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学案

2024-04-25

雨说学案(共8篇)

篇1:雨说学案

栾川一高附中初二语文学科诱思探究导学提纲(2课)《我的母亲》学案

主编人:姚东旭审核人:初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日期:2013、3、14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3.从文中获得有益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ɡ),字希疆,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一生获35个博士头衔。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选自《胡适自传》。

三、疏通字词(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文绉绉():佃()户: 轻薄:仁慈:质问: 管束:广漠:宽恕: 穈()庶()祖母翳()

四、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写了母亲几个方面的事(概括)?

五、研讨分析课文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与后文有怎样的关系呢?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4、作者受到了母亲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小结: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仿佛与知心朋友话往事,拉家常,听凭心泉自然流淌。体现出了谦谦君子风度。

文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而这一点正是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课时(课后习题)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如果..我学得了„„如果..我能„„

名句积累:

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黎巴嫩)

2、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3、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再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

篇2:雨说学案

教师寄语: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学习要求: 1.通过朗读和文言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2.通过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一、【课前学习】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二、做学习的主人: 1.读准字音:

句读.()阿谀.()郯.子(贻.()苌.弘()聃.(或不.焉()嗟.乎()

2.注意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3.辨析词义

①古之学者.. 古 义: ②今之众人.. 古 义: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义: ④吾从而..师之 古 义:)六艺经传.(蟠.()今 义: 今 义: 今 义: 今 义:))

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 义: 今 义 ..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 义: 今 义 ....4.指出句中活用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①吾从而师之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 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研读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默读文本,整体把握行文思路.2.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从中学到

哪些人生的智慧呢?

四、背诵默写《师说》

阅读链接

1.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2.韩愈的名言警句: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2)不塞不流,不行不止(《原道》)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篇3:“有理数的乘方”说学案设计

一、导学案设计理念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为中心,树立“先学后教”, 将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成功,从而实现导学案导引下的高效课堂.

二、导学案结构

本导学案共4页,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题头设计:包括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备课时间、课型、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其中前五项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正规性、严谨性、连续性;后四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八大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第三部分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后指明意图,让学生更加明确每一环节的作用,从而更加珍惜和重视每步的学习.整个导学案以表格形式呈现,清晰明了.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本课学习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设计.

四、导学案环节说明

教学过程共设计八大环节.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词语设计各环节:激情时刻 、摩拳擦掌 、沉着冷静 、来点儿机智 、火眼金睛 、归纳总结 、夜谭乘方 、课后作业.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进行课堂学习,极大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充分达成学习目标,各环节重视以下设计:

1.借助课件,实现高效

本导学案和课件共有八处结合.在第一个环节“激情时刻”中插入激动人心的视频——奥运会.利用视频,将学生思维迅速集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到第八个环节结合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自主看书,独立思考

自主看书共设计两处.分别在摩拳擦掌环节,让学生主动看书41页,初步认识有理数乘方;“来点儿机智”环节,让学会阅读教材41页例2的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通过阅读,还能将自己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中提出,为下一步课堂讨论提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贯穿于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主动看书,教师多提一些问题,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有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思考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3.合作交流,互帮互助

合作交流共设计两处:“来点儿机智”环节,为了归纳总结乘方运算的符号规律(这是本课难点),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火眼金睛”环节,为了准确理解区分an和-an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使本课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

4.台阶铺设,激趣排难

采用小台阶铺设,使较困难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迎刃而解.学案共设计两处小台阶铺设:“摩拳擦掌”环节,设计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类比,猜想、从而定义有理数的乘方;在“火眼金睛”环节,采用由易到难的四道题和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巩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

5.小组汇报,精彩展示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现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共安排三处小组汇报,分别在概念引入的“摩拳擦掌”环节、“来点机智”的难点解决环节、“火眼金睛”的体会括号重要作用环节,在学生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6.留有空白,创新无穷

留有空白设计两处:“沉着冷静”环节,学生初步应用概念解题,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纠正,应在此时留有一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冷静三思,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冷静的气氛中自己去发现、去比较、去澄清,纠正错误,找到正确方法;在归纳总结环节,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7.问题指引,探究学习

