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小白兔的故事

2024-04-10

版小白兔的故事(精选9篇)

篇1:版小白兔的故事

“兔妈妈要去拔萝卜,临出门时嘱咐三个兔乖乖:“你们要看好家,谁敲门也别开。”三个兔乖乖记住了妈妈的话。大灰狼看到兔妈妈走远了,就扮成兔妈妈去叫门。结果,三个兔乖乖识破了大灰狼的伪装,还设法夹住了大灰狼的尾巴。兔妈妈回来后,用木棒赶走了大灰狼。三个兔乖乖都是听话的孩子,在和坏人做斗争时,也很机智勇敢。 《龟兔赛跑》:龟兔赛跑的故事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如果要问小朋友,善于跑跳的兔子,为什么在比赛中竟输给了走路慢腾腾的乌龟呢?小朋友们一定都会回答出来:因为兔子过于轻视了乌龟的本领,在与乌龟比赛途中睡起了大觉,结果让乌龟跑到前面去了。这就说明,兔子失败是因为骄傲,乌龟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拔萝卜》:老爷爷一个人拔萝卜,拔不动,老爷爷和老奶奶两个人还是拔不动,又来了一个小姑娘,三个人还是拔不动,又喊来小狗,四个人也没有拔动大...”

篇2:版小白兔的故事

大兔子妈妈给它吃了一大包感冒药,盖上小被子,还在一旁,侧着身子,轻轻地拍打着,可是安安翻来覆去,说什么也睡不着。原来,它还惦记要找灰兔子一起出去玩。

“妈妈,树上小鸟的叫声真好听,我想出去玩一会儿。”

“宝贝,感冒了,要好好休息才行呀!”

大兔子妈妈耐心地说。

“妈妈,田野里的蒲公英开花了,我想和灰兔子一起去采蒲公英。”

“宝贝,感冒了,要好好休息,病才能好呀!”

大兔子妈妈仍在耐心地解释着。

“我没病。就是眉毛有点疼。”安安一边说着,一边皱皱眉毛。

“眉毛疼是有因为病了呀。”

妈妈笑着摸摸它的眉毛。

“我没病。就是鼻子有点疼。”安安一边说着,一边吸吸鼻子。

“鼻子疼是因为病了呀。

妈妈笑着刮刮它的鼻子。

“我没病。就是头有点疼。”安安一边说,一边晃晃脑袋。

“头疼,也是因为病了呀。”

妈妈笑着揉揉它毛茸茸的小脑袋。

安安不好意思起来,“可是,我还是想去看小鸟,去采蒲公英,去找灰兔子玩……”

“明天,太阳升起来,小鸟在枝头唱歌,田野里蒲公英开花了,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兔子……”妈妈小声地说。

“妈妈,你说错了,蒲公英开黄色的小花。”

“哦,妈妈说错了,红色的是太阳花,紫色的是熏衣草,蓝色的是……”妈妈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轻。

再看安安呢?

早把出去玩的事忘了。听着听着,乖乖地闭上眼睛,睡着了。

篇3:版小白兔的故事

一、给白菜

在故事中, 老山羊以年迈之躯种了不少白菜, 小兔们只是帮收。

其实,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常常在扮演老山羊的角色, 在窄窄的书地里, 勤耕不辍, 笔里春秋, 纸里苦泪。为了备好一堂课, 读原文, 翻教参, 点鼠标, 抄答案, 袭教案, 然后确定这堂课要讲授的知识、重难点等, 最后恭请学生在课堂中一同收获这所谓的劳动成果。对于试卷或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课外美文的阅读, 为了赶进度, 经常只是讲题目, 给答案, 讲答题的技巧, 连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原文的环节也省去。

对于这一阅读教学模式, 一言以蔽之, 就是“给”的教育, 像老山羊“给”白菜, 大公无私地一车一车地“给”———“给”阅读, “给”问题, “给”答案, 最终以“给”分数终结。这里, 分数成了阅读教学的终结者, 基本上终结了对老师、学生阅读行为的评价。

这种只注重“给”、唯分数是瞻的教育, 利少弊多, 单从“快乐教学”这一角度说, 不论于师于生, 都苦多乐少。一是因为老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大多以参照抄袭为主 (却美其名曰“资源共享”) , 难以体验到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二是学生只一味地吸收, 缺少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的过程, 基本上是在“复制”别人的思想, 自然少有快乐可言。而小白兔, 在种菜的过程中体验到比获得丰收成果本身更大的乐趣。

