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2024-05-15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共15篇)

篇1: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六

实验内容:图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1)图的遍历与基本操作要作为函数被调用.2)把自己使用的图结构明确的表达出来.3)基本上实现每个实验题目的要求.分组要求:可单独完成,也可两人一组。

实验目的:

1)熟悉C/C++基本编程,培养动手能力.2)通过实验,加深对图的理解.评分标准:

1)只完成第一和第二题,根据情况得4,5分;

2)完成前3题,根据情况得5至7分;

3)在2)基础上,选做四)中题目,根据情况得8至10分。

题目:

一)建立一个无向图+遍历+插入

(1)以数组表示法作为存储结构,从键盘依次输入顶点数、弧数与各弧信息建立一个无向图;

(2)对(1)中生成的无向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并打印结果;

(3)向(1)中生成的无向图插入一条新弧并打印结果;

二)建立一个有向图+遍历+插入+删除

(1)以邻接表作为图的存储结构,从键盘输入图的顶点与弧的信息建立一个有向图;

(2)对(1)中生成的有向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并打印结果;

(3)在(1)中生成的有向图中,分别插入与删除一条弧并打印其结果;

(4)在(1)中生成的有向图中,分别插入与删除一个顶点并打印结果;

(5)在(1)中生成的有向图中,各顶点的入度与出度并打印结果;

三)基本应用题

(1)编写算法,判断图中指定的两个顶点是否连通。

(2)编写算法,判断图的连通性。如果不连通,求连通分量的个数

(3)编写算法,判断图中任意两个顶点的连通性

(4)编写算法,判断图中是否存在回路。

(5)实现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四)高级应用题

(1)实现Prim算法

(2)实现Kruskal算法

(3)实现迪杰斯特拉算法

(4)实现拓扑排序算法

(5)实现关键路径算法

篇2: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ltium Designer的软件使用界面

2、掌握Altium Designer的原理图绘制流程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机器狗控制板的前端电路是主要由多个三极管构成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如图4-1所示。咪头S1采集声音信号,经电容C1耦合送入由三极管Q1与电阻R1、R2、R5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声音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再经电容C2耦合作为三极管Q2的基极控制电压。如果控制电压足够大,则Q2管发射结导通,Q2管处于饱和状态,集电极电压为低电平,经接头P2的1脚送出去触发后端的单稳态触发器;如果控制电压不够大,Q2管发射结不导通,Q2管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电压为高电平,将无法触发单稳态触发器。

图4-1 机器狗控制板前端电路原理图

接头P2的2脚接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当单稳态触发器被触发了,则该端接高电平,经二极管D2给电容C3充电,当C3两端电压足够高了,这三极管Q3导通,将Q2的基极电位强制拉回到低电平,Q2截止,为下一次触发做准备。但Q3导通后,电容C3放电,C3两端电压下降到一定值后,Q3截止。通过D2、C3和Q3组成的反馈控制,使得单稳态触发器可以被多次重复触发。

三、实验条件及设备

1、计算机

2、EDA 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 13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绘制电路原理图步骤见图4-2。

步骤1.创建PCB 设计项目(*.PrjPCB)

启动Altium Designer, 创建PCB 设计项目:Cat.PrjPCB。

步骤2.创建原理图文件

在AD 初步.PrjPCB 项目下,执行选单命令【File

】/【New 】/

【Schematic 】, 创建原理图文件,并另存为“AD 初步.SchDoc ”。这里应注意的是做项目的思想,尽量把一个工程的文件另存为到同一文件夹下,方便以后的管理。

进入原理图编辑器后,设计者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熟悉环境、各菜单命令。这里对一些常用菜单做简单说明。

如图4-4,【File 】是对项目创建管理的窗口,【Edit 】是对画原理图时对其一些功能的编辑,【View 】具有查看、放大、缩小的功能,【Project 】可以对原理图进行编译,检查错误,【Place 】中有一些常用器件,可直接放置,【Design 】可以进行一些高级设计,【Tools 】平时用得比较多点,可以对元器件进行自动排序,查看元器件的封装等。

如图4-5,这个工具栏可以直接对连线、总线、文本、地线、电源等进行放置。

如图4-6,这个工具栏可以直接对电阻、电容等进行放置。

下面对原理图纸进行简单介绍,对新建的原理图的边框进行双击,就会出现如图4-7的原理图纸设置框,Border Color是对边框颜色进行设置,Sheet Color是对网格背景颜色进行设置,Standard styles 是对原理图纸的纸张大小的选择设计。其他具体功能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步骤3.加载/卸载元件库

在原理图上放置元件前,须先知加载图中所需元件的元件库。

点击System 如图4-8,点击屏幕右下角【System 】/【Libraries 】按钮,弹出文件面板,如图4-9,步骤4.放置图件

图件是指元件Part、导线Wire、节点Junction、电源端口Power Port、网络标号Net Label、端口Port、总线连接口Bus Entry等。

(1)放置元件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 】【Browse Libraries...】/或单击面板标签【System 】,选中【Library 】,如图4-12所示,弹出库文件面板

元件封装模型

在“当前元件库”列表框中选中需要放置元件的所在库;在“元件名称排序”列表框中选中需要放置的元件;单击【Place...】按键,元件符号附在光标上,跟随光标移动;此时按一次键盘空格键元件逆时针旋转90度;按X 键元件左右镜像;按Y 键元件上下镜像;对需要编辑属性的元件按Tab 键,弹出如图4-14元件属性对话框,对话框中编辑元件的标注、标注值、元件引脚、元件封装等。

