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2024-04-13

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共10篇)

篇1: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南朝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南朝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谢灵运和谢眺,掌握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2.揣摩名句和炼字。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2.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登池上楼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

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山他的高度艺术修养,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

⑵基本解读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全诗共22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8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潜虬媚幽姿”的大意是:潜游的虬龙自我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响远音”的大意是:远飞的鸿鸟响起了悠远的鸣声。这两句写潜龙、飞鸿在海阔天空中逞姿长鸣,悠游自在。下面几句转写自己的处境不如虬、鸿。“薄霄愧云浮”的大意是:看到高飞的鸿鸟迫近云霄我很惭愧。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鸟。“栖川怍渊沉”的大意是:想到深渊中的潜虬在潜沉我也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虬。渊沉,潜沉在深渊。“进德智所拙”的大意是:要想增进道德因智力拙劣而作罢。“退耕力不任”的大意是: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徇禄反穷海”的大意是:因为追求禄位返回海的尽头。反穷海,指出任永嘉太守。穷海,指永嘉郡,地处海边。“卧疴对空林”的大意是:病在床上面对空旷的树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

第二层从“衾枕昧节候”到“园柳变鸣禽”,共8句。这一层写诗人开窗的所见所闻。“衾枕昧节候”的大意是:卧病在床睡在被衾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褰开暂窥临”的大意是:揭开帷幕,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这是一个过渡句,下面的句子是诗人的所见所闻。“倾耳聆波澜”的大意是:倾耳聆听海上的波涛。“举目眺岖隆钡拇笠馐牵悍叛厶魍险峻的山峰。“初景革绪风”的大意是: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阳改故阴”的大意是: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池塘生春草”的大意是:园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园柳变鸣禽”的大意是:藏在园柳中的群鸟鸣声也变换了。最后这两句诗人抓住由远及近的声色之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历来为人们所赞赏。

第三层从“祁祁伤豳歌”到“无闷征在今”,共6句。这一层表达作者的怀归情绪。“祁祁伤豳歌”的大意是:《诗经》中的“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萋萋感楚吟”的大意是:《楚辞》中的“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这两句都是用典,以表达怀归之情。“索居易永久”的大意是:独居容易觉得长久。“离群难处心”的大意是:离开群体难以安心。这两句加重了离群索居的苦楚。“持操岂独古”的大意是:保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无闷征在今”的大意是: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证明。

⑶精华鉴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

⑷参考译文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

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

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

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

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

“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

索居容易使人觉得长久,离开群体使人难以安心。

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

2.相关资料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动。(叶梦得《石林诗话》)

(2)(毛泽东与柳亚子)二位诗人落座,就很自然谈起诗来。柳亚子说:“历代诗中,以山水诗居多。山水诗开山鼻祖当推东晋谢灵运。”

毛泽东点点头,说:“对,这个人出身望族,但政治上很不得意。只得寓情于山水间了。”

柳亚子问:“他的《登池上楼》,主席有印象否?”

毛泽东答:“大约还记得些。”

柳亚子说:“这首诗佳妙之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有人称为梦中之笔,一个‘生’字,一个‘变’字,把久违的春色写活了,而且把诗人内心的欣然惊奇之感写了出来。这首诗全篇艰涩雕琢,惟这两句朴实生动,真是神来之笔!”

毛泽东说:“谢灵运这首诗,通篇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足见其是矛盾的。这恐怕与他的身世、境遇有关。他出身望族,自视很有本领,但一生不受重用,这首诗反映出他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想当大官而不能,所谓‘进德智所拙’!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退耕力不任’,说是种田没有力气。他这个人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

摘自郭文韬《开国前后》第91页,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

⑵基本解读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全诗14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逋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濉⒑友舯热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⒉罱钥杉”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余霞散为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喧鸟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满芳甸”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I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怀哉罢欢宴”的大意是:多么怀念那已停办的欢乐宴会。“佳期怅何许”的大意是:回乡的日期不知在何时,令人怅恨。“泪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泪流下犹如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I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人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两句,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同具去国之悲。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

⑶精华鉴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⑷参考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2.相关资料

(1)在山水诗的发展上,谢眺的贡献尤大,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受他的影响颇为显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在《寄岑嘉州》中说:“谢眺每诗堪讽诵”,都对他表示击节称赏。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第269--270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版

