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副校长材料

2024-05-06

优秀副校长材料(通用8篇)

篇1:优秀副校长材料

年轻的校长,充满活力的管理

——兴宁市宁中中学副校长刘松茂先进事迹

1991年8月,年仅28岁的刘松茂同志被任命为兴宁县叶东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短短五年间,便彻底改变了该校的面貌。1996年12月,他被调至拥有二千多师生的附城完全中学——宁中中学,任该校副校长,领略更广阔的视野,经受更复杂的锻炼。

他在叶东中学任职之初,该校办学条件之差,使人望而却步,但他却知难而进,以其令人叹服的胆识和才干,团结全校教职员工,克服“天时”、“地利”之不足,发挥“人和”之优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使该校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质的飞跃: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五年间,增加了9个教学班540多名学生。

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通过勤工俭学,开源节流,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修建、新建六栋校舍共6000平方米,完善了“六室一场”,使教学仪器达到省定二类标准。特别是扩建了一个占地40亩,有6条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为如期高标准完成“普九”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想方设法投资100多万元,在新城教师村建起一栋7层24套的教师住房,实现了该校教师“教者有其居”的愿望。

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校无一学生严重违纪,更无违法犯罪行为,“普九”各率全部达标,每年中考升学成绩稳居市前十名,在市级以上的学科比赛中,有52人次获奖。

四、师资建设不断加强。由于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现在该校教师达到专科、本科学历的分别占全校教师总数的90%和25%。叶东中学显著的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该校曾经10次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1993年12月,“兴宁县初级中学教育管理研讨会”在叶东中学召开,该校成为全县初中教育管理的榜样;校长刘松茂多次被评为市、县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兴宁县优秀科技工作者 “振兴奖”,并于一九九四年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

一、年轻的学校,年轻“领头雁”的劲头

人们到叶东中学,不论是事先有约,还是“突然袭击”,每次踏进校园,总有进入如诗如画之境的感觉:洁净如洗的地面,布局合理的校舍,花香四溢的校园,紧张有序的节奏,轻松和谐的气氛。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年轻”。年轻的“叶东”,于1986年下期由叶塘农业中学改办而成;年轻的校长,任职时年仅28岁;年轻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有34岁。人们当初在担心:嘴上还没长毛的校长能领导全校1000多名师生吗?然而一个个铁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刘松茂上任伊始,便立下雄心壮志,响亮提出:“三年内,一定要把‘叶东’办成一所校风好,质量高,发展快,有特色的一流农村初级中学”。为了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刘校长以身作则,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五年来,他除了致力于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外,还坚持授初三年级一至两个班的语文。连续五年,他不仅没有空缺一节课时,而且潜心于教研教改,使所授班级历年中考成绩在同级同科中名列前茅,及格率、优秀率分别超市平均成绩1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左右。这就产生了“校长授课效应”,一是带动了学校行政班子全体成员都按所学专业授课,而且个个超过正常的工作量;二是带动了全校教师人人重教学、重实干、重实绩;校长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还有助于掌握教育教学的动态规律,有助于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学校管理制度,这就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领头雁”的劲头,带出了年轻实干的领导班子,带出了年轻实干的教师队伍。一群“初生之犊”,一轮“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推动着这所年轻的学校优质高效地运转,以至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铁一般的管理制度与生动活泼、温情脉脉的激励之道

健全和实施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途径。叶东中学规章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含“铁”量高——从制度的制订到制度的实施都体现了高度的严密性和严格性,充满了年轻人的阳刚之气。

叶东中学的德育工作方针是:“班主任为主,全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面协调”。该校自改办以来,从未发生过严重违纪和违法犯罪事件。学校平日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几乎接近军事化。学生宿舍三锁三开,专人负责内务检查。早读、晚修、早操、课间操,就连午息也要点名做记录。无论课内、课外、用膳、就寝还是单车停放,所有纪律要求均实行量化管理。其中仅校园环境美化就有十个项目的评分细则。因此,“叶东”校园任何时候都秩序井然,清新整洁。

叶东中学落实常规教学的总体要求是:“钻研要深,备课要实,讲课要精,改作要严,辅导要细,效率要高”。该校每学年开学前按成绩搭配,抽签编班,订出各年级质量达标标准,将其分解到班,落实到人,期终进行总结评比,这是目标管理。但“叶东”更重视的是过程管理。除了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主的“听课队伍”随时深入课堂检查教学情况之外,还有每学期“法定”的两次教案检查和两次作业批改情况抽查,同时分年级召开学生座谈会,然后将检查结果和改进意见印发给各科任教师。这种教学情况通报有如“明镜高悬”,褒贬分明,铁面无私,对存在问题的指出简直达到纤毫毕露的地步。

