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java需要什么基础

2024-05-24

学习java需要什么基础(精选6篇)

篇1:学习java需要什么基础

JAVA学习需要什么基础

随着Java这种语言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从事开发的人员开始学习接触这门课程,那么,Java学习需要什么基础?Java刚刚入门应该接触哪些知识呢?Java入门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呢?

首先要说明的,JAVA有三个大的方向(J2se,J2me,J2ee),走不同的方向可能学的技术和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我是搞web方向的(J2ee),我学Java除了以前一些简单的C语言语法外,没有太多的编程基础,我以前一直认为编程要有很强的数学和英语功底,现在看来这也不是必需,只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一些常见的计算机词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为软件开发工作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其次,我想说下我的学习过程,我在网上下载了JAVA教学视频,将Java基础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将上面的代码基本上跟着敲了一遍,然后我把Java基础的书看了一遍,一本书看完包括上面的习题大概做一遍差不多一个月。这时你对Java的语法和基本知识应该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了。

然后,再做一些小项目,跟着视频上的步骤做,最好能自己独立再写写,能写多少是多少。一般网上比较新的免费的项目库很不好找,因为项目库是需要实时更新以保证适合市场需要的,而它的升级和更新是需要钱的,所以去报一个培训中心利用它强大的项目库进行实战操作是个很好的选择。

操作一段时间之后,你对Java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觉,就要开始选择你的发展方向了。我选择了J2ee,如果你也是想走这条路,你可以接着看关于J2ee的视频,先是html+Js+css,然后Jsp+serverlet,再看struts+spring+hibernate等一些框架。同时可以看一些大的培训机构的关于设计模式的视频,最好是IT牛人录制的,当然数据库也得学下,然后加上做项目的经验累积,半年就差不多可以出去工作了。

如果你做其他方向的话我不是很了解。再说下我个人的看法,J2me和J2se好像前景没J2ee好,不过我有同事是做android平台开发的,这个不需要J2ee的知识,你可以去买本android的看看,这个方向貌似很有前途,你应该也常听说android平台的手机,如果走这方向可以再学一下linux知识和c的知识,因为这个平台底层是这些,这也不是必要。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最后再说一句,学东西,最重要的是动手,只有动手做了才能深深的理解,牢牢的记住。

(PS:本文档由北大青鸟广安门收集自互联网,仅作分享之用。)

篇2:学习java需要什么基础

学习Java成为了很多大学生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主流方式,而很多同学在自学了一段时间后毅然选择Java培训机构来学习Java。有心参加Java培训是件好事,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是必须的。4G梦工场建议大家不妨来看看学习java需要什么基础。

1.了解Java,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习Java的优势在那里?Java技术运用于哪些行业?在学之前,最好去找一点IT市场上Java技术的发展状况吧。清楚Java的过去与未来将对你的Java学习有着很大的好处,有助于你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做好花时间花精力学习Java的准备

如果你确定了学习java,你需要明白的是接下来的时间你将会被各种代码,各类项目开发所包围,日复一日地敲代码学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累计经验,拓展知识面。如果你能够调整好自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够圆你的IT梦。如果你准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会导致你知识结构不全面,对你日后的拓展也起着阻碍作用,成Java工程师还将会花上更长的时间。

3.做好拓展学习的准备

想要在Java开发上有成就,就不能局限于只学习一些java技术。在学好Java技术的同时,你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多方面的技术知识。

篇3: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核心基础

21 世纪以来, 我们一直在反思, 我们为什么不能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在基本理论上出了什么问题?在指导思想上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基础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思考的背景。

一、基础教育的核心基础是什么?

我们都是中小学的校长、老师, 我们都很熟悉这些概念, 我们经常讲, 要让孩子们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什么是良好的基础呢?这里有不同的理解, 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比较公认的是两个说法:一个是德智体美劳的说法, 从这几个方面去探讨我们基础教育的功能;另一个说法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中小学校要为学生这“四个学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拓展, 比如说我们讲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沟通等。这些都是我们把四个支柱、四个学会拓展和具体化的表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 我们认为包括三大组成部分:核心知识、核心素养、核心能力。

1. 基础教育核心基础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基础教育功能的关键内涵是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 不提前、不推后, 把握好敏感期、关键期。我们讲的奠定基础, 只需要奠定核心的基础, 关键的基础, 而不是所有的什么样的基础都要。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年代, 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 知识量的增长加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基础知识内容的筛选更要用新的价值取向来重新审视。一定是为未来学习发展作必要的准备, 而不是说所有事情都要在中小学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把中小学的功能无限地扩大, 以至于中小学生负担过重, 学得过多过杂, 做了很多事倍功半的事情, 得不偿失。

核心基础的逻辑终点是什么?我们认为要把培养能够为社会 (这里包括为个人、为他人、为组织) 解决问题的人作为一个价值取向。简单地说就是“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成就自己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奉献社会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从小学算起那就是12 年, 从幼儿园算起那就是15 年, 在这期间孩子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 形成对社会的认知, 这样的特定阶段时间是有限的, 有限的时间孩子该做什么事, 我们必须很好地去把握。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基础教育的任务, 知道我们该做什么。

我们认为,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要强调不加速、不跨越, 尤其不要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来误导我们基础教育的方向。我们特别要强调, 人生一定是一场马拉松, 一定不是一场百米短跑。尤其不能用天才儿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评价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的孩子, 尤其不能以精英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孩子, 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重视的是必要的基础、必备的品格, 不要把后续学习提升的东西放在了中小学的阶段。当然, 我们不能错过最佳期、敏感期, 我们一定要精心去甄别、筛选必学的内容, 只有这样, 我们的孩子才会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核心基础我们强调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核心。这个核心基础包括什么?我们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述:一是核心知识, 二是核心素养, 三是核心能力。

展开来说, 核心基础包括核心知识、核心素养、核心能力, 什么才称得上真正的基础?我们提出了四个度的评判标准, 一是高关联度, 今天所学的东西跟以后的学习、生活、成长, 走入社会能否健康生活、幸福生活有巨大的关联, 比如说“字、词、句”这些基本的东西没有掌握, 那你怎么写文章?怎么谋篇布局?那就没有办法。比如说你1、2、3、4、加减乘除都不懂, 那你在数学上不能继续学习。你ABC字母不懂的话, 那你没法学习英语, 这就是高关联度。