3.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登池上楼》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了解这些句子对表现作者感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登池上楼》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有: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这些句子有助于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注入于自然景物之中。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诗篇中抒发了对京城的眷恋之情。他即将离京前往外地,不知何时回京,因此登山回望京城,抒发怀乡之思。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对两首诗在抒情写景方面比较其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之处是:两诗都以乐景衬写愁情。不同之处是:“大谢”以写景来抒发其郁郁不得志之情。“小谢”则是以写景来抒发其眷恋京城之情。

篇2: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峰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东晋的兴亡

自主阅读课本P82~83内容,完成第1题。

1.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局面?(1)317年,司马睿,建康;

(2)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3)“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知识模块二 南朝的政治

自主阅读课本P83~84内容,完成第2题。

2.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怎样频繁更替的?继宋朝之后,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为何处于劣势?

(1)东晋——宋、齐、梁、陈(统称南朝)(2)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知识模块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主阅读课本P84~85内容,完成第3题。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2)原因:①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展示提升】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板书设计:

原因江南开发表现

意义教学反思

篇3: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人、车、路 (道路状况、几何条件) 、环境 (气候条件、道路环境) 等,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因素中, 公路线形本身的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线形是公路的骨架, 其设计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行安全。从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看, 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公路, 特别是山区公路安全性的根本问题。研究[1,2]表明, 基于设计车速的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方法, 可能出现设计要素采用最低指标、忽略前后线形取值的一致性和均衡性、与实际的行驶特性不符等问题, 容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研究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行车速模型, 探索基于运行车速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方法, 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2 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

2.1 设计车速的局限性

设计车速是指在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由于设计车速只是决定了设计中的极限指标。调查发现, 车辆运行速度呈概率分布, 如图1和图2所示, 与设计速度不符。按设计车速确定的线形设计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 受限制路段才可能用到, 这些路段多为平曲线或竖曲线路段, 直线路段基本不涉及设计速度; (2) 实际车辆运行速度严重偏离设计车速; (3) 线形均衡性无法保证; (4) 无法评价线形设计质量及其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3]。

2.2 运行车速的优点

运行车速, 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实际行驶速度。运行车速在线形设计与安全评价中有很多优点, 具体表现有: (1) 运行车速是从实测数据中确定的, 所以其相应的设计要素满足了车辆的实际需求, 解决了设计要素间的相容问题; (2) 通过速度变化控制原则, 保证各路段速度协调性; (3) 使线形安全性评价有据可依。

3 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3.1 运行车速预测方法

运行车速预测方法较多[4,5], 一般以大量GPS数据为分析基础, 在符合运动学平衡规律的前提下, 考虑司机的驾驶行为, 从而建立起在自由流状态下的车辆启动加速和制动减速模型。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主要为曲线半径、曲线长度、路线纵坡、竖曲线半径、车道宽度、路侧环境和天气条件等。不同的国家, 对于运行车速预测模型有不同的方法。应用最广泛的预测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拟合成曲线, 如图3所示, 分别对小汽车 (A型车) 和所有车辆的V85运行车速做回归分析, 拟合成两条近似的曲线。

3.2 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北美洲的车速预测模型以Lamm et al建立的模型为代表, 其回归曲线方程为:

式中:V85为平曲线上第85位预测速度;DC为曲度, 每100英尺弧长变化率;LW为车道宽度, 单位为英尺;SW为路肩宽度, 单位英尺;AADT为年平均日交通量。欧洲的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均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 这些模型包含平曲线与纵坡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弯坡组合时、断面布置对运行车速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我国《公路项目安全评价指南》也对运行车速模型做了详细论述。

3.3 现有模型存在问题

尽管国内外通过各种方法对运行车速预测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这些模型主要应用于公路线形安全评价, 尚未应用于线形设计, 主要是由于均存在以下问题:3.3.1数据采集方法的局限。3.3.2运行车速假定不一定符合驾驶员习惯。3.3.3曲线间车速变化特征估计困难。3.3.4模型形式比较单一。3.3.5可以实用的模型较少。3.3.6车型主要是小汽车。

4 基于运行车速的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流程

山区公路路线复杂, 平曲线和竖曲线多, 全路段行车速度变化大, 以基于运行车速的线形设计优势更为突出。设计主要流程为:

4.1 绘制线形草图。

4.2 对全线进行分段。

根据曲线径和纵坡坡度的大小将整条路线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平曲线段和弯坡组合段等若干个分析单元, 每个单元的起、终点为预测运行速度线形特征点。

