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2024-04-22

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共16篇)

篇1: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设计意图:幼儿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当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也走入了种种误区,如:片面强调幼儿会读会背,然而散文中抽象概括的语言要背就必然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如何改进这种现象呢?在新《纲要》精神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的指导下,我以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为大方向,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对这个活动进行梳理、探索。首先,孩子们对小动物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毛绒绒的小鸡尤其感兴趣,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旨在鼓励幼儿借助多种手段理解散文,并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仿编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

1、喜欢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理解词:五彩缤纷;

2、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3、会运用简单迁移仿编句子。教学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美。教学难点:能根据散文格式仿编句子。

法:示范法、课件演示法、引导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 学

法:表现法、体验法、观察法、交流表达法

备:课件、实物鸡蛋;学具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每人一份;

知识经验:对孵小鸡已有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法:

教师出示鸡蛋“你们看,这是谁呀?”,【鸡蛋】“蛋壳里面的蛋宝宝好想从蛋壳里出来,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幼儿猜测会发生的事情】

(设计说明:蛋宝宝有着孩子们喜爱的形状,同时有已有知识经验的储备,通过猜测,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导入自然,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二、欣赏散文,理解内容

1、第一次欣赏散文,第一段。(课件二)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散文《小鸡看世界》,看看鸡宝宝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师演示课件。(从“一直还在”到“红色的”)

提问:小鸡想干什么?有些谁?大家告诉了小鸡什么话?

2、再次欣赏散文第一段,(从“一直还在”到“红色的”)

师:为什么它们这么说呢?我们再来欣赏一次。

提问:大树爷爷告诉小鸡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大树认为世界

绿色的?

小鸟说外面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小鸟认为世界是蓝色的?

白云姐姐告诉小鸡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白云姐姐认为世界是白色的?

太阳公公告诉小鸡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太阳公公认为世界是红色的(设计说明:课件只演示了第一段,是为让孩子们着重了解大树、小鸟、白

云、太阳这么说的原因,理解句子的格式,为后面仿编做铺垫。)

三、借助绘画,自由表达

1、提问: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颜色呢?

幼儿自由说一说见过的颜色。

我们看看生活中的颜色——(课件三)

(设计说明:先让孩子说,再利用课件五彩缤纷的画面丰富幼儿的想象。)

2、请幼儿选一种喜欢的水彩笔颜色,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绘画仿佛进入到了散文的情景中,参 与到散文的角色活动中,对幼儿理解散文,感受散文有很大帮助。)

四、迁移经验,想象表达仿编

1、将孩子们画的画展示出来,让所有孩子欣赏,并让作画的孩子说一说“小 鸡小鸡,世界是x色的”的句式仿编出来。

师:小鸡还在蛋壳里,我们快来把自己画的画用“小鸡小鸡,世界是x色的 的句式告诉它,好吗?

【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眼中的世界的颜色,提醒幼儿仔细听别人眼中世界是 什么颜色的。再分组说说,让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设计说明:创设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培养幼儿学会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2、揭示散文结尾

师:蛋宝宝听了大树、小鸟、白云姐姐、太阳公公还有你们告诉它的话以后是怎么做的?我们来继续欣赏散文,(课件四散文第二段)

提问: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看到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你觉得什么是五彩缤纷?

【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理解问题。】

(设计说明: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体验,所见所想,说出五彩缤纷的含义,从而理解意思。)

五、完整欣赏散文,跟诵散文(完整播放散文课件二四)

师:这篇散文真有意思,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你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诵读。(设计说明:整体呈现给孩子完整的散文,梳理散文的段落脉络。)六:结束部分:师幼一起走出活动室,找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小鸡看到的世界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我们也一起出去找找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设计说明:师幼一起走出活动室,观察室外环境,进一步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理解“五彩缤纷”。)

延伸活动:表演区里投放大树、小鸟、白云、太阳的头饰,还有孩子们自己画的仿编的画,小鸡装束、背景图,以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进一步感知散文的意境美。

活动反思:本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蛋宝宝导入,引发幼儿对蛋壳里小鸡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引出散文——欣赏散文——多种手段理解散文——迁移仿编——揭示结尾——完整欣赏的流程。整个活动环环相扣,采用了在充分理解散文内容及句子格式的基础上,再揭示结尾的过程,这样幼儿能一直坚持有意注意,注意时间相对长了。

运用多种手段,让幼儿理解散文,感知体验散文的美:首先,利用动态的课件,配音;众所周知,幼儿思维是形象性思维,直观具体的情景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认知特点,达到突破活动重点的目的;

其次,利用绘画表现,意图主要是让幼儿通过作画仿佛进入到了散文中的角色游戏当中,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提供画面,帮幼儿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感受散文的美;

3、将孩子们画的画展示出来,让所有孩子欣赏,并让作画的孩子说一说“小 鸡小鸡,世界是x色的”的句式仿编出来,使孩子们真正与鸡宝宝互动,富 有成就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突破难点。

4、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已经对散文幼儿一定理解,而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即交流。绘画后幼儿自己说一说眼中的世界颜色,再听听别人眼中的世界颜色。

当然,也有不足,由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提问时要再循序渐进由系统到具体的形式;另外,在设计教案时我犹豫了很久的问题就是,延伸活动是否应该替代绘画部分?考虑到中班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的问题,还有表演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孩子,所以选择了没有替代。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多提意见、建议,谢谢!

