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300字作文

2024-05-19

浅谈生活300字作文(共14篇)

篇1:浅谈生活300字作文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缺点时,发现以后自己却有许多难言之隐,这就叫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所以就要去努力改变,改变的同时也有许多困难……

改变的地方有很多。当你减肥时,远离了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当你改变学习的方法时,你又觉得不适应;当你遇到倒霉的事情时,你想改变它却改变不了……终于在我的努力下攻克难关。

在我写作业的时候经常看到别人左顾右盼,不进入正题。做作业时好多题不会。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来。就像是被高科技缠绕了一样,怎么出都出不来,这样不但改变不了现实,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就让我们去认真的做每一项功课。加油,努力吧!终于在专心致志的努力下,攻克了难关。

我们经常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家长经常拿别人跟自己作比较,就比如说我,每次听到这些话以后我就心痛不已,像针狠狠地扎到我的心里。在这里是永远改变不了的。除非你努力学习……

虽然有一些简单的事可以改变,但……命运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其它的我们只能努力去做,就会成功。

改变从自身做起,过后回想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篇2:浅谈生活300字作文

做完作业,陈老师叫我和陈家旭一起去操场踢足球。说起来可真有趣呢!

我和陈家旭两个小人组成了一队,陈老师一人一队。开始踢球了!只见陈老师一个飞腿,“唰——”的一声,足球像个小炸弹似的射了出去。眼看球就要落地了,陈家旭眼疾手快,他左脚稳住足球,右脚用力一踢,“骨碌骨碌”,足球不偏不倚地正好滚到陈老师的脚边。“哈哈,你们两个小家伙可要吃大亏啰!”陈老师的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话音刚落,又一个炸弹向我们砸过来。“啪”,足球落到了地上,我俩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陈家旭一脸的沮丧,拍着脑门子说:“早知道我就去接球了!”

虽然,我和陈家旭怎么都赢不了陈老师,但我们玩得还是不亦乐乎。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

篇3:浅谈生活300字作文

一、鼓励“仿”写范文, 消除畏难情绪

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 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 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 不能照范文死搬硬套, 例如, 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 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 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但它确实存在。因此, 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 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 我让学生学习课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 仿写了《从教室到宿舍》。学习了《春》一课后, 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 我让学生仿写了《秋》。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 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 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 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并非仅是语言训练和作文技巧的掌握, 离开了人的发展, 离开了真实生活, 作文就将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犹如关在屋子里放风筝, 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 风筝都是无法高飞的。“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所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应生活之需, 切生活之用, 为真情、为兴趣、为实际、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 一句话, 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

学生在写作文时, 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 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素材之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 知识贫乏, 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中学生积累材料, 主要通过阅读和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 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 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 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学校地处农村, 条件差, 没有图书馆, 因此我在班内设一个小书架, 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 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看书。另外, 我们还鼓励学生到有书的人家去借阅图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 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

学生在有书读的情况下,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 首先得问自己, 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读目录, 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 反复诵读, 在读中自悟, 在读中自得, 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 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接下来, 再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 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 把它们记下来。读完全书以后, 回顾全文内容, 根据要点列成提纲, 从而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读书笔记。

三、创新作文评价, 让学生感受写作乐趣

学生经过辛苦的劳动, 写出一篇作文, 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 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因此, 老师在作文批改中, 要尽量多用鼓励的语言, 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 看到自己的进步, 提高写作的信心。对写得好的学生, 老师的肯定能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学生看到教师的评语后会受到很大鼓励, 激发写作热情。对那些作文较差的同学, 教师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 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 对缺点很多的作文, 也不能全盘否定, 应挖掘点滴“闪光点”。哪怕全文只有一句写得好, 也要提出表扬, 予以热诚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肯定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明白自己的作文虽有不少缺点, 但并非一无是处, 只要自己不断努力, 认真修改, 也能写出好文章, 增强了自信心, 产生了进一步尝试的愿望。同时, 中学生又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作文竞赛评奖、学校广播室发稿等鼓励性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让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作文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篇4:浅谈“生活化”作文教学

