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

2024-04-21

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精选3篇)

篇1: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四篇

本文仅供参考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一】

1月31日,根据xx县驻村办通知,我带领扶贫工作队到xx县xx村协助村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督导和服务保障工作,没想到第一天,就吃了“闭门羹”。

当日,接到xx派出所通报,xx村罗某某为返乡人员,要求紧急核查。我与村干部急忙赶到罗某某家,谁料我们一进院子,原本开着的房门,“啪”的一声就关上了。我们敲了半天门,也不见任何动静,于是向屋里喊道:“罗哥,刚才我们看到您了,请把门打开一下,我们有事找您!”“我现在没空,你们不用找我。”一句话就把我们回绝了。

我们接着解释道:“根据上面要求,我们就是来给你测一下体温,了解一点情况,请您开门。”“你们不用骗我了,我知道你们是来抓我去隔离的,你们不用找我,我不开门。”罗某某情绪激动。

人都见不到,怎么核查?“他有什么亲戚在村里吗?”我问村干部了解情况,得知罗某某的弟弟在本地做泥工,因为疫情一直闲在家里。于是,我们一行找到其弟罗某德,开门见山,向他宣讲清新冠肺炎的传播特性。其弟的工作很快做通。于是罗某德主动找哥哥谈开了,最后罗某某答应配合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罗某某于12月底返回村里,因为在电视新闻和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所以回来以后,一直呆在家里,不敢出门。通过检测,目前体温测量正常。但根据有关要求,还是要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于是我们在其家院子设置了警戒线,完善了居家隔离有关手续,安排村卫生室每天上门例行测量体温,每两天上门送生活必需品,直至隔离解除。

接下来,又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位村民的父亲在外地病故,村民想把遗体拉回村里按当地风俗安葬。我们急忙上门做工作,想让村民把其父亲遗体就地火化。没想到,刚说明来意,就被村民及其家人“请了出去”。经反复合计,我们找到该村民的亲属,向他们反复说明厉害,解释政策规定。经大家合力做工作,该村民最终答应将其父遗体就地火化,成功避免了聚集性行为发生。

自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带着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在村里的交通主干道设卡量体温,检查外来人员车辆;监督红白理事会控制红白喜事人数和时间,并上门发放口罩,做好防范;对满隔离期限的,送达解除隔离通知书,为外出务工人员开据身体健康证明,保证返工复工顺利;继续教育村民不松懈不解禁,引导村民不聚餐,不串门,少外出,及时通过村村响传达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种通知指示等。通过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合力抗疫,该村至今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病例。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二】

作为xx镇xx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我把“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确保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扛起责任与担当,做群防群治的守护者,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全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大年初二的下午,我们组织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利用“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召开了视频会议,成立了抗疫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号召广大在家党员、组长成为抗击疫情志愿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清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紧迫性,高传染性,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在宣传工作上,利用村村响广播,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不停歇滚动播报疫情状况、提醒村民做到不聚集、不串门、不扎堆,少外出、戴口罩、勤消毒等事项。在红白喜事上,做到一切从简,不摆酒席。在村民微信群转发上级各项应对疫情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传谣、不信谣,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确保了群众情绪稳定,拥护、支持和践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行动上严防死守,严阵以待。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制度。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组排查,逐户筛查,在重要路口设岗,对临时进村人员,一律劝返。对湖北回来的人员或与湖北回来人员有接触史的人员,一律居家观察14天。我和志愿者们一起,每天早晚二次帮他们测量体温,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并帮忙购买生活必需品。

经过全面排查,全村共有8人为“两史”人员。其中4人住在村外,每天专人负责电话联系,报告体温。另外4人住在村里,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到目前已过观察期,均身体健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村实现了0发热病例,0疑似病例,0确诊病例的好成绩。