附散文:小鸡看世界

一只还在蛋壳里的小鸡很想出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它自言自语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大树爷爷弯下腰说:“小鸡小鸡,世界是绿色的。”“不对不对”小鸟说:“外面的世界是蓝色的,我在蓝色的世界里飞翔真开心。白云姐姐轻轻地对小鸡说:“小鸡小鸡,世界是白色的。”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过来对小鸡说:“小鸡小鸡,世界是红色的。” ”

小鸡听了很奇怪:“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说是绿色的,有的说是蓝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还有的说是红色的,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鸡更加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颜色,它用力的挤呀挤,终于冲出了蛋壳,小鸡东看西瞧瞧,说:“哇世界上有绿、有蓝、有白、有红、还有紫、有黄,原来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呀!”

篇2: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感受散文所展示的自然美和母子情深。

2、理解重叠词:乌黑乌黑、金灿金灿、洁白洁白。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养过小鸡吗?你给它喂过食吗?你能说说小鸡的样子吗?

2、幼儿说说小鸡的形态及趣事。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的内容。

1、教师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朗诵散文。

鸡妈妈的翅膀是什么样的?鸡妈妈的翅膀是什么样的?鸡妈妈的翅膀下藏着什么?这些花花是什么?

2、教师边配乐朗诵散文,边根据散文内容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感受、理解散文。

小黑花是什么颜色的?小黄花是什么样的?小白花又是什么样的呢?

帮助幼儿理解并学说重叠词。

活动结束:

欣赏配乐散文录音,重点理解散文蕴含的美,理解“小花花”的喻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篇3: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世界真好》是大开本, 以暖色调为主, 色彩鲜艳饱满, 温馨浪漫, 各个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尤其封面那只毛茸茸的小老鼠, 长着圆圆的大耳朵, 细细长长的尾巴, 圆溜溜好奇的眼睛, 微微上翘的嘴角, 小爪子在胸前交叉, 可爱又逼真, 一副因好奇而欣喜的样子, 再加上丰富鲜艳的背景, 一下子便俘获读者的心。忍不住打开绘本, 跟随第一次冒险走出家门的小老鼠一起去探索世界。第一次见到世界的小老鼠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嗡嗡的蜜蜂, 金黄的、闪闪发光的花朵, 温暖的太阳, 明亮的蓝天, 飞起来比空气还轻的小天空———蝴蝶, 空中飞舞的小鸟, 说悄悄话的小草, 还有小雏菊, 蜘蛛网上闪光的露珠……

有没有跟这只小老鼠一样, 被这个美好的世界所吸引呢?读者跟着小老鼠进入一个清新自然、无忧无虑的世界。其实小老鼠看到的世界, 也是幼儿看到的世界, 也是每个成年人在幼年时看到的世界。但是匆匆数年, 很多大人忘记他们曾经是孩子, 因此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 更适合成人。《世界真好》还传达了这样一个讯息:请以温柔的好奇对待这个奇妙的世界, 也借老鼠妈妈之口表达了人人平等的普世精神。幼儿对这本书的喜爱和理解程度超乎成人的想象。他们爱那只萌萌的充满好奇心的小老鼠, 爱那只去寻找小老鼠的老鼠妈妈, 也爱那个属于我们每个生命可以分享的世界。这个绘本跟中班的幼儿一起分享, 活动过程分析如下:

1. 活动概况

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开展绘本教学活动, 幼儿在地毯上围绕教师坐成半圆, 共有九名幼儿参与活动。教师采用绘本组织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在白板上绘画帮助幼儿回忆绘本内容。主要采取提问、猜测的方法开展活动, 幼儿参与性较高, 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2. 绘本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通过教师教案和活动前的访谈得知, 教师将《世界真好》划分为语言领域的活动, 绘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下:

(1) 能复述小老鼠探索的世界都遇到了谁, 认识了什么。

(2) 保持好奇心, 发现身边的美好, 感受到世界真好。

(3) 愿意参与活动, 积极发言,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活动目标可以看出, 第一个活动目标属于技能目标, 第二、三个目标属于情感目标。《世界真好》中有很多对话, 适合幼儿表演, 还有金黄的、明亮的、软软的等形容词, 是一本很好的语言领域的素材, 教师将其定位语言领域比较合理。如果教师在这些丰富的形容词上引导幼儿记住并使用, 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难免落入故事教学、倾向于认知方面的俗套, 也埋没了这本美好的绘本。难能可贵的是, 该教师并未如研究者所料, 反而抓住了绘本的精髓:生命教育。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绘本故事, 让幼儿了解故事概况, 从而为将幼儿引向尊重生命、感受世界的美好奠定了基础。从整个教学活动来看, 基本实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 幼儿能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说出小老鼠冒险之旅中遇到的所有事物和景象, 也对教师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个个高举小手, 争相发言。尤其在回答“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觉得世界真好”的问题时, 幼儿提及父母亲人, 小脸上洋溢着一脸的庄重严肃。那一刻, 眼前的每个幼儿都蕴藏着成人所没有料到的巨大能量。他们虽然不过三四岁, 但对爱的理解力、感受力令人吃惊。也证明了幼儿可以理解绘本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层内涵。

3. 活动导入方式

由于该绘本是班里一名幼儿带来分享的, 教师在导入环节中直接出示绘本后, 告诉幼儿绘本的分享者, 幼儿对分享者道谢。然后教师展示绘本封面, 点读出图文作者、译者和出版社, 并向幼儿展示, 这一过程用时不长, 乍看无用, 实则向幼儿渗透一本书的封面构成, 让幼儿对书有进一步了解。接着问幼儿封面上的小老鼠在干什么, 表情怎样, 为什么开心等问题, 引发幼儿讨论, 从而引出故事。从幼儿的反应来看, 活动导入效果较好,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幼儿学会感谢与之分享的人。

