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发展知识

2024-05-09

党员发展知识(精选6篇)

篇1:党员发展知识

党员发展业务知识

主要内容:

1、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方针

2、发展党员工作的原则和重点

3、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方针: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基本含义是:

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同时,要有利于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党的战斗力。所谓坚持标准:

就是要正确认识和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要求,不能降低标准或另立标准。党员标准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申请入党的条件、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工作水平上高于群众、工作数量上多于群众、工作质量上优于群众、奉献精神上强于群众。所谓保证质量:

就是要在工作上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培养与发展三个关系,严格把住“入口关”,保证吸收的每一名新党员都合格。所谓改善结构: 就是通过正确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使党员的年龄、知识、职业等构成和分布结构更科学、更合理,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所谓慎重发展:

一方面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入党程序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各项要求,既不能突击发展,也不能限制发展,更不能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发展党员工作的原则和重点:

1、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入党自愿,二是个别吸收。

2、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现阶段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是:要重点培养、吸收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居民和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注重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注重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部门和单位发展党员,特别是要在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村、居委会和企业班组中发展党员。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

发展党员必须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严格按党章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主要应经过五个阶段三十步: 党员发展五个阶段:

(1)、确定发展对象(2)、重点培养教育(3)、入党前的考察审查(4)、办理入党手续(5)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 :

一、确定发展对象

1、申请人向党组织自愿提出入党书面申请

2、支委会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3、党支部为申请人确定1-2名正式党员为培养联系人

4、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5、支委会讨论确定发展对象,填写《党员发展对象登记表》

二、重点培养教育

6、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7、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8、支委会研究党员发展对象,并报上级党组织

三、入党前的考察审查

9、党支部组织对拟发展对象进行组织考察

10、上级党组织审核所报拟发展对象的材料

11、上级党组织对拟发展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并在此基础上 集体研究,确定发放《入党志愿书》

12、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四、办理入党手续

13、填写《入党志愿书》

14、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并形成决议

15、由基层党委或党支部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16、报主管部门党组织审查

17、上级党组织派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

18、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查

19、党委(工委)集体审批

20、党支部与预备党员谈话,通知新党员预备期起止时间

21、组织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五、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

22、培养考察预备党员,填写《预备党员教育考察鉴定表》

23、预备党员每半年向支部书面汇报一次,入党介绍人每季度向支部报告一次考察意见

24、预备期满,预备党员向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25、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并进行表决,作出决议

26、由基层党委或党支部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27、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查

28、党(工)委集体审批

29、召开支部大会,宣布上级党委的转正批复 30、党支部书记与新党员谈话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申请入党人

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郑重地提出我酝酿已久的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

目前,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

同时,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踏实肯干,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我还担任了...的社会工作,成绩也是不小的.......

在自己有了一些优点的同时,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不过我会尽快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深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便使我更快进步。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申请人:

某年某月某日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申请入党人

写入党申请书的人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认真学习党章和有关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认识党,树立正

确的入党动机。要联系思想实际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向党组织交心,切

忌只抄书抄报,不谈真实思想。

(2)、要对党忠诚老实,如实向党组织说明自己的政治、历史、本人经

历等有关情况,不得隐瞒或伪造。(3)、入党申请书一般应由本人书写。

2、申请入党的人向本单位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不需要经常写

入党申请书。申请入党的人工作调动后,原单位党组织要及时将他的入

党申请书,连同其他有关材料一并转移给调入单位党组织。在这种情况

下,申请入党人一般不必再重新递交入党申请书。但要主动汇报自己的 思想及有关情况。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党组织如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不能由党委或党支部的个别负责人指定。首先要由党小组推荐,然后经党支部讨论决定,方可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一般情况下,党支部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还应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入党积极分子应具备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对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生活、工作、学习

等方面表现突出,有自觉的献身精神。

(4)、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5)、本人政治历史清楚。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 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是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的一种措施,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求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是必要的。

