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2024-05-21

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共7篇)

篇1: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安徽大学 2013~2014 学年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一个接口可由(D)组成。A)一个端口 B)两个端口

C)一个I/O地址 D)若干个I/O地址

2、微机总线的位数指的是(C)的位数。A)地址线 B)控制线 C)数据线 D)并行线

3、输入/输出指的是主机与(B)交换数据。A)存储器 B)外设 C)键盘 D)显示器

4、对以下类型的中断,优先级最低的是(C)。A)指令中断 B)非屏蔽中断 C)可屏蔽中断 D)断点中断

5、中断控制器8259A所管理的是(C)。

A)指令中断 B)非屏蔽中断 C)可屏蔽中断 D)单步中断 6、8086 系列微机的中断向量号越大,则优先级(D)。A)越高 B)越低 C)相同 D)不定

7、可编程接口芯片在使用前对它(B),称为初始化编程。A)写操作数 B)写控制字 C)编接口地址 D)设计控制电路

8、并行接口没有(D)功能。A)输出锁存 B)输入锁存

C)模拟量变成数字量 D)物理量变成模拟量

9、如果减1计数器的计数初值为10H,则减1计数器可作为(C)分频计数器用。A)十 B)二

C)十六 D)与计数初值无关

10、串行通信的波特率越高,则串行传送数据的速度(B)。A)越慢 B)越快

C)与波特率无关 D)由CPU速度决定

11、CPU 执行OUT DX,AL指令时,(D)的值输出到地址总线上。A)AL寄存器 B)AX寄存器 C)DL寄存器 D)DX寄存器

12、一个I/O地址称为一个(B)。

A)接口 B)端口 C)外设 D)芯片

13、地址译码器的输入端应接到(C)上。A)控制总线 B)数据总线 C)地址总线 D)外部总线

14、CPU 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时,其中断向量号由(D)提供。A)CPU内部 B)中断指令 C)向量号固定 D)中断控制器 15、8259 工作在全嵌套方式时,(A)引脚的中断源优先级最高。A)IR0 B)IR1 C)IR7 D)IR8 得分 评阅人 16、8255 工作在方式0时,它没有(C)功能。A)输入缓冲 B)输出锁存 C)电流放大 D)总线隔离

17、微机系统复位时,CPU不能响应(B)中断。A)指令中断 B)可屏蔽中断 C)非屏蔽中断 D)断点中断

18、在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输出端可产生(C)波形。A)三角波 B)正弦波 C)方波 D)斜波

19、对逐步逼近式A/D转换器,启动一次转换读入多次数字量,则读

入的数字量(A)。A)肯定相同 B)可能相同 C)肯定不同 D)可能不同

20、PC/XT 微机中串口1的I/O地址范围是(B)。A)3F0H-3F7H B)3F8H-3FF C)2F0H-2FFH D)2F8H-2FF

三、判断说明题(正者在括号内打“√”,误者在括号内打“×”,均

需说明理由。每小题 2分,共10分)1.指令一般包括两部分:操作码和操作数。(√)2.一个总线周期有一个或若干个指令周期组成。(×)3.8086 有一个 16 位标志寄存器,它包含了 6 个状态标志位和 3 个

控制标志位。(√)4.一片 8259A中断控制器最多能接收8个中断源。(√)5.要对 8255A 的端口 C 的某一位进行置位/复位设置,可对端口 C 写入相应的控制字来 实现。(×)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10分)

2、在I/O接口电路中,按存放信息的类型,端口可分为哪几类? CPU对这些端口实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

答:在I/O接口电路中,按存放信息的类型,I/O端口可分为数据口、状态口、控制口。

其中,CPU可对数据口进行读或写操作,对状态口进行读操作,对控制口进行写操作。

3、与并行通信相比较,串行通信有什么特点? 答:与并行通信相比较,串行通信如下特点: 串行通信适宜于远程数据传送; 串行通信通常传送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的费用较低、传输线少,可借用电话网络来实现远程通信。得分 评阅人

得分 评阅人

五、简单应用题(共15分)下面是一个8253初始化程序段。8253的控制口地址为46H,3个计数器端口地址分别为40H,42H,44H,在8253初始化前,先将8259A的所有中断进行屏蔽,8259A的奇地址端口为81H,请在下面程序段的分号(;)后面加详细注释,并以十进制数表 示出各计数初值。CLI ;关中断„„(1分)MOV AL,0FFH OUT 81H,AL ;屏蔽8259A 所有中断„„(1分)MOV AL,36H OUT 46H,AL ;8253控制字:CNT0,先读/写低 8 位,后读/写高 8位,方式 3,二进制计数„„(3分)