本导学案在每一环节都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以问题贯穿始终.指引学生利用好导学案,思路清晰地进行探究学习. 整个导学案较多使用提示性词语,如:回忆、猜想、合作、思考、汇报、齐读、提问、观察,等等,使学生明确每一环节自己需要做什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8.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篇4:《雨说》导学案

主备人:李更鑫 复备人: 审核: 班别: 姓名: 编号:20140902 课题:2《雨说》(2课时)

课型:预习+展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重要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理清诗的结构。

3、交流诗歌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语言,领会诗的意境。重点:领会诗的意境。【知识链接】

1、简介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写作背景: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学法指导:请你以课本为主,结合工具书,掌握好字音、字义,结合文本,把握诗歌内容。)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蓑衣()斗笠()襁褓()润如油膏().....你的补充:

2、把你认为的重要的字词解释写在下面。

3、这首诗的各节主要讲什么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

4、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再读课文1—5节,注意结合文本来解决重要问题。)

1、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2、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

3、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4、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学法指导: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达标测评】

同学们,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李更鑫 复备人: 审核: 班别: 姓名: 编号:20140902 课题:2《雨说》(2课时)

课型:预习+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领会党、师长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为报答他们而努力学习。重难点:能赏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请试着划出句子的重读和停顿。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2)举例子说说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再谈谈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2、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与读音写在下面。(学法指导: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积累。)

【合作探究】(学法指导:探究质疑6—9节结合具体段落,品析句子,借助教参,根据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

1、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2、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教你们勇敢地笑”的含义是什么?

3、第七节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4、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5、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6、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达什么意思?

【能力提升】

请讲解诗歌的寓意,归纳诗的主题。

【达标测评】

1、仿写: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篇5:六年级上册语文雨说课前预习学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篇6:例说学诗词

那是在天天六岁那年的三月,那天,是个周末,我带天天到桂湖公园玩。路上,天天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说好。可是不知道怎么的,肚子里故事倒是不少,适合给天天讲的实在太稀缺。《西游记》故事他也很熟悉,《三国演义》的很多我自己都记不清了,讲希腊神话吧,又记不住那些长长的名字,此刻附上心头的只有几首唐诗,于是“敷衍”天天:

“爸爸给你讲一个诗人写诗的故事好吗?”

“好好!”天天倒是兴致勃勃。

可是到底讲什么呢?我抬头四望,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指头新绿初绽,春意盎然,干脆就讲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吧!我开始给天天大声讲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叫杜甫……”

我话音未落,天天马上大声插嘴:

“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嗯,说得真对!”我从来不放过对孩子表示赞许的机会,更欣赏他在我讲的时候随时插话,因为这说明孩子的小脑袋在跟着我一起转,也许有时会转到别的地方去,但如果没有自由的想象力,孩子怎么会“跑题”呢?

答应了孩子要讲故事,那么必须还是得有故事的样子,我心里想:把诗人写作诗歌时的背景连着诗歌一起介绍,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吗? “天天知道,杜甫是中国的大诗人,不过你知道吗,杜甫还在我们成都生活过几年呢!当时,他就住在爸爸带你去过的杜甫草堂。那时候,杜甫有个邻居,叫黄四娘,黄四娘有一个爱好,你知道是什么吗?”天天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

我告诉他:黄四娘最喜欢养花了,她养了很多很多的花,有一年春天,就跟现在一样,她花园里面的花儿都盛开了,杜甫在花园里游玩,欣赏着这美丽的繁花,还有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小鸟在树梢上婉转啼叫,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天天听得出神了,握着我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努力想象一千多年前的鲜花。

我继续讲:杜甫心里就想啊,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一定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我把诗歌给天天背了一遍,根本用不着多余的解释,天天就完全理解了这首诗。

而这次经历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是,他从此觉得古诗很好玩。又好听,又有故事,一石二鸟,因此就开始经常缠着我要讲诗词故事了。