一、走进生活,丰富材料库。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例如, 我安排学生也写一写来自父母的关爱的文章,先在课堂上说一说。因为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说起来眉飞色舞,话题较广泛。之后就让学生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其中一位学生写到:有一次,我写作业到很晚。正当我在台灯下奋笔疾书时,妈妈悄悄地走到我的身后,从纸箱中挑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拿到厨房削去皮,递给我,临走时轻轻地掩上了门。虽然当时已经很晚,但是吃着苹果,我满身的劳累顿时化为乌有。灯光映在苹果上,竟使苹果也发出淡淡的光——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写作业。母亲又一次进来了,望着我疲惫的眼神,轻声嘱咐道:“早点睡,别累着。”我“嗯”了一声,心头泛过一丝酸楚,再尝那苹果,竟有些发苦——终于,写完了。我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门。母亲看着我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我大口咬着剩下的苹果,只觉得苹果甜得要命,一直甜到我的心头……

孩子能积累这些实在的生活中的素材,随着年级的升高一定能写出完美的文章来。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地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种植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庭的变化,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设计了《周末我掌勺》作文题目。要求孩子双休日在家里做一道饭菜。把制作过程写清楚,谈出自己感受。王茹萍是这样写做菜过程的:我先把蒜苔掐头去尾地择干净,用清水洗好,放在案板上,一刀切下去,感觉有点短,又一刀下去,又有点长了,结果,一把蒜苔被我切的七长八短。磕鸡蛋也很麻烦,第一次磕鸡蛋,竟然不小心将蛋黄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将鸡蛋打在碗里。接着,我往锅里倒油、放葱花,然后把鸡蛋倒进锅里。不一会儿,蛋香扑鼻而来。我赶紧把炒好的鸡蛋出锅,放在盘中备用,然后又按先前的顺序去炒蒜苔。油热了,我发现忘了切姜,赶紧把姜片切好,与蒜苔一起放进锅里去翻炒,加盐、味精,再把刚才炒好的鸡蛋放进去继续翻炒,再加香油。一道美味的蒜苔炒鸡蛋就新鲜出炉了。

“叮铃铃”门铃响了,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我做的饭,高兴地说:“孩子,你真棒!”看了妈妈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我第一次做饭,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是我却在这第一次中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乐趣。

语文习作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结果。言语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应的语言环境。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构成语言环境的重要材料。为此,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一个“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自主创编给自己的妈妈发一条短信,活动要求是健康,有情有意,祝福的,绝不能下载,每条在30-50个字之间,活动时间一周。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开始自己创编短信了,他们编写出的短信真实、真情、真话。这种习作实践也深受家长的好评,因为在实践中孩子们既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使感恩教育得以体现。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打牢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現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篇5:生活作文300字

生活,是人的品性。你的态度越好,生活的感受就不同,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生活,是人们的心灵。你的心灵是洁白的。感受真情的美妙就不同,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美好、安慰。

企活,是春天的阳光。你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你知道灿烂的日子就不同,它是那样壮丽而辉煌。那永恒的阳光,让我心中燃起爱的火花。

生活,是夏日的激情。你重温激情的快乐。得到的激情便与众不同,它是那样的散漫与豪爽。那夏日的冲浪,让我心中得以安慰。

篇6:生活作文300字

乡,顾名思义,乡土气息,每当读到这个字,就感觉如同一阵带有青草味的轻风吹了过来,使我感到无比的舒适。

那浓浓的乡风乡情,让你十分惬意,如走在长满青草间杂小花的乡间小路上,听着小鸟在田间欢快地歌唱,小精灵不时地从眼前飞过,偶尔转过那灵巧的头,来看看你,然后一展翅又轻轻地飞向那不远处的小树。