MOV AL,0 OUT 40H,AL ;CNT0 输出低 8位计数值„„(1 分)MOV AL,40H OUT 40H,AL ;CNT0 输出高 8位计数值,其十进制数为 16384„„(1分)MOV AL,54H OUT 46H,AL ;8253控制字:CNT1,读/写计数器低 8 位,方式2,二进制计数„„(3分)MOV AL,18H OUT 42H,AL ;CNT1 输出计数值,其十进制数为 24„„(1分)MOV AL,0A6H OUT 46H,AL ;8253控制字:CNT2,读/写计数器高 8 位 方式3,二进制计数„„(3分)MOV AL,46H OUT 44H,AL ;CNT2 输出高 8位计数值„„(1 分)得分 评阅人

六、综合应用题(共 25分)已知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数码管为共阳极类型,数码管 的阴极a,b,c,d,e,f,g,Dp依次接至8255的PA0,PA1,„,PA7。回答问题:

1)若要数码管的a段发光,则应从8255的PA0输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2分)

答:低电平

2)若要数码管显示数字0,则应从8255的PA口送出字形码为多少?(2分)答:C0H 3)写出8255的PA口和PC口的地址。(2分)答:PA口地址:220H,PC口的地址:222H 4)根据电路图,写出从8255的PA口送出字形码的有关指令。(2分)

答: MOV DX,220H MOV AL,8位字形码 OUT DX,AL 5)8255的PC口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输入缓冲

得分 评阅人

6)根据电路图及下表要求,编写完整的根据从开关读入的编码在数码管上显示相应数

字的程序(包括在数据段中定义字形码的内容)。(15分)参考程序:

STACK SEGMENT STACH DW 100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X1 DB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MAIN PROC FAR PUSH DS SUB AX,AX PUSH AX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BX,OFFSET X1 MOV AL,10001011B;8255 工作在方式0,PA输出,PC输入 MOV DX,223H OUT DX,AL NEXT: MOV DX,222H IN AL,DX AND AL,7;屏蔽掉PC口读入的高 5位 XLAT MOV DX,220H OUT DX,AL JMP NEXT MAIN ENDP

CODE ENDS END MAIN

篇2: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别 :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

老师: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自动化

自动化二班

姚兰兰

王敬生

1205032038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微型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涌现了数十个品种几百个型号的微处理器,数据宽度从8位、16位、32位发展到了64位,处理器芯片的CPU核心发展到了双核乃至4核、6核和8核,当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智能多核时代。这门课程系统归纳和清晰展示已经发展了40多年的计算机高新技术,深入浅出地讲清楚那些看似深奥的计算机知识。

关键字:微机原理 8086/8088 接口技术

正文: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共学了九章,内容包括2部分:第1~5章是基础部分,以8086为主要对象,包括绪论、8086 CPU、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存储器。第6~9章讨论了接口和总线技术,包括中断、DMA和I/O接口以及8253、8254、8259A、8251A。

第一部分: 1、8086系统

(1)BIU与EU的动作协调原则:

它们两者的工作是不同步的,正是这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关系,使得8086/8088可以在执行指令的同时,进行取指令代码的操作,也就是说BIU与EU是一种并行工作方式,改变了以往计算机取指令→译码→执行指令的串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正是8086/8088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2)它的工作模式:有最小和最大(3)它的寻址方式: a、数据操作数

这类操作数是与数据有关的操作数,即指令中操作的对象是数据。数据操作数又可分为: A 立即数操作数。指令中要操作的数据包含在指令中。B 寄存器操作数。指令中要操作的数据存放在指定的寄存器中。C 存储器操作数。指令中要操作的数据存放在指定的存储单元中。D I/O操作数。指令中要操作的数据来自或送到I/O端口。b、地址操作数

这类操作数是与程序转移地址有关的操作数,即指令中操作的对象不是数据,而是要转移的目标地址。它也可以分为立即数操作数、寄存器操作数和存储器操作数,即要转移的目标地址包含在指令中,或存放在寄存器中,或存放在存储单元之中。