对很多人来说,古典诗词仿佛是供奉在神坛上的塑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些家长更是认为古典诗词距现在过于久远,一些语句连家长自己都不懂,怎么给孩子讲。其实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从语言发展的角度上说,古文与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阅读古文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对大多数经历过正规教育的家长来说,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其次,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一般语言都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生僻字词,加之儿童古诗词读本大多有较为准确的注释,父母粗看一遍,理解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就这样直接给孩子讲,似乎情节性弱了一点,孩子也不会满意,所以,我采取的是背景加释义的方式,在讲一首诗之前,先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再将背景与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简陋”,不过这种情节上的简陋往往可以以诗歌的音韵、节奏、内涵之美来弥补,因此,孩子一般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自从那次去游桂湖公园给天天讲了杜甫作诗的故事之后,天天对诗歌故事的兴趣陡然增加,天天睡觉前都要我讲诗词故事,于是,我就用这种方法,给天天讲了很多诗词。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我先给天天讲了这首诗写作的背景——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原来是个大官,后来因为被人陷害,就被贬到江州当一个小官了……

“江州是什么?”天天是个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我耐心给他解释:江州是一个小地方,这里也很穷,大家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白居易在这里也就交了不少朋友。

有一个冬天,天很冷,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不过古代的酒跟现在我们喝的白酒啤酒不一样,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很老练地进行了解释。

我笑了:是啊,可是,一个人喝酒太孤单,白居易想请一个朋友来一起喝,于是他就想到了刘十九。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白居易是诗人啊,所以他的信也是用诗来写的:我刚酿好了美味的米酒,小小的泡沫浮在酒面上,就像绿色的小蚂蚁。我温酒用的,是一只小小的红泥的火炉。天晚了,看来要下雪了,我的朋友啊,你可以过来喝一杯吗?

我给天天解释了这首诗,又给天天读了一遍,没想到的是,他的好奇心还没得到满足:“后来呢?”

我楞了一下:白居易诗里面没有讲后来怎么样啊?不过为了不让天天失望,我干脆就根据诗意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了这首诗,高兴极了,马上跑过来和白居易一起喝酒,两人正在喝酒的时候,天就下起雪来了,外面天寒地冻,里面两个人喝着烫过的热酒,聊着天,真快乐啊!”

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古代,诗歌本来就是诗人们用来记录人生经历、抒发个人感受的工具,从这个角度说,每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蕴含了诗人的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背影。而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说,也只有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特点、创作背景,才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一首诗。而在给孩子讲诗歌的时候,将诗歌讲解与背景介绍适当结合,将单纯的意义讲解变成立体的背景、诗人、内容介绍,既比较全面地让孩子了解了诗歌,又更受孩子欢迎,何乐而不为呢?endprint

只要我们注意阅读和积累,就会发觉,很多诗歌背后经常都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讲了《问刘十九》之后不久,我又给孩子讲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那是一个冬日的周末,有成都难得的阳光。“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索性让他自己“点菜”:天天说讲什么诗词吧?

他想了一下说:“讲那个白居易的什么古原草……”

我笑着说:“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吧?”

“就是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天应该是从他的诗歌碟子里听到这首诗的。不过看样子他对这首诗大致意思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不给他一点新鲜货色,估计是无法让他满意的。因此我决定把与这首诗有关的故事讲给他听:

白居易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很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呢,他的奶妈抱着他,就指着屏风上的一些简单的字念给他听,后来他会说话了,居然那些字就都认识了。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写诗。等他长大的时候,他的诗就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就到了长安去。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把自己的诗歌给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看,所以,他就来到了一个著名的诗人顾况的家里。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大诗人呢?”

天天觉得自己诗歌“造诣”已经很深了,对现在居然冒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大诗人觉得很奇怪。

我笑了笑,继续讲:“顾况在当时很有名,不过现在不是那么有名了。白居易到了他家门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让仆人传进去,把自己的诗歌也托仆人带进去。谁知道啊,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名字就哈哈大笑说:“京城米价很高啊!白白居住恐怕不容易啊!”

“什么意思啊?”

六岁的天天一下子很没能明白这个文字幽默。我跟他解释:“白”就是不给钱,“居”就是居住,“易”就是容易,顾况把白居易的名字拆开了,意思就是白白居住很不容易,他在跟白居易开玩笑呢!天天明白了,也跟着咯咯地笑。

可是,当顾况笑过了之后,拿起白居易的诗歌一看,大惊说:“能写这么好的诗歌的人,在京城白白居住也是很容易的啊!”马上派人把白居易请进来,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后来,白居易在顾况的推荐下,又结识了很多诗人,他自己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大诗人。顾况称赞的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

我知道天天对这首诗已经比较熟悉了,答应得很干脆。于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牵着天天的手,一起大声背诵。我们刚背完,天天就着急地说:这首诗的前面我明白什么意思! “好啊,那你给爸爸讲一下好吗?”我说。

“好!”天天答应:“古原上生长着很多小草,每年会黄一次,枯一次,没有一次。也会生长一次。野外的火烧起来但是无法烧完它们,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出绿色美丽的小草了!”