二、种白菜

当可爱的小白兔拒绝老山羊给的白菜, 获得一包种子之后, 它便开始劳动, 从松土、播种到捉虫, 终于收获一棵棵硕大漂亮营养价值丰富的白菜, 成为自主劳动后快乐的收获者。小白兔用这些种子种成白菜的过程, 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教学应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 引导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种子。而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 只有让学生在现实中应用知识, 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三、送白菜

故事《小白兔与小灰兔》中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应该是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因为小白兔除了学会种菜, 还懂得了感恩。这对阅读教学同样有重要的启示。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文本的“技艺”之外,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更重要的, 那就是它还承载着教化人的功能, 而这一功能往往是通过“阅读对话”体现的。

从“微观”的角度, 我“断章取义”, 随举两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例子:

(1) 他两手攀在上面 , 两脚再上缩 ,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流出来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

(2) 中秋过后, 秋风一天凉比一天, 看看将近初冬, 我整天的靠着火, 也须穿上棉袄了。 (摘自鲁迅《孔乙己》)

从读文章的事中情、景中情等方面, 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生:第一段文字, 父亲已送儿子上了车, 又担心儿子路上渴着, 非得亲自买几个橘子才放心;况这一别, 不知何时才能与儿子相见, “相见时难别亦难”, 他心中也舍不得别离呀。

师:一个平凡不过的动作, 我们通过与作品中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对话, 读出主人公内心的深情。

生:第二段文字, 作者安排孔乙己在这么凄凉的环境下出场, 写景真切, 作者似乎对环境感同身受,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孔乙己的悲悯。

师:一个特定的环境描写, 我们与作者对话, 读出作者内心作为正常之人最基本的情感———对弱者的同情心。

师:另外, 读这些作品, 还可以引发我们与自己对话。读着《背影》, 想着自己的父亲, 当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 , 父亲高兴之余, 却又为上学缺了一大笔钱而发愁, “天下父母同一心啊”。

读着《孔乙己》, 不由得我想起一位初中同学, 他成绩优异, 是当年保送一中的骄子;中专毕业后, 安排到供销社, 不久单位就倒闭了, 待业在家, 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 承受不了打击, 竟得了间歇性疯病。曾来学校找过我几次, 后来我不搭理, 见了就躲。现在想来, 良心上确有些过不去。这几年也不见, 不知怎样了……

事实上, 一个真正的阅读过程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可以在关注、对话中实现: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关注他的思想情感与命运;与作者对话, 关注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或自然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自己对话, 观照、关注自己的内心, 正如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内自省也。”通过这些对话, 完成“利己”、“利他”的阅读任务, 达到“人文性”的阅读教学目的 (当然, 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应该尽量统一的。 ) 。

篇4:“大白兔”的故事

在中国,没有哪种糖果的传奇色彩可与“大白兔”相比。

曾因“七粒大白兔等于一杯牛奶”享誉全国的“大白兔”奶糖,其前身源自1943年上海“爱皮西糖果厂”。该公司的创始人品尝过当时英国的牛奶糖之后,认为味道不错,’经过半年试验后仿制出自家品牌的国产奶糖,包装则使用了红色米奇老鼠的图案,名为“ABC米老鼠糖”。由于售价比舶来品便宜,所以广受民众喜爱。直至20世纪50年代,该糖果公司被收归国有,米奇老鼠被视为崇洋媚外的符号,包装图案才改成白兔。

1959年,“大白兔”奶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周年献礼产品,成了日后人们逢年过节、馈赠礼品时的必备之物。

甜蜜的民族记忆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许多东西都得凭证购买的年代,上海冠生园食品厂生产的“大白兔”奶糖作为当时上海最好的糖果,是十分紧俏的商品,只有几家指定的大食品店才有卖。每天前去购买的人排成了长队,以至于连柜台都被挡住了,常常是排了几个小时最后还是没能买到。有的外地人甚至为此多住一夜,第二天一早来排队。后来店里只能发预约牌,让大家凭牌子买糖。

结婚是人生大事,当年的喜糖是一包八粒什锦糖,各式各样的要自己去买来配在一起。这八粒中如果有一粒大白兔,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为了这,新人们要托遍所有认识的人帮忙去买。