坚持发展和防疫并重,打好脱贫攻坚战

春节过后正是复工复产、春耕备产的关键时期。为了化解近段因抗击新冠肺炎造成的影响,促使扶贫车间正常开工,劳动力正常就业,农民正常春耕生产等,我们采取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的方法,积极引导村民及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帮助村里的种养合作社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市人社局推出的3场线上招聘活动,以及周边村扶贫车间的招工需求,帮助村民及贫困户找到工作,实现就业。到目前为止,已帮助到39位贫困劳动力在邵东境内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因地制宜加大发展产业力度,充分发挥种养合作社作用,坚持种养并重,在原有柚子、莲藕、养羊产业基础上,加大种养规模和品种,今年计划增加油茶、养牛产业,促进合作社种养产业的多样性,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继续实施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贫困户内心动力,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加大招商引资,动员本村人员回村办厂,落实李恩阔投资2000万元环保砖厂的征地选址工作,促成投资落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村级阵地硬件设施完善,道路硬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原来的老村部面积过于狭小,无法满足支部“五化”建设要求,且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无法加宽加高,今年我村计划积极向组织部申请新建村部的指标,建好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定址于火荷线槐子山。规划硬化二条通村公路1500米,争取宜春堂通组马路硬化300米。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脚踏实地图发展。我相信,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三】

不知不觉,接替xx县xx村驻村帮扶工作已经一年多。一年多中,我和我的队友们一方面将党的温暖送给贫困山村的人民,另一方面也时刻在接受教育。山村的人民群众真诚、质朴,基层的党员干部务实、奉献。这里,分享几个亲历亲闻的小故事。

守望相助邻里亲

疾病和天灾是不少村民返贫的重要原因。xx村22组村民xx,28岁,大学毕业后在外务工,82岁的爷爷卧病在床,由妈妈在家照顾,爸爸常年在外面的工地上做小工。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和一家人的努力,xx一家2018年基本脱贫,还盖上了红砖楼房。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2019年3月1日晚上9点,xx不幸发生意外。从家里还没修好栏杆的2楼摔下来,后脑勺撞到一楼水泥地板,当场昏迷,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开颅手术,不到一天,就花了4万多元钱,后续医疗费用至少需要近30万元。本来修了房子后,家里没有积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收入卑微的爸妈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这一来,xx一家极可能又要重新成为贫困户,而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帮助xx抓紧治疗,度过眼前的难关。

一系列扶助xx的行动全面展开。通过水滴筹募得了善款5万多元。全村还组织了捐款,本来并不富裕的村民纷纷响应,大家你200他300,很快就捐得5000元。

守望相助,是中国邻里之间的传统美德。这一次,我切身感受到了。

危机时刻挺身而出

2019年5月11日,由于连续下雨,引发了xx村8组xx屋前50米长组道路基塌方。不仅车辆无法通行,而且电线杆倾倒,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最致命的是,塌方导致60米长的水渠全部损毁,当时正是春耕用水时节,下游的350亩水田无法灌溉耕作。

险情就是命令,险情面前全村干部群众个个披挂上阵,抢险救灾。

我们一方面立即将这一险情上报镇党委政府,向县国土局、电力局请求紧急支援,第二天就抢修好了电杆;一方面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损毁的道路和水渠,恢复水渠路基需要资金10余万元,大家不等不靠,先干起来再说。村干部,还有许多村民自发的投身泥泞中,清淤泥,砌保坎,灌砂浆,不到一个星期就恢复了道路和水渠的正常使用,使春耕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去年六月,xx的降雨量达到历史新高,6月22日深夜11点多钟,书记曾凯平,村长刘爱良接到黄色预警后,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冒着倾盆大雨赶赴马栏水库,看到水位上涨超过安全水位后,年近六旬的村长二话不说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用力将泄洪闸打开,由于及时泄洪,村民财产没有任何损失,村长当夜却病倒了,高烧不起,但第二天吊完水他又站到了工作岗位上。

在危机险重时刻,这些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就这样,成为了稳定一方的“定海神针”。

大山深处有大爱

今年2月17日上午,xx县xx镇xx村全新种养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前,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忙着采摘和装车,直看到装了7吨多重价值2万多元各种各样鲜蔬菜的大货车驶出村口运往湖北,村民们纷纷将大拇指伸向捐赠这些蔬菜的主人xx,xx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0年,刚满20岁的xx从部队退伍,从帮别人打工做起,到后来自营制作铝合金门窗,也慢慢有了一些积累,就一直盘算着回到村里发展,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两年前,他得知村里派来了市委办公室的扶贫工作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主动找工作队和村“两委”联系,提出回村创办种养合作社。