当确定元件的基本位置后,鼠标左键确认。一张图纸上的相同元件可以连续放置。绘图中,同类元件可以连续放置。单子件元件的标注可以在全部图纸绘制完后统一添加。元件的标称值、元件的封装最好在放置元件时输入。

注意:在元件还未定位时,拖动效果如图4-15所示,而且在这个时候最好使用X 键、Y 键、空格键、Tab 键进行参数和位置的设计。

放置如图4-1的元件如图4-17所示,像

4.7K 的电阻可以按住Shift 键然后拖动,可以cope 一个4.7K 的电阻。

(2)放置导线和节点

当电路元件放置并基本布局、排列完毕后,如图4-18所示,进行各元件的连接。放置导线可单击电路绘图工具栏上的

按钮,或按快捷键【P/W】。

电路中十字交叉的连线需要添加节点,按快捷键【P/J】,或者如图4-19进行操作。

(3)放置网络标号、总线入口、总线及线路标签的步骤这里就不做详细说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己探讨。

步骤5.为元件添加标注

为原理图中的元件添加标注是绘制原理图的重要步骤。有手动和自动添加标注两种办法。自动添加标注是执行菜单命令【Tool 】/【Annotate 】,依系统选项提示,如图4-19所示,逐步进行。手工添加标注是在放置元件时将元件标注输入,见图4-14元件属性对话框。

步骤6.规范原理图

绘制完一遍草图后,需要对元件的位置做适当调整。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张高质量的电路图应该是信号流向清楚,功能模块安排合理,疏密适中,图幅大小合适。

步骤7.电气规则检查(ERC)

电气规则检查可检查原理图中是否有电气特性不一致的情况。如:两个输入引脚并联、未连接完整的网络标号、重复性的元件标注等。以上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电气冲突现象。Altium Designer 会按照用户设置规则来区分错误的等级并提醒用户。

执行菜单命令【Project 】/【Compile PCB Project 】,对其进行电气检查。单击面板标签【System 】, 选中【Messages 】,如图4-21所示,打开信息面板,显示编译结果。根据编译报告,修改原理图中的错误。

步骤8.元件封装检查

元件封装检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执行【Tools 】/【Footprint Manager】检查图中所示元件的封装。再将原理图网表信息导入PCB 文件之前,应保证元件封装的完整和正确。如图4-22所示。

五、实验报告

1、叙述基于Alitum Designer设计电路原理图的操作过程;

2、分别对绘制过程中完成布局、连线和标注各阶段的原理图做截图记录;

3、撰写实验总结或者心得体会;

4、回答思考题。

六、思考题

1、在本前端电路中,如果不加由D2、C3和Q3组成的反馈电路,电路的运行效果会如何?

2、如果找不到所需元件的库,如何解决?

3、原理图绘制时会涉及到哪几种网格?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篇3: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目前我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是由学生自由选课、大班教学和实验,同一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这就给日常考勤,尤其是实验课的日常考勤与管理带来了十分棘手的问题。为加强实验课的管理,切实、严格地履行考勤制度,我们设计了上机实验课考勤系统,让学生在客户端上签到和签出,以实现考勤目的。

考勤系统要求C/S框架,除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之外,更加要求签到的安全性,最大化地规避以下现象:无意或故意代替他人签到、同一客户端二人或多人签到、客户端因死机或意外重启或学生因故换机而致使重新签到时冲销最初的签到时间等。在服务器端,要求提供给授课教师便利的查询、添加、删除、导入和导出等等数据操作。

2 程序功能

2.1 客户端界面及功能

客户端仅有一个类ClsClient处理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及信息沟通,以及一个窗体FrmClient。

2.1.1 界面

如图1所示。

2.1.2 功能特点

(1)首次启动时,通过InputBox对话框填入服务器端设定的IP地址,并自动向服务器端添加注册客户端。

(2)填入学号进行“上课签到”或“下课签出”。在点击“上课签到”按钮时会要求确认,以免误填学号而代了他人签到。签到后窗体界面随即自动最小化至系统托盘区,不占使用空间,且学号输入框也自动改为只读模式,直到“下课签出”后复原。

(3)学号框中填入reset进行服务器IP及客户端注册的更新。

(4)窗体最小化至系统托盘区。

2.2 服务器端界面及功能

2.2.1 主界面

如图2所示,以一个SplitContainer控件将窗体切分为左右两个大小可调的区域,左区域为“课程设定与广播消息”,右区域为客户端图示,配有右键快捷菜单。

2.2.2 菜单系统

(1)教师操作

教师管理:增加和删除任课教师。课程管理:对实验课程进行查询、添加和删除等操作。节次时间:设置上课作息时间。

(2)学生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查询操作。菜单项包括单个添加学生、批量导入学生、单个(或批量)删除学生、修改学生信息以及查询/导出信息。查询/导出信息可以通过筛选条件将指定班级课程的全程考勤记录生成报表的形式。

(3)客户端管理

机器信息:查询客户端的网卡物理标识、计算机名、当前IP地址以及当前使用学生的学号等信息。

广播消息:对于所有客户端发送文本消息。

全部关机:远程关闭所有客户端。

刷新:刷新客户端的连接状态。

2.2.3 功能介绍

从以上菜单系统可以看出,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型:

