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经典台词

2024-04-18

老无所依经典台词(通用11篇)

篇1:老无所依经典台词

《老无所依》,美国电影,由著名导演组合科恩兄弟编剧和执导,改编自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同名小说。剧情描述在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为邪恶入侵了平静城镇,导致一场猫捉老鼠的五人追逐。是一部全新风格时装西部电影。

《老无所依》经典台词

1、要是你停下来

看着你的回头路

你将会射中我

但如果你停下来

你会停在阴影处

2、你这一辈子 不就是一直在下注 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你知道这铜板是几年的吗?

1958.

已经过去22年了.

这硬币才流浪到此

现在来到这里 不是人头就是字...

3、别放到口袋去

放在哪里都好就是别放在口袋里

放进去跟其他铜板混在一起,它就只是个铜板而已.跟原来一样

篇2:老无所依经典台词

一、故事梗概

这部影片围绕着一箱钱,两种处世法则,三个男人展开。故事讲述了退伍军人摩斯,打猎时误入两帮火拼人员的现场,取走了一箱200万美元的意外之财。于是,残忍变态杀手奇古开始对其展开追杀,而老警官贝尔则紧随其后侦破救赎,三个人串起这个故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摩斯逃亡与奇古追击的过程。这也是整部影片最出彩,和最为令人近乎窒息的部分。

二、主要人物

牛仔摩斯:不是过去西部英雄式的硬汉,没有太多的奢望,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所以当他拎起那钱箱时,甚至都没有一点犹豫,然而他也是善良。

杀手奇古:被请来寻找被摩斯拿走的货款,却背叛雇主的人,他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冷血杀手,特别是他瞪着透着凶光的双眼从嗓子眼里发出这句沉闷但又不容迟疑的:“猜吧,这是我所能做到的最慈善的一步了”。一出口,那些无辜的人只有疑惑片刻的机会,而后一分钟就命丧黄泉了,他从不手软,手段不仅高超而且智慧超群。这个人物有着一副看似滑稽呆滞的扮相,却有着无法回避的冷。

警官贝尔:他在对一连串的杀人事件进行调查,并努力保护摩斯的安全。但是,让贝尔感到无力绝望的是,本来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执法者,现在却变得束手无策,完全失去了作用。老贝尔一面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一面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怀念那曾有的公平、正义和人性的温暖。

三、艺术手法

《老无所依》的超凡之处,正在于它细致拿捏了一种内敛的张力,这是科恩兄弟大师级的手笔。普通导演通常会把一个故事讲得酣畅淋漓,恨不得把所有的细节暗示都挂出来让你看得一清二楚,但《老无所依》却做得很克制,很隐忍,只是点到为止,再不多说。你会发现科恩兄弟在这部片子里运用了大量的隐喻,甚至是直接的大段省略,而这些内在的联系,隐藏着的剧情,非得你自己悟出来,挖出来,才能体味到其间的妙处。比如,用同样的对着电视机喝牛奶的镜头,隐喻杀手与老警察之间的微妙联系,其实正像是硬币的正反两个面,你中有我年轻时的影子,以此更能表现出,老警察感慨后生可畏,老无所依的那种苍凉感。再比如,牛仔的突然毙命并非杀手所为,而是被一伙墨西哥人所杀,除了死在泳池中的女人、以及牛仔之外,倒在门口的家伙正是给老妇人提过箱子的那个墨西哥人。而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杀手会重新出现在案发现场,因为他要取走那箱钱,而且也只有他知道牛仔的藏钱方式,所以才发生了与老警察几乎撞见,而又从窗户逃走的场面。

影片结局有点出乎意料,也给了观众一个具有挑衅意味的深思,《老无所依》的背景是已演变为可容纳更多暴力和无视法律的现代美国。齐格用一种狼狈的方式逃脱了贝尔的追捕,在一个完全堕落的世界里,暴力的元凶至始至终都逍遥法外,黑色气息从来就是科恩兄弟的拿手绝活,一种残忍的幽默,绝望也能变成笑声。

四、影评评价

科恩兄弟的独特影像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对比其他的作品,西部在这部影片里失掉了美式侠客——即所谓“牛仔”的狭义风范。开篇,科恩兄弟镜头下的西部很美,西部的广袤戈壁似乎不动声色的观察这一切,人类的厮杀相比之下带有着侵略性的破坏感。就是这样,科恩兄弟通过这几点做到了成功:通过贾维尔•巴登塑造完美的杀手形象,且毫不避讳的使用暴力:开篇的地面痕迹,爆头场景,疗伤过程都无比血腥。再加上大量镜头语言的使用,配以掌控得极佳的叙事节奏,让突如其来的遭遇显得令人无比惊讶。于是整部影片变得闷中尚有惊喜。强悍到无以复加。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这一类型电影所共有的弊端,这种受众狭窄的题材和电影手法高明欠缺娱乐性的处理方式,令很多被快餐文化侵蚀或者对杀戮题材不感兴趣的观者敬而远之,科恩兄弟残忍的给出没有大结局的答案,不想令所有观者满意。