幽香轻送,那是田野间星点小花在呼吸,散发出诱人的花香,它虽然在这无人光临的乡野。

我的家乡在山里,虽然家里的地方很小,但我喜欢它,也怀念它,因为它充满着欢乐。但我不确定还能不能再见到它了。我和兄弟姐们种了一粒小种子,我不知道是什么种子,但我们知道那是我们对这里的怀念。

篇7:生活作文300字

如今站在高一的尾巴上,却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每一天都混淆在一起,让我产生了对岁月的错觉,似乎总是在冥冥之间不断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新生物,却从未给过自己要去接受的理由。心总是空荡荡,空荡荡,空荡荡的。

我的心中一直收藏着一种信仰,信仰是种爱。说不清楚也道不明。

篇8:浅谈小学作文生活化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一)享受校园生活

利用好每天在校时间,安排读、讲、说的机会。尽量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学生不但占有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写作素材,而且切实感受到了时时处处有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赞美生活。如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一句话教育。“给予永远比接受快乐!”“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让这些富有哲理又有教育意义的话,每天出现,日积月累,学生收获颇多。每天安排放学前的3分钟演讲活动,内容不限,天文地理、人情世态、社会自然,包罗万象,但不得重复;形式多样,可以是社会热点、焦点,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是日记、散文,也可是诗歌、故事,只要主题积极、健康,只要别人能从演讲中有所收获即可。同时对演讲技巧也作明确而细致的要求,教师一周评出一个演讲明星。每位学生都想在演讲中一展风采,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演讲机会,精心准备。有的家长也参与其中,为学生出谋划策,让故事讲得更精彩,班级也出现了读书热潮。同时课题活动与重大节日结合起来,如运动会上写的广播稿;比赛后写的赛后感想;迎“六一”、庆祝“教师节”提出的活动方案等等,多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机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感受家庭生活

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写些日记、留言条、请假条、书信等。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我们曾开展“今日我当家”学生家庭生活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用20元钱,真正的体验了当家买菜做饭的经历,活动中学生感受颇深:很多同学明白买菜要买既便宜又新鲜的;洗菜要用流动的水,不能长时间泡菜;切菜更需要长时间练就刀功;炒菜的学问更大:倒油前锅里不能有水,油热多长时间可以放菜等等生活常识。活动中有的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有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学会理财;也有在活动中只顾自己、不管父母的自私孩子,让家长看到了今后教育的方向。

(三)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实践后,再尝试练笔。如2008年发生雪灾时,组织学生为灾区的孩子送温暖活动,学生写的《雪中送炭———致南方受灾的孩子》感人至深;5.12地震期间,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关注震区情况,流着泪为汶川人民祈祷、写信、捐款捐物,这些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流露;在奥运期间,我们又参加“迎奥运促和谐”的征文活动,实验班学生的那份奥运热情被秦皇岛电视台录成宣传片,在《今日报道》节目中滚动播出。2009年借“家乡文化大搜索”主题队会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秦皇岛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美食特产等,从而写出了《夸家乡爱家乡》《做文明的秦皇岛人》等多篇佳作,做了两期校级优秀习作展览;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预防期间,通过写周记、出板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甲流知识,也让篇篇习作有了更多的读者。我们还组织学生逛超市,参加义务植树,寻找文明人,统计交通违规行为等社会活动。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感有了积蓄,从而激发了习作热情,进入描绘社会生活情境作文中去。

(四)引进自然生活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和学生一起来到学校对面的绿化带内寻找春天;去学校附近的汤河公园欣赏五月的牡丹、芍药,八月的荷花,九月的菊花,汤河水的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风。如“游汤河牡丹园”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花美,写出了《花儿朵朵开》的写景习作,也感受到了人们赏花、画花、爱花的热情,了解了汤河公园牡丹园的历史,现在牡丹的生长情况和有些游客摘花、踏花的不文明行为,写出了《花美人不美》等独特视角的习作,并和牡丹园的管理人员一起行动起来,写爱护花草的倡议书。

