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高度对紫外辐射反演臭氧总量的影响

2024-04-17

云顶高度对紫外辐射反演臭氧总量的影响(共4篇)

篇1:云顶高度对紫外辐射反演臭氧总量的影响

紫外辐射增强对植物糖代谢的影响

综述了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叶片、茎、根、果实以及籽粒中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动态,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了UV-B辐射对植物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的一些重要反应及其影响植物糖含量和糖代谢的关键酶的响应,并从植物的光合碳固定、糖的合成与分解等方面阐述了UV-B影响糖含量及糖代谢的`可能机理.展望了今后紫外辐射增强对植物糖代谢影响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作 者:李元 张翠萍 祖艳群 LI Yuan ZHANG Cuiping ZU Yanqun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刊 名:生态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年,卷(期):25(10)分类号:Q94关键词:紫外辐射 植物 糖含量 糖代谢

篇2:云顶高度对紫外辐射反演臭氧总量的影响

紫外B辐射增强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大气平流层臭氧的破坏直接增强了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特别是紫外B辐射的强度.紫外B辐射增强将对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紫外B辐射增强对昆虫影响的研究,分析了紫外B辐射增强可能产生的对植食性昆虫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其机制,就紫外B辐射增强对昆虫影响方面迫切需要阐明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 者:徐建祥 杨海燕 吴进才 XU Jianxiang YANG Haiyan WU Jincai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扬州,225009刊 名:生态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年,卷(期):25(7)分类号:Q968.1关键词:太阳紫外B辐射增强 植食性昆虫

篇3:云顶高度对紫外辐射反演臭氧总量的影响

热熔型压敏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粘接强度, 溶解性好、固化快等优点,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与极性材料粘接强度不高, 耐热性差, 初粘和持粘不够优良等。针对这些缺点人们进行了以下改性。

由于弹性体中存在双键, 可以通过化学键合引入极性基团或链段改变分子极性。Jiang和Wilkie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接枝到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上[3,4], Zhang等发现, 用过氧化苯甲酰和2, 2’-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可以接枝马来酸酐到SBS上[5]。Lassalle V L等研究发现, 接枝马来酸酐可以增加SBS的极性, 改善SBS与聚氨酯胶粘剂的粘接强度[6]。

以上方法都是通过对SBS类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溶液接枝改性的方法提高其极性, 如果在热熔型压敏胶改性中采用以上方法, 不但增加了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同时溶液接枝反应, 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很难工业化应用。

在前人研究中发现[7], 热熔型压敏胶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对初粘力有显著影响, 玻璃化温度的降低有利于压敏胶润湿被粘物表面, 而弹性模量越低, 体系的黏度越低, 传统的压敏胶体系一般采用环烷油或白矿油作为增塑剂, 其引入虽然可以降低玻璃化温度, 提高压敏胶的加工成型性能, 但同时会降低压敏胶使用温度和持粘力。

为了提高压敏胶体系的持粘性能, 国外通常采用通过紫外光照射压敏胶体系改性的方法, 由于SBS和SIS中都有较活泼的碳碳双键和α-氢, 因此在紫外光引发剂作用下容易发生化学交联, 形成化学交联点, 从而增加SDS内聚能, 提高体系持粘性能[8]。Mateo等研究了加入两种光引发剂苯甲酮 (BP) 和2, 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 紫外光引发SBS中二丁烯 (PB) 交联的机理[9]。在紫外光引发压敏胶化学交联时, 必需控制引发剂的量和活性增塑剂添加量以及光照时间, 如果照射时间过长, 凝胶含量过高, 压敏胶体系的粘接性能会明显下降, 甚至失去粘接能力[10]。

