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课程设计

2024-04-20

自动化测试课程设计(精选6篇)

篇1:自动化测试课程设计

飞行器电气接口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飞行器电气接口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研华工控机作为控制计算机,通过计算机串口和网口将被测对象、控制计算机和测试单元有机相连,使用LabWindows CVI软件开发环境,最终实现了飞行器电气接口的自动测试.

作 者:潘文斌 作者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年,卷(期):“”(7)分类号:V2关键词:电气接口 自动测试系统 线缆测试仪 LabWindows CVI软件开发环境

篇2:自动化测试课程设计

1、测试对象选择:

每组同学选择一个web应用程序,部署到笔记本上。Web程序可以从网络上找,至少包含5个以上的功能模块。

要求:每组所测试针对的web应用程序不能相同!否则两组成员成绩都将降一档次。

2、分组要求:

每组4人,班级内自由组合3、测试内容:

针对一个主要模块,至少有30行语句以上,进行如下测试设计:

1)白盒测试:

选择编写测试用例,并进行2种类型以上的覆盖测试,并针对测试用例画出表格

2)黑盒测试:

选择编写测试用例,针对模块中的功能点进行测试,测试用例选择不少于15个

3)自动化测试:

使用LoadRunner或qtp,对web应用程序进行性能测试,描述测试目的及测试结果

4、课程设计报告编写内容:

1)测试成员介绍(人员、负责内容)

2)测试目标(所针对的web程序介绍,测试的项目内容介绍)

3)测试计划(包含时间、目标及对应方法、检验标准)

4)测试用例(格式要按照测试用例书写规范)

5)自动化测试中的(要求有测试目的说明,测试过程截图)

6)测试结果(描述与测试用例中的结果比对、功能的正确性)

7)测试结论(对课程设计的总结)

报告内容不少于15页。

5、时间安排:

本周五(7月4日)上午8点在实验室633进行课程设计安排,下周四(7月10日)上午8点,在软件工程实验室进行分组检查,每组5-10分钟。

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电子稿)、测试所用的web程序源代码。并对自动化测试过程进行演示。

电子稿以各班长收齐,用逗号间隔的学生名字为目录名存放各组电子文件。

6、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内容,60%

篇3: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

1 测试环境的通用性

1.1 测试硬件系统的通用性

1.1.1 测试总线

在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中, 测试总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测试总线可以说是整个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神经中枢, 其主要任务是对传送测试数据和对指令进行控制。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入, 总线技术也随之经历了不断的升级和扩展, 想更高层次, 更多的功能发展, 归纳如下:

1) GPIB。通过标准接口和母线实现与计算机及其他仪器仪表的连接。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计算机代替人工对仪器和仪表进行各种操作和指令控制。但是其缺点在于装置数目有限, 总数最多为15台, 而且电缆的长度要在20m以下;

2) VXI。其将VME总线系统和GPIB总线系统加以融合, 优势在于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传输速率高而且功耗小, 使用和维修都很方便, 其缺点在于总线速度不高, 明显落后于先进PC机的总线速度;

3) PXI。其实紧凑型CPI在仪器领域的扩展。其优点在于支持多种语言, 如VC、VB、Lab VIEW等, 缺点在于功耗较大, 在空间上具有局限性;

4) LXI。新一代的总线系统, 在局域网模块化平台标准的基础上建立, 其优势在于融合吸取了GPIB、PXI以及LAN的优点。

1.1.2 硬件接口

对于自动测试系统来说, 其硬件资源是多样性的, 以满足与不同测试的需要。一个高性能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硬件接口的标准化描述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直接影响着整个自动化测试系统的高效开发, 对于信息共享率的提高, 模块间独立性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关联。现今对于通用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在机械、电器标准的信号接口都有了具体的、严格的规范和定义。

1.2 测试软件的通用性

要有效解决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软件通用性的问题, 测试软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测试程序和信号源二者之间建立标准接口, 以使执行测试软件满足可移植性的需要, 利用信号接口对资源进行调动, 使得对测试需求的反映为被测设备端口的测量或者激励信号要求。对于测试程序集的开发需要的工作通常有各种的语言开发环境分别与各种的操作系统组成, 以完成多种需要的功能。语言方面一般用标准语言作为测试语言, 如ATLAS等写成。其中ATLAS2000标准被定义成COM组件, 在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中可通过使用通用的语言对组件进行调用。

