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2024-04-08

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共8篇)

篇1: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核心资料:什么是要约?什么又是要约邀请呢?你以前是否一向被这两个概念所混淆呢?又或者是一向认为这两个概念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呢?其实,要约和要约邀请市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不一样本质的东西。此刻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说如何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吧。

一、定义:

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根据《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期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可见,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理解要约的人则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和承诺人。

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在发出要约邀请以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职责。

二、区别:

1、要约是当事人自我主动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的目的;要约邀请是当事人期望对方主动向自我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约务必包括将来可能订立的合同的主要的资料,要约中内含当事人表示愿意理解要约约束的意思,而要约邀请则不内含当事人理解约束的意思。

3、要约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的相对人的,故要约往往采用对话方式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约邀请一般针对不特定的相对人的,故往往透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手段。

三、区别方法:

1、依法律

合同法第15条中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但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仅限于这几种,而且其中的商业广告同时又规定“商业广告的资料贴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何为贴合要约规定,何为不贴合要约规定仍不明确,等于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原先出发的位置,所以依法律不能全部解决问题。

2、合同的必要条款是否齐备是要约和要约邀请的重大区别

看合同的必要条款是否齐备是传统民法里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由于合同法大大减少了合同的必要条款,缩小了这一方法发挥作用的范围,但在某些时候仍能发挥必须作用。要约的资料务必具体、明确、全面。全面就要求务必具备合同的全部必要条款。例如,一份订单只有采购货物的名称、规格,没有数量,不可能成为要约。

3、依交易习惯,个性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

出租车开亮空车灯,行业惯例通常视为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而非要约邀请,因此乘客上车只需告诉司机目的地即可,无需另行协商。两个当事人在以往的交易中构成固定的交易习惯,则可能一方“需要300吨”的电报也能够构成要约。

4、看行为人是以和对方订立合同为目的还是以邀请对方向自我发出要约为目的

这是法律上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最主要方法。因为目的属于主观范畴,很难作为客观的认定标准,合同法专门规定了一项制度使行为人在行为时将其主观目的反映于外部,这就是第14条第2项要约要“证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篇2: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传时间:2002-3-1

5(一)案情

被告(某市食品公司)因建造一栋大楼,其急需水泥,基建处遂向本省的青锋水泥厂、新华水泥厂及原告建设水泥厂发出函电,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标号为150型号的水泥100吨,如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往购买。”三家水泥厂在收到函电以后,都先后向原告回复了函电,在函电中告知它们备有现货,且告知了水泥的价格。而原告建设水泥厂在发出函电的同时,亦派车给被告送去了50吨水泥。在该批水泥送达被告之前,被告得知新华水泥厂所生产的水泥质量较好,且价格合理,因此,向新华水泥厂发去函电,称:“我公司愿购买贵厂100吨150型号水泥,盼速送货,运费由我公司负担。”在发出函电后第二天上午,新华水泥厂发函称已准备发货。下午,原告将50吨水泥送到,被告告知原告,他们已决定购买新华水泥厂的水泥,因此不能接受原告送来的水泥。原告认为,被告拒收货物已构成违约,双方因协商不成,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对本案不同观点

对本案中被告是否构成违约,存在着几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已构成违约。因为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中,称“我厂愿派人前往购买”。实际上已表示,只要原告有货,它就将购买,这是对原告发出的购买水泥要约。而原告发送水泥,实际上是以行为作出承诺,可见,双方已成立买卖合同,被告拒收货物,已构成违约。

第二种观点认为:被告并未构成违约,因为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并非是一种要约,只是要约邀请,而原告送货,实际上是一种要约行为,据此,被告可以承诺,也可以拒绝承诺,如被告拒绝收货,表明它不愿意承诺,这完全是合法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双方已购成买卖合同关系,但由于被告在要约中明确提出“将派人前往购买”,因此,合同的交货方式应是买方自提,而非买方送货。原告未与被告协商而主动送货,显然是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交货方式,因此,被告有权拒绝收货。

(三)作者的观点

我认为,确定本案被告是否构成违约,首先须判定买卖合同是否成立,而要判定合同是否成立,关键在于认定被告向原告所发出的函电在性质上究竟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所谓要约,《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所谓要约邀请,又称为“引诱要约”,是指一方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从法律性质上来看,要约是当事人旨在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有一经承诺就产生合同的可能性,所以,要约在发出以后,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都会产生一定的拘束力。如果要约人违反了有效的要约,将承担法律责任。但要约邀请不是一种意思表示,而是一种事实行为,也就是说,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以发出要约邀请时,当事人仍然于订约的准备阶段,要约邀请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它既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也不能因自己作出某 1

种承诺而约束要约人。在发出要约邀请后,要约邀请人撤回邀请,只要没有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何区虽要约与要约邀请,在实践中为复杂,各国立法和实践对此所规定的标准不完全一致。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和理论,主要根据当事人所表达的意愿、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合同的主要条款以及交易习惯等来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从而解决在要约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根据这三项标准,我认为: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的内容,在性质上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具体理由如下:

1.从当事人的意愿角度来看,应属于要约邀请。此处所说当事人的意愿,是指根据当事人已经表达出来的意思来确定当事人对其实施的行为主观上认为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具体来说:一方面,由于要约中应当包含当事人受要约拘束的意旨,而要约邀请只希望对方主动向自己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如果当事人在其订约的建议中提出其不愿意接受要约的拘束,或特别声明其提议是要约邀请,而非要约,或者根据提议,可判定当事人的意思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则应认为该提议在性质上是要约邀请,而非要约。从本案来看,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中称:“如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厂愿派人前往购买”,从中可以看出,该函电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一方面,函电中明确声称“请速来函电”,表明被告 希望原告向自己发出要约;另一方面,被告提出“我厂愿派人前往购买”,其含义是派人前去协商购买,而并不是前往原处提货。因为在原告尚未来函告知价格等情况,被告亦未派人前去查验水泥质量的情况下,不能决定被告就具有一定要购买原告货物及前往原告处提货的意思。可见,被告的真实意图是希望原告向自己发出要约。从本案来看,被告在给新华水泥厂发函的函电中明确指出“盼速发货,运费由我公司负担”。可见,该函电内容中已明确具有被告愿受该函电拘束的意思,一旦发货,被告不仅要接受货物,而且要承担运费。

2.从函电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确定该函电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要约在内容上应当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这样才能因承诺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而要约邀请,旨在希望对方当事人提出要约,因此,它不必要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此处所说的主要条款是指决定着未来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的核心条款,换言之,如果不具备这些条款,合同是不能成立的。在本案中,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如果构成要约,那么,就必须具备未来合同的主要条款,由于未来合同是买卖合同,而买卖合同要具备的主要条款乃是标的和价金,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4条规定:一项要约必须具备标的、数量和价格。一个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明示或暗示地规定数量和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我国司法实践及理论都认为:既然买卖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财产移归他方所有,他方取得财产权并支付价金的协议,因此标的与价金是买卖合同的基本条款。从本案来看,被告在函电中已明确规定了标的和数量(100吨150型号的水泥),但并未提出价款,被告的意思显然是希望原告向其告知价款,以进一步与其协商是否购买其水泥。由于函电内容中缺少价格条款,因此也不符合要约的构成要件,而只能视为要约邀请。

3.从交易习惯上看,也不足以认定被告的函电是要约。因为被告在尚未了解水泥的价格与水泥的质量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决定派人前往原告处提货的,更何况水泥在当时当地并非紧俏物资,被告亦无必要在未了解任何情况时便接受原告送来的货物。

从以上分析可见,本案中被告向愿告发出的函电是要约邀请而非要约,那么,原告发出

函电和发运水泥的行为,在法律上如何认定?我认为,此种行为是一种要约行为,它实际上是以函电告知货物的价格及发出货物的行为来作出订立合同的提议,由于原告在发货之前已函告被告货物的价格,同时又发出货物,因此已具备了未来合同的必要条款,表明了其已作出了愿意订立合同的明确缔约意图。但由于这种行为仅是一种要约,因此在实施这种行为以后,被告处于一种承诺人的地位,这样,对被告而言,可以承诺,亦可以不承诺,任何要约人都无权强迫他人必须作出承诺。如果被告拒收货物,表明其拒绝承诺,一旦被告拒绝承诺,则表明合同根本没有成立,自然不能使被告承担任何合同责任。

在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订约过程中具有过失,则应当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如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但从本案来看,被告发出函电及拒绝收货,都不能认定其主观具有过失,不符合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三种情况,因此,不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未严格区分合同的成立与不成立的问题,因此,常常将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予以混淆,实践证明,对二者作出严格区分是十分必要的。

篇3: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一、个人电子商务活动的形式

电子商务一词源自于Electronic Business, 由美国IBM公司在1997年第一次使用。至今为止, 专家学者们仍然没有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达成共识。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 它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 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商务信息, 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目前, 广大个人消费者日常参与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网上购物

网上购物是指网上买家和卖家通过网络进行意思表达, 从而确立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合同行为。个人消费者想要进行网上购物时, 通常首先要在进行购物的网站申请注册一个账号并登陆, 然后检索到你要购买货物的信息, 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 接着在支付页面选择付款方式, 最后厂商通过物流配送体系送货上门, 消费者签收货物, 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如果消费者对货物不满意, 可以拒收退货, 并上网要求退款。消费者进行购物的网站, 既可以是厂商自己开设的官方直营网站, 也可以是第三方网络平台, 如淘宝、京东商城等。消费者通过网络可以购买的货物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是有形的实物, 也可以是无形的数字虚拟产品, 甚至只是某种服务。

2. 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 又称网上银行或在线银行, 英文为Internet bank或Network bank。指一种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 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用户开展和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各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机构与服务形式, 为用户提供全方位, 全天候, 便捷, 实时的快捷金融服务系统。现在, 国内大多数银行都已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 网络银行业务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地域、时间限制, 凭借其具有的3A特点, 即能在任何时候 (Anytime) 、任何地方 (Anywhere) 、以任何方式 (Anyhow) 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者。