本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长链烷烃酯 (R1) , 将其作为增塑剂加入压敏胶体系中, 与加入环烷油的压敏胶体系进行了对比, 发现自制增塑剂加入量很少情况下提高了压敏胶体系初粘性能, 然而持粘性能下降明显。在不影响初粘力情况下, 为增加体系内聚能, 提高持粘性能, 本方法通过在体系中加入光引发剂后紫外光照射引发体系内发生化学键合反应, 形成适度交联, 最终实现了初粘与持粘性的同时提高, 得到了性能优异的热熔型压敏胶。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 , YH-796 (苯乙烯/丁二烯质量比为20∶80, 乙烯基含量为8%) , 岳阳石化公司;萜烯树脂 (软化点85℃) ;C5石油树脂 (软化点95℃) ;环烷油;2, 4, 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 (TPO) , 上海优缔贸易有限公司;月桂醇 (化学纯) , 上海凌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烯酰氯 (化学纯) , 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及设备

紫外高压汞灯 (功率500W) , 上海亚明飞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Nicolet5700) , 美国Thermo Electron 公司;SAN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深圳市三思计量技术有限公司;旋转流变仪 (RS600) , 美国Thermo-Haake公司。

1.3 样品制备

1.3.1 热熔胶制备

将SBS/SIS比例为1∶1基体, 一定量的环烷油, 萜烯树脂, C5石油树脂, 依次加入玻璃反应釜中, N2保护, 140℃下混合2.5h。

1.3.2 活性增塑剂R1制备

为保证R1活性增塑剂中双键不被破坏, 丙烯酰氯与十二醇在冰浴下反应30min, 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 破坏未反应的丙烯酰氯, 然后倒出分液, 上层油层倒入单口烧瓶蒸馏, 蒸出溶剂。之后将油状物用碳酸钠溶液洗涤, 直至没有气泡产生, 静置分液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即得到产物丙烯烷烃酯, 加水除去过量的丙烯酰氯, 产率为95.4%, 产物的分子结构, 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和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进行检测。

1.3.3 热熔型压敏胶带制备

热熔胶加热到130℃后, 通过热熔涂膜的方法, 用刮刀涂膜器涂敷在聚酯薄膜上 (30μm) 厚度为50μm±2 μm。

1.4 测试与表征

1.4.1 傅立叶红外测试

活性增塑剂取样直接测试;热熔型压敏胶甲苯溶解后涂膜, 红外灯下烘干后测试, 扫描范围:4000~400cm-1, 分辨率4cm-1。

1.4.2 DMA测试

DMA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用来研究压敏胶的流动性能和流变性。采用旋转流变仪, 将热熔混合好的压敏胶制样后, 夹在直径为20mm平行板上, 厚度为1~2mm。设定频率为10Hz, 采用应力模式测量, 加热速率为3℃/min, 最大应力为5%。

1.4.3 压敏胶力学性能测试

持粘性能按照GB-T 4851-1998测试方法测试;初粘力按照GB-T 4852-2002;180°剥离强度按GB/T 2792-1998测试方法测试, 使用SAN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增塑剂表征

2.1.1 傅立叶红外图谱

表1为十二醇、丙烯酰氯和丙烯十二醇酯的红外图谱。由图1可见, 2930和2850cm-1处的强吸收峰属于脂肪烃的C-H伸缩振动峰;1730cm-1处存在明显的羰基C=O吸收峰;1192cm-1有酯类-C-O键的伸缩强吸收峰;在1640cm-1处有C=C双键的特征峰出现, 因此可知产物中同时含有羰基和双键。同时与原料相比, 在3500cm-1没有O-H伸缩振动, 而在500cm-1也没有出现C-Cl的伸缩振动。上述分析表明, 通过丙烯酰氯与月桂醇之间的反应, 我们成功制备了丙烯十二醇酯。

由于碳碳双键振动引起的偶极矩变化很小, 因此其红外吸收峰通常较弱。为了进一步证实产物中含有双键, 用实验合成得到的产物溶于甲苯, 用高锰酸钾的乙酸乙酯溶液滴加检测, 结果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产物中含有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双键。

2.2 活性增塑剂对压敏胶体系影响

2.2.1 力学性能测试

2.2.1.1 初粘性能

初粘性是很小或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产生一定强度的瞬间润湿行为, 它主要通过软化剂小分子插入到SBS基材中的二烯烃分子链段中的自由空间, 类似于一种“溶剂化”作用, 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削弱软段之间本来就很小的作用力, 从而降低聚合物表观黏度, 增加其柔软性, 使压敏胶能够快速产生一定强度的瞬间润湿行为[11]。