4.3 进行各路段运行车速预测 (需要考虑期望车速、纵坡折减、加速度等) 。

4.4 计算相邻设计单元的运行车速差值。

4.5 根据运行车速差值进行线形设计优化。

4.6 根据运行车速检验路线的行车视距和超高。

5 结论

山区公路线形复杂, 以全路段的设计车速设计的线形, 不满足实际行车协调性及安全性要求。对比分析了设计车速的局限性和运行车速的优势, 研究了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并探索基于运行车速的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方法。但由于各种运行车速预测模型还存在许多问题, 这种设计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志清, 高旺生, 郭忠印, 高建平, 等.基于运行车速的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 25 (5) :132-135.

[2]孔令旗.高速公路运行车速与道路安全性关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4.

[3]裴玉龙, 程国柱.高速公路运行车速调查与限制车速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3, 35 (2) :168-172.

[4]徐进, 彭其渊, 邵毅明, 赵军.运行车速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5 (2) :238-248.

篇4: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一、神兽镜出土情况及保存状况

M4为券顶砖室墓(见图一)。墓坑为长方形,长8.8米、宽2.4米、残深0.4~0.9米。内填红黄色粘质土。墓坑前端中部有斜坡式墓道,墓道底部有排水沟。排水沟残长达45.15米、宽0.6米。墓室分甬道、前室、过道和后室。墓内出土铜、滑石、青瓷质地的文物共12件,有铜镜、滑石猪、青瓷碗、青瓷唾壶和青瓷盘等器物。

铜镜出土于后室中部,编号2008GXS东区M4:3,出土时间为2008年12月24日。直径12.0厘米,边缘厚0.3厘米。铜镜为扁圆钮,圆座,内区雕神人及兽纹,外区有方形及半圆形小印围绕一周,每小印有一字,半圆形印有四瓣叶与花蕊形纹相问。铜镜表而呈绿色目光滑致密,内部铜质保存较好,在青铜器收藏鉴赏中俗称“绿漆古”。铜镜约1/4严重残碎(见图二)。根据考古发掘报告整理的需要,2009年4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铜镜进行保护修复处理。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并对“绿漆古”的形成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研究,我们进行了金相分析和基体合金成分测定。

1 金相分析

经过拼接比对后,将无法拼接的小粒残片进行镶嵌、磨样和抛光,并用三氯化铁盐酸酒精浸蚀后,观察金相结构。金相分析所用金相显微镜型号:徕卡DM4000。

从铜镜金相组织的显微照片(见图三、图四)可知,明亮的树枝就是α,α间黑色部分是α+θ共析晶组织,为铸造组织,并有明显的铸造偏析现象。

2,基体合金成分测定

采用EACLE-ⅢμXXL型聚焦能量色散型x射线探针仪(美国EDAX Internat ional Inc)测定其基体成分含量。实验测试条件为:X光管管压为40kv,管流为150μa,真空光路,光斑直径为100μm,MnKα处的分辨率是137.5eV,死时间约为20%,Version3.0的解谱软件进行样品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三个点,结果见表1。

根据表1检测结果来看,铜镜为Cu-Sn-Pb三元合金,锡含量非常高,达50%左右,属高锡青铜。

金相分析和基体合金成分测定结果,除了反映铜镜基体铸造及成分情况外,还说明了铜镜基体铜质保存较好,而腐蚀反应仅发生在铜镜表面,只存在破碎和残缺的病害,这对铜镜的科学保护提供了数据。

二、神兽镜的保护修复

1 清洗

铜镜表面呈绿漆古色,光滑致密,在考古现场提取回来时,仅附着部分泥土,清洗泥土过程中,怕对绿漆古造成划伤,致使绿漆古表面形成划痕,因此我们调配了去离子水:乙醇:丙酮(1:1:1)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滴于泥土处将其软化,然后用脱脂棉轻轻擦拭。

2 拼对与粘接

准备胶带、砂箱、橡皮泥、聚乙烯薄膜(保鲜膜)、AAA胶、矿物颜料、丙酮、乙醇、镊子、竹签、放大镜、研钵、细绳、手术刀、酒精灯等工具和材料。

将铜镜放置于砂箱,垫上一层聚乙烯薄膜。由于神兽镜表面纹饰为神兽、半圆、四方纹饰相隔规律排列,所以根据其他部位的纹饰对残碎部位进行拼接,并用胶带、橡皮泥进行固定。对于小块的碎片可以先用AAA胶进行粘接,并用细绳绑紧置于砂箱内固定,防止错位。固化后,再与其他碎片进行拼对,把铜镜所有的碎片经过拼对放于砂箱后,再用调试好的AAA胶进行粘接。AAA胶经过24小时完全固化后,然后用酒精灯将手术刀片烤热,最后把隙缝溢流出来的胶剔除。