导演用了大半的时间讲述猎人和杀人魔的周旋,猎人一如传统西部片里有勇有谋有性格的牛仔,杀人魔则冷酷精明而无处不在,如果在数次交锋后,道高一尺磨高一丈,在最后一分钟牛仔险中求胜,半死不活浑身染血的回到妻子身边,这会是一个经典的西部片。仅仅凭导演对镜头和叙事的掌控:拘留室内杀人魔勒死警察时的面部特写,警察死后对地板上挣扎痕迹的特写;西部荒漠在明晃晃的日光下静的让人发慌,无边的暗夜中突然危光微闪;不管是阳光下还是黑夜中,枪声总是突然爆发随之又陷入寂静,谁不知道下一声枪响是不是冲着自己而来,生命在这个荒漠中,脆弱而又源源不断,活着的人应当见怪不怪;牛仔和杀手数次斗志斗勇化险为夷……这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西部片。

五、总结

片中的追杀源于那一箱钱和毒品,也暗示了人类贪婪本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个人英雄的故事,我们的牛仔在枪战中轻易的死掉了,这个世界没有不败不死的英雄,如老警察给牛仔老婆讲的那个故事,再厉害的人,也可能在任何环境下被打败。这里要赞一下汤米.李.琼斯的演技,之前那个对年轻下属徐徐叨叨卖弄经验的老警长,在牛仔死后,也就是影片最后四十分钟,转变为主要角色,如果没有抓人的力量,观众不太可能从牛仔的故事中走出来而去关注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时我希望,老警长用他的正义感或者丰富的经验、哪怕仅仅凭他的毅力能最后抓到杀人魔,这样我们能如释重负,道德上得到满足和安慰,也可警告一下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年老者仍然蕴涵着爆发性的力量,他们更了解这个世界,这样变成了一部充满人性关怀的主流道德片。

影片最后以老警长的无力的醒悟为结束,走到这个醒悟,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觉得仓促和无所适从,历经数次意外的刺激的情节转换后,竟然以一个老人絮叨自己关于父辈的梦而结束,没有英雄,没有胜利,没有结局,也没有对未来的预测,只觉得震撼而无望。老警长先于观众感到无力和绝望,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他回忆过去,梦见了父亲和祖父,他们在他们的时代破案无数英勇无比,这份荣耀在他身上本应该继续。不是他不够优秀不够努力,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得无从以以往的逻辑和方式来理解,杀人魔作恶,虽然以两千万美金为追踪线索,但如那个私家侦探所说,其实与美金和毒品无关。

当恶变成一种纯粹的恶,无从理解也无从破解,而他又充斥着这个社会的时候,年老者的经验:他们相信人性、道德、个人奋斗,相信勇气智慧和力量能战胜邪恶,他们所重视的个人和荣誉和坚守的信条,似乎都靠不住了,这大概是片名的意思,这是一个与过去断裂的社会,它的内在逻辑,在过去社会成长并成功的人怎么能把握得了呢。参考资料:

篇3:老无所依经典台词

《清风亭》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 后被用不同剧种表演。当代著名戏曲家张清香主演的豫剧《清风亭》, 得到了广大专家和戏迷的认可。《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 妾周氏生下一子, 被迫抛在荒郊, 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 取名张继保, 抚育成人。13年后, 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 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 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 但张继保忘恩负义, 不肯相认, 把老夫妻当成乞丐, 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 把铜钱打在他脸上, 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李尔王》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 后被莎士比亚改编为戏剧。年迈的李尔王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赞美国王, 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 李尔王被两个不孝的女儿赶出家门。而成为法国王后的考狄利娅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 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来营救父亲, 最终, 考狄利娅的军队大败, 后被杀死李尔过于悲伤, 最后崩溃而死。高纳里尔和里根也因为与埃德蒙的感情纠葛而害死彼此。

李尔王和张元秀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都曾为儿女呕心沥血, 换来的都是儿女的厌弃。两者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两者形象必然存在不同之处。

一、慈爱的父亲和暴戾的父亲

《清风亭》中的张元秀虽然不是张继宝的生父, 他对张继宝非常溺爱, 自己辛苦磨豆腐卖钱, 辛苦劳顿、吃糠咽菜, 总忘不了给儿子买肉包子吃。当得知儿子中状元荣归故里的时候, 他还把乞讨来的肉包子留给儿子, 岂知这种举动只换来儿子的厌弃。张元秀虽然不能给予儿子权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但他是一位真正的慈父, 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维系张元秀父子关系的正是他的慈爱。

《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是一位暴戾的父亲, 他要求女儿们爱他胜过一切, 所以他被谎言所蒙蔽, 把国土分给了贪图权势的高纳里尔和里根, 驱逐了只肯承诺付出适度的爱的考狄李娅。在女儿们眼中他并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高纳里尔如是评价她的父亲:“他年轻的时候性子就很暴躁, 现在他任性惯了, 再加上老年人刚愎自用的怪脾气, 看来我们只好准备受他的气了。”[1]可见维系李尔王和高纳里尔、里根父女关系的是李尔的权势。