入党积极分子调动工作时,原单位党组织应做好哪些工作: 原单位党组织应将其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材料,以及培养、教育中的考察记录、鉴定和组织意见等材料,清点整理后转给入党积极分子调入单位的党组织。

对于从外单位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应对他们做哪些

工作:

对于外单位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要及时进行研究,责成专人同新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了解其思想和各方面的情况,并指定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对于新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应与本单位其他的入党积极分子—样,进行经常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党组织如未收到其原单位党组织或上级有关部门转来的有关材料,应及时催要。

在原单位已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的入党积极分子,经由现所在单位党组织全面考察,确认已经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则可列为发展对象。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着力点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上: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经常保持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党组织讨论接收新党员才会做到经常化,并且有较充分的选择余地,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才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包括:宣传教育党外群众,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和政治审查,以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管理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加强教育和引导。

三是正确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

四是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党小组和党员,积极培养和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要求团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并逐步形成制度。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考察的目的、意义:

目的:是搞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基础。

意义: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党小组的主要责任(1)发现并向党支部推荐申请入党的人为入党积极分子。(2)落实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计划和措施。(3)协助党支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4)根据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情况,向党支部提出其能否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以及怎样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等。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1、培养、教育他们的需要。

2、增强组织观念的需要。定期进行考察的目的、次数:

1、对他的声明和行动是否统一的检验。这是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防止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进入党内的重要措施。

2、党支部每半年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一次,考察结果要有记载,作为衡量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重要依据。

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入党动机和本职工作表现等。看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能否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能否严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纪律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表现和完成党组织交给任务的情况。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积极分子如何正确对待党组织的考察

首先,态度要端正。对党组织指出的缺点或提出的批评,要认真考虑,在实践中改正。相信党组织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其次,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社会工作和其他任务,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第三,接受并配合党组织政审。如实地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汇报个人历史、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的社会情况,主动提供需要证明或调查的线索,协助党组织搞清问题。

对培养联系人的要求及其主要任务

1、对培养联系人的要求:2名正式党员。

2、培养联系人主要任务:(1)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2)经常向党小组、党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情况,提出加强培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3)在入党积极分子具备入党条件时,向党小组、党支部提出将其列为发展对象的建议。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写实

1、培养联系人负责考察写实。

2、写实内容要真实、具体、正确,能反映出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的特点,既要写优点,也要写缺点。

3、要及时写实,不能临到发展前追记或突击写实。

4、考察写实的时间: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确保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主要措施 充分发扬民主,确保质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强化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理论水平。

2、强化培养联系人作用,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跟踪培养。

3、强化“压担子”培养,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积极分子注意事项:

1、申请入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要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为培养联系人。并采取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等方法,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

2、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主要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工作、学习情况和社会表现等。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工作调动时,调出单位党组织应将培养、教育的有关材料转给调入单位党组织。

3、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应当由经过一定时间党内生活的锻炼,能够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比较好的正式党员担任。

4、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就进入考察期,考察期一年以上,支委会才能讨论确定其为发展对象。在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前,应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作好完整的会议原始记录,参会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

5、一旦审查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应逐人建立档案。思想汇报、考察材料、本人说明等各种材料及时装入档案,妥善保管。

篇2:党员发展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80道)

1.《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是根据______和党内有关规定制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共产党党章》c.十八大报告d.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2.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吸收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______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科学发展观c.群众路线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展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______、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a.基本思想b.基本纲领c.基本原则d.基本要领

4.发展党员工作的总要求是按照______、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a.把握标准b.均衡发展c.适度规模d.控制总量

5.发展党员工作应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______放在首位。

a.思想意识b.党性修养c.政治标准d.政治觉悟 6.发展党员工作禁止突击发展,反对______。a.“关门主义”b.草率从事c.不正之风d.违规操作

a.科学发展观b.“三个代表”重要论述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党的基础知识

15.党支部每______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a.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季度