二、抓课堂主渠道,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

(一)改进作文课堂教学

1.改进作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写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加强了作文指导课的研究。对记实文指导做了“体验激趣+回忆再现+互动交流+方法引路=习作”的尝试:

第一步:激发兴趣,体验生活。精心设计导语、故事、活动、游戏等,拨动学生心弦,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如学生写《我的妈妈》,不妨先安排“采访”活动,让孩子们先去采访爸爸、爷爷、奶奶、姥姥、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问问他们眼中妈妈的形象,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妈妈,为写做好准备。

第二步:个体思忆,再现生活。采用多种手段,打开学生记忆窗口,再现生活细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优势,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图片以及配套音乐,自己录制的录像短片等真实的场景,将学生带入身边经常发生的小事当中,使他们如临其境。记得以《值日》为题习作,孩子们在留心观察值日后完成习作,初稿写得还是不尽人意。课上播放录制的值日场景,拿笤帚的姿势、扫地的动作、擦玻璃的神态;适当暂停定格,给学生以交流的时间,回忆自己值日时的点滴……学生交流后积极投入到写作当中,抓住了感动的瞬间,丰富了写作的内容。

第三步:互动完善,思考生活。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宽思路。如在比赛后,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交流赛后感受,小小的思想里,并不比老师想得少,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任何困难都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第四步:写好开头,构思立意。在写作时许多同学冥思苦想就是写不出来,有时七拼八凑但总觉得不满意。为了让学生写好习作的开头,向学生介绍好掌握的开头方法如:开门见山法、渲染气氛法、设置悬念法、名言、警句、诗歌引用法、故事导入法等等。学生在阅读到好的文章,也可在班里的“好书齐分享”时间里交流。教师坚持典型引路,视情况适时下水示范,帮助学生排除习作障碍。

第五步:笔述成文,记录生活。

有了前几步的铺垫,要力求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更不能瞎编,说假话。

(二)重视习作后的评改

学生的作文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不可能一次性写得很好。教师在批改的同时,积极指导学生自批自改。“批与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生批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学生写作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讲评,使他们成为评议的主角。在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评改作文采取了以下形式:(1)班级评改。挑选两篇对比性较强的学生习作,由习作者本人朗读后,全班同学参照讲评要点进行评议,进行对比评改,在充分肯定作者成绩的同时,找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客观评价。(2)分组评改。在集体修改之后,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评改。分组时,教师将学生按写作能力高低搭配分组,指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评改时,由组长朗读习作,其他组员认真听。读完后,组长组织组员发表对习作的意见,并由组长归纳小结后工工整整地书写在习作后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修改别人习作的同时,提高自己评价作文的能力和表达能力。(3)教师评改。教师批改时,不但要看原文,还要看小组对原文的批改,对双方都进行评改。教师批改时,要把学生在文章写作中表现好的方面(比如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好的词语等)都点出来,加以表扬,同样在不好的地方也应写明理由和修改意见。在每个学期的学期中和学期末对有代表性的师生共同评改后的学生习作加以展示,对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给予表扬。

三、通过多样的练笔,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同学习作。定期评比,评出班内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也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

(二)贴画日记

“贴画日记”(中年级)———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助推器。有些孩子在三年级学写作文时,不知从何下笔,甚至有个别学生连逗号、句号都不知从哪点。“贴画日记”———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我们通过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学生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从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三)网上阅读写作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网上阅读、写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博客平台交流、探讨,优化作文教学,更加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到此并没有画上个句号,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研究,将研究纳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力求当好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让学生在习作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假”“大”“空”“抄”“套”等现象,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广泛接触自然、社会生活,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习作素材,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品德、情感的陶冶。

篇9: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捕捉 素材积累 材料扩充 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受传统的教学影响,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把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了虚假的、机械的应付练习。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真话真情。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使学生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不再假大空,笔者认为,作文应该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出发。