二是高持久度, 今天学的东西是会一辈子产生作用的, 不是短期内失效的。一个人养成一个卫生的习惯, 是终生受用的, 学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良好锻炼的习惯、尊重人的习惯,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是高持久度的, 一辈子都有用的, 不是今天有用, 中小学结束后就没有用了, 而是持久地发生作用, 持久地产生效益。

三是高被依存度, 这种知识、这种能力, 是后续发展的基础, 以后都会有用, 就是高被依存的素质。你有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跟你小时候有没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从小养成洗澡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辈子都会有作用的。他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是依赖于小时候所奠定的基础。

四是高迁移度, 这种知识、这种能力会迁移, 这种素养会迁移, 使他在其他的领域都能够产生很好的发展。我们叫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这样的东西叫做高迁移度。

2. 核心基础的内在逻辑

第一, 核心知识。这里涉及我们对知识的分类, 我们知识的分类通常是这么来分的, 一个是陈述性的知识, 或事实性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这类的知识需要吗?当然要。但是如果我们大脑让这一类的知识占据了太多的内存, 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去记忆、储存陈述性的知识, 今天看来没有太大的必要。老实说, 现在成年人已经很习惯不懂的东西就去百度、谷歌, 现在机器已经储存了人类海量的知识。储存这样的知识应该不是我们大脑最重要的功能。还有一类叫做策略性知识, 是回答如何正确做事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策略性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日益引起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

我们把知识作为一个简要的分类之后, 来看一下在这样的浩瀚的知识的大海里面, 孩子们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什么地方?是让他通过我们的课堂、学校活动更好地掌握策略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 而不是把时间大量地用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上。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 实际上让孩子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忆大量的陈述性知识方面, 以至于学生没有很好地学会学习, 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些核心知识就是具有较强迁移性的、建构性的基础知识。

第二, 核心能力。我们特别强调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大家知道还可以做很多的细分, 思维里面有发散、集中、推理、批判、想象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科教学里面要很好培养的。还有是问题解决能力, 它是一个综合能力, 人类要靠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求生存。

第三, 核心素养。大家知道核心素养的概念最近是一个热词, 因为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来做这样的重大课题———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研制, 现在研究报告已经出来了, 正在征求意见和进行修订。根据我们自己的研究分类, 跟课题组提出的三大领域九大指标有对应也有交叉。

在核心素养方面, 我们提出了五大素养, 一是学习素养。中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群体, 学习素养包括兴趣爱好、态度、习惯、方法、策略、意志、毅力等。学习首先有态度问题, 是否认真、踏实、专注, 通常小学强调踏实, 但我更看重兴趣、求知欲望的培养, 这才是终生受用的素养。关于学习素养方面, 我们老师、校长是比较熟悉的。

二是关系素养。什么是关系素养?人一活下来就有非常复杂的关系, 比如父母、兄弟、同事、朋友等。但是归结起来关系素养可以分为这么几个类型: (1) 人和自己, 如何处理你自己的内心和你的愿望之间这样的关系, 如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如何促进自身的发展。 (2)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 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4)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 我们如何去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关系素养教人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认识自己, 如何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 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群体, 如何去对待自然环境, 去敬畏保护自然。这是中小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是人生成功幸福的关键,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关系素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生命素养。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关于生命素养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非常缺乏的, 比如说人怎么来的, 人来到社会、来到世间, 有发生、有发展, 也有消亡, 我们如何去认识生命的发展规律, 如何去认识生命的价值, 如何让生命更健康成长, 如何彰显生命价值, 如何去保护、爱护每个生命。中小学校一定要加强生命素养的培养, 包括性别理解、性别尊重。

四是文化素养。大量的课程是文化课, 既有自然科学, 也有人文社会科学, 学校所开设课程的学习, 培养的就是文化素养。

五是情意素养。这是人情感、性别、心理等方面的素养。现在看来情意素养越来越重要, 我们这些年大家关注的情商, 实际上就是情意素养, 现在我们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里面我们讲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意素养就是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领域的事情。知识、能力和素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简单回答, 知识就是要学什么的问题, 讲核心知识就必须对要学的东西进行必要的筛选、必要的净化,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成为中小学生们都要学的东西。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必要的净化, 这一部分必备知识我们叫做核心知识,

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学习的结果, 是学习了知识之后在人个体沉淀下来的内在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是隐蔽的潜在的能力。素养就是你学习的知识忘掉之后所剩下的那个东西。也许你学过的知识忘掉了, 但在特定的情境里面, 表现出合理的行为这就是素养, 它是学习过程的中间结果, 相对是静态的, 是一种能力的潜在形式, 也就是说能力是外在的, 是一种行为表现, 但是能力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 叫做素养, 它对能力有预测功能。能力一定是在具体情景里面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 一定是看得见的, 可以观察的;但是素养通常是观察不到的, 或者说不容易观察到的。

二、如何回到核心基础?

如何才能把核心基础落到实处, 如何使偏离的列车重新回到一个正确的轨道, 以下几个关键是不可缺少的。

1. 基于素养的课程整合

其一, 课程整合, 这里涉及学什么的问题。我们中小学都有自己的课程、有自己的学科、有自己的教材。我们过去希望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深一点, 以至于让学习知识这样的压力占据了孩子们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今天, 我们来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功能, 我们不能让知识的存储任务占据了孩子们太多的内存, 一定要不断地去选取最有价值、有高迁移功能的知识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学习素材, 必须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首先要对知识进行净化, 哪些是必不可少的、非学不可的, 才放到中小学的教材里面来, 才成为中小学的课程标准, 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成为中小学的学习内容。我们如何把现在学科进一步整合, 让孩子们生活的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过去批评教师本位、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 今天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为中心、学生本位, 更好地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体验为基础来组织教学, 必须有个整合。

