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2024-05-06

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精选8篇)

篇1: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摘要:由于艾滋病的普遍性、长期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如今最具威胁的人类传染病之一,使人谈及色变。但国内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程度仍旧不足,许多农民、工人甚至高学历人群不了解或不够了解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本文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研究及治疗现状和艾滋病的将来三方面探讨艾滋病知识,旨在帮助他人了解艾滋病。

关键词:艾滋病 治疗 传播 歧视

艾滋病(AIDS)又名获得性免疫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造成的免疫系统破坏,并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由于艾滋病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毁灭性的等特点,凭借现今的医疗水平难于根治,所以一旦患上艾滋病,就基本上给患者判了“死刑”,还有患者将会受到的歧视及不 公正待遇。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美国的《发病与死亡周报》上首先报道5例确诊的艾滋病,而在2010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400万人,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感染,全世界均有流行。以上原因使得艾滋病获得了“世纪瘟疫”的名称。艾滋病如此可怕,而在国内由于相关宣传教育不足导致大部分人对于艾滋病及其防治的了解并不多,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艾滋病,希望读者了解艾滋病,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途径: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全球3000多万的患者当中约有90%是通过性途径患病的。艾滋病毒会在患者的生殖器官内传播至发生性行为的人体内,进而传播艾滋病毒。非正常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因为非正常性行为的性伴多为初识或不认识的人,且艾滋病患者外表与常人无异,在不经意间就患上了艾滋病,后悔终生。非正常性行为发生的越多,越容易患病,卖淫和嫖娼就成为了传播艾滋的主要方式之一。2).血传播途径:经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正常人体内时,他就成为了传染源。血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其一是患者于正常人使用共同的注射器,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于规范操作的医院与诊所内,主要是黑诊所为剩经费重复使用注射器以及吸食毒品人群共用注射器等原因;其二是输入被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及血制品,其关键点就是输血等行为前是否经过艾滋病毒检测;其三是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艾滋病毒感染器械。

3).母婴途径:不幸的是如此可怕的疾病有20%-50%的可能在患病母亲孕时,分娩时,哺乳期传播给孩子,许多新生儿在出生时就背负着艾滋病带来的痛苦与歧视。

二、艾滋病的研究及治疗情况:

中国性学研究第一人潘绥铭教授曾在《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中提出:艾滋病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问题。具有“相当鲜明的社会选择倾向”。在文中,潘教授认为母婴途径传播的患者主要是中下层人群,而性途径传播主要是上层人群,具有鲜明的选择倾向性。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艾滋病的治疗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①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治疗:艾滋病期患者;急性期;无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350/mm3;CD4+T淋巴细胞每年降低大于100/ mm3;HIV-RNA>105cp/ml;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合并活动性HBV/HCV感染;HIV相关肾病;妊娠。开始HAART前,如果存在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既往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应控制病情稳定后再治疗。②婴幼儿和儿童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以下情况之一建议治疗:小于12个月的婴儿;12至35个月的婴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20%,或总数<750/ mm3;36个月以上的儿童,CD4+T淋巴细胞比例<15%,或总数<350/ mm3。

2.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

①国际现有药物:六大类30多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酶抑制剂及CCR5抑制剂。②国内ARV药物:有前4类,12种。

艾滋病完全的、高效的治疗研究仍在继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在医疗方面的进展也会急速发展。而之前美国也曾报道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携带女婴的案例,给了无数相关研究人员及患者希望。

三、艾滋病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1)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在继续

艾滋病的治疗方面的研究不会停止,相关科研人员会努力将艾滋病变为人类可控可根治的疾病,并且会继续研究提升治疗效率和简化治疗方法,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仍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研究试验,但是一个一个新的研究发现告诉我们并不是没有希望。

新例证:又一名艾滋病幼童或被“功能性治愈”

也许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去年3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首次通过鸡尾酒疗法“功能性治愈”一名艾滋病幼童。这个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女婴在来到人世30小时后,便开始接受高剂量的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18个月大时治疗意外中断,但后来对其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结果呈阴性。这意味着,病毒已几乎从她体内消失,无需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时隔一年,这些研究人员3月5日在本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表示,当年的“密西西比婴儿”已经3岁半,尽管停药多时,但病毒并未卷土重来。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另一名携带HIV的女婴身上进行了同样的尝试:出生4个小时即对其施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现在快1岁的她体内已找不到艾滋病病毒。