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初中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教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二、积累素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初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学习《故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扩充素材

初中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好素材

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篇10:生活作文300字

我极不情愿地用一根手指翻开被子,再慢慢坐起来,穿衣服。这仿佛是高级慢镜头里放的慢动作。我眯着眼睛,驮着背走出了房间。

不过,妈妈每次早餐都会给我准备好多丰富的点心。一看到好吃的,我疲惫的身子一下子精神好多。

我细嚼慢咽,像一位公主。可是一看时间跑那么快,只能吃五分钟了!我又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赶紧狼吞虎咽起来。

我享用完美食后,坐着妈妈的电动车去学校,我又想睡觉了。于是,我靠着妈妈的背,打起瞌睡来。妈妈一下子骑到了学校。我只好坚持着背着重重的书包走进了学校。

还好,学校里有许多好朋友,有许多有趣的课堂,还有许多和蔼可亲的老师。我又精神起来了,开始认真学习。

放学后,我沿着东河慢慢走回家。一边听着鸟儿在枝头唱歌,一边看着太阳慢慢下山。小道两旁鲜花盛开,绿油油一片。真让我神清气爽!

篇11:生活作文300字

生活已是那么快,为何人们还不改本性呢?每当父母催促道:“快一点,快一点”的时候,你不会感到厌倦吗?每当你匆匆忙忙时,不会感到空虚吗?

慢,是什么?

慢,怎么做到?

我想,慢是翦翦秋风,带给我们清爽;慢是累累硕果,带给我们满足。

小径上,草儿微微向我们招手,风儿张开双臂,热情地向我们走来。耳旁传来阵阵小朋友们的嬉戏声,欢快而愉悦。路灯下,你在那里走着,闻着路旁的花香,心也静了下来。远处,好像有人在野餐,左挑右选,终于咬了一口,就一路这么悠闲的继续下去吧。

美好的,还在家里。拿出一包瓜子,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磕着瓜子。看累了,头就一歪,倚在沙发上,一睡就是一下午。醒来后,拿起一本书,细细品读,就能悟出许多道理,这是最开心的事了。

篇12:生活作文300字

有的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有的人却认为生活毫无意义。

生活要有天天向上的精神,

遇到困难了要想我是最棒的;

取得了好的成绩或成就也不要骄傲。

生活是要互相理解体谅的,

比如在生活中他人有了什么对你觉得不爽的事,

你要试着理解他体谅他。

生活是要团结的,

如果有了争议要坐下来和和气气的谈;

如果见到别人发生争议或者不愉快的时候你也要帮助他们,也让他们坐下来和和气气的谈。

生活就是这样,要互相理解帮助

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平凡。

魏县第一完小六年级:杨岩松

篇13:浅谈生活300字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创新思维

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中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是中学生展示其个性和才情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一篇作文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目前很多中学生怕写作文, 对作文训练普遍比较冷漠。认为没有东西可写, 或者不知道怎样写, 就算文章写出来了, 也存在种种弊端, 如:乱编瞎造, 套用范文, 缺少真情实感或不敢流露其真情实感;即使写了真事, 也要加以拔高, 结尾总是一片“形势大好”;选材狭窄, 内容“无我”、“无物”、“无情”, 缺少思想深度;语言不流畅, 文字功底差, 文学底蕴薄等等。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 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如何教会学生习作, 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一直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困惑、棘手的问题。那么, 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怕写作文的思想和不会写作文的担忧, 教师应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教学经验,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观察、感悟生活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观察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要传授学生观察知识、训练其观察能力, 培养其优良的观察品质和浓厚的观察兴趣,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