(1)联接中枢:与各客户端建立联接,并予以信息反馈和指令下达。

(2)数据库操作:对于客户端机器、学生、教师及授课等信息的处理都是以数据库的操作为基础,而本系统的最终目标——导出一个学期的各实验课考勤总表也是对于数据库的操作。

3 关键功能的实现

3.1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其中主要包含5个数据表,分别是Computers(客户端机器信息表)、学生、授课、节次时间以及考勤,数据表简明关系图如3所示。

3.2 类

本系统在窗体之外,还创建了若干个类,简要说明如下:

在模块PublicMod中定义了几个全局变量及一个全局过程FillCourses(ByVal lv As ListView)。

客户端类ClsClients处理客户端事宜,主要处理数据表Computers,包括检查请求连接的客户端是否注册,客户端机器信息查询及连接状态更新等。

数据库类ClsDB负责数据库操作的SQL语句处理。

命令处理类ClsSvrProcess除了连接侦听和广播消息外,主要处理与客户端的信息沟通。

教师类ClsTeacher只是进行教师添加与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学生类ClsUser除了接收和发送消息外,主要处理学生上课签到时的确认及下课签出程序。

3.3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连接及消息处理

系统服务器端启动后便通过ClsSvrProcess置于侦听状态。

在FrmMain_Load事件中:

在ClsUser类中的接收与发送消息:

主客端的信息沟通与消息处理过程如下:

服务器端接收消息后先判断该客户端是否存在:

如不存在,则于ClsSvrProcess之OnLineReceived(ByVal sender As Object,ByVal data As String)过程中注册

随后该过程处理与客户端的信息沟通:

客户端相应的信息沟通处理:

服务器端ClsUser中签到资格确认:

3.4 批量导入学生信息

如图4所示。

通过OpenFileDialog控件打开待导入的源文件(.mdb或xls格式文档),关键代码如下:

4 结语

本考勤系统客户端界面简洁,只需简单的一、二步操作,即可完成上课签到,或重新初始注册;客户端最小化至系统托盘区,且学号输入框在签到后、签出前始终置于只读模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本系统的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签到安全,有效地避免了种种签到作弊的可能。服务器端也为教师提供了极为便利且极为实用的种种数据操作。

本程序目前的服务器端实质上是一个教师机的功能,还有一些功能有待扩展,如服务器-教师机-客户端三层架构、教师机对客户端学生操作的即时监视、教师机的报表打印等。

参考文献

[1]李敏业,王颖.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应用实例完全解析(附光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邵鹏鸣.Visual Basic.NET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设计、实现与应用程序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4: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关键词:上机实验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 实验评价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7-03

一、引言

上机实验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打破了教师规定实验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实验内容完全开放;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实验学习成绩的评定不再单纯根据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实现了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因此,研究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对于提高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简介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目标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实现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包括协同上机实验、实验成绩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采用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过程一般是:(1)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预约实验;预约成功后,得到实验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和可选的实验任务;然后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准备实验。(2)在上机实验时,学生首先登录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协同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或运行结果;遇到问题可到讨论区求助;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实验任务。(3)在上机实验结束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系统辅助生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上机实验成绩。

这种上机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分解出了用于实验考核的基本实验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了多项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和修改;每项实验任务能够达到一项或多项实验目标。

三、上机实验学习评价的目的、功能和特点

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了解;激励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学习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人文特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即“人文性”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善实验过程,保证上机实验的学习质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而且要注意学生上机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上机实验的全过程,注重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课程的上机实验中,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权重的探索。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评价的主客体也应是多元的。[1] 因此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包括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部分。

互相评价是指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参考或验证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结果后给出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及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自我评价包括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上机实验结束时提交的自我评分。

小组评价是指组长对于组内成员的评价。协同任务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任务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任务组。

教师评价指辅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任务或学生的评价。对于每个学生和实验任务,教师评价不是必需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上机实验的进行。

4.评价手段的数字化

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进行交流与协作。辅导教师可以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应答提问、删除与实验无关的讨论、删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任务和发布公开消息等辅导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教学活动都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数字化信息是上机实验的重要载体。评价的表达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出数字化特征。

5.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内容是开放的;不仅可以选择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实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具有适当的开放性,而且评价既要适合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程,能够体现学生在上机实验中的能力培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6.评价形式和标准的多样化

相对于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2]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这决定了上机实验评价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能力的考核,因此,评价形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可以针对实验任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运行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各种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学习评价改变了单纯用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

四、上机实验评价的实施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上机实验的支撑环境,对上机实验的评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实施,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实验目标和可选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标作为实验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为便于评价,实验目标必须详细、明确而具体。在此基础上,从中分解出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指学生通过实验最低限度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或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多项实验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验目标。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修改实验任务,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但是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的对应关系必须合理,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被辅导教师删除。

2.构建实验学习评价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应围绕实验目标的完成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来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和评分方法三个部分。评价指标反映达到实验目标和具备能力的各个方面;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的档次,一般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分方法指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评价模型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上机实验经验,与学生共同商定。在与学生共同商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每项指标的含义,以及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例如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VB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其中总分S=1.0a+0.8b+0.6c+0.4d(其中a、b、c、d分别是等级A、B、C、D对应指标的标准分值之和)。对于表1的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计算总分为:

S=1.0×(30+30+2)+0.8×(6+3+2+4)+0.6×(6+6+2)+0.4×9=86

3.在上机实验中不断进行评价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内容或查阅问题的回答,系统强制必须在继续其它工作前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觉对其他同学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系统仅显示每个同学的网名;为了激励学生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总评结果。辅导教师也可以对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但不是必需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提交时,系统强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信息。

4.系统自动进行公正的评定与分析

在全部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改进性建议。

5.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自己的实验成绩和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实验学习。

五、结论

文章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这种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在上机实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研究。[4][5][6] 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1]赵蓉. 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1:81-83.