无论是慈爱的父亲和暴戾的父亲都落得一个“老无所依”的结局。张继宝离开张元秀是为了投奔有权力的生父, 高纳里尔和里根嫌弃李尔是因为他不在拥有权力。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造成的。但是两位父亲在各自悲剧中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张元秀的悲剧不是他自己造成的, 他是至善的化身, 却要遭受恶势力的侵害;李尔王的悲剧是由他自身缺陷造成的。

中国悲剧多是由外因造成的。“中国悲剧对现存冲突的解决不是形而上的, 而是形而下的;不是诉诸某种“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而是诉诸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物质力量即正义力量。”[2]中国悲剧宣扬的是伦理道德的完美, 更倡导一种牺牲精神来强化道德约束。西方悲剧理论对于悲剧性的规定包括:“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一英雄或是高贵者, 自身带有丰富的人性内涵。主人公必须遭难, 遭难的原因或是过失 (亚氏) , 或是不可捉摸而又无可逃避的命运 (古希腊悲剧) , 或是因为自身性格的缺陷 (如莎士比亚的悲剧) 。悲剧矛盾的解决必须凭借人自身的力量, 或者是激情或者是理性。”[3]

中西两种不同的悲剧观是由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 统治中国文化两千年的儒家学派鼓吹“性善”说, 很多中国人自小就被告知“人之初, 性本善”;西方国家人民从古希腊开始就相信“性恶”说,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后来基督教又极力推广“原罪”说, 认为人人生而有罪。因此, 中国戏剧更多的体现了“扬善”, 所以《清风亭》把一个慈父刻画到极致, 他为了养活儿子辛苦劳作、为了儿子的前程忍痛割爱让他走, 从来没有吧自己放在中心。相反, 西方悲剧更多的体现了“惩恶”, 通过一个有缺陷的人自己造成的悲剧来警示世人, 达到一种”净化“效果。总之, 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中国“慈爱的父亲”和西方“暴戾的父亲”。

二、强大的父亲和弱小的父亲

如果只从表面上来看《李尔王》和《清风亭》, 显然李尔王是是一个强大的父亲, 他是国王, 身经百战、身材魁梧, 拥有广袤的国土、富丽的宫殿、足智多谋的大臣和骁勇善战的侍卫, 即使被放逐荒野还有肯特这样的忠臣陪伴;而张元秀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小父亲, 他年老体衰、家境贫寒、只有寒舍几间, 以买豆腐营生, 后来甚至流落街头, 以乞讨为生。

事实上, 从父权的角度来看, 张元秀是一个强大的父亲, 李尔是一个弱小的父亲。中国古代文化提倡“三纲五常”, 其中“父为子纲”, 而“父慈子孝”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当时的统治者还把“孝”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准则, 可见“子孝”已经被提倡到道德甚至法律的高度, 不孝子是不能被社会所容忍的。所以最终为张元秀夫妇报仇雪恨的是暴雷, 可见“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依托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上的张元秀是“强大的父亲”。

在《李尔王》中, 李尔的两个女儿忘恩负义将老父赶出家门, 虽然受到了道义的谴责, 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合情合理的。是他自己的“糊涂”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高纳里尔曾道:“......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 现在他凭着一时的气恼就把她撵走, 这就可以见得他是多么糊涂。”[1]两姐妹虽然也没有好下场, 但是她们的厄运是因为彼此的妒忌, 并不是因为她们的“不孝”。由此可见, 李尔自身虽然强大, 他所依托的社会背景并不强调“孝”, 而是强调一种自由的“人本主义”。所以《李尔王》的重点是李尔对真理的探索过程。依靠自己“理性”李尔势单力薄, 是一个“弱小的父亲”。

中西文化对父权的不同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中。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的故事通过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流传至今。“俄狄浦斯”甚至成为“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而“弑父”主题从奥林匹斯山诸神时代就开始不停的上演, 可见西方文化将父子关系定位为一种平等的关系, 儿子甚至可以杀死无道的父亲。而纵观中国神话或其他文献记载, “弑父”故事少之又少, 其中“哪吒闹海”的神话虽出现了哪吒杀父的情节, 那也是在哪吒还了父母骨肉、李靖砸碎哪吒金身之后。可见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父为子纲”是深入人心的。对父子关系的两种不同定义决定了《李尔王》和《清风亭》的不同风格, 也注定了张元秀的强大和李尔的弱小。

总之, 《清风亭》和《李尔王》塑造了张元秀和李尔两个完全不同的父亲形象。前者至诚至善、毫无瑕疵, 且依附于”父为子纲”的宗法制度, 是一位力量强大的慈父;后者虚荣自负、刚愎自用, 且要为自己的缺陷付出惨痛代价, 是一位弱小的暴戾父亲。

参考文献

[1]王惠君译.莎士比亚八大名剧[M].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 2001.3:316

[2]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上海:华文出版社, 1998:12.