4. 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 教师灵活的运用了提问法、讨论法、绘画法 (幼儿说教师画) 等教学方法。本教学活动中, 教师提问多达三十余处, 且多集中在教学后半部分。教师所提问题多是让幼儿发散思维的开放性问题, 共有19个开放性问题, 没有唯一答案, 幼儿可自由发挥。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也多持肯定态度, 给幼儿以继续回答的信心。在教学活动的后半部分, 教师先提出几个与绘本内容相关的识记性问题, 带幼儿一起回顾故事, 并采取边回顾边在白板上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和总结。再根据绘本生命教育的深层内涵, 提出系列开放性问题, 引导幼儿向感受世界真好的主题靠拢。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出现幼儿的回答与教师期望不一致的情况, 教师曾尝试通过另一助教和自己的回答引导幼儿想自己的预期目标靠拢, 但并未成功。为此, 教师并未强制幼儿按教师的想法思考, 而是尊重幼儿, 跟随幼儿的节奏, 允许幼儿自由讨论, 将教学目标临时改为发现身边父母亲人的爱和温暖, 给幼儿极大地肯定和鼓励。此外, 教学活动中, 还存在11个是否型问题, 幼儿回答较好, 对中班的幼儿来讲, 略显简单。还有6个不需要幼儿回答的无效问题。

5. 延伸活动

篇4: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作简单的连环画。

3、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3、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鱼,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出示图片一)

2、回家路上,鸡妈妈问道,前面有一条河,我们怎么过去呢?(出示图片二)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4、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说给同伴听。

5、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鸡过河》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集体阅读,主要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学会仔细观察阅读的习惯,让幼儿学习如何看图说话,启发幼儿开展讨论,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角色对话、情景模拟、动作模仿等。

帮助幼儿学会抓住图中的重要元素,如:人物、景物等的变化,并请幼儿学会思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锻炼幼儿看图说话中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通过孩子主体学习的过程,发展幼儿自身能力,达到教育效果。

篇5: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的出生和过程

2、能记住故事情节,并尝试角色表演故事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鸡妈妈贴画小鸡贴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一猜(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这只小鸡尖尖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浑身毛茸茸的,是不是很可爱啊!

二、出示小鸡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出生的吗?(幼儿举手回答)出示鸡蛋,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

在鸡蛋的孵化过程中,小朋友们知道鸡蛋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进入下一环节)出示图片,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和长大的1、小朋友们,这是最初的鸡蛋,你们仔细的看,蛋壳里面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2、在鸡妈妈的孵化下,过了几天,蛋壳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第二张图片)

3、在鸡妈妈的孵化下,又过了几天,蛋壳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次出示到第六张图片。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录音)

1、小鸡刚从蛋壳里出来是什么样的?

2、小鸡睁开眼睛发现了什么?

3、我们来模仿一下小鸡抖翅膀。

4、引导幼儿学说小鸡和鸡妈妈的对话。

四、鼓励幼儿角色扮演(教师当鸡妈妈,幼儿当小鸡)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到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了解一下自己的成长足迹。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来自生活。在活动中,我首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出示一只出壳不久的小鸡和鸡蛋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再以非常形象的图片,通过引导孩子看、思、说,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欣赏故事,学习语言。最后的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观察、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篇6:中班语言教案:离群的小鸡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内容,能大胆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世或集体。

活动准备: 1.图片

2.立体小鸡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一,幼儿仔细观察,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草地下有谁? 2.鸡妈妈带着小鸡在做什么? 3.鸡妈妈对小鸡们怎么说? 4.小鸡们跟着妈妈,小黄鸡怎么做?(二)出示图二

1.小黄鸡走致电了什么地方?谁来了? 2.野猫想干什么? 3.小黄鸡怎么做?(三)出示图三

1.谁赶来救小黄鸡? 2.鸡妈妈是怎样救小黄鸡的?(四)出示图四

1.鸡妈妈对小黄鸡说什么?小黄鸡是怎么说的? 2.以后小黄鸡会怎么做呢?

二、教师把四幅图片连起来讲一遍,问: 1.小黄鸡为什么会差点被野猫捉住? 2.离开大家的小鸡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的事?

三、游戏:母鸡和小鸡

篇7: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一、吟味品读感受语言音韵之优美

正如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 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 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汪曾祺本人也说过“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因素”, 因此散文要多读, 在读中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 体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葡萄月令》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 介绍了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 没有华丽的辞藻, 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描写。这时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多读, 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 然后“心通其情、意会其理”。

通过朗读, 引导学生发现, 文中很多句子亲切自然。比如很多句子以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下过大雨, 你来看看葡萄园吧, 那叫好看!”“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都搬了吧, 那也不够用啊!”“可是你得快来!明天, 对不起, 你全看不到了。”“哦, 下了果子, 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读到这些句子时, 仿佛感到作者正在与老友谈心、交流栽种葡萄的经验。反复吟咏这些语句, 就能品味出文中那温暖至极的人情味。

看似平凡朴实的语言, 但仔细品味却又妙语连珠。所以像这样的文本, 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反复吟咏, 可以有选择性地范读, 也可以有代表性地反复读, 读出语气、读出趣味、读出作者的情感, 读出语言的真味。

二、涵咏比较揣摩文辞语言之精当

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 一经赏析常常会支离破碎, 意境全无, 学生对于文章的语言之美之妙往往“只可意味难以言传”, 或者一旦言传出来就毫无美感可言。这可能与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强有关, 也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对于一篇散文, 教师应该设计多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的增、删、移、换、比较等手段去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 品味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

比如在赏析《葡萄月令》的语言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就先作了一个赏析示范:“葡萄粒长了一点了, 一颗一颗, 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按照我们通常习惯的表达方式, 这句话该怎么说?