“天天解释得真好!后面什么意思呢?”后面四句,天天却不是很明白。

“好的,爸爸来讲。草原上盛开着一些小小的花,这些小花啊,生长得很远,连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都生长着它们;草原很宽广,草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古代留下的城市里面。现在又要送我的好朋友离开了,这里的王孙就是指作者的好朋友,萋萋满别情就是说,我的心里就像这凄凄的春草,充满了离愁别绪啊!”

“哦,我明白了。”天天点着头说。我没有要求他,他自己又大声地把这首诗背了一遍,古人说,读书切忌太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天天倒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个理念了。

一般情况下,我并不要求孩子把我讲的诗歌背诵下来,但是我却发觉,天天还是能够很顺畅地背诵很多我讲过的诗歌,甚至一些很早以前讲过的诗歌他也能记得。现在天天已经13岁了,我也没有再给他讲诗词故事,更多的时候是他自己找喜欢的书来看。而对诗词的爱好却一点没有减少。读六年级的时候,他看完了原本的《三国演义》,自己把里面的很多诗歌背诵给我听,让我大为惊讶。我相信,最好的记忆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因此,有时候问他诗歌的时候,他首先想起的是我给他讲的诗词故事,然后再由故事联系到诗词,试想,这样的记忆能够不牢固,不久远吗?

篇7:说学逗唱,贾玲还胖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女生始终是不太适合说相声。我是为了她们好才说这话,女孩真的不要说相声。我是一个天赋挺高的人,相声这一条路我走到今天,真的太不容易了!”

原以为贾玲会标榜作为一名女相声演员的成就感,她却流露出这样的感叹。要在拼爹拼颜的娱乐圈混出头,除了高情商,还得会卖萌放下节操,吃苦耐住寂寞,努力求上进。

就像她,艰难走出那条献身相声艺术的“标配路”。

偶然之命运:妈妈误报的专业

出生在湖北农村的贾玲从小就展露出喜剧天分,常常模仿电视小品里搞笑的桥段,逗得家里人人仰马翻。

19岁那年,贾玲第二次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为保险起见报了相声表演和戏剧表演两个专业,结果被两个专业同时录取。招生办决定联系考生询问意见,阴差阳错,正在北京的贾玲没有手机,当老师拨通贾家的电话时,接电话的是贾玲妈妈。

一个相声一个演戏,咱闺女挺幽默搞笑的,那就学相声表演吧。等贾玲知道消息后,都被气哭了:“女孩怎么可能说相声!”

带着抵触情绪进入大学,虽然喜剧天分让周围同学都称她“天生的喜剧演员”,奈何贾玲本人对相声实在没有兴趣。她常念叨作家池莉的一句话:男人不能嗑瓜子,女人不能说相声。“女人说相声,感觉像走错了澡堂子,完全是傻大姐一个!”

但有“看到他就乐”的冯巩当老师,渐渐地,贾玲找到了说相声的乐趣:“演员站在台上能让观众笑出来,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贾玲开始感激妈妈当初的错误填报:我天生注定该吃这碗饭。

必然之努力:贵人会为你的坚持点赞

2003年,社会新鲜人贾玲成为光荣的“北漂”,漂了两年一事无成,她寻思着要充电,于是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再次师从冯巩。相声界难得有个巾帼,冯巩惜才,特别叮嘱高徒:“一定要坚持说相声。”只是又过了一年,情况没见好转。

自从几年前母亲意外去世,在襄阳电视台工作的姐姐贾丹就扮演起慈母的角色。心疼妹妹在外漂泊,她在老家给贾玲找了份人人羡慕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工作,月薪3000元。妹婿也选好了,一位英俊帅气的公务员。在贾丹看来,哪有女人一辈子靠讲相声为生?稳定的工作、可靠的老公才是主流选择。

贾玲闻讯,只在电话那头撒娇卖萌:“再给我3年时间,我一定能上春晚!”既然入了这个男人主宰的圈子,贾玲也有不逊于男人的野心。

于是又“漂”了更糟糕的三年。没有演出机会、没有钱、没有目标,贾玲陷入事业迷茫期。每個月靠姐姐补贴500元过日子,最艰苦时将心爱的随身听卖了200元,买回最廉价的面条和咸菜,勉强撑过一星期。因为没钱,她舍不得开电暖器,用南方人的身体熬过北京一个又一个冬天。

三年约定一过,姐姐铁了心要她回家。为了留下来,贾玲给冯巩打了求救电话:师傅,徒儿有难!