除了结婚,过年时糖果需求量也特别大。“我们经常受亲戚朋友邻居托付,捎带了买。”当时的老营业员回忆说,“特别是春节前,托的人太多了,弄得我们上班去都低着头加快脚步,生怕碰到熟人。”

糖果自然是孩子们的最爱。有时一颗糖捏在手里直到变软都不舍得吃。游戏中谁要是能拿出一颗“大白兔”来吃,一定会惹得同伴们流口水。如果口袋里能多找出几颗来分给小朋友,那更是会皆大欢喜。那个时代长大的孩子,如今说起“大白兔”除了会想起奶糖的甜蜜,更有许多相关的成长回忆。

总理的好伴侣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的工作班子先行来到上海,他们认为中国人生产的大白兔奶糖非常好吃,就推荐给了尼克松。尼克松也非常爱吃,于是周总理决定将大白兔奶糖作为礼物赠送给尼克松。为此,冠生园加量生产,确保完成国礼使命。此后,“大白兔”一度成为美国人复活节的礼物。

其实,周总理自己也喜欢吃“大白兔”。周总理日理万机,工作非常辛苦,经常要工作到深夜,而他的写字台上经常会放上几颗“大白兔”奶糖,加班的时候,时不时吃上一颗。就这样,“大白兔”奶糖成了周总理的加班好伴侣。当时冠生园的领导到北京开会,把这个消息带了回来,一传十。十传百,“大白兔”的销路更好了。

力求不断创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民族产品在技术上必须国际化,只有采用先进的国际技术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而“大白兔”也正是通过不断创新,才保持了在糖果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国际领先水平。

据数据显示,我國糖果行业自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8%~12%的高速增长,是中国食品工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比全球糖果市场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6个百分点。此外,国外资本也已看中了国内糖果市场这块“香饽饽”,箭牌、吉百利、德芙等品牌纷纷抢占着属于自己的天地,也使国内本土糖果企业的市场空间不断缩小。所以说,“大白兔”虽然还坚守着霸主地位,但已身处危机四伏的境地中。

一个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各种观念、消费习惯等的变化,必然要在某些方面作适当的调整。企业应持续地观察并适时地调整品牌策略与品牌形象来适应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消费者的变化。其实,“大白兔”比外界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寻求如何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从1986年开始,“大白兔”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经历了四次大改造。每一次都是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工艺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提高再提高。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断改进,“大白兔”保持了在糖果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8月,“大白兔”更投入数十万元调整新配方“减甜降脂增香”,筛选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特殊麦芽糖,让消费者不再想吃奶糖又怕发胖,口味也从原味拓展至目前的红豆味、巧克力味、酸奶味、清凉味和玉米味,独特的香味令年轻人也爱上了“大白兔”。

推广“母子品牌”则将创新从技术层面延伸至品牌层面。现在,公司开发任何糖果新品都要采用“大白兔”的母品牌,使品牌效应得到共享。以母带子的同时,每个子产品又都有突显自己个性特点的设计,使“大白兔”成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群体产品。这一“母子品牌”战略为“大白兔”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成长环境。

大气地应对危机

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大白兔”也遭遇了不少飞来横祸,近的就有2007年的甲醛风波、2008年的三聚氰胺风波。不过,与部分企业面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束手无措相比,“大白兔”在危机面前虽然紧张,但都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了积极的应对,并且用新的销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勇敢面对,勇担责任。也许正是这样一份大气,让老字号保全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更让老字号化危机为机遇,获得市场对民族品牌的支持。

回顾“大白兔”奶糖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表现,或许能清晰地看出何为“大气”。在去年9月16日,国家公布了22家不合格奶粉厂商名单后,冠生园发现“大白兔”原料供应商大部分在名单之列,生产厂家随即将库存奶粉送样化验,化验结果显示原料确实已受三聚氰胺的污染。9月18日,冠生园作出了暂停大白兔奶糖生产的决定,并将60吨奶粉原料全部封存。9月19日,新加坡公布了外销大白兔奶糖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冠生园得知消息后,当日立即通知上述地区经销商将大白兔奶糖下架、停止销售,并实施产品召回。考虑到原料奶粉受污染,9月22日,冠生园决定对所有外销大白兔奶糖采取下架、停止销售的措施。