对于数据操作数,有的指令有两个操作数:一个称为源操作数,在操作过程中其值不改变;另一个称为目的操作数,操作后一般被操作结果代替。有的指令只有一个操作数,或没有(或隐含)操作数。

对于地址操作数,指令只有一个目的操作数,它是一个供程序转移的目标地址。下面以MOV指令为例:

MOVdst,src;(dst)←(src)

2、I/O接口总线与中断

中断传送方式的优点是:CPU不必查询等待,工作效率高,CPU与外设可以并行工作;由于外设具有申请中断的主动权,故系统实时性比查询方式要好得多。但采 2

用中断传送方式的接口电路相对复杂,而且每进行一次数据传送就要中断一次CPU,CPU每次响应中断后,都要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且都要进行断点和现场的保护和恢复,浪费了很多CPU的时间。故这种传送方式一般适合于少量的数据传送。

第二部分: 1、8253的引脚功能

与系统总线相连:数据引脚D0—D7、地址引脚A1、A0、控制引脚RD/CS/WR;通道引脚CLKGATEOUT其他引脚GNDVCC

2、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的工作方式

方式0:计数结束中断方式,方式1:可编程单稳态输出方式,方式2:比率发生器(分频器),方式3:方波发生器,方式4:软件触发选通,方式5:硬件触发选通。

3、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8255A及其应用

8255A:引脚功能、内部结构-----A口B口C口、实际工作方式----数据传送过程、实际使用------硬件连线------软件编程。

3种工作方式: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2:双向传送

8255A的引脚:与系统总线相连:数据引脚D0—D7,地址引脚A1—A0,控制引脚RDCSWRRESET;端口线:端口PA7—PA0;端口C:PC7—PC4PC3—PC0;端口B:PB7---PB0;其他引脚:GNDVCC

实际应用 :

由于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所学的芯片及其应用要适应生活和科技的需求,就拿8255芯片举例:

在实验中我们应用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芯片8255来实现交通灯控制实验,我们用8255的PA0..2、PA4..6来控制LED指示灯,模拟出交通灯的交替闪烁功能。这个小实验可以模拟出城市中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情况,用8255这个芯片就可以实现,所以可以看出我们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重要性。主机与外设的链接经常使用两种接口,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而8255是由三个并行输入输出端口,读写控制逻辑,A组和B组控制电路,数据总线缓冲器构成。所以这个实验使我们熟悉了8255内部结构,熟悉了8255芯片的3种工作方式以及控制字格式。

总结:

篇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来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具体地说,在了解了微处理器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后,剩下额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系统中,其创造性劳动在于如何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和厂家提供的各种芯片,设计实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的应用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这次实验并不是很难,主要的困难来自对程序的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人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最后对实验的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虽然实验台上的很多模块单元没有用到,但是就系统功能来说,我觉得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

这次课设却让我们对实验台有了足够的了解,让我们知道了实验台上各个模块的用法;而且它还让我们对自己动手写程序来控制实验台的运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实验台只是一个小型的模拟平台,但是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操作,我们对有关接口的知识将会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而且它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的。

实验中个人的力量是不及群体的力量的,我们四个人分工合作,做事的效率高了很多。虽然有时候会为了一些细节争论不休,但最后得出的总是最好的结论。而且实验也教会我们在团队中要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不要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微机原理课程上讲到的各种芯片的功能,以及引脚的作用,同时加深了对于主要芯片的应用的认识,同时在试验室的环境里熟悉了汇编程序的编写过程和运行过程,最后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对课程设计的建议

本次课程设计的三个实验相对都比较简单,而且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实验书上的指导,几乎把我们要用到的程序和实验台电路的接线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所以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做完实验,我们对实验台及其上面的各个模块还是不了解。对如何编程控制实验台上各个模块和芯片的运作也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如果老师对我们实验报告的要求再严格一点,也许同学们会更加自觉地去认真理解程序和实验思路。

篇4:管理学原理与实务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6】

2、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看看【P15】

3、组织文化的特征:(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2)组织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以柔性管理为主【P21】

4、管理信息的基本特征:(选择题)

【P24】

(1)实用性(2)共享性(3)传输性(4)存储性(5)增值性(6)时效性(7)失真性

5、人本原理

【P3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管理的首要原理是人本管理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组织的主体;组织成员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满足组织成员和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使人的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第二章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P54】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论成功之道》(1909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工资定额

(2)实施标准化

(3)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几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相分离

(6)实施“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P57】主要内容为:(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

