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2024-05-22

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共14篇)

篇1: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邓敏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题,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 4和1合成()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2)出示图2,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2、综合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男孩一共是3个。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篇2: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四、小结:

篇3: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5以内加法”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出示例题, 学生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 列出加法算式, 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

其实, 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更应该是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由此可见, 上述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方面显然是不够的。

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加法的意义, 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呢?下面是我听的两节“5以内加法”的课例。

【课例】

课例一:

一、复习旧知

游戏完成数的组成与分成。

二、认识加法, 理解含义

1. 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 不仅要学习, 而且要劳动。看, 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 (出示例题图)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

生1:他们在浇花。

生2:本来有3个人在浇花, 后来又来了2个人。

生3:现在一共有5个人。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4:原来有3个人在浇花, 又来了2个人, 合起来一共有5个人。

2. 谈话: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 在数学上就可以表示成3+2=5。 (板书:3+2=5)

课例二:

一、课前游戏, 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 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对口令的游戏, 好吗?

(师生互动, 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二、认识加法, 理解含义

创设情境, 感受含义。

1.例题图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劳动吗?你们瞧, 有几个勤劳的同学正在劳动呢。

(出示例题图:3个同学浇花的画面)

师:你看到有几个同学在浇花?

生1:3个。

生2:有3个同学在浇花。

师:现在呢? (出示又来了2个同学)

生1:又来了2个同学。

生2:有3个同学在浇花, 又来了2个同学。

师:哪个同学能再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还能用动作表示吗?

生1:先有三个同学在浇花 (左手出示三根手指) , 后来又来了2个同学 (右手出示2根手指) , 一共是5个同学 (边说边做出动作:将手指合到一起。)

(在说的同时, 老师相应板书:先、后、一共)

师:你说得很完整, 动作也很形象。还有谁能说一说?

指名多名学生说一说, 并相应表演。

2.试一试图

师:课间活动了, 同学们在玩荡荡板呢, 看!

(出示试一试的图:以动画的形式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你知道什么?

生1:有3个同学。

生2:左边有1个同学, 右边有2个同学。

生3:先上来1个同学, 又上来2个同学, 合起来是3个同学 (边说还边做了动作) 。

老师又请了几个学生说一说。

3. 教师补充的图。

师:课间活动结束后, 接着是一堂美术课, 瞧, 小明正在练习画圆呢。

(边说边演示:先出示3个圆, 又出示1个圆)

师:同学们, 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生:小明先画了3个圆, 又画了1个圆, 合起来是4个圆。

(同时呈现上面的三幅图)

教师和学生一起比较三幅图, 说一说相同的地方, 总结出: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 求一共是多少, 就用加法来计算。

【思考】

在上面的两个课例中, 很明显, 第二个课例更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说”数学, 在语言的表达中充分感知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思绪不清, 则语言不明, 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确实, 言为心声,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产物, 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 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巩固, 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加强学生“说”的教学,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氛围, 使学生敢说

愉快的心情, 宽松的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 不仅仅是学生敢“讲”的基本要求, 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先理解学生,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 多表扬、多鼓励, 多给予一些热情和期待。并且允许﹑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学, 比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要好很多。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说话”胆量大了, “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学生对知识也掌握得比较牢固。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也发展了自己的智力。

二、创设情景, 使学生想说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尤其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情境, 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 学生很容易产生表达的欲望。

如在教学“认识>、=、<”一课时,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 设计了森林运动会的故事, 当运动会的音乐响起, 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进场, 同学们既兴奋又感慨, 个个聚精会神。当我说:“同学们, 你知道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分别有几只吗?”同学们发言非常热烈。接着, 我没有按照书上的顺序来进行, 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两种小动物比一比他们的个数, 孩子们可高兴了, 比较了“小兔和小猴”“小兔和小熊”“小猴和小松鼠”“小松鼠和小熊”等等。整节课的学习氛围很活泼融洽, 同学们思维活跃, 个个都想说、喜欢说。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叶圣陶先生下转第页 (上接第66页) 要求在说话训练时能为学生设计一种“境界”, “迫使学生的口头表达愿望合理且丰富地产生”。特别是在进行概念教学时,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更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消除心理压力。比如, 分与合、加法与减法这两个单元, 我就充分利用书本中小蜜蜂采蜜、小兔拔萝卜、小鸽子送信等情境, 并且放大了这些情境, 让同学们在情景中畅所欲言, 激发了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供模式, 使学生会说

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 也不同于生活语言, 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 缺乏逻辑性、完整性, 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 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许多学生只会做题目而不会说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抓住核心, 构建出一个统一的思考模式, 给学生一个比较具体的“台阶”去认识和理解。

如上面的第二个课例中, 教学的是“5以内的加法”。学生对加法的意义很难理解, 刚开始也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教师在教学时, 抓住了一个同学完整的叙述, 板书出:先、后、一共, 让那些表述有困难和刚开始没有理解的孩子有一个清晰的思考模式。所以在教师创设的3个情境中, 孩子们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很多本来不敢说的孩子也纷纷发言。