[2]任一波.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发对高职生学习评价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5):91-93.

[3]原丕业,杜秀云,王军英.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4.8:52-53.

[4]郑胜林,潘保昌, 徐杜等.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5]贾雪枫. 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4.1:18-21.

篇5: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六)实验名称:数据库及SQL语言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实验日期:

实验机时:3 学时实验成绩:

-----------------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数据库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相关技术;

2、学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

3、掌握数据库的输入、查询、更新操作。

二.实验内容:

1、需求陈述:某校图书馆要建立一个图书数据管理系统。该图书馆的图书(书名、分类号、作者、出版社)存放在不同的借阅室(室名),读者(姓名、系名、类别)在书架上找到所需图书后,可以到服务台办理借阅(借阅时间)。

设计要求:

 分析需求,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注意:是否需要作规范化处理);  写出创建基本表的SQL语句;

 写出以下查询要求的SQL语句:

(1)所有“高等数学习题集”书的信息;

(2)读者“李林”借了什么书?

(3)“社会学原理”在哪个借阅室?

2、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所设计的关系表;

3、向各表中输入一组实验数据(元组)(注意:关系完整性);

4、对数据库进行查询。

三.实验结果:

1、实体-关系图;

2、数据库表;

3、创建基本表的语句;

篇6: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1、报告要求使用学校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纸,书写整齐,结构清晰。

2、程序设计及实验报告独立。

3、实验报告里不需要附全部代码,如果需要可在算法思路中写主要代码。

4、编写的程序可在上机课时让老师检查,源代码在上机结束以后上交。

实验报告依照下面的模板来书写。报告要简洁明了,一个实验报告只有3页,书写时字体大小不要太大,以免写不下。

实验报告内容参照如下模板:

【实验目的和要求】

见实验任务书

【实验题目】

见实验任务书

【实验内容】

1.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说明你设计或使用的数据结构所包含的基本操作及功能)

2.存储结构定义及算法思路

(包括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定义、数据元素的类型定义及主函数的算法实现思路)

3.实验结果与分析

(包括运行结果截图、结果分析等)

4.心得体会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

篇7:数据库上机实验(二)

1. 建立工厂管理数据库

工厂(包括厂名和厂长名)需要建立一个管理数据库存储以下信息:

(1)一个厂内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2)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工种;

(3)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有产品号和价格;每种产品只能由一个车间生产;

(4)一个车间制造多种零件,一种零件也可能为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零件号、重

量和价格;

(5)一种产品可由多种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以装配出多种产品;

(6)产品和零件均存入仓库;

(7)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主任姓名和电话。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结果,按照下述要求,设计并建立工厂管理数据库。 分析实体及联系,设计E-R图。

 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规范化到3NF。

 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中基于“企业管理器”建立数据库及相关对象(主

码,外码,索引,约束等)。

 测试数据入库

2. 基于“查询分析器”,完成并保存下述题目的SQL脚本

(1)建立“工种”是“钳工”的所有职工详细信息的视图;

(2)建立“车间号”是“CJ01”的钳工详细信息的视图;

(3)建立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所有产品详细信息的视图;

(4)查询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产品的生产车间号;

(5)对零件表按照“零件号”建立唯一索引;

(6)对职工表按照“性别”建立聚簇索引;

(7)查询“车间主任姓名”是“赵平”的“车间地址”和“联系电话”;

(8)查询“职工号”是“ZG0001”的职工所在车间的“车间主任姓名”和“联系电

话”;(连接查询实现)

(9)查询“产品号”是“CP0001”的产品的生产车间的“车间主任姓名”和“联系

电话”;(嵌套查询实现)

(10)查询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所有产品的“产品号”,且查询结果按照

“零件数量”降序排列;

(11)查询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所有产品的“产品号”和“产品价格”;

(12)查询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所有产品的生产车间的“车间主任姓名”

和“联系电话”;

(13)查询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产品数;

(14)查询“LJ0002”号零件装配产品的使用总量;

(15)查询使用了3种以上零件的产品号;

篇8: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一、SPSS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目前, 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 可选用的软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软件等[4,5,6,7]。其中SPSS为专业统计软件, 其统计分析功能较强, 是复杂、大型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 “易学、易用、易普及”是SPSS软件最大的竞争优势, 也是广大数据分析人员对其偏爱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大量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管理、开放的数据接口、灵活的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选SPSS软件作为上机用统计软件。由于SPSS软件版本多, 而且多为英文版, 对于初学者来说中文版本更为适合, 因此我们专门购买了SPSS17中文多国语言版本。

SPSS软件运行时有多个窗口, 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 但是想快速入门, 只需要熟悉两个基本窗口即可, 他们是数据编辑窗口 (SPSS Data Editor) 和结果输出窗口 (SPSS Viewer) 。数据编辑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 (见图1) , 其功能主要是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数据和管理数据。数据的录入一般分两种方法: (1) 在数据编辑窗口里, 新建数据, 首先打开数据编辑窗口的左下方“变量视图”, 在里面定义需要录入数据的变量名称以及其他选项, 如图1中的“品种”、“血糖值”就是变量名, 然后回到数据视图, 可以在定义好的变量下录入相应的数据。 (2) 在数据编辑窗口里, 可以直接打开已经存在的数据, 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数据资料。SPSS结果输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个主要窗口 (见图2) , 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SPSS结果输出窗口中显示的结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来, 以后需要时候可以再打开查看结果。