3 补全与仿色

经过拼对和粘接后,铜镜还有小面积的残缺。将矿物颜料经研钵研磨后,调和成尽量接近铜镜表面绿漆古的颜色,然后掺和到AAA胶中。由于神兽镜表面的纹饰比较精细,神兽纹饰应该为重复规律排列的,并且缺损部位的小四方上有文字,根据“可辨识性原则”和“不可臆造原则”,将小面积的残缺用调和好的AAA胶补全为素面。

经过24小时AAA胶完全固化后,然后用酒精灯将手术刀片烤热,把多余的胶剔除修整,并用细砂纸打磨。最后用硬刷笔弹漆皮酒精调和的矿物颜料对补全部位进行反复仿色处理,使补全部位与铜镜其他部位的颜色无限接近。

三、结语

1 经过对神兽纹铜镜的金相组织观察和基体合金成分测定,可知铜镜是铸造并且经过打磨抛光而成的,其表面的绿漆古的形成很有可能是在埋葬过程当中,在典型的南方土壤中腐蚀形成的。

2 为配合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通过对铜镜进行清洗、拼对、粘接、补全和仿色等保护修复措施,复原性地保护处理了该南朝绿漆古神兽纹铜镜。

3 保护修复处理后的神兽纹铜镜完全满足了考古发掘报告整理的画图、拍照等需要(见图五),并且达到博物馆陈列展出的要求。

篇5: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牛头禅与天台宗之关涉--兼论南朝灭亡后江东佛教之特色

虽然,天台宗为佛语宗,牛头禅为心宗,然而同在江东的人文地理环境中,他们却发生种种关涉:如都提倡禅教并重;都主张无情有性说;都推崇傅翕思想.这种种关涉也就构成了南朝灭亡后江东佛教之特色.

作 者:曾其海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社科系,浙江,临海,317000 刊 名:台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 24(4) 分类号:B946.5 关键词:天台宗   牛头禅   禅教并重   无情有性   傅翕思想  

篇6:《两晋》读后感

书中对刘裕这个人物的出场描写地十分惊心动魄:书中说为了平定孙恩之乱,北府名将刘牢之从京口起兵,刘裕被招募入伍。一次,刘裕巡岗,发现了数千名“长生人”(孙恩的徒党),可刘裕他们只有十几人。刘裕做为一名小兵却出人意料的镇定,带着十几个人的小队杀了过去。但因为人数差距悬殊,没过多长时间,除刘裕外的所有人都死了,刘裕也被“长生人”逼到了河岸下,那些“长生人”都抢着杀刘裕立功。情急之下,刘裕竟用他身上的长矛又杀死了数名“长生人”,随后刘裕又跳上河岸,浴血奋战,吓坏了“长生人”,他们仓皇逃走,刘裕大叫追杀,又杀死了上百名“长生人”。这一幕正好被刘牢之的儿子看到了,于是刘裕一战成名,成为了刘牢之军队中的一名重要将领。

之后,刘裕因讨伐孙恩有功成了一名封疆大吏,又经过了灭卢循等事,在东晋位高权重,最后逼得晋帝禅位,自已当上了宋武帝。

刘裕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最后登基称帝,这绝不仅仅是他运气好,更重要的是他自已的因素。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刘裕身上就学到了这牛犊的勇气,还学到了坚持,如果不是他坚持着求生的信念,勇猛拼杀,他可能就死了,更不用讲后来登基称帝了。

篇7:温州群山两晋墓

资料

1965年以来,先后发掘西晋太康十年至东晋太元二十年间(289-395)墓多座。出土陪葬品计有青釉瓷鸡首壶、壶、三足砚及铜洗、铜镜等共28件。其中三足砚,墨渍犹存