这一系列的举措一环套一环,没有推诿,也没有拖沓,可在作出暂停国内产品销售的决定前,冠生园的领导班子也有过犹豫。毕竟在检测报告出来之前,并不能说明所有的产品都有问题。然而,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宁可企业经营受损失,不能让消费者健康受伤害,宁可品牌暂时受影响,不能让品牌内涵有走样;宁可员工思想受冲击,不能让质量意识变模糊。

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唤起了消费者的支持。也是其后请监管部门驻厂检测、为合格产品换新包装等补救措施起了作用。在2008年10月16日新“大白兔奶糖”上市当日,仅上海第一食品商店一家,就在3小时内卖出大白兔奶糖3万多元,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争购场面。可以说,一场信任危机得到成功化解。

篇5:我家的小白兔

这只小白兔刚生下来时, 跟没毛的小老鼠似的, 粉嘟嘟的, 眼睛总是闭着。到出生第八天时, 它的眼睛睁开了;到第十八天时, 它开始吃菜叶啦!身上也长出了一根根的白毛, 毛也越来越厚, 成了一个“小绒球”了。

这只小白兔十分可爱。它的头是三角形的, 两只长长的耳朵高高地竖立在它的头顶上, 好像侧听周围的一切动静。它的嘴巴是三瓣的, 两只眼睛红红的, 像两颗红宝石似的。它的尾巴很短, 像一把小铲子似的紧紧地贴在它的屁股上。它的四条腿, 前两条腿短, 后两条腿长。它整天蹦蹦跳跳的, 真像一位快乐的小天使。

这只小白兔的性格十分古怪。它很听话。我常常用手摸它那柔软的毛, 它一动都不动。可是, 有时它也很淘气。一天早上, 它趁爷爷开门, 竟然溜走了。害得我东找西找, 急得出了一头汗。当我知道它在厨房时, 就张开双手去捉它, 可是, 不论我怎么捉, 都捉不住它。最后, 我只好跪在地上, 把痒痒挠伸进柜子底下搅来搅去, 可它总是东躲西藏的, 就是不出来。于是, 我只好叫爷爷来帮忙。在爷爷的配合下,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终于把这只小白兔捉住了。看来这只小白兔很胆小!不过, 有时它也很“勇敢”。有一次我把它放在一个1米高的柜子上, 想跟它玩, 可转眼间, 它一纵身就从柜子上跳了下来, 幸好兔妈妈在底下, 否则, 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我家这只刚满月的小白兔, 我特别喜欢它!你喜欢它吗?

篇6:《白兔记》:从故事原型到南戏

关键词:《白兔记》 原型 演变

一、故事原型及其传奇色彩

刘知远、李三娘的故事最初是以讲史的形式出现的。1901年在杭州发现了一部《新编五代史平话》的底本。这是一部宋代编刻,经元人增删的宋元讲史艺人所用的稿本,里面有关于刘知远入赘李家、刘知远投军、三娘在家挑水、刘发迹后回家与李重会的故事情节。由此可以看出,刘、李故事的原型早在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开始流传了。

尽管史传中关于刘知远和其短命王朝的记载并没有很多可资考据的资料,关于皇后李氏的记录更是少之又少,但我们依然能从有限的文献中找到戏曲《白兔记》里一些人物原型的影子。例如刘知远的出身,戏文里说他是到李家当了赘婿,一般的研究者摘引史料,大多认为这一节是从“劫取”中附会出来的。《新五代史·汉家人传第六》中说:“高祖皇后李氏,晋阳人也。其父为农。高祖少时为军卒,牧马晋阳,夜入其家劫取之。”《旧五代史》这段文字所述与《新五代史》基本相同,谭源材据此分析:“可见刘知远和李氏的出身,及两人婚姻关系,已有明确的记载,且带有一定传奇色彩,为后来的民间传说演义而成的《白兔记》故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朱恒夫在《刘知远故事流变考论》一文中的观点与谭氏所持相同。然而根据现存史料,“入赘”一说并非完全出自民间艺人的自由想象,也不是“劫取”说的讳饰和穿凿。《资治通鉴》曾记载:“知远微时,为晋阳太守,李氏赘婿,尝牧马犯僧田,僧执而笞之。知远至晋阳,首招其僧,命之坐,慰谕赠遗,众心大悦。”这就为戏文故事的传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治通鉴》的这段内容,使我们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人们研究刘知远故事的流变,向来认为是民间作者对刘知远的婚姻关系做了改动,并把它看做是史传民间故事化的一个例子。其实不然,《白兔记》里有关刘知远这一人物的描写,大多还是尊重史实的,只不过这个史实是经过筛选的史实,最后只留下了受观众喜爱并乐于接受的部分,被改造成符合他们口味的东西。“入赘”和“劫取”,虽同出史籍,但相比较而言,前者显然更易于为观众接受。尽管后者能体现出一些英雄的草莽气息,但普通人并不愿意看到一个匪气的刘知远;反而一个皇帝曾经入赘农家的事实更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二、说唱文学阶段——平话、诸宫调