对一种事物的观察要有目的的进行, 比如让学生写题为《我爱秋天》的文章时, 老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回忆秋天, 讲秋天的主要特点, 然后组织学生去找秋天, 让学生看看湛蓝的天空, 树上的黄叶;再让学生去看秋天, 田野里一片金黄, 好一个丰收的季节;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 所体验到的秋天进行写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观察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单纯的观察, 学生往往只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表面现象, 要通过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 我们只有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比较, 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 指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作好记录, 积累感性材料。如作一些笔记, 哪怕是支言片语, 画一些图, 把一些现象特征、变化、经过等及时记录下来, 为观察总结作准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经历是作文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 平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是获得作文材料的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无不例外。他们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 就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不到长城难以体会到它的雄伟, 不到大海难以想象它的浩瀚。没有生活就写不出, 没有生活就写不真, 没有生活就写不细。只有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搜集、提炼材料, 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文章来。因此, 学生要写好作文, 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 用自己独有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才有可读性与魅力。所以, 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人一语、一点一景、花鸟虫草、风云变幻都是能给人某种感悟, 得到某点启示, 引起某些遐想,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出来便是一篇作文。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握写作规律并了解变化特点, 才能善于写。

二、阅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有言:“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俗话也说得好:“无布不成衣, 无米难成炊。”“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同样的道理, 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要想写好作文必须“积学以储宝”, 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 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 练习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那么, 积累什么呢?一是语言, 二是生活, 三是写作技巧。语言积累包括词语句式和名言警句。积累的途径有三个:一是从课文中收集和积累;二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整理;三是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如俗语、歇后语、儿童语言等, 听到后能及时记下来并整理。生活积累就是要热爱生活, 留心生活。生活积累包括生活见闻、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 生活材料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第一手材料, 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知所感写出来, 其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 才能打动人心。为了积累生活素材,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好生活周记或者日记, 将记事、状物、写人、议论等分门别类,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观察积累, 日积月累, 写作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丰富的素材。据说, 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 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 听他们谈奇闻轶事, 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 目之所见, 是铁门限”。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 写作必须深入生活,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 邻里纠纷, 街头巷尾, 商场一隅, 都市风情, 田园野趣, 大院清晨, 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最真实材料。

写作除了从生活中获取直接材料, 还可以从阅读中获取间接材料,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叶圣陶有言:“果能善读, 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 不必有意模仿。而思想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 其意在此。”在丰富的阅读中, 中学生可以体会怎样准确对语言进行运用, 使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得到完满解决。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创造。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 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要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 就要广泛阅读书籍。多读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不但可以丰富知识, 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要有利于知识积累, 有利于充实写作仓库, 就应该尽可能多的阅读。

我们除了积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 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 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 看到它深刻的本质, 引导学生对所积累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运用到写作中, 写作还要高于生活。

三、启发、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强调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 语文素质的提高, 集中体现在作文水平上, 因此, 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按照创新作文思维规律, 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启发:一是启发学生的纵向思维, 触类旁通, 仿写作文;二是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从相左或相反的角度观察事物, 去思考问题, 去创作文章;三是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纵横驰骋, 全方位, 多方面看待问题, 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关于启发, 在作文教学中, 我主要是运用例子来进行。一件衬衣, 几根火柴, 甚至只是几句安慰话, 都有文章可做。这就是“平中见奇”的启发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 就好像给了他们显微镜或者望远镜, 让他们能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细微的、深远的、伟大的、闪光的东西。那么, 我们如何变“平”为“奇”呢?我觉得, 既要有特定的环境设置, 也要有具体得细节描写, 还要有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我从课文事例联系到学生熟悉的老师, 让他们计算一道算术题:一位4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 每年上课250天, 教室到住房250米, 每天往返4次, 他一共走了多少里路?学生很快算出答案:这位老师一共走了四万里路。这个数字使学生们对这位老师油然而生敬意。他们深深感到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 既多么平凡, 又多么伟大:老师们比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走得还远。我又提问学生用这种算术方法还有哪些方面能计算出反映老师辛勤劳动的数字?同学七嘴八舌, 踊跃发言, 又算出老师家访走了一万多里路, 在讲台上站了三万二千多小时, 批改作文八万六千多篇……这些具体数字, 越算越“奇”, 越算越感人, 学生们不但深深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 而且真正掌握了“平中见奇”的选材方法和写作技巧。启发其创作灵感、创新思维。