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xx多方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0亩,种植无公害蔬菜200亩,修筑鱼塘100亩,兴建蔬菜大棚58个。现在,有2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加入合作社,毎户每年可分红3000多元。合作社共给付群众土地租金9万余元,解决了2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共发放工资30多万元,为贫困户就业持续增收创造了有力条件。不仅如此,xx平时也乐于助人,近年来先后多次为村里的一些特困户捐助了1万多元。

疫情发生后,他和xx县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的同仁们一起发起了义捐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湖北,践行了一个退伍战士和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赤子“初心”。

2月28日,我们在党员微信群发出倡议,全体党员自愿献上爱心捐款,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倡议发出后,村“两委”党员率先带头,全村党员群起响应。老党员、贫困党员以及在外务工、创业的党员一个也没落下,一些普通群众知道捐款消息后也踊跃参与。退休回乡的老党员xx,捐出了500元,在外创业的党员罗征林得知消息后,立即捐款2000元。短短两天时间里,全村共收到捐款近万元。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四】

春光千般好,万物一时新。三月的大地,蝶飞燕舞,山水含笑。最美的季节唤起了最美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祖国的花朵蓬勃盛开,孩子们都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爱无边际,教育扶贫就是一个大爱的平台,让我领悟到了更多教育的意义。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具体分配,xx镇xx村的xx一家成为我的帮扶对象,小丽是一个才九岁的可爱女孩。记得第一次去她家,是去年的夏天,在一片绿荫掩映下,远远听到狗吠声和鸡叫声,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一路星星点点。村委会旁边的一座低矮的两间房就是小丽的家,墙体已经斑驳老旧,左侧是一个简易猪圈,旁边堆着整齐的柴草。一个活泼泼的小女孩从家里奔出来,身上沾了一些草屑,看样子是在准备喂猪。她虽怯怯的,但很有礼貌的把我们请进了屋。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就慢慢熟悉了。

小丽和她妹妹都在上学,父母在外打工,父亲前几年得了尘肺,还坚持在外辛苦工作,爷爷有多年的精神病,虽已被隔离,但还常常麻烦家人,她们只有与奶奶相依为伴。奶奶告诉我,她最歉疚的就是对两个孙女的照顾和教育,两姐妹从小就懂事,一有空就跟着做农活,做家务。据说有一天下午,小丽独自一人打猪草,脚一滑摔到了坎下,回家后她硬是一声不吭,身上的伤什么时候好的只有时间知道,要不是妹妹欣雨有一次赌气告诉了奶奶,奶奶还不知道孩子暗地里吃了这么些苦头。看着老人哽咽泪下,我知道生活的艰辛远不止于此,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心随之悠悠下沉,感受到身上背负责任的沉重。我决心努力引导两个小女孩,让她们越来越优秀,以此分担老人的忧愁。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除了做好各种政策宣传和登记工作、解答老人的疑惑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辅导小丽的作业,并常常鼓励她要相信自己,相信奇迹皆可创造。有一次我推门进房间,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房间很小,墙面贴满了旧报纸,昏暗的光线下两个小女孩跪趴在床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这种虔诚的姿态让我驻足而立,这不正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吗!于是每次去,我就把自己的书带去送给她们,经常和她们一起沐浴在阳光下,听着鸟鸣,畅游书海,谈谈想法,感受时光潺潺向昏黑。

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我们的感情也在慢慢加深,猪圈旁,大树下,菜园里,山坡上,处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乐的笑声。有时候时间充裕,我和两姐妹一起去捡柴,路上给她们讲解一些成语和古诗词,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还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两个孩子每次都听的十分入神。她们也会和我分享学校里的的故事,欣雨教我和小丽唱她新学的歌,歌声荡漾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充分的信任,洋溢的希望,让我和两姐妹如亲人一般,前行的路上洒满阳光,暖彻心扉,我想,那就是缓缓流淌的爱吧!