3. 网上竞拍

网络拍卖指网络服务商利用互联网通信传输技术, 向商品所有者或某些权益所有人提供有偿或无偿使用的互联网技术平台, 让商品所有者或某些权益所有人在其平台上独立开展以竞价, 议价方式为主的在线交易模式。在实践生活中, 网上竞拍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在一些论坛上发帖子, 公布自己所售物品的相关信息, 并且大多还附上图片, 购买者通过回帖的形式报出想要给出的价格, 这种竞拍方式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拍卖形式, 其自由度大, 对买卖双方的约束度都不高;二是通过一些提供拍卖功能的交易网站, 在设置了相关拍卖属性, 如拍卖类型、起拍价、加价规则、保证金、有效期、开始时间等, 对外进行拍卖, 由于网站通常不会对买卖双方收取任何费用, 因此此种拍卖形式容易出现卖家使用其它身份参与竞买, 抬高价格的情况;三是在一些专业的拍卖网站进行的与传统拍卖形式相类似的拍卖活动, 这种拍卖形式其实就是将传统的现场拍卖转移到网络上进行而已。

二、个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界定

1.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

要约与要约邀请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对于传统交易方式下的要约与要约邀请, 我国《合同法》中有着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两项规定, 一是内容具体确定;二是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 视为要约。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具体情形,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产生的交易双方的意思表示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应该比照《合同法》中的规定视具体情况而确定。

2. 网上购物时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界定

在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 其所浏览的购物网站采用的销售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购物网站将所售商品的性能、售价、存货数量等信息全部在网上对外发布, 消费者选到了需要的商品后, 可以直接向卖家提交订单, 卖家按照买家提供的地址发货, 买家收货付款结帐, 完成交易。另一种是卖家在对外发布所售商品信息时, 同时标明此信息不承担合同责任, 用户提交的订单须经网站确认后才成立等字样, 当买家向卖家提交订单后, 卖家会在一定时间内, 如24小时或48小时等, 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买家确认该订单, 然后才发货。对于第一种网上购物模式, 网上购物商店在网上公布各种商品的售价、性能、存货数量等信息, 可以视作发布了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商业广告, 其行为构成要约, 而在第二种网上购物模式下, 网上购物商店在网上明确宣布消费者的订单对其没有约束力, 因此, 其在网站上公布商业广告的行为仅构成要约邀请, 消费者向网上购物商店提交的订单才构成要约。

3. 使用网络银行时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界定

网络银行在网页上展示或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介绍本行的业务内容, 是一种要约邀请。而个人用户在使用网络银行的一些基本功能, 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 如查询、转账等, 通过交互式页面, 输入具体业务内容, 向银行提交即为向银行发出要约。如果个人用户需要通过网络银行办理一些特殊业务, 如投资、理财等, 则在第一次办理这些业务的时候, 还需要申请开通, 阅读网络银行提供的相关业务的格式条款, 只有阅读并通过点击“我同意”、“我接受”等按键, 接受了该格式条款的内容, 才能继续办理相关业务。在这过程中, 网络银行提供的格式条款即为要约。在业务开通之后, 个人用户再通过网络银行办理每笔具体业务时, 即为又向银行发出要约。

4. 网上竞拍时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界定

(1) 对于在论坛上发帖子让其它网友竞价拍卖物品的情形, 卖家通常会对诸如付款方式、购买意愿、买家所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 而不是一定会和出价最高者进行交易, 因此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仅是要约邀请。而在交易最终达成之前, 买卖双方可能会对交易的具体细节进行多回合商议, 同意最终约定的一方即为承诺方, 而另一方应为要约方。

(2) 对于另外两种必须与最高出价人完成交易的拍卖方式来说 (依据《合同法》规定, 最高价低于保留价的除外) , 可以以拍卖活动中的报价方式为标准, 把拍卖类型区分为加价拍卖和减价拍卖, 本文仅对在我国拍卖中主要采用的加价拍卖类型进行分析。在专业拍卖网站上进行的拍卖活动与传统的现场拍卖并无本质区别, 只是进行拍卖的场所发生了变更, 因此其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界定也与传统的现场拍卖一致, 即网站上发布的拍卖公告属于要约邀请, 拍卖时竞买人的出价属于要约。

(3) 在普通交易网站上由广大网站用户自行申请发起的拍卖活动, 其要约的界定如果也与传统拍卖相一致的话, 极有可能损害竞买人的权益。因为如果将卖家发布的拍卖信息界定为要约邀请的话, 当拍卖时间结束时, 一旦卖家觉得拍卖价格低于自己预期, 会拒绝付货, 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买家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在传统拍卖时, 拍卖人通常会对拍品设定一个起拍价, 而在普通交易网站发布拍卖信息时, 网站只是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 拍品的起拍价是由卖家自己输入确定的, 因此可以认为起拍价即为卖家可以认可的出售价格, 是卖家出售货物的意思表示, 只要最终拍卖价高于起拍价, 卖家就受合同约束。卖家自行设定竞价条件, 发布拍卖信息的行为, 宜认为是要约而非要约邀请, 但这种要约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要约, 或者说是附条件的要约, 即只有出价最高者才能发出承诺的要约。