篇8: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1 定量CT (QCT) 骨密度测量技术

定量CT (quantitative CT, QCT) 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放射科Genant和Cann医师于1982年提出的利用临床CT机进行骨密度 (BMD) 测量的方法[5]。它利用临床CT机的X线衰减原理, 加上外置质量控制体模和校准体模 (图1) , 将扫描图像的CT值准确转换成羟基磷灰石 (K2HPO4) 等效密度。与其他骨密度测量方法相比, QCT具有许多优越性:QCT测量的是真正的体积骨密度, 不受骨骼大小及形态的影响;QCT能够专门测量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 而松质骨的骨丢失和对治疗的反应比皮质骨敏感的多;QCT基本不受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响;可以应用3D几何测量参数。尽管如此, QCT并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同期出现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 (DXA) , 具有辐射量低、操作方便和市场优势而很快超过QCT作为测量骨密度的主要技术, 并在随后的骨质疏松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积累了大量正常值、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以及骨质疏松临床试药数据。

近年来, 随着多排螺旋CT (MSCT) 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原来的单排轴扫CT, 发展到目前的320排探测器640层螺旋CT, 几秒钟内即可采集到大范围的CT体积数据。同时QCT技术也由原来的液体体模发展成目前的固体体模, 分析软件也从原来的只能做单层轴位图像的分析, 发展成目前的采用体积数据进行三维分析, 同时能做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和前臂等部位的测量, 也可以进行断面图像体质成分分析。MSCT和3DQCT技术的发展, 使得QCT骨密度测量技术近年来又受到广泛关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 (ISCD) 于2007年组织国际一流专家对QCT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 形成了QCT临床应用的共识 (2007) [6]。

2 QCT骨密度测量的优势

首先, QCT骨密度测量是在CT断面图像的基础上进行的, 避免了重叠, 是真正的体积骨密度, 不受骨骼大小的影响, 不受腹主动脉钙化和椎体退变的影响[7]。其次, QCT是断面图像, 可以把皮质骨和松质骨分开, 选择性测量椎体松质骨的密度 (图2) , 能更敏感地反映早期骨丢失和对治疗的反应。松质骨的面积是皮质骨的8倍, 其骨转换率是皮质骨的8倍。

3 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

3.1 诊断骨质疏松

根据2007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 ISCD) 的专家建议, QCT测量椎体骨密度可以用于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120mg/cm3为骨密度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或T值<-3.4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6]。该诊断标准没有WHO的DXA标准使用广泛, 同时需要数据验证该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使用性, 这是QCT临床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际公认的骨质疏松骨密度诊断标准是WHO的DXA的T值<-2.5个标准差这一标准, 但要注意T值的计算取决于所选用的参考数据库, 虽然-2.5个标准差是标准, 但因各DXA生产厂家采用不同数据库, 可能造成T值差异, 并影响骨质疏松的诊断, 其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 由于DXA的平面投影特性, 老年性脊椎退变、椎体压缩变形均可以使DXA骨密度升高[3], 造成假阴性 (图3) 。

图3患者, 女性, 81岁, 腰痛。A.DXA腰椎骨密度测量的T值为-0.2个标准差, 根据WHO DXA骨密度诊断, 该患者骨密度正常;QCT测量腰椎平均骨密度为74mg/cm3, T值为-3.6个标准差, 根据ISCD诊断标准, 该患者诊断为骨质疏松。B.QCT图像显示该患者腰椎有明显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和腹主动脉钙化, 可能是造成DXA腰椎骨密度升高的原因

3.2 骨科术前评估

骨科多数手术前需要做CT扫描以了解骨结构的解剖细节, 同时精确的骨密度评估有助于制订骨科手术方案。QCT骨密度测量可以与常规骨科CT扫描同时进行, 只要把QCT体模放在扫描部位下面, 一次扫描就可以同时得到骨结构的解剖图像和骨密度而不增加患者射线剂量 (图4) 。例如, 在脊柱骨科做螺丝钉固定时可以根据骨密度高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即密度低时需要先打骨水泥加固。另外, 骨科还需要了解骨科手术打钉或打隧道部位的骨密度, QCT可以在三维图像上根据骨科需要做相应部位的骨密度测定。

总之, QCT是一种真正的三维测量体积骨密度的方法, 可用于脊柱、股骨近端、前臂和胫骨的骨密度测量以及断面图像体质成分分析, 在骨质疏松诊疗、病情监测、骨科术前评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Osteop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JAMA, 2001, 285 (6) :785-795.

[2]程晓光, Li Jing, 刘霞, 等.健康老年妇女近段股骨骨密度和结构的定量CT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 (2) :126-130.