其二, 拓展, 尤其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 除了要掌握的规定知识之外,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的领域, 应该有拓展, 应该有选择, 应该有差异化的学习方向。净化的问题我们有这么一些想法, 怎么样让现在过多、过杂、过于陈旧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净化?今天我们国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理念叫做绿色。绿色的理念很好, 是更加遵循规律的, 更加注重生态的, 而且是更好地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这里面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究竟该学什么?哪些是最有价值的?而价值的判断是有标准的, 尤其是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四个度的标准, 怎么样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材料如何让孩子们保持浓厚的兴趣, 这是很重要的。

其三, 要明确知识是手段还是目的。现在我们常常把掌握知识看作目的本身, 因为大家很熟悉的一句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中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是针对迷信愚昧的反科学的舆论充斥整个世界发出的声音, 对科学的进步和普及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更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已经不是知识本身, 更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劳动。今天的价值取向已经不同了, 学知识本身是为我们更会思考问题, 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所以这个是需要去明确的。

其四, 怎么样让孩子们真正减轻负担。时间是一个常数, 你在这个时间里面做什么事, 决定孩子们怎么发展。还有, 我们如何把握学习的度, 因为基础教育是一个奠基的工程, 不是学习的全过程。现实中这个度往往把握得不好, 很容易无限延伸, 不断地加深、加快、提前以至于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在这个阶段完成。

关于知识净化的问题, 要改变早学、多学、快学, 太多、太快、太难的局面, 减少数量, 降低难度, 放慢速度。

2. 发展的学生评价

如果按照我们核心基础的分类, 也就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 按照分类来实施评价, 这里面有一个评价体系的重构问题, 不能只是关注他的知识掌握, 更要关注他的素养形成。这个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 如何去关注评价他的思维能力, 这也是我们一个很重大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更多、更好的方法。过去我们学生的评价比较多的是用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占据了学生评价里面最大的分量。我们的家庭报告书, 最重要的是成绩, 比如有平时、有中段、有期末的考试, 好一点的学校还有参加课外活动的表现, 或者参加小课题的表现, 还有一些参加社团的表现。如果我们要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比如他的学习素养, 包括态度、习惯、积极性等, 如果说我们有一个统计的数据的话, 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观察、更好的评价。我曾参加过一个教学观摩活动, 学生每人有个平板电脑, 老师会通过这个平板电脑来发布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抢答, 抢答可以记录你的抢答时间, 可以了解你的参与热情和反应速度, 可以知道你的答案。等到一个周期结束了之后去评价孩子们的成绩高低, 这个过程完全可以参考。现在利用大数据可以很好地来解决全面评价问题。再一个是核心能力, 在不同的场景, 我们让孩子们去参与活动、做课题, 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行为方式完全可以看得到他的核心能力是怎样的。纸笔考试能反映的孩子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要摆脱纸笔考试的束缚, 才能更好地发展孩子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与方式再造

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教育生活里面最主要的载体, 如果课堂不改变, 学校教育还是老的传统的方式。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首先要从课堂引发革命。每堂课40~45 分钟, 如果每堂课把目标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日积月累, 学生的这种素养是完全不同的。这里面一定要从课堂的组织形式到策略方法、手段进行改变, 像今天我们大家很熟悉的, 特别是在中学里面比较多的选课制、走班制, 让孩子们学习的内容上、进度问题上、学习的风格难度问题上有所选择, 然后因人而异来组织教学。这样会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转化。高级思维是倡导分析、综合、创造。现在, 脑科学的发展, 为教育提供了很多新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关于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知识告诉我们, 大脑的神经细胞只有建立更多更密集的连接才有更高效的思维。为什么我们主张孩子们学习要用多种感官, 有视觉的应用、听觉的应用、皮肤四肢触觉的应用, 多种器官同时参与感知, 有利于大脑神经细胞建立更多的联系。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转变。低级思维是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提出来的, 了解、理解、应用这样的路子, 就是低级思维, 也是传统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做法。高级思维是这样的过程, 首先是一个情景的设计, 情景设计给一些暗示, 一定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创造一个情景;再抛出问题;然后学习者就这个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 确定了假设之后进行推理, 进行实验, 进行各种各样的论证;最后进行检验, 来证明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不断循环, 由低到高, 这样的思维训练我们叫高级思维。它更多的是分析、综合、创造、想象, 而不是简单的理解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家一定并不陌生,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 采用不同的方式, 会有不同的学习成效。如果你只是看, 只是听, 可能知识遗忘会比较快;如果又看又听又记, 可能你会更深刻一些。最有效的学习是你自己通过看、听、做, 最后你把你懂的东西讲给人家听, 你做小老师, 做传送者, 就能最好地掌握。自己明白, 跟讲给人家明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情景里面, 孩子们做小先生, 让孩子把自己懂的东西讲给别人听, 让人家懂, 这才是一种最好的学习, 这是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定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分享, 不仅仅是听, 不仅仅是看, 不仅仅是动笔做, 更重要的是包括讨论、分享, 大家更好地来激发各自的思维。我们要用这样新的理论推动我们的课堂改革, 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质量。

4.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实现思维课堂, 要注重思维品质, 教师自身的发展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知识的来源非常丰富, 孩子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获得知识信息。学习过程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学习的材料主要来源于老师, 现在课堂的单一渠道正在改变。在这种新的环境中,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激发者, 着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 老师需要转变角色。

我们认为, 老师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这个核心技术是提问的技术和激发提问的技术。我建议老师们可以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回看, 你就会知道你有哪些问题, 你提的问题有多少是好问题, 有多少是有价值的, 尤其是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请你做一个筛选统计。常常因为老师的问题本身含金量不高, 没有很好把学生的问题挖出来。一些老师的问题是“哪个答案最有想象力”, 同学们都指向了虚拟化的答案, 这个问题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提的话, 会更丰富。今天那么多的答案, 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喜欢这个, 不喜欢那个, 那又因为什么?还有补充的吗?你喜欢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同样喜欢这一个答案, 理由也可以不同的, 完全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问题, 思维的活跃程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要让每个课堂充满探究, 真正成为思维课堂。让探究成为一种常态, 而不只在探究课里才有。美国的课堂学习内容比我们少很多, 他们难度也比我们低很多, 课堂压力没有那么大, 习惯于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从整个的教育结果来看, 中国孩子学了很多的东西, 但是创造性、创造能力不高不强。我们看美国大片, 对其想象力我是非常佩服的, 怎么想得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的影片通常缺少悬念, 而且很多东西模式化。我们要反思我们学那么多东西, 赶着进度学那么多的东西, 究竟是否值得, 是否应该?这是我们整个基础教育要反思的问题。