叶东中学地处偏僻乡村,离圩镇4公里,方圆数里皆为“黄土高坡”,交通不便,连平日正常的生活需求——米菜都难以采买,更谈不上文化娱乐场所。学校仅有一架供教学使用的黑白电视机。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使教师能安心从教,乐于奉献呢?还是让该校教师的一番评论来回答这一问题吧:刘校长坚持授初三级两个班的语文,和我们并肩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跟我们是十足的战友;学校地处不利的环境,全校教师食宿在校,与行政人员朝夕相处,象朋友一样共同生活;最有意思的是,刘校长每天课余都跟我们一起活动,他是我校教工篮球队的主力和足球队的“职业”守门员,所以他又是我们的球友„„这一番“三友”论,既从某种角度表明了该校校长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以及以情怡人的待人之道,又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该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安心“叶东”,愿为“叶东”兴旺发达尽心尽力之“奥秘”所在。难怪有人说:这里的校长不仅平易近人,与同事情同手足,而且有胆有

识,带头实干,因此,他的号召力特别强,凡有任务,一声令下,八方响应。就连人们时常感叹难以驾御的青年教师,在这所学校往往是工作上打头阵的先锋。该校把铁一般的管理制度与生动活泼、温情脉脉的激励之道艺术地融为一体,无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刘松茂认为:培育新秀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叶东中学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根据本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的特点,把培养使用青年教师的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该校青年教师有不少是近几年的师范院校自费毕业生,起点较低,经验不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保守方法来培养使用青年教师,就远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为此,在刘松茂校长的倡导下,行政一班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培养新秀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该校这几年认真实施“合理组合,提高学历,加强教研,大力培养”的十六字方针,创造出“定、立、学、带、促”五字经验。定——定培养目标,定培养对象,定培养计划。立——立专业思想和奉献精神,立“三个一”常规要求。学——学师德规范,学教学常规,学基本功。带——形成传、帮、带网络,确定传、帮、带内容重点。促——让青年教师挑重担,把青年教师推上教改大舞台。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莫嫌雏声还细弱,已展嫩翅满天飞。叶东中学的李与核、张启中、黄奇麟等不少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领导力量。在该校行政人员中,青年教师占88%;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占90%;在毕业班教师中,青年教师占85%;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中,青年教师中同样占大多数。这就形成了青年教师挑重担、出大力、唱主角、创佳绩的喜人局面。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这一真理已在叶东中学得到了应验。

刘松茂同志不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而且善于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他积极撰写学校管理论文,多次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打破常规,培育新秀》一文得到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认可,并编入国家级刊物《中国·九五理论纵横(’97版)》。

为了充实完中的领导力量,为了在更广阔、更复杂的环境中锻炼新秀,1996年12月,刘松茂同志被调任宁中中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当时,该校行政班子正值新老交替,老校长已退休,新校长又因病在家疗养,学校发生了一些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稳定、发展的事情。刘松茂同志凭着他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其敏锐的目光,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及时召开各类型会议,反复强调全校教职工为人处事必须坚持“四个有利”的原则:有利于建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转机制;有利于完善学校管理;有利于维护学校声誉。通过正面引导,统一了广大教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分辨能力,纠正了言行偏差,为稳定学校局势,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后,他总是顾全大局,始终维护校长的威信,努力当好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了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共和国的大地凯歌常奏,年轻的刘松茂校长正以沉稳刚健的步伐,在教育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进!

篇2:优秀副校长材料

冯沅君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台异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年幼的冯沅君喜爱读古文,尤爱读唐诗,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后来,冯沅君的大兄、二兄先后赴京、沪学习。冯沅君在家一方面利用家中父兄念过的书,刻苦攻读,吟诗作赋;另一方面大量阅读大兄、二兄带回来的中国古典名著及新出的报刊,从中接受新的思想。1917年秋,冯沅君说服母亲,随长兄冯友兰到北京,入考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冯沅君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1925年起,冯沅君先后到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中文系任教。1929年1月24日,与三峡文学研究家陆侃如在上海结婚。1932年,他们考取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班,专事古典词曲的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33年出版论文集《沅君卅前选集》(上海女子书店)。冯沅君1935年回国,先后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东北大学、青岛xx大学等校中文系担任中国古典文学教授。除担任教学工作外,仍继续古典文学、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被誉为中国著名的文学史家。这期间出版了《张玉田年谱》、《古优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古剧说汇》等,并与陆侃如合著《中国诗史》、《南戏拾遗》等书。