在这一节计算教学中, 利用提供模式的方法, 有效地化解了语言表达的难点, 又由于模式比较简洁, 容易上口, 学生们都很喜欢。一节课下来, 学生已经能清晰地说出计算的过程, 原本枯燥的计算课变得容易有趣。

篇4: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关键词]加法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评析 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3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出示下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数的分与合,你能说出下面的□里应该填几吗?(生答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设计意图: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课始,以6道分与合的习题作为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既能激活学生对5以内分与合的学习经验,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师:瞧!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1: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你知道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2: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3: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5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4:数出来的。

生5:3和2合成5。

生6:3+2=5。

师:有很多小朋友知道用算式计算,在算式中的3和2之间用这个符号(板书:+)连接。

师: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师演示示范后学生齐读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7: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师: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生8: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

师:这样就写成了一个加法算式。(板书:3+2=5)这里的3、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9:3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2表示又来了2个小朋友,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生10: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

师:你能用圆片代替小朋友来摆一摆吗?左边摆几个?右边呢?怎样表示合起来呢?(生动手操作)

师:摆好了吗?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来展示。(生边摆边说)

师:还想摆吗?考考你,4+1=5,你们会摆吗?(生边摆边说)

师:小朋友摆得真棒!现在给你算式,用画圆圈代替圆片,你会吗?(生操作略)

师(出示练习第2题):2下面画2个圆圈,1下面画1个圆圈,合起来是几个?4下面画4个圆圈,1下面画1个圆圈,大小差不多,中间分开点,明白吗?(学生动手画)

2.校对

师先板书4+1=5和1+4=5,再领学生读。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本环节将语言和肢体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的意义就是合起来,从而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真正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算式“3+2=5”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解释每个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然后将“想想做做”的第1题放到“试一试”前面进行练习,由情境图过渡到实物圆片再抽象到图形,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师:我们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那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11:左边有2棵大树,右边有1棵大树,合起来是3棵大树。(列式:2+1=3)左边有1只鸟,右边有1只鸟,合起来是2只鸟。(列式:1+1=2)

[设计意图:将书本中的例题做一些改变,由单一的小朋友浇花图变成组合图,并增加了背景大树和小鸟,让学生学习例题后,在图中还能找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与提取信息的能力。]

师:小朋友真爱观察。开心农场去过吗?那儿也有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呢!听,农场的公鸡在欢迎我们呢,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三、练习巩固

师:开心农场到了,一起进去看看吧!你看到了什么?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你们会说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学生小组上台看图汇报)

生12:左边有3只小鸡,右边有1只母鸡,一共有4只鸡。

生13:左边有2只青蛙,右边有2只青蛙,一共有4只青蛙。

师:会列算式吗?

生:3+1=4,2+2=4。

师:继续往前走,看见小兔子在采蘑菇,这里也有今天学习的知识哟!看,原来篮子里有2个蘑菇,小兔子又采了几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教棒指着图)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会列算式吗?(生填写后校对)

师: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汇报)

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顺势揭示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师(出示右图):农场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如果算对了,苹果会掉下来,这个苹果就属于你的了。(生答略)

师:小朋友算得真棒!我们不仅要算对,而且速度还要快。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算式,比一比谁答得快!(学生抢答并直接说结果)

……

篇5: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教学难点:

同1题,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并有序表达,启发、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学过程: 进入情境:

1.小明养了3只小鸡,小丽养了2只小鸡,一共多少只小鸡? 生:看图思考,回答 3+2=5

2+3=5。

2.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加的结果相同。)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加,得数不变。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 4+1= 2+3= 3+1= 1+4= 3+2= 1+2= 2+1=)摆一摆(用圆片)计算,可按颜色摆,可左右、可上下。

(1+3= 3+1=4 3+2=5 2+3=5)说一说:

看看这两幅图的意思,在组内说说,然后再组内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生:(观察→讨论→汇报)

(1)有一只小猴正在荡秋千,另一只猴妈妈抱着一只小猴,一共有几只猴子?(2)有3个钩子上挂着水壶,有1个钩子上没挂水壶,一共有几个钩子?(3)有1个钩子上挂着个水壶,另外两个钩子上挂着两个水壶,一共有几个水壶?师:列式计算。

生:2+1=3 3+1=4 1+2=3。练一练:

1.看谁算得最快,说说你的小窍门。

(算、说窍门。利用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结果不变,所以第二题不用算与第一题得数相同。2.说一说,算一算

(1)先说图意(2)列式计算

注意:几+○和几+○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图意,列式计算:○+几还得几,因为:○表示没有。)3.看谁算得快,利用○+几的原理。生自己算。4.猜一猜(开放题)

有5个小朋友在锻炼身体,有4个秋千1个滑梯,可能有几个人玩滑梯,几个人玩秋千呢?思考: 先说,再列式。

篇6: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活动中体会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数感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能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课堂练习

做了

1、我买了2件衣服,妹妹买了1件衣服,我们一共买了几件衣服

1+2=5

2、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2=4

3、我家有3多花,妈妈又买回来2朵,一共有多少多花

3+2=5

有小孩,有车

书中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

一共有多少辆车?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一共停了几辆车?

