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精神

2024-04-16

红色革命精神(精选8篇)

篇1:红色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精神

不忘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是指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教育群众学习和发扬革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其核心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这正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弘扬的主旋律。

红色记忆

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个脚印写着真诚,每一颗红星闪亮着希望,每一声枪响寄托着革命的信念。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气壮山河!忘不了青纱帐里,中华儿女出奇兵,枪头凝聚着民族的仇恨,向着侵略者发出怒火。奔腾的黄河,为他们高奏凯歌!忘不了少年英雄林森火、王二小,机警地侦察敌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血染的风采。丰碑长在,英魂永存。我们这些成长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的少先队员,将庄严宣誓: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革命精神

忆往昔,我看见你们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跟人民,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然而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也许不需要为了祖国而付出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许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概。我们能做的,更多是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学习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自己来维护。烈士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承担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施展自己的青春年华,开拓进取。

篇2:红色革命精神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

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动力。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山精神、洗柏坡精神和新中国成立

以后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神七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一脉相承,相互辉映,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战胜

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关键词:科学内涵、美学价值、当代价值

一、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意义

每一次伟大的社会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政治文化往往是政治现实革

故鼎新的重要前提。红色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弘扬,在当时不但有力地抨击了旧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军阀统治,揭露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救国图

存”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向中国人民宣传了共产党先进的政治理

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为我们党开展更大

规模的革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革命精神给革命总路线的制订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富于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黏合剂

高尚的道德能吸引人,伟大的精神能鼓舞人,科学的思想能指导人。红色革命精神的先

进因子使得它发挥了其他政治思想难以比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红色革命精神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的力量源泉

我们党自“三湾改编”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后,红色革命精神的先进因子就深深地

注入了人民军队的血液,浇铸了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铁军,这是中国

共产党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二、红色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色革命精神继承了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主、自由、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范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这

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

大的传承价值。

红色革命精神包含的精神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刻苦钻

研文化的毅力,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的决心体现为

1.马克思主义是红色革命精神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构筑了红色革命精神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

2.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维系人民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构成红色革命精神得以

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

党和革命群众的内在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其人生追求

4.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道德,是党和人民群众判断

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三、红色精神的美学价值

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那么红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篇章。红色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多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恢弘深邃的精神文化意义。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对红色精神的美学性质进行研究和理论建设,彰显其美学价值

红色精神属于社会美类型,美不是艺术的专利,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是美得存在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样追求崇高的道德,“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即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红色精神之美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容。红色精神具有崇高的审美范畴。崇高美集中体现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内在联系,更是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道德感,使命感,而这正是崇高美的特征

红色精神特殊的审美价值,这种精神则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唤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对自身进行道德审视和理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人的道德的培养与重建。而道德精神的塑造,不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熏陶启迪。红色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也是一种美学资源。

四、红色革命精神的当代价

红色资源中的“人、物、事”,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物态载体,是我们保留红色记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不断获取力量的不朽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诉求,与时俱进地开发、传播红色革命精神有助于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不仅能够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而且能够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激发人民热爱党、热爱民族与国家,最终增强党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竞争力。

其次,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日益成熟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通过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保持自身思想上的先进性。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还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侈浪费,坚决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有效地主导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浅析红色革命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红色精神的美学价值作者:李湘

篇3:红色革命精神

革命性纪念馆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革命遗址展现的震撼心灵的场景, 革命文物传递的先烈们英勇动人的情操, 能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结, 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更是革命性纪念馆的社会责任所在。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 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革命性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艰巨使命。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邓小平同志曾满怀深情地指出, “青年一代的成长, 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流是好的, 好学上进, 充满活力, 纯朴善良。但是,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

1. 社会道德体系的不完备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养成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转折、大发展时期, 然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不相协调, 不良社会现象、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对中小学生有极大的腐蚀性。未成年人在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 无法进行正确的辨别, 会在他们白纸般的心灵上留下“这个社会没有道德”的印迹, 从而影响道德体系的建立, 使一些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体系产生疑惑和混乱。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现代社会, 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同时, 现在的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娇生惯养, 物质条件优越, 自控能力较差, 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社会竞争的压力使我们的家长几乎无一例外地为家庭生活而奔忙, 上一辈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大大助长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所以新的形势下,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2. 教育体制的片面性与家庭教育的失衡导致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目前, 我国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 学校家长普遍重视学习成绩, 而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德育教育, 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在当下“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下, 学校教育往往已经等同于应试教育, 学校淡化利用革命性纪念馆等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意识;绝大多数家长们几乎没有了让孩子到各类纪念馆或博物馆接受教育的想法, 革命性纪念馆的德育教育只能作为一种非正式教育形式存在。