除此, 还可以在作文命题上进行启发, 多让学生进行命题作文,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 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 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 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结冲动, 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 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 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 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 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 教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 注重灵活性。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 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根据自己的需要, 按照自己的爱好, 拓宽思路、畅所欲言, “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 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 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 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 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 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 这些正是学生作文所必备的。

作文要创新, 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自己写出的作文在学校、社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所能起到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情实感, 突破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 同时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抒写自我、真我,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 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就是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事中, 发现它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许多作品往往都是运用以小见大写法来反映时代风貌, 揭示其本质的。学生初学习写作, 因生活经历、见识有限, 要在几百字的短文中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内容是较为困难的。但只要能以小见大, 运用创造性求异思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联想扩展, 最终形成独创, 还是可以写出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的文章来的。如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 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 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 既没揭露敌人罪行, 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 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 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给小说主题以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这些内容都通过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 更真切动人。所以, 引导学生选择“小”时, 要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物, 注意思想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从“小”材料中挖掘出“大”的主题来,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写出新颖、有深意的文章来。

2. 联想和想象法。

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 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的思维活动。联想可以开拓我们思维的空间, 可以根据时间、空间、原因、结果和对比而引起联想。想象, 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 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是表现你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联想和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作文需要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 不只是科幻式虚构故事的想象作文需要想象力, 其他类型的作文也需要想象力的。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 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 使学生“看得”更广、更远、更深, 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 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 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表现力。想象力需要培养、诱导、需要挖掘。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平时, 在作文训练中, 多出一些能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文题, 对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引导:一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联想和想先的习惯, 尽量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开拓思路的作文题;二是唤醒学生丰富的记忆表象的储备, 善于从记忆储备中提取有价值的表象去进行类比、展现、想象、联想;三是引导学生善于打破时空局限, 创造出新的形象。如记叙文训练, 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线索,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写微型小说、童话、寓言、神话等。

3. 纵向思维法。

纵向思维,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 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 从侧面扩展和扩广, 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作文立意构思上运用纵向思维法, 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 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有次学生作文, 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 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 产生“套板反应”, 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 写家乡的土特产, 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 但写多了, 会觉得腻味, 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 摒弃从众心理, 避开大道走小径, 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 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 体现了时代风貌, 创意新奇, 别开生面。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 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 写作亦然。美国著名科学家, 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妙用纵向思维法, 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 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 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4.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 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 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 要不借助《作文宝典》, 要不仿写范文, 写出来的作文毫无新意, 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 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 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 有爱才有温暖, 才有幸福的生活, 才有美好的未来……, 有的学生说, 我多么希望得到爱,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 还是教师的, 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 我得到了爱, 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 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 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 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 希望父母不溺爱, 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 显得新颖、独特, 高人一筹。所以, 我们创新作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独创性, 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5. 多向思维法。

多向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 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 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探求多样性的结论的思维活动。学生在作文中, 要学会运用辩证法,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 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去阐述, 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了解事物、分析事物, 揭示事物的本质, 才可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在命题作文中, 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 原因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以《雪》为题:从雪的颜色可以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可以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的覆盖大地可以批评雪的虚伪懦弱, 即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 所到之处雪压冰封, 千山枯寂, 万木萧条。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 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 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 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 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 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 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 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 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 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 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自己的眼睛, 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 用敏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

总之,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介入生活、感悟生活, 并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 敢于想象创新, 那么, 学生就能克服写作畏惧心理, 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乐园, 写作也能成为师生、生生之间沟通心灵、传递心声的桥梁。如此, 方能开辟出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片绿洲。

参考文献

[1]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麟生, 陈玉秋.考试研究专家谈中考作文[M].漓江出版社, 2000:194.