(2)管理的14条原则 管理的五项职能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P59】韦伯代表作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人们称他为 “组织理论之父”

4、行为管理理论:【P62】 ★

行为组织理论的诞生是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开始的,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乔治.埃尔顿.梅奥。梅奥的主要著作为:《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1933年)、《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年)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三章

1、决策的特点:

【P84】

(1)决策的普遍存在性(2)决策的时效性(3)决策的满意性(4)决策的内部性和外部性

(5)决策的动态性

2、决策的分类(按参与决策的人数划分):

(1)个人决策:个人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最终方案的选择仅仅由一个人决定,即决策的主体是

个人,也称为独裁决策

(2)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3、决策的基本程序:★★★ 【P89】

(1)问题识别

(2)确定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和优选方案

(5)贯彻实施

(6)反馈及控制

4、决策的影响因素:★★★ 【P92】

(1)环境因素

(2)技术因素

(3)机会成本

(4)过去的决策

(5)对风险的态度

(6)决策者能力

(7)组织文化

5、头脑风暴法实施的4项要求如下:

【P93】

(1)对别人的建议不做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2)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说出来。

(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越奇特越好。

(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

6、决策方法

【P93】(自己看)(判断)————德尔菲法与专家会议法的区别?

7、决策树

【P101】 ★★★(必考,自己看)

第四章

1、计划的性质:

【P111】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2、计划的类型:

【P112】

(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4)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5)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3、计划编制过程:

【P116】★★★——————简答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订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

(7)制订派生计划

(8)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目标管理的步骤:

【P129】

第一步:建立目标体系

第二步:明确责任

第三步:组织实施

第四步:考评和反馈

5、目标管理的优点:★★★

【P131】

(1)目标管理会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带来良好的绩效。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

(3)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性,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责任心。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5)目标清晰,不易扭曲;有利于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6、目标管理的缺点: ★★★ 【P132】

(1)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2)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3)目标难以确定

(4)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5)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6)目标商定可能会增加管理成本(7)缺乏灵活性

(8)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第五章

1、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P159】

(1)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管理者能迅速、合理地指导下属工作,或下属经验丰富、受过良好训练时,可考虑较宽管理幅度。

(2)工作特点,下属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或下属对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十分明确,可考虑较宽的管理幅度。

(3)环境稳定性,组织环境变化越快、变化程度越大,下属往往会更多地向上级请示汇报,占用管理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上级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环境的变化,适用较窄的管理幅度。

2、组织设计的五项原则:

【P168】

(1)战略目标原则(2)命令统一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

(4)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的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P169】————(含义、区别、优缺点)

(1)直线制

又称“军队式结构”,是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垂直建立的组织形式,这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

结构形式。

优点:设职简单,管理人员少,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责任明确,管理费用低。

缺点: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而集权对高层领导者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压抑了下属积极性。

(2)职能制

又称"U型"结构,最早是由泰勒提出并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以职能工长制的形式加以采用的。职能制是直线制的发展。

优点:适应现代生产技术复杂和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提高了管理的专业程度、充分发挥智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同时减轻了直线人员的负担。

缺点:存在多头领导,不易明确划分直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权限,容易争夺权力、推卸责任,也缺乏横向联系,不能很好地配合。

(3)直线职能制

含义:以直线制为基础,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单位优点,最早由法约尔提出并采用。

优点:集中统一指挥、决策迅速,发挥专业管理职能作用的长处,分工细密,职责分明,效率较高,稳定性高,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

缺点:部门间缺乏横向交流,增加了上级主管的协调工作量,组织内信息传递线路较长、反馈缓慢,不易迅速适应新情况,实际上仍是典型的"集权式"管理。

(4)事业部制

又称“斯隆模式”,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一种分权式的企业组织形式。

优点:改善了企业的决策结构,实现了"政策制定集权化,业务经营分权化"。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全面管理人才的培养机会。

缺点:管理部门和人员的重叠设置,增加管理费用,而各事业部缺乏部门之间的协作,如果公司总部控制不力,容易导致总公司被架空。

(5)矩阵结构

含义:矩阵结构是从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形势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横向的领导系统,即工作小组。矩阵结构更多的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结构,根据任务的需要把各种人才结合起来,任务完成后小组就解散。