摘要: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 同时在经济、法律以及社会等诸方面带来巨大冲击, 产生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个人参与的电子商务活动为切入点, 在归纳了个人电子商务活动具体形式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此类活动中要约与要约邀请如何界定。

关键词:电子商务,要约,要约邀请

参考文献

[1]勒晓东.电子商务合同中要约与承诺的法律规制[J].中国信息界.2011年.第1期

[2]韩冀东《.网上拍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篇4:论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关键词:要约;要约邀请;合同;区别

一、要约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1.要约的概念

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2.成立要约应该具备的条件

(1)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提出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并且唤起相对人的承诺,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一方的当事人。由于要约人欲以订立某种合同为目的而发出某项要约,因此他应当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2)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而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

(3)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约合同的受约人发出。要约人向谁发出要约也就是希望与谁订立合同,要约原则上是向特定的相对人来说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发出,此时应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必须明确表示其做出的建议是一向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必须明确承担向多人发送要约的责任,尤其是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必须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做出承诺以后履行合同的能力。

(4)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所谓具体是指要约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来加以判断。合同的性质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条款是不同的。所谓确定,是指要约内容必须明确,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约应当使受要约人理解要约人的真实意思,否则无法承诺。

(5)要约必须送达到受要约人条件。要约人只有在送达受要约人以后才能为受要约人所知悉,才能对受要约人产生实际拘

束力。

二、要约邀请的概念

我国《合同法》第15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从该条的规定来看,要约邀请的意义被限制在使他人能够向自己发出要约,仅仅是一种缔约意向信息的传递,要约邀请,只不过使“自己”(受要约人)特定化、明确化了。我国《合同法》关于要约邀请的规定,秉承传统理论,认为要约邀请仅仅是缔约的准备,仅仅是向相对人发出的要求提供要约的呼唤,而忽视了要约邀请的另一个法律意义-提出交易条件甚至使交易条件具有拘束力。要约邀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合同法》第15条所述的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不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数人)邀请发出要约,还提出了某些交易条件。商业广告则分为提出交易条件和单纯宣传两种情况。当事人还可以在要约邀请中提出交易条件的保障。以格式条款为例可以说明问题,因为格式条款通常提出了交易条件。格式条款既可以以要约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以要约邀请的形式表现出来。

出交易条件或提出交易条件保障的要约邀请,可以构成法律行为。这种法律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这种要约邀请之所以是法律行为,是因为它依据邀请人的意志,在邀请人与受邀请人之间产生了法律关系,在这个法律关系中,受邀请人是权利主体。这个权利是依照邀请人单方面的意志产生的。

还有一类是未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询价”就是如此,询价尽管被习惯地认为是要约邀请,但是它并不包含交易条件,即不包含合同的条款,因而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思表示。真正的意思表示,能够产生私法上的效果,能够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要约与要约邀请在目的上、效力上的区别

《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从条文中可以看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目的不同,要约是为了唤起他人的承诺,要约邀请是为了唤起他人的要约。在要约的两个要件中,内容是否具体确定,并不是要约与要约邀请最根本的区别。因为,要约邀请也可能是内容具体明确的(如以未签字盖章的合同书提出要约就是如此).要约与要约邀请在效力上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要约将成立合同的最终权利交给了受要约人;而要约邀请将成立合同的最终权利留给了邀请人自己。但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要约邀请没有丝毫拘束力。包括合同条款的要约邀请如同要约一样,也可以发生实质拘束力和形式拘束力。

2.要约与要约邀请在内容上的区别

要约在内容上都是具体确定的,要约包含了合同的必要之点,即包含了合同的必要条款。而要约邀请,可能包含合同的必要条款,也可能不包含。实践中,有的要约邀请只包含了一部分交易条件,没有包含足以使合同成立的全部必要之点。这部分交易条件是否对邀请人具有拘束力,要看邀请人的意思。前述乙方送达的一式两份的合同书,因没有签字盖章,没有受其拘束的表示,因此只能解释为要约邀请,不能解释为要约。如果邀请人在要约邀请中表示了部分交易条件,同时表示受这些交易条件的约束,那么这些要约邀请就依邀请人的意思有了拘束力。这种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在于:要约包含了使合同成立的全部必要条款,要约人受这些条款的约束;而要约邀请一般只是包含了部分交易条件,受邀请人仍须就其他交易条件与邀请人协商。

3.要约邀请与有保留条件的要约

含有交易條件的要约邀请与有保留条件的要约在外形上极为相似,应当加以区别。有保留条件要约的本质,是要约人保留在条件成就时,撤销要约的权利。有保留条件的要约,是对要约形式拘束力的排除,并非排除要约的实质拘束力,即未排除受要约人的承诺权。排除了受要约人承诺权的意思表示,就丧失了要约的性质,只可能构成要约邀请,不可能构成要约。含有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在相对人提出要约之后,邀请人仍有可能拒绝承诺,使合同不能成立;有保留条件的要约,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使合同不能成立。正因为此,附有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与有保留条件的要约极容易混淆。区别二者的意义,在于确认二者的不同效力。