从目前文献来看,刘知远的故事较早进入的文学作品,可能是《五代史平话》中的《汉史平话》(以下简称“平话”)。现有平话分两卷,为残本,下卷已佚,从内容上来看,刘知远故事还是有所保留,可视为一篇完整的故事。据今人考证,该书的最早年代,当为宋代,然已经过元人的增删。

《五代史汉史平话》的素材来源,很明显一为民间传说,一为史书。采自民间者,讲述刘知远微时与李三娘一家相遇、结缘,以及发迹之后刘知远回乡报仇之事。这一部分叙述,口语化色彩浓郁,充满了乡俗的味道,如“望觑您哥哥面皮”、“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玉青龙,脊背上刺一个笑天夜叉”、“浑家”、“后生”等等,表明创作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对后来刘知远诸宫调和南戏剧作的形成影响很大。学者周兆新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考证出,《五代史平话》借鉴史书的部分直接取材于《资治通鉴纲目》与《五代史详节》,后来添入入赘岳府、讨贼等情节,但与晋高祖石敬瑭交往一节,后来各种文学版本都没有提到。

《刘知远诸宫调》(以下简称“诸宫调”)发现于1905到1907年间的黑水古城,也是一个残本,作者无考。按其体制,全书本来应有12则,今仅剩《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第一》等5则,前4则有残页,但首尾完整。其创作年代,学者郑振铎根据刻本样式、文本内容以及同时出土的文物资料考证,认定为十二世纪金代的产物,和《董西厢》同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则认为要比《董西厢》还早,这几乎已成不刊之论。今人谢桃坊先生在他的《中国市民文学史》一书说,《刘知远诸宫调》“虽流行于金代北方,但完全可以肯定它是北宋艺人的传统唱本”。这个观点后来龙建国先生又对其进一步补充,他通过对诸宫调作品中所描绘的文化背景、所用官职、兵制名称的分析,认为这部书创作于北宋后期并在瓦肆演唱,由北宋流入金国后经金代人改编的而成的作品。

诸宫调与平话产生的年代相近。在二者关系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诸宫调影响了平话的创作和流传。的确,诸宫调流行的时代和平话流行的时代是一致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有“尹常卖《五代史》”,“孔三转演秀才诸宫调”等。而且《刘知远诸宫调》在章节上采用“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第一”、“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第二”的形式,与《五代史平话》的体例一致,这给我们对它们相互影响关系的断定增加了难度。我们不妨把这两部作品当成同一个传说故事在相近时代的两种文学载体上的不同反映。

那么,这个转变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将平话中史传部分的内容通俗化,再添以入赘岳司公府为婿的情节

由于诸宫调现为残本,关于刘知远从军后的一大部分内容也就无从考证。但就诸宫调整体语言风格来看,其前后当是一致的。从第二则及第三则残存的文字看,可以得知刘知远被岳司公发现异相,并妻之以女,入岳府为婿。这个环节非平话所有,亦不见诸史传,显然是来自民间艺人的手笔,而这一环节恰恰成为刘知远人生命运的转折,也是后来衍生《白兔记》中岳小姐抛红袍关目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二)在原有故事基础上,细节描写更加深化,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根据残本《刘知远诸宫调》所标的目录,可知全本共有十二章节,在规模上远远大于平话。在具体情节上,诸宫调也较平话更为细致和丰富,对主要人物也做了立体化的描绘。比如李氏夫妇对三娘的迫害,平话里仅仅交代了迫使三娘在家挑水这一事件,诸宫调则添加了她终日在家担水、负薪、推磨等情节,使得李三娘的命运更为人们同情怜悯,为后世戏文进一步拓展剧情打下基础。