生:葡萄粒长了一点了, 像一颗一颗绿玻璃料做的硬的纽子。

师:这是常规的表达方式, 可是作者为什么没有这么写呢?

生:文中的句式和标点的使用有强调的作用, 突出了葡萄的特点。

师:有道理。听老师把这两句话放到一起读:“葡萄粒长了一点了, 像一颗一颗绿玻璃料做的硬的纽子。”“葡萄粒长了一点了, 一颗一颗, 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语意有何改变?感情一样吗?

生:感觉作者观察特别仔细, 把葡萄生长过程中每一点小小的变化都捕捉到了, 感觉作者特别关心葡萄似的。还有, 短句读起来更富音韵美。

……

在赏析的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恰当时候、恰到好处地对个别词句进行变化、比较, 就能引导学生发现平淡语言外表下的独特的意蕴。长期这样引导训练, 就能让学生找到品味语言的方法, 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生1:“黑色的土地里, 长出了茵陈蒿。碧绿。”一句中, 句式上巧用倒装, 强调“碧绿”, 黑土地、碧绿茵陈蒿, 几个简短的句子, 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富有活力生机的画面, 这也是葡萄出窖的最佳时机。如果这样表述“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碧绿的茵陈蒿。”就过于平常了, 少了一点韵味。

生2:“树醒了”“树枝软了”“树绿了”, “醒”用拟人的手法, 把树写活了;“软”写得很形象, 也很富动感;“绿”写得富变化感、色彩美。几个词为我们勾勒了一副春回大地的流动变化的画面。而且句子简短, 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音韵美。如果用长句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汪曾祺说过:“语言像树, 树干树叶, 枝液流转, 一枝摇, 百枝摇, 它是‘活’的。”“文章的语言看上去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如‘老翁携带幼孙, 顾盼有情, 痛痒相关’。”因此,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涵咏、比较、品读、玩味, 琢磨其中的一句话, 一个词, 甚至一个字一个标点, 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效果。只有这样, 文本才会逐渐变得饱满立体起来, 语文课堂才会逐渐变得充实而有味。

三、咀嚼玩味品味文章情韵之悠长

言是思想的载体, 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 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 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要想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还得品其语言想见其为人,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

《葡萄月令》是一篇状物散文, 它描写的首先是物, 但其次又不是物, 因为字里行中融入太多只属于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 因此它写的可能还是“人”。正如徐卓人在《永远的汪曾祺》一文中这样写道:“把葡萄这颗小小的生命一月月写来, 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得引导学生回归文本, 咀嚼文字, 玩味语言, 带领学生沉入到言语的世界中, 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 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人文美和汉语的独特魅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韵味。

在《葡萄月令》教学过程中, 笔者就设计了“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环节, 让学生通过品析语言, 咀嚼词语去看描摹文字背后的那个“人”。而学生在品读中发现, 文章无论是写葡萄的生长还是劳作的现场, 作者都是一边儿描摹着, 一边儿在欣赏着, 带着浓厚的兴味。特别是有这么几个场面描写“不大一会, 小叶就变了颜色, 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 绿了。”“葡萄粒长了一点了, 一颗一颗, 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浇过了水, 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 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若不是用了善于鉴赏的一双眼睛和一对耳朵去看去听, 岂能细致微妙地捕捉?

总而言之, 散文教学离不开品读语言, 在玩味语言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发现语言文字之美、作者写作技巧之精, 还能体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那份至真至美之情。不管语文教学多么需要“人文”, 语言始终是走进文本深处的最重要的“抓手”, 忽视语言的语文教学, 就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

摘要:散文教学离不开品读语言, 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语言为抓手,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 揣摩咀嚼玩味, 沉入到语言的世界里, 从音韵到词韵到情韵, 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 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的魅力和文本蕴含的丰厚的人情韵味, 从而让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

关键词:散文,语言,品味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文论[M].江苏文艺.1994.

篇8:小鸡出壳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2、尝试用完整清晰的语句讲讲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理解画面的图意。

活动重点:了解小鸡一家和朋友们给他的鼓励,知道在一起很快乐。

活动难点:尝试用完整清晰的语句讲讲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活动准备:ppt、笔记本电脑、背景音乐、幼儿人手一份情景图,4幅大情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宝贝们,来来来,请坐啊。今天呀,叶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快乐的一家”,咦,这一家会有谁呢?竖起耳朵听一听,你就知道了。ppt1播放画外音(母鸡、公鸡的叫声,反复几遍)

2、教师:这会是谁的家呢?(是鸡的一家)你怎么知道的?(我听到母鸡的声音、我听到公鸡的声音)一起来看看!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ppt2(教师出示母鸡一家的ppt图)哟,你们真棒。猜对了,瞧,这是多么快乐的一家。瞧瞧,这家里有谁呀?幼儿观察画面进行讲述。