3.电视、网络内容杂乱, 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 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 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 触及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还同样伸向人的意识形态领域, 触及每个人的灵魂, 对尚未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更甚。网络迅速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当前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网络是把双刃剑, 利用得好, 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 反之, 则效果恰恰相反。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主力军。网络在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淡化, 有的青少年身陷“网瘾”而不能自拔,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触目惊心, 发人深省。

如何充分发挥革命性纪念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革命性纪念馆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是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课堂。教育是革命性纪念馆的灵魂, 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是革命性纪念馆责无旁贷的重任。

1.挖掘革命纪念馆的精神内涵, 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

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 拥有丰富翔实的文字和文物教育资源, 又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宣传展示手段, 可以利用借古喻今、今昔对比等方法, 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调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积极性。革命文物的直观性、立体性、参与性和历史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合理统一, 决定了革命纪念馆是革命传统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教育基地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深挖细掘红色历史文化, 打造核心价值精神品牌, 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内陈列了许珍贵的革命文物, 如周恩来乘坐的别克轿车;周恩来在国共和谈期间赠送给美国特使司徒雷登的五彩花瓶;抗战英雄林雨水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留有周恩来签名的法币;周恩来签名贺鲁明、林冈结婚的红绸等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在这些红色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生动而感人的故事, 一件件革命文物, 折射出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和伟人风范, 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 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 更是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这将引领我们承担起革命纪念馆建馆育人的重要使命, 成为红色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实践者, 帮助广大青少年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文化遗产中, 增强爱国情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创新陈列展示, 吸引未成年人走进革命纪念馆

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 拥有丰富翔实的文字和文物教育资源, 又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宣传展示手段, 可以利用借古喻今、今昔对比等方法, 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调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积极性。革命文物的直观性、立体性、参与性和历史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合理统一, 决定了革命纪念馆是革命传统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

陈列展览是革命纪念馆直接面对未成年人的文化产品, 是开展思想教育的首要方式。以往, 很多纪念馆在陈列展览方式上往往都是采取“一展到底”的模式, 即陈列的内容完全取决于一个馆的藏品, 这样就容易造成与未成年人的期待相脱节。因此, 不少革命性纪念馆在展览形式上做了大胆突破, 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 力求陈列展览科技化、艺术化、时尚化。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立方》序厅上方是2401位烈士的绣名, 在每一个绣名下都悬挂一条绣线, 犹如天空中洒下一方细雨, 构成雨的立方;每根丝线下都系着一颗美丽的雨花石, 在千万条丝线组成的巨大影像载体上, 播放着多媒体影像《雨花石的故事》, 在线阵上形成视觉的立体特效。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复原场景模型、雕塑等陈列形式, 在还原国共谈判时中共代表团面临的险恶环境的同时, 增强艺术渲染力和感召力, 令孩子们竞相驻足观看, 深受教育。梅园新村17号内的中共代表团“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大型蜡像复原场景, 人物表现惟妙惟肖, 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生动地表达了人物当时的气质和动态以及心里活动, 把人物以不同的动态、神情, 不同的服饰道具相区分, 使人物与当时的历史相吻合, 展现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人们犹如走进历史, 仿佛又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 生动地再现了“国共和谈”这段史实, 给前来参观的青少年营造出进入历史事件的感觉, 从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动和震撼。

3. 加强馆校联合, 开展创建活动, 创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加强馆校联合, 将德育课堂搬到教育基地, 使红色教育贯穿课内课外。进一步拓宽了红色德育阵地。革命纪念馆以弘扬革命精神和伟人精神为核心, 创新并组织多种多样内容鲜活、形式新颖、适合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革命性纪念馆应充分挖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实现馆校间的互动, 为学校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有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另外, 革命纪念馆主动让创建活动走出教育基地, 强调德育互动。为了加强馆校之间的互动, 梅园新村纪念馆主动送教上门, 在各中小学“周恩来班”培养了一批小小故事员, 并由纪念馆宣教部的讲解员定期去学校为他们进行辅导、上课, 并且开展一系列红色巡展活动。在2008年, 梅园新村纪念馆组织北京、上海、南京、淮安、等地的十几所“周邓班”的学校师生开展了“我们是光荣的‘周邓班’——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文艺汇演”以及“向祖国敬礼”——全国“周邓班”学生演讲比赛;每年适时开展系列“红色之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红色德育活动。