16.对经过___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______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a.一年 支部委员会 b.一年 党小组c.半年 支部大会d.三个月 党员大会

17.发展对象应当有______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a.一名b.两名c.一至两名d.两名以上

18.入党介绍人一般由______担任,也可由党组织指定。a.培养联系人b.党办成员c.支委会成员d.上级领导

19.受______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党员,不能作入党介绍人。

a.警告b.严重警告c.撤销党内职务d.留党察看

20.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认真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______、工作经历、现实表现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

a.道德品质b.家庭状况c.社会公德d.群众基础

21.______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情况;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

党的认识、______、本人履历、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以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

a.入党目的b.入党动机c.现实表现d.思想状况

29.召开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有表决权的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人数的______。a.半数b.三分之二c.四分之三d.五分之四

30.接收预备党员应当严格按照______规定的程序办理。a.发展细则b.党章c.法律d.党员管理

31.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时,与会党员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充分讨论,并采取______方式进行表决。a.举手b.口头推荐c.无记名投票d.实名推荐

32.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时赞成人数超过______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______,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a.实到会、半数b.应到会、半数c.实到会、三分之二d.应到会、三分之二

33.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的发展对象入党时,必须______讨论和表决。

a.共同b.逐个c.依次d.分组

34.党支部应当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写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连同本人入党申请书、政治审查材料、培养教育考察材料等,一并报______审批。

a.支委会b.基层党委c.上级党委d.组织部门

35.支部大会决议主要包括:发展对象的主要表现;应到会和实

a.民主推荐b.集体讨论c.民主测评d.充分酝酿

44.党委主要审议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______是否完备。a.基础材料b.入党手续c.政审材料d.入党写实

45.党委审批意见写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并通知报批的______。

a.基层单位b.党支部c.基层党组织d.下属单位

46.对未被批准入党的,应当通知______和本人,做好思想工作。a.基层单位b.党支部c.基层党组织d.下属单位

47.对经过______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两年

48.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应当在______内审批,并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a.一个月b.三个月c.半年d.一年

49.政治审查内容里,直系亲属是指______,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的养子女。

a.父母、子女b.配偶、子女c.父母、配偶d.父母、配偶、子女 50.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______的重要工作。a.基础性b.经常性c.阶段性d.长期性

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______。a.取消预备党员资格b.继续延长预备期c.给予纪律处分d.进行通报批评

60.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应当经______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a.党小组会b.支委会c.支部大会d.党委会

61.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是:本人向党支部提出______;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支部委员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审批。

a.口头转正申请b.转正申请c.口头或书面转正申请d.书面转正申请

62.我们要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建设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______的党员队伍。a.作用突出b.作风严谨c.政治坚定d.德才兼备

63.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应当在______内审批。

a.一个月b.三个月c.半年d.一年 64.党员的党龄,从______之日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b.党委审批c.组织部门考察谈话通过d.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65.预备期未满的预备党员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居住地)发生变动,应当及时报告______。

a.原所在党组织b.现所在党组织c.上级部门党组织d.当地组织

队伍结构。

a.积极分子b.发展对象c.预备党员d.党员

73.对具备发展党员条件但长期不做发展党员工作的基层党组织,上级党委应当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必要时对其进行______。a.组织调整b.组织整顿c.批评教育d.通报批评

74.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每年应当向______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告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和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如实反映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对违反规定发展党员的查处情况。a.分管领导b.党委书记c.同级党委d.党代表会

75.县以上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应当重视对___的选拔、配备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______工作中的作用。A.党支部书记 党员培养 b.组织员 党员发展 c.组织员 发展党员 d.党支部书记 党员管理 76.各级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______问题和不正之风,应当严肃查处。

a.违纪违规b.不重视程序c.手续不完备d.材料管理混乱 77.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超过审批时限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______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a.入党介绍人b.基层组织书记c.直接责任人d.相关责任人 78.典型案例应当及时通报,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并在______上公布。

a.党小组会b.支委会c.支部大会d.党委会

1系人。(×)