3、师: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这个家里有鸡爸爸、鸡妈妈还有一大窝的蛋宝宝。鸡爸爸和鸡妈妈真希望能够快点孵出小鸡来。咦,怎么样让蛋宝宝快点长大?宝贝们来想想看。(幼儿自由发言:给他多吃点饭。)师回应:哟,鸡妈妈也这样想过。可是鸡宝宝被蛋壳包住了,小嘴露不出来,吃不着。还有其他办法吗?幼:可以抱抱她。师:对对对,给他一点爱,他就会努力。)

4、师:鸡妈妈听了你们的话,她也在动脑筋,她知道有个好办法。从那天起,鸡妈妈开始伏在蛋上孵蛋了。ppt3:鸡妈妈开始孵蛋宝宝了。看,鸡妈妈会和蛋宝宝说说悄悄话了;鸡妈妈每天会摸摸蛋宝宝。

5、师:很多蛋宝宝都长大了,过了二十几天后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听。ppt4小鸡叽叽的哥哥姐姐蛋壳裂开来。ppt4:鸡蛋裂开的图片。师:发生什么事啦?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6、师:是呀,小鸡们要出来了。我们来数数,出来几只小鸡。ppt5:裂缝的蛋壳变成一只只小鸡,点一下鼠标,蛋壳里跳出一只小鸡。

7、师:几只小鸡出来了?还有小鸡没出壳吗?我们来找找。呀,这里还有一只。鸡妈妈说:小鸡叽叽,快出来呀。咦,他怎么不出来呀?宝宝们猜猜小鸡叽叽为什么不出来呀?幼儿自由讲述。那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画外音:呜呜呜,我害怕呀!我不想长大。

8、师:哟,我们来说说,小鸡长大是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长大好在什么地方呢?你们来说说,告诉小鸡叽叽长大好不好?幼儿讲述长大是一件好事情的理由,幼儿说一个理由,ppt上跳出一个爱心。5个理由

9、师:哟,长大有这么多快乐的理由,5个理由。小鸡叽叽说:恩,那我要出来了。师:那我们给小鸡加加油好哇?来。加油加油!哟,看看,小鸡叽叽出来了,真棒呀!

10、ppt6:师:瞧,刚出壳的小鸡真小呀,又是浑身湿漉漉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你有些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它长大。(幼儿自由讲述)

11、师:恩,看看鸡妈妈、鸡爸爸和所有的哥哥姐姐们都是怎么帮帮他的。该怎么帮帮它呢?看,鸡妈妈和鸡爸爸、哥哥姐姐都行动起来了。它们为它都做了些什么呢?来,自己去拿一张看看,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鸡叽叽的?幼儿人手一份画面在桌子旁边坐下来说说。

12:师:看完了吗?好,来,坐到我身边来讲给我听听。我们一起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我看到鸡妈妈照顾她。鸡妈妈是怎么照顾的?鸡妈妈喂小鸡叽叽吃小虫子。这时候教师在孩子说的时候出示他说的大的画面。哦,鸡妈妈喂小鸡叽叽吃虫子,小鸡叽叽可以长大。

13、教师总结:(围绕四块板块内容小结)

14、ppt7:小鸡叽叽在他们的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ppt展示出小鸡叽叽从湿漉漉的样子逐渐变成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黄鸡)看,他变得强壮有力了。鸡爸爸和鸡妈妈都赶过来,高兴的说:哟,我们的小鸡叽叽终于长大了。太好了。看,快乐的一家出发了,来到了草地上跳起舞来。(播放小鸡出壳音乐)

8、故事讲完了,现在你知道小鸡叽叽是怎么从蛋宝宝变成小鸡了,神奇吧!让我们再来和小鸡叽叽一起回忆一下它的出生故事吧!(播放音乐背景,完整讲述故事)

三、结束延伸:

篇9: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使他们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此次活动《不听话的小鸡》旨在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积极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自救的具体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有高昂的情趣,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用适当的动词讲述小鸡遇险和得救的经历,学习新词:捉、跳、扑、飞快、跑、难为情。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图片观察,大胆想象,并进行表达,明确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讲述。

3、知道不能随便离开集体,保证自己的安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四幅,箭头标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妈妈为了你的安全会说什么啊?那你们听不听妈妈的.话?老师有个故事叫《不听话的小鸡》,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小鸡它怎么不听话?请2-3名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感知理解图片

(出示图一)

1、图片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学习动词:捉。请2-3名幼儿回答。

2、鸡妈妈为了鸡宝宝安全,会对鸡宝宝说什么呢?幼儿观察图片,学说鸡妈妈的话。

3、鸡宝宝怎么做的?

小黄鸡和别的小鸡一样?它在做什么?先请2-3名幼儿回答。

(出示图二)

1、图上发生了什么事?请个别幼儿回答。

2、老猫怎么样的?小黄鸡怎么样?一起学学做做。学习动词:跳、扑。引导幼儿观察老猫和小黄鸡的动作。

3、它会说什么?谁能把动作说出来?幼儿回答。

4、谁会来救它啊?怎么来的?学学鸡妈妈的动作。学习词语:跑、飞快。

5、请一名小朋友把这幅图完整讲给大家听一听?(完整讲述图一、二)

(出示图三)

1、小黄鸡得救了吗?

2、鸡妈妈是怎样救小黄鸡的?(引导幼儿做动作来想象鸡妈妈是怎么赶走老猫的,请幼儿表演)看看它的动作?谁能把它说出来?

3、老猫怎么样了呢?

