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传说故事

2024-05-25

古代爱情传说故事(通用13篇)

篇1:古代爱情传说故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在华清池见到了传说中的大美人杨玉环,惊为天人!一见钟情。唐玄宗当即要求杨玉环入宫去做他的妃子,让她离开寿王、入宫伴驾。杨玉环不敢直接抗命,在这个反复过程中,她发现唐玄宗比寿王瑁更有情有义,便逐渐答应了唐玄宗的要求。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与杨贵妃相互依恋、

执著专注的恩爱之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

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正如《长恨歌》所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玄宗对贵妃之所以如此痴迷,贵妃的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玄宗是迷恋音乐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诣极高。而贵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赋。这显然是她成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温泉宫初次召见贵妃时,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杨贵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当即起舞,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使唐玄宗大为高兴。之后,玄宗常令贵妃跳《霓裳曲》,自己还亲手操鼓,在一旁伴奏。可以说,玄宗与贵妃在一起尽欢,最经常的形式,莫过于歌舞音乐了。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篇2:古代爱情传说故事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篇3:古代爱情传说故事

古人的玉审美观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古人整体的审美方式与原则。玉是中国人审美观的基石。确切地说,玉应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基石。中国的玉文化太丰富了。神话传说是民族审美意识的晨曦。它对襁褓中的审美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劳苦型英雄”与“石头情结”孕育玉德

英国人类学派创始人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念,是神话产生的基本心理基础。如果从人类审美活动来看,“万物有灵”论可以使人们把一切外在对象看成富有精灵的存在,那么它们就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对象。石头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受到极大的推崇。分析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传说:《燧人氏击石取火》———石头给人类造福;《女娲补天》———石头的作用;《大禹治水》———石破生启(夏朝第二代君主夏启);《西王母献玉》———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些传说中人们赋予石头太多神奇的功能了,表现人们对石头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求食方式”即“文明因子”可导致审美心理的不同特点和文化发展趋势,追溯民族的经济生活,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制于高山大河生存空间的阻隔,农耕生产方式相对保守封闭,土地是中国先民们生存发展的唯一物质基础,是他们物质生活的现实舞台。洪荒远古时代的人类生产活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必需的重要手段,史前人类最早的生产工具是石器。石器对于史前人类的独到奉献,可以理解人们的这种“石头情结”。

从生产方式来说,中国汉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方式使人勤勉、刻苦、富于耐性,做事坚忍不拔,善于把情感封闭在心灵深处而不轻易地激动和兴奋。这也逐步形成了中国人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荣的崇尚勤勉的劳动审美观念和拘谨、内向、崇平稳、尚道德的审美观念。因为整个民族心理更多地倾向于稳定和固执,审美注意的对象常常比较单一和固定。这种特点归纳为“黄土精神”,而以“黄土精神”作为支配力量的中国神话,形成了从实践精神出发歌颂人的高尚品格、勤劳刻苦、献身事业的伦理典型,这些典型成为全民族崇拜的对象。

上述神话中的英雄,多是劳作勤勉获得成功的劳苦型英雄。不像古希腊的赫拉克勒斯能独自战胜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创造奇迹。他们是善的化身,美德和贤能的化身。人们传颂神和英雄们在救世拯民的善行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态度,更多的是颂扬“德”的美好。有人说“伦理崇拜与道德崇拜,其实并非始于儒家,它可以上溯至原始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表现为人类一种渊源久远的深层审美心理。只不过儒家使其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并作出了重大发展”。

对燧人氏、大禹的赞美,表现了对审美享受的看法:理性和群体的事业是至高无上的,感官的享受和个体的欲望可以也应该作出让步。这种重视精神价值的满足,忽视感官享受的审美态度,从神话滥觞开始,对中国后世民族审美心态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并且随着长久的历史积累,逐步成为一种心理上的特点。道德自律对于人们审美活动的制约,就成为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个性特征,道德自律的觉悟成为中国人评价社会美的基本尺度。日本学者从比较美学的角度概括出“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的结论。中国儒家文化所注重的“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就是把人们从神话中所感悟到的潜在心理需求表层化。

而出于对神话传说中英雄美德的敬仰与对石头难舍的情怀,善于把情感封闭在心灵深处而不轻易激动和兴奋的中国人需要借助一种物体来承载这些情感。而作为“山川之精神”“月精”与“阳刚至纯之品”,被称为“大地舍利子”的玉石,以其独特的色泽、质地,当然也有实用功能,很自然成了中国人这种情感的载体。

《荀子·法行》关于孔子以玉比德的记载,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比德”的要求,在审美理论发展史上,似乎更具有艺术创造方面的示范意义。例如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夫玉之少而珉之多耶?”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智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二、神话传说在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为民族审美心理奠定了最早的根基

神话思维的“原始意象”一直活跃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肌体之中,扣动着民族精神的弦索,随时以“似曾相识”的面貌在历代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新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关于玉的传说和故事一直延绵不绝,“和氏之壁”讲述的何尝是一块玉的故事,歌颂的未必只是卞和识玉的才智,他为了一块“楚山璞”而失去双脚,九死不悔,这是多么感天动地的精神。这是在讴歌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从几千年前哲人口中发出的谆谆告诫:“识物,识人。”“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玉环》的典故: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而“玉不琢,不成器”这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成了塑造人才的箴言,也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勤勉的劳动审美观念,对英雄的认可———需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前的那番“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经历。