这里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冯沅君夫妇在留法期间,曾参加了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组织的反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活动,这个同盟下设中国留学生支部,参加的人中,除冯沅君夫妇,还有著名诗人戴望舒、李健吾等人。他们在巴黎创办了一张油印小报,由冯沅君夫妇负责编辑,为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尽了绵薄之力。他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世界形势和文艺问题,讨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法文译本问题。在这里他们结交了很多法国和中国朋友,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学视野。他们的心胸和眼界,已经逐渐经历了一个由民族扩展到世界,由世界进一步扩展到全人类的过程。此刻,在冯沅君的心底,正酝酿着更为开朗、广阔的发展自己的宏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冯沅君夫妇同千百万善良的人们一样,沉浸在无比喜悦和激动之中。不久,他们夫妇就随东北大学复校抵达沈阳,1947年夏又应聘转到青岛xx大学任教。在忙于教书、理家的间隙之中,她继续进行古剧的研究,从而一鼓作气写出了《元杂剧中的〈东墙记〉》、《记侯正卿》、《唐传奇作者身份的估价》等文。在此期间,冯沅君还写了一部专著《古剧说汇》,是继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之后,中国戏曲史上又一辉煌巨著,她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宋元戏曲的形式、创作和演出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戏曲史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同时,还译出了《法国歌曲的价值及其发展》、《法国的新文学》、《人民颂》等数十篇(首)法国文艺作品。在法国歌曲《人民颂》译文的后面,冯沅君特意附加了一段文字:法国以革命后的崭新姿态出现于十九世纪,所以这首歌曲的风度也极明快、矫健、坚定,纵与《马赛曲》不全同(时代也略晚些),实可说是一家眷属。读这类作品,我们会看到个前途光明的新兴人群,且不免有后视今犹今之视昔之感。这里,冯沅君用含蓄的言语表明,她们的心境情怀已经完全倾向中国共产党了。她正是在这样愉快的心情中,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冯沅君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之中,她曾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xx省人民政府委员,xx省妇联副主席,xx省文联副主席;1963年被国务院任命为xx大学副校长、中文系一级教授。在繁重的学校行政工作之余,她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建国初期,她受教育部的委托,同游国恩、王起教授等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956),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的中国文学史课,提供了讲授的依据,后又与北京大学木庚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历代诗歌选》,这部在全国影响颇大的书,选注了一千多首历代脍炙人口的诗歌,为全国的大学中文系提供了一部完整的教材。50年代和60年代的前几年,冯沅君心情开朗,文思活跃,写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从1923年的秋天开始,她接连写了《隔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四篇小说。这四篇小说虽然各自独立成篇,而其内容、思想却彼此息息相通,小说所表现的女主人公一方面是刻骨铭心的自由恋爱大胆而热烈;另一方面是对旧礼教以死抗争的勇气和行动。冯沅君笔下与旧礼教大胆叛逆的知识女性的形象,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一代读者,给20年代中国新文坛带来了清新、绮丽的气氛,引起当时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社会上影响甚大。于是,为爱而写作的淦女士(冯沅君笔名)一时成为20年代文坛上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1926年,四个短篇结集后取名《卷施》,编入鲁迅先生编辑的《乌合丛书》之六,由北新书局出版。1935年鲁迅先生把其中的《旅行》和《慈母》编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前言中作了很高的评价。冯沅君文笔犀利,她向旧社会旧礼教挑战的勇敢精神和争取恋爱自由的大胆行动,深得鲁迅先生的赏识。

1924年冬,冯沅君被聘为《语丝》的特邀撰稿人。由于受《语丝》的社会批判的影响,她的视线从单一的恋爱自由扫向了更广阔的生活,文笔有了变化,署名也由淦女士改为沅君。她写的杂文,短小精悍,立意鲜明,语言犀利,表现出了一个追求博爱思想的女作家对现实不满的愤世嫉俗的态度,从而一时轰动了北京的新闻界,更轰动了文坛。冯沅君在文学创作上独特的才能和惊人的魅力深受后代读者赞赏。可以说,在2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进入了苏雪林、庐隐、冰心、谢冰莹等的不朽行列。

在《学文》第二卷第六期(总第八期)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冯沅君是北大的第一个女研究生,她最早发表的小说署名淦女士,接着又创作了带着自传性质的小说《春痕》。

冯沅君是位事业心很强的人,自然不甘心婚后充当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主妇的角色。1930年秋天,她又只身应聘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北京大学是全国名牌大学,等级森严,以往没有女教师登过讲坛,而年仅30岁的冯沅君却开此先河,登上北大讲坛给学生授课。她讲得充实而谨严,令人肃然起敬,从而站稳了大学讲坛,成为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学女教师之一。

她还是登台演戏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唤醒了一代有头脑、有作为的男女青年。冯沅君,这个内心一直向往着自由与解放的青年女性,受到了这个伟大运动的感召,勇敢地拿起了笔,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古装话剧,并亲自粉墨登场,扮演了剧中众矢之的封建专制家长的典型人物焦母。女大学生登台演戏在北京是头一遭,故而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连演三天,第一天满座,第二天以后就连窗户外边挤满了人,盛况空前。北大、清华的师生们还开了专车前往观看,李大钊先生偕夫人带着女儿前去助威,鲁迅先生和川岛先生亦都来看过戏。《孔雀东南飞》的演出,使冯沅君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有人写文章说冯沅君此时是名满京华。

冯沅君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诗史》,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唯一的一部诗歌史专著。

冯沅君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则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俄、捷克和罗马尼亚文本,成为建国以来唯一本介绍给外国读者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冯沅君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重版,被论者称为解放后用新观点、新方法完成的第一部系统的文学史。

冯沅君又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

篇3:优秀副校长材料

一、学校培养

《中国教师》:在承担了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任务后, 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去向, 贵校确立了什么样的培养目标, 建立了什么样的培养体制?