三、如何应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

教育部正在验收课题, 完善和修订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以这个指标体系来指导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我们借鉴国外的核心素养, 例如, 苏格兰卓越课程目标:第一是让孩子们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第二是成为自信的个体, 第三是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第四是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

我们国家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可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部分。核心素养的制订有三个指导思想或者三条原则:第一要有时代性;第二, 体现民族性;第三, 是科学性以及国际接轨的问题。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核心素养分为九大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是到目前征求意见之后形成的九类, 这九类的核心素养就跟学科没有直接挂钩, 没有语文、数学这些字眼了, 变成了最新的这么一个核心素养的九大指标。

我们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要核心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 再细化的话, 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有四条:一是逻辑思维;二是批判思维;三是想象力;四是创造力。核心能力一定要聚焦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 我做个简单小结。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 我们如何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教育质量, 增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最终指向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要重新审视我们对基础的理解。什么是基础?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怎么样才能奠定核心的基础?是要做筛选的, 把我们最有价值、最有关联的前沿知识选进来, 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用新的评价考查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尤其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孩子们的核心能力、逻辑思维、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4: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在关于“基础与创新”问题的认识上一直存在_一种误解: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及能力不足;美国学生基础不牢,但创新精神和能力很强。如果我们泛泛而谈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某种“理论”的出发点则是值得商榷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可持续的、规模性创新是不可能的(偶尔的“创新”倒有可能)。没有基础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才可能有高度的创新。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科学上的重大创新、发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诺贝尔奖获得者,无论文理,都是“创新”的楷模(创新是根本,无创新就不能获此殊荣),但他们几乎都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记述l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禄文事迹的书《厚积薄发——朱棣文的科学风采》,其中的“厚积薄发”恰恰说明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以所谓“基础知识扎实”著称的中国学生却鲜有创新的表现,而“基础不牢”的美国学生却多有创新?问题出在哪里呢?对这一现象,我们的认识有两点:第一,从心理学角度看,扎实的基础只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只提供了创新的潜在性与可能性,并不必然导致创新的产生。因为,制约人们创新的因素十分复杂,如从社会学角度看,外在的社会环境及特定的社会场域是创新能否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因此,鲜有创新的中国学生必然缺失了某些“基础”和特定的社会条件,而多有创新的美国学生必有我们所缺乏的“基础”乃至社会条件。

第二,不是所有基础都能导向于创新,有些基础虽然很扎实,但与创新无关,只有那些“创新取向(导向于创新)”的基础才有可能孕育出创新。美国学生的所谓“基础不牢”的“基础”恰是我们过去引以自豪的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得到的“死的知识”,这些基础与创新毫无关系:而他们赖以创新的重要“基础”,诸如反思和怀疑批判、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搜寻信息、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则是从小得以培养,并且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而这些导向于创新的基础,又恰恰是我们所缺少的。可见,那种关于美国学生基础不牢却多有创新的想法,那种以为不要基础也能有创新的观点是极其有害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基础的问题,而是什么才是新课程倡导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基石出,即基础的构成问题。

二、创新取向的基础的构成

我们认为,当前各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坚决摒弃过去那种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得到的僵硬的毫无价值的基础,重新设定和培育新的基础。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二是知识与技能层面,三是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层面。

一是精神层面: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自由及自主、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以及热爱探索、热爱学习的情感。

毫无疑问,科学精神,特别是与人文相融相通、不相对立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是创新的首要基础。关于科学精神的实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比较赞同这样的观点科学精神是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理性精神,是崇尚怀疑和批判的创新的进取精神,不以任何权威为标准,是反思的、批判的、变革的、怀疑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建立在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反思基础之上的批判态度和批判精神,即一种自由精神。科学与人文是内在统一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的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即自由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自由、自主、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以及不计功利、热爱学习的情感。

科学精神对于创新尤为重要。科学精神内在地包含着创新的冲动和特质,因此创新的前提就是对真理不断追求的冲动,是自由的思索、自主与独立思考以及对定论的怀疑和对权威的挑战。没有这样的精神和表现,就不会有丝毫的创新。当然,这种对真理进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应当是“非功利”的,即不能把科学变成牟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而应作为造福民族与人类的崇高准则。否则,这种所谓的创新极易可能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真正的可持续的创新的发展。

行笔至此,笔者不禁感慨良多,因为中国传统中的伦理型文化,是用来求善,用来处理“关系”的,其主流层面鲜有求真的因子,更是难以理解“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实质。

这种文化强调稳定,封闭保守,贬抑变化,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其学习方式中的教师权威化、专制化,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经典等取向与这种文化如出一辙。更为遗憾的是,在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一批大师,后来因各种原因而逐渐丧失了科学精神,特别是其中的自由、自主、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而在创作上几无创新和新的突破,成为今人研究的独特的“人文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创新而言,科学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因为这些大师们无一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化巨匠,从来不缺“知识”,缺的仅仅是实事求是、不计利害得失的科学精神。

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影响很大的时代,我们亟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应当是非功利的科学精神,它“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自由的精神。弘扬科学精神,首先是弘扬自由的精神”,它还包含着培养学生非功利的、从心底里生出的热爱学习、热爱探究的情感。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已充分意识到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科学精神,尤其是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是知识与技能层面: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高一点也不过时。知识,特别是系统知识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是文化的载体,其中镌刻着人类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特定民族、国家的知识还是这个民族、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而文化是人的“第二自然”,人本质上是“文化存在”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

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每个个体首先必须通过掌握一定的知识而融入到这种文化中去,必须通过学习知识而与这种文化同化,才能最终成长为人,也才能最终有所生成、有所创新,在不断的创新中完成人的自我塑造。