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特有的爱玉情愫,这些情愫随历史的进程不断积淀、延续,形成了丰富内涵的玉文化,也奠定了中国人的审美观。

摘要:玉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基石。在“万物有灵”中,中国人对玉石情有独钟的情感可溯源到民族的“求食方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劳苦型英雄”与“石头情结”,从神话滥觞开始,对中国后世民族审美心态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道德自律对于人们审美活动的制约,就成为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审美观念,“大地舍利子”

参考文献

[1]梁一儒,宫承波著.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2][日]笠原仲二著.魏常海译.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蒲震元著.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4:古代爱情传说故事

关键词:爱情悲剧;《韩凭夫妇》;“化物”现象;“团圆”情结

一、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的“化物”现象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以“化物”结局出现的数不胜数,《山海经》、干宝的《搜神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周密的《癸卯辛史》等都有不同的记载。人们耳熟能详的“化物”故事有《孔雀东南飞》、《韩凭夫妇》、《梁山伯与祝英台》、《娇红记》等等,故事结局以男女主人公化树、化鸳鸯、化蝶等非现实的结合,成为中国文学中典型的爱情悲剧。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苦命鸳鸯,活着不能成就自己的真挚爱情,在一系列阻挠形成的悲剧性基调之后,作者最后以化树情节出现来实现了故事的团圆结局。同样的“化物”结局还出现在了干宝《搜神记》的《韩凭夫妇》中,同样是不可挽救的爱情悲剧,面对强大荒淫的统治阶级,以异物的结合促成了大团圆的“喜剧式”结尾。

干宝的《韩凭夫妇》出现在晋朝,当时的神鬼学说颇为流行,而《韩凭夫妇》在当时的流传中很受人喜爱,《韩凭夫妇》既承接了晋朝以前“化物”故事的精髓,又将这样的精髓延续下去,《韩凭夫妇》在类似的爱情故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韩凭夫妇》故事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与昏庸君王的独断专横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是造成“化物”结局故事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 “化物”结局的流变

《韩凭夫妇》的故事最早见于曹丕的《列异传》中,只是在《列异传》中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相较于干宝的《搜神记》则少了“密遗凭书”,“阴腐其衣”,死后化为相思树的细节,韩凭妻也从无名氏变成了何氏。

最早开始有化物记载的是《搜神记》中描写的化为两棵相思树,叶叶相交,又有一对鸳鸯鸟在树上盘旋,人们认为这两只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精魂所化。而《韩凭夫妇》单纯的化树结局可以以唐代段公路的《北户录》为代表,《北户录》卷三《相思子蔓》中,作者介绍到相思树的由来正是韩凭夫妇死后所化。其后又将化树的结局转变为了化鸳鸯的结局,如《韩朋赋》中提到:“宋王伐之,又变成鸳鸯比翼飞去”,将原来韩凭故事中的化树结局直接变成了“化鸳鸯飞去”的情节。而现在人们一提到化蝶的结局,必然想到“梁祝”,实际上化蝶的结局最早是来源于《韩凭夫妇》。将《韩凭夫妇》的结局以化蝶的面貌出现源于李商隐的《青陵台》诗:“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李商隐将韩凭夫妇的精魂由鸳鸯转变为双宿双飞的蝴蝶。宋代《太平寰宇记》卷十四记载:“(韩凭妻)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

显然“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结局受《韩凭夫妇》的影响颇深,人们以一种超脱的化蝶的姿态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美好的结局。后来的《娇红记》等也深受《韩凭夫妇》的影响,《娇红记》中的申纯、王娇娘二人同样是受封建家长以及封建伦理道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束缚相爱而不能厮守,最终双双为情而死,死后以鸳鸯显灵,让悲剧得以团圆收尾。《韩凭夫妇》由化树、化鸳鸯到唐代及以后化蝶的转变,以及“梁祝”的“化蝶”式结局,也更符合中国人喜爱团圆的心理,韩凭夫妇也好,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罢,都是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在条件的制约与束缚,因而无法实现爱情的圆满,而“化物”结局恰恰是对重重障碍冲破后获得自由的最好展现。

三、“化物”现象中所蕴含的“团圆”情结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大多是以团圆结局收场,这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亦是百姓将生活中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神鬼之说,以此来对封建制度进行抗议。“化物”结局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顺应了中国人的心理。《韩凭夫妇》故事本身应是韩凭夫妇以死来了结自己的生命,但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一方面出于同情这一对苦命鸳鸯的遭遇,一方面出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就加上了“化物”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为了表达对美好爱情的祝愿,在中国人“尚圆”心理的影响之下,人们以“化物”的浪漫主义手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实现爱情的圆满,从而使“悲剧不悲”,正符合中国人那种“喜合不喜离”、“大团圆”的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爱情故事中常常都以先悲后喜的形式出现。

“化物”结局象征着团圆之美,正是人们对自由、光明、平等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国人团圆情结的体现,也是其以文学审美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抗争。

参考文献:

[1](晋)干宝(撰),汪邵楹(校注).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宋)周密(撰),吴启明(校注).癸辛杂识[M].上海:中华书局,1988.