(三)对情节安排及各种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合理

平话中,不仅写了刘知远与洪义兄弟、夫妇之间的矛盾,还写了刘知远随石敬瑭打天下的一段史话。史事与传说硬凑一起,显得不够圆融贯通。在诸宫调里,岳司公取代了石敬瑭,打天下换成了入赘岳府,看似使刘知远的婚姻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但这还是围绕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主题而展开的,矛盾集中到刘知远、李三娘与洪义兄弟夫妇之间的人物关系上,从而提高了该剧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三、戏曲传播阶段——南戏、杂剧

关于刘、李故事的戏曲,元代有刘唐卿的《李三娘麻地捧印》,可惜今本不传,仅余标目。张牧《笠泽随笔》所录百二十家戏文全锦目中,有《风雪红袍刘知远》一种,系由岳秀英抛袍与刘知远御寒一节敷衍而来;最著名的当属南戏的明代改编本《刘知远白兔记》,分为汲古阁本(以下简称“汲本”)、成化本、富春堂本(以下简称“富本”)三个本子,汲本、成化本上依元人传奇体例,近俗而文白,富本当经后世文人削删,韶雅而文曲,但它们的故事内容大致是相同的。

戏曲是融合多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力比诸宫调更强,结构更加完善。从而推动了刘知远故事的演变及传播。下面就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南戏《白兔记》对诸宫调进行了那些再创作。

(一)集中矛盾,削删枝蔓,突出重点

此即戏剧理论家所强调的“减头绪”。在诸宫调中,刘知远的出现,由父亡母嫁叙起,又讲到他与后父兄弟不睦而出走,还提到了他的亲弟弟刘知崇。而《白兔记》里对于刘知远的身世交代甚是简单,汲古阁本里只说“自家姓刘,名暠,字知远,本贯徐州沛县沙陀村人氏,自幼父亲早丧,随母改嫁,把继父泼天家业,尽皆花费,被继父逐出在外”。这一句简单的旁白,节省了大量笔墨,并且此剧中的刘知远一开始就是个离家出走的浪子,可以很快进入主题,引出另一个重要人物李三娘,可谓一举多得,体现出作者较高的处理材料的能力。同样的构思还体现在对李三娘家庭成员的安排上,平话、诸宫调中刘、李的对立人物一共有四个,他们分别是李三娘的两个哥哥和两位嫂嫂,南戏则精简为一兄一嫂,把多人的劣行集中在两人身上,线索单一,结构严谨,十分经济。

(二)主要人物性格的丰富完善

一出好的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键。在诸宫调里,刘知远与洪义兄弟的斗争处处显得被动,除了一开始他在酒店里打抱不平、痛殴了洪义之外,后来到李家当赘婿时的表现,缺少原先所显示出的好汉气概,无论是洪义兄弟设桃园计来害他,还是夜间放火烧了草屋,刘知远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是靠着因缘巧合,就是靠着神仙突然显灵一次次帮他脱离困境,显得他软弱无助,这与他英雄的身份是不相称的。南戏把桃园计改成了瓜园计,刘知远在戏里的表现一下子增色了不少。他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软弱者,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将计就计,他进园打死了瓜精,体现出非凡的胆识和谋略。当李三娘劝阻他夜里去瓜园时,他毫不畏惧,说“神鬼偏不怕,我为人顶着天地神明,生长在三光下,平生不信邪”。显得意气风发,豪气纵横,这令后来所写刘知远在军营中斩将立功,并迅速成长为高级将领的情节变得真实可信。相比之下,李三娘这一人物形象,在南戏里则是更突出了她悲剧性的一面。刘知远出走以后,李三娘所受的磨难是最催人泪下的部分,如强逼、推磨、分娩、送子、汲水数齣等,诸宫调语焉未详,戏剧传播者却在这里倾注了大量感情和笔墨,表达了对李三娘的无限同情,写出了她在苦难中的坚贞、信念和善良,使这个文学形象深深印刻在广大观众心中。

