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2024-04-09

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精选6篇)

篇1: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阿福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作文

再过两个星期就是“5.12”汶川地震两周年了,我们无法忘记,在灾难的日子,举国上下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抗震救灾奉献自己的力量。也许有人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玉树地震又一次考验着这个伟大坚强而又多灾难的中华民族。

阿福曾经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但谁也没料到,此次玉树之行,却是阿福的善心之旅。受7.1级强烈*震冲击,由西部爱心公益网长期捐助的“慈心喜善会”孤儿院轰然坍塌。

据了解,这家孤儿院共有35名无家可归的孤儿,另有6名老师。这间缺少资金的民间非盈利性孤儿院,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像阿福这样的`爱心人士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才能维持运转。

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孤儿院总共35名儿童中的32人成功逃生,当天住在孤儿院的阿福也飞快地跑到了空地上。

但是不幸的事,另外3名儿童和3名老师却不幸被埋在了瓦砾之中,由于缺少专业救援力量,阿福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清点人数后,立即冒险冲入残恒断臂之中,抢救被埋的师生。

“他先后两次进入瓦砾之中,和其他同事一起成功救出了6名被困者。”赵林说,但就在完成第二次救援的瞬间,当地再度发生强烈的余震,没来的及从瓦砾中撤离的阿福,立刻被再度坍塌的建筑物击中。

他死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记忆,是我们的英雄。

篇2: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1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个卫生室间,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包扎伤口,偶尔也会背着医药箱进组入户。疾病面前,他们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们成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村医“大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一枚党徽的担当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志和象征,带上它,意味着亮明了身份,严于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当前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控物资尤其是口罩至关重要,安徽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医吴章学深深明白这一点。村干部说这个村医有点“倔”,卫生室防控物资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一天送出去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他都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了,亲戚来找他多拿几个口罩,他绝对不会多给一个,但是一听说有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观察出不了门,他却主动为他们送去口罩、体温计、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并引导他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他说:“目前防控物资比较紧缺,大家绝对不能浪费,要先给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后,这位56岁的老党员、老村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随时上门为外出返乡人员和村民量体温,一有空闲,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一辆三轮车的轨迹

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骑着三轮车,一路向前,他是群众心中最可敬的村医。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医师鄢德江,家住在高湾村,在复杂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出发,骑着那辆三轮车,向卫生室赶,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骑得更快。由于身有残疾,他看病拿药、测量体温的动作可能没有那么利索,但他总是耐心的嘱咐看病群众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还要骑着三轮车上门为武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送去防控物资,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自带的盒饭,这个春节里,他放弃和家人的团聚,靠着一辆三轮车,坚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盏白炽灯的情怀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晚上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的卫生室总是亮着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既感到暖心,又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默默守护。村干部张忠洋说:“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吴孔胜医生还在加班加点,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非常感动,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本来还觉得一身疲惫,看到那盏白炽灯,我顿时又充满了动力。”一个50岁的村医,在基层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履行村医职责,白天深入武汉返乡人员家中监测体温、交代隔离事项,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每家每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及明白纸,晚上在村服务群里,普及防疫健康知识,接诊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无怨。他说“既然选择当一名医生,就得担负起我的责任。我是桐岗村的村医,我就得对桐岗村群众的健康负责”。

一支体温计的温暖

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进出村路口有7个,卫生室有2个,防疫任务较重。由于廖荣贵医生对村民情况熟悉了解,工作经验丰富,他就主动承担了给群众量体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带上体温计,奔走于武汉返乡的重点人员家里,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细心登记造册,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下午他在两个卫生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一般群众量体温,发放防控物资。对于廖医生的工作,乡村干部高度认可,但大家在夸赞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本分工作,关键时刻,村医不能当逃兵”。

一条朋友圈的思念

在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按照金寨县桃岭乡当地习俗要在故去的亲人坟前“上灯”。今年的元宵节对桃岭乡桃岭村卫生室的村医汪有云来说,意义深重,因为这是她大儿子故去的第一个元宵节。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给去世的儿子“上灯”,在元宵节仍坚守岗位的她,只能发一条朋友圈来寄托哀思。汪有云的长子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但是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了30多年,另外她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和90多岁的婆婆,本来家庭负担就重,2019年10月,大儿子又突然离世,这对汪有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她在悲痛中依然把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出色。疫情爆发后,她始终坚守在岗位,上门随访、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工作连轴转的她连家都顾不上。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不仅要为移风易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要守护村民健康和平安。”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眼圈红了。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和一份丧子的伤痛,还能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用行动诠释仁者爱人,实在可敬。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群村医“大白”,凭着一个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个村庄卫生室,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在基层,除了村医,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默默奉献的群众、不辞辛苦的乡村干部,平凡人物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属于2020年的春天。