更正:党组织应当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6.党组织必须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7.《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总要求是保证发展党员数量,控制党员的质量。(×)

更正:《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总要求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8.发展对象未来六个月内将离开工作、学习单位的,一般不办理接收预备党员的手续。(×)

更正:发展对象未来三个月内将离开工作、学习单位的,一般不办理接收预备党员的手续。

9.经基层党委预审合格的发展对象,由支部委员会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10.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主要程序中支部委员会报告对发展对象的审查情况。(√)

11.发展党员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12.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无记名投票时,因故不能到会的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可以不统计在票数内。(×)更正:因故不能到会的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在支部大会召开前正式向党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统计在票数内。

13.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有关情况时,首先应对其能否入党

33.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政治审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6.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7.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决议主要包括什么? 8.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是什么? 9.党员的党龄如何计算?

篇3:党员发展知识

Romer(1986)提出了以知识生产和知识溢出为基础的知识溢出模型,指出基于区域的知识存量和知识吸收能力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空间知识溢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1]。Lucas(1988)又提出了劳动力空间集聚产生了强外部性人力资本,并指出该外部性提升了生产率和经济增长[2]。此后,知识溢出和作为知识溢出载体的高级人才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高级人才、区域发展绩效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Eaton and Eckstein,1997;Black and Henderson,1999;Glaeser and Saiz,2004;Rodriguez-Pose and Vilalta-Bufi,2005)。特别在高技术或者知识密集型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动在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Audretsch(2001)对于加利福尼亚生物科技公司的调查显示,获得高素质人才是这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3]。Florida(2002)关于创新阶层的研究表明了人力资本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人才的经济地理分布对高科技产业定位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

不少文献分析了科技人才区域分布的经济影响,大都指出富有科技人才的区域可以引致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缺乏科技人才的区域则会遭受经济损失。一些学者在现实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活跃在一国或地区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对企业成功进入相应科技领域具有显著正效应。并认为,在高科技产业形成或者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并非科学家们潜在的研究成果,而是优秀科学家本身,包含他们具有的知识层次、思维模式、科研态度等。因为高级人才特别是优秀科学家在区域动态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高级人才的地理分布和他们的流动模式也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层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阐述人才流动和知识溢出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二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关系模型,研究人才流动对知识溢出和区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

1 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一个关键机制:人才流动

近年来,关于知识流动的文献提出,不仅人才市场和社会网络影响知识的转移和流动,而且知识溢出也构成了一个更为主要的渠道。这其中,高级人才流动(或人力资本的转移)则成了知识溢出的一个核心机制。比如,Brnce Fallick et al.(2006)对硅谷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调查研究指出,公司间科技人才流动是造成区域知识溢出的主要源泉[5]。本文认为,高级人才通过他们的流动实现了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知识转移,他们充当了知识溢出载体。

有学者认为,高级人才在企业、大学和其他组织中的流动构成了区域集体学习和知识转移的核心机制,形成了高科技集群产业的动态发展。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上,流动的高级研究人员、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引致了专业知识的广泛转移、深化并扩展了区域知识库。但是,劳动力流动并非局限于当地和本区域内。相反,高级人才的全球竞争愈演愈烈,诸如高级管理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跨国转移成为重要趋势。这种趋势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的需求增加,以及技术移民政策更加吸引高级人才的流动。Williams(2007)指出,人才的国际流动是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的强力机制,高科技中心对发达国家的科学进步和创新做出了贡献,也推进了知识型产业群的涌现[6]。

Williams(2007)还指出,人才的长期迁移已经被多样性的短期流动所代替,所以出现了人才国际流动和国际回流并行而并非仅仅是人才流出的局面。而且不少文献讨论了人才流动引致的知识溢出是一个复合方式,人才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会因为人才流动而产生利益共享。这就是说我们在评价高级人才国际流动时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才流出”和“人才流入”问题。

