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2024-05-08

老人为什么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精选4篇)

篇1:老人为什么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老人为什么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老人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的保健。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怎么进行骨密度检查方法呢?

有位老人腰部骨痛十多年,甚至咳嗽、大便时都疼痛。自行按骨质增生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医生让她拍个片,结果发现是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已经严重变形,状如蛋壳一样薄。骨痛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它的病因复杂,其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是其常见原因。据专家介绍,这类误诊病例在门诊很常见。

一项研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410例骨痛患者,结果发现超声骨密度检查异常者175例(42.68%),随年龄增大而递增。男性骨密度异常患病率为34.68%,女性为50.69%,男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在40~70岁,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异常患病率及骨痛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异常多出现于绝经后,男性多出现于70岁后,服用激素、患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异常者高于其它人群。骨密度的测定对骨痛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引起骨痛的原因为:(1)在骨转换过程中,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2)非外力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变形;(3)骨质疏松病人活动时,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部肌肉疲劳、痉挛而疼痛。

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2)男性本身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

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是通过声波在骨骼里的传播速度,来反映骨密度信息和骨的强度、弹性和脆性。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无放射性、检查费用低、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是近年来提倡的骨密度检测方法,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对骨痛病人用超声检查骨密度,对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判断非常有帮助,从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来源:中康体检网

篇2:老人为什么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婚前检查是为双方领取健康“保证书”,是健康婚姻、优生优育的一道保护屏障,对将要步人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有益无害的必要手续,这既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配偶负责,也是对于孙后代负责,其意义非常重要。

通过婚前检查能及时发现不宜或暂缓结婚的疾病,如患有性病、肝病应在治愈后方可结婚,以免婚后病情加重。另外,通过婚前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影响性能力和生育的疾病,以便双方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婚前检查是优生的第一步,通过婚前家族史的咨询和调在,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遗传病和遗传缺陷。医生会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是否结婚、生育的建议。

篇3: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作文评析

有些老师的批改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花相当的精力投入到阅读教学, 重课文分析而轻作文教学。有些教师由于责任心差, 作文批改已演变成只看卷面勾个分。几十篇的作文批改, 没有眉批和总批, 更不用说面批了, 花不了几十分钟就大功告成了。对学生作文里的字、词、句、章方面的问题视而不见。学生经历了多年的作文训练, 文章里的落款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等仍然随处可见。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指正, 有的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 也缩小了学生的生活圈子, 闭门造车式的文章, 除了空话、套话, 就是谎话、假话。少数学生对母语学习, 对作文训练持有偏见, 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而不予重视。许多学生有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愿望, 但是心有余力不足, 功课太多, 负担太重, 活动空间有限, 生活内容相对单调, 封闭式的管理更是把他们限制在学校的小天地内, 学生写作没有活水, 哪来灵感哪有激情?狭小的生活圈子、高效的应试机制, 使学生对母语、对作文敬而远之, 这种以邻为壑的态度导致他们不是把写作当作母语学习的一部分, 而是把它当作苦差使, 然后表现为一蹴而就, 敷衍了事。

一些获奖作文和中、高考满分作文以及有老师指导而完成的发表文章, 缺少有效的点评分析, 误导了读者。那些名目繁多的作文选, 所谓创新作文, 打着“新概念”的旗号在形式上做花样, 哗众取宠, 给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提供了抄袭的蓝本, 使原本需要艰苦劳动的作文, 在他们的眼里, 却变成了一堆文字游戏。因此, 他们的文章缺少真情实感。那些为了渲染爱和真情, 竟不惜放倒他们的父母和一大片老师的考场作文, 就是明证。

因此, 我认为加强作文评析, 改进作文评改, 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评改作文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在当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作文评析”的基础是作文批改。就是语文教师在批改时, 运用“实事求是”和“启发式”的原则在学生的作文上耕耘, 在眉批或总批处加评语, 这是“作文评改”。否则, 光有分数和日期, 那叫什么呢?由“评改”再进一步发展到评论分析, 即在批改中运用文艺批评的武器, 加评语褒扬或指出其存在问题, 还要求学生思考并自行修改, 从而让学生领悟出写作的要旨, 让学生学会“自能作文”, 这样的评论分析, 我们称之为“作文评析”。

“作文评析”对提升语文教师作文评改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评注中领悟该这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吕叔湘先生在八十年代在讲到作文评析时, 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文章) 多数是写得比较好, 但是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需要修改。每一篇文章后边都有有经验的老师评改的意见, 仔细阅读这些评改意见就可以领会文章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他还认为, “这样的书对语文教师也有用, 他可以从各篇的评改中学习怎样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 怎样评, 怎样改”。重温吕老的话, 多么的亲切啊!

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作文批改的要求。“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也应该包括作文的评析, 通过评析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作文评析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教育学生走上自我修改之路的过程。我认为采用“评析法”, 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方面。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 一语破的,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习作中逐步养成自觉评点、修改的习惯, 在自主精神的支配下向写作王国进军, 从而进入写作的自由王国, 这样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教师运用启发式对学生作文点评, 引导学生去自主修改, 这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对学生作文的评析, 是一个精批细改的过程, 也是对语文教师工作的有效制约。在手把手地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榜样示范, 也可以节省出作文批改时间, 解放教师的劳动, 使作文教学在评改这一环节上事半功倍, 从而为获得作文教学的双赢奠定基础, 何乐而不为呢?

篇4:老人体检查什么

上了年纪,身体经常会出问题,稍微一疏忽,难免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老人和家人都应提高疾病的预防意识,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给老人们做体检呢?

50岁后开始半年一检。50岁以后,老人的身体机能开始衰退,此后应每半年做一次全身体检,并注意做好体检记录,保管好化验单。常规性检验项目(如体重、血压、验小便、心电图、查眼底等)最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10个项目不能省。这些项目一般都含在体检套餐里。测血压:了解血压高低。血、尿、便常规:了解有无贫血、感染,以及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炎症等疾病。心电图: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是否有心律失常等。腹部彩超:可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等。胸片:可筛查有无炎症、肺气肿、肺结核等,尤其对嗜烟者更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应特别注意。查眼底:可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患。测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情况,50岁以上男性和45岁以上女性最好做一下。妇科检查:对发现和预防女性乳腺疾病、宫颈癌、卵巢癌等非常重要。前列腺检查:男性可发现早期前列腺增生等。

以下项目要加查。每人身体都有不同的情况,老人最好从自身症状、体征出发,如果有感觉不太舒适的地方,可以在体检中增加项目。

※ 心脏检查

平时生活中觉得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尤其有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老人,必要时可以做心脏负荷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

※ 脑部检查

由于费用问题,常规体检中一般不包括脑部。但经常头晕、头痛、眼花的老人,建议做脑血管超声、头颅CT或脑部核磁,以排查肿瘤、轻微脑梗死等早期疾病。颈动脉B超可以了解颈动脉、椎动脉和大脑供血情况。

※ 胃肠镜检查

慢性胃炎、肠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根治,都有癌变的可能。虽然胃肠镜这种有创检查不要轻易做,但45岁以上的中年人最好每3~5年做一次;有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史的人,检查的次数应更多。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改变,如血便等,应立即请肛肠科医生诊断。

※ 体检前后需注意

上一篇:英语百词竞赛活动方案下一篇:七年级英语下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