[3] 鲁迅.古小说钩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篇5:古代爱情故事传说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篇6:古代妖怪故事传说

太阳九姐妹·月亮十兄弟:中国云南布朗族民间传说中的凶神,是创世之神达米亚的敌人。据说在太古时代,月亮和太阳一样灼热,月亮十兄弟和太阳九姐妹为了破坏达米亚创造的美好世界,一起出动,令大地燃烧、星星失去了光芒,传说由于温度太高,使鱼的舌头、螃蟹的头、蛇的脚和青蛙的尾巴都缩没了。愤怒的达米亚拿起神弓追杀月亮和太阳,他射出了十八支箭,杀死了九个月亮。但是由于筋疲力尽,让一个月亮和一个太阳跑掉了,但是月亮也被吓得通体冰凉,从此无法再散发热量。由于月亮和太阳都躲了起来,世界又被寒冷包围,达米亚于是派遣动物们找月亮和太阳商谈,让他们恢复工作,月亮从此只有在晚上升起。而太阳害怕达米亚,于是他和鸡说:“达米亚不在的时候,你就叫我。”因此每天早上,雄鸡的鸣叫宣告太阳的升起。

篇7: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种子说:“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一座净土山,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然后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浇灌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担,滋润花骨朵,这样,就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添美。”盘古说完,就死了,尸体随后化为一座盘古山。

花神按父亲的嘱咐,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高兴地报告玉帝。玉帝便随着亲妹妹前来观赏百花,他高兴地说:“妹妹不辞劳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园了吗?”

花神说:“当初父王开天辟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

玉帝答应了,立即唤来一百名仙女,对她们说:“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撒向人间。”

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花园中穿梭往来,各自采下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装满了。然后,她们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起花,纷纷撒向人间。

篇8: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

《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夏廑帝八年,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夏桀、商纣时期,天空曾分别出现过三个和两个太阳;晋愍帝建兴五年,三个太阳并照,左右有光晕;晋穆帝升平元年,甘肃天水一带有三个太阳同时出现。对于几个太阳同时出现,古人认为是妖孽作祟,若碰到王朝末世的动荡时期,又会将这一现象和人君无道相联系,于是就有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说法。

除了太阳并出,古书中还记载了不少不明天体划过天际的情况。西汉昭帝和东汉光武年问,天空都曾出现像月亮一样大的白色星体,后面跟着十几颗小星星。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天空出现大如瓮的红色流星,尾巴长二十余丈;梁武帝普通年间,晚上有太阳在东方升起,光亮如燃烧的火;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出现像流星一样的天体,尾长一丈,飞入月中;隋文帝仁寿年间,有星体飞入月中;唐宪宗元和年间,有大如半张席的星体升空,星体的下半部分有光照地,周围还有一群小星星跟着;南宋恭帝德祜年间,有两颗星在天空“打架”,不一会儿工夫,就有一颗“战败”掉了下来;明世宗嘉靖年间,有红色星体如宝剑,横亘西北,发出火焰燃烧的声音,喷出像烟一样的气体;清德宗光绪年间,半空中有发光的天体自北向南经过,形状像盘子,后来光收了起来,星体就不见了。

在这些记载中,既有单个天体出现,也有天体群出现,有些与现代人发现的飞碟颇为类似。有些目击记录描述得非常详细,这或许和天文学的进步有关。

切身的感知

在这些相对正规的史书中,记录多从第三方立场对事件做客观呈现;而在非正式的杂史、笔记、小说中,对于神秘天体的记录更加绘声绘色,有的加入了切身感受,更加引人入胜。

东晋志怪小说《拾遗记》中记载,秦始皇曾见到宛渠之民,他们乘坐螺旋舟,舟的形状像海螺,而且能沉入水底航行,水浸不入,航速很快,有点类似现代的潜艇。这些宛渠人身长十丈,穿着鸟兽毛做的衣服。双方谈及远古开天辟地时候的事情,宛渠人描述得非常详细,就像亲眼见到一样。晚上,他们用粟米大小的光源照明,而且非常亮堂,秦始皇称他们为“神人”。

干宝《搜神记》中则讲述了荧惑星(火星)人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三国时的吴国。一群小孩玩耍时中间突然出现一名长相怪异的孩子,身高四尺,穿青衣,两眼放光。小孩子都围上来问东问西,结果这名来自火星的孩子留下一句“三公归于司马”后便纵身飞上天去,后面还拖着一条白练。结果,一语成谶,后来司马炎统一了三国。故事或可作为茶饭之余的消遣,不过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产生无限的联想。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穆宗长庆年间,八月十五晚上赏月之时,有人看到树林里有发光物,光亮冲天,形状像一匹布。那人循着光亮去找,结果只看到一只金背蛤蟆。宋乾道六年,西安官塘出现一个一丈多高的怪人,鸡头人身,从空中飘落,还试图与当地人交谈。康熙十二年,有人看到黑面人在空中飞驰,身上红光闪闪,像是着火了一样。当捕快闻讯赶到时,那人便消失不见了。