表1为环烷油和活性增塑剂加入量对初粘性能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 随着环烷油和活性增塑剂加入量增加, 初粘性能均有明显增加, 加入10%的活性增塑剂即可粘住6号小球, 而加入环烷油的压敏胶体系在加入量为15%才能粘住4号小球, 说明活性增塑剂对初粘性能影响更显著, 这是由于环烷油的分子量比活性增塑剂大, 分子之间作用力更强, 黏度更大;同时活性增塑剂链节发生转动, 因此活性增塑剂对热熔压敏胶的软化效率比环烷油高。

2.2.1.2 持粘性能

图2为增塑剂含量与持粘时间之间的关系。持粘性能通常用持粘时间来测量, 两者为正比关系。由图2可见, 随着活性增塑剂加入量的增加, 持粘性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这是由于活性增塑剂降低了胶粘剂的内聚强度。

2.2.2 DMA测试

随着活性增塑剂添加量的不同, 储能模量G′和损耗因子tanδ对于温度的曲线出现明显的变化 (见图3, 4) 。在常温下, 出现两个分子链弛豫现象, 说明压敏胶体系分为两相, 在0℃附近的是富含增粘剂的橡胶相的弛豫, 而在40℃出现的小的肩峰, 是富含橡胶相出现的峰, 这个现象最早由Class等[12]首次发现的。White等[13]的研究说明了流变性能与压敏胶力学性能的关系, 有关的参数有:tanδ第1个最大值的对应温度即是橡胶相的Tg温度, tanδ峰的高度代表了压敏胶耗散能量的能力, tanδ最小值与橡胶的持粘性能有关, tanδ与tanδ=1的第3个交点的温度接近苯乙烯相的Tg温度, 也是压敏胶的最大使用温度, 高于此温度压敏胶开始有流动性。

(1-加入12%的活性增塑剂;2-加入10%活性增塑剂;3-加入15%环烷油;4-加入20%的环烷油)

由图3可以看出, 随着活性增塑剂加入量的增多, G′有明显的减小, 压敏胶体系流动性增加, 更容易润湿被粘物表面, 因此压敏胶的初粘性能有明显提高。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更为柔软的长链烷烃, 活性增塑剂比传统增塑剂环烷油有更好的增塑效果, 明显降低了压敏胶的储能模量。

(1-加入12%的活性增塑剂;2-加入10%活性增塑剂;3-加入15%环烷油;4-加入20%的环烷油)

随着增塑剂的加入, tanδ的峰值处为体系的Tg温度, 由图4可以看出, 随着增塑剂含量增加, Tg向低温移动, 初粘性能也随之明显提高。在tanδ与tanδ=1的第3个交点也明显向低温移动, tanδ=1处 (G′=G″) 将失去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苯乙烯相也开始软化流动, 从粘弹性变为粘性流动, 这也说明随着增塑剂加入, 体系持粘性能下降, 这个结论在后面的力学性能测试将得到进一步证明。

2.3 紫外光对压敏胶体系的影响

为了增加持粘力, 本方法采用紫外光引发交联的方法, 在体系中加入紫外光引发剂1%, 涂膜后, 紫外光灯照射。

2.3.1 力学性能

2.3.1.1 初粘性能

表2为活性增塑剂含量和UV辐射对初粘性能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 初粘性能明显下降, 这是由于紫外光引发SBS发生了交联和增塑剂的接枝反应, 本法研究发现, 紫外光照时间对初粘有显著影响, 随着活性增塑剂的增加, 光照时间对初粘影响会增大, 这是由于活性增塑剂有利于体系中分子链的移动, 有利于分子链之间的聚合, 同时活性增塑剂含有双键, 也很容易形成自由基发生接枝反应。而接枝或交联反应, 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 提高了体系的Tg温度, 从而造成了初粘性能的降低, 且活性增塑剂的含量越高, 对紫外光照射时间越敏感, 即初粘下降明显。