4. 整合思想道德建设辅导员队伍, 为未成年人构建完备的思想教育体系

革命性纪念馆可以拓宽社会教育之路, 建立一支以老革命英雄、老专家、革命纪念馆宣教人员为主的高素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外辅导队伍, 针对未成年人好学、灵活、大胆的特点, 以青少年主动访谈的形式, 请宣教人员讲述革命故事, 请老英雄讲历史、谈人生, 与青少年共同探讨在新世纪, 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鼓舞教育青少年, 延伸德育教育的广度

革命纪念馆的宣教人员首先要改变“灌输式”的讲解方法, 以交流探讨的形式, 利用互动式讲解, 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启发性, 引导未成年人动脑思考问题。其次, 改变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讲解模式。宣教人员可以在学生进馆前对他们提出要求, 让他们在参观中思考,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这样, 可以启发未成年人在参观过程中主动对中国革命、对人生去思考、去发现。同时, 学校和纪念馆还可以通过“表演参与”的形式让未成年人深刻体会革命先烈们所经历的岁月。未成年人乐于、善于模仿, 红色文化所宣扬的领袖、英雄等人物形象, 很容易感染、影响他们, 在他们心中形成角色期待。“落雨无声”方能“相融无痕”。未成年人在各种角色扮演中, 一定会增强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 革命纪念馆特有的红色图书音像作品是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 容易浮躁的年代, 年轻的学生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 他们需要一种精神, 一种能够给他们以方向和力量的精神。革命纪念馆拥有独特的红色资源, 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考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完备成长的需求, 精心策划、创作出版一批集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精品图书、音像制品、影视作品和电子出版物等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 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到先进文化、革命气节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从而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革命纪念馆提供的精神食粮是革命情操与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是值得世世代代人永远学习和继承的精神财富, 未成年人通过学习, 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从而更加勤奋学习。德育有了针对性才能强化和深化某些教育内容, 恰恰能与学生的关注点相一致, 能使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 只有红色精神的力量才能成为巨大的推动力, 从现实的道德生活实践体验中提炼道德情感、意志、态度、信念, 与具体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一点一滴地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

6. 鼓励未成年人在革命纪念馆做志愿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革命纪念馆和学校应注重尝试培养“小小志愿者”“小小讲解员”……让未成年人从“受教者”角色转变“授教者”角色, 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更加激发未成年人再学习、再教育的热情, 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博物馆教育阵地中去。在革命纪念馆做小志愿者讲解员, 不仅能得到学校里没有的锻炼, 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更是一种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的机会。“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未成年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能增强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同时, 未成年人也能享受心灵的快乐。

7. 以网络新媒体与红色文化相结合,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新媒体是一个多种思想言论相互影响, 多种文化价值相互交融的平台, 而未成年人在交际、阅读、娱乐等方面对网络新媒体过于依赖, 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革命纪念馆可以利用音像制品、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科技手段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动漫、场景模拟、视频演示等方式, 图文声形景并茂, 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创建传播红色文化的网站, 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协调整合, 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由团中央主办的“永远的红色记忆——红小鬼动漫游戏校园征集大会”, 对“红动漫”进校园进行了有益尝试。漫画家现场创作红小鬼动漫形象并点评参赛作品。这样的尝试吸引了很多未成年人参与, 动漫的形式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 激励他们去思考问题。孩子们在娱乐中得到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篇4:吴起:从红色革命走向绿色革命

多年之后,这里又率先封山禁牧,成为中国退耕还林的第一县。如今,这里正在“绿色革命”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陕北吴起镇(现为吴起县政府所在地),以中央红军胜利会师、结束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闻名。这里曾经山绿水清,风光秀美,但由于长期战争和无情的自然灾害,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环境破坏堪忧。

1997年,吴起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政策鼓励下,于1998年率先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确立了以“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县”为基本内涵,以建设“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如今的吴起,山青水秀风光好,生态环境惹人醉,俨然变成了“陕北的小江南”。