这些是出现疑似外星人的记载,还有疑似外星物体的记载。

唐代《洞天集》中记载,唐僖宗广明年间,麟德殿放置了一艘严遵仙舟,长五十余尺,发出的声音像铜铁,坚硬且不生锈,常常飞来飞去,后来飞走不见了。

宋代,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苏老看到江中忽然亮起一团火。这让他深感迷惑,并在《游金山寺》诗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诗文中说:“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记载了宋神宗元丰年间秘书少监孙莘老目击不明飞行物的事件。孙家住在高邮新开湖边,有一天,天气阴沉昏暗,庄客禀报湖中有珍珠出现。当孙老和庄客来到湖边时,只见珍珠像月亮一般明亮,把人的脸都照亮了。承载珍珠的蚌壳有芦席那么大,一半浮在水上,一半像船帆一样张着,行动迅疾如风。人们纷纷划船去追,但根本追不上,最后,珍珠和蚌壳消失在远方。

民国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有天晚上,星光熠熠,没有月色,众人看到天空出现一片圆光,有一亩那么大。圆光有紫和白两色,交替闪烁,令人眼花缭乱。5分钟后,白光不见了,只剩下紫光,而且光圈渐渐缩小,直至完全熄灭。

此外,清代还曾出现被外星人劫持的记载。《清史稿.灾异志》中记载,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一村民和众人上山砍竹,结果在众目睽睽下消失,148天后又出现在家中,但已经语无伦次了。而《松滋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时间在光绪六年五月初八。一位农家子弟晨起在屋后的山林中发现树丛中有东西,光彩异常,他过去抓,谁知感觉自己被抓住了,并飘到了天空中,耳边飒飒有风,神志恍惚。飞了不久,他突然从高空坠落,掉在了一座大山上,这时他才清醒。他看到一位砍柴人,一问之下才知道自己已经从松滋到了贵州,飞了一千多里地。最后,这位小伙子靠沿路乞讨,走了18天才回到家中。

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大多具备莫名的亮光、奇异的声响等要素,志怪小说中的疑似外星生物相对少一点。这些要素非常符合不明飞行物的特点,但毕竟是片段式的记载,很难断定它们和外星生命有关,也可能是一些天气现象。但无论如何,这些丰富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之处。不过,比亲眼目睹更加神秘的,是更加具象的图画、雕刻等历史溃迹。

疑似的证据

中国最早的疑似外星人形象出现在7000多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画上的人头戴圆形头盔,外穿密封宇航服。而在另一幅岩画上,画面左上方有两个旋转的飞碟,飞碟开口处,宇航员正飘然而下,地面上的人群和动物惊恐地散开。无独有偶,清代画家吴有如晚年曾创作《赤焰腾空》图。画面中,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都在仰头看天上出现的一团火焰。画作的题记里记载,九月二十八日晚,金陵(今南京市)城南,有火球从西向东飘过,样子像巨大的红蛋,在半空飘荡。火球不像流星那样稍纵即逝,而是慢慢悠悠,很平稳,且伴着细微的声响。当时空中乌云蔽日,所以看得很真切,有几百人都目击到了。大概一顿饭的工夫,火球才慢慢消失。

UFO爱好者中曾流传过“杜立巴石碟”事件。传说一艘外星人飞船曾坠落于西藏山区,幸存者被当地人追杀,躲避在山洞中。1937年至1938年,一支中国考古队在这个山洞中发现了这些人的遗骸、留在洞壁上的壁画以及神秘石碟,碟上含有钴等金属。用超声波和电波激发后,石碟出现了有节奏的震动。碟上还有文字,据说,考古队员后来破译了文字。石碟在北京大学保存了20年,在“文革”中不知所终。更离奇的是,据说这些外星人的形象和当地民间传说对“来自云中的丑陋入侵者”的描述非常吻合,后来这起事件还被拍成纪录片。然而,情节虽然细腻,但根本经不起推敲,这件事本身就是虚构的。

无论是各种历史记载,还是更加具象的图画、雕刻等作品,似有若无,朦朦胧胧,更加为UFO事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UFO事件出现的频率更高,这也刺激着人们不断研发更高端的设备,以便冲出地球探究神秘的未知世界,去捕捉那些在地球上出现的神秘物体。所以,无论真假,UFO事件是对人类好奇心的挑战和满足,也是人类科技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篇9:古代传说故事

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

篇10: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有一个猎人,他手执神弓,肩背箭袋,每日到森林去打猎。话说这猎人可是个特别厉害的神射手,他的箭百发百中,所以啊,他想要森林里的哪个猎物,就能得到哪个猎物。

一天,他清早出门,走进山林,在山林看到一群绿孔雀,他左手拉弓,右手搭箭,可是,他瞄准孔雀,看了好久,却没有把箭射出去。

“如果这一箭射出去,就会有一只绿孔雀要死掉。”猎人想,“孔雀太美丽,我不能射死它们。我要把它们捉回去,再修一个园子,把它们好好养起来。”