陈时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这个总体目标设立的。围绕这一目标, 我们对培养体制进行了改革, 并通过改革创新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具体而言主要是实施“四个强化”教育。一是强化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因为没有优良的综合素质, 他们不可能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可以说, 综合素质是免费师范生将来能否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基础。二是强化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学校专门设立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方案的研究项目, 研究和探索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主要途径。三是强化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特别是强化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探究和综合运用,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强化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开设能力训练系列课程, 强化社会实践, 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当然, 如何将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更好地适应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中国教师》:贵校在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主要取得了哪些经验?

陈时见:我们非常重视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 因为这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 我们对免费师范生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系列化的入学教育活动, 包括对学生进行免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强化对专业的具体认识、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交流, 以及给他们做一些专题性的专家报告, 以引导免费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同时, 让他们在心理上对未来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有所准备, 并在此阶段开始立志。其次, 让免费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训练。比如在暑假期间到农村或者一些中小学校进行社会实践等。不仅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 拓展生活面, 而且能够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再次, 实行学生集中住宿管理。我们将免费师范生的住宿安排得相对比较集中, 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的园区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 有利于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另外, 我们还通过社团和各种论坛, 比如未来教育家联盟、青春杏坛等, 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辅导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体来说, 在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上, 我们更多地强化了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对免费师范生采取资源集优的“小班化”模式进行精英人才的培养, 还建立了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资源中心和自主学习中心。可以说, 这些工作都比过去更为系统和扎实了, 对以后的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更为有利了。以后, 我们还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培养方案。

“我校除了有针对性地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 还加强了与各个省教育厅的联系。”

《中国教师》:在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取得了哪些经验?

陈时见:这方面的工作是纳入到学校对免费师范生的整体教育工作里进行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对免费师范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学校招生就业处提出“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工作理念, 无论是生涯规划、就业能力, 还是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基本上是全程性的。比如学校专门为免费师范生举办双选会, 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因为免费师范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 承载着国家的期望, 有明确的要求, 也有具体的就业政策,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教育部、大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中小学等的多方联系和协作机制。所以, 我校除了有针对性地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 还加强了与各个省教育厅的联系。

“师范大学要主动加强跟基础教育的联系,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就是希望可以使大学与中小学形成一个共同体。”

《中国教师》:结合已经就业学生的情况, 您觉得在将来的免费师范生培养中应当着重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陈时见: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 不只要建立比较好的培养体系, 还要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这是根本性的工作, 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第二是建立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能够有雄厚的资源做支撑。第三是大学要提升学科教育的教师队伍, 不仅要不断提升大学教师在学科教育方面的指导水平, 还要让免费师范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够很好地了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状况, 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动向, 增强他们工作以后的适应力。第四是要提供进修、培训、读教育硕士等继续深造的机会, 使得他们立志成为优秀教师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如果他们到了中小学以后得不到这些机会, 很容易就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

再有就是师范大学要主动加强跟基础教育的联系,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就是希望可以使大学与中小学形成一个共同体。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能对中小学有带头作用;大学也可以聘请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给免费师范生上课, 这样更贴近中小学的实际;大学教师也可以给中小学教师做一些培训, 这样就能够让中小学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来改善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同时, 大学也可以利用中小学的优质资源, 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服务。

“学校在教师教育相关网站上也建立了一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 还有比较庞大的教师教育资源中心, 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保持与学校方方面面的联系。”

二、毕业跟踪

《中国教师》:第一届毕业生已经就业, 贵校在持续关注他们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时见:我们学校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大约有2 900名, 因为中西部的生源相对较多, 所以绝大部分都是选择在中西部的中小学就业。第一届毕业以后, 学校、相关学院跟他们还保持着联系, 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而他们也会主动通过教师、教育咨询网等多种途径与学校取得联系, 学校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另外, 根据政策,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工作一个学期以后可以申请回到学校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与教学相关的学术性学位, 所以他们也总是保持着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在教师教育相关网站上也建立了一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 还有比较庞大的教师教育资源中心, 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保持与学校方方面面的联系。免费师范生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 了解到一些新的信息和政策, 同样可以形成专业上的支持。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 免费师范生基本上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他们在职业理想、专业自信心、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了比较厚实的基础, 自然也就能很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教师》:我通过采访了解, 有些免费师范毕业生会有实习期短的困惑, 也会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和编制等问题, 在这些方面, 学校有什么样的策略或者援助吗?

陈时见:有些学校确实存在实习期短的情况, 我们还好, 比较早就开始实行师范生“一学期实习”制度。这比以前大大地延长了实习时间, 有利于师范生的能力提升。我们选择西南地区的一些区县, 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并依托实验区建立了40个示范性的实习基地, 学生可以到实习基地里面进行系统化的实习。我校全面落实了教育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一个学期实习的规定, 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很有好处。至于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以后的情况, 因为他们刚刚工作一个学期, 我们所了解的肯定有限。通过有限的了解, 他们主要关心的还是将来进修和专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农村任教的教师, 因为地域和条件的限制, 他们更担心下一步怎么能够得到培训和专业提升的机会。

“学生进入学校后, 通过考查, 将不适合读师范专业的学生转出去, 同时让优秀的非免费师范生转为免费师范生, 真正让那些热爱教育、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就读免费师范专业, 这对他们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非常重要。”

三、政策改进

《中国教师》:在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 您有什么看法?