优点:机动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与任务之间的协调,并充分整合组织资源。

缺点:多头领导造成组织关系复杂,对集权分享要求较高,临时性致使人心不稳。

(6)多维立体结构

是由美国道—科宁化学工业公司1967年首创的,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管理系统: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专门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优点: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增强市场竞争力。

(7)委员会

委员会多是为了对直线组织进行补充和加强,是与直线组织结合起来建立的,其活动特点是集体行动,这与其他组织形式不同。

优点:有利于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正确性;便于协调和加强部门合作;组织参与管理,利于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防止个人滥用权力。

缺点: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拖延和结果的折中,致使权力和责任分离,个人责任不清。

(8)H型组织结构

又称“控股型组织结构”。

3、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

【P184】

(1)习惯

(2)安全

(3)经济因素

(4)对未知的恐惧

4、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

【P184】

(1)加强沟通与交流

(2)员工参与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收买

(6)强制

5、组织变革的实施模式:

【P186】

苛特•勒温的变革“3步骤模式”:解冻---变革---再冻结

第六章

1、领导者的作用:

【P196】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

2、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将每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组合成4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P208】

(1)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

(2)推销型领导(高任务—高关系)

(3)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

(4)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

3、激励的过程:★★

【P216】————————图6.6

(1)需要

(2)动机

(3)目标

4、内容型激励理论:★★

【P219】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种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 ★★ 【P220】

1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

○条件等。这类因素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因此保健因素又可称为“维持因素”。

2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

○和工作带来的愉快感,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5、沟通的类别:

【P237】

(1)根据信息的流向分类

1下行沟通 ○2上行沟通 ○3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

○(2)根据信息沟通的媒介分类

1书面沟通 ○2口头沟通 ○3非语言沟通

○(3)根据信息沟通的可逆性分类

1单向沟通 ○2双向沟通

○(4)根据信息沟通的渠道分类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5)根据沟通网络分类

1正式沟通网络: a、链式沟通网络

b、环式沟通网络

c、Y式沟通网络

d、轮式沟通网络

e、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2非正式沟通网络

○第七章

编制预算的方法:

【P275】(自己看)

PS:五六两章为这个本书的重点,最后一道题案例分析从这两章出题,且案例分析的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

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决策:凡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可称为决策

3、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1必须与未来有关 ○2必须与行动有关 ○3必须有某个机构负责促进这种未来行动)(特征:○

4、目标管理(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把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它们。

5、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订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6、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交往和联系中自发形成的,最初的工作关系可能会转变成工作以外的联系,导致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维系其成员的纽带主要是感情因素。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因为人们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经历、一致的利益等而在感情上比较接近,沟通和交往更加频繁而结成的关系网络。

7、组织素质: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与能力。

8、管理幅度:指能直接有效领导的下级人员的数目。

9、组织变革:是组织为实现目标,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主动对组织现状进行修正、改编和创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组织变革是依据变化而重新组织和分配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10、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的过程。

11、沟通:一般指信息沟通,亦称为联络式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和思想的过程。

12、沟通过程:★★就是发送者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给接收者的过程。

该沟通过程涉及发送者与接收者、通道与噪声、反馈等要素。

13、控制:★★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偏差的过程。

14、管理控制:是控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管理控制是通过制订计划和绩效衡量标准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检查实际工作的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

15、预算控制的基本前提是通过把组织计划逐层分解,变为各种具体业务计划,并把计划数字化,即转化为财务报表形式。

篇5:微机控制考试重点总结

2、微控的硬件结构:CPU、I/O借口、通用外部设备、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操作台。

3、采样保持器工作方式有:采样方式、保持方式,在采样方式中,采样保持器的输出跟随模拟量输入电压变化。在保持状态下,采样保持器的输出将保持在命令发出时刻的模拟量输入值,直到保持命令撤销时为止。此时,采样保持器的输出重新跟踪输入信号变化,直到下一个保持命令到来时为止。

4、逐次逼近工作原理:控制逻辑用来控制逐次逼近型寄存器从高位到低位逐

次取1,然后将此数字量送到开关树组,以控制开关K7-K0是否与参考电平相连,参考电平输出一个模拟电压Vc与输入模拟量Vx比较,Vc》Vx,该位Di=0;Vc《Vx,则Di=1,且一直保持到结束。照此比较D7-D0八次,寄存器的数字量即与模拟量等效的数字量相等。此数字量送入后存入锁存器,并同时发出转换结束信号。EOC:转换结束信号。当A/D转换结束时,发出一个正脉冲,表示转换完毕。此信号可用作转换是否结束的检测信号,或向CPU申请中断信号。处理接法:中断、查询、软件延时(也是 A/D转换设计:启动转换、查询或等待转换结束、读出转换结果)。

