但写作科幻小说,而且还用实际行动去促进科学发展。

二、火箭。在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亮》中,书中人物梅斯顿为了实现把三个人送上月球的计划,设计出一种“哥仑比亚炮”——今天的读者,请不要笑他那时想象的“至少有半英里长的大炮”啊!——他仔细描述了登月机械的动力、燃料、内部装置诸问题,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才是一八六○年。而在现实生活中,直到一九六九年才有“阿波罗号”登上月球。人类用整整一百年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三、电视。在凡尔纳晚年的一本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的一天》中明明白白写了电视装置。这个中篇是由他儿子执笔用英文写的,经作者审阅签字之后,首先发表在纽约《论坛报》上,时间是一八八九年。书中记述一个美国报界企业家到欧洲去旅行,他可以在巴黎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留在纽约的妻子正在晨妆,进早餐,等等;他跟她谈话就象人在对面一样。实际上,电视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公开放映。

凡尔纳在他的小说中所描绘的这些幻想今天都一一变成了现实或正在变为现实,有些发明甚至比他所预言的时间来得更早。无疑地,没有当时的科学进步,凡尔纳不可能写出他的科学幻想小说;而正因为他的小说具有科学理论基础,所以他的那些幻想才常常带有一种预言性的东西,这反过来又启发了后世科学家的思维,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除了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预言之外,在他思想上总是存在着一个忧虑,这就是他曾多次提到的“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与道德政治上的进步之间的差距”。他一方面相信科技的不断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而另一方面,他却认为以近世科技发展之快速,人类在道德领域的提高会赶不上它,这就象一个顽皮孩子手里捧着一颗炸弹一样,会给他自身带来很大的麻烦以至灾难,他知道吗?——在这里,凡尔纳的名字就不仅是跟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了,他象社会科学家那样具有异常敏锐的历史意识,这使他成为一个历史预言家。

你不会忘记,在《蓓根的五亿法郎》(一八七九年出版)中,这世界上不只是有着沙拉赛恩医生兴建的乌托邦式的“法兰西城”(显然这里面包含着傅立叶、圣西门的“法郎吉”或“新村”的理想),在它旁边还有着德国人苏尔策教授建立在法西斯式专制、恐怖之上的毁灭人类的工厂,他日夜经营,让“播下的死亡种子欣欣向荣”,他所追求的是“权利、财富、罪恶这三位一体的东西”,最后这个野心勃勃的“钢王”僵死在他自己发明的冷气弹爆炸之中。凡尔纳在这里仿佛早已给我们描下了一幅“第三帝国兴亡图”。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和他的科幻小说中所说的又何其相似乃尔!

在《机器岛》(一八九五年出版)中,凡尔纳的思想又进了一步。那个被称为“模范岛”的、方圆十八公里的人造大岛,载着居住在上面的腰缠亿万的富豪人物在大海中遨游。那种纸醉金迷、游手好闲的生活似乎将永远持续下去。然而两个大资本家的的争权夺利终于导致了这座岛的毁灭。他们各自把持着一个强大的推进机,“左舷区”和“右舷区”朝着相反的方向全速开动,最后这座岛裂开了,破碎了,沉没了。“但是,这架坚固的海上机器如果不被那比海和风还要凶暴的人类的欲望所破坏,它还能存在很久呢!”⑤

凡尔纳当然不会给我们以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而且,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他给我们以强烈、丰盈的形象也就足够了,何必有议论?他想:先进的科学发明掌握在道德高尚的人手中就成为幸福的源泉,而一旦为道德卑下的人所控制,它就会变成罪恶的帮凶。在其他一些书中也可以看到,凡尔纳笔下的威廉·斯托里茨死了,那带着强烈香气的隐身药水瓶子也碎了(《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征服者罗布尔去了,他带走了飞行的秘密(《征服者罗布尔》)。作者借了罗布尔的口说:“科学的进步不应当超过道德……二者要同时达到一定水平。我去了,我把秘密也一道带走了,但是这对人类并不会是什么损失。有一天,等到他们具有了足够的教养与明智、可以从中得益,而不致滥用它的时候,秘密将属于他们。”

作者抱着不无悲观的态度观看当时的社会,这只“吞噬着自己的胎儿的母猪”(我借用罗曼·罗兰的比喻)。在这里,人们果然随着科学的进步在道德上有丝毫进步么?没有。他们甚至更加卑鄙无耻,更加善于用美好的言词去掩饰他们的鬼蜮伎俩了。凡尔纳找不到解决旧世界矛盾的钥匙,于是用自然界的矛盾去解决,让“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在全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有十二部都是以爆炸结束的,这里面不正是表示了作者的愤怒吗?拿我们中国哲学家的话去评说,凡尔纳大概算得上是一个“性恶论”者吧。