陈时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还存在一个准入的问题。目前, 国家层面正在逐步完善, 比如, 扩大培养免费师范生的高校在免费师范生自主招生方面的规模, 增强高校的选择性。另外, 学生进入学校后, 通过考查, 将不适合读师范专业的学生转出去, 同时让优秀的非免费师范生转为免费师范生, 真正让那些热爱教育、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就读免费师范专业, 这对他们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非常重要。

被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的免费师范生, 自然也有淘汰机制。如果免费师范生达不到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同样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 甚至开除学籍。在这方面, 免费师范生与其他学生并无两样, 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规定, 如果累积多少科不及格就要退学;如果有课程不及格或者毕业的时候还没有达标, 就拿不到毕业证, 只能拿结业证。这些规定同样对免费师范生一视同仁, 不会因为他们是免费师范生就会有特殊对待或宽容他们的学习成绩、考试和违纪行为, 只会要求更严。

“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认识, 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 以此来调动大学和地方履行政策的积极性。”

《中国教师》:您对免费师范生的招考、培养和就业工作, 以及国策的落实有什么建议吗?

陈时见:招生的话, 当然还是建议实行提前批招生, 同时增加自主招生的力度。可以有一定的比例用来进行自主招生, 这样有利于我们选拔一些真正乐教、适教的人来读师范专业。就业的话, 现在教育部也在出台一个新的政策, 就是加强部属师范大学招生与各个地方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之间的衔接。所以我的建议是, 首先, 可以通过教育部来协调, 由各个省报自己的需求计划, 然后各个大学可以根据各个省的需求计划来招相应的专业, 这样有利于这些学生经过培养之后, 将来回到生源所在地找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 可以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来落实国策。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来加强各个大学与各个省对教师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 要通过我们的创新培养模式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水平, 增强就业能力, 这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再次是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认识, 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 以此来调动大学和地方履行政策的积极性。

篇4:校长眼中的副校长

在全局观下做好分管工作,时时注意与其他部门的平衡。副校长分管一方面的工作,对职责范围里的工作,应该花主要精力去做,术业有专攻,要比校长钻得深、吃得透,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甚至专家。但副校长不能只专注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有全局观念。“平衡”应该是副校长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全局观念的具体体现。

平衡的第一个方面是学校各方面协调发展。学校的德育、教学、科研、后勤是一个整体,有密切的联系,不能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只有自己分管的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贬低其他工作。即使是教学副校长,也必须认识到教学虽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德育既是学校的重要目标之一,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学,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后勤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副校长考虑问题,着眼点应该是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而不是一个方面单兵突进。一枝独秀不是春,也是不能持久的。

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各部门的利益。一个学校,教师、职工、干部,教学成绩、科研成果,不同年级的教师,他们之间的奖金、待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不能轻易打破这种平衡。如果确实不合理,需要改革,应该向校长提出建议,在校长领导下统一行动,而不应该由分管校长去引发。

不注意平衡,会引起其他部门的不满,给校长带来压力,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副校长在注意平衡之外,作为校长的助手要有准确的定位。把分管工作变成游离于学校全局之外的独立王国,作为自己的领地,是副校长的大忌。

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校长,不用自己的主张胁迫校长。与副校长一样,校长也是一个在实践中成长的管理者,可能比副校长经验丰富一点,但每一个校长都有自己的弱点,他的想法也肯定会有偏差。有不同看法时,副校长应该多同校长沟通,开诚布公地向校长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清理由。一般情况下副校长不应该固执己见,如果确实事关重大,当然可以多次劝谏,分析利害得失。对副校长的意见,校长肯定会认真考虑的,如果副校长的意见确实有理,相信一个以事业为重的校长是会采纳的。

校长负责全局工作,需要考虑学校的方方面面,跟副校长看问题的角度会有不同。有些副校长认为有道理的,从全局来说又未必正确,校长不采纳是正常的。即使确实是副校长正确,校长没有采纳也是可能的,毕竟我们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与校长有意见分歧,非特别重大的情况,副校长不可用自己的主张去胁迫校长。现实中常见有的副校长明明知道校长会不同意,却抢先表态,或者先斩后奏,甚至在校长表态后仍然我行我素,逼迫校长追认。校长可能会被逼无奈而认可,但肯定会影响校长与副校长的关系,甚至会限制副校长行使权力,直至架空。也有的副校长在与校长意见不一致时,事先背着校长与其他副校长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在某些具体主张上结成统一战线,迫使校长妥协。校长一旦发现,对此是很难容忍的。副校长之间不可能没有交往,相互之间意见一致也是正常的,但不应该商量好了以后再去找校长,而应该在办公会议上讨论。避嫌有时是必要的,光明正大的工作千万不要沾上阴谋的气味。