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2

我叫鱼腥草,有的人又喜欢叫我折耳根,我生长在祖国的云贵川一带。目前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横行,我成了网红,许多网友都拿我在茶余饭后进行调侃,说贵州疫情蔓延得慢,是有折耳根护体。其实我那有那么大的能耐,只是有很多“冒充”折耳根之名的人戴着为人民服务的胸徽,时时刻刻的守护着大家罢了。

白色“折耳根”,最美的逆行者。当疫情来临,他们直奔抗“疫”一线。身上的防护用具已经看不出他们是谁,只能在防护用具上写下自己的“代号”及鼓励的话语;他们不能张口说话,只能通过纸条来传递“敌”情,防止“敌人”乘虚而入;为节约战备物资及时间,能够从生死线上拉回更多的人,他们只能通过尿不湿解决三急之需。战“疫”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他们也不能退缩,身后是全国的人民群众等着他们去守护,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但无论他们包裹得多么严实,胸前的为人民服务的胸徽却在闪闪发光,我认得他,他的真名叫共产党员。

黑色“折耳根”,人民的守护神。“闲时保平安,战时勇当前”,他们是人民的守护神。你看那各个交通要道路口、大街小巷,他们着一身亮丽的反光背心、一个口罩,拿着一支体温计、一个喇叭对过往车辆逐一排查,凭的努力将疫情拒之门外,守护着每个城市的安全,他们知道自己是人民心中的守护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是他们的本职。其实他们并不是神,他们也是人。我看见当他蹲着吃盒饭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哭了,我看见了当几岁的儿子叫他回家时候他眼里的心酸,我看见了那张为了防止把病毒带回家摆放在家门口的小餐桌,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胸前为人民服务的胸徽在闪闪发亮,我认得他,他的真名叫共产党员。

红色“折耳根”群众的定心丸。“你不是本村人,请回去吧”,你看全国各地硬核的红色“折耳根”遍地都是,他们奔走于基层的个个村寨,他们奔走于乡间的田间小路,一面党旗、一件红色马甲、一个口罩、一张宣传单、一个小喇叭、一个菜篮子成了他们的标配。拿上小喇叭,他们每天奋战在每个村寨路口,奋战在乡间小道,只为把最新的“敌情”防控知识宣传给广大群众,防止“敌人”入侵;提上菜篮子,只为让不能外出的父老乡亲每天不为自己的生活物资而犯愁;杜绝外来人员,只为让群众能够安心的等到春暖花开,一起欣赏这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定心丸,尽管他们戴上口罩,尽管泥泞的泥巴让我看不出他是谁的谁,但那面旗子、那闪亮的胸徽,我认得他,他的真名叫共产党员。

哪里真的会有折耳根护体,只是有那么一群人顶着折耳根的名号在负重前行守护着大家罢了,我相信在全国那么多得“折耳根”的守护下,战“疫”必胜。

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3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他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坐上去武汉的动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必战,战必胜”……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从不放弃,正是无数个平凡成就了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

在群防群控的大系统中,一线干部筑就了战“疫”的铜墙铁壁。“我负责的网格共有989户居民,每一户我们都进行了排查了解了具体情况……”“高兄弟,你要买的东西,我们帮你采购回来了,这是按照你的需要采购的……”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上……这些战“疫”场上的先进“符号”和职业“元素”,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倍增。

在团结鼓劲的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书写了战“疫”的壮丽诗篇。“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单”“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这些感人的话语总能带给我们感动,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战“疫”的生动写照。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的激情、善良、坚强……都一一展现,他们自发捐赠蔬菜给武汉,他们主动捐款给武汉……他们的崇高,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纯粹,让我们感动。疫情面前,中华儿女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相互感动,相互鼓励。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以把感动的命题书写的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动人。人民,也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感悟感动的真谛和内涵,彰显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的精神脊梁怎叫我们不感动,这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将帮助亿万中华儿女增强责任感去战胜疫情。