4.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方法

篇5:要约的撤回和撤销有什么区别?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发出之后效力发生以前,要约人欲使该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而受要约人承诺之前,欲使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的区别在于:

(1)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

(2)要约的撤回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而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

(3)要约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发生效力,而要约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不一定发生效力。

★ 要约 范文

★ 邀请范文

★ 邀请信函精选

★ 邀请用餐范文

★ 英文邀请邮件范文

★ 邀请学校领导函范文

★ 请客吃饭邀请电话范文

★ 商务签证邀请介绍信格式

★ 邀请类 请示 范文

篇6: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中,要约作为订立一项合同的发起,应分清其撤回与撤销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这两个不同的动作很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法律后果。

根据要约理论,要约在送达受约人时生效。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之后,在其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即在要约尚未生效之前,将该要约收回,称为要约的撤回,此时要约不发生效力。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我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区分两者:

(1)作出时间不同。撤回应在要约生效前,即要约送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同时作出;而撤销,是在要约送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承诺或作出反要约之前取消要约,简而言之,是在要约生效之后作出的。这是从实践中区分撤回与撤销两个不同行为的重要标准。例如,中国A公司于某年9月2日致函美国B公司,提出以每公吨1800美元CIF纽约的价格向B公司出售400吨咖啡豆,之后A公司获悉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上涨了30%,遂立刻致电B公司表示欲取消9月2日发出之要约。如果A公司是在B公司收到信函前或同时收回要约的,是对要约的撤回,由此A公司向B公司提出的要约自始无效;如果致电时,B公司已经收到信函且未作出承诺,A公司的行为则应定性为对要约的撤销。

(2)法律效果不同。撤回由于是在要约生效前收回,所以要约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撤销由于是在要约已经送达受要约人后,再取消要约,即是使已经生效的了要约,效力归于消灭。

(3)对受要约人利益的影响不同。由于撤回时要约并没有生效,撤回要约也不会影响到受要约人的利益;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一项有效的要约会直接影响到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利益,并影响到了交易的安全,所以撤销要约将会对受要约人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4)法律对两者的规定有所不同。基于撤回要约不会影响到受要约人的利益,各国法律一般皆规定要约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能在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同时送达。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第15条第2款“一项发价,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被发价送达被发价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发价人。”然而,关于要约的撤销,国际上有不同的解释:英、美法律认为,即使是在有效期之内的要约,对要约人原则上是无约束力的,在受要约人未承诺前,可以随时撤销或修改其要约内容。但有例外。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法律则采用信赖保护原则,认为:一项要约在生效后对要约人和受要人都会产生一定的拘束力的,不能任意撤销。如无有效期的要约则按通常情况在可望得到答复以前不能撤销,如果撤销,由于被要约人善意信赖要约,并为履约作出某些准备,则要约人应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调和了国际分歧,在第16条规定:“(1)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如果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或同时送达被发价人。(2)但在下列情况下,发价不得撤销:(a)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或(b)被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赖行事。”个人认为这是区分撤回与撤销的重要标准,也是最重大的意义。

又如上述A公司向B公司提出的要约,若附规定了承诺期限为14天,又或者并未规定承诺期限,但B公司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作好履行合同的准备,则我的理解是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A公司如果将该批咖啡豆销售给了另一家公司,则已涉嫌违约,应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只需A公司在B公司收到要约之前将撤回要约的通知以更快的方式于要约到达B公司之前或同时送达,要约仍可撤回。

篇7: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单为可调整的开口清单

B:投标人不必对清单项目逐一计价

C:投标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清单的列项进行变更或增减 D:投标人不得对清单中内容不妥或遗漏的部分进行修改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E:自我评定

3、【例6·单选题】某机械设备预计使用10年、每年使用220个台班,大修理5次、每次的大修理费用为10000元,则该设备的台班大修理费为元。A:2200 B:50000 C:227.27 D:22.72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4、某工程项目的设计合同,设计人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并完成了部分施工图设计任务。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未获得批准,该项目被迫暂停,此时设计合同履行的时间接近合同约定期限的一半,设计工作已完成全部任务的60%。若合同终止,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支付__。A.合同约定设计费的60% B.双倍定金作为赔偿 C.合同约定设计费的一半 D.合同约定的全部设计费

5、土建工程基础定额与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都属于。A:其他直接费定额 B:直接费定额 C:间接费定额 D:现场经费定额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6、分项工程质量应由__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A.项目经理 B.总监理工程师 C.专业监理工程师 D.监理员

7、在搭接网络计划中,终点节点一般都表示。A:实际工作 B:虚拟工作 C:计划工期 D:实际工期 E:自我评定

8、承包人完成质量保修任务后,由__组织验收。A.工程师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发包人 D.承包人