篇4:老无所依

青砖小屋搭建在住宅楼外,十几年前,为了堆放杂物和过冬的蜂窝煤,老郭亲自盖的。厂里的领导曾找到老郭,限令一个月内拆除,老郭拒不执行,并扬言:谁敢来拆就砍了谁。老郭是厂里的机械修理工,据说一顿饭能吃一碗肥肉,4个馒头,力气很大,谁都不敢惹。后来厂子破产,青砖小屋的事再无人过问,老郭得意了好几年。不过,让老郭没有想到的是,他人生的最后几年被锁在这个阴暗潮湿的青砖小屋里。

3年前我看望姑妈时曾见过老郭,虽满头白发却满面红光,嗓门很大。他端着个小盆走到姑妈跟前,用筷子敲着盆沿,大声问:“来尝尝我做的红烧肉?!”老厂区的人们保持着老习惯,天气好的日子里,喜欢各自端着饭碗出门吃饭,搬个凳子坐在50年代种下的法国梧桐树下,边说边吃。姑妈瞅了一眼小盆,直撇嘴:“这么油!”半盆红烧肉,里面还泡着掰成大块的馒头。

第二年再来看望姑妈时,老郭已被锁在青砖小屋里了。

小屋的门用一把大锁锁着,一扇小窗开着,从里面飘出阵阵恶臭。与恶臭一同飘出的还有老郭的咒骂:“让我出去!看我不打死你们这些龟孙!”

姑妈说老郭突然中风,抢救过来后走路一瘸一捌的,神志也不清了,出门就忘回家的路,他儿子找了几次后索性把他关到了小屋,吃喝拉撒都在小屋里,能不臭吗?

老郭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伴死得早,老郭一个人将五个子女养大,最困难的时候下了班还要捡破烂。但儿女们让老郭心寒,大儿子因为一个女人杀了人,被枪毙了;二儿子染上毒瘾,被老郭打跑了;唯一安份的三儿子因厂子破产没了工作,每天靠电动三轮车拉人挣点钱;大女儿嫁到外地,很少回来,二女儿嫁得近,就在隔壁厂子,因为嫌老郭把钱都给了儿子,和老郭大吵一架后再也不回了。

几个月后听不到老郭的咒骂声了,说是他病得已下不来床,也说不出话,只能躺在床上哭。他的哭聲一阵高一阵低,揪着我的心,我实在坐不住了,起身向姑妈告辞。

过年给姑妈拜年,只恐又听到那凄切的哭声,提心吊胆进了小区,却一片寂静,青砖小屋的小门敞着,里面是一张光光的木板床,原来老郭在年前下大雪的时候死了。

篇5:老无所依影评

镜头自信,灵动,远中近景的切换完全不留痕迹,全都在营造氛围应该在的位置上。紧张气氛不依赖凌厉的剪辑,反而在缓慢悠长的凝视中中使恐怖氛围冻结。台词也透着足够的智趣。夹带着的故事,稀奇怪诞,充满着讽刺意味。关于老人和狗链,关于死在自家门口的,都令人听之即被吸引。故意的留白,暗藏的一些小细节,满足了观众逻辑推理的智力优越感,譬如杀手警惕足底沾染血迹的小习惯,可以提示莫斯的妻子已经被杀死,譬如莫斯的房东胖女人对他蛮横不让步却安然无恙,可以看出杀手对态度坚定的人保有余地。

影片中,赤裸的血腥暴力,完全没有戏剧性的距离,有着纪录片一样的错觉。在那个地方,杀戮太平常,只是弱肉强食的原始游戏。所以老迈,缺乏了“力”,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抗争的欲望,就无所谓存活。他们本来是维护社会制安的执法者,现在却变得束手无策,完全失去了作用。我一直在想,“老无所依”这个译名,意义似乎略微狭窄了,很容易引导人联想到“孝”的缺失。毕竟,影片所叹息的是,这片被抛弃的荒莽之地,整个长者建立的秩序都被嗤之以鼻。这里,已经不存在秩序,也不允许怜悯。

杀手,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的形象也足够乖张劲爆。()尸体一样的惨白,动作极其简单,声音也是轻柔的,尤其还顶着灵感来自妓院老板的发型,甚是粗俗喜感,但就是透着一股杀气,让人不敢靠近,不敢冒犯他一点点。哈维尔・巴登用他近乎面瘫的表演,一双深邃眼睛,让一个冷血杀手的惊悚气质,冰封了所有人的呼吸。就像影片中所说的,第一眼看见他就能知道他是疯的。不得不说,很多戏的张力都在这个变态狂人身上。他不按常理出牌,使他在这片荒莽土地上,像死神一样威严,横行无阻。他其实是无声息就降落在人们头上的厄运。

“你没有必要杀我”,很多人都这样对他说。在他的逻辑里,这只能显得荒谬可笑,在变态狂人的眼里,世上的几乎所有都没有意义,阻碍了他走路就是消失的理由。如果很无辜地到了他手里,有必要或没有必要,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个概率问题。所以,当那个女人几乎可以说是惊人的勇气地违逆他的指令,指出她的命不在这一枚小小的硬币那里,只在他手里。他这个近乎企图将责任推给上帝的选择,减少对自己凶残的指责,也是多么可笑,没有一点意义。