(三)故事情节的添加

南戏《白兔记》以白兔为题,白兔是一个重要的关节所在,正如《荆钗记》中的荆钗是全剧的主要线索一样。残本诸宫调里刘承祐与三娘相会一段已经亡佚,无法考知他们母子相认的契因。据研究者翁敏华的推测,残佚的这一部分内容里,可能会有关于白兔的内容。但我们从原文第一十四回刘知远同李三娘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刘承祐井边遇母,显然是承祐做梦梦到异兆在先,打猎时无意巧合在后,似乎并无白兔带路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把白兔带路的情节引入刘知远、李三娘的故事里,乃是南戏《白兔记》。元杂剧关汉卿的《武侯宴》,也出现过白兔这一意象,李嗣源父子大雪里打围射猎,一箭射中白兔,白兔带箭飞奔,引李从珂与母亲相见。内容与《白兔记》很相似,可见这个白兔的原型也是化用元初杂剧而来。

《白兔记》加入的磨房生子一段,写三娘把所生小孩的脐带用嘴咬断,并起名“咬脐郎”。平话、诸宫调中这个儿子不是叫刘承义,就是叫刘承祐,都没有出现“咬脐郎”这个名字,也不见有关咬断脐带的线索,可见这个关目也是在南戏中才出现的。它也是这部戏里最为动人的篇章,李三娘母子充满悲剧性的经历,以及李三娘坚强不屈的性格,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戏剧的地位就是靠着这样的故事在一步一步提高,最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后来还出现了专以《咬脐记》为题的南戏,可见这段故事之深入人心。

此外,还出现成化本、汲本《白兔记》“岳绣英小姐雪夜抛红袍”,富本“刘知远画堂扫地”等情节,这都是南戏所有,诸宫调所无的内容,是民间艺人的再创作。

由历史到平话、诸宫调再到南戏《白兔记》的演进,既是这个故事生命的发展,又是艺术形式不断追求突破的结果。随着情节的演变,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内心的表达越来越深刻,剧情、人物关系的处理安排越来越妥当,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从一个概括的思想滋生的,他从这个思想获得自己在形式方面的艺术性以及内在和外在的统一,由于这种统一而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人物刘知远、李三娘进入话本,进入说唱,进而走向舞台,经历了用单一手段,局部、综合手段,多形式综合手段等过程,真可谓:“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这一部戏的成长过程,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美的追求永不停歇,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新五代史·汉家人传第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4:191.

[2]刘知远写法各本不一,或作“智远”或作“知远”,本文内凡引文中及此者,但依原本不改,后面的讨论亦从引文;若是笔者正文论述中,皆依史书作“刘知远”.

[3]谭源材评注.六十种曲评注·白兔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77.

[4]司马光.资治通鉴(四)卷二百八十二后晋纪三[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7:2110.

[5]新编五代史平话[M].原书元明以来公私藏家书目未见著录.清光绪辛丑(1901),曹元忠游杭州,得之常熟人张敦伯家,曹氏在《景宋残本五代史平话》跋语中,认为此书是宋朝巾箱本。但从书中不避宋讳,书前署“新编”、“平话”字样以及版式刀法来看,当是元人增删的本子.

[6]周兆新.对新编五代史平话的几点认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64.

[8]龙建国.《刘知远诸宫调》应该是北宋后期的作品[J].文学遗产,2003,(3).

[9]卢世华.并非底本——论《五代史平话》编写方式[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1).

[10][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M].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132—143.

[11]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一卷·刘夫人庆赏武侯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349.

[13][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8:206.

篇7:聪明机智的小白兔

森林里,地面很潮湿,小白兔走路十分小心。只见他一转眼,看见了一个又大又鲜嫩的大蘑菇,小白兔像捡到金子一样,高兴极了,手舞足蹈起来。

正当小白兔要回家的时候,小白兔听到一声吼叫,惊天动地!小白兔吓得魂飞魄散。一只凶猛的老虎扑面而来,一爪就把小白兔按在地上,说:“你竟敢闯入我的地盘,真是胆大包天,我非吃了你不可。”

小白兔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说:“在吃掉我之前,能不能让我说几句话。”“好,你快说。”“老虎大王,我刚才吃了一个毒蘑菇,现在肚子比刀割还疼,我想我已经中毒了,你吃了我不要紧,只怕你也会中毒的,这样,您得不偿失呀!”老虎听了就自言自语地说:“我堂堂一个森林大王,就为了吃一只小白兔而葬送自己的性命,真是太不值得了。”