9、下列属于监理工程师控制建设工程进度的组织措施的是__。A.编制进度控制工作细则,指导监理人员实施进度控制 B.建立图纸审查、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C.推行CM承发包模式,对建设工程实行分段发包 D.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建设工程进度实施动态控制

10、在保修期内,由于勘察设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应由承担经济责任。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勘察设计单位 D:监理单位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11、当初步设计达到一定深度,建筑结构比较明确时,可采用编制建筑工程概算。A:扩大单价法 B:概算指标法 C:价值百分率法 D:预算单价法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12、建设材料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和仓储损耗费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A:措施费 B:直接工程费 C:企业管理费 D:现场管理费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13、某建设项目设备工器具购置费为600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2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400万元,建设期两年,建设期内平均价格上涨指数为5%,则该项目的涨价预备费的计算基数应为。A:600 B:1200 C:1800 D:2200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14、下列关于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A:设计方案最优

B:有利于发包人对承包人的监督和检查 C:可以减少设计变更 D:增加承包人的索赔 E:专业监理

15、可调总价合同较固定总价合同多考虑的调值因素是。A:设计变更 B:工程范围变更 C:通货膨胀 D:不可抗力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16、【例1·单选题】下列关于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同责任单一,责任明确 B:建设周期长

C:可以减少设计变更

D:可以减少承包人的索赔 E:专业监理

17、【例1·单选题】在工程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之间的差值称为这两项工作之间的。A:时间间隔 B:间歇时间 C:时差 D:时距 E:自我评定

18、【例2·单选题】供货方代运货物的到货检验,交运前出现了问题,由供货方负责,运输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由负责。A:采购方 B:供货方 C:运输部门 D:保险公司 E:专业监理

19、第一次工地例会属于。A:开工前的协调 B:书面协调法 C:情况介绍法 D:访问协调法 E:工程保险金

20、实物法和预算单价法相比,工作内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熟悉图纸和预算定额

B:划分工程项目和计算工程量

C:套用定额消耗量,计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 D: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21、施工合同的组成文件中,结合项目特点针对通用条款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正,使之与通用条款共同构成对某一方面问题内容完备约定的文件是。A:协议书 B:专用条款 C:标准条款 D:质量保修书 E:专业监理

22、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工程投资特点的有。A: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 B:建设工程投资需单独计算 C:建设工程投资核算复杂

D:建设工程投资确定层次繁多

E:由于传染病的影响而暂时停止的施工

23、【例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范编制指导思想的是。

A:强化验收 B:完善手段 C:加强评定 D:过程控制 E:工程变更单

24、非代理型CM合同谈判中的焦点和难点在于。A:确定CM费

B:确定GMP的具体数额 C:确定计价原则 D:确定计价方式 E:工程保险金

25、在施工中,承包人按照经过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导致事故,所发生的费用应由承担。A:发包人 B:承包人 C:工程师

D:发包人和承包人共同 E:专业监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关于流水施工的说法中,反映建设工程非节奏流水施工特点的有。A:专业工作队数大于施工过程数 B: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相等 C: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D:各个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 E: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2、投标人必须满足的基本资格条件的附加合格条件可以针对__设立。A.专业工程施工资质 B.外地区投标人

C.环境保护方针和保证体系 D.项目经理资质要求 E.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3、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规定,工程量清单由组成。

A: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B:措施项目清单 C:其他项目清单 D:间接费项目清单 E:税金项目清单

4、设备采购方案明确设备采购的。A:范围及内容 B:原则 C:程序 D:市场

E:方式和方法

5、【例1·多选题】在动态控制过程中,应着重做好工作。A:对计划目标值的收集和分析

B:及时对工程进展作出评估,收集实际数据 C: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D:进行项目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偏差 E:流动资金的控制

6、政治法律风险因素的典型风险事件有。A:骚乱 B:战争 C:通货膨胀 D:经济制裁

E:法律法规的变化

7、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目标包括。A: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B: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 C:培训合同管理人才

D:避免和克服建筑领域的经济违法和犯罪 E:推进建筑领域的改革

8、在进行大型工程设备的采购招标过程中,投标人情形属于没有进行实质性响应,其投标将被否决。

A:按照招标文件按时交纳投标保证金,但是金额不足 B:单价计算结果和总价不一致 C:投标人业绩超出招标文件的要求 D:无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和盖章

E:技术规格中的一般参数超出允许的最大范围

9、损失控制计划系统中的灾难计划,应至少包含等内容。A:安全撤离现场人员方案 B:援救及处理伤亡人员方案

C:控制事故发展和减少资产损害措施 D: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方案

E:调整材料和设备采购计划方案

10、某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对保修期限作如下规定,其中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有__。A.装修工程1年 B.安装工程2年

C.屋面防水工程10年 D.主体结构工程30年

E.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工程5年

11、施工招标中投标人的必要合格条件包括__。A.营业执照 B.固定资产 C.资质等级 D.履约情况 E.分包计划

12、【例1·多选题】我国项目监理机构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工作有。A:处理费用索赔 B:进行工程计量 C:审核竣工结算

D:采取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 E: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13、下列关于监理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监理规划的表述方式不应该格式化、标准化 B:内容应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C: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编制