特别佩服导演叙事的张力,硬是将彷徨迷惘的深意包裹在惊心动魄的故事,折腾得与沉闷没有半点关系。追杀的节奏也足够令神经抖颤,时不时还调戏观众一下。所谓黑色幽默,就是你永远不会等到你所想的,不然,怎么能让你因为无端被调戏了一把而黑面呢?这个诡谲跌宕的故事,每一个偶然性都可以让这个故事改变模样。这条曲折幽暗的小路,科恩兄弟走得很怡然。

当故事走到我们自认为熟悉的老套领域的时候,就恍惚看见了导演不屑的冷笑,“小样儿,敢低估哥俩的智商。” 于是,影片在本应该是猎物与猎手的巅峰火拼的高潮时刻,冷笑一声,默默地黑屏了!想必这时你还在紧张地等待猎物反弹一击,或是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对峙,以及冷血杀手的火爆角逐。只可惜,你的热血澎湃的等待只能全部落空了,影片仅仅一个尸横满地的画面,就草草地敷衍了一切。这就结束了?简直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可是你咬牙原谅了这几乎是嘲弄的缺席之后,车祸突如其来,你又想着也许影片意在冥冥之中那神秘的惩戒力量,结果那缓缓爬出的身影再次让理解落败。最后的最后,故事的三个主角都以不同方式离开了,没有给出任何交待地,让这场罪恶烟消云散了。这不知所谓的结尾,是因为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信仰彻底崩塌。就是这样,很多人愤怒了,尽管之前一直很享受一路上的惊险悬疑。但是意义呢?影片丢失了。他们不知道,丢失了意义正是《老无所依》的意义。

因为科恩兄弟想给的绝不是一个地摊小说式的追杀故事。影片对人性的失望,关于“惩恶扬善”愿景的落空,已经近乎于绝望。我们只看到邪恶不需要理由,像割一棵草一样,就要走了一个人的命。人性的贪婪,利益熏心,都可以从沿途遇见的青年和孩子的表现窥见,而且影片的狡诈就在于,几乎是在我们产生了片刻的美好幻觉的同时,转瞬间就只能痛心疾首。导演的失落与冷僻,都躲藏在了这些看似随意的“一带而过”里面。甚至我认为他们对制度的态度也是暧昧的。既有人性堕落的哀伤,也难免夹杂着挣脱羁绊的狂欢。

且看影片的三个主角,圈住了三种人,在社会的不同位置。猎人,在法则的圈内,但已经游走在边缘上,不受太多邻人的牵绊。因为他折返救人,处理得太过笨拙,混乱自己找上了他。如果他坚持冷漠离去的最初的反应,或许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缠身的狂暴追杀了。他自己被迫地艰难应对着,从没有想过依赖制度内的保护。这就是牛仔黄昏的落寞背影。在放弃孤冷的放逐生涯,静享安稳富足的家庭生活的时候,他就走到了死亡。终究他也不是完全的了无羁绊。

杀手,完全走在规则之外的孤魂,彻底的藐视规则。他要存活,只能依靠自己的魄力。那一段伤口处理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也没有怜悯。粗暴地对待自己,才能同样粗暴地对待世界的所有。可笑的是,当他遵守公路的秩序,按照绿灯通行,反被不守规则的别人撞倒。而同样巧合的是,被追者与追捕者都极其近似地索要过路人的外套,对立的两个人,不同的时空,遭遇类似的场景,也是一种玩笑。

警探,尊重长者,追随着前辈的秩序,怀着景仰的心境学习,对照着试图超越。然而他没有到真正的年迈就辞职退休了,是无奈,是力不从心,是对法则的失望。这也许就是他梦的蕴意:

他梦见丢失了父亲的钱,是因为他放弃了对邪恶宣战,丢失了父亲接捧过来的责任。他梦见他的父亲比他要年轻,意味着他父亲的那个年代有秩序,拥有抗争的力量。而他自己只是在惊异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然后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然而,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追不上父亲拥簇的那如月光皎洁的正义,他放弃了抗争。于是他醒来了,看着这丑恶的世界,混乱一片。

篇6:老无所依伤感故事

其实,这样的农村老人很多,就像姥爷,如今85岁了,弯腰驼背,手有残疾,还有肺结核和肺气肿的毛病,但是还得自己做饭,连现成的饭都很难吃到。因为我母亲,舅舅和姨母他们要么有病,自顾不暇,要么就是没有责任心,懒得过问。只有妈妈常常去给姥爷洗洗衣服,做做饭。但是妈妈也是身有疾病,腿脚走路费劲,很难常在姥爷身边照顾。

农村的老人,辛苦一辈子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儿女,到老了也就剩下的残老的身体,没病还可以,一旦有病,便是生活艰难。最重要的是没有养老钱,国家发的100多元,只是杯水车薪。儿女们工作忙,生活负担也重。自身难保,哪来多余的钱孝敬父母。即使心中想要照顾父母,床前尽孝,现实也不允许。