猎人把紧绷的弓弦松开,把整副弓箭轻轻挂在身旁的菠萝蜜树上,这样他就空出了两只手,可以轻便地跑上前去。

看见猎人过来,孔雀拼命逃跑。可是,绿孔雀跑上山坡,猎人就追上山坡;绿孔雀跑上山顶,猎人就追上山顶;最后,那群绿孔雀跑呀跑,跑到海滩上。猎人穷追不舍,也追到了海滩。

这可怎么办呢?前面是大海,后面是猎人,孔雀无路可逃了。走在最前面的绿孔雀没办法,只好一头钻进沙里,后面的绿孔雀也学着它的样子,一只接一只往沙滩钻,孔雀钻呀钻,钻呀钻,不一会,孔雀头和孔雀身子都钻进沙土里了,只剩下婆娑的绿尾巴,高高翘起,看上去就像一片美丽的绿树林。

猎人追上前来,紧紧抓住一只孔雀的尾巴,用力向上拔,想要把那孔雀拔出来。但是,那孔雀拼尽全力,紧紧抓住大地,任凭猎人怎么拔,它还是纹丝不动。

“我不着急,我可以等。”猎人大声说:“你们钻进沙地里,一定会憋坏的。我说你们肯定憋不了几天。我就在这里守着,你们一出来我就会捉住你们——还是快点出来吧!”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孔雀偷偷探出头来透气,见那猎人搭了一间小木屋,正寸步不离守着它们呢。

一看到孔雀探出头来,猎人高兴坏了,他飞一般扑过来,要捕捉那孔雀。

孔雀连忙把头钻回地里,两只爪子紧紧抓住大地,不敢再贸然出来了。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孔雀有时还会偷偷探出头来透气,但每次探头,猎人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前去。

就这样,一直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绿孔雀在沙地里待习惯了,它们不再探头出来透气了,它们头上和身上的羽毛渐渐变成根须,露出来的孔雀尾巴渐渐变成树叶。

篇11:古代传说故事

大家最喜欢的表演是阿清的拿手绝活—蒙眼飞刀,阿清会用布条蒙住双眼,手拿一把薄如柳叶的飞刀,而阿远则在不远处背靠一块大木板。只见阿清一甩臂,手里的飞刀“啪啪啪”像箭一般射了出去,再看阿远,身体左右两边的木板上扎满阿清掷出的飞刀,刀尖入木三分。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阿清解下布条,拿着小盆吆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此时,他们得到的赏钱是最多的。

阿清投掷飞刀可以说百发百中,这源于他从小的刻苦训练。

这一天,阿清和阿远像往常一样早早出门支起摊位,突然,一大队士兵从远处奔跑而来,嘴里大喊着让开,为后面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开道。路上的行人纷纷作鸟兽散,东街的老乞丐因为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艰难地用双臂挪动着自己的身躯,哪里比得过骏马奔驰的速度。

眼看马蹄离老乞丐越来越近,就要踩上的时候,一个石块准准地打在马鼻子上,马嘶鸣一声,前腿高抬,才没有踩到老乞丐。但骑在马上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受惊的马重重地把他甩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儿才停下来。

地上的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怒不可遏:“是谁扔的石块?”

“小民无意冒犯大人,请大人恕罪。”

“你……你等着吧。”

阿清扶起老乞丐,说:“云伯伯,您没事吧?”

老乞丐捂着胳膊,满脸感激地说:“多亏阿清了,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晚你惹到了城中权贵,请受老身一拜。”

夜色渐浓,阿清和阿远收了摊位,回到租住的地方准备休息。这时,老乞丐找上门,说:“阿清,我思来想去,这个东西就送给你们吧。”老乞丐递过来一个木盒子。

“云伯伯,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可是宝贝呦。”

阿清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枚燕子形状的青铜符。

老乞丐指着盒子里的东西说:“这是飞燕符,把它挂在任何东西上,那东西就像有生命一样,不管你想把东西扔向哪里,那东西都能乖乖地找到目的地。”

阿远惊奇地问:“这世间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吗?”

老乞丐说:“口说无凭,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他拿出一枚飞燕符,拴在一把飞刀上,说道,“回阿清的老家吧。”

只听“嗖”的一声,飞刀就没有了踪影。

阿清看得发愣,老乞丐挪动着身体走了,边走边说:“至于信还是不信,你们回到老家就知道了。”

回到老家,阿清和阿远看到一把飞刀稳稳地插在阿清老家的门上,飞刀上挂着一枚小小的飞燕符。阿清知道老乞丐送给自己的确实是宝物,小心翼翼地把飞燕符从刀上解下来,收进木盒子里。

躺在床上,想起老乞丐的话,阿清和阿远辗转反侧。

阿远问道:“阿清,你说这飞燕符真的什么东西都能找到吗?”

阿清想了想说:“不清楚,但现在—云伯伯随意扔的飞刀真的插在老家的门上了。”

阿远沉默了一会儿,问:“那你说,如果把飞燕符带在身上,它能让我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吗?”