论交情,这师徒俩也就是在工作上有过交流,但一听说中国这硕果仅存的女相声演员要被家人逼得转行,他赶紧出马:“贾玲在北京没饭吃了,我给她买饭吃;没房子住了,我给她交房租!中国还没有一个女相声演员,她只要坚持肯定能行!”

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冯老师都开口护驾,贾丹没法反驳。她悻悻然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再给你3年,到那时你还没混出名堂,必须回老家工作、结婚!”

偶然之弯路:相声演员无需减肥

在“北漂”的第三年,贾玲其实看到了成功的曙光。2006年,她和中戏同学白凯南搭档,凭借相声《望夫成龙》获得当年央视相声大赛专业组二等奖。她的名字开始被圈内熟知,而且男女搭配说相声的新形式,也让很多相声俱乐部纷纷邀请贾玲加盟。

她却推开了触手可及的机会,自己开了一家叫做“酷口”的相声俱乐部。自己经营的日子不好过,所以2008年当有人找上门,宣称要投资给她的俱乐部成立一家“新笑声客栈”时,贾玲兴奋得一口答应。

但“客栈”开业后,投资却没有按时到位。病急乱投医,贾玲分析了各种原因后,最后归咎于自己的容貌和身材:“娱乐圈的女演员不都是眼大嘴小鼻子挺,腿长胳膊长S型吗?”而她,显然不够纤细漂亮。

贾玲决定减肥,靠喝“7日瘦身汤”竟真从130斤瘦到了100斤。她还去打了瘦脸针,“打完针后,我发现自己可爱的小酒窝不见了。这可是我的招牌啊,不行,赶紧胖回来!”

胡吃海塞一个月,贾玲的酒窝和体重一起回来了。

胖回来的贾玲开始四处拉人、筹集资金,2009年12月,“新笑声客栈”重新挂牌营业。在客栈的宣传单上,她这样写道:“他人笑我太搞笑,我让他人想不到。”两个月后,容纳120人座位的客栈开始日日爆满,苦熬多年的贾玲终于迎来了事业春天。

乘胜追击,她开始出现于各大综艺节目,将搞笑天赋全方位呈现,尤其在《百变大咖秀》里,她连扮刘欢、“雪姨”、千颂伊,观众们一面被她逗得横卧沙发捧腹大笑,一面又对这个女孩子生出同情和敬意,“这女汉子也是蛮拼的!”师傅冯巩也说她,“你这么毁形象,还想嫁嘛?”

继今年春节爆红之后,贾玲婉拒了大部分商业性演出,加入全国首档明星喜剧真人秀《欢乐喜剧人》。作为竞演团体中唯一的女领队演员,贾玲的敬业更是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直呼“拼命三娘”。

为了做好节目,苛求作品精致程度的贾玲几乎将家搬到录制现场,排练结束之后仍反复拉住身旁的观众追问感受。有一天排练结束后,贾玲于凌晨四点返程,她感慨“今天是最早收工的一天,再不能这么排下去了,黑白完全颠倒了。”

必然之高情商:用于犯错和自黑

这个时代,某些职业内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2015年,贾玲第三次登上春晚舞台演出小品《喜乐街》,笑声之后,负面评价接踵而至。

有人诟病小品里演唱的《女神与女汉子》,里面有“女汉子”、“矮胖”等词汇,是对女性的歧视。各省市女性甚至联名要求春晚道歉,尤其是贾玲《喜乐街》这样的小品。

她一下就经历了从巅峰到谷底的神转折,心碎了一地。“我觉得这个会把中国女性喜剧的路再给堵死了,我挺伤心的。”

负面的声音越来越多。《喜乐街》是抄袭韩国节目、贾玲是姜昆的私生女、还在某真人秀里懒散睡觉各种嫌弃耍大牌。

最糟糕的是,今年6月27日,她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里演出小品《木兰从军》,身穿古装、嘴啃烧鸡的贾玲走上舞台,将这个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网络时代人人都爱恶搞,她想给历史也来点不一样的。可视频一出,舆论爆炸了:“这完全降低了文化作品的品位。冯巩,赶快把你徒弟领回家!”