学校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是经过教育者的精心筛选、加工、组织,其结构、体系更趋合理与完善,是具有典范性、规范性、稳定性特征的文化,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没有对丰富知识的掌握,人的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那种轻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以为只要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技法就能获得很好发展的观点是极其错误和极其有害的,它将误导一代人,误导整个国家与民族。

“知识就是力量”,毋庸置疑,关键是什么样的知识才有力量、才有价值。新课程理念下最有价值和力量的知识应当是能导向于创新的知识,而不是那些用来装饰门面的知识。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知识可以分成三类-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知识)。

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这项研究为新课程的“知识观”消解了知识与技能(能力)的二元对立,将知识与技能(能力)融为一体。因为,知识要发挥应有的力量,尤其是要导向于创新,光有陈述性知识还远远不够,知识必须在人的智慧操作使用中,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技能与能力才能实现;而程序性知识则关乎动作技能、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则涉及这些技能与能力的运用问题。因此,新课程要求的“知识”内在地与技能(能力)融为一体。在当前“创新本位”价值取向影响下,新课程更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尤其要充分发挥策略性知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具体讲,就是要突出“思考与思维的技能”这类知识的教学,尤其是思考与思维的“不确定性与多元性”应当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思考与思维的“不确定性与多元性”能够祛除“功能固着”,这恰恰是创新的前提。现代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由于“文化”的强大的塑造力量有把人“动物化”的危险,即让学生思考与思维“固化的危险”,因为学生从一生下来,尤其是进入学龄期,就被迫为所有领域中的先已存在的规范所引导,逐步会丧失“探究的天性与冲动”。事实上,这种危险早已成了新课程力求消解的弊端。

当然,强调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丝毫不意味着淡化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因为,许多陈述性知识也承载着认知性功能(即发展学生的认知素质),更承载着价值性功能(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审美等素质)。价值性知识犹如“文化之船”上的舵,它引领着创新的方向,更引领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是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层面: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种内化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良好学习品质,它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也为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课前预习与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做作业等。尽管这些学习习惯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它们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创新行为。因为,这些习惯通常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好学生”的品质,而且通常以“接受”现成的东西为主,实践证明鲜有创新之表现。因此,导向于创新的学习习惯,除了这些必备的外显行为以外,当前更应当强调内隐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对于创新,“思维习惯”尤为重要,创新首先意味着“思维”的突破与超越,即首先应具有不同寻常的思维,才有可能有创新。创新为本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就是要创设各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各种现成的传统观念,不拘常规,经常作超功利的追问,作自由的思索、自主与独立的思考,作大胆的推论与猜测,不懈地探求真理。实际上,这些“思维习惯”也是众多科学家共同的思维品质,是他们赖以创新的基础,也是许多科学家特别强调的重要品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本的新课程就十分强调这种“思维习惯”,数理学科自不待言,就连语文这样的学科也以此为重,如在谈到“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强调“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除了上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外,好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它们是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工具,甚至就是学生创新素质的组成要素。基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新课程十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确立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

关于上述学习方式的具体培养,已有许多文章加以阐述,但多半是仅仅局限在“方法论”的视域,把学习方式看成是“致知之法”,也就是获取知识以及培养能力的“方法”;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只关注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规程,关注运用中的技术和技巧。这与上述学习方式的内在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要超越技术,从“本体论意义”上充分认识上述学习方式的意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本体论意义”而言,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个性的呈现,即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并且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主学习对于“人”的意义,对于学生成长为“人”的塑造作用,把学生培育成为独特的“他自己”具有“本体”价值。

合作学习表面上看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体现,是人的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层面。人是“社会性存在”,而社会性的基本层面是“合作”,人类正是通过合作,才建立了只属于人类的社会。因此,合作是人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合作的重要性就像空气与水对于人一样。合作学习则为学生在学校与课堂的生活提供了这种基本需要。这样看来,合作学习就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还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和天赋的人权,只不过这种天生的权利被长期的接受式学习所剥夺罢了。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很少有深刻的本体论层面上的理解,仅仅从“技术”“方法”层面上看待合作学习,因此有了在课堂教学中随意插入一段合作“表演”,却不问合作的意义如何的做法,这只能导致“有形”而“无神”的结果。

篇5:学习java需要什么基础

java程序员要掌握的知识

 Java编程的知识和技能、JEE体系的知识

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包括Oracle和SqlServer和MySql

 Web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 EJB组件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 流行的Struts、Spring、Hibernate、Webwork、Ibatis开发框架  实用的Ant、Xdoclet、Log4j、Junit、Vss、Cvs等开发工具

 工作流技术和实用的Shark、JBPM等工作流框架

 搜索引擎技术和实用的Lucene等搜索引擎框架

 WebService技术和SOA架构

 AJAX技术和Dwr框架

 UML软件工程的知识

 Java的设计模式,JEE的设计模式和JEE应用程序框架设计  好的编程思想和素质,IT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 众多开发工具的使用,开发平台和环境的配置  完整的JEE项目开发经验和技能

如果你想做java软件开发,或者正在学习java却不知道该学些什么,不妨看看这个应该会有些帮助。

参考资料

篇6:Java学习_基础总结

Java 学习基础总结归纳!