这是一个平凡人感动平凡人的季节。战“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动是抗“疫”的初始线和出发点,让我们串联平凡,铸造合力,增强信心,汲取战“疫”路上的“感动因子”,释放正能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4

面对阻击疫情这场重大斗争,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者”努力成为群众危难时刻的贴心人主心骨,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想方设法克难攻坚,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一道又一道靓丽色彩。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疫情,冲锋在前的广大医护人员与各行各业“逆行者”,留下了一道道“最美逆行者”最帅的背影。各紧急集结进军武汉的医疗队、热心援助的社会各界力量,那些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脸颊,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疲惫不堪的身影,日夜兼程的援助物资……他们拼尽了全力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在疫情面前筑起了一道道健康防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纷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那一份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努力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完美无缺。

“你是谁,为了谁,一直在。”他们本可以陪着家人度过一个祥和幸福的佳节,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份温暖的“蜜月”规划。只因他们心中装着别人,无数夫妻、情侣、家人、朋友因为这次突来的“命令”分隔两地,短暂的眼泪与离别后,他们更多的给我们留下了擦干眼泪后众志成城和不甘服输的那股韧劲。“最能吃苦、最能奉献、最能付出”,他们不求回报、不计报酬,一份份“请战书”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大家”的挚爱。多少年来,这种“逆行精神”与我们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一脉相承间无声传承,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为了人民利益和福祉,牺牲局部、牺牲个人,舍身取义,坚决斗争,力挽狂澜。也正是这种“逆行精神”,“一家人”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今天,也将因为这份“逆行精神”,我们定会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盘棋,一条心,一股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最需要凝心聚力,合力攻关。作为一名普通的“小我”,此时最需要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朝着同一个方向出发,不偏不倚,不松不懈,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让我们携起手来,同舟共济,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斗争,在“奇迹”中创造“奇迹”,在“逆行”中奋写“奇迹”,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5

他们不是不害怕,但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前,所有人都可以后退、躲避,但医者使命和责任感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向前;他们不是不想家,但为了万家安宁,他们必须守在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他们不是不喜欢自由,但在全民抗“疫”的路上,只有他们的坚守才能离胜利更近一步……疫情面前,他们不一样,不能做曾经寻常的小事,但又都一样,都身在抗“疫”战场!

他们不再是17年前的他们,他们依然是逆行奋战的他们。17年前,非典爆发,67岁的钟南山站出来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已经84岁高龄的他重新披甲上阵;17年前,7个昼夜建成当时世界上的一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17年后,10个昼夜“火神山”正式交付,24小时,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变身“方舱医院”;17年前因为SARS,高考选择了临床医学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17年后,他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17年前,曾倾尽全力奋战在全国抗击“非典”一线的战士,在17年后的今天再次毅然请战……17年前和17年后,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薪火相传。17年前的那些坚毅的身影又再一次显现,他们在抗“疫”战场挺身而出,逆行奋战,在危难中坚守,用行动彰显抗击新冠肺炎的必胜决心。

他们不再是父母、儿女,他们依然是守护万家安宁的他们。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只因一声呼吁,一纸通知就到岗到位。他们告诫所有人不要外出,也有亲人牵挂,但却义无反顾走到疫情防控一线,去排查、去宣传。他们就是广大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是群众和组织的联络人,也是默默无闻的“战疫人”。他们没有警服、救援服、隔离衣,只有一支最普通的口罩和一张村民都熟悉的面孔,每天走街串户排查信息,变身“代购”“送菜员”“大喇叭”,将“为人民服务”做到细致入微。他们顾不上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他们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执行各项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废寝忘食,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守好社区第一道“防波堤”。

他们不再是出入自由的他们,他们依然是热爱生活的他们。这一段时间,是全国人民经历过的一个最难熬的春节假期,对武汉人来说更是如此。在武汉“封城”后,武汉人民并没有自暴自弃,他们选择了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环境最复杂、挑战最严峻的地区唱响国歌,为武汉加油,为自己打气。“方舱医院”的患者们在空闲时间,拼魔方、做操、读书、打拳、和医护人员一起跳广场舞……他们的生活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富。这些都传递出武汉人民的乐观和誓将战胜疫情的坚强决心,他们勇敢面对严峻的疫情,面带笑容,迈向春暖花开。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如今各路英雄相聚,力量相汇,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来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篇3: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题记