记得以前听过,以房养老,养儿防老,储蓄防老……到了农村基本都是空谈。

篇7:老无所依观后感

《老无所依》是观众看起来会觉得挺别扭的片子,他不会去迎合某些模式浸染下已然养成的观影习惯,也不迁就,他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看了一头雾水的观众就好像习惯用XP的忽然碰到了MAC,其实都是那么回事儿,但是总觉得哪里都不对劲。

比方影片结尾的处理,观者恐怕还都在期望着看牛仔、杀手和警官三个火拼吧,谁料想转的那么快,都能想象科恩哥俩儿躲在阴暗角落里,幻想着观众错愕的神情而窃笑的模样了。

观众看片子,其实本来即是有种预想的,尤其是看惯类型片的观众,片子看个三五分钟便能大抵料到影片的路数,即便是所谓未知的悬念,很多时候也是种“已知”(你知道那是个悬念),所以看《老无所依》,会觉到处处拧巴,处处不合料想,容易随便地给个差评。

篇8:伊朗,老无所依

【死亡之组葬铁骑】

如果说十强赛A组的出线名额从一开始就锁定为澳大利亚和日本没有悬念的话,那么B组则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组。韩国队近两年很好地完成了新老交替,朴周永等球星迅速挑起了大梁;沙特虽然近年来国家队实力有所下降,但他们的俱乐部依然是亚冠联赛四强的常客;至于FIFA排名不高但实力不俗的朝鲜队更是令人无法准确估算出他们的战斗力。相比之下,老迈的伊朗队在这三强身上丝毫讨不到便宜。

在赛事的安排上,伊朗人也吃尽了苦头。因六方会谈和核试验风波而成为同组对手畏途的朝鲜队,一度令亚洲足联被迫允许其将上海作为主场(对韩国队),但与伊朗队的主场较量依然被安排在平壤。劳师袭远、水土不服加之朝鲜国内紧张的政治氛围,伊朗人最终也只收获了一场沉闷的0∶0。而最后一轮的时间安排更令伊朗队牢骚满腹。赛前积10分的伊朗队如果能在首尔击败已经出线的韩国队,且沙特和朝鲜战平的话,伊朗人甚至能拿到直通南非的门票。偏偏伊朗队的比赛要早七个小时开球,这也就意味着朝鲜队可以视伊朗的赛果来决定如何应对与沙特的比赛,最终韩国队凭借朴智星的进球扳平了伊朗队,只需一分即可稳获出线资格的朝鲜队也没有太为难沙特队,0∶0的比分足以保证后者获得一张附加赛的门票,最终的牺牲品则是伊朗队。

说到底,伊朗队还得怨自己。代伊麾下的伊朗队前五战仅得六分,挖下如此大的“坑”,即便美籍伊朗人戈特比执教的三场十强赛一胜两平保持不败,也无法将其填满。伊朗队十强赛前半程战绩糟糕,多半要拜自身太过慷慨所赐。主场对韩国,领先了80分钟后被“太极虎”一记任意球打在横梁上,然后补射扳平了比分;接下来主场面对沙特,舒贾埃在第57分钟取得进球后全队首鼠两端,攻防意图均不明确,被客队射手哈扎兹和哈尔比连续破门完成绝杀。两个主场只得一分,伊朗全队士气受到重挫,热身赛败给中国队动摇了全队的自信,此后在平壤交上白卷,只能小胜同组最弱的阿联酋则充分暴露了球队的色厉内荏。伊朗队在十强赛中虽只有一场败绩,怎奈胜绩也只有两场,出局也就不足为怪了。

【帅位成烫手山芋】

6月13日,内贾德赢得伊朗总统大选,反对派穆萨维的拥趸连日集会示威表示抗议,甚至酿成了一系列流血冲突。两派阵营的分化在足球界也未能幸免——在6月17日客场挑战韩国队的比赛中坚持佩戴绿色丝带支持穆萨维的马达维基亚、卡里米、哈什米安和卡伊比被伊朗足协委婉劝退。尽管领队曼苏尔解释绿色丝带是献给一位伊斯兰什叶派元老的宗教贡品,但中场休息时舒贾埃和内科南解下了绿丝带,多少证明有人在更衣室内对支持穆萨维的球员进行了警告。不过,佩戴着绿色队长袖标的马达维基亚毫不妥协——于是当球队被淘汰返回德黑兰后,所有球员的护照都被没收,近期内他们都将无法离境,而马达维基亚等四人已被禁止向媒体发表任何言论。有消息称,这一命令是内贾德亲自下达的——这位狂热的球迷总统对伊朗队的指手画脚,丝毫不逊于伊拉克萨达姆时代的大太子乌代。