Saxenian(2005)指出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印度的IT产业因为那些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回归而得到加速蓬勃发展[7]。这种回归工作或者创办新企业的现象逆转了原先人才外流的观点,说明了人才输出国或地区可以从人才流动中获利。即使那些人才移民出去后而不再回来,连接移居海外的高级人才和其祖国之间的关系网络的加强,也减缓了高级人才流出的负面影响。Agrawal et al.(2003)的一项研究表明,促进知识转移的社会关系网络持续存在,输入人才的地区对输出人才的地区存在着知识溢出[8]。

为更好地看待人才流动问题,本文参照Regets(2001)的研究,给出高级人才流动对人才输入国和输出国可能产生的影响(见表1)[9]。

2 基于动态知识连接模型的人才流动、知识溢出和区域发展

2.1 高级人才流动引致的区域间知识相互作用

许多学者认为知识转移是指知识接收者能够获得与知识转移者相同知识的类似认知,而且知识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组织系统不断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知识会流向那些更适于接受它的地方、区域。因为在知识流动过程中存在着知识发送者、接收者和传输系统几个要素,这就决定了知识的流动绝非简单的模式,特别是知识本身的隐性性质,使它高度依赖于诸如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地理邻近性、区域环境、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关系、个人经历、地区社会文化等影响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正如Saxenian(2005)所指出的,对于区域创新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人才和知识在区域的聚集,而是这些资源的流动与交流,而保障流动与交流的条件是社会网络[7]。

为了分析高级人才流动引致的区域间知识相互作用,我们认为:在知识溢出的方向上,扩散可以是单向的、非对称的,也可以是对称的、合作性的;在知识溢出的机制上,认为知识能通过学习,传播到其他企业和个人而得以复制、共享和转移;在知识溢出的载体上,除了通过专利引用、商品流动等情况形成知识溢出外,通过知识人才的流动形成了知识溢出的最主要渠道。

由于知识溢出的区域性,通常认为研究知识溢出必须研究区域内知识流动,比如,韩伯棠等(2005)根据关于知识溢出与发展中国家高新区的相关研究,以及关于人员流动和社会网络方面的研究,知识溢出的产生机理是由于区域内部知识型员工的流动造成的[10]。但是这就没有考虑知识流动及溢出的动态反馈效应。为了揭示区域间高级人才,比如优秀科学家流动等,对知识流动以及区域发展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区域间人才流动的动态知识连接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所讨论问题的复杂性,区分了初始知识流动和后续知识流动(见图1)。

高级人才从区域1(输出地区)移动到区域2(输入地区),产生了区域间知识溢出。这种溢出不仅仅是区域1对区域2的溢出,而且还应该考虑区域2对区域1的影响,因为我们不能忽视高级人才移动带来的潜在的后续知识流动与后续知识溢出。为此,高级人才的移动在人才输入和输出区域间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知识交互,会产生动态知识回流效应。

本文所指的后续知识流动可以表现为,一些潜在的人才可能跟随高级人才从区域1流动到区域2,因此从输出区域向输入区域产生了进一步的知识溢出。这些跟随者可能包括:高级人才先前团队的成员,或者其学生。更进一步,假设高级人才维持着他们与输出区域的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系,比如,科学技术或研发合作、专业知识和思想交流的非正式联系等,那么就会在两个区域间建立起知识的反向转移或者建立起区域间科学技术回流的机制。

2.2 高级人才流动对科技和经济的影响

在本文的动态知识连接模型中,对人才输出和输入地区,我们区分了高级人才的流动对经济的影响和对科技系统的影响。为此,应该明确,这些影响的强度依赖于科技和经济专业化、各自区域的知识基础、其吸收能力和高级人才停留在该区域的持续时间。