这可能是第二名被“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幼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艾滋病专家德博拉·佩尔绍德措辞谨慎地称,这名女婴仍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因此还不能说她已经被“治愈”;在制定针对感染HIV新生儿的治疗标准之前,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或许,将首例“功能性治愈”视为巧合的专家们应该打消部分疑虑,不妨乐观地相信,积极的早期介入治疗确实有效。而佩尔绍德的团队已经设计了临床试验,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测试这种早期治疗技术的可行性。

新抗体:能够杀死多种HIV毒株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定期接受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价格昂贵,并有较严重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抗艾滋病疫苗成为科学家们的另一个攻关目标。目前相对成熟的疫苗,要么还处于漫长的人体试验期,比如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从2012年1月开始进入一期临床试验;要么效力不够,比如一种“联合疫苗”于2009年在泰国完成人体试验,其虽可使人体感染HIV的风险降低31%,但免疫效果仍未达到可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感染风险降低至少50%)。现在,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与美国同行开展的最新研究为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提供了又一条思路。他们成功确认并在实验室复制出了一种能够杀死不同HIV毒株的抗体,这是一种广泛中和抗体,其与生俱来的“长臂”能够透过HIV的糖衣外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杀死病毒。

所有HIV感染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但只有极少数人的抗体能够杀死(中和)多种类型的HIV。研究人员在近期《自然》上报告说,他们从一名感染HIV的女性的血液分离出她所产生的抗体,并运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出了这种抗体。目前他们已将这些抗体用于一系列实验,用来揭示免疫系统产生该种抗体的路径。科学家有望据此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策略,利用疫苗刺激诱导体内产生该种抗体来对抗HIV。

新药物:一针或可预防3个月不染艾滋病

艾滋病疫苗的开发绝非坦途,用鸡尾酒疗法的开创者、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的话来说就是,艾滋病疫苗“依然非常、非常遥远”。不过,科学家们已经拿出了预防艾滋病的过渡方案——何大一的研究团队3月4日在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GSK744LA的新型药物,将来人们只要打上一针,就有可能3个月不被HIV感染。就预防性药物而言,这并非创新。早在2012年7月,FDA就已经批准了首个预防HIV在高风险人群中感染和传播的口服型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上市。但特鲁瓦达的短板在于,其作用时效短,必须日服一粒才能有效防御,难以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普及。

GSK744LA虽然还没有进行人体测试,但利用猕猴进行的实验表明,注射该药物后,猕猴可在接近3个月之内不被直肠内接种的HIV感染。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称,由于猴子对该药物的代谢更快,它在人类中的有效时间应该更长。他们接下来将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合作,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可获得这种长效药物的更多安全性数据。

这项成果被艾滋病治疗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罗伯特·格兰特视为艾滋病预防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他直言:“在我所知道的艾滋病预防研究中,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消息。”

新策略:改造患者自身免疫T细胞基因疗法完成一期人体试验

抗病毒药物目前仍是艾滋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首选,但价格、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形成都使得药物的疗效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有专家提出了新的策略——通过对HIV感染者血液中的免疫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来控制HIV水平,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

这种基于CCR5突变基因的疗法在过去几年中日益受到重视。CCR5是人体免疫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受体,HIV与它结合后,就获得了入侵免疫细胞的“通行证”。该疗法始于医学界公认的艾滋病“治愈”第一人——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他曾感染HIV并同时患有白血病,但在2007年接受了带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移植后,其体内的HIV也随之意外消失。但布朗被“治愈”真的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特例,因为只有大约1%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而移植手术带来的排异风险显而易见。于是,编辑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基因,就成为一种更切实际的做法。

近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这种基因疗法的首批成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加州Sangamo生物医学公司的科学家们称,他们招募了12名艾滋病患者,完成了一期人体试验,结果显示普遍安全。

他们先从这些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未被感染的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将细胞中制造CCR5的基因剔除,再将其注回病人体内。4周后,一半的患者按要求暂停服药,以观察治疗的效果。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仅有一人的HIV检测结果呈阴性,但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似乎能够免受病毒感染,而且存活的可能性比未经处理的细胞更大,与此同时,HIV的DNA却在减少。