退耕还林第一县

吴起县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也是封山禁牧的试点县。

在距吴起县城几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建有一处“退耕还林展览馆”,据说这在国内绝无仅有,人们在这里能够了解并补上退耕还林这一课。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退耕地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而国家对实施了退耕还林的农户,给予资金和粮食上的补贴,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方面的补助。

据退耕还林政策显示,在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还生态林的至少补助八年,还经济林的补助五年,还草的补助两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

日前记者曾咨询在陕北带领当地村民退耕还林十余年的北京知青王子敏,他认为,国家近来或许会对当初的前八年、后八年的临时性退耕还林政策做出调整,可能会出台长期性的打算。“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必须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民的现实问题是吃饭,没了饭吃,就会砍树复耕,国家这么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退耕还林不就打了水漂吗?”王子敏说。

在退耕还林展览馆中记者了解到,近二十年来,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已逐渐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耕种习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业已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上世纪长期盲目地开荒种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频频发生,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与因贫困带来的无序拓荒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

记者从一幅EOS卫星遥感地图上鸟瞰,与周边甘肃、宁夏褐黄色的大面积区域相比,吴起县境内的一抹绿色显得格外醒目。在退耕还林展览馆内,有这样一句令人震撼的文字:大地无言,青山作证。

1998年,吴起县率先把握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果断作出实施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的决策。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吴起全县一次性就淘汰了当地土种山羊近24万只,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先河。1999年,吴起县乘胜而为,一次性退耕25度以上坡地150余万亩,就此在西北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且为日后出台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从红色走向绿色

吴起镇是一座胜利之城。八十年前,驰名中外的中央红军冲破重重封锁,在这里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纵横11个省、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红色吴起不仅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吴起这个地名,被永久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

自本世纪初开始,吴起县由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得早,退得快,面积大,使得当地民众得到的实惠更多,时至今日,成为了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铁边城镇铁边城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退耕还林前,方圆数十里的沟沟峁峁见不到几棵树,就连稀稀拉拉的树皮和杂草,也被羊儿啃光了。“一道道山川一层层黄,没了绿色,积攒不住雨,大风一刮,满眼眼沙;有雨洪水猛如兽,无雨干旱渴死牛。”

村民们回忆说,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之初,村民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大的。由于地处山区,山多地少,种粮欠收,散养山羊以补家用成为一种习惯。问题出在当时村民们养的都是本地土山羊,不适合圈养,吃草多却不长膘,从而导致一边禁牧一边偷牧的事情屡屡发生。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吴起县政府要求所有干部下乡,与农民结为“羊亲家”,出钱帮扶购买适合圈养的良种羊交给农民饲养。相关部门一手抓放牧管理,一手组织农民在特定的区域种植苜蓿解决圈养的饲料问题。同时,县政府还承诺,如果村民舍养赔了钱,风险由干部承担;有了收益,干部拿小头,村民拿大头。

如此细致的帮扶工作,很快使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得到县域内村民的积极配合和好評。

进入本世纪初的短短几年里,吴起县迅速摆脱了贫困,率先摘掉了“国定贫困县”的旧帽子。2005年,吴起县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富民强县”的远大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能化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战略,各项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百强县”的脱贫战役

2013年,吴起县一举跻身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一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偏僻小县,是如何“蜕变”成为全国“百强县”的呢?其华丽转身地秘密又在哪里呢?

记者曾多次到过吴起,此次几天的采访,感受最为深刻。吴起变了,真的变了。生态变了,茂密的绿色植被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环境变了,城市街道干净整洁,商铺林立;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傍晚的长征广场秧歌舞动,锣鼓声声……

在2016年吴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起县向当地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该县以精准扶贫为统领,及时出台了《脱贫致富行动方案》和《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已达3950元。整个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十届蝉联“陕西十强县”、三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先后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殊荣。

吴起县在完成第二轮退耕21.3万亩的基础上,林草覆盖率已由“十一五”末的62.9%提高到了72.9%,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等称号,生态环境得以上台阶地改善。