由于高级人才的移动,吸引到一定区域中的外部行为主体和试图利用外部知识的当地行为主体共同推动知识技能的流入[11],输入区域的科学基础有所强化,而相应的输出区域的科技能力则有所削弱。如果跟随者在数量上很大,在质量上比较优秀,那么初始效应就会强化。反向知识转移和区域间知识回流的机制的存在,能缓解这一问题,对输出和输入区域都带来不同程度的科技收益。如果高级人才所拥有的知识能在当地有效扩散的话,输入区域就会因他们的迁入而获得特别的收益。这自然就需要高级人才嵌入到移入区域的科技群体,通过合作研究、非正式联系、与当地人才进行的其他类型的科技协作。

高级人才的流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动态地看待。初始阶段,一方面人才输出区域1会丢失创新的关键资源,从而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损失;另一方面输入区域则因为高级人才的到来对本地产业带来正向作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长期来看,如果高级人才不能割断其与先前所在区域的联系,区域间知识回流就会产生,会对输入和输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创新都产生刺激作用。知识技能在企业、产业中的集聚和扩散作用随着高级人才流动而在区域间循环进行,不仅提升了区域间产业的创新优势,提高了区域间竞争能力,而且有助于区域间产业创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来自于区域2的后续新知识反向流入区域1,缓解了区域1的经济增长因失去关键性资源而产生的损失。同时,来自于区域2的后续新知识反向流入区域1,则缓解了区域1的科技能力的弱化的局面。详细分析区域1和区域2间的长期或潜在影响,可以得到,这种相互促进的动态知识连接的出现取决于科技知识的经济开发有效机制的成功创造,包括了学术性创业企业家(即创办企业的优秀科学家)、高级人才和当地产业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网络、高级人才作为科技型企业的咨询顾问等。换句话说,知识转移双方之间关系质量,尤其是知识接受方的社会网络和关系能力将严重影响整个知识转移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只有那些与东道主地区具有一些联系的“嵌入型高级人才”才可能作为区域发展的发动机,然而,那些缺乏这样联系的“隔离型高级人才”对区域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3 结语

由于知识本身的特征(如复杂性、专有性以及内隐性等),尤其是转移和学习那些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时,区域间知识溢出和知识转移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人才流动和知识溢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二者之间的一个动态知识连接模型,研究人才流动对知识溢出和区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指出区域间存在反向知识转移和知识回流的机制,这样会使得人才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都会获得人才流动的收益。鉴于高级人才及其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所以要更加重视吸引和维持高级人才。主要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工资待遇、社会关系网络、项目支持、补助及奖励、制度保障、税收优惠、生活条件等等。至于哪些主要的因素起到决定作用,如何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将是后续研究的内容。

摘要:作为知识载体的高级专门人才及其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贡献无可争议。在高级人才流动和转移的基础上,讨论人才流动和知识溢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区域间人才流动的动态知识连接模型,分析高级人才流动及知识流动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人才流动,知识溢出,区域发展,知识转移

参考文献

[1]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1002-1037.

[2]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42.

[3]Audretsch D.The Role of Small Firms in U.S.Biotechnology Cluster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1,17(1-2):3-15.

[4]Florida R.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2,92(4):743-755.

[5]Bruce Fallick,Charles A.Fleischmann,James B.Rebitzer.Job-Hopping in Silicon Valley:Some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a High-Technology Cluster[J].The Review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6,88(3):472-481.

[6]Williams A.International Labor Migration and Tacit Knowledge Transactions: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Global Networks,2007,7(1):29-50.

[7]Saxenian A.From Brain Drain to Brain Circulation: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and Regional Upgrading in India and China[J].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5,40(2):35-61.

[8]Agrawal A,Cockburn I,McHale J.Gone But Not Forgotten:Labor Flows,Knowledge Spillovers,and Enduring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5):571-591.

[9]Regets M.Research and Policy Issues In High-skille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A Perspective with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C].Discuss Paper(No.366),2001.Bonn:Institute for theStudy of Labor.