(出示图四)

4、鸡妈妈对小黄鸡说了什么?

5、小黄鸡又对妈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妈妈小黄鸡时,小黄鸡是怎么表现的?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谁会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说给小朋友听?幼儿看图自由讲述。

引入新的讲述经验

图二:看看哪件事情先发生的呢?老猫、小黄鸡、鸡妈妈应该先说谁?再说谁?最后说谁?用箭头怎么标示呢?请1-2名幼儿讲述,其他幼儿仔细倾听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接着看图一、图三、图四,继续引用箭头进行标示。

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师生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完整讲述。

幼儿看着图片完整讲述。

三、讨论

1.平时我们外出活动时,可以离开集体吗?为什么?

2.离开了集体可能会发生什么状况?

3.幼儿讨论并讲述。

4.幼儿用绘画表示出来。

四、教师总结性讲述

1、这四幅图画组成了一个故事,叫不听话的小鸡。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完整讲述。

3、小结。

课后反思:

篇10:中班美术《可爱的小鸡》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可爱的小鸡》教学反思

幼儿及教材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用各种线条和简单图形表现物体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的能力。本活动中的小鸡形态可爱,构成简单,能通过大圆、小圆和脚的不同摆位来变换小鸡的动态,在用圆的组合来表现动物动态的过程中,让幼儿初步学习用不同的组合来表现多种形态的小鸡,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成功之处:

1、用PPT和儿歌的形式引出小鸡,让幼儿在有趣的学习中了解小鸡的创作方法

利用PPT和儿歌的形式给幼儿出示小鸡,在动画和儿歌的同步分解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到怎样通过大圆与小圆的组合画出了小鸡。幼儿对儿歌很感兴趣,在一遍遍老师和幼儿操作示范时都能主动跟着把儿歌说一说,用小手在空中一起画一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在不但了解巩固小鸡的创作方法。

2、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幼儿的创作提供支架

用不同的大圆、小圆的组合来表现小鸡的多种形态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为了能攻破这个难点,我向幼儿提供了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我首先利用PPT向幼儿呈现在草地上做着不同动作的小鸡,通过提问:“它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去观察,让幼儿了解原来小鸡在做不同动作时大圆和小圆的位置是不一样的。然后我向幼儿提供大圆、小圆的教具组合,让幼儿在图片欣赏的基础上自己来摆一摆不同形态的小鸡,为幼儿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及整改:

1、时间分布不到位,缩短了幼儿的创作时间

在活动过程中,我为了让幼儿多了解、多欣赏不同形态小鸡的特点,在第二环节“看一看、说一说,了解小鸡的创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对其主要特征的认识”用时较多,导致后面幼儿创作时间比较紧凑,没有为幼儿提供很好的创作空间,只有较少的幼儿能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小鸡的创作并进行适当的背景添画。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要分配到位,更要在活动过程中能掌控好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进行创作。

2、在摆一摆环节,对幼儿的语言引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创作时思维有所定固

篇11:中班语言活动:快乐口袋

1.理解故事的内容, 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快乐。

2.积极参加讨论,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能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制作“快乐口袋” (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 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 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台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

2.故事《快乐口袋》的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问一问———设置疑点,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快乐口袋”, 提问并导入课题。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 你们看, 口袋上有什么呀? (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 口袋里装了什么呢? (老师打开袋内的随身听开关, 里面播放出一些快乐的话语。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 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我画的画被放进橱窗里展览啦,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妈妈生病了, 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 妈妈夸我懂事了,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2.听一听———欣赏故事, 体验作品。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 听完故事后层层递进地提问, 使幼儿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用语参考:快乐口袋有什么作用?小动物对着快乐口袋说了什么?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3.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 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对着“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 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 你们平时遇到过快乐的事儿吗?你们能像小动物一样也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说吗?

4.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使幼儿明白快乐是靠自己发现的、能与别人分享的, 使别人得到快乐的人自己才最快乐。

活动延伸

将教具“快乐口袋”放置在活动室一角, 鼓励幼儿平时将自己的快乐事儿告诉“快乐口袋”或用绘画的形式将快乐事儿画下来, 插入袋内。教师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听袋内的“快乐心语” (录音) , 看快乐图画, 帮助幼儿进一步发现快乐、分享快乐、获得快乐。

附故事:快乐口袋

森林里, 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劳动、游戏, 个个都是要好的朋友。

这天, 小猴在河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这个口袋只能装一样东西, 那就是快乐。只要你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出来, 你的快乐就会被装进去。这口袋太神奇了!

小孔雀跑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在舞蹈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青蛙跳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在稻田里捉了许多许多害虫, 看到庄稼长得这么好,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鸟飞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妈妈病了, 我捉了虫子喂妈妈吃, 妈妈说我是懂事的好孩子,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象走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昨天卷了许多木头帮山羊爷爷盖房子, 看见山羊爷爷住进了新房子,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猪也来了, 对着口袋不好意思地说:“我, 我昨天打针没哭, 妈妈说我变得勇敢了, 我心里可真快乐。”

听了小猪的话, 小伙伴们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么多快乐钻进了口袋, 口袋一下子变得鼓鼓的。

小猴挠挠头说:“你们说了这么多快乐的事情, 我也要说一说。”小猴想了想, 对着口袋大声说:“我有这么多好朋友, 心里真快乐!”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小动物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 森林里着了大火, 烧死了许多许多树, 小动物们的家没有了。小鸟和小猪伤心地哭了起来, 大家都很难过。小猴忽然想起一样东西, 那就是快乐口袋!