2 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

2.1 自动化测试系统结构

2.2 自动化测试系统管理软件

自动化测试系统承担多种的测试任务, 系统的一些功能实现与待测软件相关, 另外的一些功能具有通用性。为了维护测试系统的持续平稳运行, 减少维护的成本投入, 本文提倡采用待测任务与系统任务级别分离的测试策略, 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开发效率, 在自动化测试系统结构上课采用测试管理软件, 以减少通用操作的开发量, 提高专有操作的开发量。

2.3 应用开发软件

应用开发软件在整个测试系统结构中占据关键地位, 测试系统开以通过这些应用开发软件工具实现仪器的信息传送、集成测量以及应用连接等。理想的应用开发环境应该具有高效率的编译性、集成性、灵活性等特点。

2.4 测试和控制服务

测试和控制服务在整个测试系统中发挥这不可替代的作用, 负责系统硬件资源的相互连接、系统配置以及诊断工具服务。通过编程接口实现开发软件层的无缝集成, 为设备编程提供便利, 提供开发工作效率, 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维护的成本投入。

2.5 计算和测量总线

计算机是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核心, 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计算式平台来实现仪器间的通信连接。现今在单独仪器以及模块化仪器中已经有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仪器总线加以应用, 对于不同的应用, 选择与之相应的合适的总线。其中PCI总线和PCI Express总线都具有低延时、高吞吐量、高带宽的优势。

2.6 测量和设备I/O

仪器构架分传统仪器和虚拟仪器两种。这两种构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型, 如:机箱、总线、接口、操作系统等方面, 但是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硬件方面对部件的组织上有所不同。传统仪器在同一箱子里存放了所有部件, 由供应商对仪器的功能和控制进行定义。虚拟仪器是一个模块化的软件, 将通用的测量硬间功能加以集成, 用户自行对测量或者控制进行定义, 根据实际需求改变系统, 灵活性更高。

3 结论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承载任务量得不断增加, 加上投入成本要求不断降低, 在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上, 开发团队在不断寻找提高开发效率、节省成本投入的方法。模块化的软件定义型自动化测试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原有基于独立式仪器的自动化测试系统所带来的高昂成本的问题, 实现了功能的集成, 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有效的节省成本, 满足不同软件产品的测试需求。

摘要:自动化测试系统是进行软件测试的重要方法, 随着计算机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所承载的任务量的不断增加, 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成为软件测试领域的研究重点, 自动化测试系统已经成为软件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通用性测试环境的主要技术加以分析, 探讨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测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英丽, 曹玉林, 盖晓华.基于GJB5000A的软件管理体系模型研究[J].标准科学, 2012 (1) :50-55.

篇4:自动化测试课程设计

【关键词】传感器;自动测试技术

一、传感器是什么以及传感器在社会科技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传感器命名来自“感觉”一词,它是设备仪器感受周围环境等参数发生变化的器官。传感器是人类通过设备仪器结合电子技术探知世界的触角。现代社会中,传感器作为抓取自然界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之一。在现代工业生产生活和实验实践中,传感器就是检测和控制系统中的最关键的部分。传感器是感知、获取和检测信息的窗口,它提供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必须的原始数据。

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概况

传感器技术作为与现代技术密切相关的尖端技术,已成为高校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且抽象,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以及相关基础课程支撑。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建立针对传感器的从原理到应用的系统化认知,掌握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及使用的一般性原则;就能力培养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勤思考、能动手、敢创新,使学生具备自主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

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设现状

学生学情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良莠不齐,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学习时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

由于该课程是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课程。特点就是抽象、实验性强。但是传感器课程怎么样去开发实验?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验教学两大方面。

理论课堂上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内容没有从实质上突破传统,理论色彩过于浓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走神。

实验教学主要利用实验的形式作为辅助来理解课本内容,开设少量验证性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数据的测量,填写报告,就完成了实验。

四、课程教学的思路

1.实践中做、实践中学

在每年的毕业生实习回校开专业座谈会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课程怎么开?学生怎么学?”。有同学说,理论课枯燥无味,对于高职类学生,只要求会用就行了,若能改为实验课最好。对此情况根据学院现有设备,对教材进行处理,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内容进行调整。自编 教材讲义,降低了难度。每章节都设计有项目实验,形成了实践、学习、在实践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在实践中做、实践中学。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实践中学自主学习,所以在传感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本章节内容,设置一系列相对应的项目实验,将内容知识点融入进去,使学生在实验实践中,既突出技能的提高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把設计好的项目付诸于实践,必须有相关的实验器材、设备支撑。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相应的教学设备一般比较落后。因此如何克服困难,设计相应的项目情景,完成教学任务,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设计项目实验的时候,本着既省经费,又能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的原则,自己动手制作相应的实验设施、或者完成一个实验小项目。并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自我开发、自我学习。