[10]韩伯棠,朱美光,等.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科技人才流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155-157.

篇4: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付费;发展趋势;分析

1 前言

就像网络购物付费、家教辅导付费一样,为知识付费在体制成熟的经济市场中应用,符合契约精神中的等价交换。近期,一个名为“分答”的APP产品以“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为宣传宗旨,在新媒体平台中备受关注。该网络产品正是知识付费大潮中的主力军,以新奇的形式,将会知识与经济紧密结合,改变了问答式知识平台的发展模式,也改写了知识经济时代。

2 知识经济市场的诞生

随着经济社会逐渐发展,经济产业逐渐向着知识领域转型,如何让原本开放性的网络知识为在真正所需要的人服务,并且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是知识经济时代中重点问题。“知识付费”不再是一个理念,而是21世纪经济发展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实现有用知识扩散的重要方式。知识分享是知识付费的基础,“知乎”平台中以知识问答为基础框架,是分答知识付费平台的雏形。

在分答APP用户注册中,用户根据个人特长、职业、经验等设定“头衔”,与个人支付宝、微信钱包连接,可以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价格区间在1~500元。根据你个人的经验标注,对于有问题的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中向大众提出问题。当具有该方面经验的用户,可以直接回答问题,问答方式为语音60秒。同时,较有趣的功能是:如果其它人对已回答的问题感兴趣,可以选择付费1元“偷听”,提问者与回答者可以挣到0.5元。

3 知识经经济的演变

知识虽然是固态的,但是可以借助外在的发展环境将其进行转变。知识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也能够转变经济的传播的形式。知识付费的发展也实现了知识经济的演变。在当前社会中能够捕捉到知识动态的往往是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分答”上的前瞻性问题,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能够满足现代经济发展。有问必答,有答必赏,知识与经济在这里实现对等,一方面激发知识拥有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充实知识需求者的内心。“分答”被推出之后,在经济市场中经过较长时间的测试,其反响优异。

从其功能上分析,该知识付费产品只有四个功能,分别为:问、答、偷听、付费。其中提出问题者正是社会中知识需求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是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或是工作中所欠缺的专业性问题。虽然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知识资源,但是我们依然停不下思考,依然会对生活、社会、国家等进行反思。从宏观角度分析,知识付费实则是当代人重思考的直接产物,而有问就有答,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知识的流通,另一方面实现了经济交易,知识既是产物也渠道,新时期,知识付费形式的产生,赋予了知识另一种含义。“偷听”功能的研发实则是对于人的心理的探寻,当别人的问题提出之后,有可能会激发其别人的认同感,也想要听一听答案。而付费偷听可以说是分答的一大特点,人本性中就有一个偷窥欲,满足了绝大多数的偷听者,并且偷听的价格也不高,一块钱,大多数人随便玩玩也是很随意就付了。

4 知识付费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适应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开放性的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诸多的知识信息,人们借助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播性,随意的获取信息。在知识付费环境中,人们展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也就是说,知识付费时代的发展,需要冲破人们的心理障碍,以知识的强大性引导人们参与到知识付费经济形式中来。在未来,知识付费将会刷新人们知识获取价值观念,改变互联网知识资源的经营模式。将知识付费平常化处理,与视频播放会员制、音乐收听付费制一道,改变经济模式,既保持了知识的创造力,也变更了经济发展形式。知识付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被契约化,鼓励知识拥有着不断的积累经验,也为缺乏经验者提供建议,实现了知识的良性流通。知识付费形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受众所接受,其发展需要一段适应时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社会法中,知识与经济之间一定会实现双赢。

5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时代的发展与知识运用相互结合,产生知识付费形式,该种形式以“分答”为代表,在互联网经济中可谓是一股清流。知识付费形式的产生对当下互联网经济带来一定的帮助,也改变了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的发展模式,充分的调动了网民的积极性,也灵活化了知识传播渠道的构建。知识付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被契约化,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受众所接受,其发展需要一段适应时间,但是在未来的社会法中,知识与经济之间一定会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王维砚.互联网免费时代,知识付费平台靠什么立足[N].工人日报,2016(07).