1、作用域public,private,protected,以及不写时的区别

答:区别如下:

作用域

当前类

同一package

子孙类

其他package public

protected

×

friendly

×

×

private

×

×

×

不写时默认为friendly

2、Anonymous Inner Class(匿名内部类)是否可以extends(继承)其它类,是否可以implements(实现)interface(接口)

答:匿名的内部类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不能extends(继承)其它类,但一个内部类可以作为一个接口,由另一个内部类实现

3、Static Nested Class 和 Inner Class的不同

答:Nested Class(一般是C++的说法),Inner Class(一般是JAVA的说法)。Java内部类与C++嵌套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指向外部的引用上。注: 静态内部类(Inner Class)意味着1创建一个static内部类的对象,不需要一个外部类对象,2不能从一个static内部类的一个对象访问一个外部类对象

4、&和&&的区别

答:&是位运算符,表示按位与运算,&&是逻辑运算符,表示逻辑与(and)

5、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答:Collection是集合类的上级接口,继承与他的接口主要有Set 和List.Collections是针对集合类的一个帮助类,他提供一系列静态方法实现对各种集合的搜索、排序、线程安全化等操作

6、什么时候用assert

答:assertion(断言)在软件开发中是一种常用的调试方式,很多开发语言中都支持这种机制。在实现中,assertion就是在程序中的一条语句,它对一个boolean表达式进行检查,一个正确程序必须保证这个boolean表达式的值为true;如果该值为false,说明程序已经处于不正确的状态下,系统将给出警告或退出。一般来说,assertion用于保证程序最基本、关键的正确性。assertion检查通常在开发和测试时开启。为了提高性能,在软件发布后,assertion检查通常是关闭的

7、String s = new String(“xyz”);创建了几个String Object

答:两个,一个字符对象,一个字符对象引用对象

8、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答: Math.round(11.5)==12;Math.round(-11.5)==-11;round方法返回与参数最接近的长整数,参数加1/2后求其floor

9、short s1 = 1;s1 = s1 + 1;有什么错? short s1 = 1;s1 += 1;有什么错

答:short s1 = 1;s1 = s1 + 1;(s1+1运算结果是int型,需要强制转换类型)short s1= 1;s1 += 1;(可以正确编译)

10、Java有没有goto

答:java中的保留字,现在没有在java中使用

11、数组有没有length()这个方法? String有没有length()这个方法

答:数组没有length()这个方法,有length的属性。String有有length()这个方法

12、Overload和Override的区别。Overloaded的方法是否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

答: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如果在子类中定义某方法与其父类有相同的名称和参数,我们说该方法被重写(Overriding)。子类的对象使用这个方法时,将调用子类中的定义,对它而言,父类中的定义如同被“屏蔽”了。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同名的方法,它们或有不同的参数个数或有不同的参数类型,则称为方法的重载(Overloading)。Overloaded的方法是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

13、Set里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区分重复与否呢? 是用==还是equals()? 它们有何区别

答:Set里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那么用iterator()方法来区分重复与否。equals()是判读两个Set是否相等 equals()和==方法决定引用值是否指向同一对象equals()在类中被覆盖,为的是当两个分离的对象的内容和类型相配的话,返回真值

14、给我一个你最常见到的runtime exception

答:常见的运行时异常有如下这些ArithmeticException, ArrayStoreException, BufferOverflowException,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CannotRedoException, CannotUndoException, ClassCastException, CMMException,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DOMException, EmptyStack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IllegalPathState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ImagingOpException,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MissingResourceException,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NoSuchElementException, NullPointerException, ProfileDataException, ProviderException, RasterFormatException, SecurityException, SystemException,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 UnmodifiableSetException,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15、error和exception有什么区别 答:error 表示恢复不是不可能但很困难的情况下的一种严重问题。比如说内存溢出。不可能指望程序能处理这样的情况 exception 表示一种设计或实现问题。也就是说,它表示如果程序运行正常,从不会发生的情况

16、List, Set, Map是否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

答: List,Set是,Map不是

17、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有什么区别

答:声明方法的存在而不去实现它的类被叫做抽象类(abstract class),它用于要创建一个体现某些基本行为的类,并为该类声明方法,但不能在该类中实现该类的情况。不能创建abstract 类的实例。然而可以创建一个变量,其类型是一个抽象类,并让它指向具体子类的一个实例。不能有抽象构造函数或抽象静态方法。Abstract 类的子类为它们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提供实现,否则它们也是抽象类为。取而代之,在子类中实现该方法。知道其行为的其它类可以在类中实现这些方法接口(interface)是抽象类的变体。在接口中,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多继承性可通过实现这样的接口而获得。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没有一个有程序体。接口只可以定义static final成员变量。接口的实现与子类相似,除了该实现类不能从接口定义中继承行为。当类实现特殊接口时,它定义(即将程序体给予)所有这种接口的方法。然后,它可以在实现了该接口的类的任何对象上调用接口的方法。由于有抽象类,它允许使用接口名作为引用变量的类型。通常的动态联编将生效。引用可以转换到接口类型或从接口类型转换,instanceof 运算符可以用来决定某对象的类是否实现了接口

18、abstract的method是否可同时是static,是否可同时是native,是否可同时是synchronized

答:都不能

19、接口是否可继承接口? 抽象类是否可实现(implements)接口? 抽象类是否可继承实体类(concrete class)

答:接口可以继承接口。抽象类可以实现(implements)接口,抽象类是否可继承实体类,但前提是实体类必须有明确的构造函数

20、构造器Constructor是否可被override

答:构造器Constructor不能被继承,因此不能重写Overriding,但可以被重载Overloading

21、是否可以继承String类

答:String类是final类故不可以继承

22、try {}里有一个return语句,那么紧跟在这个try后的finally {}里的code会不会被执行,什么时候被执行,在return前还是后

答:会执行,在return前执行

23、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算出2乘以8等於几 答:2 << 3

24、两个对象值相同(x.equals(y)== true),但却可有不同的hash code,这句话对不对

答:不对,有相同的hash code

25、当一个对象被当作参数传递到一个方法后,此方法可改变这个对象的属性,并可返回变化后的结果,那么这里到底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

答:是值传递。Java 编程语言只有值传递参数。当一个对象实例作为一个参数被传递到方法中时,参数的值就是对该对象的引用。对象的内容可以在被调用的方法中改变,但对象的引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6、swtich是否能作用在byte上,是否能作用在long上,是否能作用在String上

答:witch(expr1)中,expr1是一个整数表达式。因此传递给 switch 和 case 语句的参数应该是 int、short、char 或者 byte。long,string 都不能作用于swtich

27、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答:就ArrayList与Vector主要从二方面来说.一.同步性:Vector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ArrayList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二.数据增长:当需要增长时,Vector默认增长为原来一培,而ArrayList却是原来的一半就HashMap与HashTable主要从三方面来说。一.历史原因:Hashtable是基于陈旧的Dictionary类的,HashMap是Java 1.2引进的Map接口的一个实现二.同步性: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HashMap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三.值:只有HashMap可以让你将空值作为一个表的条目的key或value

28、char型变量中能不能存贮一个中文汉字?为什么? 答:是能够定义成为一个中文的,因为java中以unicode编码,一个char占16个字节,所以放一个中文是没问题的

29、GC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GC

答:GC是垃圾收集的意思(Gabage Collection),内存处理是编程人员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忘记或者错误的内存回收会导致程序或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Java提供的GC功能可以自动监测对象是否超过作用域从而达到自动回收内存的目的,Java语言没有提供释放已分配内存的显示操作方法。

30、float型float f=3.4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精度不准确,应该用强制类型转换,如下所示:float f=(float)3.4

31、介绍JAVA中的Collection FrameWork(包括如何写自己的数据结构)?