5、按键防抖动技术:硬件防抖技术(滤波防抖电路和双稳态防抖电路)、软件

防抖技术。

6、矩阵键盘的接口技术:程控扫描法(步骤:首先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去除

键抖动;若有键闭合,则求出闭合键的键值;为保证键每闭合一次,CPU只做一次处理,程序中需等闭合键释放后才对其进行处理)、定时扫描法、中断扫描法。

7、光电隔离技术的原理:光电隔离器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

当发光二极管有正向电流通过时,即产生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光敏三极管接收光照后便导通。而当该电流撤去时,发光二极管熄灭,三机管随即截止,利用这种特性即可达到开关控制的目的。由于该器件是通过电-光-电的转换来实现对输出设备进行控制的,彼此之间没有电气连接,因而起到隔离作用。(注意:输入输出端两个电源必须单独供电)

8、三项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单三拍、双三拍、三相六拍。对应方向控制方

法:三相单三拍,三相双三拍,三相六拍。

9、数字滤波技术方法:程序判断滤波(限幅滤波、限速滤波)、算术平均值滤

波、加权平均值、滑动平均值、RC低通数字滤波、复合数字滤波。

10、饱和作用产生原因:系统计算出的控制量超出实际控制量,使系统的输

出出现超调,使系统不稳定,积分作用引起。抑制方法:遇限削弱积分法、有效偏差法、积分分离法。

11、增量控制优点:误动作影响小,必要时可用逻辑判断的方法去掉;易于

篇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11107108

徐寒黎

一、实验内容以及设计思路

1、①试编写一程序,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STRING2 所含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输出“MATCH”,若不相同输出 “NO MATCH”。设计思路:定义一个数据段,在数据段中定义两个字符串作为STRING1、STRING2以及几个用于输入提示的和输出所需内容的字符串,定义一个堆栈段用于存放,定义代码段。关键步骤以及少量语句:第一步将STRING1和STRING2都实现用键盘输入,方法是

MOV DX,OFFSET STRING2 MOV AH,0AH INT 21H 并且显示在显示器上,显示方法将0AH改成09H,语句与上面类似。然后进行比较第一个单元,MOV AL,[STRING1+1] CMP AL,[STRING2+1] JNZ NOMATCH 若字符串长度不等,则直接跳转,输出输出 “NO MATCH”; 若长度相等再逐个比较 LEA SI,[STRING1+2] LEA DI,[STRING2+2] MOV CL,[STRING1+1] MOV CH,0 CLD REPE CMPSB JCXZ MATCH,意思是全部相同就跳转MATCH,输出“MATCH”;不然进入下面的NOMATCH。退出。

②试编写求级数1^3+2^3 +3^3 …..前几项和刚大于10000的程序。

设计思路:原先编写的程序,设定和为10000,结果是14。但要求高一点的话,可以自己设置,实现用键盘输入和的值。

一个难点是将输入的ASCII码字符串,转换成与之相同的十进制数的数值。关键的思路部分是:从1开始求级数,将和的值存在AX里,要加下一项级数前,比如这时已经加到4,PUSH一下AX,然后将5乘三遍,将乘积MOV到BX里,再POP AX,然后将BX的值加到AX里,然后将AX与N比较,如果比N小就继续上述步骤,知道刚比N大就输出数字。

③试编写一程序,完成字符串中各字符出现频度的统计,统计结果在屏幕上输出。

设计思路:因为这个程序需要统计所有的字符,所以首先要定义一个存储区,用来存放26个字符以及每个字符出现的个数。用键盘控制输入字符串以后,将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与这二十六个字符逐个比较,若有相同,在存放相应次数的存储单元的值上加1。然后比较第二个字符,依次类推,将字符串里的字符全部比较完。将个数大于1的字符以及字符的个数都输出到屏幕上。退出语句。缺点和不足:这样需要定义一个非常繁的存储区。可以根据输入的字符,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