然而他却用乐观的眼光看着明天,看着遥远的未来世界。他认为人类的将来必然走向大同,而现在呢,“现代的这些国家则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进入大同境界”。

这种“各国将由联合走向大同”的理想特别是在他的晚年更加显著。就在那篇预言未来的作品《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的一天》中,他写到了欧洲的联合,这时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叫做“国联”,已经有了七十五个国家参加,包括不列颠在内。整个欧洲存在着两大帝国,一个是拉丁集团,另一个是斯拉夫集团,以莱茵河为界。凡尔纳写道:“‘威胁有什么用?’一个美国人对俄国大使说,‘使用这些现代的新发明,这些能打到一百公里以外的窒息性炮弹,这些能照射二十法里、一举就可以消灭整个军团的电气闪光,这些满载着鼠疫、霍乱、猩红热细菌、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毁灭整个国家的炮弹,战争可能吗?’”在双方力量基本平衡下,于是形成了一种对峙的“武装和平”局面。——有的读者看到这里不禁会失声叫了出来:“我还以为他是在描写今天的世界哩!”而这些在当时被视为异想天开的大规模杀人武器,我们不是已经在带原子弹弹头的运载火箭、激光和细菌武器等等上看到了吗?

在凡尔纳身后出版的九本遗著中,有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昨天和明天》,其中最末一篇,叫《永在的亚当》,作者用他那丰赡的想象力把人们带到遥远的未来,他描绘出经过很久很久之后,世界大同终于实现,达到了“政治制度与和平的稳定”。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种族纷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leshommes des quatre mers),但那将是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事了。谁能证实呢?

然而这就是凡尔纳的预言。

①米莱衣·古特烈-顾奥和比埃尔·苏弗兰在他们写的《凡尔纳的神话》中提到了居维埃、韦尔纳尔和拉勃拉斯对凡尔纳的影响。

②③④马克·梭里亚诺:《凡尔纳年谱》。

篇3:儒勒·凡尔纳的数学公式

从2006年开始,欧洲航天局、印度、中国以及美国的月球探测器接连撞月,将撞月活动推向高潮,这让我们想起19世纪的 “科学先知”——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在写《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之前,凡尔纳作了非常深入和扎实的科学研究,对于航空器的材料与设计,航空器在空气中的飞行状况,弹道飞行速度,起飞地点,太空飞行的失重以及回收溅落等等,都有详细的计算分析,凡尔纳甚至请他的数学家堂兄验算,向19世纪著名的法国数学家,法国科学院的终身书记贝特朗请教,并且都一一绘制想像图形。

据说,他每天都要在依自己的心愿盖的充满科幻感的房子里,从头至尾阅读15份不同的报纸,摘录字句和撰写心得,运用到他充满想像力的小说中去。凡尔纳不是个抚摸水晶球的预言家,而是一位使用公式推导未来的人。

篇4:拒绝做广告的凡尔纳

第二天,轮船公司派出代表找到凡尔纳,可是,当他说明了来意后,却遭到了凡尔纳的拒绝。轮船公司并没有放弃,开始打听凡尔纳的喜好,希望能找到一个打动凡尔纳的突破口。终于,他们得知,虽然凡尔纳是畅销书作家,可是由于早年签订了一份极其不公正的写作协议,从而使得他一年大约只能获得5000美元的版权收入。轮船公司决定给凡尔纳一大笔钱,看在金钱的分上,他一定会同意的。

第二天,轮船公司代表信心满满地找到凡尔纳,说明来由后,却又遭到了凡尔纳的断然拒绝:“很抱歉,虽然我的小说没有获得一个较为公平的收益,可是比起钱来,我更要坚持构建和形成自己风格。如果我答应了你们的请求,那么我势必要改写小说的结局。如此一来,这部小说的风格和整体架构都将为之改变,小说不仅会失去它的魅力,也会令我的读者们倍感失望。能够获得来自我的读者们更多一点的公正评价,对我来说比金钱更珍贵百万倍。”

当有人问凡尔纳,是否为失去了巨额广告费而后悔时,凡尔纳说道:“我是一个作家,为追寻理想而活,为一个灵感而癫狂,为能写一部好作品而迸发热情,而这一切都与金钱无关。”正是他的这种不为金钱写作的精神,令他完成了一生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编辑/张金余)

上一篇:交通局作风建设自查下一篇:古代诗词歌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