阿清翻了个身,说:“我不知道,明天帮你准备盘缠和干粮,试一试。”

第二天,阿远带着一枚飞燕符找父母去了。

第三天下午,阿清被两天前大马扬蹄掀翻在地的王涯大人抓走了。

阿清被带到衙门的后堂,跪在地上,抬起头看见王涯和知府大人。知府指着阿清说:“你一介草民,竟敢冲撞王大人,两天前王大人的坐骑被你的石子惊吓,最后将王大人跌落在地。你可知罪?”

阿清道:“大人,小民冤枉啊!”

知府说:“王大人身负皇命,缉拿朝廷要犯,如今因你背部受伤,无法及时完成任务,来人啊,把阿清押入大牢。”

阿清苦苦哀求,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被衙役拖进了牢房中。

第二天,阿清叫住狱卒,说:“狱卒大哥,能帮个忙吗?”

狱卒不耐烦地问:“你要干什么?”

阿清从怀里掏出二两碎银子,说:“大哥,我有要事求见知府大人。这点儿小意思,请你先拿着。”

过了半个时辰,知府来了,阿清说:“大人,如果我能抓住王涯大人想要缉拿的要犯,您能放了我吗?”

知府上下打量了一下阿清,说:“难道你有线索?”

阿清连忙跪在地上,把飞燕符的神奇告诉了知府。知府半信半疑地说:“谅你一个耍把戏的也不敢欺瞒本官。说说吧,这飞燕符如何能抓住犯人?”

“我需要两个风筝。其中一个是一般的风筝,另一个风筝需要三个人那般大,在腹部做一个铁架,一定要结实。”

知府惊异地看了看阿清,最后还是点点头,说:“我会吩咐手下人去纸鸢铺定做的,你还有什么要求?”

阿清补充道:“在牢房里,我无法施展飞燕符的法术,必须要放我回家才行。”

知府摸摸胡须说:“好。”

没过几天,知府带着一队人马,拿着两只风筝,押送着阿清回到他的家中。阿清找到藏好的木盒,从里面拿出剩下的一枚飞燕符,挂在小风筝上,对领兵头领说:“你要追的逃犯姓甚名谁,只要告诉风筝,风筝就会带你找到的。”

头领对风筝说:“去找朝廷头号罪犯颜玉清。”然后,他将风筝扔上天,只见风筝在空中打了个转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头领连忙对手下说:“快,跟上风筝。”

知府看着远去的风筝,对阿清说:“抓不到犯人,你就继续坐大牢!”说着,留下一队士兵看守阿清,自己和随从们打道回府了。

果然,风筝飞了两天就找到了朝廷正在抓捕的颜玉清。知府大人用风筝缉拿逃犯的事情一下子传遍了京城,王涯听说了飞燕符的神奇,非常生气,因为自己的功劳被阿清夺去了。

“大人莫急。”王涯身边的手下说,“听那阿清说还有一枚飞燕符,让小的帮你抢过来。”

王涯听后,拍手称好,说:“那就快行动吧。”

王涯的手下带着一队士兵,径直赶到了阿清的住处。

“开门。”他们拍打着紧闭的木门大喊道。

“别敲了,这个地方没人住了。”一个声音从房顶上传来。

他们抬头一看,阿清正抓着大风筝,大声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吧,我走了。”说完,跑了两步,大风筝带着阿清飞到了空中,转了一圈儿后,向远方飞去,门外的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

篇12:依依的爱情传说

依依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爸爸是国税局局长,妈妈是国税局主任,每个月她都有足够的零花钱。依依快乐地成长着,小学的时候她是班里的班长也是公主,同学们众星捧月一般,学校组织什么文艺活动,依依总是得第一。

上高中了,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开始追求依依,送东西讨好依依。可依依还是依依,一点也没有改变,人们都说依依是个冷血美女,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打动依依。

依依上大学了,同学们一个一个都开始谈恋爱了,但是依依仍然固守着。学校里又开始举行大学生绘画比赛,依依一个整晚没有睡觉,她把自己脱光,坐在寝室的床上,对面放着镜子,她画了一张一个裸女正在专心绘画的侧面素描。第二天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这张画交给了班长,所有女生都惊讶不已,所有男生都侧目以视,忍不住多看两眼那张画。她画得太美了,只有一个侧面,鬓角卷卷的头发,精致的脸庞,高挺的鼻子,微微上翘的唇,浑圆丰满的胸部,颀长的胳膊,一支支着一条平放的滚圆的腿,刚好挡住私处,她的每一个部位都是美丽的,似乎连脚趾头都在顽皮地笑着。

男生们开始疯狂,他们开始抢那幅画过来互相传看,女生们都焦急地望着依依:“依依,你赶快向他们要过来啊。”

依依笑笑,“我画出来就是让别人看的。”

班里只有一个男生没有动静,他坐在最后排,憋红了脸,一声不吭。谁知道他突然走到前面,疯了一样地夺过画,全部女生都惊呆了。然后他疯了般地撕掉说,“你不能这样,这幅画你不能交出去,你可以画别的,但是这个绝对不可以!”所有女生还有男生的心全部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以为依依要发脾气了,但是依依看着那个男孩,两眼都是泪水:“你才是我要寻找的人。”