D:监理规划编写阶段不能按工程实施的各阶段来划分 E:应把握工程项目运行脉搏

14、关于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的说法,符合《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有。A:综合资质由企业所在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初审 B:专业乙级资质由企业所在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C:事务所资质由企业所在地市级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D: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 E: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

15、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

B: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C: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D: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E:施工图设计范围是否超过初步设计批复内容

16、按我国现行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方法,施工中发生工程变更时,合理确定变更价款的原则是__。A.按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变更价格执行

B.合同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价格的,按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价款 C.按承包人提出的变更价格执行

D.由承包人提出变更价格,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执行

E.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情况的价格,参照该价格确定变更价格

17、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规定,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管理费的是。

A:管理人员工资 B:劳动保护费 C:财产保险费 D:工程排污费 E:检验试验费

18、招标人根据__确定工程项目发包的范围。A.施工图设计

B.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 C.工程特点

D.招标人的管理能力 E.招标广告

19、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已标出每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该计划表明()。A.关键线路有2条

B.工作1—3与工作3—6的总时差相等 C.工作4—7与工作5—7的自由时差相等 D.工作2—6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相等 E.工作3—6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不等

20、某一特殊构筑物因涨大水冲毁而急需修复,则其承包合同宜采用()合同。A.成本加酬金 B.纯单价

C.估计工程量单位 D.可调总价 E.可调单价

21、下列监理工程师权利和义务中。既是监理工程师权利又是监理工程师义务的有。

A:使用注册监理工程师的称谓 B:在规定范围内从事执业活动

C:保证执业活动成果的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 D:在本人执业活动所形成的工程监理文件上签字 E:接受继续教育

22、建筑工程一切险中的除外责任包括。A:地震 B:洪水

C:设计错误引起的损失 D:自然磨损 E:维修保养费用

23、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的规定,属于发包人应完成的工作有__。A.办理土地征用

B.向工程师提供工程进度计划

C.提供保证施工安全需要的围栏设施

D.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周围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 E.提供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资料

24、下列关于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表述,正确的是__。A.投资回收期越长,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强 B.投资回收期越长,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弱 C.敏感性因素越不敏感,项目的风险越大

D.盈亏平衡点产量越高,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弱 E.盈亏平衡点产量越高,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强

25、在确定型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中,一般有__。A.最早时间是“顺箭线”计算 B.最迟时间是“逆箭线”计算

篇8:论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

一、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含义的厘清

要约的撤回 (withdrawal of an offer) 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 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合同法》第17条规定, “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达到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发出后, 要约人因其他原因的考虑或者发生了不愿再订立合同的情形, 欲阻止要约发生效力, 这在实际生活和市场经济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法律为保护要约人的这项权利, 特别规定了要约撤回的制度。要约撤回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时间上的要求, 即撤回要约的通知必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这样规定的意义在于确保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生效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法律规定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人可以撤回要约, 恰是由于此时要约尚未对受要约人发生影响, 撤回要约仅仅是要约人自身的行为。

要约的撤销 (revocation of an offer) 是指要约在生效之后, 要约人欲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通说认为, 要约可否撤销决定于它的形式拘束力。在要约是否可以撤销的问题上,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规定不尽相同。德国法系认可要约的拘束力, 但英美法系根据对价理论则坚持要约除签字盖章或者法律有特殊规定外, 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 对要约人无拘束力, 因此要约的撤销不应受到限制。如上文所言, 生效的要约就已对受要约人发生一定影响, 很明显地, 不受限制的允许要约撤销, 不利于对受要约人的保护。因此, 除英国法外, 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均已改变了要约撤销不受限制的规定。我国采要约可以有条件撤销的立法政策, 《合同法》第18条规定, “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一方面, 保护要约人的利益, 否则不管受要约人何时做出答复要约人都要受其要约拘束, 对要约人来讲未免过于苛刻;另一方面, 对要约撤销的条件做出了明确的限制。如果在受要约人已经发出承诺后撤销要约的通知方到达受要约人, 即使承诺在途, 尚未到达要约人, 也不能发生撤销要约的效果。我国《合同法》有关要约撤销的规定, 就是在保护要约人和保护受要约人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

二、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的区别

尽管本文旨在探讨要约撤回与撤销, 但需注意的是, 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区分并非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或者说两者并非是严格区分的。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黄立所著《民法债编总论》 (修订) 中就通篇使用“撤回”, 而没有用“撤销” (3) 。王泽鉴先生所著《债法原理 (一) 》中, 同样也未作区分。 (4) 史尚宽先生则更直接指出, “ (台湾地区) 民法对于要约未发生拘束力前, 规定得为撤回, 而对悬赏广告则以其已发生效力, 则另用撤销字样。德民及瑞债则以其于指定行为之完成前, 法律行为尚未成立, 仍用撤回 (widerruf) 字样。日民则不问要约已否发生拘束力, 均用取消 (撤销) 二字、对于悬赏广告之意思表示亦用取消字样, 似欠妥当。为避免与民法总则所定因有特殊原因而为之撤销混同, 仍以采用撤回二字为宜”。 (5)