除了球队纷乱的政治立场,主帅的频繁更迭也加剧了动荡的气氛。克罗地亚人伊万科维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后下课,接任的加利诺埃因带队止步于2007年亚洲杯八强而卸任。易卜拉欣·扎德赫暂掌兵符,但因球队在备战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的一系列友谊赛表现差劲,遂没有被扶正。去年3月,无成年国家队执教经验的代伊的上任令折腾了大半年的伊朗帅位(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伊朗队帅位真空)终于有了归属。尽管此前伊朗足协主席阿里·卡法希安曾与葡萄牙籍主教练阿图尔·若热、西班牙名帅克莱门特眉来眼去,但后两人均因顾虑重重而谢绝了邀请,甚至连伊朗队20强赛的首场比赛都是在没有主教练的情况下完成的。

不过,代伊还是因为战绩不佳而下课。更离奇的是,这并非出自足协的决定,而是总统内贾德的授意。代伊下课并不意味着动乱的终结,功勋主帅库汉上任仅两周,就因不堪忍受频繁掣肘和队内的乌烟瘴气而愤然辞职。戈特比之所以能以黑马姿态入主,仅因为他与前亚洲足球先生卡里米臭味相投——后者去年3月因为将足协和代伊骂了个狗血喷头而被开除出队,仅过了一年便以救世主姿态大摇大摆归来,国家队纪律如此儿戏,众将怎能心服?

国家队乱成一锅粥,媒体也不合时宜地添乱。坐镇哈扎迪球场迎战沙特队前,伊朗国内主流媒体爆炒的新闻不是球队如何备战,而是代伊下课的可能性——尽管球员时代无比高傲,但早在十强赛开打前代伊就低下了高昂的头,恳求媒体笔下留情,给球队更宽松的备战环境。不过这很快被证明是一厢情愿:伊朗媒体和球迷依然故我地抨击国家队的战术和训练方式。两个主场被扳平甚至逆转时,球场里满是刺耳的嘘声。而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足协也冲昏了头,一系列热身赛的安排明显缺乏针对性:在世界杯预选赛开打之前,一个水分极大的西亚锦标赛(仅有伊朗、科威特、巴勒斯坦、卡塔尔、叙利亚和约旦参加)冠军和小胜阿塞拜疆的热身赛令全队陷入自满情绪中;此后参加在阿曼举行的四国赛也是臭棋一着,东道主、厄瓜多尔和中国三队均与其十强赛对手风格迥异,而今年5月底的东亚热身赛之行拿印尼祭旗,则证明这支输怕了的伊朗是如何需要自信心。

【老元勋只能捱半场】

翻开伊朗队的花名册,耳熟能详的仍是那些上世纪90年代就煊赫一时的名字:马达维基亚、巴盖里,这两员见证了伊朗足球辉煌的老将至今仍要超期服役,多少要拜历任伊朗队主教练的保守思维所赐。近年来,伊朗足坛并不缺少新秀,速度、身材和球风俨然“马达维基亚翻版”的卡伊比、曾在亚运会上乱秀脚法的博哈尼、后场多面手诺斯拉蒂都大有潜力,但由于巴盖里等人的存在,新秀们只能替补出场甚至干脆坐板凳,或者被安排在自己不熟悉的位置上。而在前、后腰等关键环节,不论是代伊还是戈特比都将宝押在奥萨苏纳双璧内科南与舒贾埃身上,但两位西甲中场动辄穿越半个地球长途飞行,状态自是大打折扣。由于核心球员多半年过三十,十余年前威震亚洲的高速攻防已然不是伊朗队的主打,慢节奏的倒脚、伺机远射成为伊朗队的主要进攻模式。代伊带队时球队最稳定的得分模式居然是由舒贾埃开出任意球,内科南抢点得分——后者的两个头球为伊朗队带来了宝贵的四分,但也仅此而已。

比起进攻的疲软,后防漏洞百出才是伊朗人的命门。伊朗队首发的四名后卫都是典型的攻强于守,速度飞快的卡伊比只迷恋于边路助攻,很少后撤回防,他单薄的体格甚至连朝鲜前锋都扛不住,遑论身体条件出众的“太极虎”。彼此间缺乏协同保护也是伊朗队防守时的短板,阿吉利虽与霍塞尼搭档中卫两年多,但两人均非后防统帅,老将雷扎伊退出国家队后,伊朗队的后防线便危机四伏。综观整个十强赛的八场比赛,伊朗队有五个丢球来自下半场,这也充分暴露了这支以老将为核心的球队的体能劣势。更加可悲的是,明知体能不济,戈特比接任后仍以卡里米的突破为主打,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搏命打法不但令31岁的前亚洲足球先生难以为继,也将全队送上了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境。

后记

篇9:老无所依观后感

影片的开始,老警长略显疲倦的声音讲起自己和父辈们做警长的琐碎事,与此同时,是从日出到正午一系列镜头的剪辑,清晨山间透出的光亮,到正午和煦的阳光,风吹动山坡上的荒草轻轻摇动,拍的好棒,剪的好棒,有种静谧地流动的感觉,往小了说是时间在流动,往大了说是历史在悄然行进。当镜头从荒野摇回时,人才走到镜头前来,警察押着杀手走过去,上车,然后驰向路的远处,镜头摇起,路在荒漠中。