小猴飞快地取出快乐口袋, 悄悄地解开了口袋上的绳子。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小伙伴们一下子想起了以前许许多多的事情, 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小象站起来说:“大家别难过了, 以前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盖新房子, 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生活得快快乐乐。”“对, 对!”小伙伴们一齐答应, 他们马上动手盖新房子。过了几天新房子盖好了, 他们又开始种树、养花, 自己的家变得更加漂亮了。

篇12: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活泼,特别喜欢体育游戏,但游戏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不强,所以户外活动应选择简单易学,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老鹰捉小鸡》这一民间游戏易懂、易学,动作简单有趣,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的很开心,非常适合小班孩子玩。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反响本领,学会躲闪。

2、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弘扬我国民族文化。

活动准备:

宽敞平坦的活动区,鸡妈妈、老鹰的头饰;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鸡妈妈领着小鸡在草地上找食吃,忽然天上飞来了一只大老鹰,小鸡们吓的大喊:“妈妈救命”鸡妈妈大声说:“孩子们快排好队,到妈妈身后来。听妈妈的.口令。”老鹰”扑来扑去,心里盘算着怎样抓到小鸡。可是”鸡妈妈”紧紧地护着小鸡,使老鹰很难有下手的机会。老鹰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突然猛一转身,向着小鸡扑了过去。鸡妈妈见状,大吃一惊,张开了她的双翅迅速挡住了老鹰的去路,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们。而小鸡们可听话了,也一个拉着一个,左躲右闪,不让”老鹰”抓住。

教师:孩子们,鸡妈妈是不是很勇敢?小鸡是不是很听话?

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你们听老师的话吗?

幼儿:听话

二、开始游戏

(幼儿扮演小鸡,一位老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老师扮演老鹰)

师:小鸡宝宝们,鸡妈妈我呀想带你们出去玩玩,你们想去吗?鸡宝宝按顺序排好队,跟着妈妈出发吧。

(幼儿在童谣音乐声中,走进活动场地同时做准备活动并队列训练)

幼儿:老鹰来了

师:哎呀,谁来了?(老鹰来了)快到妈妈身后躲起来。

(师幼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三、归纳总结

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推不挤,注意安全。

四、儿歌韵律,放松活动

孩子们真棒,你们出汗了吗?我们一起休息休息吧!

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活动反思:

篇13: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学习根据单幅图片中的景色和人物,按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的方式讲述。

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大象救小鸡》课件,单幅故事图片人手一张,故事要素标志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讲清楚一件事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些谁?(同时出示要素标志)

2、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表情,猜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及结果。(同时出示要素标志)

小结:我们在看一幅图讲故事的时候,要讲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这样就能把故事讲的清楚、明白,完整、好听。大家都喜欢听。

二、幼儿学习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讲述。

1、请个别幼儿尝试看图讲述,引导幼儿评议讲得是否清楚、完整、好听,为什么?

2、幼儿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获得完整讲述的体验,并给故事起名字。

3、每人一张图片(图片内容不一定相同),练习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进行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讲述。

4、请个别幼儿讲述图片里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三、活动延伸:

故事图片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选择、互相讲述。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领域中看图讲述活动,活动中教师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将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以图片符号出示,帮助幼儿学习看图讲述,掌握看图讲述的方法。在进行活动时,教师的图片符号应在简化一些,更贴近幼儿,使幼儿易于掌握。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讲述符号,这样孩子们会更喜欢看图讲述活动。

篇14: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水墨画的握笔和用笔方法,用毛笔的侧锋画椭圆,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姿态。

2、能大胆下笔,激发对水墨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欣赏内容简单的水墨画若干幅。

2、“群鸡”图片,电脑等。

3、小鸡玩具、宣纸、墨汁、毛笔、盘子、抹布、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小鸡,激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群鸡”,并讲述鸡妈妈孵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鸡,请上朋友帮鸡妈妈看看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长得怎么样?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小鸡长得很可爱,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还有尖尖的嘴,肚子底下长着两条细细的腿。它们有的抬头找妈妈,有的低头吃虫子,还有的在做游戏。

(2)出示小鸡玩具,变化小鸡的各种不同姿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提醒幼儿可画出各种神态的小鸡。“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2、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笔锋的基本用法。

师:“怎样用毛笔来画小鸡呢?请你们看老师是怎么画小鸡。

(教师示范)先用毛笔蘸颜料,让毛笔躺下来,稍稍用力画出小鸡的头和身体,身体比头画得大一点,再用勾线笔画出小鸡的嘴巴、爪子和眼睛。”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鸡妈妈现在要请小朋友给小鸡画像,它还想问问小朋友画的小鸡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指导幼儿,掌握用笔方法。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小朋友为它的小鸡画像。

教学反思:

让幼儿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让幼儿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开辟出了一块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

篇15:中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

2.尝试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大胆表现, 并以此展开想象, 创作对话。

活动准备

故事《逃家小兔》PPT (故事内容附后) 。

活动过程

一、看PPT, 熟悉故事名称

1.出示PPT (故事绘本的封面) 。

师:今天, 我们要一起看一个故事。快看图片上有谁?噢, 图片上有兔妈妈和兔宝宝。猜猜故事名字叫什么?

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师:逃家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小兔子离家出走的故事.