上次去小丽家,她的成绩又进步了不少,她说下一步的目标是竞选语文课代表。我告诉她,王勃有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是说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唯有靠自己才能改变眼前的生活。你要相信,墙角的花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小丽听后,坚定的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老师,传播知识,传递真情。我一下子被感动了,静听花开就是这种感觉吧!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先要导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孜孜以求,不卑不亢,这才是能承担祖国复兴大业的优良少年。

扶贫路上与爱同行,我收获了更多的人间真情,看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回首那条林荫小路,扬花簌簌落下,我仿佛看到了花骨朵正在汲取精华,含苞待放,霎时间快乐溢满心间,早已忘却了疲惫。

篇2: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

王宁是“90后”,翟家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说:“自我踏入翟家沟村的那一刻,就被这里淳朴善良的民风所深深的打动。面对那些穷困无奈的村民,我们精准扶贫的政策就应该落实在他们身上,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封感谢信的到来,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从“小老板”到“叫花子”的跌宕人生

送来感谢信的边玉是土生土长的翟家沟村人,儿子边如意从小患有脑瘫,照顾儿子是边玉妻子生活的全部,虽然生活压力大,好在边玉有一身做豆腐的好手艺,小生意也一度红红火火。但天不遂人愿,在一次搬运货物中,边玉不慎摔倒,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生意也只好由女儿勉强维持着。祸不单行,本就只能维持的生意在女儿的一次车祸后彻底毁灭,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而车主却无力赔偿,不到半年时间,边玉为了给女儿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时间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边玉从一个对生活的充满希望的小老板,变得整天浑浑噩噩,对生活的也失去了希望。看着智力残疾的儿子和瘫痪在床的女儿,边玉几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又被儿女依赖和渴望的眼神打消了念头,但他的内心已经掉进了绝望的深渊。女儿虽然受伤瘫痪,但看到父亲的一蹶不振,心里很是着急,她很坚强,努力让自己变得开朗活泼。

了解到边玉的情况后,第一书记王宁第一时间帮边玉写了贫困申请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边玉的家庭信息顺利通过了调查比对,成为精准扶贫户初选对象,可令王宁担心的事情依然存在。

由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边玉的内心已经不再信任任何人,抵触的心里让他拒绝沟通,王宁几次入户都被拒之门外。“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他接受我的帮助呢?”王宁苦思冥想。

扶贫先“扶心”,致富先励志

虽然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王宁并没有放弃对边玉一家的帮助,他发现边玉很听女儿的话,而他的女儿,虽然下肢瘫痪,却很通情达理。王宁发现了转机,便给他的女儿做思想工作,同时讲解宣传党的富民好政策,让她把正能量慢慢传导给边玉。在女儿的劝导下,边玉似乎打开了心扉,变得愿意交谈起来,通过相处,王宁似乎也变成了他们家的一份子,他趁热打铁,不断用美好生活召唤、鼓励,让边玉重拾了斗志和信心,也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王书记,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为了孩子们我也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可我这样还能干啥?”边玉红着眼眶说。

“只要您相信我,我来帮您找项目,咱们一起努力!”王宁拍着胸脯说。

根据边玉的年龄状况、身体情况和劳动能力,王宁决定为他确立养羊脱贫致富项目。带他拜访了一些养羊专业户,帮助购买了12只基础母羊。看着院子里的羊,一家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由于边玉缺少养羊经验,疾病防控不到位,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基础母羊成活率低,产羔率也低,效益不好。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边玉又想撒手不干了,看着这样的现状,王宁也急得满头大汗。

好不容易扶起来的信心,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边玉的女儿虽然瘫痪在床,但头脑很清醒,她哭着说:“我虽然腿脚不便,但也想为家里尽自己的力量,我上过学读过书,手也还能动,我不想让爸爸这么辛苦,不想让他好不容易点燃的希望又破灭,我也可以学养羊的技术。”听到边玉女儿的一番话,也给了王宁启发,他对症下药,帮他们购买了许多养殖方面的书籍,让边玉的女儿边学习边给父亲讲解,同时,他还帮助边玉代买饲料和药品等,同他一起学习技术,一起在圈舍内外忙碌,干累了就坐在圈舍里聊一会儿,休息好了接着干,就这样,王宁陪着边玉克服一个个难关。在家人的鼓励支持和王宁的帮助下,边玉咬着牙挺了过来。