过去五年,吴起县投入18.8亿元,通过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发展产业、生态劳务、社会保障、政府兜底等方式,累计使8500户26774人摆脱贫困,在全县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并建成了铁边城等六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吴起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吴起县还累计投资27.3亿元,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并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全省双高双普县”的称号。吴起县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医疗、养老、低保社会保障一体化,户籍人口享受到了标准较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走在了省市前列。

吴起,一个不足15万人口的县域,如今像一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坚定不移地在“绿色革命”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篇5: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是一个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这五千年中,曾经诞生了不知多少名有着红色基因,发誓杀敌报国的将领和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们以一颗红色的心,做着“红色”的事业。现在身处太平的环境里,我们仍然需要继承他们的“红色品质”,传承他们的“红色事业”!一提起英雄人物,我就会想起“屡败法军逞英豪”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血洒虎门御敌寇”的抗英将军关天培;“休言女子非英物”的鉴湖女侠秋瑾……他们为人们做出了无数贡献,也让敌寇闻风丧胆。这些英雄当中最让我佩服的还是秋瑾,当我去读她的事迹时,我真的很吃惊,我不相信在那个封建时代秋瑾居然能做出那样“出格”的事来,还能引起清朝的不满。她虽为女子,但她竟以顽强的意志,让自己在革命中出一份力,名垂千古,让后人敬仰。

红色基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基因,让青春常驻,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为什么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

还记得我在看抗日战争70周年的阅兵仪式时,习近平主席说过:“强国必先强军”,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现在虽然处在和平的时代,可还是出现许多领土争端问题。比如,越南为了增加国土面积而在南海非法填海造岛,美国为了争取黄岩岛而不停的在领土权力上刺激我国,另外菲律宾也在黄岩岛上处处与中国对立,日本也表明了随时要与我国开战的态度。如果是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是绝对不会退让的,如今的中国早已是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就像我们在阅兵仪式上看到的,我们有一支威武之师、强国之师,有他们为我们捍卫国家,我们再也不用害怕那些侵略者。我长大后真想成为他们的一员,为祖国的平安尽一份力。

篇6:回味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沙井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2)班 朱悦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一曲《歌唱祖国》,不知唱响了多少人的心声。

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沾染了无数位革命战士的血液,他们像一个个警钟,时刻提醒我们要振奋起来!这些战士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顾生死,冲在抗战一线的。

“中国共产党”,这个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名称——过去,它领导人民打败了前来入侵的敌人;现在,它又领导人民建设了小康社会,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伴我成长,五星红旗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岁月如梭,无论是共产党还是

当我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曾听妈妈唱过这样的一句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想从这中间延伸出的,更应该是那些革命战士在浴血奋斗于抗战前线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翻开历史书,令我感动和震惊的人物许许多多——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等。最初,我还在为黄继光为同志堵枪眼;邱少云被火焚仍不动;董存瑞为革命舍身炸碉堡的“愚蠢”行为而叹息,可是当我慢慢了解那段历史,懂得倾听那段历史时,我默然了......在那段广为人知的历史中,事实是多么的残酷,无情的死亡和战争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可是仍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群仍保持着一个鲜活的心灵的人,挣扎着屹立在那段悲惨的现实之上!虽然在这过程中,要完全实现赢战是不可能的,当时只要有目标,有希望,纵使前方是悬崖峭壁,他们又有何畏惧!只要相信还有着像自己一样的革命人的共同团结,目标会一步一步地实现的。

他们固然是伟大的,但又有比伟大更让人震撼,用毛爷爷的话来说就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我们这个现代化的时代里,真的很是缺乏有这种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精神的年轻人。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过去,这种精神永远是被广为传颂的,永远是不被磨灭的。

篇7: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松原市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全体学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于 7月17日赴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井冈山进行体验学习。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余人,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这次革命之旅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却收获甚多,我们被革命圣地的精神所深深吸引、深深触动、深深震撼!