研究人员希望,基因修改过的细胞的数量能够占上风,从而在患者体内建立一个病毒无法感染的免疫系统,最终实现无需服药就能控制HIV水平的“功能性治愈”。2)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心理

有人说,艾滋病只会摧毁两样东西:免疫系统和信心。那么33年的抗艾历程,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入,人们从无知、恐惧、偏见,到了解、尊重、接纳,便是这两道防线在不断构建并逐步巩固的过程。从今年起,3月1日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定为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包括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全世界人们对于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将更加重视,更多尊重,更少歧视。

不知道多少艾滋病患者因为歧视及自卑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许多人甚至拒绝接触艾滋病患者,这些原因让艾滋病患者只能在社会中沉沦,而如今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及尊重更加被人重视,艾滋病不被完全治疗前,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就不会停止。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于艾滋病领域的研究也将逐渐加深。艾滋病伤害生命,而人们对于艾滋病及患者的关心不会停止。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更应该多了解,防治,甚至将来去战胜艾滋病,珍爱生命,远离艾滋,正是当前应有的观念。

篇2: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作文一: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你,如同一粒尘土,悄悄地侵临在不幸者的身上;

你,如同一个恶魔,凶恶地使不幸者悲痛绝望;

你,如同一位死神,无情地剥夺了绝望者的灵魂。

艾滋病,已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通俗的讲,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估计,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儿童和青年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包括59万15岁以下的儿童和250万15-24岁的青年人。据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在15-24岁期间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而且12-19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在不断地上升。

青少年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一方面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而且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和性的萌动,而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他们萌生了更多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愿望。正是青少年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接受并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其中也包括一些与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行为,如性行为和吸毒等。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青少年不仅仅只是一个易感人群,他们更是一种资源和力量,他们不仅是世界的未来,他们还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青少年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最好阶段,在此期间,如果他们能够获取必要的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技能,就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方式,从而可以避免一些可能导致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当一部分青少年掌握了正确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将会成为很好的信息传播者,使周围人受益。如果给青年人机会,让青年人直接参与艾滋病的防治活动,是有效地动员社会防治艾滋病的策略。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这场无硝烟的、残酷的战争中,我们要明白,想要彻底打败它,必须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意识为前提,必须挽救正在堕落的人们,而且为粗心者敲响警钟。是的,我们始终相信最后是以它的灭亡而告终,但同时,我们也要呼吁所有人清醒地看待它,这样既不会堕落和疏忽,也不会被它所吓倒,即使你的名字叫艾滋病。

让我们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相信胜利曙光的来临已不再遥远。

篇二: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有人说每一颗流星的下坠,就代表着一颗心跳的停止跳动。如果世上再也没有了脉搏的跳动,那么黑夜是否也一样暗淡无色?生命的消逝,不仅是一种美丽的丧失,更是一种悲痛的源泉。

无法言明的悲痛,就像伤疤,也许会好,但也会留下淡淡痕迹。

让人经不住惆怅的望望天空,是什么导致生命的脆弱易折?没有回答,风刮过,似乎在说,生活中…哦,是重病,是事故,亦或是那不在乎的心理。医学史上,有一种名为艾滋的病。他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从名字不难看出,他是一道难题,一道治愈的难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是这个被断定为绝症的病症,如同一张死亡录取单,某些人就逃掉了。无论是从生理,心理来说,他们都是非常坚强的。他们可以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忽略别人的排挤,可以面对树叶随时凋零的危险,而坚强的活下去,笑着活下去。他们如同悬崖边上带着刺的玫瑰,危险,但娇艳。

通过调查,你可以发现,患艾滋的病人有大多是生活不讲究,甚至不重视生命的人。艾滋可以多方面传播,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就会酿成难以预知的.后果。年轻的人喜欢新潮,追随着潮流的尾巴奔跑。尝试着一切刺激而新鲜的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句话说,好奇心害死