无悔的选择

潘成秋老师是浙江绍兴人, 1983年7月大学毕业, 分配到浙江省绍兴市城关中学当英语教师。这时的潘老师, 工作条件优越, 又有一个温馨甜蜜的小家, 可幸福了!1989年3月, 潘老师得知海南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紧缺的消息, 便与当教师的丈夫毅然辞职, 不顾父母、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劝阻, 夫妻俩一起离开了美丽的生她养她的绍兴城, 离别了并肩战斗多年的同事, 离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 千里迢迢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支教, 开始了坎坷和艰辛的海南教师之旅。

初来乍到, 人生地疏, 潘成秋老师凭着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爱, 执著于爱生如子的那份情缘, 和丈夫一起到五指山市教育局陈述自己的心愿, 主动请求到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当教师。潘老师的精神打动了局领导, 很快, 潘老师与丈夫作为代课教师 (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被安排到五指山市最边远、最偏僻、最贫困的水满乡水满中学任教。

水满乡离市区40多公里, 这里山高路险, 交通闭塞, 人迹稀少, 文化教育落后。水满中学坐落在水满乡南面的一座山脚下, 占地面积不足2.7公顷, 是一所初级中学, 在校生不足300人, 全是黎苗学生。低矮的教室、破旧的住房, 喝储存雨水吃干粮的生活, 与原来工作的绍兴城简直是天地之差!报到那天, 校长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破瓦房里, 没有厕所, 没有厨房。当天晚上, 潘老师躺在床上, 环顾自己这个新“家”, 四面剥落的墙壁, 开着“天窗”的屋顶, 想起浙江自己那温馨漂亮的小家, 想起城关中学优美的工作环境, 想起自己来受苦不要紧, 还把丈夫也带来了, 想着想着, 屋外不时传来鸟兽的怪声, 潘老师依偎在丈夫的怀里, 哭了……

从此, 潘成秋老师为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挥汗洒血21年, 历尽艰辛, 为了人生的理想, 在困难面前, 她选择了义无反顾, 无悔无怨, 师德何等高尚!

学生的良师慈母

1990年9月, 潘成秋老师在水满中学担任初一 (1) 班班主任。这些学生平时都是讲黎话或苗话, 虽会说普通话, 但他们都不愿说。国语都不想说, 更何况学英语。尽管潘老师费九牛二虎之力教, 他们不念、不背、不出声, 这急死了潘老师。师生不能沟通, 这种课怎么能教下去?针对这种情况, 潘老师有意识地去接近他们, 跟他们讲自己的经历, 聊家乡有趣的故事, 把家乡寄来的土特产分给这些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渐渐的, 他们不再与老师疏远了, 还时不时地带来自家种的水果, 悄悄地塞给潘老师。潘老师珍惜刚刚萌生的师生情, 趁热打铁, 她每天都送一位学生回家, 为的是家访, 看到学生又脏又破的家, 连个板凳都没有, 潘老师眼眶湿润了, 想到学生们把舍不得吃的水果给了她, 这是一份多么重的厚礼呀, 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他们呢。从此, 潘成秋更执著更投入了, 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他们学好知识, 对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 每月从少得可怜的150元代课费中挤出一部分资助、支持他们读完初中。潘成秋老师在水满中学任教五年, 当了四年的班主任, 她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而且经她管的班, 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潘成秋老师用心血创造了学校历史之最。

1994年3月, 潘成秋老师调到红山中学任教。这时, 她的丈夫刚转为正式教师, 被任命为红山中学校长。红山中学是五指山市的一所差校, 为支持丈夫工作, 潘老师主动担任初二年级的班主任。潘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 问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吗?”学生茫然, 没有回答。潘老师想, 这群无知的孩子, 多么需要有人来引导、教诲呀!于是, 潘老师为自己制定了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最终目标是让这届学生在中招考试中创佳绩。

潘老师善于抓住有利机会,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1995年“六一”儿童节, 五指山市举行全市中小学舞蹈比赛。学生来找潘老师说:“以往全市举行这类比赛, 咱学校都弃权, 潘老师, 你能不能带我们试一试?”潘老师觉得这是一个树立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 毅然决定组队参赛。于是, 潘老师找来一位小学舞蹈老师当指导。比赛那天, 潘老师借服装, 帮化妆, 送学生上舞台。那六位学生用淳朴欢快的舞姿, 演出了山区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赢得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评奖结果揭晓, 红山中学荣获第二名, 同学们激动得跳起来, 和潘老师拥抱成一团, 高呼:“潘老师, 真棒!”这次比赛对同学们的震动很大, 潘老师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 努力去争取更多更高的荣誉。在潘老师的耐心诱导下, 同学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开始努力学习。