答:Collection FrameWork如下: Collection ├List │├LinkedList │├ArrayList │└Vector │ └Stack └Set Map ├Hashtable ├HashMap └WeakHashMap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Map提供key到value的映射

32、抽象类与接口?

答:抽象类与接口都用于抽象,但是抽象类(JAVA中)可以有自己的部分实现,而接口则完全是一个标识(同时有多重继承的功能)。JAVA类实现序例化的方法是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Collection框架中实现比较要实现Comparable 接口和 Comparator 接口

33、String与StringBuffer的区别。

答:STRING的长度是不可变的,STRINGBUFFER的长度是可变的。如果你对字符串中的内容经常进行操作,特别是内容要修改时,那么使用StringBuffer,如果最后需要String,那么使用StringBuffer的toString()方法

34、谈谈final, finally, finalize的区别

答:final—修饰符(关键字)如果一个类被声明为final,意味着它不能再派生出新的子类,不能作为父类被继承。因此一个类不能既被声明为 abstract的,又被声明为final的。将变量或方法声明为final,可以保证它们在使用中不被改变。被声明为final的变量必须在声明时给定初值,而在以后的引用中只能读取,不可修改。被声明为final的方法也同样只能使用,不能重载 finally—再异常处理时提供 finally 块来执行任何清除操作。如果抛出一个异常,那么相匹配的 catch 子句就会执行,然后控制就会进入 finally 块(如果有的话)finalize—方法名。Java 技术允许使用 finalize()方法在垃圾收集器将对象从内存中清除出去之前做必要的清理工作。这个方法是由垃圾收集器在确定这个对象没有被引用时对这个对象调用的。它是在 Object 类中定义的,因此所有的类都继承了它。子类覆盖 finalize()方法以整理系统资源或者执行其他清理工作。finalize()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器删除对象之前对这个对象调用的

35、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抽象: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

2.继承: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对象的一个新类可以从现有的类中派生,这个过程称为类继承。新类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

3.封装: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围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界面。面向对象计算始于这个基本概念,即现实世界可以被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装的对象,这些对象通过一个受保护的接口访问其他对象。4.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多态性包括参数化多态性和包含多态性。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

36、String是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吗

答:基本数据类型包括byte、int、char、long、float、double、boolean和short。java.lang.String类是final类型的,因此不可以继承这个类、不能修改这个类。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空间,我们应该用StringBuffer类

37、int 和 Integer 有什么区别

答:Java 提供两种不同的类型: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或内置类型)。Int是java的原始数据类型,Integer是java为int提供的封装类。Java为每个原始类型提供了封装类。原始类型封装类

booleanBoolean,charCharacter,byteByte,shortShort,intInteger,longLong,floatFloat,doubleDouble 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的行为完全不同,并且它们具有不同的语义。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用法,它们包括:大小和速度问题,这种类型以哪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存储,当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用作某个类的实例数据时所指定的缺省值。对象引用实例变量的缺省值为 null,而原始类型实例变量的缺省值与它们的类型有关

38、运行时异常与一般异常有何异同

答:异常表示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正常状态,运行时异常表示虚拟机的通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是一种常见运行错误。java编译器要求方法必须声明抛出可能发生的非运行时异常,但是并不要求必须声明抛出未被捕获的运行时异常。

39、说出ArrayList,Vector, LinkedList的存储性能和特性

答:ArrayList和Vector都是使用数组方式存储数据,此数组元素数大于实际存储的数据以便增加和插入元素,它们都允许直接按序号索引元素,但是插入元素要涉及数组元素移动等内存操作,所以索引数据快而插入数据慢,Vector由于使用了synchronized方法(线程安全),通常性能上较ArrayList差,而LinkedList使用双向链表实现存储,按序号索引数据需要进行前向或后向遍历,但是插入数据时只需要记录本项的前后项即可,所以插入速度较快。

40、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答:HashMap是Hashtable的轻量级实现(非线程安全的实现),他们都完成了Map接口,主要区别在于HashMap允许空(null)键值(key),由于非线程安全,效率上可能高于Hashtable。HashMap允许将null作为一个entry的key或者value,而Hashtable不允许。HashMap把Hashtable的contains方法去掉了,改成containsvalue和containsKey。因为contains方法容易让人引起误解。Hashtable继承自Dictionary类,而HashMap是Java1.2引进的Map interface的一个实现。最大的不同是,Hashtable的方法是Synchronize的,而HashMap不是,在多个线程访问Hashtable时,不需要自己为它的方法实现同步,而HashMap 就必须为之提供外同步。Hashtable和HashMap采用的hash/rehash算法都大概一样,所以性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41、heap和stack有什么区别

答:栈是一种线形集合,其添加和删除元素的操作应在同一段完成。栈按照后进先出的方式进行处理。堆是栈的一个组成元素

42、Java的接口和C++的虚类的相同和不同处

答:由于Java不支持多继承,而有可能某个类或对象要使用分别在几个类或对象里面的方法或属性,现有的单继承机制就不能满足要求。与继承相比,接口有更高的灵活性,因为接口中没有任何实现代码。当一个类实现了接口以后,该类要实现接口里面所有的方法和属性,并且接口里面的属性在默认状态下面都是public static,所有方法默认情况下是public.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43、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答:当JAVA程序违反了JAVA的语义规则时,JAVA虚拟机就会将发生的错误表示为一个异常。违反语义规则包括2种情况。一种是JAVA类库内置的语义检查。例如数组下标越界,会引发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访问null的对象时会引发NullPointerException。另一种情况就是JAVA允许程序员扩展这种语义检查,程序员可以创建自己的异常,并自由选择在何时用throw关键字引发异常。所有的异常都是java.lang.Thowable的子类。