2.3.1.2 持粘性能

图5为持粘时间与增塑剂含量的关系。由图5可以看出, 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 持粘时间也有明显增加, 同时增塑剂含量越多, 紫外光照时间对持粘性能影响越大, 这也证明了初粘得出的结论:活性增塑剂有利于体系中分子链的移动, 有利于分子链之间的聚合, 同时活性增塑剂含有双键, 也很容易形成自由基发生接枝反应, 因此活性增塑剂的含量越高, 越容易发生交联和接枝反应, 对紫外光照射时间越敏感。

2.3.2 DMA测试

在图6可以看出, 紫外光照射后, SBS和活性增塑剂中的双键被打开, 引发交联和接枝反应, 使分子链的运动受到限制, 因此G′向高温方向移动, 材料持粘力增强。上述结果证实紫外光照射可以提高压敏胶体系的内聚能。

(1:加入12%的活性增塑剂;2:加入10%活性增塑剂;1-1:1压敏剂体系UV辐射1min;2-1:2压敏胶体系UV辐射1min)

3 结论

(1) 通过丙烯酰氯与月桂醇反应, 制备含有活性双键的增塑剂, 产率为95.4%。

(2) 活性增塑剂比普通的增塑剂更容易降低体系弹性模量, 提高压敏胶的初粘, 加入量为10%即可粘住10号小球, 初粘性能超过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初粘测试能粘住5号小球) 。

篇4:云顶高度对紫外辐射反演臭氧总量的影响

关键词:紫外线,臭氧,消毒,输液室,效果

输液室的空气消毒可以减少患者间的感染及疾病传播。本实验关注臭氧与紫外线对社区输液室的空气消毒情况, 比较2种消毒方法的效果, 以期为输液室选用好的消毒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输液室为实验场地, 选取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应用2种消毒方法的数据资料, 单数日期为臭氧消毒日, 双数日期为紫外线消毒日。统计臭氧消毒资料共47份, 紫外线消毒资料共45份。

1.2 紫外线消毒方法

选用30W石英紫外线灯管2根, 工作时间为每日12~14点, 时长120min。

1.3 臭氧消毒消毒方法

选用臭氧消毒器, 设定工作时间为每日1 2~1 4点, 时长120min。

1.4 细菌采样方法

室内空气用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5min采样, 采样为室内距墙1m处四角, 高度为lm, 将平皿打开扣放于平板旁, 暴露5min后置于37℃温箱培养, 计算菌落的平均数。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经Excel表格整理,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紫外线对社区输液室消毒前与消毒后效果的比较

由表1可见, 紫外线消毒后菌落数明显减少。

2.2 臭氧对社区输液室消毒前与消毒后效果的比较

由表2可见, 臭氧消毒后菌落数明显减少。

2.3 臭氧与紫外线2种消毒方法对社区输液室消毒前后菌落减少情况的比较

由表3可见, 臭氧消毒前后菌落减少数明显高于紫外线消毒组。

3 讨论

臭氧消毒是以空气为原料, 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制备臭氧, 呈现弥漫性循环气体, 以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徐燕等[1]通过实验, 认为臭氧空气消毒器在密闭环境内产生臭氧浓度比较高, 对室内人工污染细菌和自然菌都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李子尧[2]等通过采用模拟现场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开机不同时间实验室内臭氧浓度的方法, 认为臭氧对空气消毒高效、可靠。本实验研究显示紫外线与臭氧消毒均对社区输液室有明显消毒作用, 但臭氧对细菌的杀灭率更高, 提示在临床工作中, 要想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臭氧消毒器为首选。臭氧消毒时扩散均匀, 通透性好, 克服了紫外线消毒过程中留有死角的问题, 能达到全方位、快速、高效的杀菌目的。但臭氧作为空气消毒方法最大缺点是不能在有人环境中持续消毒[3], 这也限制了其空气消毒中的应用。

总之, 臭氧消毒死角少、作用快, 可克服紫外线消毒的一些弊端, 可在社区输液室消毒时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燕, 谈智, 孙俊, 等.臭氧空气消毒器对空气中微生物杀灭效果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 (1) :26~28.

[2]李子尧, 赵克义, 孙启华, 等.QD-70型臭氧消毒机对空气消毒效果试验观察[J].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8) :727~729.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洗澡》下一篇:伤感的毕业季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