整个开篇其实没什么华丽的技巧,反而是尽量的简化,但是影片的基调就此定下,看过的朋友不妨再看次,片子看个三分钟,全片的意思都到了,余下的似乎都在印证着此一种疲惫,万事皆有行为法则,其实都不过是从荒漠里来到荒漠中去罢了,好像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暴力只是与暴力的来回,跳不出去,逃不出来,无休无止,循环往复。

篇10:当我们并非“老无所依”

近些年,媒体时有“啃嫩族”新闻的报道,啃嫩族多为中年父母,50岁上下,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靠年轻的儿女生活,但自己身体康健,并未失去劳动能力。然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多很重,许多人不到三十岁已开始负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疲惫不已。

一些“被啃嫩”的年轻人实在是无以负担,对父母有了埋怨,可父母却指责他们不孝顺,年轻的儿女却认为父母只顾自己享受而不体谅孩子的辛苦,双方各执一词,亲情天伦受到了伤害。

说起孝悌,我想这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向往吧。没有哪位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儿女不孝顺,不过,不同的父母、儿女对“孝顺”的理解各有不同。

本期调查令人惊讶的发现是,身边有“啃嫩族”的人群还不在少数,比例竟达70%之高,且“被啃嫩”者以女性居多。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父母啃嫩,既有自身依赖性过重、对孝悌理解过于单一之嫌,也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生活过于艰辛等现实原因。

曾有人说,中国文化的糟粕中有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么父母靠谁呢?自然是儿女。很多父母年轻时省吃俭用、辛苦度日,就盼着老来能歇一下,享儿女的清福。这听起来天经地义,可仔细想想,也未免有些沉重!

先撇开物质上的依靠不论,从父母的角度而言,“养儿防老”的观念虽然并没什么错,却少了一份精神上的独立。在很多中国父母的观念中,即使物质上能够自足,精神上依然是紧紧依赖着儿女的。他们巴望着孩子有出息,能够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梦想,能够争气让他们面上添光。等到儿女成家之后,他们便要继续为孩子操劳,做饭、洗衣、带孙辈,看似是孩子继续“啃老”,其实何尝又不是父母在精神上的“啃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早已习惯了为别人而活。为别人而活,也是一种靠别人而活。

再来谈物质上的依靠,除去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物质条件困难、十分需要儿女照顾的中年父母们,对于身体康健、可以工作劳动的父母来说,如果只因为儿女工作挣钱了而不再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负最基本的责任,实在有点不像话。

像这样没有前提的百分百“啃嫩”,的确会让头上压着几座大山的年轻人抓狂,却有苦不能言。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互相体谅、支持,同时认为中国的孝悌观念太重,过早地在观念上绑架了实则还年轻的中年父母。

也许,“啃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能一棍子粗暴否定所有“啃嫩”的现象,但除了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对需要保障者进行切实的照顾以外,自主选择无条件“啃嫩”的父母们的确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老”得太早了些?

这究竟是提早陷入了“老无所依”的恐慌,还是提前进入了“老有所依”的喜悦?

最近在热播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新作《桃姐》,影片淡淡的温情勾起了许多人心中的酸涩和温暖。女佣桃姐老来中风,自己要求住在老人院里,被桃姐照顾长大的少爷Roger“乌鸦反哺”,陪桃姐走过了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桃姐和Roger虽是主仆,情是母子,桃姐的“老有所依”,特别是精神上得到的慰藉,让很多人感动不已。

这就是母子情,是每一位父母都想得到的天伦之乐。没错,孩子是应当孝顺父母的。但当我们还没有真正老去的时候,是否应当向桃姐学习呢?学习她的自知、独立以及对待晚辈的慈爱,多体谅晚辈几分,多担当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父母们并非“老無所依”,就请再用年轻的方式多为自己的生活负些责任,多几分物质与精神的自足。当父母们真正老去的时候,懂事的孩子也不会忘记反哺父母们的生活,温暖父母的心……

篇11:无配乐的《老无所依》

本以为那个拿了黑帮巨款的老猎人能够干掉那个杀手,顺利逃脱,但导演并不想给我们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结局,只是让那个老猎人莫名其妙地死掉,甚至连过程都不给我们看;然后我只好以为那个老警长能够在结尾处来一段精彩的枪战擒获那个疯狂的杀手,谁知导演也不想让我们看到邪不能胜正的一般规律,偏偏让杀手从容离开。事实上整个过程中汤米·李琼斯扮演的老警长基本上什么作用也没有,只是永远跟在杀手后面做一个记录人员,有人说这样处理是因为导演想表达“上帝总赶不上死神的脚步”。

警长不是上帝,那杀手也不是死神。对于为金钱铤而走险的老猎人来说,他像个审判者;对于那个杂货店老板来说,他像个布道者;而对于那些被他杀死的犯罪分子来说,他更像一个超度者。

上一篇:我朋友的十岁生日作文下一篇:学生因病缺勤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