[3]蔡跃增, 王立英, 吴胜勇, 等.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容积性定量CT测量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 (2) :119-125.

[4]余卫, 程晓光.我国定量CT骨量测量的临床评估.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 (2) :117-118.

[5]Genant HK, Cann CE, Ettinger B, et al.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of vertebral spongiosa:a sensitive method for detecting early bone loss after oophorectomy.Ann Intern Med, 1982, 97 (5) :699-705.

[6]Engelke K, Adams JE, Armbrecht G, et al.Clinical use of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adults:the2007ISCD Official Positions.J Clin Densitom, 2008, 11 (1) :123-162.

篇9:为何两晋无文章

首先,它的语言表达虽平淡自然,却清远潇洒,如诗如画。文章第二、三段中,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洞漂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开始归巢。这是一幅远景图,视野开阔,我们甚至能感受到黄昏时分,一位满含微笑的闲人,正醉心地观赏着那远处的山间云卷云舒;时而有归巢的鸟儿从眼前掠过,这样平淡自然且如诗如画的美景怎不让人舒心愉悦,这正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追求啊!这样的生活即是诗意的栖居啊!这哪里是散文,这简直就是一首诗,这分明就是一幅画!

文章不仅写景如诗如画,连写实的居家生活也被诗化。“悦亲戚之情话……亦崎岖而经丘”,农忙的时候,就去西边的田地里耕作;农闲的时候,或在家里和亲戚说说知心话,或弹弹琴,读读书;在家里呆腻了,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或驾车郊游,或划船探幽。原来,陶渊明并非孤癖一族,俨然是旷情逸致者,飘然欲仙者。难怪苏轼这样推崇陶渊明之诗:“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其次,它的独特之美还体现在弥漫于全文的“旷而且真”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陶渊明在序言里交代了自己辞官的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即本性崇尚自然,不愿勉强为官;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即是说虽忍饥受冻,但若违反自己的意志去为官,身心都会痛苦;三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是说为官令人烦恼不定,为此而深感惭愧。

事实是否像作者说的那样呢?我们看他辞官归来的状态就一目了然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文章开门见山地发出久蜇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则是觉醒和决绝的宣言。归田之后,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那种洁身自好、孤芳自赏,那种卓然独立、坚贞气节“沛然从肺腑中流出”,不加任何矫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几句极具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痛悔出仕和决意辞官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归田则是因为“倦飞”,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痕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则是因为作者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有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打动人心。最后,作者借对宇宙人生的感想,表达了自己隐逸生活的志趣:“富贵非吾愿……临清流而赋诗。”天然真色,犹如天籁。欧阳公之赞绝非谬奖。

另外,我们追溯一下时代背景,也可发现欧阳公褒赞之不谬也。

从汉末到曹魏,诗风主要表现为“慷慨”“华丽”;至于西晋,由于社会、政治原因,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连宋代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现在更难以看懂);至于东晋以后,饮酒遗风犹在,文坛却流为玄远怪异的清谈场所,东晋文学普遍使用抽象语言来谈论玄学命理,使文学成了玄学的牺牲品,变得枯燥无味,而《归去来兮辞》如一阵清风,吹散了两晋文坛的玄风怪韵,这篇散文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通过辞官隐逸来抒发真实的性灵,保持了文人的独立和高洁,对个人而言,有着高尚的个人魅力;对文学的发展而言,延续了文学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我们文学发展的传统精神到了晋代正因为有了陶渊明及其诗作的存在而得以延续和发展。所以欧阳修激动地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正是这种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造就了此文的自然、纯真、可亲,让欧阳修推崇备至,认为两晋只此一文可读。这种隐逸的生活,诗意的栖居,不仅造就了这篇文章,更成为无数文人精神的家园。理解了这些,我们再理解欧阳修对本文的评价,也就不会有“溢美”之疑了。

阅读陶渊明的《山海经》(其一),回答后面的问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频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 阅读本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的乡居环境。并说一说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

2. 试分析“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在文中的妙处。

3. 浅析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屋前屋后的大树上披散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把茅屋笼罩在一片绿色中,满地的萋萋绿草蓬勃竞长,树绿与草绿相接,众多的鸟儿环绕着鸟巢歌唱着飞来飞去,平和而充满生机,尽情地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幽静。诗歌语言清丽脱俗,清新自然,表达了隐居乡间的愉悦之情。