老虎松开了爪子,说:“你快滚吧,别再浪费时间。”小白兔趁机就像利箭一样的速度跑走了。

篇8:Q版小画加码幸福生活

今天,小编就找到了一位80后设设计师Tenkl,刚成为新晋妈妈的她正用着一个特别“Q版”的方式给宝宝“写日记”。

Q版小图·加码的幸福

这种方式,运用了她的爱好和特长,那就是为女儿画出各式各样的Q版漫画头像。从刚出生的毛头小B、到拍艺术照、到宝宝生日、新年、还有出游……女儿的众多造型都成了Tenki的绘画素材,在Tenki的笔下,女儿从穿着BB装到淑女裙;从小光头变成小辫子,女儿的成长瞬间毫无遗漏地收录在画册里。

用爱好点缀人生

有人问我,为啥你这么忙,还要去种菜、去摄影、去画画、写故事?那时,我总是说:“再忙也还是要生活的!”有时候,忙活着一件你热爱的事情也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调整,无独有偶,辣妈Tenki也这么认为。

为什么会选择用“Q版头像”记录女儿的成长呢?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用自己爱好点缀自己心爱的人。”受爸爸的影响,Tenki从小就喜欢画画,也实在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简笔画、色彩学,对她而言都是信手拈来。因而,在还没成为妈妈前,她也喜欢用画笔记录生活。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也是用上自己的漫画作为最重要的道具。

分享·好人缘

提起设计师,我们常会联想起孤僻的、奇装异服的人物。可当我第一件看到她的照片,一扫以往对设计师的各种想法。除了多了一分成熟,她就如少女一般有朝气、有活力。除了喜欢画自己的女儿,Tenki还喜欢帮别人画漫画。在妈妈群里,每天总是有各种“下单”是找上她的。而她也从来没有食言,尽管她比我们小编还忙,还是会准时交稿。看着她的作品,似乎她可以做一个“妈群Q版全家幅”了。

传承·顺其自然

如果你喜欢画画,你会让你的女儿继承你的爱好吗?经历过“被兴趣”的80后辣妈多半不会这么做,Tenki也一样。自己喜欢,不代表女儿就要喜欢,因而对于培养女儿的绘本兴趣,她总坚持“顺其自然”在。偶尔休息的时候,拿着画板,陪女儿画上几幅就是很好的启蒙课了。

TENKI·手记:

篇9:版小白兔的故事

尽管关于《荷马史诗》的作者是否真为荷马其人的争论,从18世纪初开始至今就未曾停止过,关于这位盲人老头兼游吟诗人的各种考据和论证,也像史诗本身一样充满悬念与未知。

但从《奥德赛》本身曲折的故事线索,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人类本性中无法遏制的冒险欲望。

虽然在《奥德赛》的开篇部分,主角奥德修斯(Odysseus)并非是主动投入到海上漂流的探险中的。但这种看似被迫流离失所的表象,在奥德修斯率自己的船队离开特洛伊后,也在各种以命运为借口的灾难设定中,变成一种主动又必然的宿命演绎。

每次灾难的将临都是一场内心末日的崩塌:被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所囚禁、被妖鸟岛的赛壬所诱惑等等。

而在每次灾难的背后,好奇都同时扮演者拯救者与引诱者的双重角色:

在渴望回家的初衷之下,希望是好奇心正能量一方的化身,它促使奥德修斯不断对未来做出预判,并战胜各种恐惧版的小怪兽。其中最经典的一幕是在结尾处,作者将人类本性中“好奇”的一面做了迂回式的处理:在奥德修斯已经到达故乡之后,听说妻子珀涅罗珀被各路求婚者所包围。因对于妻子是否忠贞的潜在好奇,作者安排雅典娜将奥德修斯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用陌生的身份试探珀涅罗珀,并最终走向大团圆的结局。

同样,好奇负能量的一面则是贪婪的蔓延:如风神送给奥德修斯和他的船队一个口袋,可以把所有的逆风都装进去,这样便能一帆风顺回家。却在船快行驶到家时,因众水手贪婪的好奇—以为口袋里面装的是金银财宝,趁奥德修斯熟睡之际打开了口袋,结果各路风神倾刻呼啸而至,又把他们吹到风神岛等。

而《奥德赛》中的各种灾难,也成为艺术史上被反复描绘的主题,从早期的古希腊陶瓶,到后来的拉斐尔前派等等,末日的预言式美感,始终吸引着艺术家们将自己丰富的形象想象力投入到其中。

上一篇:诚实作文高中记叙文下一篇:掉进海里的小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