④设计一个动画程序。

设计思路:这个程序参考了网上的资料,没有什么新意,是小鸟的图形,可以用上下左右键进行移动,可以退出。

步骤:首先设置堆栈段,数据段,代码段,设置显示方式等一些属性,设置背景色,设置小鸟的初始位置以及写出小鸟图形的像素的点。功能性的语句是,用键盘接受一个输入,将其与1bh比较,用JZ语句跳转到退出。若不是便与48h比较,看是否为向上,是则跳转到相应语句,不是则继续与50h比较;,看是否向下,是则跳转到关于向下移动的相关语句,否则再与4bh比较,看是否向左,依次类推,根据键盘输入的上下左右跳转到不同的语句。再将小鸟的位置进行与上下左右键的输入相应的移动。

最后编写好退出语句。

2、硬件接口主要是了解8255与8253的功能,以及控制字。①I/O地址译码

只要对硬件概念清晰,很简单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创造性。收获:熟悉实验箱结构,了解每部分元件和标注的意义。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②可编程定时器8253 1,对照实验电路图,将计数器0设置为方式0,即数初值设为N(N<0fh),用手动逐个输入单脉冲,编程使计数值在屏幕上显示,并用逻辑笔观察OUT0点平变化。

2,将计数器0、计数器1分别设置为方式3,计数初值设为1000用逻辑笔观察out1输出电平的变化。

收获:掌握8253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③并行接口8255 1,试验电路如图所示,8255C口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A口接LED显示电路L0~L7。3,数码管静态显示:按下图接好电路,将8255A口PA0~PA6分别与七段数码管的段码驱动输入端a~g相连,位码驱动输入端S1接5V(选中),S0和dp接地(关闭)。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位十进制数(0-9),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

4,数码管动态显示:按下图接好电路,七段数码管的连接不变,位码驱动输入端S1、S0接8255 C口的PC1和PC0。编程在两个数码管上显示“56”。

动态显示时,先送“5”的段码送A口,再送02h到C口为位码;经一定延时后,送“6”的段码送A口,再送01h到C口为位码。循环完成,可以显示数码。5,数码管动态显示(选做):同图接好电路,编程在两个数码管上显示循环显示“00-99”。只要搞清楚各个口的地址,以及选择适当的控制字,其实很简单的。

收获:掌握8255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对方式0的认识加深了。

二、试验中遇到的问题 1在编写程序时,我深深体会到,画程序框图的重要性,每一步跳转的条件一定要搞清楚,Y和N不能搞反了,否则就错了。

2实验2,里面涉及的寄存器很多,很容易就会用乱了,还是很需要注意的。3比如那个小鸟动画的题目,当时在控制左右移动的时候,选择的起始位置的语句没写对位置,每次按一个移位的键以后,都从最初的初始位置向某个方向移动。

4硬件方面的,一开始没搞懂地址什么意思,所以连线时很懵懂,后来清楚了,发现就没什么了。

三、心得感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实验历时大半个学期,通过自己编写、运行程序,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对于编程工具的使用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上,但是经过一段上机的实践,对于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的内容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前四个简单程序设计,加深了我们对初学的汇编语言指令的熟悉和理解,汇编语言直接描述机器指令,比机器指令容易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向上为理解各种软件系统的原理,打下技术理论基础;向下为掌握硬件系统的原理,打下实践应用基础。不仅巩固了书本所学的知识,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发挥了我们的创造才能。

后面几个实验是并行输入输出接口8255和计数器8253的功能的操作,加深了我们对硬件的熟悉,锻炼了动手能力,发挥创造才能。

篇7: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学科复习综合版—简答题

1、微型计算机由那些基本功能部件组成?

微处理器、主存储器、系统总线、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和输入/输出设备

2、什么是(计算机)总线?

在计算机中,连接CPU与各个功能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线路,称为总线

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输入输出设备

4、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组成。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的。其中,运算器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中心,所以数值计算和信息的输入,输出都有是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存储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它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节;输入设备是把人们编写好的程序和数据送入到计算机内部;输出设备是把运算结果告知用户。

5、什么是机器数?什么是机器数的真值?

数在机器内的表示形式为机器数。而机器数对应的数值称为机器数的真值。

6、8086与8088这两个微处理器在结构上有何相同点,有何主要区别?

相同点:(1)内部均由EU、BIU两大部分组成,结构基本相同。(2)用户编程使用的寄存器等功能

部件均为16位。(3)内部数据通路为16位。

区别 :(1)对外数据总线8086:16位,8088:8位。(2)指令队列8086:6级,8088:4级。7、8086CPU内部由哪两部分组成?各完成什么工作?