积极主动地工作,不做传声筒。副校长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应该挖得深、挖得透,各种情况烂熟于心,并且深入思考,胸有成竹。校长布置的工作,往往是笼统地要求做什么事,副校长的任务不是做校长的传声筒,而应该细化程序,细化要求,并且检查落实情况,向校长反馈。副校长应该了解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思路,这样,对校长布置的工作,才能心领神会,恰如其分,落实起来不走样。

副校长分管的工作往往是自己熟悉而擅长的,常常比校长更了解情况,在该领域内有发言权,应该做好参谋长,积极为校长出谋划策。副校长在职责范围里要主动积极,而不是被动应对,拨一下动一下。要大胆工作,敢于负责,对常规性工作,该表态该拍板的就要表态拍板,不能事事请示汇报,依赖校长。一个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张、观点,不敢负责任的副校长,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会为校长重视,在学校也不会有地位。

副校长的工作要到位,但不能越位。对影响较大的,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事关人事、学籍、大宗支出的,可能会影响学校关系平衡的事项,就应该请示校长,不能擅自决定。

替校长分担责任,不把矛头引向校长。学校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有人出面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在这一方面,副校长应该冲在前面,尽全力抵挡。副校长如果解决不了,后面还有校长,有回旋余地。副校长不应该遇到难题绕道走,躲不过去就说“这个问题你去找校长”,应该尽你所能尽量解释,化解矛盾。更不能把矛头引向校长,说“这个问题我是同意的,就是校长不同意”。

副校长在具体问题上与校长意见不一致是很正常的,讨论问题时应该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出决定后,即使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对外也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在外宣扬自己的观点。“补台而不拆台”是副校长应有的品质。即使因为没有采纳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出现问题,副校长也不应该说“我当初是怎么主张的”,应该不动声色,采取补救措施,尽力缩小负面影响。这样做,校长心中是不会没数的。

全心全意支持校长做好工作,自己才有可能再上一层楼。与校长相比,副校长处于从属地位,自主权要小得多,有许多想法很难实行,做了一定时间后的副校长想做校长,是合乎情理的。

要做校长,最好的办法是全心全意支持校长,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学校搞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上级的肯定、校长的推荐,才更有可能接任校长,或到其他学校任校长。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副校长拉帮结派,搞窝里斗,排挤校长,意图抢班夺权,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难遂人愿。

篇5:副校长考察材料—考察材料

XXX男汉族1960年9月30日出生。大学文化程度湖北省通山县人1981年9月1日参加工作。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副校长。中学高级职称。湖北省优秀教师。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在XX中学教书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在XX广播电视大学读书2002年至2004年在湖北师范学院进行本科函授学习1987年9月起在XX学校教学至今。

该同志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高。能自觉学习党的理论长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用其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党性原则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党组织的布臵认真组织和积极参与总支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党的理论基础知识。在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各方面素质的同时能带动其他老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搞好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该同志具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他是湖北省化学学会会员现在高三毕业班任教在平时教学中对教学负责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做好备、教、批、辅、考每一个环节刻苦钻研教学艺术是老

师们的学习榜样并深受学生欢迎。他所带的班级在历次考试中成绩均居于年级前列。该同志还很注意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关注最新教学资讯能学习与“教改”有关的刊物书报对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没有丝毫放松。平时常常阅读《中学化学教育》《化学教学通讯》《考试》等刊物对更新、补充知识有很大帮助。对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很关心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增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早日成才。

该同志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面对复杂问题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利用自己的号召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勤于思考。主管学校政工工作起早贪晚勤奋踏实。在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有新的点子主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抓起细到不准乱扔一张纸屑不准说一句脏话。

比如开展争当“职教中心最佳风度学生”活动在学校掀起了一种你追我赶规范言行的风气开展“流动红旗班级”的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达标寝室”的创建活动规范了寝室管理优化了学生的生活环境狠抓校园环境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在他的领导下学校还在综合治理、文明创建上收到很大的成效。同时主管高三和高二年级。

而今这两个年级教学秩序井然老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该同志廉洁奉公品行端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人为善处处为教职工

着想能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讲求公共道德为人正直诚实谦虚谨慎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该同志的不足之处在于性格易冲动处理问题缺乏冷静。今后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克制冲动的情绪努力在考虑问题时做到全面、细致、冷静。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身素质。2005的考核结果为优秀2006考核为称职。

经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学校行政考察同意该同志为选用干部人选呈报。

篇6:小学副校长事迹材料

姜堰市桥头镇的干部群众都说,杨永东是个实干家,“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杨永东和企业职工的努力,换来累累硕果。杨永东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受到上级的表彰。今年3月份光荣地出席了姜堰市第九次 。