43、垃圾回收的优点和原理。并考虑2种回收机制

答:Java语言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垃圾回收机制,使c++程序员最头疼的内存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它使得Java程序员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再需要考虑内存管理。由于有个垃圾回收机制,Java中的对象不再有“作用域”的概念,只有对象的引用才有“作用域”。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存泄露,有效的使用可以使用的内存。垃圾回收器通常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低级别的线程运行,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对内存堆中已经死亡的或者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对象进行清楚和回收,程序员不能实时的调用垃圾回收器对某个对象或所有对象进行垃圾回收。回收机制有分代复制垃圾回收和标记垃圾回收,增量垃圾回收。

44、你所知道的集合类都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最常用的集合类是 List 和 Map。List 的具体实现包括 ArrayList 和 Vector,它们是可变大小的列表,比较适合构建、存储和操作任何类型对象的元素列表。List 适用于按数值索引访问元素的情形。Map 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元素存储方法。Map 集合类用于存储元素对(称作“键”和“值”),其中每个键映射到一个值。

45、描述一下JVM加载class文件的原理机制?

答:JVM中类的装载是由ClassLoader和它的子类来实现的,Java ClassLoader 是一个重要的Java运行时系统组件。它负责在运行时查找和装入类文件的类。

46、排序都有哪几种方法?请列举

答: 排序的方法有: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分配排序(箱排序、基数排序)快速排序的伪代码。/ /使用快速排序方法对a[ 0 :n-1 ]排序从a[ 0 :n-1 ]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m i d d l e,该元素为支点把余下的元素分割为两段left 和r i g h t,使得l e f t中的元素都小于等于支点,而right 中的元素都大于等于支点递归地使用快速排序方法对left 进行排序递归地使用快速排序方法对right 进行排序所得结果为l e f t + m i d d l e + r i g h t

47、JAVA语言如何进行异常处理,关键字:throws,throw,try,catch,finally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在try块中可以抛出异常吗?

答:Java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异常处理,把各种不同的异常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在Java中,每个异常都是一个对象,它是Throwable类或其它子类的实例。当一个方法出现异常后便抛出一个异常对象,该对象中包含有异常信息,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可以捕获到这个异常并进行处理。Java的异常处理是通过5个关键词来实现的:try、catch、throw、throws和finally。一般情况下是用try来执行一段程序,如果出现异常,系统会抛出(throws)一个异常,这时候你可以通过它的类型来捕捉(catch)它,或最后(finally)由缺省处理器来处理。用try来指定一块预防所有“异常”的程序。紧跟在try程序后面,应包含一个catch子句来指定你想要捕捉的“异常”的类型。throw语句用来明确地抛出一个“异常”。throws用来标明一个成员函数可能抛出的各种“异常”。Finally为确保一段代码不管发生什么“异常”都被执行一段代码。可以在一个成员函数调用的外面写一个try语句,在这个成员函数内部写另一个try语句保护其他代码。每当遇到一个try语句,“异常”的框架就放到堆栈上面,直到所有的try语句都完成。如果下一级的try语句没有对某种“异常”进行处理,堆栈就会展开,直到遇到有处理这种“异常”的try语句。

48、一个“.java”源文件中是否可以包括多个类(不是内部类)?有什么限制?

答:可以。必须只有一个类名与文件名相同。

49、java中有几种类型的流?JDK为每种类型的流提供了一些抽象类以供继承,请说出他们分别是哪些类?

答:字节流,字符流。字节流继承于InputStream OutputStream,字符流继承于InputStreamReader OutputStreamWriter。在java.io包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流,主要是为了提高性能和使用方便。

50、java中会存在内存泄漏吗,请简单描述。

答:会。自己实现堆载的数据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内存泄露,可参看effective java.51、java中实现多态的机制是什么?

答: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52、垃圾回收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垃圾回收器可以马上回收内存吗?有什么办法主动通知虚拟机进行垃圾回收

答:对于GC来说,当程序员创建对象时,GC就开始监控这个对象的地址、大小以及使用情况。通常,GC采用有向图的方式记录和管理堆(heap)中的所有对象。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达的”,哪些对象是“不可达的”。当GC确定一些对象为“不可达”时,GC就有责任回收这些内存空间。可以。程序员可以手动执行System.gc(),通知GC运行,但是Java语言规范并不保证GC一定会执行。

53、静态变量和实例变量的区别? 答:static i = 10;//常量 class A a;a.i =10;//可变

54、什么是java序列化,如何实现java序列化?

答:序列化就是一种用来处理对象流的机制,所谓对象流也就是将对象的内容进行流化。可以对流化后的对象进行读写操作,也可将流化后的对象传输于网络之间。序列化是为了解决在对对象流进行读写操作时所引发的问题。序列化的实现:将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没有需要实现的方法,implements Serializable只是为了标注该对象是可被序列化的,然后使用一个输出流(如:FileOutputStream)来构造一个ObjectOutputStream(对象流)对象,接着,使用ObjectOutputStream对象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就可以将参数为obj的对象写出(即保存其状态),要恢复的话则用输入流。

55、是否可以从一个static方法内部发出对非static方法的调用?

答:不可以,如果其中包含对象的method();不能保证对象初始化.56、写clone()方法时,通常都有一行代码,是什么?

答:Clone 有缺省行为,super.clone();他负责产生正确大小的空间,并逐位复制。

57、在JAVA中,如何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答:用break;return 方法。

58、List、Map、Set三个接口,存取元素时,各有什么特点?

答:List 以特定次序来持有元素,可有重复元素。Set 无法拥有重复元素,内部排序。Map 保存key-value值,value可多值。

59、说出一些常用的类,包,接口,请各举5个

上一篇:水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下一篇:企业售后管理制度