但在中国的法制体系和法律语境之下, 明确要约撤回和要约撤销的区别和差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 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表示行为时间上的差别。

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要约人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更准确的时间界定应该是要约人发出要约至要约到达受要约人这段时间。撤回要约只能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 在发出要约之前, 不涉及撤销的问题, 而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 要约生效, 可能发生要约撤销, 绝非要约撤回;要约的撤销则发生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 更准确的时间界定应该是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至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这段时间。撤销要约只能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 在要约生效之前, 可能发生要约撤回, 而在承诺发出之后, 合同行将成立, 不再允许撤销。

(二) 效果意思目标上的差别。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本质上都是意思表示, 其中包含了要约人的效果意思, 二者在效果意思上具有明显不同。要约的撤回的对象是未生效的意思表示, 其目的是使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 阻止已发出的要约成为生效的要约, 达到阻断性的效果;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 对象是已生效的意思表示, 其目的是使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丧失法律效力, 阻止最终合同的订立, 达到消灭性的效果。

(三) 效力实现难易程度的差异。

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 此时要约尚未生效, 不可能对要约的撤回发生任何影响, 因此要约的撤回仅关乎要约人自身的行为, 无需受要约人配合, 效力实现相对容易, 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 此时受要约人可能以为发出承诺、履行合同做出准备, 产生了信赖利益, 要约人受到要约的拘束, 因此要约的撤销条件较多, 考虑因素复杂, 效力实现相对困难。 (6)

三、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的转化

尽管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存在以上区别, 但从要约人所达到之效果上看, 二者十分相近, 不论要约撤回还是撤销, 要约人的目的均是希望使已经发出的要约归于无效, 阻止合同最终成立。正是由于目的上的相近性,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也就具备了转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要约人做出要约撤回的意思表示, 意欲使未发生效力的要约根本不发生效力, 却意外使已生效的要约归于无效, 从而产生了要约撤销的效果;二是要约人做出要约撤销的意思表示, 意欲使已发生效力的要约丧失法律效力, 却意外阻断了未生效的要约发生效力, 从而产生了要约撤回的效果。

第一种情形即是撤回要约之意思表示在要约生效后方到达受要约人。我国法律未规定迟到的要约撤回通知的效力, 但台湾地区民法可资借鉴。台湾地区民法第162条规定, “撤回要约之通知, 其到达在要约到达之后, 而按其传达方式, 依通常情形应先时或同时到达者, 相对人应向要约人即发迟到之通知, 相对人怠于为前项之通知者, 其要约撤回之通知, 视为未迟到”。台湾民法对迟到的要约撤回通知效力的规定, 与我国《合同法》有关承诺迟到效力的规定基本一致, 基本立场是一般认定为有效, 除非相对人有反对意见。这种规定更能够平衡合同订立双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权利, 符合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的立法目的。

第二种情形即是撤销要约之意思表示在要约生效前到达受要约人。在这种情况下, 要约尚未生效, 不涉及受要约人的影响, 对受要约人没有保护的必要。并且, 要约人在要约到达生效前即将撤销之通知送达, 非常明确表达了阻止合同成立的态度, 同时也积极履行了通知义务。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的意旨, 完全可以将此种情况下撤销要约视同于撤回要约, 发生阻止要约生效的效果。

四、我国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制度的评析及建议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要约撤回和要约撤销, 特别是关于要约撤销, 一方面认可要约可以撤销, 同时也明确要约撤销的限制条件。但是《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仍失于简单, 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 明确要约撤销采书面形式。要约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后, 极易导致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争议。《合同法》应对要约撤销的形式做出要求, 规定要约撤销采书面形式, 非以书面形式, 在诉讼时主张要约撤销一方的诉求不予支持。

其次, 类型化要约撤销的限制条件。要约人的要约撤销权和受要约人的信赖利益是一对相对的权利, 二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对一方的过度保护都可能构成对对方的权利侵害。法律规定要约撤销的限制条件是平衡二者关系的重要手段。《合同法》第19条第2项规定要约不可撤销的条件“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 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表述中的“有理由”一语, 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确实难以把握, 法官无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交易中敏锐把握何为“有理由”, 何为“无理由”。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 立法中应尽可能将“要约不得撤销”的情形类型化。

最后, 增加要约撤销与要约撤回转化的规定。法律既已规定了要约撤销与撤回, 为避免二者在实践中的混用, 有必要在法律中增加二者转化的相关规定, 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要约撤销通知在要约生效前到达的, 视为撤回;二是要约撤回通知, 其到达在要约到达之后, 而按其传达方式, 依通常情形应先时或同时到达的, 除受要约人及时通知要约人因要约撤回通知迟到而不接受该通知的以外, 应当视为要约撤销通知。

参考文献

[1]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永军.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J].比较法研究, 1993.

[3]韩世远.合同法总论 (第3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王泽鉴.债法原理 (一)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5]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让花儿安静着作文下一篇:宁夏大学学生社团大联欢文艺晚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