1993年底,桥头中心小学副校长、党支部书

记杨永东兼任校办卫生纸厂厂长。这个靠集资办起来的企业,当时仅有一台60年代的`造纸设备,全部资产不到10万元,账面亏损近30万元,已濒临倒闭。接手这样一个企业,杨永东深感责任重大。他十分清楚,如果校办厂停产倒闭,教师几十万元的集资和民间债务谁来承担?学校没有了校办厂,又怎能加快发展?于是,他下定决心,勇敢地撑起了这条破船。他带头关了自家年收入约八千元的小店,低价变卖了店里的商品,连同留给儿子结婚的钱、亲戚的钱、邻居的钱一并投到厂里。在他的 影响下,教师们都纷纷帮助筹集资金,一个多月时间集资达九十多万元。为了改进造纸工艺,他特地托人买回技术资料,日夜和职工们一道搞研究,投资更新了制浆等关键设备;为了节省投资,他领着职工们搞革新,自制纤维分解机、滤浆机等机械设备;为了寻找原料,他单枪匹马走南闯北,几次被小偷划破衣袋,甚至有三四次还遭到流氓的围攻敲诈,

到1994年11月新设备试投产的几个月内,他的体重下降了十多公斤,而企业的产量却翻了15倍,当年实现了产销平衡,扭亏为盈。

身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校办厂“一把手”,杨永东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某供销员推销煤炭,生意谈成后,杨永东决定试烧以后再定价钱。该供销员塞给司炉工一只红包,并且暗示忘不了厂长等人。杨永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取消了购买意向。他语重心长地对厂里干部和有关人员说:“这个供销员不讲信誉,不诚实,他是想通过小恩小惠到我们厂里来捞好处、挖墙脚。他找错了人。”

篇7:德育副校长汇报材料

多年来,我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并调动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的力量,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途径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下面,把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德育工作质量。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德育水准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学习制度,建立师德管理长效机制。努力践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承诺,坚持政治学习,每学期末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全面开展师德标兵、师德模范评选活动。近年来,我校先后有10多名教师被评为县级、镇级师德标兵、师德模范。

(二)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是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我校充分重视学生队伍建设,发挥管理功能。干部教师早、中、晚执岗,少先队设立仪表岗、纪律岗、卫生岗,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得到了锻炼,而且很好的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少先队执勤岗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认真落实养成教育

我们利用行为规范月、《守则》《规范》宣传周,组织学生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及班会课等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行为。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我们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规》要求学生人人会背诵,人人去践行。少先队执勤岗严格检查,做到每日一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对出现的弊端做到抓早、抓好。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文明学生”的荣誉称号;表现突出的班级,授予“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每学期一次的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更是将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推向高潮。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优良的道德品质。从去年以来,我校的学生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追逐打逗现象明显减少,课桌椅等公物亦无一损坏。

(二)抓好每个月的主题教育

如:三月份和,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和“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四月份强化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行为规范竞赛”活动;五月份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和法制教育;六月份开展“少先队建队专题知

识”的主题教育和七.一前的建党知识教育。9月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月活动;10月进行“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队会活动;11月和12月重点向全校师生做冬季安全宣传教育。

(三)大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

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午和放学坚持路队离校。建校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学生违法事件。2009年,我校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积极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开展绿色环保教育 几年来我校在现有条件下,认真做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通过环境育人这个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让每一处场所、每一棵花草、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建校之初,学生有随意乱丢弃垃圾和废弃物的现象,对此学校极为重视,我们利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长期教育和治理,我们采用了检查,通报,教育的三步循环教育模式,使学生们逐渐加强了自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公德习惯。我们还在学校各班级中征集“学校环保小卫士”。培养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同时要求大家以这个同学为榜样,为我们的环境整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好心理个案分析和矫正工作。我们采用了两级心理健康辅导途径,一方面各班主任为各班学生心理辅导的辅导员,结合班里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说悄悄话、谈心、“给老师写纸条”等诸多形式,对学生心理成长施加积极影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人格。二是典型问题推荐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学校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室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复杂和典型的问题进行心理分析和矫正。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全面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提高育人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面、和谐的育人特色

(一)加强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途径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使情感教育得以升华,实现教书育人;在楼道、教室内悬挂名人名言、伟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字画实现环境育人;开设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等课外活动,学生们刻苦训练,不仅身体技能得到发展,行为得到规范,而且锻炼意志品质与合作精神实现了活动育人。

(二)创设良好班级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班级事务放手让学生处理,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比如:

办板报、办班级小报、出墙报、卫生值日、晨检、执勤等,均由学生完成。渐渐的,学生养成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四、创新思路与途径

几年来我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强化和培养,我们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的心中施加持久不断影响,从而达到固化和内化某种思想意识的目的,最终使这种思想影响终身。为此我们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做为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形式,不断开拓新的途径,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格局已经形成,我们将在这个框架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使德育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篇8:当好副校长,不难

一、树立意识———过“思想认识”之关

1.维护核心意识

学校班子是领导集体, 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根据现行体制, 副校长必须牢固树立校长是班子核心的意识, 确认校长在学校的最高权威, 并自觉进行维护。要切实树立全力支持校长工作的思想, 甘当绿叶衬红花, 做好校长的左膀右臂。

