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说课15分钟范文

2024-05-11

英语说课15分钟范文(精选2篇)

篇1:英语说课15分钟范文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灯市口小学的音乐教师王娜,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乐队中的歌曲《法国号》。

本学年在东城区教研室《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训练》课题的引领下,我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唱歌教学中听觉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演唱的能力和演唱的技巧,还要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本课的教学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歌曲的演唱能力是一种综合的音乐能力,学习歌曲应当从听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并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获得美的体验。

反思以往音乐唱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是听唱法,或是分句教唱。根据对音乐唱歌教学的认识,现在的唱歌教学应该运用多种手段,趣味性的方法,如听、唱、辨结合,综合性的音乐创作活动等。不仅有对音乐本体的认识,还应与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关注音乐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通过演唱歌曲挖掘音乐的内在细节,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对音乐的感悟。

本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建构。它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听辨、感受、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教育思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法,逐步走进音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变化。把“强化”看作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正确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彰和鼓励,不采取惩罚的手段。所以我在本节课中以小步子进行教学、积极反应、及时评价、反馈。实践证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法国号》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小主人公每天兴趣十足、刻苦练习法国号的可爱形象。歌曲旋律简单,多用四分音符,三拍子特有的律动使歌曲生动活泼。四小节为一个乐句,结构方整,第一、三乐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行二度模仿进行。这三个乐句的前两小节是模仿法国号吹奏的的声音,加上歌词的模仿更加形象的突出了主题。

《课标》在分学段目标中提出,三年级的学生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演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本课的三维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2.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分辨乐句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2.运用“魔术音符”的游戏,解决歌曲中三度、五度音程的音准。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法国号的形状。2.能够听辨乐曲的节拍。

3.能够用弹跳、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本课的重、难点是歌曲中的第四乐句大跳音程的音准。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年龄的特点,我分别使用讲授法、听辨法、合作法等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

本课中,我一共设计了四个部分,包括实物导入、学习歌曲、音条伴奏和博士提问。整节课我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通过感受节拍、训练音程的音准、乐节、一个乐句直至整首歌曲,使学生牢固的记忆歌曲的旋律,通过一系列的听觉训练使学生在唱歌时做到水到渠成。

在实物导入的部分,我借助自己会吹法国号的优势,先为学生演奏了歌曲法国号的旋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法国号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通过介绍让学生再让学生亲自的拿一拿、摸一摸法国号,更加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歌曲的的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先请学生听辨乐曲的节拍,学生听辨出歌曲是3/4拍后,2.再请学生跟着音乐轻轻 的拍手,感受3/4拍的韵律和歌曲的情绪。3.接着请学生练习歌曲中的大跳音程,学生能够唱准SOL-MI后请学生自己听辨出SOL-RE的音高并进行演唱,在这儿锻炼了学生的内心听觉,练习了音准。

4.接下来的环节是音乐游戏“魔术音符”,老师先出示几个音符,分别是RE-FA-LA,让学生先练唱简单的三度、五度音程,然后通过音符位置的变化让学生练唱FA-LA-RE,通过这个方法巧妙的练习了大跳音程,突破了难点,接着再练习DO-MI-SOL,SI-RE-FA,把这些音符连接起来演唱自然就能够唱准、唱好。

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难点乐句后,5.请学生听辨歌曲的结构,通过为乐句排列顺序发现第一和第三乐句完全相同。6.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能够在学习歌词后演唱歌曲,经过老师对音准节奏的指导,学生就可以较好的演唱歌曲了。

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后,7.请学生分别用稍快和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选择用哪种速度更适合表现歌曲的情绪。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速度可以影响情绪。

这节课的第三部分是用音条乐器为歌曲伴奏,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伴奏而是分别使用DO-MI和SI-RE的音条,学生分成两部分,在这通过看不同颜色的伴奏谱来为歌曲伴奏,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一种和声的感觉,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课的第四部分是请学生扮演音乐小博士进行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既有趣又使评价的方法多元化。结合唱歌教学的研究,在这节课上有以下几个教学特色:

1、听觉先于表现

在歌曲教学中要想表现好首先要听准。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感受3/4拍的韵律,然后练习了乐节、难点句、整个旋律,通过听—唱—记使学生学会歌曲。首先我通过分组听辨并演唱使学生熟悉歌曲中相似的乐节,接着进行“魔术音符”的游戏,通过音符位置的变换,使学生在唱准三度的基础上唱准大跳音程,不仅练习了重点的乐句,也巧妙的突破了难点,在熟悉了乐句后,最后通过游戏听辨歌曲中四个乐句的顺序,并让学生记忆歌曲的旋律。