男孩呆住了,他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很快所有男生还有女生都恍然大悟,依依原来是在用这个方法来寻找自己的爱人。

依依开始和男孩走得很近,他们开始一块儿出入,因为男孩只有依依一个朋友,尽管男孩说不清楚自己喜欢不喜欢依依,尽管男孩想对依依说其实他那天,根本不是因为依依,只是因为,他的母亲曾经是一个人体模特,父亲不知道母亲以前当过模特,自从和父亲结婚以后,母亲就不再当模特了,但是父亲下岗了,家里的生活很贫困,于是母亲瞒着父亲,把刚刚两岁的自己放在邻居家里,又出去给别人当人体模特,终于有一天这件事情被父亲知道了,父亲一气之下把母亲赶出了家门。后来有人告诉他们,他的母亲身患重病,客死他乡。其实父亲也后悔了,所以这些年来加倍补偿自己,后妈对他也很好。他不想让依依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是怕悲剧降临在依依身上,其实他对依依根本没有那个想法……

好几次了,男孩都想说出口,但是依依对自己越来越好,他就不忍心去说了。就让这件事情永远成为自己一个人的秘密吧,他不想让依依不开心,她是那么的可爱,他不想让世间所有美丽的东西失去颜色。

渐渐地依依喜欢上男孩了,男孩对依依也很好,嘘寒问暖,体贴入微。依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电话那头的妈妈问东问西:“他家是哪里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他是家里的老大还是老二?……”面对妈妈连珠炮似的问话,依依呆住了,这些问题她根本没有考虑过,也没有问过,她不知道,所以只好无奈地说:“我没有问,问那些干什么呀?”“妈妈是为你好,那你问清楚了告诉妈妈,然后再做决定好吗?”“嗯,好吧。”依依答应着挂上了电话。

“我家在县城,父亲下岗了,现在在外面卖点菜什么的,后妈没有工作,耳朵有点毛病,奶奶也在我家,年龄大了,已经瘫痪了。我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心率不齐,已经19岁了,没有上过学,二妹妹上小学。”男孩很认真也很真实地说了自己家的情况。

当依依在电话里面告诉妈妈时,妈妈生气了:“好了,妈妈不想听下去了,妈妈是为你好,你这么大了也不想想,你们还是不要来往了,没有什么结果。”

“为什么呀?”依依很奇怪。

“你根本不知道也不会想象到你刚才描述的家庭是怎样生活的,那怎么会是简简单单一个可怜就可以形容的呀,孩子,你吃不了那种苦的,妈妈舍不得你去吃苦呀……”说着说着妈妈哭了起来。

依依心疼妈妈了,“妈妈我不敢了,我再也不敢了,你不要哭,我听你的话。”但是依依的心还是很坚定,“为什么要拆散我们?我们只要有爱情就够了,我爱他,他也爱我,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我跟我妈妈说你了。”依依静静地说。

“哦?她说什么?”男孩不敢去看依依的眼睛。

“她说你很好呀,让我有机会带你去我家玩。”依依第一次撒谎了,她的心跳好快。

“这是真的?”男孩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五一很快到了,“五一跟我回家吧,我爸爸妈妈让我带你回家看看。”男孩很诚恳地说。

“太好了。”依依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她看来男孩肯把自己带回家里,说明他已经认定自己了。

依依取了500元钱,告诉妈妈五一不回家了,她要和同学去旅游,而且是女同学,一个寝室的。妈妈相信了依依,因为依依从来不会撒谎。

依依给男孩的妈妈买了漂亮的外衣,给男孩的爸爸买了陈年老酒,给奶奶买了补品,给两个妹妹买了两个布娃娃,她想,他们看见礼物一定很高兴。嘻嘻,依依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了。

火车行驶了5个小时,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停了下来,依依跟着男孩下了火车,四处张望着。

当他们走进了院子里时,家里人除了奶奶以外都在屋门口候着了。

依依感觉到了庞大的阵容和对自己的重视。

她跟着男孩走进了屋里,屋子很小,里面什么家具都没有,但是却被杂物放的满满的,还有一张陈旧的发黑的木头桌子。依依的眉头皱了一下,她开始分发礼物,男孩的爸爸妈妈看见那些礼物并没有显示出高兴的样子,相反却一脸的沉重。

“快快,既然是孩子的一番心意,我们就接受了。”还是男孩的妈妈打破了尴尬的局面,“我们家没有那么好,你随便吃点,我煮了点鸡蛋,没有什么好吃的,不知道怎么招待你。”男孩的妈妈拿出来十几个还热着的煮鸡蛋,依依剥了一个放在嘴里,却看见两个妹妹都眼巴巴地看着流口水。

“妹妹也吃,你们都一块儿吃呀。”依依说着拿起两个分别给两个妹妹,可是两个妹妹却怎么也不敢接。

“她们都吃饱了,不吃了,你吃,你吃。”男孩的妈妈一把夺过那两个鸡蛋又重新放进了碗里。

吃饭了,吃的是米饭,有3个菜,1个是鸡块,1个是豆腐,还有1个是青菜,一家人都在拼命抢着青菜还有豆腐,好像是约定好了一样,而男孩的妈妈却把鸡块都夹给了依依。依依的眼睛有点儿湿润,她大口地嚼着鸡肉,却哽咽地咽不下去……