2.服从全局意识

从理论上讲, 学校的整体工作是一个全局, 副校长个人或个人分管的工作是局部, 局部必须服从全局。作为一名副校长, 思想上一定要紧紧把握全局, 工作目标与全局一致, 工作进程与全局合拍, 坚决杜绝那种不顾全局, 损“公”利“己”及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

3.有限权力意识

副校长虽然是学校领导集体中的重要一员, 但他毕竟只是“助手”和“配角”, 同正职领导的“主角”定位有一定差别。对一名副校长来说, 思想上一定要认识这个“差别”, 承认这个“差别”, 明确副校长的职权限度, 并进而做到在日常工作中不擅越职权, 不讲过头话, 不办过头事。这样, 才能真正协调好与正职领导的关系, 确保班子的团结协作。

4.勇于负责意识

副校长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既是决策出台的参与者, 又是决策实施的执行者。副校长一般要分管若干业务部门的工作, 只有勇于负责, 大胆开拓, 敢于担当, 才能确保把工作搞好。

二、明确职责———立“正确思维”之法

1.善于形成互补性思考

校长的思考要侧重于大局, 副校长的思考则要善于在拾遗补阙上下功夫;校长的思考侧重指导性, 副校长的思考则要善于在具体操作上多努力。副校长只有主动地与校长在思维上形成互补, 才能保持学校总体工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良性运行。

2.勤于主动性思考

副校长不能借口尊重校长, 安于“配角”而不动脑筋, 要主动对校长负责。对分管范围内的问题, 都要主动慎重考虑, 要善于把分管工作全局化, 能从战略上、宏观上思考分管部门的问题, 真正谋好自己该管的事, 谋到点子上。要善于思考主要矛盾, 善于分析各种问题的内在联系。只有问题觉察得快, 抓得准, 理得清, 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3.敢于超前性思考

领导运筹不能就事论事, 贵在高瞻远瞩, 因而副校长要敢于做超前思考, 参谋在正职决策之前, 服务在正职认识之前, 工作完成在正职要求时间之前。

4.多作换位性思考

换位思考有时会有很大的收获, 特别是分管工作和全局工作矛盾之时, 换位思考往往能增强对正职的理解, 从而及时做到局部服从全局。

三、找准位置———择“恰当工作”之道

1.支持正职而不丧失原则

副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校长工作。所以, 在日常工作中, 副校长必须响应、支持校长的工作, 但这个“支持”需以党性原则为前提, 那种以丧失原则为代价的, 不管事事处处都唯校长之命是从的附庸式“支持”绝对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这一点, 每位副校长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

2.勤于建言而不贪功

副校长作为校长的参谋和助手, 一定要勤于思考, 大胆向校长建言献策, 并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努力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作为副校长, 当自己的建议被确证已产生预期效果时, 绝不能喜形于色, 居功自傲, 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的作用或草率指责别人的失误, 而要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是属于班子集体的, 切实树立把个人荣誉感与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的意识。

3.主动揽事而不争权

工作中, 有的领导班子成员为了避免招来他人“越位”“争权”之议, 搞绝对的“各负其责”, 这严重危害了领导班子集体优势的发挥。因此, 作为副校长, 虽然分管的只是某一方面的工作, 但绝不等于不要或不能过问全局的事情。尤其是校长顾及不到之时或校长不在家之时, “配角”更要主动揽事, 发挥助手作用, 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主动揽事能使自己在处理、解决事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工作能力, 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一般地, 揽事应克服两种顾虑:一是担心工作拿不准, 万一错了难以承担责任, 于是缩手缩脚, 不敢大胆工作;二是唯恐出力不讨好, 担心别人说自己“越权”或“爱出风头”,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揽事正确的做法是:既要坚持从大局着眼, 保证工作正常运作, 又要注意揽事的度, 维护正职和其他副职的权威及班子集体的团结。在一般情况下, 揽事的“事”应重点放在琐碎之事、在急之事、棘手之事上。所谓“琐碎之事”是相对于全局而言的, 但小事解决不了, 也会影响大事的解决;所谓“在急之事”是指时间紧迫而当事人无暇顾及之事;所谓“棘手之事”是指学校工作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和棘手事情, 校长不宜直接打头阵出面解决, 这时副校长要主动为校长排忧解难, 主动揽过来, 大胆处理。如遇有不周全之处再由校长出面协调, 这样不但不会出现“争权”的误会, 反而会促进班子的整体团结和战斗力的发挥。

4.坚持己见而善于沟通

工作中, 副校长与校长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难免会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时, 就要以坦诚的心态、善意的动机对这些不同看法加以具体分析, 明确分歧的性质以决定对待分歧的态度, 认为该坚持己见的就一定要保留意见, 对待分歧, 我们既不能看得过重, 也不能放松警惕, 而应坦诚相待, 善于沟通, 才能力争缩小分歧, 取得共识。

上一篇: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案)下一篇:贪婪的代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