旧貌换新颜,越走心越甜

倒下去的心被扶了起来,脱贫的门、致富的路找准了,重拾了创业信心的边玉俨然换了一个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羊填草加料,打扫圈舍,一直忙到天黑。晚上起夜时,他也不忘到羊圈走一走、看一看,观察羊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不留隐患。边玉的女儿在帮助父亲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自己的价值,对生活更加充满了希望,随着羊的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愿意钻研养殖知识。“养羊让我爸爸重新振作了起来,现在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再也不用愁眉苦脸啦。”边玉的女儿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边玉终于掌握了羊在哺乳期、育肥期、产羔期的养殖技术,以及圈舍消毒方法。现在他养的羊很少生病,繁殖得也快,不到一年时间羊群已经壮大到30多只,年收益达到2万元。如今双脚踏上致富路的边玉也成为了全村的正面典型,他逢人便乐呵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让我走向致富路,越走心越甜!”

这样的家庭,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在不放弃的信念下重新焕发起了别样的光彩。在全村大会上,王宁时不时会让边玉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这名“90后”驻村第一书记将帮助边玉脱贫致富的过程深深印刻在了自己的心里,了解村情民意、逐户走访调查,吃在村里、住在村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与村民的感情逐渐升温。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现在的翟家沟村从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的落后村变成了其乐融融的和谐村,土路变油路、空地变广场,让村民出行方便也有了活动健身的地方。加强组织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增强了村子的凝聚力也真正让党员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推动危房改造、消除村民顾虑,与村民促膝长谈,通过算细账取得了村民信任,全村71间危房全部进行改造,让村民住有所居也无后顾之忧。发展集体经济、精准帮扶村民,将村集体的28亩荒地重新利用起来,结合村子城乡结合部的地位优势,建起了停车场,还帮助8户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翟家沟村的2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他们正向着美好的小康生活大步迈进。

“我深深的爱上了翟家沟这片土地和人民,现在的他们更像我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值了!”王宁难掩心中的喜悦,幸福地说道。

篇3: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

说到齐增荣,村里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从前的建档立卡户,现在的脱贫典型,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身份大转变。提起这段传奇经历,老齐总是嘿嘿一笑,点上一支“老旱”,便打开了话匣子。

老齐57岁,地道农民。种田的好把式,养蚕的“土专家”。曾经的小日子也是有滋有味,不愁吃穿。可是后来妻子身患重病,撒手人寰。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妻子的离世,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从此,以酒度日,也不专心种田养蚕。生活水平急转直下,最后成了一名“连吃包方便面的钱都拿不出”的贫困户。

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边门镇政府在入户调查后,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指派了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对其进行帮扶,相关人员接到帮扶通知后,与建设村的村干部一起上户了解齐增荣的家庭情况。令他们感到棘手的是老齐不但没有脱贫信心,更没有致富意识。这让入户的干部们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激发老齐的内生动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

于是镇村干部便频频登门,不断与老齐唠嗑谈心。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其重拾生活信心,帮助他树立致富意识。经过村镇领导科学讨论,结合老齐自身的优势和意愿,最终确定发展养蚕业。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拿咱当自己人,咱们也不能不知好坏,不懂冷暖。从那时候开始,老齐就下定决心,要重拾生活勇气,努力向上,积极致富。

老齐将那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以此鼓励自己。年他在村里承包了一大片蚕场,从仓库里翻出满是灰尘的养蚕工具,拿出仅有的1300块钱,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枪。老齐一方面购买相关书籍刻苦自学,一方面在上级单位的帮助下,多次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养蚕技术培训班,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养殖柞蚕的经济效益也一路飙升。仅20老齐就通过养蚕收入了6万多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上一篇:欣赏让生活更美好作文800字下一篇:两仪式经典语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