3+2=5

2+3=5

一个同学先看的前面2辆车,再看的后面3辆车

另外一个同学先看的后面3辆车,再看的前面2辆车,所以列出的式子不同

1、两个算式中相加的数相同,得数相同

2、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3、两个算式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但得数不同

左边有1多花,右边有2多花,一共有多少多花?

加法

1+2=3

拔萝卜

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做了吗?

那我找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

注:对于孩子们所提出的有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应该给与鼓励

孩子们真会观察,都说的非常的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的事例,可见学好加法是多门的重要,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24页,看着书上这幅图,看一看你观察到了些什么?

你能说的更具体一些吗?

孩子们真棒,观察的非常仔细

那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小组合作讨论

注: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可以对个别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

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先提出问题,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最后的结果

有不同的意见吗?

问什么同样一幅图,同学们列出的式子不一样呢?

同学们真棒,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能会列出不同的式子

但是不管你是先看的前面还是先看的后面,车的总数是不变的,停车场一共有5辆车

同学们,你们仔细的比较以下3+2=5和2+3=5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着摆一摆

根据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完整的话进行叙述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式子

接着看第二幅图,按照刚刚的方法来做

看着试一试

图中的小兔子们在干什么呀?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训练孩子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对比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一共有几只兔子?

一共有几个萝卜?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自己列出式子,请同学起来回答

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第二幅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加法交换律、带0的加法计算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5以内的加法

3+2=52+3=5

3+2=2+3

篇7: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1. 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 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 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篇8: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上完了《5以内的加法》,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5以内的加法》一课中,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但是对加法的含义却不清楚,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该课教法时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义,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特点:

1.首先,我通过图例中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含义,并领悟计算方法,根据图意或数的合成的知识算出得数。其次,学生们现在属于爱表现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被关注,所以我根据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接受新的知识。第三,由于之前已经给学生设置了要当小老师的情节,所以利用孩子们的特性,让他们在积极动脑中勇跃回答问题,理清加法的含义是将两部分物体“合起来”。第四,创设一个情境,让男生女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充分得到练习,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采用ppt,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是加法,明确了加法的含义,又找到了计算加法的方法。其二又在一开始给学生创设当小老师的情境中来完成练习,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

《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我感受的教学遗憾:

篇9: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的意义2、学会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吗?那你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里?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4、让学生从白云、小朋友和小花中,任选一个和同桌说说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写出数学算式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要指导学生先看清楚第一小题先画几个圆片,再画几个圆片,一共画了几个圆片,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小题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篇10: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5+3

10-58-77-49-09-8

6-69-28-24+63+6

9-02+39-50+7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我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师出示P79熊猫图和书包图。

你能说出图意吗?大括号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填括号

篇11: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1、进一步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熟练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选出了运动员,现在运动会已经开始了,运动员们在紧张的比赛,服务的同学也非常的忙碌,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出示课件)

引导看图,找出图上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独立读出问题。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观察、总结。

活动二

1、你说我讲: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独立列出算式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你说我讲:如果小组讨论时没有提出,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瓶矿泉水?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算法,对于不同的算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小组合作时要求分工明确,记录清楚明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明确这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而应在解决了三个组分别需要多少瓶矿泉水的基础上才能解决。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善于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二题“找座位”,创设游戏情境完成。第三题“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利用学具卡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进一步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活动四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篇12: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谈话: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

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

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

(2)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

2.“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整,并进行交流。

[说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到的画面情景,并适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列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独立计算,巩固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

篇13: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一些规律;

3、通过一图四式复习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做第1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2、做第2题(出示加法表)通过小动物搬砖搭房组织学生对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

提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每行1、2、3、4……都是加上相同的数?

提问:竖着看,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同一行里每道题得数都是相同的)

提问: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做第3题

可以组织模拟送信的游戏,仿照前面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方法,对学过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4、做第4题

注意交流列式的想法,对照着看这一组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让学生根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余相应的3道算式。

三、总结

四、作业

3+44+67–310–2

篇14: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法》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的例1、例2,课本第22页的例3、例4以及课堂活动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两个连续性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仪、5粒葡萄。

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喜欢玩什么游戏啊?

有3个小朋友喜欢荡秋千,我们一起看一看。指导学生看课本第21页的例1。

新授。

减法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引出减法。

图中本来有3个小朋友荡秋千,后来走了一个,还有几个小朋友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师:三个小朋友走了一个,就是原来的三个去掉一个,我们用减法算式来表示:3–1=2(板书)

师:我们来认识新的符号“-”,读作减号,整个算式读作:3减1等于2。

师领读,生跟读。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1=2是什么意思?

探索算法的多样化。

摆一摆。

师:大家拿出5根小棒,然后再从5根中拿走2根,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小棒。)

师:根据刚才摆、拿小棒的过程,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5–2。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算一算,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交流。

说一说,算一算。

观察图,说说图意。

解决问题。

师:看看第一个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师:请小朋友解答问题,想想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处。

比较、分析。

比较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1、第2题。

说图意,列算式。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

总结。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大象救兔子》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食品公司会计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