五、课程教学过程

教学场地就是实验实训基地,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产品开发、生产的过程。课程教学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我以项目:“红外遥控解码的制作与调试”为例进行说明过程。

(1)给定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设计出相应的方案。

任务:利用单片机和红外原理进行遥控,按下相应的按键,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

(2)任务分析,确定原理图,选择相应的元器件,进行测量焊接。

(3)编写程序,烧入电路,观察实验效果。

(4)学生自我剖析工作原理,及实验心得。

(5)教师讲解电路工作原理,详细引出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

(6)红外传感器的其他扩展应用。

考试考核不再以一张试卷确定成绩,而已实验中对原理的掌握及应用扩展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进行评分。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在实验实训中,对传感器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验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改革与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主编 周乐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

[2] http://www.goepe.com/js/detail-65295.html

[3]项目教学法在传感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张淑红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

篇5:自动化测试课程设计

摘要:实现仪器可互换性和TPS重用性、可移植性是通用自动测试系统(ATS)的发展方向。论述了ATLAS 2K语言和IVI-Signal Interface标准的特点、结构和技术实现。给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接口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这一方案融合了当前正在发展的各种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技术,为通用ATS设计提供了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信号接口 ATLAS 2K语言 IVI-Signal Interface 可移植性 可互换性

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是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仪器的可互换性和测试程序集(TPS,Test Program Set)的重用性、可移植性是通用ATS的.重要指标。当前,ATS软件的开发方式有“面向仪器”和“面向信号”两种,面向仪器的TPS开发基于仪器,很难从本质上反映被测设备测试需求,加上仪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因此很难实现互换,软件通和性差;面向信号的开发方式基于被测对象(UUT,Unit Under Test)的测试需求和测试资源的测试/激励能力,解决了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通用性强。应用在ATS中的软件技术经历了过程编程语言(如C)、Windows DLL、面向对象编程(OO)、组件对象模型(COM)的漫长发展过程。COM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以标准接口提供功能调用,实现了程序的模块化、通用性设计。近期出现的ATLAS 2K(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 2000版本)语言和IVI-Signal Interface标准均基于COM技术,二者结合,给通用ATS软件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

1 ATLAS 2K

1962年,为了描述UUT的测试需求,美国的ARINC(Aeronautical Radio Incorporation)公司开始发展ATLAS(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vionics System)语言,并于1968年定下ARINC Std 416-1标准。ATLAS独立于测试设备,提供了一种在UUT工程师、TPS开发人员和TPS最终用户之间明确传送信息的方式。ATLAS用标准信号和基于事件的表达方式描述UUT的测试需求,通过编译器,这些描述代码可在指定的ATS上执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更新的加快和测试需求的增长,ATLAS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更新速度慢;开发工具昂贵;ATLAS体系庞大、模糊等。这一切限制了ATLAS的进一步发展。ATLAS 2K是由Test Description Sub-Committee of SCC 20在ATLAS的基础上制订的新标准,它采用SMML(Signal and Method Modeling Language)语言和面向对象技术,给ATLAS语言减了肥,优化了程序结构,增强了对UUT测试需求描述的准确性;并且可在任何支持COM技术的平台上使用图形工具进行编程,简化了程序设计。

1.1 ATLAS 2K模型

篇6:自动化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暖通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暖通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当今较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在我们学习暖通书面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实际中的知识的应用。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次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内容,收获颇多,感触很深。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了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设计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熟悉了系统设计总流程框图,了解了系统设计的生成过程、构造工具及其相关的技术,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机械的,表面的。通过把该课程设计的内容,把原来以为很深奥的书本知识变的更为简单,对系统原理有更深的理解。这次课程设计,也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时候被一些小的,细的问题挡住前进的步伐,让我总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花费很长的时间。最后还要查阅其他的书籍才能找出解决的办法。并且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东西,也知道拉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对以前所学

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本次课程设计结合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和自控知识,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其他课程的了解。也运用到了我们专业有关的软件,使我们在操作专业软件上更加顺手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本次课程设计中要求用 auto CAD制图。用cad制图方便简洁,易修改,速度快,我的设计,都是在cad上设计出来的。能够轻松的操作专业软件是我们以后找工作的一大优势。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时间大约只用了一个星期,其中不乏刘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指导,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我们课程设计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组间成员亲密无间的合作对这次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便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我很高兴本次自动化课程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也很感谢我们组员之间默契的配合,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得有收获。最后,感谢刘老师这一个学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在你的辛勤教诲下,我们更加有信心去应对专业方面的各种挑战,为自己赢得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新防诈骗宣传下一篇:火焰矫正在塔机制造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