一只猫。假如患艾滋是某些好奇的后果,那他不一定带给你死亡的解脱。它更会给你带来痛苦,折磨。如同一个喝醉的人过独木桥,摇摇摆摆,但又不曾落下,也不曾真正的踏稳。又好似悬挂在枝头的树叶,摇摇欲坠,落下是被践踏的痛苦,留下是被虫啃噬的折磨。

艾滋,看似离我们很远,但请知道,他一直都潜伏在我们生活中,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滴落着垂涎的口水。或许在某一次旅行或游玩,就踏入了他的虎口。

生活就是一场临时编策的剧本,你并不知道下一刻的危险在那里。这是无奈的,踏出的一步也许有危险,但又不得不往前走,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我们要处处留心脚下,不要因为迷恋花丛中带有斑斓花纹的美丽蝴蝶,美丽是一个陷阱,蛊惑人的陷阱,从而就会盗走你的生命。

请好好珍惜生命吧。话虽简单,人所共知,可真正理解的又有多少?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只有牺牲以后才能永垂,只有残缺之后才懂完美,只有经历过才能后悔。

请好好珍惜生命吧。健康的你,是幸福的。对于一个病重的人来说,一秒钟就可以千秋万岁。一秒钟可以干什么?可以展开一个笑容,可以流下一滴眼泪,而一秒过去了,他们再也不能对你说再会!因为他们生命之树已经枯竭,生命之花已经凋谢。不要无所谓,请你记住,只要秒针不停,时针就会一直追。纵然有千万个千秋万岁,就在白驹过隙的速度中,结束了。

篇3: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去年暑假, 我们一家人来到一个水塘游泳。爸爸妈妈都是游泳健将, 在水里像两条欢乐的鱼。可我还不会游泳, 只好套着泳圈下水。

我套着泳圈在冰凉的水里“飘荡”, 倒也觉得惬意。不过, 没多久, 我的胳膊就有点酸了, 我想换个姿势, 不料手一滑, 整个人从泳圈中间掉了下去!这下可惨了, 我可是个超级“旱鸭子”, 别说游泳, 我连踩水都不会。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抓泳圈, 可泳圈那光滑的“皮肤”哪是我能抓得住的呢?我想喊“救命”, 可我的鼻子和嘴巴都很快有水灌入……我的身子像铅块一样不断往下沉, 我的意识渐渐开始变得模糊了……

难道我就要死了吗?不, 我还这么小, 不能死!一股强烈的求生意识让我用尽全力向上窜, 扑打水面……

这是哪儿?我到天堂了?睁开眼, 我看见自己正躺在自家的床上, 一群人围着我……后来才知道, 就是我用那最后的力气打出的水花引起了爸爸的注意, 他救了我。

篇4: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由此可见,农民工在外感染艾滋病以及带回家乡的输入性疫情不容忽视,对农民工的防艾滋病教育刻不容缓。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因其对人类的危害和目前人类医疗水平的限制,又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艾滋病患者发病期间极易感染正常人群不易感染的一些疾病,感染后几乎难以治愈,这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母乳喂养而感染传播。

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扩大开来,并呈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艾滋病的方法。

目前世界上已有42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居亚洲第4位和世界第17位。到2002年我国报告发现感染者累计总人数已增至近100万,所以艾滋病的防范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社会行为。

如何预防艾滋病?

控制艾滋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农民朋友们在外出务工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首先要有安全防范意识。主动掌握关于艾滋病的相关安全防范知识,自己主动学习并尽可能向周围朋友、老乡传播相关知识。

我们每个人都要洁身自好,注意自己的个人生理卫生,男性不要通过不正当途径解决个人生理问题,即使需要也要注意个人卫生,正确使用安全套防护自己的安全。女性更不要为了赚钱从事性交易工作,因为这种行为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这种行为本身也是违法的,对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精神伤害更大。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二、抵制毒品。因共用不洁注射器具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正呈上升趋势。况且,毒品本身是一种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的迷幻剂,经常使用会造成神经无可恢复性损伤。再说,毒品是国家违禁品,无论使用还是贩卖都是违法行为。

三、及时医治性病。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四、尽量不要以卖血作为赚钱的手段。通过正常途径赚钱,虽然辛苦一点,但是这种钱用得放心,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好处,也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若要卖(献)血,也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或采血站,千万不要到地下黑血点、黑血站去卖(献)血,这些地方往往是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源头。