[2]73.9%受访者愿为网络问答付费体现知识分享价值[J].新闻记者,2016(08).

[3]赵东山.没有版权机制,知识付费将无从谈起[J].创业邦,2016(08).

[4]黄帅.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J].共产党员(河北),2016(26).

作者简介

薛小平(1963-) , 男, 江苏金坛人, 本科,瑞安市人大常委会。

篇5:党员发展对象知识竞赛主持稿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各位同学

合:大家下午好!

女: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在党的领导下,从落后变为先进,从贫弱变为富强,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女: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党需要新鲜血液和年轻的力量。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就是为了提高党员发展对象思想素质,活跃团队气氛,坚定组织信仰,促进预备学生党组织和谐发展。

男:党员发展对象知识竞赛现在开始!

男: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今天到场的嘉宾老师

女: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XXX教授 男: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XXX副教授1

女: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XXX老师

男:以及今天到场的各个党支部老师。当然,还有我们今天到场的所有党员发展对象,欢迎你们。男:下面有请我们的X书记讲话。

(讲话)

女:本次竞赛分为四个环节:基础题作答环节、问答题作答环节、老师提问环节、星级题选答环节。女: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基础题作答环节。本环节设置27道单项选择题,每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作答,答对1题加2分,答错不扣分,答题时间为10分钟,现在开始作答。

(十分钟以后)

女:好,各位同学请停笔,计分人员开始收卷。(此时记分员计分,开始另一个环节)

女:我们现在开始另一个环节,问答题作答环节,每组选出三个答题手回答主持人提出问题,30秒作答,每道题五分,作答期间,由答题手独立作答,不得求助。下面请第一组答题代表答题。

男:接下来是我们的老师提问环节,有请我们老师提出问题。下面有请XX老师。。

(老师提问,选手作答)

男:下面我宣布前两轮作答环节得分。。

男:下面进入星级选答题环节,本环节设置1-5个星级的题型,每星级5道题,一星级5分,二星级10分,以此类推,按星级分数依次向上累加。每题回答时间为3分钟,由每个参赛组负责人代表本组选取题目,先选星级,再选题号,由评审老师审议,老师同意得分加上对应星级的分数,不同意则扣除对应星级的分数,不回答问题视为答错。本环节由目前总分决定选题先后顺序。下面有请第X组代表选题(选完了,读题,答题),下面有请评审老师给出意见。男:最后,由我宣布最后结果。第五名。。

女:下面有请我们的骆书记为我们此次竞赛进行点评。(讲完了)

女:感谢X书记的精彩点评。

篇6:党员须知知识

“三项”主题教育的内容

1、创先争优活动。

2、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3、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

(一)创先争优活动

(1)活动时间:2010年5月—2011年12月,一年半的时间。(2)创先争优活动内容: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3)活动主题:“三化”建设当先锋 维护稳定当尖兵。(4)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4)先进党支部的基本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工作业绩好;五是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二是带头争创佳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带头弘扬正气。

(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 活动的主要时间:2010年6月---2012年12月 两年半。活动的主要内容:

(1)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2)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屯垦戌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进行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教育;

(4)进行兵团地位、作用、使命和兵团精神、三师精神的教育;

(5)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6)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1、“三化”主要内容: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2、兵团的“三大作用”: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

3、“三大关系”:屯垦与戌边的关系、兵地关系和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4、“两大主题”:跨越式发展 长治久安。

5、“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6、“三师精神”: 团结奋斗、诚实守信、与时俱进、争创一流

7、马克思的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8、“四个认同”: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活动时间:2010年8月—2010年10月 两个月

活动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了解中央对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要求、措施、思路、达到的目的

上一篇:安保表扬信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年度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