二、数显互动系统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的上机操作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SPSS统计软件的初学者来说, 只是口述SPSS统计软件的各种操作是不够的, 学生不容易接受, 而且会手忙脚乱。因此我们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 该系统由教师主控单元、学生终端单元和链接教师和学生间的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进行图像的实时数字传输, 实现师生双向信息互动和文件传送[8]。

生物统计学的整个上机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老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前老师要以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和操作, 教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在主控单元计算机屏幕进行数据分析操作, 每名学生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从电脑上看到教师分析数据时的每一个操作动作,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次上机的详细操作步骤。 (2) 学生操作:学生针对本次实验内容自己上机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在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 可以举手向老师请教,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3) 写电子版实验报告:只用SPSS分析完数据还不够, 还要会分析最终结论 (即统计推断) 。因此学生要把实验的主要结果 (图、表等) 和最终结论填写到实验报告中。最终以Word的形式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

三、生物统计学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机考核多以上机实践总结和考勤作为评分标准, 学生在写上机实践总结时往往存在抄袭, 而且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总结内容丰富全面, 可能得了高分, 这样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地给予评价。因为我们针对上机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机考核中增加了电子实验报告和上机考试这两部分。电子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上当堂完成实验操作结果那部分, 既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对每节实验课是否掌握的依据,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电脑运动能力 (Word) 。上机考试主要是针对整个上机实验内容进行抽样考试, 我们事先出各种类型的试卷, 针对不同的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类型的试卷进行上机考试, 因为班级多, 而计算机机房的电脑有限, 只能采用各个班级轮流上机考试。为了杜绝了不同班级考题一样及考题外漏等问题, 我们分别出了A、B、C等多种类型试卷。最终, 上机总分=考勤 (10%) +电子实验报告 (20%) +上机考试 (70%) 。

四、结语

通过以上SPSS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以及多元化评定上机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使得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理解、操作等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老师, 老师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因此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 更要学会应用知识[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 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合理试验的设计, 运用SPSS统计软件, 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 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研究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种改革措施, 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SPSS,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M].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白俊艳, 贾小平, 张小辉, 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34 (10) :57-60.

[3]张强, 张建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2, 15 (6) :15-18.

[4]梅花, 白乙尔图.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例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l2, (7) :217.

[5]朱水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6]姜红霞.origin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 (3) :82-83.

[7]马相如.自由软件R及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传播, 2010, (3) :81-82.

[8]韦若勋.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Excel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8) :185-186.

篇9:数据库系统上机实验题

一、学生学习系统的基本表

学生:s(sno,sname , sex , age , dept);表中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

系名。

课程:c(cno , cname , tname);表中属性分别为:课号,课名,教师名。选课:sc(sno , cno , grade);表中属性分别为:学号,课号和成绩。

要求:利用SQL语句创建上面三个基本表,包括:主键,外键定义。

有针对性地输入一些实验数据。

二、利用SQL语句,在上面三个基本表中,完成如下的功能

1.查找学号2至10号学生的学号、姓名和系名。

2.查找女同学的人数。

3.查找学号2至10号学生中,女同学的人数。

4.查找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注:输出性别和人数)。

5.查找‘CS’系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注:输出性别和人数)

6.查找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的所有男同学的学号、姓名和系名。

7.查找所有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

8.查找学号2至15号学生中,英语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9.查找没有学习‘物理’课程的学生姓名和系名。

10.查找‘王明’同学所学课程的门数。

11.统计‘王明’同学所学各门课程的平均分数。

12.统计英语成绩高于该课程平均成绩的人数。

13.查找查找至少选修了‘王一’和‘王二’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14.查找‘CS’系比‘MA’系的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姓名和系名。

15.统计每个学生的总分,输出学生的学号和总分,总分按降序排列。

16.查找学号比‘王一’同学大,而年龄比他小的学生学号、姓名和年龄。

17.查找年龄大于女同学的平均年龄的男同学的姓名与年龄。

18.查找只选修了一门课程的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19.查找‘CS’系学生中,没有选修‘王一’老师课程的学号、姓名和系名。

20.查找至少选修了3门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21.查找每门课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注:输出课号、最高分和最低分)

22.采用查询视图方式完成21题的功能:

利用视图方式的步骤:

建立视图,如:gdf(cno,max,min)属性:课号、最高分和最低分。利用SELECT语句对视图gdf查询显示。

在完成以上题目后,再利用SQL更新语句完成如下操作功能:

1.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

2.将‘物理’课程不及格的成绩改为0分。

3.删除‘王五’老师的任课信息。

4.将一门课的成绩大于等于80分学生的学号、姓名和系名插入到一个已存在(要建

篇10:数据库上机实验一思考

思考四个问题:你创建的数据库文件在哪里,找到它,copy到自己U盘上关于主码,你可以在实验中输入两个相同的学号,看可不可以,为什么 3 打开某张表,看看属性和元组的区别创建的这些表是逻辑模型的表现还是概念模型的表现

篇11: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图

Access数据库上机

实验报告

陶瓷公司管理信息

系统项目 实验目的

1.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过程,体会在系统开发中系统实施的主要步骤。2.掌握使用Access的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工具开发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主要方法。