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要使用经过血液检疫的血液制品。

六、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在确诊之前尽量避免怀孕或者让自己的伴侣怀孕,以避免家庭更多悲剧发生。如果已经确诊自己是艾滋病患者,为了孩子的健康,千万不要怀孕。如果确诊已经患了艾滋病的妇女仍想生育孩子,就应该定期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七、每年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好个人健康卫生工作。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要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和社会安全的所在。

篇5:珍爱生命远离艾滋倡议书

20xx年12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关于做好20xx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要求,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促进青年师生身心健康,我院向全院师生发出倡议——“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做防艾知识的学习者。

切实认清预防艾滋病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大学生身心成长的严重危害,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二、积极参与,躬身实践,做防艾行动的志愿者。

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防艾志愿服务行动,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艾滋病的蔓延、促进社会和谐贡献青春力量。

三、笃实明辨,知行合一,做健康生活的倡导者。

从自身做起,带头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文明风尚,自觉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四、遵章守纪,珍爱生命,做洁身自爱的践行者。

避免高危行为发生,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不去非正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美容或手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如发生高危行为应主动前往疾控中心进行紧急阻断,及时主动检测,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五、正确看待,消除歧视,做艾滋病人的关爱者。

不歧视艾滋病人,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和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树立生活的信心,激励他们战胜病魔。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寄予我们新一代新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健康校园,共建和谐社会。

倡议人:xxx

篇6:珍爱生命远离艾滋倡议书

艾滋病,于我们而言,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不再是某个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一种疾病,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深吻和激吻也有传播的危险。20xx年12月1日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五寨县妇女联合会特发出如下倡议:

1.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认清预防艾滋病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2.从自身做起,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4.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5.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6.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扎耳朵眼、纹身等;

7.需要输血时,避免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8.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9.关心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艾滋病人,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寄予我们每一个公民责任与使命。预防艾滋病、抵御艾滋病,我们责无旁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遏制艾滋,用我们的行动和智慧、爱心与真诚,让和谐社会的阳光更加灿烂、明媚!

倡议人:xxx

篇7: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早上好!今天,我的主题是珍惜生命,爱他人,远离艾滋病。

今年12月1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与艾滋病携手合作,重点是预防。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

目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在世界第14位,亚洲第二位。根据人民日报1日报道,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报告了现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和654,000例患者,累计死亡20万例。新感染者的数量仍在以每年400至500万的速度增加,其中一半是15-24岁的人。从高危人群到普通人口的趋势仍在继续。因此,艾滋病已不再远离我们,它已成为严重危害世界人民健康的疾病,它在我们身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艾滋病知识和信息。

艾滋病毒感染的初始阶段只是一些 常见的感冒症状,然后病毒开始了几年的潜伏期。一般来说,HIV在人体内的感染长达15年后的潜伏期。最终增加病毒数量,导致各种不治之症,直到死亡。

多种方式可能是感染艾滋病的人,例如非标准收集血液(纸浆),母婴传播,在家庭内传播,与剃刀,牙刷等共用艾滋病,以及药物滥用,滥交等上。然而,性传播仍然是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因此,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仍然是清洁的,远离不安全的性行为。

第二,我们要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事实上,这种恐慌来源于对艾滋病的无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握手,拥抱,共享办公设备,劳动工具,厕所,以及劳动,工作,饭菜等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最后,我们希望减少对艾滋病和患者的歧视,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人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与一个非歧视性世界中的所有艾滋病患者一起生活!让我们离开我们的手,打开心门,就像彭丽源一样 喜欢拥抱艾滋病的孩子,像拥有正确医学知识的孔耀辉帮助那些艾滋病,像百万红丝带带给他们一样春天的微风和温暖的阳光!