压力一天比一天大。7月18日,贾玲扛不住了,在微博上公开道歉:“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亡羊补牢,挽回了一些名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人安慰她。

不过“专治不开心”的相声演员永远不怕出丑和拿自己开涮。2014年年底参加“金鹰电视节”,红毯秀轮到她出场时,已经采访了一大批俊男美女的记者精疲力尽,对胖胖的贾玲无话可问。她立马开启“自黑”模式,大声问道:“我这么不红吗?都不问问绯闻啥的?”

众人哄笑,她随即上赶着地自爆感情、年龄,甚至当场开始征婚,让现场单身男青年联系她的经纪人。和那些傲娇无比、穿着清凉、只愿意摆Pose拍照的女明星相比,贾玲轻松利用她特有的幽默为自己加了不少分。

前段时间,微博上一张贾玲清瘦的照片也让她再次登上热搜榜,“原来‘女神经’也曾经痩过!”贾玲趁势自夸:“原以为能靠脸吃饭,但现在看来,我只能靠智商闯江湖了!”

篇8:赵炎 说学逗唱皆生活

我一直期待着这一次与大师面对面精彩的交流。都说他的声音很特别,还未进屋先闻其声,洪亮的嗓音中蕴含着一些厚重感。采访被安排在茶楼一个单间,我还未开口。他便说道:“相声不仅仅是门艺术,更是一种互动式的沟通,采访也是一样,一问一答不如我们自然的闲聊,内容也会丰富”。他点了一根烟,讲起了他的相声生涯。在这样的节奏中缓缓前行,你可以从他的讲述中明白那个岁月中,只属于相声的乐语录。

打小就是明星

1951年的初春,赵炎出生在北京市东城区棉花胡同的一户普通人家。起初,邻居们都觉着小子长得俊俏,尤其是那对大耳朵,因此邻居们都说这孩子有福气。赵炎的父亲是个摩托车厂的普通职员,平时爱好书法和吹口琴,母亲是普通工人,平时爱听京戏。由于受父母爱好的影响,赵炎从小便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赵炎记得由于他天资聪慧,善于模仿,听戏回来后自己还会学上一两句,父母听后觉得还真有点裘盛荣、李和曾的味儿。那时候,总是喜欢在家打开收音机听戏,听着不过瘾就买票到“戏园子”去瞧戏。有时候还会到剪子巷跟一个京剧演员学唱几段。人家看他嗓子、扮相都挺好,人又机灵,就到家里动员,让他考戏校。这时候,平日里喜欢戏曲的母亲却突然反对,因为她一心想让赵炎上大学。

上学后,他彻底找到了释放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不光自己来,还拉起喜欢艺术的小伙伴们一块演,朗诵、歌咏、表演,赵炎成了学校的名人和文艺骨干。初中时他就已经是个远近闻名的小艺术家了。但是,突如其来的文革洪流无情的冲破了他所有的天真梦想。1968年,还没读完中学的赵炎,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拿起铺盖卷踏上了一列开往东北的列车,奔赴白山黑水的北国边疆黑龙江。

从生产能手到当地明星

1968年,17岁的赵炎来到了北国边疆,寒冷的环境并没有压制住他的热情,赵炎说,他对任何事情都有着不灭的热情。就是这种热情塑造了他日后的成功。他由于表现突出上进,被调到机务,就是开拖拉机和农业收割机。他回忆道:“那时拖拉机手是一件令人很羡慕的角色,坐在高高的驾驶台上,麦浪中驰骋,很神气。但赵炎心中放不下自己最爱的表演。”美好愿望随之而来。1970年整个生产兵团搞文艺汇演,团宣传科的领导找到赵炎让他带头演出,一下子便获得一片满堂彩。从此留在了团宣传队。赵炎回忆道:“这段期间,唱样板戏、京剧,表演话剧和山东快书、快板、锣鼓词等。还自己创作。他说这是一段非常锻炼人的时期,也是我整个艺术生涯的实践与成长阶段”。