3.通过此系统开发实践,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软件开发工具的知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得知识,了解如何将它们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能力。实验内容

1、以“陶瓷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名称创建数据库。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2、根据给定的字段信息,创建散件表、套件表、陶瓷组成表、制造商表。

3、录入数据

根据给定的excel文件,利用导入功能将数据导入到相应的表中。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4、建立查询

先建立散件表与制造商表的中相同字段“制造商编号”对应关系。

通过向导完成制造商散件库存量查询。

5、开发报表

使用报表向导设计报表,通过添加散件成本、散件出售价格、散件编号、散件名称、库存、制造商名称完成字段分组。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6、窗体设计

通过窗体设计向导,绘制界面,并定义功能键的操作功能。添加文本框,并定义数据源,完成表的数据关联,定义好查询、添加等按钮的功能。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实验结果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实验总结

在短暂的学习中设计视图,Aceess简单查询向导,交叉表查询向导,引入数据等操作。学习数据库的过程中感觉跟学习其他课程一样,也有丰富的知识。

查询的创建共有五种创建查询的方法,习惯采用的是设计查询和向导的查询。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设置查询方面的知识:添加表/查询,更改表或查询间的关系,删除表/查询。设置查询结果的排序,设置字段的显示属性等等。

篇12:软件工程数据流图实验报告

篇一: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篇二: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冯巧 学号:3080702205

实验题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每天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于已彻底损坏的作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对于有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即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对于急需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立即对新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购买人等),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2、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采用 C#语言设计桌面应用程序,同时与数据库 MySql 进行交互。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不需要网络支持,在单机环境下也能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也能使用。方案实施相对容易,成本低,工期短。

一: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硬件设备,数据库,实验室设备管理软件与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组成,能够实现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对实验设备的报废、维修和新设

备的购买)、实验室设备信息查询(包括按类别进行查询和按时间进行查询)、实验室设备信息统计报表(包括对已报废设备的统计、申请新设备购买的统计和现有设备的统计)。这些功能框图如下图所示:

2、经济可行性分析

依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技术现状、经济条件、工期以及其他局限性因素等等因素,考虑到工期的长短、技术的成熟可靠、操作方便等因素,本方案具备经济可行性。

3、系统可选择的开发方案

?方案 A 用 C# 开发系统的特点是:开发工具与数据库集成一体,可视化,开发速度较快,但数据库能够管理的数 2

据规模相对较小。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不需要网络支持,在单机环境下也能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也能使用。方案的实施相对容易,成本低,工期短。

?方案 B:以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该前台操作与数据库分离,也能够实现多层应用系统。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居中,特别适合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操作方便。但系统得实现最复杂,成本最高,工期也较长。

二:软件需求分析

1(软件系统需求基本描述: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设备在信息化之前,在用户系统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的增删改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管理的地方,不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

形势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2(软件系统数据流图(由加工、数据流、文件、源点和终点四种元素组成):

1)顶层数据流图

2)一层数据流图

2)二层流程图

3)总数据流图

3(软件系统数据字典:

1(数据流条目

登录信息、设备报废信息、设备修理信息、设备统计信息、设备购买信息

2(加工条目

登录信息、设备报废信息、设备修理信息、设备统计信息、设备购买信息 3(文件条目

报废注销统计表、设备修理信息表、新设备信息表

4.E-R 图

三:软件设计

1(实验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模块结构图

2.实验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设计(数据库的表)

报废注销统计表、设备修理信息表、新设备信息表

3(软件系统其中的 3 个模块的详细设计(画程序流程图或其他)

登录模块:

篇三: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一:可行性分析试验报告评分

实验日期 2008 年 4 月 1 5 日 指导教师张铁楠姓名 董晓光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0501 学号 21

一、实验名称

.cSPengbo.CoM 蓬 勃范 文网:软件工程数据流图实验报告)可行性分析试验报告

二、实验目的

根据软件工程国家文档规范和课题,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达到熟悉可

行性分析方法和可行性文档规约的目的。

三、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显示器一台(分辨率为 800*600),硬盘为 80G,内存为 512M,CPU 为 Pentium 2.66G。

2、软件环境:WORD2000。

四、试验步骤与内容

1.引言

1.1 编写目的:本学生课程管理系统模块是为了实现各大高校对学生选课而设计的,通过试用本系统,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学生选课信息,其中

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信息并且具有查询课程信息,查询教师

信息,选课、退选等功能

1.2 项目背景 :本系统属于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选课管理模块,由

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人员提出,由本组成员联合开发,实现的是管

理系统中关于学生选课管理的子功能。

1.3 参考资料:参见《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两书。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1)功能:本系统主要针对各大高校选课这一块,学生通过登录,可以查看各周课程基本信息、查看教师基本信息,并且

通过必修和选修分开,如果一天哪几节有必修课,而其

它时间你可以进行选修课选择,可以通过选课,学生选

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并可以退选,最后学生还可以打印

课程表。

(2)性能:查询效率尽可能做到精准,信息维护功能做到简单

易用,不需过多对人员的培训。

(3)输入:对于查询功能,应做到可以单条件和组合条件输入;

对于维护功能,要有输入、修改学生信息和课程。

(4)输出:能按要求在显示器上显示所需内容并能打印成有条

理的表格。

(5)安全与保密:对于不同权限用户,设置不同权限,6

对重要

数据可以考虑加密存储。考虑到数据保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系统定时自动保存,省去手工保存的繁杂程序。