二、听故事, 理解故事中的关联关系, 学说对话

(一) 讲述第一组图 (逃跑)

1.播放课件: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 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

2.提问:家里有吃的, 有玩的, 小兔子为什么想逃走呢?听到这样的话, 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听听妈妈怎么说的!

3.播放妈妈说的话:“如果你逃走了,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4.提问: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 第二组图 (小兔子变成小鱼)

1.师:可调皮的小兔又说:“如果你来追我, 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

3.观察画面细节。

(1) 师: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的?妈妈为什么用胡萝卜去“钓”小兔呢?

(2) 小结:兔妈妈知道她的宝宝最喜欢吃胡萝卜了, 这样做既可以让小兔心甘情愿地跟兔妈妈回家, 又不会伤害小兔子。原来兔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诵, 学习句型:“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师:现在, 我演兔妈妈, 你们一起演我的兔宝宝, 我们来说说小兔子和妈妈的话。

(三) 第三组图 (小兔子变成石头)

1.师:可是, 小兔子不想被妈妈抓住, 于是他又变了, 他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 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让你抓不到我。”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 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

3.小结:兔妈妈背着行囊, 年纪也大了, 爬这么高的山累不累?很辛苦, 但兔妈妈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把小兔找回家。

(四) 第四组图 (小兔子变小花)

1.师:可小兔还是想逃走, 他又对他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 我就要变成小花, 躲到花园里。”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 我就变成园丁, 我还是会找到你。”

2.提问:兔妈妈变成了什么?小兔子又变成了什么?

3.猜猜兔妈妈篮子里装的是什么?兔妈妈篮子里为什么要放着小草呢?

小结:兔妈妈知道她的宝宝也喜欢吃小草, 这样做可以让小兔跟兔妈妈回家, 这些小草也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哦!

(五) 第五组图 (小白兔变小鸟)

1.提问: (1) 可是小兔子还是不想被妈妈抓住, 你们看他又变成什么了?谁能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把话说完整? (2) 妈妈这时又变成什么了呢?

2.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兔子和兔妈妈怎么说的。

(看课件) 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 我就要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树, 好让你飞回家。”

3.两位幼儿表演动作, 其他幼儿说句子。

(六) 第六组图 (小白兔变帆船)

1.提问: (1) 小兔子越聊越开心, 快看他又变成什么了? (2) 这回兔妈妈变成什么了?引导幼儿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把话说完整。

2.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兔子和兔妈妈怎么说的。

(看课件) 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树, 我就变成小帆船, 飘得远远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 我就变成风, 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七) 第七组图 (小白兔变空中飞人)

1.师:小兔还是不甘心, 他又变了! (看课件) 他说:“如果你变成风, 把我吹走, 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 飞得高高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什么?孩子们, 看看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 你觉得危险吗?

小结:但是兔妈妈特别爱小兔子, 为了把小兔子找回家, 她不怕危险。

三、引导幼儿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来创编小兔和妈妈的对话

提问:1.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 你会变成什么?谁愿意当小兔子变一变?

2.妈妈会变成什么来找到小兔子?谁愿意当兔妈妈也变一变?

四、教师讲述最后一段

1.师:这时, 小兔有点纳闷了, 他想:为什么无论我变成什么, 妈妈总能找到我呢?原来妈妈是那么爱我呀!于是, 他决定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看课件)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在半空中,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 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小兔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 当你的小宝贝吧。”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

2.提问:最后小兔子跑到哪儿去了?

小结:这只逃家小兔最后还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3.师:给小朋友留个小任务, 回家和妈妈也玩一下这个爱的“捉迷藏”游戏, 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 你会变成什么, 看你妈妈能不能找到你。

五、游戏结束

师:我们一起来玩《逃家小兔》的游戏吧!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个石头, 两个石头, 找不到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片布, 两片布, 我是章鱼, 我不是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个剪刀, 两个剪刀, 我是你们的大白兔。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个石头, 一个剪刀变成小白兔。

附故事

逃家小兔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 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如果你逃走了, ”妈妈说,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妈妈说,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妈妈说,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 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花, 躲在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 ”妈妈说, “我就变成园丁, 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 找到我了,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 ”妈妈说, “我就变成树, 好让你飞回家。”

“如果你变成树,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帆船, 飘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 ”妈妈说, “我就变成风, 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风, 把我吹走,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 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 ”妈妈说,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在半空中,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妈妈说,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 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篇16:中班语言:《小鸡看世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练习s形循环跑,锻炼动作协调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老鹰头饰、小鸡头饰

活动过程:

1、开始:老鹰、小鸡同时进入活动场地,一起做热身运动。

2、游戏:

(1)选老鹰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跳选平时性格内向,不主动参与的幼儿。把老鹰的机会让给这些孩子。

(2)整理队形

老鹰站最前面,小鸡排好队,试着抓一抓

(3)老鹰飞到地平面

师:“快跑呀,别让老鹰抓着了”

引导幼儿不停变换队形,避开老鹰,不让老鹰抓着。

3、活动结束。

4.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要想不被抓,就必须整体配合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思,团队意思,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幼儿体力明显增强,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大部分能主动参与活动,极个别不配合,教师要关注他们,培养他们的活动兴趣,改变他们的孤僻倾向。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我对班上的幼儿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能以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个别幼儿理解不清教师的指令,我不厌其烦给他们解释示范,让他们明白我的指令,让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出现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促使幼儿全体全面谐调发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发号指令,亲自指挥活动。

上一篇:最充实的暑假生活(The summer holiday I enjoyed most)下一篇:师德活动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