1972年,兵团三师文艺会演,赵炎自主创作的表演唱《快乐的邮递员》获奖,红遍全兵团。姜昆作为另一个团的骨干还特地赶来学这个节目。赵炎与相声结下缘分是在一次“大会战”中扭伤了之后。那时虽然相声尚未公开平反,但马季的《友谊颂》广播后,他备受鼓舞,便也大胆地自编自演。改为以单口相声、故事为主渐渐远近闻名。1975年底,他的单口相声被抽调参加了黑龙江省曲艺调演。虽然累,但值得,所谓天助自助者。当时的奋斗生活,为以后的发展铺了一条厚实基础之路。

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都说人要想成功,七分努力、二分天赋、外加一分贵人扶持。1976年注定是赵炎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年。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贵人,日后的恩师马季。

这一年,相声大师马季和唐杰忠到地方调研并为中央说唱团招募选拔人才。当时的大环境是由于1973年相声解禁后,在文革中深受压抑的相声,面临后继无人接班的时刻。马季便带着调回令亲自来到黑龙江,得知在当地流传着颇为有名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姜昆,另一个便是赵炎。就亲自登门考察并把两人带回北京。当时由于姜昆还在兵团,所以调令很快就下来了。而赵炎这时已被调到石油部管道局,这可把马季急坏了,拿着上边特批的中央红头文件亲自指示一定要找到他。三个月后脱掉工帽的赵炎出现在马季的办公室。赵炎记得当时马老语重心长地说:“算找到你了,真怕把你给丢了,这损失太大了”。从此,说唱团里又多了一个杰出英才,到了1980年赵炎便开始了正式与马季同台搭档的相声生涯。

赵炎是马季的得意弟子,也是他的默契搭档。他与马季合说过很多耳熟能详、百听不厌的经典段子,诸如《吹牛》、《五官争功》、《地名学》等。赵炎给马季做捧哏合说的第一个相声是《白骨精现形记》,赵炎回忆起当时是临时抱佛脚的情形,由于要去清华表演,通知却是头天晚上接到的,整晚和老师背词合说,一遍遍直到早上五点。表演是在下午6点。赵炎当时很紧张,生怕逗不动台下的观众更怕演砸了。直到现在,他还一直记得马季在演出前对他说的那句话:“别怕,有我兜着呢!”这句深暖人心的话也贯穿了他们以后的师徒关系。

传承者的危机

由于现代传播手段和现代新兴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的飞速发展,均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赵炎表示:“这意味着相声也要改变,要变得符合现代传播手段。其实,这不是危机,更像是一种激励。”他总结道:“首先,相声表演原创性上下功夫。创作频率要快,多出新段子才能把观众拉回来。其次,小剧场表演跟电视表演的形式不同,要分别创作出属于二种舞台的不同风格。最后,对于脱口秀等新形势下的舞台表演艺术对相声的冲击。使得相声本身在作品的艺术性上要把关,对于表演的审美,格调和品位层次上的追求要提升。一段相声应该传达出他的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完全为笑而笑,这样才能留住观众。否则观众会认为你的作品格调低,品位不高,难以成为经典之作。毕竟经典的相声段子是有传承价值的”。

好玩的赵炎

私下里,赵炎喜欢车,喜欢书法,品茶和足球。说到足球,他可是一个专业球迷。采访时正值巴西世界杯开幕前夕,他很看好德国、阿根廷、荷兰和巴西,他觉得冠军肯定会从这四支球队中产生,当问及谁会夺冠时他犹豫了一下说到:“这得看谁踢的更具整体性”。现在世界杯已结束,我驚讶的发现,比赛的结果跟我们之前聊的几乎如出一辙。安静之余想一想真后悔没买彩票。

除了爱好,他闲暇之余更喜欢和家人呆在一起。赵炎总说其实事业亦生活,做得好事业的人,才会更懂得爱情与生活。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珍惜你的事业就像珍惜你的爱人一样,别忽略她,否则她真的会走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雨说学案】相关文章:

上一篇:锦州市幼儿园家数下一篇: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