工作刚刚有起色, 潘老师的丈夫因操劳过度病倒了, 住进了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离红山中学二十余公里, 潘成秋既要照顾患病的丈夫, 又要照顾六岁的孩子, 还不能耽误那些正在准备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潘老师每天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奔波, 精疲力尽的她却从未误过一节课。那一年, 潘老师任教的班级中招考试成绩总平均分名列全市乡镇中学之首, 排在市一中、二中之后, 创该校历届中招考试的最好成绩。

2002年9月, 已转为正式教师的潘成秋被借调到五指山中学。2003年9月学校安排她当初二 (6) 班班主任。这是全校出名的差班, 潘老师刚上任就遇到了挑战:这个班有不少汉族学生, 其家长多是做生意的, 学生的零花钱多, 逃学上网现象严重;教室里, 发型奇异, 着装奇异;上课时有的睡觉, 有的看课外书, 有的玩手指头, 有的传纸条, 有的故意唱反调, 有的把脚架在课桌上……面对这样的差班, 潘成秋老师先从家访入手, 开始了每天下班后的家访。班上有个叫王建平的男生, 经常逃课上网吧, 家访中, 潘老师不但不告状, 还夸了王建平的许多长处, 乐得王建平送潘老师出门时一个劲地说:“潘老师, 您太够意思了, 从明天起我再也不去网吧了。”潘老师还想了一个办法, 她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周记本, 可以用英语, 也可以用汉语写周记, 每到周五, 她都收上周记本, 利用双休日认真评阅每本周记。潘老师幽默、动情的评语使学生兴奋不已, 渐渐地, 学生们向潘老师敞开心扉, 检讨自己的不是。潘老师用诚心和行动感化了学生, 他们再也不随意旷课, 每天几乎全勤, 原来的不良习惯也已改掉。这个班的班纪班风明显好转了。

在学校,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群男女生围着潘成秋老师, 动情地说:“潘老师, 您真好!我们真想叫您一声妈妈呀!”

难于割舍的情缘

1996年11月, 潘成秋老师的父亲病逝, 噩耗传来, 潘老师犹如五雷轰顶, 一下子瘫倒在地。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 是父亲最疼爱的最小的孩子。潘老师真想一下子飞到父亲身边, 带着生不能孝敬父亲的愧疚, 死后也要陪送父亲一程啊!可是, 此时的她, 因病初愈, 身体极度虚弱, 她若回家, 丈夫必定同行, 他怎么能放下心让潘成秋孤身一人拖着极度虚弱之身千里奔波呢?况且, 丈夫管理下的红山中学, 工作刚有起色, 两人一走, 那学校谁管?潘成秋这个毕业班谁来带?英语课谁来上?想到这, 潘成秋咬破嘴唇, 横下心对家人撒了个谎:“女儿因病未愈, 不能承受旅途之苦。”潘成秋老师却暗暗在心里哭喊着:“爸爸, 请原谅女儿的不孝, 待来世再补偿吧!”潘成秋老师带着对学生强烈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拼命地工作, 默默地奉献。

2005年3月20日, 是潘成秋老师刻骨铭心, 永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人生最大的不幸降临到潘成秋身上。年仅43岁的丈夫因病医治无效, 扔下潘成秋和年幼的孩子走了。家乡的亲人赶到海口, 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也赶到海口, 处理后事。我们忘不了开追悼会与遗体告别时, 潘成秋老师撕心裂肺的哭喊:“张啊, 你怎么这样狠心, 扔下我和孩子在异地他乡, 独自走了呢?今后我们母子怎么办啊!”潘成秋捧着丈夫的骨灰回到了家乡———浙江绍兴。在家乡, 她整日以泪洗面。家里人不忍心让潘成秋再度千里迢迢, 远离家乡, 孤身生活, 不忍心让她回到那令她伤心断肠的地方, 便为她寻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也准备把她在海南侨中高读一的孩子接回绍兴读书。但潘成秋老师已与五指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已与山区的孩子结下了难于割舍的爱!一个月后, 潘成秋在母亲的陪伴下, 又回到了五指山, 回到了学校, 回到了潘成秋真正的“家”。

2005年9月, 潘成秋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安慰下, 已渐渐从沉痛中解脱出来。她又回到了班主任岗位。学校交给潘成秋初一年级的一个“差班”, 并让潘成秋带到初三毕业。潘成秋三年心血没有白流, 这个“差班”成了先进文明班, 学习委员李小菊在初三年级期终考试中总分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名。

2009年9月, 由于潘成秋工作出色, 学校安排她任教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英语, 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看着那一张张略微成熟的脸, 潘成秋意识到, 自己要学的东西更多了, 要做的事更多了。我们看到的是一路走, 一路摸索, 全身心投入, 向新的目标冲刺的潘成秋!