吃完饭,依依看着男孩的妈妈喂奶奶吃饭,奶奶则高兴地看着自己笑,满脸的皱纹凝成了一朵美丽的花。

依依决定嫁给男孩,报答他的妈妈,让他的奶奶高兴。

临走的时候,男孩的妈妈又塞给依依几个鸡蛋,说到火车上面吃。

他是一个好男孩,依依告诉自己,自己没有选错,妈妈是因为没有见到他,不然的话,肯定不会反对的。就这样依依跟男孩越走越近。

悲剧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依依的爸爸因为贪污巨款坐牢了,家里的一切都给没收了,妈妈也因为协同犯罪被管制了。

依依只有跟着姑姑过日子,姑姑嫁给了一个酒鬼,家里过的十分不好,依依的到来更是增加了姑姑的负担,依依大学还没有毕业,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所有财产全部被冻结,她再也不能去买好看的裙子、名牌的化妆品还有昂贵的首饰了。从此依依多了哀声叹气,多了对男孩的责怪;少了对男孩的关怀,少了共同的话语。一切都变得苍白无力了,但是依依仍然是一个美女,这是上天给她的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事实,在她和男孩冷战的时候,终于接受了另外一个有钱男孩的追求,于是她抛弃了贫苦的男孩,跟了有钱的男孩。

那天,贫苦的男孩一句话也没有说,他只是特别的伤心,自己是在无意之中被依依发现的,又好像是在依依的安排之下与依依相爱的,但是当一切都发生后,当自己付出了真心的时候,依依却离自己而去了。男孩回到寝室,拿出依依的那张被自己撕成碎片,又被自己拼了一夜熬得眼睛都红了粘贴起来的裸画,静静地看着,默默地流泪,他找出火柴,“哧”的一声划着了,火苗很快开始蔓延,灰烬慢慢散落,在男孩的手已经无法抓住的时候,它变成了一堆灰烬。这时候,起风了,从窗户吹进来,在地上打了一个旋,卷着灰烬飘到了窗外,越来越远……

篇13:世界古代传说故事

摩腊婆国中有一个婆罗门村庄名叫那伽不拉,那儿住着一个婆罗门比嘉耶夏尔曼和他的儿子迪婆夏尔曼,儿子虽修习得满腹经纶,却无法达到心灵清静的境界,因此禀告父母说:

“我想出去旅行,以便学得更多的知识。 ”

做父母的虽努力想使他打消这个念头,无奈他都不肯听从,终于出发前往他乡去了。

就这样地,他流浪于异国之间,参观了许多圣地和寺院,在像新月祭那样特别的祭日,他行祭拜之礼,穿着苦行者的衣服从容而行,终于达到领悟的境界。不久,他来到吉特拉克达山。在那儿他找到苦行者的森林,又见识了湿婆天的雄伟寺院,更跳入清澈见底的池中沐浴,早晚都做着被称之为桑狄雅的祭祀,向众神之父献上神酒,然后进入寺院,赞美湿婆神,唱赞美歌以取悦于神。接着向前俯伏,心中沉于冥想,然后趺坐在一棵树根上,盘腿打坐,两眼看着鼻尖,心中所默念的,就是肤色微黑,有四只手,分别高举着法螺、法环、棍棒、莲花,两手在前方紧紧并拢,驾乘着卡达鸟的崇高无比的阿狄那拉耶那 (毗湿奴神)。

迪婆夏尔曼就这样的闭上两眼,沉于冥想之中,日过中午犹不自觉。不过他却不得不为了糊口而出去乞食,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在空中飞着的鹭鸶把粪便下到他头上来。他向上一看,正看到那群鹭鸶,他生气地诅咒它们,说时迟那时快,那群鹭鸶竟然立刻气绝掉了下来。迪婆夏尔曼看到这情形,心中顿生强烈的悔意:

“可怜的鸟呀!为了一点点过失,就要受那么严厉的惩罚, 而我为了一时的不能忍耐,竟让从前努力从事的苦行完全白费了。 ”

这样说着,他为了希望能补偿自己所犯的罪恶起见。就重新沐浴,又向神礼拜,不断念着咒文,沉溺于冥想。

接着,他又为了研究奥义书而进城去,到一个叫做那拉耶那的婆罗门家求取布施。那婆罗门的妻子在房门口看到来了一个比丘,便手拿器物正想要布施食物给他时,她的丈夫那拉耶那回家了,因此,她放下装着布施物的器物,对迪婆夏尔曼说:

“请稍等一下。 ”

她把水瓢送过去给丈夫,并为丈夫汲了水来,侍候丈夫沐浴、拜神、吃饭等等,都做完了之后,才拿布施的东西给迪婆夏

尔曼。这一来,迪婆夏尔曼可光火了,对她说:

上一篇:移动公司活动总结下一篇:立春暖心祝福说说汇总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