学生,艾滋病预防和控制需要整个社区积极参与。

让我们珍惜生命,远离艾滋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学观,努力学习,追求进步,避免空无聊,正确的朋友,掌握自己的行动,如此干净自我。

篇8:关于毒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的种类及特征

毒品一词原意是具有成瘾性的麻醉药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等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精神药品包括:抑制剂 (巴比妥等) 、兴奋剂 (苯丙胺等) 和幻觉剂 (麦角酸二乙酰胺等) 。此外, 根据不同的标准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毒品分成八大类:吗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柯特类和致幻剂。

毒品的种类繁多, 它们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 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它;连续使用有不断加大剂量的趋势;使用者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 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危害性后果。

几种主要毒品的属性及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阿片”、“阿芙蓉”、“福寿膏”等, 系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 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 已知的有25种以上, 其中主要是吗啡、可待因等。一般情况下, 最初抽吸几口鸦片烟会令人不舒服, 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 但紧接着会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长期吸食鸦片, 可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 尤其是破坏人体胃功能、肝功能及生育功能, 可引起新生儿先天畸形, 死亡率高。吸食鸦片者消瘦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瞳孔缩小、失眠, 对事物无感知。当吸食者中止吸食鸦片, 就会出现戒断综合症, 表现为流汗、发抖、发热、高血压、肌肉疼痛、痉挛等。

吗啡是鸦片的有效成分, 在鸦片中约含10%, 是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通常制成针剂, 既可口服, 又可注射。在医学上, 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 具镇痛及催眠作用, 其镇痛作用在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中首屈一指, 被视为解除剧痛最有效的传统止痛药。吗啡还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也可用来治疗腹泻。但是吗啡毒性强烈, 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痹作用, 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吸食吗啡, 极易成瘾, 长期吸食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吗啡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吸食者表现痛觉过敏、震颤、周身乏力、心率过慢、骨瘦如柴、面容憔悴等症状。

海洛因系吗啡的衍生物, 品种较多, 较为流行的有西南亚海洛因、中东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 极纯的海洛因称为“白粉”。它之所以受吸毒者的追捧, 是因为海洛因有着快速的舒适感和五倍于吗啡的作用, 可以加热后或直接鼻吸、吞食, 也可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后, 人会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快感, 但这种快感很快会消失, 接着便会对它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 反过来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长期吸食者, 瞳孔缩小, 说话含糊不清, 畏光, 身体发痒, 迅速消瘦, 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肺气肿和肺气塞, 用量过度会引起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海洛因毒性最烈、成瘾最快、滥用最广, 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毒品之一。

可卡因是1860年从美洲被称为古柯 (COCA) 的植物叶片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 是一种无味、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可卡因可以口服、敷用、鼻吸和注射。可卡因是一种极强烈的局部麻醉药品, 使用后可使心律加快, 血管收缩, 动脉压力增大。一定剂量的可卡因能致幻短期的精神快乐或精力旺盛现象, 使人感到精力充沛, 感觉意识增强, 可以抵消饥饿、困倦和疲劳等人体自然现象。若大剂量使用可使人产生难以预想的荒诞行为和可怕的举止, 有时甚至可达到只有施以暴力才可释放其能量的程度。过度使用可卡因致死的人大部分是由于极度痉挛和心力衰竭而造成的。可卡因是具有高度精神依赖性的药物, 特别容易使人上瘾。

大麻是大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花叶中含大麻酚等生物碱, 是一种有致幻作用的毒品。大麻草可以单独吸食, 也可捣碎后做成烟卷, 这种毒品在当今世界吸食最多、范围最广、价格便宜。低剂量:及食大麻会导致坐卧不安, 感知倍增, 随即进入松弛梦幻状态, 常觉饥饿, 尤喜食甜食。高剂量长期使用会出现人格障碍、双重人格、迟钝、头痛、心悸、瞳孔缩小和痴呆, 会导致精神与行为障碍, 引发支气管炎、结膜炎、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并导致举止失常、判断力失准、注意力减弱、记忆力受损、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偶有无敌的攻击行为。大麻主要在心理上而不是在生理上引起成瘾。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 形似冰, 故俗称“冰毒”, 易溶于水, 一般作为注射用。主要来源是从野生麻黄草中提炼出来的麻黄素, 该毒品可以一次成瘾, 又名“快速丸”。冰毒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它能使吸食者产生精力无穷、不易受伤的幻觉, 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并降低其免疫功能, 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者有暴力攻击倾向, 易引发暴力攻击、性侵害、抢劫等事件, 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 冰毒对吸食者和社会的危害性, 甚而比海洛因还严重。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上一篇:高一主题班会策划下一篇:大学廉政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