在专题教学中,我们聆听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的激情讲座,井冈山的斗争史,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到井冈山斗争的历史,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走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为什么又会丧失根据地走下井冈山。虽然井冈山根据地只存在了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却证明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性,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短短的两年四个月形成了包括支部建在连队上,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理论。在八角楼的油灯下毛

泽东同志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率先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踏着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足迹, 穿着红军军服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进行体验式教学;观看实景演出《井冈山》,进行情景教学;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红军烈士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等进行现场教学。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在烈士碑前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业绩。这些行程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曾经在书本上或多或少对井冈山的历史有过一些浅薄的了解,而这次实地深入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份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为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新的认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法宝。

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作为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工作中秉承井冈山精神,培养自身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锻炼,也需要各级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在和平建设时期,拥有那么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要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要在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功夫,要在坚持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上下功夫。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是井冈山时期所孕育的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改革开放的任务十分繁重,更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励精图治,勇于奉献。“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和本质特征。作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扬“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我将把此次井冈山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宝贵财富,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倍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祖国青山绿水间的烈士英魂。

井冈山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同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开创井冈山根据地的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到中国实际中,我们认识到学习往往仅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书本知识转化成能力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并将之转化为驾驭全局的能力。

把握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培养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能力的核心。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同支撑这一道路的井冈山精神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战略思维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树立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在工作中增强全局观念,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于领导者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服从工作全局,为全局形势的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事业的科学发展。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可能为办事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合理要求。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换位思考,用优质的服务让前来办

事的人员满意。井冈之行已经结束,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是我回来后深思的内容,就我而言,应该做到树立坚定的信念,牢记宗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8:红色革命剧的娱乐化危机

有关专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诠释:“革命剧娱乐化倾向,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近期的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几部革命剧,披着主旋律外衣,行的却是青春偶像剧甚至是武打剧之实。”

革命剧的娱乐化倾向近年来日益明显。今年由于迎接建党90周年,荧屏上表现建党、抗战等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剧”更是牢牢占据各卫视的黄金时段,其剧情也五花八门,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抗日奇侠》中,每位大侠都神功盖世,被网友称为“武侠剧典范”;《新地道战》因“爱情戏”太多,被评为革命时期的“乡村爱情”;《中国1921》中,上演杨开慧“女追男”戏码,更将观众雷得外焦里嫩。如此“红色剧”彻底颠覆了观众对反映抗战、对敌斗争等内容的电视剧,以及对一些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人物的印象。过往红色革命剧大多庄重严肃,而今将庄重变得轻松,对严肃加以调侃,革命剧的这一转变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

要信仰,更要形象

如今的“革命英雄”,走的堪称是“贵族路线”,一脸没经过风吹日晒的娇嫩与白净,端上枪是游击队员,放下枪还能客串风月场上的交际花或花花公子!

《敌营十八年》堪称“帅哥美女集中营”,无论是第一部中戴娇倩饰演的滕玉莲,还是第二部中朱虹演的尤佳丽,个个肌肤如剥了壳的鸡蛋般吹弹可破,身材更是婀娜多姿;她们的造型也很养眼,离子烫、陶瓷烫的飘逸长发,外加一身凹凸有致的旗袍,乍一看还以为是一部“民国家族戏”呢。至于杜淳演的江波,也是一脸忧郁,电眼迷人,而他的战友们也大多长得超凡脱俗,绝对是偶像派的路子。

旧版《洪湖赤卫队》中王玉珍扮演的韩英,凸显了那个年代典型的审美观——圆脸宽额,脸上总带两团红晕,眼睛里永远像燃烧着什么,不是对彭霸天的仇恨,就是对胜利的激情。如今温峥嵘版的韩英,已经算得上今年诸多英雄人物中最“给力”的一个了:“一刀切”的发型,浓眉大眼的妆,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让人感觉神韵难收,演多了家庭剧、苦情剧的她,举止间难掩媚态。

距离那段艰苦的年代已过去数十年,革命的新一代们几乎已经忘却了先辈们为后代子孙所流过的血和泪,要唤回大家对那个年代的记忆,电视剧导演们或许更应该下一些工夫体会革命先辈的激情和信仰,而不是仅仅为了赚取眼球。

革命爱情如此离谱

现在,在一些红色革命剧中,轮番上演“二女争夫”“一男揽数女”的戏码,这些剧目虽然都打着更真实、更人性、更符合历史原型的旗号,却大玩三角恋乃至四角恋。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革命爱情为何如此狗血?革命剧娱乐化有没有底线?被称为主旋律片的《中国1921》,把以青年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的发展经历作为主要线索,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然而引起观众追看的更主要的因素,却是剧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剧中,李沁饰演的杨开慧热情、奔放,上演“女追男”的戏码。她在雨中对毛泽东大喊:“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有观众看后提出质疑:那时期的人,爱得有这么张扬吗?