学习歌曲后,我加入了奥尔夫乐器——音条琴,通过用不同音高的音条来为歌曲伴奏,使学生能有一种和声的感觉,音乐教学是潜移默化的,从小对学生进行这种和声的听觉训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更加顺利。

2、创造性的表现

在歌曲能够较好的演唱后,我设计了请学生用稍快、稍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演唱速度的不同,情绪也有差异,在这个小小的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乐感。

3、多种评价方式

本课的评价贯穿在整节课中,评价不是单一的在课的结尾进行一个小节,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各种形式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也 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间的评价。在本课的最后,我加入了卡通形象—音乐小博士,通过学生扮演小博士向大家提问,对学生整节课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使评价的方式方法多元化。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可见,在音乐的所有才能中,音乐听觉是最重要的才能,在这节课上我遵循“以听觉为中心”的原则,每个环节都不是单纯的听音训练,而是紧紧围绕着学习歌曲这个中心,在听的基础上记忆、演唱、表现。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对唱歌教学中的听觉思维训练课题研究和法国号这首歌曲的一些思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学习歌曲、用音条琴伴奏、小博士提问几个部分的效果看,体现了我的研究成果。但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从课堂气氛上我感到不够活跃,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抓住情感主线,激发学生的演唱情绪。在设计游戏时,要更加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乐中学。比如可以指导学生感受前三个乐句,通过旋律的重复体会出要想练好法国号就要不断的练习,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演奏出第四乐句那样动听的旋律。

以上就是我对法国号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衷心地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篇2:英语说课15分钟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每天15分钟》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位一起来探讨读书这个话题,如果有人问你,你想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吗?你想拥有一座摩天大楼吗?你想成为毛泽东、爱因斯坦吗?我想。99%的人会说:想!那我再问你:你想读书吗?

也许你会告诉我:你想!但是,我昨晚饭局很晚才到家,酒还没醒,哪有时间读书?早上7点,闹钟就响了,但我的觉还没有睡够呢!我这边忙完了家务那边又开始带孩子,实在是没有时间啊!

前几天翻到一本旧笔记,发黄的纸页上写着我当时抄录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熟悉的诗句,发黄的笔记一下子把我带入到对读书的美好回忆中。

工作之后,我所读的书籍更多的是与自己专业有关。比如《设计概论》、《美学原理》等,这些书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益友。是书在无形中指引我从一个公司设计师,来到马鞍山市信息技术学校当起艺术设计老师。但令我感到惭愧的是工作以后所读的书就数量而言和学生时代是根本无法相比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我陷入分身无术,没有时间读书的困惑中。

每天的时间的确被大量的工作任务挤占,或被许多琐碎的事务分割的支离破碎。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每周上18节课,也就是每天4~5节课,需要2~3小时备课,2小时处理作业和有关学生的事情。另外,还要筹备学生社团的工作。每天在校时间里,除了备课、看教学资料以外,是没有时间读其他书籍的。课余时间身心疲惫的我们还需要休息,留下能读书的时间真的事所剩无几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容易找到没有时间读书的理由,对于没有时间读书我也感到心安理得。直到有一天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榜样,他教我解决了没时间读书的问题。他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奥斯罗,这位博学的多领域专家,被人称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终身与书为伴,每天睡前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15分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算一算这样读书的帐目,相信大家会和我一样吓一跳,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那么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周能读3万多字,一个月13万多字,一年的阅读量可达160万字。奥斯罗的15分钟,经半个世纪从未间断,阅读了数量达一千多本的书籍!

朋友,也许你会质疑奥斯罗,他的15钟真有这么大的魔力?难道智慧之树的常青就源于每天15钟分钟的滋养?难道事业大厦的宏伟就起于一块15钟的基石?

15分钟,就象一滴水,滴落在石头上就碎了。但是,如果每个15分钟都做同一件事,有如千百个水滴滴向同一块石头——滴水会穿石!

奥斯罗的15分钟,给了我启示,坚持读书就是坚持进步、就是坚守文明。于是,我把每天的读书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并且努力坚持它。两年来,我通读了40多本中外名著,精读了10本经典艺术著作,5本名人传记,写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我设计的作品在全国获奖。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辅导的学生读书社团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上一篇:奶奶和桔子的美文下一篇:北京 宝石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