[6]王德红.浅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38.

[7]海子.升学应考作文[M].远方出版社, 1998:88.

篇14:浅谈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的作文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让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赋作文以生命的灵性、生活的气息。

一、引导捕捉生活

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悄悄溜走。

班里有一名学生迷恋网吧,竟然一下午没来上课。下午快要放学时,我心情沉重地跟全班学生讲自己对这名同学教育的失败,想以此来教育其他学生,还没等我说到迷恋网吧的害处,孩子们就争相发言。有的以大量的事实材料说明迷恋网吧的害处;有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以及对孩子的期望;还有的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改邪归正”的体会……我及时提议,每人给这位同学写封信,帮老师劝劝他,同学们欣然接受了任务。后来发现,连平日最讨厌写作文的孩子也写了一页多。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面对学生迷恋上网的现象,仅仅把它当成自己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没能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之转化为鲜活的作文素材,那学生也就没有了快乐动笔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留心生活,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我们的作文训练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每周两节作文课,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体验,捕捉稍纵即逝的习作资源并进行聚焦和放大,使之转化为鲜活、生动的作文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表达的冲动。久而久之,学生有了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作文时也就有了洋洋洒洒的肺腑之言。

二、刻意创造生活

教师也可为学生创造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比如,城里的孩子难得见个小动物,我就鼓励学生在教室、家里养了金鱼、乌龟等小宠物,并引导学生为小动物记了“成长日记”,学生很有兴趣,热情空前高涨。也便有了《欢迎小鸡到我家》《我的小乌龟病了吗》《原来你会打哈欠》……这些记录着孩子与小动物之间喜怒哀乐的小文章。

再如,教材要求学生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我先引领学生拓展思路——“你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本领?”“还有哪些本领别人会,你不会?”在相互启发下,大家列举了一百多种适合自己学的本领。有炒菜、包饺子、削土豆皮、钉纽扣、游泳、骑车、爬树、扎小辫、做风筝……我鼓励学生开展了“学本领大赛”,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有些同学竟学会了几十种本领。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三、引导观察生活

身边的景与物,人与事,不管是家里、学校里还是社会上,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都应主动关注。关注细节,观察出彼此的不同,今昔的差异,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随时将它收集整理,便于作文时提取。而这是需要训练的。

例如,带领学生进行了吹鸡毛比赛后,学生玩得情绪高涨。根据这次游戏写作文,愿意写的人多了,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其他同学只是把过程记录了下来,像流水账,干巴无味。后来,我又在另一个班上同样的作文课,这回,参赛队员刚做好准备,我就现场采访,问观众的心情,问观众观察到的比赛队员的动作神态;比赛刚进行一局,我又引导学生回想刚才队员的表现,观众的反应,说说此时自己的心情;赛后,我又及时进行了采访:当看到自己队的队员领先时,你是怎样想的?看到鸡毛怎么也吹不过去,你是怎么想的?比赛结束后,你是什么心情……这次,学生的习作明显生动、具体了。教师的提醒和采访,是帮助学生回忆,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方法。

四、启发思考生活

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作文指导课应当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缺少对生活的认知和把握,写作时缺少深度也很自然。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提高思考生活的能力。

玩完了传话游戏后,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作文初稿。我一看,只写了游戏的过程怎么有趣、好玩。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思考原来的话被传得五花八门的原因,以及玩了这个游戏自己得到的启示,在相互启发下,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修改后的作文,学生的体验就丰富了:有的认为做事应该认真,不能毛毛躁躁;有的想到不能轻信别人的话,以讹传讹;有的认识到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学会合作,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否则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学生习作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有了一定的高度,不再是就事论事,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只有走向孩子,面向生活,方能左右逢源,作文之园才能永远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爱心助学活动演讲稿下一篇: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