(6)本模块由系统主界面调入,实现学生选课管理子功能。

(7)完成期限:1 个月

(8)基本处理流程:(见最后一页)

2.2 条件、假定和限制:

开发时间:4 月。

经费来源:个人筹集

最迟完成时间:2008 年 6 月 1 日

2.3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资金到位

开发人员无较大变动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现有系统为完全人工记录,设备落后,工作重复量大、枯燥,错误率高,查

询复杂、花费时间长。

4.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本系统将大大改善数据处理速度,并且更加方便的对数据进行管理,同

时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工资支出。

4.2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4.2.l 对设备的影响

只需添置低档计算机,如果条件允许可添加打印机以便查询能方便

打印成资料作为参考。

4.2.2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对现有软件不会产生冲突,对使用的操作系统来说有很好的兼容

性、稳定性。

4.2.3 对用户的影响

需要短时间来熟悉新系统,但不需要大量的培训。

4.3 技术可行性评价

在以上限制条件下利用现有技术和人员,完全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开发人员应尽职尽责,尽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

5.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学校已经决定在软件的开发、管理和维护以及硬件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方面进行适当资金投入,且学校现有的个人电脑等设备也能满足 系统的开发需

求,所以开发整个系统在软硬件设备上的投入可控制在学 8

校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关键是在开发后期对系统中所涉及的软硬件及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整合。同时,此系统开发成功后投入运行可显著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提高学校的各方面能力,带来新的生命力。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 法律因素

所有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

合同制定确定违约责任

6.2 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软件人员要求有一定计算机基础。

7.其他可供选择方案

7.1 引进已有管理系统

操作人员需要重新上机培训,可以避免大量开发费用

7.2 将程序开发工作移交专业软件公司制作

不需学校投入大量相关人力,但相对物力比本方案要多

8.结论意见

由于通过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基本条件已必备,本系统可以马上开始实施,并

尽可能做到提前完成。从人力资源优化角度来说,可以充

分利用学校已有人力资

源。从开发成本角度来说,将支出成本降到最底。所以推荐此方案为最佳方案。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二:需求分析试验报告评分

实验日期 2008 年 5 月 1 8 日 指导教师张铁楠姓名 董晓光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0501 学号 21

一、实验名称

需求分析试验报告

二、实验目的

根据软件工程国家文档规范和课题,撰写需求分析报告文档。达到熟悉需求

分析方法和需求文档规约的目的。

三、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显示器一台(分辨率为 800*600),硬盘为 80G,内存为 512M,CPU 为 Pentium 2.66G。

2、软件环境:WORD2000。

四、试验步骤与内容概述

编写说明:

本章描述本软件开发的背景,系统目标,用户的业务情况,10

以便于需求理解。

1.1 背景

在课程管理中,需要从大量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反映教学

情况。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易发生数据丢失,统计错误,劳动强度高,且

速度慢。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

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从

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1.2 系统目标

选课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教务管理所需的课程信息管

理,然后把基本选课信息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将方便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

管理,而不需要跑到教务处进行选课,可以说从繁杂的工作解脱出来,使其

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务管理政策的研究实施,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学生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可以用于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3 业务模式

本系统是运行在 Win98、Win2000、WindowsNT 等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多台计算机构成的局域网,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按某学生学号进行查询,可以从系统返回选课基本信息。

?按教师编号进行查询,可以从系统返回教师基本信息。

?并且可以对课程进行选择和退选,最后打印你的课程表。用户需求

编写说明:

此系统专门为高校选课管理所设置。本节主要描述用户需求的使用范围,功能要求信息采集与各部门的使用权限。

2.1 使用范围

按湖南信息工程学院全日制学生课程管理等相关文件完成本科和专科学生课程状况的系统管理(本科生用学年学分制,专科生用学年制)。

2.2 功能要求

?学生选课管理:课程信息,教师信息,选课,退选,打印等基本功能

2.3 信息采集与各部门的使用权限

每学期开学由各系录入课程和教师信息,然后由教务科收集。为了信息的安全和数据的权威性,对于网上信息的使用权限和责任规定如下: 学生:查询,选课,退选,打印。

管理员:查询,修改,添加,删除。

2.4 用户平台要求

系统主要使用于高校的局域网,Win98、Win2000、WinNT 等环境下,Java,Delphi,Vb 连接数据库,本系统需要 DBMS 放学生课程数据库。可进行查询,修改、处理等。业务逻辑和数据流图

篇13:第十次上机实验 实验报告

(十)姓名:

上机须知:

a)必须带《实验教程》,没有带的回去取;上机时间:2小时 b)提交内容:提交两张图片(命名“1.jpg”和“2.jpg”)

c)A、B班要求不完全相同,不要做错

d)作业提交格式:提交多个文件时打包为rar压缩包,压缩包按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号(阿拉伯数字)-A(B).rar命名,A、B代表A班或者B班,截厕所被人占了图按

1.jpg、2.jpg…依次命名学号:班级:日期:

1.使用绘图工具进行绘图

说明:

a)参考实验8.2,打开“绘图”,熟悉绘图的基本操作;

b)完成绘图作业

要求:

◆根据个人理解绘制一张黑白的 “熊猫头像”

◆使用绘图,在图像中空白处,插入自己个性的“学号_班级_姓名”;

厕所被人占了◆将图片命名为“1.jpg”;

◆必须自己画,抄袭的、被抄袭的 一律0分。

2.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

说明:

a)参考实验8.3,熟悉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b)完成图像处理作业

要求:

◆随意找一张彩色图片(这个网上下载怎么的都行)◆使用photoshop,在图像中空白处,插入自己个性的“学号_班级_姓名”;

◆将图片弄成“卡尔波点装饰照片效果”;(A班做,B班可不要求)

◆将图片命名为“2.jpg”;

篇14:上机实验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机实验前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以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C编译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3.准备好上机所需程序。要仔细弄清题意,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算法。在选择算法时,应当是在理解现有算法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出流程图再设计源程序。手编写程序应当书写整齐,并经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切忌不编写程序或抄袭他人程序,注意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作风。

4.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率先作出估计;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上记号,以便在上机时给予重视。

5.准备好调试和运行时所需的数据。

二、上机实验基本步骤

上机实验时应该独立上机。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系统问题外,一般应自己独立处理,不要轻易举手问教师。尤其对“出错信息”,应善于自己分析判断。这是学习调试程序的良好机会,碰到困难时切忌轻易放弃。

上机实验一般应包括以下步骤:

1.调出C编译系统,进入C工作环境,如Turbo C2.0集成环境。

2.输入自己编好的程序,注意正确的键盘输入指法。

3.检查一遍已经输入的程序是否有错(包括输入错误和编程中的错误)。

4.进行编译。如果编译和连接过程中发现错误,屏幕上会出现“出错信息”,则根据提示找到出错位置和原因,加以改正,再进行编译„„如此反复,直到顺利通过编译和连接为止。

5.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合理。组织多组实验数据,分别从不同情况下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6.输出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特别要进行上机调试记录(尤其是出错情况和排错记录),调试数据和运行结果记录、心得体会等。

三、撰写实验报告

做完实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提高,这是整个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更不能敷衍了事。针对本课程的实验特点,建议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应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目的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着手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实验目的,以保证达到课程所指定的基本要求。在写实验报告时,要进一步确认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实验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要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来达到的。根据教学安排、进度、实验条件、可提供的上机时数、学生的基础等因素,逐步完成。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是指本次实验中实际完成的内容,在每一个实验题目中,一般都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其中有些具体要求是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而提出的。因此,在实验内容中,不仅要写清楚具体的实验题目,还应包括具体要求。

3.算法和流程图

算法设计是程序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本章的某些实验题目给出了方法说明,有的还提供了流程图,但有的没有给出流程图。如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使用的算法或流程图和本书中给出的不一样,或者书中没有给出算法和流程图,则在实验报告中应给出较详细的算法说明与流程图,并对其中的主要符号与变量作相应的说明。

4.程序清单

程序设计的产品就是程序,它应与算法或流程图相一致。程序要具有易读性,符合模块化和结构化原则。

5.运行结果

程序运行结果一般是输出语句所输出的结果,对于不同的输入,其输出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输出结果之前一般还应注明输入的数据,以便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6.调试分析和体会

篇15:会计上机实验心得

在这次会计模拟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制作手工帐,这个手续相对繁琐,从编制分录、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编写T型账户和科目汇总表、填写总账,再到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在课堂上,老师讲授了每一个会计资料的填写方法,然后我们根据实验的企业—宏远机械设备公司在2007年12月的业务进行编制。

在手工帐的实验中我除了对会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取得实效的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自己不够细心,经常抄错数字或借贷写反,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就是我自身的严谨性不够,错帐更正有时候做得相当的不规范,而且数字和文字的大小我经常忘了书写占行距的一半,为错帐更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编制分录方面还不够熟练,今后还得加强练习,熟悉课本知识。还有,基础的知识非常的重要,其实这一次实验我清楚的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基础知识不牢固特别是一些计算问题,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模糊不清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发现有很多问题自己不知如何下手,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习和实验功过了,在课堂上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在手工记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对症下药,采用错帐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种,而不是填补、挖改。这是我在作帐时要注意的一点。在实验中我也学会了原始凭证与证帐凭证、各明细帐与总帐核对等。这是非常繁琐,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功亏一篑,徒劳无功。

手工帐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做会计的电子帐,这个过程相对手工帐来说会简单很多。首先是建立帐套,建立核算单位、输入核算单位基本信息,确定有关代码级次及长度。之后再进入实验软件定义明细会计科目、输入期初余额,在这里我就犯了错,输入期初余额时,把所有的贷方数字前都加了个“-”号,导致试

算不平衡,后来还是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出了错误。录完期初余额后,就进入了实验的重点——输入记账凭证,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不过由于之前手工帐已经把凭证做好了,在这里就只用直接输入就行。输完记账凭证后,要换人审核。最后生成报表,确定报表结构、定义运算公式,就出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在手工实验中最能体会的是计算辛苦,填写麻烦,容易出错!而电子实验中会感觉轻松很多,只需要输入凭证就行,总账明细账和报表都可以直接生成,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和出错的概率。另外,会计实验软件中对于凭证、账簿、报表的收集汇总、归类查询都是很方便。我不由得感叹会计电子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总之,这次上机实验给我的印象就是电子化的会计操作能省时间、省人力、方便易行。

通过这学期的模拟实验使我加强了对基础会计各方面知识的记忆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是这一次实验一大收获。在实验我学习到了许多在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这次实验,让我不仅经历了对企业发生的业务审核并亲自填写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登总账等一系统的操作,更明白作为一名会计所必须具备的优秀的品质,诸如细心和耐心。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除了问老师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上一篇:崇尚廉洁 诚实守信下一篇:庆祝建党节三句半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