在8086内部由BIU和EU两大部分组成,BIU主要负责和总线打交道,用于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交换;EU主要是将从指令队列中取得的指令加以执行。

8、简述8086内部分为EU和BIU两大功能的意义。

这两部分分开可以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存储器中将将要执行的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使两部分并行工作,提高CPU的速度。

9、什么是微处理器

一般称为CPU,它是将运算器、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本身具有运算能力和控制功能,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

10、什么是总线周期?

CPU使用总线完成一次存储器或I/O接口的存取所用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

11、微处理器一般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可保存少量数据、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完成规定的操作、能和存储器、外部设备交换数据、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定时和控制、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2、在内部结构上,微处理器主要有那些功能部件组成?

算术逻辑部件、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器、时序和控制部件

13、什么是寻址方式,写出五种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法。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寻址、基址变址寻址、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14、试说明为什么有时候必须使用PTR属性操作符?

PTR优先于隐含的类型属性,指定操作数的类型的类型属性。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所使用的操作符类型与原指定的类型不同,又不希望改变原有的设定,只暂时改变操作符类型,则必须使用PTR属性操作符作为临时设定,这个临时设定类型只在本条指令中有效。

综合版—简答题欢迎使用KNKJ2012DXZY系统

15、简述8086汇编语言中,指令语句和伪指令语句的区别和作用。

指令是真正让计算机进行某种具体操作的命令,它在程序运行时执行。伪指令是通知汇编程序在翻译程序时执行的命令。

16、什么是汇编语言,什么是汇编?

用指令助记符、符号地址编写程序的一种语言,每条指令对应一种机器指令。汇编就是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的过程。

17、半导体随机存储器RAM与只读存储器ROM有何区别?它们各有哪几种类型?

随机存储器RAM中的任何存储单元都能随时读写,即存取操作与时间、存储单元物理位置顺序无关,一旦掉电,所存信息丢失。常见类型有静态RAM和动态RAM等。

ROM是一种只读存储器,其内容一经写入,在工作过程中就只能读出不能重写,即使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常见类型有掩模ROM、PROM、EPROM、EEPROM等。

简述存储器芯片的组成。

存储体、地址译码器、控制逻辑电路、数据缓冲器。

18、什么是I/O接口?

在CPU和外部设备之间,需要一些进行数据转换、电平匹配和相互联络的功能电路,称为I/O接口

19、说明I/O接口的基本功能。

I/O接口的基本功能有:寻址功能、输入/输出功能、数据转换功能、联络功能、中断管理功能、复位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20、8255A是什么芯片?一片8255占用几个口地址?它有几种工作方式?

8255A是通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一片8255占用4个口地址。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双向传输方式

21、现欲从8255芯片PC口的PC0输出高电平“1”,试问有哪几种办法实现此操作?

①使用字节型输出方式,向PC口输出最低位为“1”的值②使用按位操作,将PC0置为“1”

22、串行通讯的数据传送方式有哪三种?

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23、在8086/8088的中断系统中,响应可屏蔽中断过程,是如何进入中断服务程务程序的?

中断控制器提供中断类型码,从中断向量表中相应位置取出中断服务程序首址置入IP和CS中,程序转至中断服务程序。

24、8086中断系统有哪几类?8259管理的是哪一类中断?

种类有非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软件中断和软件陷阱。8259可管理可屏蔽中断。

25、8086中,可屏蔽中断与非屏蔽中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可屏蔽中断能否响应受到CPU标志寄存器FLAG的限制,如果IF=0,则所有可屏蔽中断都不能响应,只有IF=1时,CPU才能响应可屏蔽中断,另外,可屏蔽中断是从CPU的INTR引脚引入的。非屏蔽中断是从CPU的NMI引脚引入CPU的,它不受标志寄存器中IF的限制,只要有请求,而在请求时没有总线请求,就可以响应。

2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有哪些基本条件。

中断是允许的;有中断请求;没有总线请求和响应;没有高优先级中断在服务;当前指令执行完;如果是对段寄存器的操作,执行完此指令后必须再执行一条指令;如果当前指令是带REP的串指令,则一个字节或字的操作完成,没有必要完全执行完该指令;若当前指令是封锁指令,则必须执行完其后的一条指令。

27、比较计数式,双积分式和逐次逼近式A/D转换的优缺点。

上一篇:预备党员党课考试题库下一篇:货币政策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