在前段时间央视一套播出的红色经典电视剧《江姐》中,观众发现剧中人物居然没了妇孺皆知的“双枪老太婆”和叛徒甫志高。剧中江姐有品位、会撒娇,不仅革命同志喜欢她,纨绔子弟也围着她转,为她争风吃醋,无恶不作的特务看到她,也是一副色迷迷的样子。而后来江姐认识的卧底老公更是顺应剧情走“高端路线”,会弹琴,会喝酒,跳交谊舞也是把好手,经常跟江姐一起吟诗作对,生活质量颇高。小说《红岩》中未提及的江姐感情故事,在剧中占据了极大篇幅。新版《江姐》还“根据新解密的历史档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江姐与彭咏梧的情感故事——江姐为了掩护市委书记彭咏梧而假扮其妻,两人逐渐产生感情,成为一对真正的夫妻,并生下了爱子云儿。意外的是,老彭原来的妻子幺姐和儿子并没有死,一直都在打听老彭的下落……于是,江姐、幺姐和老彭开始了一段纠结的三角关系。江姐一下子成了“小三儿”。这一幕幕剧情的展开,让人不禁有些怀疑这是不是为大家所熟悉的江姐。

被恶搞的真实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可谓是国产007:他爱装酷、爱摆POSE,对自己的着装和造型更是颇有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剧中的“行头”多达30多套。除此之外,此男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掌握了多种“迷死人”的技巧,包括神乎其神的枪法、高超的电讯功夫、对多国外语的熟练掌握;他还是品法国葡萄酒的行家,对《黄帝内经》也深有研究。除此之外,他还深通音律,能让情报转变成乐谱传送。最后,他的单手驾车水准一样可让女生尖叫。其感情颇为纠结,身边不仅有“假妻子”何兰芬,还有一个在延安结识并钟情的女友路梦惠。他和后者先是远隔万里不得相见,最终相见,却是在日伪76号监狱——李侠被指派来亲自审讯路梦惠。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看着旧情人受尽折磨和凌辱,编剧煽情之猛,令人“心跳”不已。

最近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红色剧”《抗日奇侠》被网友称为“神作”,因为它将“古龙剧的情节、金庸剧的武功加张纪中拍摄手法”融汇于一体。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古龙”的复仇故事,主角们个个身怀绝技,且身负血海深仇。只不过,古龙小说中的“江湖”,换成了“抗日战场”。更符合古龙式逻辑的是,几位奇侠都有五花八门的敌人,除了日本兵外,功夫了得的忍者、东瀛武士、日本女杀手与主人公们的对打都是精彩之极。

“中国人的一双肉掌,一枚绣花针,对我们造成的心理恐惧,远远大于飞机大炮。”第一集,剧情就通过日本军官之口,说出了主人公们神乎其神的功力:坚硬的拳头、神乎其神的绣花针、太极、鹰爪功和化骨绵掌。每每在危急关头,奇侠们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或上天遁地或出奇制胜,武功之高强与金庸武侠剧中的高手有得一拼。

或许是这部电视剧让网友们有了大开眼界之感,网络上一篇题为《张纪中你以为你换个化名谭俏我就认不出来你了么》大受网友热捧。对于看惯主旋律作品的观众来说,《抗日奇侠》的另类实在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让人觉得导演在有意“恶搞”。

革命剧的“边际”在哪里

“主旋律”与“娱乐”并非一对反义词,革命剧可以有一些娱乐精神,如果没有一点儿娱乐元素,拍出的革命剧也会枯燥无味、乏人问津。过去拍的红色革命剧,几乎都按“高大全”模式塑造人物,使其中塑造的人物过于单调、呆板,缺乏真情血肉。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逐渐丰富,红色革命剧陷入了形式化的窘境中难以突围。

现在,观众选择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高,且革命剧题材扎堆,要想区别于其他作品,适当创新,向着积极、多元的娱乐方向发展,并无不可。但革命剧创作者要坚守的最起码的底线是,追求创意,但别让创意与史料差之千里,使革命剧变成偶像剧、武侠剧;追求真实性,但别把“主旋律”挤到可有可无之境;追求人性化,但别拿革命岁月的残酷现实来无限调侃;追求娱乐化,但别脱离革命剧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涵。

上一篇:对名师课堂的看法下一篇:扑克游戏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