2. 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使诗人享受到了自然的清新与惬意。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诗人与朋友在细雨蒙蒙、微风轻拂中饮酒作乐,谈古论今,引发了诗人对闲余浏览《周王传》和《山海经》的一些感想,此句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生活的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

3. 诗人在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诗人体验到的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作者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了,情调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抒发了一个自然崇尚者回归田园的绿色胸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讴歌了宇宙间博大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篇10:两晋与南朝 教学反思

年级:

班级:

姓名: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魏碑》 B.《玄秘塔碑》 C.《兰亭序》 D.《出师表》 【答案】C

【解析】【分析】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兰亭序》。

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故选D 3.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前秦 C.鲜卑 D.氐族 【答案】C

【解析】【分析】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晋南北朝更替的知识点。

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水经注》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重点掌握贾思勰的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5.哪一王朝最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A.西晋 B.东晋 C.新朝 D.北魏 【答案】A

【解析】【分析】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 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晋统一全国。6.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7.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范缜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

8.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 【答案】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司马睿。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故选C。

【点评】本题以“王与马,共天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东晋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相关史实。

9.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蒙恬北击匈奴 B.孝文帝改革 C.昭君出塞 D.澶渊之盟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中有明显的提示词: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根据这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可确定是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此选择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10.下列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答案】C

【解析】【分析】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三国人物,但符合题意。

【点评】本体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

11.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答案】A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大地主非常奢侈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语 【答案】C

【解析】【分析】意思是“皇帝命令(诏即为皇帝所下)不能在朝廷上用北方话(鲜卑语,因鲜卑族是位于蒙古草原上的民族,进占黄河流域的,所以自称为北)讲话,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对中原文化的向往,愿意抛弃自身民族特征并自主汉化的政策态度.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3.六朝时期,南方出现很多商业城市,吴郡的丝织业很著名,你知道吴郡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A.扬州 B.南京 C.宁波 D.苏州 【答案】D

【解析】【分析】吴郡值得今天的苏州,因此选D。【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B,C三项也是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 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15.北方人口南移的主要方向分三条线路,其中,中线移民进入到今()

A.巴蜀地区 B.两广地区 C.两湖和江西 D.江浙地区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人口南迁的有主要路线是:西线进入巴蜀,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中线进入两湖和江西地区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6.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要求我们回答的是不正确的。故选A、①②④。【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7.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①孙权 ②刘备 ③周瑜 ④曹操 ⑤诸葛亮

A.①②③ B.③⑤ C.②⑤ D.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8.周杰伦的歌曲《乱舞春秋》中有一句“曹魏枭雄在,蜀汉多人才”,这一句歌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正式开始于哪一年()

A.200年 B.229年 C.220年 D.208年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歌曲中的曹魏指的是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蜀汉是公元221年刘备建立的蜀国,到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至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歌曲中所反映的就是三国鼎立的社会局面。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19.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片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东晋和前秦对峙形势以及北魏孝文帝均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0.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ABC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此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

21.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

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C。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2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 B.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 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技术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从东汉到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带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B、D也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究其主要原因为C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3.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不得穿着汉装走在洛阳的街头 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 C.不得娶汉族官吏的女儿为妻 D.在兵役册上必须注明鲜卑复姓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选项ACD不符合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因此只有选项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难度适中,考生需要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4.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5.(2017•青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26.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 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提及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

(2)除材料的规定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还涉及到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学生需有牢固的知识积累。【点评】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7.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偏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改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种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它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如图)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答案】(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分析】(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体现了对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是文成公主藏.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3)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获取到元朝疆域辽阔的信息.行省区划主要以加强中央控制为目的,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1)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2)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3)本日考查元朝疆域及行省制度.(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代民族融合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行省制的内容与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3)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启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1)《宋书》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履衣天下。《史记》中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2)北方移民南下,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注意保护环境。

(4)穿汉服、说汉话、和汉族通婚,改汉姓。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由材料“(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史记》反映的是:汉朝时江南经济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状况。由材料“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宋书》反映的是: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较为频繁,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南迁的人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经验。南方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维护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4)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将北魏的都城迁到了洛阳,并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1)《宋书》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履衣天下。《史记》中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没有非常富裕的人。(2)北方移民南下,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注意 保护环境。(4)穿汉服、说汉话、和汉族通婚,改汉姓。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题意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2)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变化的原因对今天的经济发展的启示。(4)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措施和进步意义。

上一篇:安徽网新科技羽毛球俱乐部章程下一篇:以绽放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