无愧的师德标兵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回顾潘成秋老师在五指山21年的生活, 细细盘点21年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 潘成秋老师确实曾失去许多美好, 曾经历不少艰辛, 曾流过太多眼泪, 但如今, 潘成秋老师已变得成熟与坚强, 在平凡中显见伟大!潘成秋老师的付出已得到回报:1994年, 潘成秋被评为“通什市十佳班主任” (现为五指山市) ;1998年到1999年, 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指山市优秀教师”;2006年, 被市政府授予“五指山市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篇4:我心目中的英雄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小学 刘 浩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我所爱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引导、信心和勇气。

爱国英雄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丁有在:要说我心目中的英雄有很多,李广、岳飞、邓世昌、李大钊、张自忠……但是,我最喜爱的是那最耀眼的星星——烈火中的英雄邱少云!

福建省南安县实验小学 吴佳昕:我最敬佩最喜欢的英雄是他,他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南安人的骄傲——郑成功!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历史人物

江苏省靖江市城东小学 徐 伶:我心目中的英雄大家应该都认识,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赵云。为什么呢?因为赵云忠心耿耿,从不背叛主公。他还有勇有谋,是一个将相之才。

雷 锋

河南省南阳市三小 李然怡: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雷锋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艺术大师

广东省惠州市第四小学 黄秀媛:贝多芬,他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但灾难却无情地降临在他的头上,让他丧失了听力。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路程,写出那么多不朽的音乐篇章,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航天英雄

山东省东营市二小 周博涵: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中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终于有一位航天员可以像美国、俄罗斯的宇航员一样在太空行走了。

体育明星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小学 徐安琪:李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当众人普遍不看好李娜的时候,她还能顶住压力,打出漂亮的胜仗,真让人刮目相看。我要向李娜学习,学习她那种拼搏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

科学家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张 海:每当我品尝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就会想到袁隆平爷爷。他常年待在水稻田里,精心研究水稻,最后终于发明了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口吃饭的问题。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篇5: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众志成城才能打胜仗”

“我是党员,我要去一线!”前,33岁的宋立强主动请缨,奔赴小汤山。“危难当头,我不上谁上?”50岁的他再次请战,赶往武汉。

除夕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科医生宋立强,作为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来到江城。

宋立强在重症肺炎及急性肺损伤领域研究攻关,曾专程前往国外学习重症监护医学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牵头成立了西北呼吸危重症联盟及西京医院呼吸机培训学院。一位已入院10多天,既往有高血压、陈旧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78岁重症患者,在宋立强和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彻底脱离呼吸机,转危为安。

除了与同事一道会诊、查房、值班,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他还耐心答复武汉当地一些医生发来的病例疑问。一些患者通过微信、热线联系,向他咨询治疗意见,请他分析胸部CT检查结果,他都毫无保留地答复。

篇6:我心目中的英雄关于英雄作文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双百人物”的书籍,每一个英雄的光荣事迹都使我非常感动。 我心中的英雄要有着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人,热爱祖国、珍爱人民的人,有着伟大坚强意志的英雄!! 刘胡兰才14岁就抱着远大的志向光荣地加人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就立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当群众被敌人将受害时,她挺身挡住了敌人枪口,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我一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烈士染 我们这个年龄是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成长,是祖国的花朵,生活在恬静的校园,享受着祖国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受不到敌人的迫害在和平的环境中,还有正义的公安干警守护着我们,刘胡兰的一举一动在我们现在的少年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她那不怕敌人、不向敌人低头、不怕死地大义凛然,刘胡兰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伟大领袖毛主席给刘胡兰这位英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要继承刘胡兰英勇气概,遵照主席的教导,成长成“生的伟大”的青年。

 

上一篇:游俄罗斯感悟下一篇:塔式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